主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主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主语

主语范文1

关键词:空主语;虚主语;英语;汉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2-0250-03

一、引言

语言是形式和意义的扣合系统。但是,在人类语言中,这种扣合并不都是严丝合缝、完美无缺的。在这其中,人们常常提到的两类情况是:一是只有语音形式而没有实际意义。例如,人们常常提到的英语中的虚主语it和there。二是没有语音形式而有意义。例如,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由移位或者删除等手段而造成句子表层形式上的空位现象。

本文拟从“没有语音形式而有意义”的空主语和“只有语音形式而没有实际意义”的虚主语角度讨论英汉两种语言的某些类型差异。

二、空主语和虚主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非对称分布

根据Chomsky所谓空主语现象通常包括时态句(或定式句)中的空主语和非时态句(或不定式句)中的空主语。前者既具有代词的指代性,也具有反身代词的照应性,看起来更像一个代词的隐形形式,通常被记做pro,而后者既没有指代性也没有照应性,是一个在句子表面形式上不可见的空成分,通常被记做PRO。在GB理论框架下,这两类空主语的最根本区别是前者有格位,而后者没有。

文献中常常提到英语中是[-pro]而[+PRO]类的语言。例如:

(1)Marry i want to [PRO i meet Jim tomorrow.]

(2)Marry persuaded Jimi [ PROi to win.]

(3)[空位]probably want to discuss a lot.

(4)[空位]tried to escape to South America.

通过上述例句,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英语是不允许时态句主语位置为空的语言,如(3)(4);而非时态的中的主语则可以为空,如(1)(2)。其中,关于PRO的分布及其解读的研究通常属于控制理论(Control Theory)的研究范畴。

有意思的是,在英语中却存在只有语音形式而没有实际意义的虚主语(也被称之为傀儡主语或者形式主语)。例如:

(5)It is raining.

(6)There are some matches there.

跟英语不同,在汉语确实允许空主语pro而同时没有虚主语的语言。例如

(7)[空位]早就已经吃过饭了。

(8)[空位]不小心打翻了桌子上的牛奶。

(9)下雨了。

(10)这儿有不少火柴。

显然,在汉语中,主语位置允许为空,如(7)(8),可以是无主句而不需要所谓的虚主语,如(9)(10)。

三、与此相关的英汉类型差异

通过上述讨论,我们可以发现,英汉两种语言在“空主语”和“虚主语”这两个方面所呈现出来的差异为: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一直试图在句法范围内解释英汉两种语言的上述不对称早期的研究,如Taraldsen,,Chomsky,Rizzi等等。通过跨语言的类型考察,特别是Rizzi对意大利语中的空主语情况的考察,发现空主语pro的允许与否跟该语言中的曲折词缀的丰富程度有关。在英语中,因为其表示主谓一直关系的曲折词缀不够丰富而不允许pro,而汉语是因为压根没有曲折词缀而允许pro。但是,这一结论至今都没能令人信服,相反,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了很多的例外,也就是说,曲折词缀丰富与否并不能为此提供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虽然,目前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仍是众说不一、悬而未决,但是由此而呈现出的英汉两种语言差异则是非常明显的。而且,我们认为这种差异带来了成系统的系列句法后果。

(一)从语义角度来看,在汉语中能够占据主语位置的成分更为丰富,而英语则相对较为贫乏。这主要是从句子的表面形式而言的。在汉语中能够出现在主语位置的成分可以是动作的施事,还可以是受事,与事,动作凭借的工具,甚至是动作发生的时间或处所。例如:

(11)杯子马上就要洗干净了。

(12)张三我也告诉他了。

(13)这把刀只能切肉,不能剁骨头。

(14)桌子上摆着很多书。

在(11)中,“杯子”是动作“洗”的受事,这类句子在汉语中一般也被称之为“无标记被动句”。在(12)中,“张三”既不是动作的发出者,也不是动作的直接对象,而是动作所关涉的话题。在(13)中,“这把刀”是后面一系列动作的所凭借的工具。在(14)中,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的“桌子上”直接做主语了。

英语中一般没有或者罕见直接对应于上述例句的表达。究其原因是英语中的题元投射比较严格,而且又不允许空主语存在。所以表达非施事的成分在作句子的主语时受到严格的条件限制。而在汉语中,空主语的存在则大大方便了这些成分比较相对自由地至少是在句子的表面形式上占据主语位置。

(二)从主语位置的数量来看,在汉语中,与空主语的相关的另一个重要现象是双主语现象。例如:

(15)这棵树叶子大。

(16)水果我喜欢苹果。

(17)This tree leaves are big. (18)*Fruit I like Apple.

在上述例句中,例如(15)中的“这棵树”和“叶子”,(16)中的“水果”“我”都是主语,其中各自句首位置的名词短语是大主语,如“这棵树”“水果”等,而之后的“叶子”“我”都是小主语。反映到树形图上,如(19):

同时,明显的是,跟(15)(16)相对应的英语则全部是不合法的句子。此外即便是把其中的主语换成虚主语这些句子仍然是不合法的。与此相关的一个英汉差异便是对下列句子的处理。

(20)张三死了父亲。

(21)*Zhang san died his father。

文献中常常提到,英语中没有对应于(20)的表达,如(21)的不合法。多年来,这个问题一直不断地受到学界的讨论。问题的难点在于如何合理地解释这一不对称。在我们看来,(20)这类句子中存在一个空主语,换句话说,这个句子是可以看做双主语句。明显的证据为,我们可以在这个位置上洗出一个显性的主语,例如:

(22)张三[他]死了父亲。

所以,英语类语言中没有这类表达的关键因素可能是因为它不允许空主语,进而没有双主语现象造成的。如果我们的这种分析是正确的,那么则可以对这类难题提供一个相对简单的最终归结为语言类型差异的解释。

(三)从语用语义等非句法因素对句法的干扰来看,虽然无论是在英语中,还是在汉语中,较之宾语位置,主语位置都是最易受到非句法因素干扰的位置。但是,相比之下,汉语中主语位置上的句法成分无疑更容易受到非句法因素促使的语用操作。例如,主语后头可以出现表示停顿的语气词。

(23)这件事啊,得好好商量一下。

(24)价钱,也不算贵。

(25)我吧,从小就爱看小说。

也即,汉语中的主语可以经由添加话题标记而不是经由移位操作而变成整个句子的话题。而英语则不可以。根据徐烈炯、刘丹青英语的话题结构只有以下两种形式:

(26)John, I didn’t like.

(27)John, I didn’t like him/the man.

除此之外,汉语的主语位置可以经由话题化操作显现为空主语,例如:

(28)张三因为[pro]没有写作业,而[pro]受到了老师的批评。

(29)李四之所[pro]没有来上课,是因为[pro]得了感冒。

在(28)(29)中,句内主语都是因为受到处于IP之外的话题同指约束而能显现为空。但是这类表达不见于英语中。汉语中主语可以收到句外话题成分的影响而显现为空,而英语中主语则不受这种影响。

(四)从主语成分在整个句子中的功能来看,英语类语言的句子的封闭性要比汉语好。在英语中,当主语成分不表达任何意义的时候仍然需要一个形式主语来完成句子在表层形式上的封顶,而汉语则根本没有虚主语,从整体上看,汉语句子的封闭性要逊于英语。例如:

(30)There is nobody there.

(31)It was a great trouble for him to ask for help from other people.

虚主语的存在说明,较之汉语,英语这种语言在句子在形式上要求完整保存性。同时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中英民族间的思维差异。如果再考虑到上面提到的(28)(29),则可以认为,空主语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句子在表层形式上非完整性保存特征,而虚主语则可能是句子在表层形式上完整性保存要求的特殊产物。

(五)虚主语的选择,避免整个句子头重脚轻。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一般都会提到英语是“头轻脚重”的语言。事实上从句子的信息结构排列顺序来看,的确如此,例如:

(32)It is not easy to master a foreign language.

(33)掌握一门外语是不容易的。

(34)It is a bad manner to speak ill of someone behind his back.

(35)背后说某人坏话是一种很不礼貌的行为。

由上述对比,不难发现,在英语中,虚主语的一个重要功能便是调节整个句子的重心。为了避免整个句子的失衡而把原来占据主语位置的重成分,如小句,复杂的动词不定式短语等等,搬移到句末位置。以往人们一般认为汉语的小句组织没有这种特定的要求,复杂成分可以直接在句首作主语,而不必移到句末。但是这种简单的描述并没有揭示何以汉语可以如此。我们认为,汉语中没有这类重成分后置的根本原因是,正是因为汉语中没有虚主语。

四、结语

传统的看法是,英语类语言是主语导向,而汉语是话题导向的。但是,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学界大都观点不一。与以往的研究不同,本文的解释不是通过假设一些玄而又玄的虚功能范畴,而是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语言事实从“没有语音形式而有意义”的空主语和“只有语音形式而没有实际意义”的虚主语角度讨论英汉两种语言的某些类型差异,研究发现,“汉语允许空主语pro而没有虚主语和英语不允许空主语pro而有虚主语”。最关键的是这种不对称带来一系列的句法后果:在汉语中能够占据主语位置的成分更为丰富,而英语则相对较为贫乏;较之英语,在汉语中主语位置上的句法成分更容易受到非句法因素促使的语用操作;汉语中存在双主语现象,而英语没有;英语类语言的句子的封闭性要比汉语好;虚主语的存在使得英语可以避免“头重脚轻”,而汉语则是因为没有虚主语而没有类似的把原来占据主语位置的重成分搬移到句末位置的句法操作。本文的分析也再次印证了英语是形合类语言,而汉语是更注重意合的语言。

参考文献:

〔1〕Abraham, W. 1993. Null subjects in the history of german: From IP to CP’. Lingua, 89, 117142.

〔2〕Chomsky, N. 1982. Some concepts and consequences of the theory of government and binding[M].Cambridge, MA: MIT Press.

〔3〕Chomsky, N.2000. Minimalist inquiries: The framework. In: Martin, R., Michaels, D., Uriagereka, J.(Eds.), Step by Step: Essays on Minimalist Syntax in.Honor of Howard Lasnik. MIT Press, Cambridge, MA,pp. 89156.

〔4〕Holmberg, A. 2005. Is there a little pro? Evidence from Finnish. Linguistic Inquiry, 36, 535564.

〔5〕Huang, C. J. 1984. On the distribution and reference of empty pronouns Linguistic Inquiry 14:531574.

〔6〕Huang, C. J. 1987. Remarks on empty categories inChinese. Linguistic Inquiry 18, 321337.

〔7〕Huang, C. J. 1989. Pro-drop in Chinese: a generalized control theory. In: Jaeggli, O., Safir, K. (Eds.), The Null Subject Parameter. Kluwer, Dordrecht, pp.185214.

〔8〕Huang, Y. 2000. Anaphora. a cross-linguistic approac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9〕Rizzi, L. 1986. Null objects in italian and the theory of pro. Linguistic Inquiry, 17, 501558.

〔10〕Siguresson, H. á. 1993. Argument-drop in old Icelandic. Lingua, 89, 247280.

〔11〕Taraldsen, K. T. 1978. On the NIC, vacuous application and the That-Trace Filter. Ms., MIT.

〔12〕邢福义.汉语语法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主语范文2

1. 许多学科名称(谓语动词用单数) Physics is required of every student in our school.

2. 国名、组织机构、书名、报刊名(谓语动词用单数) The United Nations has passed a resolution to lift sanctions against Iraq. / The Times reports the news of the strike. / Great Expectations was written by Dickens in 1860.

注意:如果山脉、群岛、瀑布等名称作主语时,谓语动词用复数

The Great Lakes lie between the USA and Canada.

The Philippines are in the western Pacific Ocean southeast of China.

The Niagara Falls are the falls on the Niagara River.

3. 有成双成套部分的衣物或工具名称(谓语动词用复数) My blue trousers have been worn out. / His glasses are new. 注意:这些名词如用a pair of 修饰时,谓语动词用单数。The pair of shoes is under the bed.

4. 单、复数同形名词(sheep, deer, fish, means, works, species, Chinese, Japanese等)作主语(谓语动词看意义而定) The (This) glass works was set up in 1986. / The (These) glass works are near the railway station.

This species of rose is very rare. / The species of fish are numerous.

Sheep are raised for wool. / There is a sheep under the tree.

B. 集合名词作主语

1. 若表示整体概念,谓语动词用单数,若表示构成该集合体的成员,则谓语动词用复数 His family are waiting for him. / But the man’s family was small-only himself and his wife.

2. 有些集合名词(cattle, folk, people, police, youth等)作主语时,谓语动词用复数 The cattle are grazing in the field. / Youth today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20 years ago. / Some folk are never satisfied. 有些人从不知足。

3. 有些无生命(表示物)的集合名词作主语,谓语动词用单数 All the furniture in my room is new. / Warm clothing is necessary in cold climates. / The machinery is driven by electricity.

C. 代词作主语

1.关系代词who, that, which等在定语从句中作主语时,其谓语动词的数应与主句中先行词的数一致 Those who want to go for a picnic please put up your hands. / Some of the energy that is used by man comes from the sun.

注意:在 one of+复数名词+who/that/which 引导的定语从句结构中,关系代词who/that/which的先行词是靠近它的复数名词而不是one,因此,从句中的动词应该是复数,但当one之前有the, the only等修饰语时,关系代词的先行词是one,而不是靠近它的复数名词,因此从句的动词应是单数。 This is one of the best films that have been shown this year. / She is the only one of the girls who sings best.

2.不定代词作主语

①some, all, any, none, more, most作主语时,视其文中的意义判断谓语动词用单数还是复数 Now all has been changed. 一切都已改变。/ All are present today, Mr Li. answered the monitor. 班长回答说:李老师,今天大家全到了。/ None is so good as he. 没有人像他那么好。

②some, all, any, none, more, most等词接of时,若of的宾语为不可数名词,谓语动词用单数形式,若of的宾语为复数名词或代词时,谓语动词用复数 Most of his spare time was spent in reading. / Most of the colour blind people are men.

D. 数词、量词作主语

1. 数词作主语,不论指人还是指物,谓语动词通常用复数 About twenty know the secret. / Six are missing.

2. “more than one + 单数名词”结构作主语,尽管从意义上看是复数,但它的谓语动词用单数,但“more+复数名词+than one”结构作主语时,谓语动词用复数 More than one person has known the news. / More students than one are for your proposal.

3. one out of ten 或one in ten结构作主语,谓语动词用单数 One out of ten was badly injured in the accident.

4.“a +单数名词 + or two” 结构作主语,谓语动词用单数形式,但“one or two +复数名词”结构作主语,谓语动词用复数 A word or two is missing here. / One or two friends are coming for dinner this evening.

5.“many a + 单数名词”结构作主语,谓语动词需用单数 Many a passenger was killed in the accident. / Many a boy has been to the castle.

6.“one and a half + 复数名词”结构作主语,谓语动词需用单数 One and a half bananas is left on the table. / One and a half years has passed.

7.“分数或百分数+ of + 名词”结构作主语,其谓语动词要与短语中of后面的名词的数保持一致 Three-fourths of its surface of the earth is sea. / Two-thirds of the people present are against the plan. / Around 10 percent of the forest is destroyed each year.

8. 用plus/and表示“加”、用minus表示“减”、和用times表示“乘”时,动词多用单数,也可用复数 Two and two is/are four. / Ten times five is/are fifty. 十乘五等于五十。

注意:用from表示“被减”,multiplied by表示“被乘”,divided by表示“被除”,其谓语动词用单数。 8 from 10 leaves 2. / 25 divided by 5 equals 5.

9. 时间价格距离等作为整体看待时,谓语动词用单数 Fifty kilometers is a long distance. / Four thousand dollars is more than she can afford. / The six months was a terrible dream for her.

注意:若强调这类结构的复数意义,谓语动词也可用复数。 Six years have passed since my father left home. / The fifty miles were covered by the winner in three hours. / There are eight silver dollars in the drawer. 抽屉里有八块银元。

10.“a lot of, lots of, plenty of, a heap of, a mass of, half of +名词”构成的短语作主语时,其谓语动词要与短语中of后面的名词的数保持一致 Lots of damage was caused by fire. / Lots of goods were sent there by air. / Half of the oranges are bad. / Half of the food is unfit to eat.

11. 在“a number/total of+名词复数”结构中,中心词是名词,谓语动词用复数,但在“the number/total of+ 名词复数”结构中,中心词却是number或total,谓语动词用单数 A number of students are playing basketball on the playground. / The number of pages in this book is 900. / A total of 3,000 letters were received last month. / The total of letters received last month was 3,000.

12. 在“a great deal of/ a large amount of + 不可数名词”结构作主语时,谓语动词通常用单数,但“large amounts of + 不可数名词”结构作主语,谓语动词通常用复数 A great deal of rice was taken from the country to the city by railway. / A large amount of money is spent on the project. / Large amounts of money were spent on the free way.

主语范文3

关键词:主语;对比;翻译;手段

在翻译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自己能够正确理解英语句子中的每个单词或词组,但不知为什么译出的汉语怎么读都觉得不通顺、不地道。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词汇层面上,而且还显着地体现在句子结构上。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主语突出,属屈折性语言;汉语逻辑性强,主题突出,属分析性语言。因此,要提高翻译水平,必须对两种语言的差异有所认识,翻译时才能有意识地避免欧化的汉语或汉化的英语。进行英汉主语对比分析是关键,希望它能给我们学习英汉两种语言及互译带来少许裨益。

1 汉英主语对比

主语在英语句子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分。其功能很强,英语需要把主谓关系纳入一定的关系中去处理,谓语必须与主语一致,主谓语结构是英语句子的主轴与核心。一般情况下,英语中的主语是不可缺少的。因此,英语的句法特征是形合的。而汉语中的主语功能相对就较弱,没有主语也可以成句。另外汉语中的主谓搭配关系也十分灵活,通过语境来融合其间的语义关系,形成一种意义上的联系,主语和谓语也不需要在数、时态和语态上保持一致。汉语句法特征是意合的。

1.1主题Vs主语

主语显着的语言是指该语言的核心句型是主语+谓语构成的框架,而主题显着是指由主题+述题构成的句式。主题即句子的起首部分,相当于“话题”,述题是针对“话题”发表的信息或评论,通常是“新的信息”。汉语句子的主题可能是名词结构,与主语一致,但在很多情况下还可能是其他成分。

(1)昨天的事多亏你帮忙。

Thank you for your help yesterday.

本句的主题“昨天的事”虽然是个名词词组,但它显然游离于“主谓”结构之外,不能将其译成英语的主语。

1.2有灵Vs 无灵

英语与汉语句子的另一个重要差异是,英语常用无灵主语,即用无生命的物体或抽象概念的名词或各种形式的非谓语动词充当主语。而汉语则常用有灵主语,即用有生命的人或动物作主语。英语较注重“什么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而汉语则较注重“什么人怎么样了”。

(3)我一想到还要在这里再呆一年就浑身不舒服。

The thought of spending another year makes me physically sick.

汉语句子用的是有灵主语“我”,可英译文中却没有用I作主语,而是用了无灵主语thought,这一点正符合了英语中“什么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的表达。

1.3零主语Vs 形式主语

英语句子常常必须有主语,有时找不到表示事物或人的名词或代词作主语时,就用“it”作形式主语。尤其在表示天气、时间、距离、度量等概念时,这种与汉语思维方式的差异就显得尤为突出。相比较而言,汉语中主语的使用灵活得多,而且常常可以省略。只要通过上下文可以判断句子的主语,主语就没必要出现,此时所用的就是我们常说的“零位主语”。英语中的形式主语是汉语所没有的,而汉语的零位主语在英语中也是不存在的。

(4)刮风了。下雨了。

主语范文4

关键词: 主语突显 话题突显 英译汉 翻译策略

一、主语突显和话题突显

汉语与英语属于不同类型的语言,在词法、句法、表达习惯和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20世纪70年代西方学者Li,Charles N.和Sandra Thompson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指出:汉语是话题占突显地位的语言(topic-prominent),英语是主语占突显地位的语言(subject-prominent)。话题突显是指句子的基本结构是话题―说明。[1]赵元任在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中指出:“主语和谓语的关系可以是施事和动作的关系。在汉语里,主语和谓语的关系与其说是施事和动作的关系,不如说是话题―说明的关系,施事和动作可以看成是话题和说明的特例……但在汉语中这种句子(即使把被动的动作也算进去,把‘是’也算进去)的比例是不大的,也许比百分之五十大不了多少。因此在汉语里用含义更为广泛的话题说明也许要合适得多。”(周志培,2003:222―223)主语突显是指主语―谓语构成句子的基本结构,句中通常都要有主语和谓语。

在英译汉实践中,要提高翻译质量,译文的表达方式必须符合汉语的习惯。从主谓结构和话题结构的角度出发,可以有的放矢,把英语句式结构进行相应转换。小说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作家不遗余力、充分发挥语言的特长进行刻画的。因此,这些文字通常能够显示该语言的特点。本文将小说《大卫・科波菲尔德》中枚得孙小姐和小说《飘》中郝思嘉两位人物的描写和其汉译本进行对比,分析译者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如何将英语这种主语突显的语言转化成为汉语这种话题突显的语言,从而总结出一些英译汉的翻译策略。

二、译例分析

1.《大卫・科波菲尔德》中枚得孙小姐的描写

查尔斯・狄更斯在《大卫・科波菲尔德》中对枚得孙小姐用一段精彩的文字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使她的形象跃然纸上:It was Miss Murdstone who arrived,and a gloomy looking lady she was;dark,like her brother,whom she greatly assembled in face and voice;and with very heavy eyebrows,nearly meeting over her large nose,as if being disable by the wrong of her sex from wearing whiskers,she had carried them to that account.[2]

这段文字第一句是强调句型。句中的it是占主语的位置,是谈话的起点,但它“除起到作谈话的起点、提示焦点的作用以外,并不指代后面的真正主位的内容”(周志培,2003:214),其性质与“there存在句”中“there”相似。这个it是为了提示主语“Miss Murdstone”为信息的焦点,提醒读者注意枚得孙小姐粉墨登场了。汉语无形态形式标示,要强调“枚得孙小姐”这个焦点只能通过语义来完成。因此,中译文是这样的:“来的不是别人,正是枚得孙小姐。”译文采用了“不是……正是……”这个结构来传达英文中强调句型表达的含义。在这个翻译过程中,原文的主谓句转换成了话题句。第一句中焦点之后的其他成分:“who arrived,and a gloomy looking lady she was;dark,like her brother,whom she greatly assembled in face and voice;and with very heavy eyebrows,nearly meeting over her large nose,as if being disable by the wrong of her sex from wearing whiskers,she had carried them to that account.”文中对她的声音、相貌甚至细致到眉毛和鼻子都进行了描写,这些描写都是以枚得孙小姐为主语,整个篇章似葡萄状。但是,汉语不受形态的约束,没有主谓形式协调一致的关系,在译文中无法以“枚得孙小姐”为主语驾驭全句。这段的汉译文是这样的:“只见这个妇人,满脸肃杀,发肤深色,和她兄弟一样,而且嗓音,也都和她兄弟非常的相像。两道眉毛非常地浓,在大鼻子上面几乎连到一块了,好像因为她是女性,受了冤屈,天生不能长胡子,所以才把胡子这笔账,转到眉毛的账上来了。”译文将原文完整的关系框架拆散成小句,这样形成铺排渐进的句势,让意义成块状流动起来。这些小句大都是话题―说明句。其中“dark,like her brother,whom she greatly assembled in face and voice”被拆成两个句子,通过“和她兄弟一样”的重复,来弥补汉语形态手段的不足。这体现了汉语“同义反复”的特点。另外,“as if being disable by the wrong of her sex from wearing whiskers,she had carried them to that account.”的翻译中“胡子”和“帐”也是这种通过重复来达意的

接下来,是对枚得孙小姐行为动作的刻画:“She brought with her two uncompromising hard black boxes,with her initials on the lids in hard brass nails.When she paid the coachman she took her money out of a hard steel purse,and she kept the purse in a very jail of a bag which hung upon her arm by heavy chains,and shut up like a bite.”两个句子也都以“she”作主语,通过“介词―名词”、连接副词“when”、连词“and”和“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等连接手段构成语篇,呈现给读者大量的信息。汉语不可能用一个主语来引导这么多信息。中译文同样把这部分分开成一连串话题―说明结构的短句。“她带来了两个棱角颉⒎浅<嵊驳拇蠛谙渥樱用非常坚硬的铜钉,把她的姓名的字头,在箱子的盖子上钉出来。她付车钱的时候,她的钱是从一个非常坚硬的钢制钱包里拿出来的,而她的这个钱包儿,又是装在一个监狱似的手提包里,用一条粗链子挂在胳膊上,关上的时候像狠狠咬了一口一样。”在这两句译文中,话题不断变化,但是从意义上读者是可以理解的。这充分显示出汉语讲究“意合”的特点。

主语范文5

汉语句式复杂多变,灵活多样,尤其典型的是大量的零主语句的存在更是赋予汉语一层独特的色彩。所谓零主语句也叫无主句,就是只有谓语部分而没有主语部分的句式。在极力追求简约韵和,句短意长的中国古代诗歌中,零主语句更可谓是俯拾皆是,信手可拈,这又和西方语言形成了显著的区别。吕叔湘老先生曾总结过中西语言差异特别是诗歌差异,其中有关主语异同方面先生认为“中文常不举主语,韵语尤甚,西文则标举分明,诗作亦然。” 的确如此,由于英语重形式重逻辑强调客观科学,所以主谓中心构成了英语语言的一个明显的特征。刘宓庆在谈到英语主语的重要性时说英语主语具有不可或缺性(indispensability),它是决定主谓形式的依据,而主谓搭配是英语句法结构的核心。而汉语由于中意合重感悟偏整体性和模糊性,所以“汉语主语对全句并不具有全面密切的关系,汉语许多句子可以不用主语,它们既不是省略句,又不是倒装句,而是“零位”(zero),即原本缺如”可见中英语言在此方面差异之大,那么翻译又该如何进行准确流畅地再现呢?通常在翻译实践中译文要尽量遵循目的语表达习惯,符合英语语法的规范要求,才能被译语读者所接受,也就是说要在译文中补出主语或者改变句式。通过翻阅大量的古诗英译的实例,笔者概括总结了常用的几种翻译策略。

当然在探讨零主语句的翻译策略之前,有必要简要区别一下零主语句和主语省略句。零主语句很难断定主语是谁是什么,而主语省略句只是省略了主语,通过上下文就可以补出来。

例如:道路两旁栽了许多梧桐树。

此句主语就很难断定是谁,而事实上此句并不因为主语零位就影响到意思的完整性。

再看下面一句:

照例七点钟喝牛奶(茅盾《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这就是一个省略主语的句子,因为前文已经见到故事的主人公,只是在下文中被省去了,读者通过语境自然知道主语是谁。

下面来探讨古诗中零主语的处理策略。

转换成英语被动结构

古诗中常有表示事物存在或出现的诗句一般都译为英语被动句。

例1:柴门闻犬吠(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

At wicket gate a dog is heard to bark. (许渊冲译)

例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Before me, unseen are the ancients, Behind me, unseen those to come. (文殊译)

2.用“There+be…”句型转换

古诗中体现人生体验和带有哲理意味的诗句通常用“There+be…”句型进行转换。

例3: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杜牧《山行》)

A slanting stony path leads far to the cold hill,

Where fleecy clouds arise, there appear cots and bowers.(许渊冲译)

Far up the mountainside the stone trail wound,

Where the clouds were thick, there stood some abodes.(孙大雨译)

原诗表现了诗人在山中的经历,所以两位译者不约而同地采用了“There+be…”句型。再来看下面的例子:

例4:杀人亦有限(杜甫《前出塞》

Yet there comes to be a limit to killing.

例5:翻手做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杜甫:《贫交行》)

Today there are those changeable

As clouds or rain, their number

Too great to be even counted.

原诗中含有普遍的真理性概括,具有哲理思考,译者采用“There+be…”句型使译文简洁明了,极易为译语读者接受。

3.采用倒装语序

汉语中的某些零主语句类似于英语中的倒装句,所以古诗中的此类诗句在翻译时往往采用倒装语序。

例6: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李白:《劳劳亭》)

A most heartbreaking place in the worldIs the Laolao Pavilion of Parting.(文殊译)

The grievous spot beneath the sky,

Is the Sad, Sad Arbour for bidding adieu.(孙大雨译)

例7: 春城无处不飞花 (韩:《寒食》)

All over the city were flying flowers.(文殊译)

以上两句的译文在形式和和内容上达到了最贴切的对等,可谓是上乘佳译。

4. 运用祈使句型

古诗中有表示劝诫,鼓励,召唤的无主语诗句,根据英语表达习惯通常直译为英语的祈使句。

射人先射马(杜甫《前出塞》)

To shoot a man, first shoot his horse.(许渊冲译)

擒贼先擒王 (同上)

Capture the chief of rebel force.(同上)

当然以上翻译策略并不意味着适合所有古诗中的零主语句,也没有明确的界限说明哪一种策略必须采用哪一种处理方式。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译者可以采用灵活的转换策略。总之,“译者要和译文读者进行协商” [4]也就是说翻译策略的选择要考虑到译文的可接受度。除此以外,译者还要考虑到上下文,目的语使用习惯以及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等诸综合因素,最终选用最合适的翻译策略。

参考文献

[1] 吕叔湘. 中华英译比录[Z]. 北京:中华书局,2002:5

主语范文6

关键词:主语省略 句法 语义 对比研究

1.引言

省略(ellipsis)是语言中一种重要的现象。省略从不同角度可得出不同的分类体系。本文讨论朝鲜语和英语主语省略的问题,并从主语省略现象来讨论朝英主语省略的异同。

2.朝鲜语中的主语省略现象

朝鲜语也和其它的语言相同,根据具体的语言情境经常省略主谓宾等重要的句子成分。其省略的目的是为了使语言简洁明了,突出重点,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主语是一个句子主要的句子成分。但在韩国语口语中主语省略现象非常普遍。

2.1 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的省略

以上对话中的主语分别是“你”和“我”。但这些句子用韩国语表述时都不必添加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而可以直接省略主语说“吃饭了吗?”等等。如果要明确上下级关系或要尊敬对方需要用“您”时,“您”可以用职位或称呼代替。例如,“奶奶身体还好吗?”、“董事长身体还好吗?”。因此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在韩国语中是经常被省略的。如果不省略,而把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都一一的用上,反而使表达生硬、不自然。

2.2 复句中的主语省略

以上例句都是由前后两个单句组成的复句。其中,第一个单句的主语“他”,和第二个单句的主语“她”都被省略了。也就是说两个例子中的两个单句只用了一个主语。当前后单句的主语一致时,在韩国语中,前面单句或后面单句的主语可以省略。

3.英语中的主语省略现象

3.1 主语省略与时态类型

在英语中,主语是一个必需的成分,不能被随意地省略。然而,在英语中也有很多主语省略的现象,如以下例句。

Got some money?

以上无主语句子属于次要句子类型。也就是说,在一个正常句子中,主语和谓语要同时存在,但有时候,有一者或者两者都不存在,然而这样的句子也可能是一种想法的完整表达。

英语主语省略句中一般现在时占主导地位。

Hope it is helpful.

Ever been to Chicago?

如例句所示,无主语句多会使用在现在时态中,但也不限于此。以下是过去式例句。

He didn’t use it.Sent me a cable, saying “Think stuff unwanted.”

上面例句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无主语句出现在前文有很明显的过去时间表达之后。

因此可以看出,在无主语句中,无论是现在是还是过去时,一般式比进行式和完成式更常见。

3.2 主语省略与句子类型

英语的无主语现象还可以从无主语句的句子类型(即主句或从句)的限制来讨论。

Hope you had a nice day.

I hope had a nice day.

第一个句子在主句中省略了主语,而后一个句子在从句中省略了主语,这样的句子似乎是不合语法的,不存在的。因此,毫无疑问,主语的省略一般是限制在主句的范围之内的。

3.3 主语省略与语义

在语义部分可以分析被省略的主语的类型。下面是主语省略的例子,括号中为省略的主语。I, you和we,它们都具有即时性,即都出现在对话当时,这一类型的主语我们称之为即时主语,或近主语。然而,she/he,they和it,及一些人名,他们不出现在对话当时,我们称之为非即时主语,或远主语。

I think that’s all for now.Hope you enjoy the weekend. (I)

A: Well, what’ll we do if we have a war?

B: Jump in the lake.(We)

Bowman认为依存次要句子(dependent minor sentences)就是与相邻的主要句子有密切关系的句子,如果没有了相邻主要句子,这些句子也就失去了大部分意义。而独立次要句子(independent minor sentences)是与相邻主要句子关系比较松散的句子,它们的意义不依赖于相邻主要句子。所以,根据Bowman的定义,以上几例都属于依存次要句子。省略的主语都需依靠前文的语境找出,括号中的即是。

在本论文中,远主语省略的都是在依存次要句子中。

Looks like an accident.

Tastes like almonds.

上述例句中,动词都是感知动词,省略的主语都是it,并且没有任何前文指示了省略的主语,所以叫做独立次要句子。然而,他们又严重依赖于环境。如第一个例句,说话人显然是看见了某个事故的现场。同样第二句,说话人一定是吃了什么进行评论的。因此,他们也可能不是真的独立次要句子,因为没有具体的语言环境,这样的句子也不会产生。

4.结论

本文从句法角度、语义角度分析了朝鲜语和英语中的主语省略现象。朝鲜语中的主语省略现象多发生在第一人称及第二人称上。在复句中也经常使用主语省略来避免重复现象而追求语言的简练。在英语中:一是无主语句多发生在现在时,也可出现在过去时中;二是无主语句一般限制在主句中。而且,第一和第二人称主语代词(即时性主语)通常比第三人称更经常省略,但it主语省略也常见。

参考文献:

[1]. 苟红岚;浅谈英语中的省略现象[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S1期

[2]. 单丽雯;;浅谈英汉篇章中“省略”现象的差异――英汉互译视角下看“省略”[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18期

[3]. 张桂宾. 省略句研究述评[J]. 汉语学习. 1993(01)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