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报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统计报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统计报表

统计报表范文1

坚持依法统计、数出有据

根据《统计法》的规定,各单位填报统计报表时应以相关统计调查制度为依据,严格按照制度中指标解释的要求进行,不能主观臆断,做到实事求是、数出有据。另外,财务状况统计表中各指标多根据单位的财务账表中相关数据填报,财务账表的建立、登记、结算等又必须严格遵守《会计法》的规定做到“四个相符”(即账实相符、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表相符)。因此,填报统计报表时,各表与账证还要核对一致。

需要特殊说明的是,企事业单位在年末往往需要对财务账进行审计调整,审计调整过程一般持续较长时间,若单位在统计报表截止日时审计调整尚未完成,这时应根据截止当日的相关财务资料填报统计报表。该统计报表虽与最终审计调整后的财务账表可能存在不一致,但这是客观时差造成的,不属于填报虚假数据。对此特殊情况,报表单位应将填报统计报表时的相关财务资料留备提供统计执法检查资料之用,并能提供其与最终财务账表的差额原因(审计调整的具体内容)。

牢记“法人原则”

服务业统计报表的基本原则是“法人经营地”原则,又称“法人原则”。当然,个别表种除了法人单位需要填报外,部分产业活动单位也要单独填报,统计制度中有相应的特别说明和要求。按照“法人原则”,法人单位应按照实际生产经营地单独报送独立法人的统计报表。若上报合并报表,那么,统计部门汇总后将出现重复,因此,即使存在控股关系的母公司和子公司,也皆应单独上报各自作为独立法人的报表。另外,有些公司往往存在下属产业活动单位,这些产业活动单位是非法人分支机构,按照“法人原则”,一般不能单独上报统计报表,为避免遗漏,他们的数据应并入其所属的法人单位一起上报。

不妨以下例说明:A集团公司下属B和C两个子公司,其中C公司有两个独立核算的主体,一个是公司本部C1,另一个是下属的分公司C2(非法人单位),那么,A集团公司应单独上报自己作为独立会计主体(独立法人)的统计报表,而不能上报合并了B和C两个子公司数据的合并报表,B公司亦应单独上报自己法人单位的统计报表,C公司应将C1和C2的数据汇总后作为法人单位C的统计数据单独上报。简而言之,“法人原则”包括两部分内容,即应仅上报本法人的数据(不能包含其他法人数据,不管是否具有隶属关系),同时又必须包含下属产业活动单位的数据。

正确区分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

财务人员都知道,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事业单位在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的报表,表中各指标都是时点指标;而利润表是反映单位在某一时期的收支状况的报表,表中各指标都是时期指标。

与此类似,统计指标也分为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其中大部分指标的分类与财务指标相同,但有几个指标例外,需特别注意,主要有:“应交所得税”、“应交增值税”和“应付职工薪酬”等,这几个指标在财务上都属于时点指标,反映的是某一时点的状况(“余额”),但统计上赋予了其特殊含义,作为时期指标处理,要求填报的是某一时期的状况(“发生额”)。由于填报财务统计表的人员多数是财务人员,所以有许多单位将这几个指标按财务口径当作时点指标进行了填报,造成了填报错误。笔者个人觉得如果将来这些统计指标能够更改一下指标名称,使之与财务指标有所区别,然后再赋予其与财务指标不同的含义,避免“名同意不同”,这样在客观上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看清计量单位,恰当进行转换

目前,统计报表中的有关财务指标多取自企事业单位会计账簿或报表,由于企事业单位会计上使用的金额单位是“元”,而统计报表的金额单位多为“千元”,个别填报单位忽略了金额单位的不同,误将会计账簿或报表中相关数据直接摘抄到统计报表中,导致相关统计数据虚增了一千倍。

将金额单位为“元”的会计报表数据转换为金额单位为“千元”的统计报表数据时不免要进行四舍五入。将“合计数”和每个“其中数”分别四舍五入后,等式有可能不再成立,如16500元+51800元=68300元,而将每个数据直接四舍五入后会出现:17千元+52千元68千元。“资产合计”、“负债合计”等指标的其中数有很多个,这种情况可能更加突出。为保持等式成立,有的单位将每个其中数四舍五入后求和,将该“和”作为“合计数”填报,这样就可能导致与原合计数指标直接四舍五入后的数值相差较大,这是不正确的。因此,这种情况下应进行必要的人工调整:在保持直接四舍五入后的“合计数”不变的情况下,人工调整四舍五入后失真较大的“其中数”指标。如上例,“16500元”与四舍五入后的“17000元”(17千元)差500元,“51800元”与四舍五入后的“52000元”(52千元)差200元,显然16500四舍五入后失真更大,所以将其进行“反四舍五入”处理(进行与“四舍五入”相反的操作),处理后数据为16千元,这样,16千元+52千元=68千元;同理,对于“16400元+51200元=67600元”,简单四舍五入后“16千元+51千元68千元”,应调整为“17千元+51千元=68千元”。

前已述及,服务业统计报表种类很多,不同种类的报表涉及不同的计量单位,除了“千元”之外,还有“人”、“万人”、“户”、“万户”、“吨”、“万吨”等,上例是由“元”到“千元”的四舍五入处理,其误差最多也就几百元,但是如果由“元”转换为“亿元”、由“吨”转换为“亿吨”呢?四舍五入处理误差将变得较大,统计部门对各单位数据汇总后的宏观数据误差将更大,所以,实务中一定要看清计量单位,需要技术处理的要按上述方法正确处理,不能随意进行。

做好会计制度与统计制度的衔接

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制度有:《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1月1日起施行)、《金融保险企业会计制度》(2002年1月1日起施行)、《小企业会计制度》(2005年1月1日起施行)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7年1月1日起施行,以下简称“新准则”)等。目前,这些会计制度的内容相差较大,而我们的统计制度是统一的,其中只有一套报表,并没有与这些制度对应的多套报表,因此,在填报统计报表过程中应严格根据单位自身所执行的会计制度对应填报统计报表中的相应指标。

按照新准则的规定,企业财务报表中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应收账款、短期投资、年初存货及应收账款等科目按净额,即扣除相应的减值(跌价、坏账)准备填列。填报统计报表时亦应填报相应的净额指标,故可以从财务报表中的相应科目中直接取数(当然不能简单地从这些指标对应的明细账或总账中直接取数,因为其未扣除相应的“准备”)。而按照《企业会计制度》,固定资产原价、减值准备和固定资产净额等科目在会计报表中皆单独列示,填报统计报表时,就不能简单地根据名称从财务报表中的相应科目中直接取数,应当从扣除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净额项对应取数,以此类推其他相关指标。

统计报表范文2

修订后的郊区统计报表制度包括:年报16张报表,定报20张报表。同2009年统计年报和2010年定期统计报表制度比,主要变化有:(1)合并报表;(2)调整上报时间;(3)调整产品分类目录;(4)增加、取消了部分指标。

年报

1.《蔬菜及特种作物生产情况》(A102-1表)调整“蔬菜”分类,增加“白菜类”,取消“食用菌类”,将“食用菌”作为一项单独的分类;调整“特种作物”分类,取消“盆栽类(包括盆景)”,增加“盆栽花”、“盆栽观叶植物”。

本表填报时应注意:第一,花卉(包括鲜切花、食用和香料用花卉、盆载花)和盆栽观叶植物产量的统计,均以出售量或租摆量计算产量。第二,播种面积的统计:(1)多茬作物播种面积种一茬算一次。(2)多年生作物播种面积,不论是否收获,每年只计算一次,在年报中一次统计。再生作物的面积,每年只计算一次播种面积。(3)间种作物的播种面积,分别按播种或成熟占地的比例分摊折算。(4)在林地、沟渠等非耕地上种植的面积,也应统计。(5)温室内多层作物的播种面积,有几层算几层。如菌类、盆栽类花卉、观叶植物等。

2.《干鲜果品生产情况》(A102-2表)将“干果产量”调整为“坚果”。

“年末实有零星果树”只指园林水果零星果树数量,不含坚果。

3.《郊区重点小城镇监测表》(A102-5A表)取消“垃圾无害化处理量”指标;增加“建成区面积”、“本期实现垃圾分类处理村庄”2个指标;“农民人均劳动所得”调整为“农民人均纯收入”。

请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镇区面积应按规划部门的实际批复,不能随意按历史数据填报。第二,产业园区情况填报时,应注意各对应项的填报完整度,例如:若入区企业、从业人员等指标有数据,园区的企业收入、利润、税金等项就应当有相应的数据。若园区企业注册和经营地不同,存在引税现象,除税金项以外,其余指标可为零。第三,“农房改造面积”和“农房改造户数”,应当计算户均值检验数据。

4.《农产品目录》取消“硬粒小麦”、“软粒小麦”、“混合小麦”、“其他小麦”、“粳稻”、“其他稻谷”、“黄玉米”、“白玉米”、“混合玉米”、“其他玉米”、“细绒棉”、“长绒棉”、“棉籽”、“棉花杆”、“盆栽类(包括盆景)”、“租摆收入”、“猪鬃”17个产品;增加“盆栽花”、“盆景园艺”、“香料原料”3个产品;“蔬菜”统计中不含“食用菌”;将“林产品采集”下的“核桃”、“板栗”、“松子”、“花椒”调至“农业”下的“水果、坚果、茶、饮料和香料”中。

计算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时应注意:一是薯类产量按5斤折1斤粮食计算,价格按1斤鲜薯乘以5计算。二是自产自用的种蛋应计算为禽蛋产值,产量按每8个左右的种蛋为500克计算,价格可参考《种业生产情况》表中的种蛋出售价格(收入/产量)。三是出售的菜苗、仔畜(禽)、架子畜、奶牛等非最终产品在本表中不作统计。

5. 区县上报市局、总队时间调整:《畜牧业生产情况》(A102-3表)和《畜禽生产规模户(单位)基本情况》(A102-11表)的上报时间调整为2010年12月30日;《蔬菜及特种作物生产情况》(A102-1表)、《干鲜果品生产情况》(A102-2表)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计算表》(A301-2表)的上报时间调整为2011年1月5日;《农村基本情况及农业生产条件》(A301表)的上报时间调整为2011年1月10日。

定报

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A401-2表)将“蔬菜园艺作物”调整为“蔬菜、食用菌及花卉盆景园艺产品”,取消“其他园艺作物”、“其中:租摆收入”、“其中:盆栽类”3个产品,增加“食用菌”、“盆栽花”、“盆景园艺”3个产品;“水果、坚果”项下增加“园林水果”、“瓜果类”、“坚果”3个产品;“猪的饲养”项下取消“猪的副产品”产品。

注意:由于农业生产季节性特点,一季度蔬菜、花卉、瓜果类产值数据应与设施农业情况(A202-6表)表中的相关数据对比;夏粮产值在二季度时计算产值,秋粮产值在年报时一次性计算产值。

2.《秋冬播作物播种面积》(A202-1表)和《春(夏)播作物播种面积》(A202-2表)合并为《农作物播种面积情况(春播、全年、秋冬播)》(A202-1表);取消“籽种”、“硬粒小麦”和“软粒小麦”3个品种;上报日期调整为6月15日前、8月5日前和11月15日前。

注意:第一,秋冬播种植的冬小麦、草坪、牧草等越冬作物,应计入第二年的播种面积中(只算一次)。第二,饲料作物:有些地方种植的粮食作物,种植目的是作为青饲料用的应作为饲料作物统计,如该作物收获粮食产品后作为饲料的,仍应列入粮食作物项下,不得列入饲料作物内。第三,春播未能及时上报的,计入夏播;夏播未能及时上报的,计入全年合计,并进行相应说明。

3.《夏收作物占用耕地面积和实际(预计)产量》(A202-3表)和《秋收作物占用耕地面积和实际(预计)产量》(A202-4表)合并为《主要农作物占用耕地面积和预计、实际产量》(A202-2表);取消“硬粒小麦”和“软粒小麦”2个品种;上报日期调整为6月5日前、6月27日前、9月20日前、10月15日前、次年1月10日前。

注意:第一,薯类产量:按5公斤鲜薯折1公斤粮食计算产量。第二,棉花产量:按去籽后的皮棉计算。3公斤籽棉折1公斤皮棉。第三,药材产量:只统计人工栽培的各种药材产量,不包括野生药材。

4.《蔬菜、花卉生产情况》(A202-5表)取消“盆栽类”;增加“食用菌产量”、“坚果产量”、“盆栽花”、“盆栽观叶植物”4个指标;“水果产量”调整为“园林水果产量”。

本表中相关指标的累计数应大于等于设施季报相关指标数据。

5.《夏(秋)粮作物实割实测基本情况》表号由S203表调整为A203-1表。

6.《农户农作物播种面积调查表》(S401表)与《农户秋冬播作物种植安排调查表》(S402表)合并为《农户种植意向调查表》(A202-3);取消“籼稻”、“粳稻”、“糯稻”、“硬粒小麦”、“软粒小麦”、“其中:双低油菜”、“绿肥”、“耕地面积”、“非耕地上的播种面积”9个指标;上报日期调整为2月25日前、5月25日前、9月25日前。

7.《农产量抽样调查实测作物计算机汇总卡片》(S408表)更名为《农产量抽样调查放样实测作物卡片》,表号调整为A203表;取消“地块核实面积”、“地块丈量面积”、“合计”、“非实测作物面积、产量”4个指标。

8.《郊区重点小城镇监测表》(A202-5A表)取消“农民人均劳动所得”、“其中:工资性收入”2个指标。

9.《设施农业情况》(A202-6表)取消“盆栽类”,增加“食用菌”;将“花卉”调整为“花卉苗木”,项下增加“盆栽花”;“其它”项下增加“盆栽观叶植物”。

注意:第一,“占地面积” 、“播种面积”、“产量”和 “金额”应为累计数据。第二,实际利用播种面积:是指在设施地中实际播种的面积,不包括设施之间的播种面积。

10.《观光休闲农业情况》(A202-8表)由当季数调整为累计数。

注意:第一,生产高峰期从业人员和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的关系,人均劳动报酬过低或过高时要仔细核对。第二,采摘产量和采摘收入的关系,一般情况采摘的价格要高于出售的价格。

11.《畜牧、水产生产情况》(A202-9表)中“畜禽存栏”项下增加“山羊”、“绵羊”2个品种。

请注意存栏指标为时点数,出栏和产品产量为当季数;水产品产量需与同级水产部门数据核对。

统计报表范文3

【关键词】统计报表;质量;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4-033-02

及时、准确、高效地填报统计报表是企业统计工作者追求的工作目标。为各级部门提供能反映真实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是企业统计工作者意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为了不断提高企业统计报表的质量,统计人员在从事统计业务过程中应从各个方面去完善自已,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一、提高企业统计报表质量的必要性

企业统计报表是各级统计部门收集数据的重要来源之一,是各级统计部门用以汇总、分析的源头,其填报质量的高低决定着政府决策的方向,在我国科学发展的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获取真实有效的第一手资料,使国家统计数据真实可信,不断提高统计结果的公信力,从今年开始实行的企业一套表制度足以证明国家对基层企业统计报表的高度重视。使用企业一套表系统上报统计报表后,企业的数据被直接传输到国家统计局,这些数据被高效利用起来的同时更加强调了其填报质量。因此,提高企业统计报表质量应得到更应多的关注。

二、统计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如何提高企业统计报表质量

提高企业统计报表需要严谨的工作态度,熟练的业务知识,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恪守职业道德。在统计过程中注意细节,准确把握各项指标的填报要求。

(一)重视统计制度的学习

统计制度的学习非常重要,是一切填报工作的前提,尤如万丈高楼的地基,基础打不好,坚实牢固的大楼不会得到实现。许多统计人员在拿到一份统计报表后并不去看相应的统计制度,而是凭着自已的理解去填报里面的各项指标,结果填出来的数据不够准确。例如《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基层标准表》(H101-1表)中,“各项应付款合计”是指应付未付的款项,而不是从字面上理解的总的应付款项;又如2011年《工业企业财务状况》(B202表)中,“利息支出”是指利息支出减去利息收入后的利息净支出,而不是表面上理解的利息支出数;再如《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202-1表)中,“管理人员”是指中层以上管理者,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从事管理工作的所有人员。因此,重视统计制度,养成先学习制度的习惯,充分理解统计指标的含义和统计口径,才能准确的收集到需要的数据,填报出高质量的统计报表。

(二)基础工作完备

做好统计基础工作,建立健全统计台帐,保留所收集的原始资料。坚持数出有据、统计台帐与统计报表相一致的原则。统计台帐能将分散记载在原始记录上的资料进行分组、归纳、计算、汇总,形成全面、系统的资料,建立统计台帐可以对多种统计指标一目了然,反映出指标运行的动态并及时发现问题,为及时、正确编制统计报表建立了有力的保障,在统计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坚持做好统计台帐,对当期异常的指标进行原因分析并予以记录和说明,在企业内形成基础工作完备的良好工作传统,即使遇上人员更换也能很好的接续统计工作。

(三)必须掌握专业知识

从事统计工作应该具备从业资格,掌握统计专业知识并结合企业的实际将其运用到统计工作去。什么是时点指标、时期指标,什么是指数,如何正确计算平均数等等,这些都是开展统计工作应具备的最基础的知识,也是统计报表质量最基本的保证。统计人员应定期参加统计继续教育,充实和更新统计专业知识,只有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才能适应统计事业的发展。此外,由于一些统计报表和大型调查会涉及到财务指标,统计人员需要学习一定的财务知识,了解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才能正确的填报相关指标。

(四)了解和熟悉企业基本情况

统计人员应该对企业各方面的情况特别是统计对象有所了解,这样才能结合统计制度做好统计工作。例如在进行火电统计时,应了解电力不是仅依靠发电机就能发电的,而是依靠锅炉和发电机组进行发电的,发电机组又包括汽轮机和发电机。而正因为了解了发电原理,在填报能源统计报表时才能正确的填报能源加工转换投入数据。又如在填报工业统计报表时,应了解本企业生产哪些产品,整个产品的生产流程如何,是否有自产自用的中间制品,哪些应该计算工业总产值,哪些不能计入工业总产值。

统计人员应对企业的指标水平有一定的概念,如季节性生产的企业,淡、旺季时产值分别处于什么水平,用电量分别是多少。本企业的产品生产能力达到了怎么样的规模,全年能源消耗水平如何等等。只要脑子里形成了这些概念,就容易及时发现统计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五)细心留意企业情况的变化

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企业加快了改革的步伐,企业内部悄然起着变化。如企业改制上市,从原企业剥离出另一个独立单位,虽然仍在同一围墙内,但在统计过程中填报口径已经发生了变化。又如某企业新上马一项目,该项目做为一个新的独立法人组织生产,其生产用的水电汽由该企业提供,则该企业所发的电、产的蒸汽、抽的水从完全自用变成了部分外供,相应地也新增了外供水电汽的产值。通过上述的例子可以看出,细心留意企业情况的变化,可以及时把握数据的统计口径,从而确保统计报表的质量。

(六)做好统计的组织工作

统计报表范文4

【关键词】web生产统计表;设计与实现;研究与分析

一、web生产统计报表设计结构模型

网络应用的主要结构为B/S结构,系统装置分为三个体系,即网络客户端、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各系统装置主要结构功能如下:①第一层网络客户端,网络客户端是数据信息的表示层,可以完成网络用户与计算机程度之间的信息交流,这种人机交互界面可以将信息转化为数据;②中间层web服务器,这个结构是生产统计表中的业务逻辑层,web服务器通过计算机程度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在充分体现企业业务逻辑的同时,规范企业的业务规则,为网络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业务服务;③第三层数据服务器,主要由数据库系统组成,是web网络应用结构中的最下层,主要负责储存数据信息,执行数据信息逻辑,通过ORM框架实现与数据库实体的映射。

综上分析可知,网络服务器是web系统中的核心应用装置,其装置占整个网络系统的比重最大,在web实际运行过程中,中间层为整个网络提供有效逻辑信息,使装置对企业的实时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网络服务器为增加了web系统的功能性,提高了其稳定性和易维修性。它既体现了整个系统的功能,同时又是最容易发生变化、最难以维护的部分。因此,企业在对业务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时,通常会将中间层网络服务器分成数据访问和业务逻辑两部分,数据访问层为企业的逻辑信息提供了丰富的数据信息资源,使企业逻辑信息在共享平台上实现实时交流,业务逻辑层主要负责企业业务的逻辑处理,同时对企业规则进行实时监督,为用户界面层提供有效、可靠、稳定的业务功能。基于此,可将web生产统计报表设计模型分为四层体系结构和web应用运行机制的特点,其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web生产统计报表生成的结构图

二、web的生产统计报表的设计原理

通过上文对web生产统计报表生成结构图分析可知,在设计报表时,要遵从以下几个原理:①将企业报表数据中专业性较强的数据信息进行剥离,并要根据其数据特点制定数据逻辑设计计划;②报表中涉及数据信息庞大,其逻辑数据统计程序复杂的报表数据定义为特殊数据,在企业进行数据信息统计时,要对这些封装的数据进行预处理;③设置生产统计报表参数,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影响其生产数据的因素有很多,这些因素对企业生产的影响要详细的反映在生产统计报表中,同时还要对报表进行各级分类;④设置各种报表的结构设计模板,针对不同设计报表,制定合理的数据信息分析方法;⑤在web的生产统计报表中加入通用报表,以保证企业数据逻辑信息的相互交流。Web生产统计报表的设计原理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web生产统计报表设计原理图

生产统计报表如此设计的优势在于:①系统可以根据企业数据信息的变化,及时制定出合理的处理过程和生成算法;②在不影响web其他运行的同时,维护生产统计报表系统对数据的有效处理;③当某报表的结构或数据的统计汇总方法发生变化时,只需维护该报表对应的类,也不会影响其余代码及系统运行。

三、基于web的生产统计报表的实现机制

在生产统计报表中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其技术应用难度非常大,web生产统计报表的实现机制的实现过程和具体实施步骤如下:①当网络用户设定好企业报表参数之后,要对复杂程度高、分析难度大的数据信息进行预处理,使各系统间的数据处理方法更加协调;②在系统输出报表数据时,要应用与之相对应的报表模板和报表结构,同时生成动态报表界面;③将重要数据、历史数据等重要信息填充在生产统计报表中,为报表提供动态的数据资源;④组合报表结构和报表数据,为用户在web页面输出,要实现生成复杂的统计汇总数据并按特定格式输出的功能。

(一)定义报表数据预处理类

将数据信息量大、分析程序复杂、专业性强的数据进行分类定义,同时对储存在数据资料库中的复杂数据进行预处理。

(二)设置报表参数

设置web生产统计报表的相关参数,如报表日期、分类、级别、应用状态灯,在对其各系统报表进行分类之后,要在每个报表系统中设置一个固定的参数值,以实现报表格式与内容的动态显示,为用户返回一个格式化的输出。

(三)定义报表数据生成类

将各种报表数据的筛选、计算、入库、提取等封装成报表数据生成类,为报表提供动态的数据源,完成对报表数据的统计汇总、入库保存、检索提取等功能。报表数据生成类主要包括三个方法:①报表数据生成;②入库报表数据提取;③报表数据保存入库。

四、结论

基于web的统计报表设计与实现的技术方法在定义各种报表类的基础上,按特定格式输出的功能,实现了生成复杂的统计汇总数据。由此可见,web的生产统计报表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推动我国企业数据信息的报表式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燕,王文发,许淳.基于web的生产统计报表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2,23(18):110-123

[2]陶学恒,刘勇.基于web的生产统计过程控制系统中产品质量分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4,20(13):109-115

统计报表范文5

关键词:公路系统 劳动工资 统计报表

我国公路事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劳动工资统计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由于现代化公路劳动用工的复杂化变化,劳动工资的统计工作也融入了很多复杂的因素,公路系统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可以详细的反映出劳动报酬和人员变更的情况。因此,做好公路系统劳动工资统计报表的工作,是关系着公路事业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

一、公路系统劳动工资统计报表中出现的问题

(一)主观原因

对于公路系统劳动工资统计报表中出现问题,有一部分是由主观因素导致的,主要包括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和领导不够重视两个方面。

1、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

公路系统劳动工资统计报表的完善与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具有很密切的联系,但是由于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有限,缺乏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正确认识,往往导致在公路系统员工的统计报表中漏填京津、加班费、养老保险基金、住房基金以及相关税务的扣税等,特别是对于临时的团体奖金或者个人奖金等的统计,经常出现漏统的现象。另外,有的统计人员不再编制内,属于兼职人员,对于兼职统计人员来说,一方面没有参加过系统的工作培训,另一方面对于统计知识十分匮乏,无法将全部精力放置在统计工作中,往往只是完成对统计报表的模仿填写,不能够很好的区分个别项目以及工资发放统计的标准,缺乏对公路系统劳动工资统计的深入分析。

2 、领导对工资统计工作不够重视

在当前公路系统改革发展的状况下,仍然有个别领导存在着传统的重结果轻分析的思想,对劳动工资的统计工作不够重视,甚至认为劳动工资的统计知识一项简单的数据填写工作,没有必要花费较多的人力物力去深入探究这项工作。有的公路系统工资统计领导不愿意主动去过问有关劳动工资统计工作中的问题,对统计人员的汇报工作也不重视,使相关统计人员放松了对劳动工资统计的认识,也逐步引起了劳动工资统计工作中漏统、缺填统计等问题的频繁出现。

(二)客观原因

在公路系统的劳动工资统计工作中,除了人员统计认识上的主观原因,还涉及到管理上和用工形式上的因素,这些客观原因也在影响着公路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开展。首先,由于个别领导对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不够重视,缺乏对相应制度管理的制定,致使管理工作不到位,统计工作进展不完善,无法及时按照规定处理统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其次,由于公路系统的用工形式比较复杂,在职员工不仅包括编制内的,还包括编制以外的人员,另外,工资统计的项目内容也比较繁琐,涉及到各种津贴、补助、税金以及个人奖金等,这些纷繁复杂有十分细化的的工资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统计人员的工作难度。

二、做好公路系统劳动工资统计报表的策略

(一)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针对公路系统劳动工资统计工作中统计人员业务素质能力不足的现象,公路单位应该加大对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投入,并且在业务培训工作中,要形成有针对性的内容培训,比如对于公路系统劳动工资统计中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统计工作中的操作技能等,都要从最基础的方向统计人员的工业意识中渗透统计工作的责任感,使统计人员在进行统计工作的同时,能够本着为劳动职工服务的精神去认真完成统计工作。另外,作为公路系统的统计人员,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只有全面化的培训,才能保证统计人员不仅具备精湛的业务素质,还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树立敬岗爱业、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精神。

(二)加强领导对劳动工资统计报表的重视

只有加强领导对劳动工资统计报表的重视,才能更加深入的开展公路系统的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工作。领导的足够重视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统计人员对工作的重视,督促统计人员更加细心认真的完成自己本职的工作。另外,公路系统劳动工资统计的另告高层应该熟悉一些相关的统计法律法规,以便在听取统计人员的统计汇报时,能够及时的发现不规范的问题,并及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视不仅仅可以促进职业管理方面的发展,还能更加全面的构建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模式。

(三)制定相关的制度提升统计工作的质量

由于公路系统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复杂性,所以必须制定合理规范化的规章制度,才能更加全面的推动统计工作的完善发展,从提升统计工作质量的角度来讲,统计数据的收集是否准确、全面直接影响着统计人员的统计工作质量,因此,在涉及到劳动工资的统计问题时,必须深入探究统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做好职工工资项目的全面统计,避免漏统、错统的情况,严格按照相关统计制度完成公路系统劳动工资统计报表的统计工作。

(四)采用现代化的统计手段

随着现代化科技的不断发展,在公路系统劳动工资统计工作中融入先进的计算机统计软件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统计工作的工作效率。由于公路系统的人员数量较多,各种分工的工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公路系统劳动工资的统计工作比较繁琐,采用现代化的统计手段,就可以随意的检索人员调动和工资发祥信息,避免统计工作中的繁琐操作。另外,采用计算机统计软件进行劳动工资的统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所以应该尽快加强统计工作的信息网络化建设,实现公路职工工资统计的信息共享和透明公开化。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劳动工资统计报表与单位职工的关系十分密切,对单位的人员调动和制度策略的制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公路系统劳动工资统计报表中的任何一个细节都直接影响着员工的工资统计。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工资的统计内容也逐步倾向于多样化,传统的工资统计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工资发放的发展趋势,所以作为工资报表的统计人员应该具备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的职业精神,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努力做好公路系统的劳动工资统计工作。

统计报表范文6

■ 能源统计原则的应用

法人原则是统计的基本原则,能源统计同样应遵循这一原则。企事业单位能源统计的范围应与其经济量(收入、产值)统计的范围相同,填报本单位的实际能源消费量。然而,填报单位实际情况比较复杂,财务账上反映的各种能源消费量与企业的实际消费量往往有一定的出入,但企业会计人员填报能源统计报表时,受财会工作习惯的影响,往往误认为账上有的统计,没有的不统计,或者是在发生费用的时候再统计,这种错误的理解“谁交费谁统计”和“何时交费何时统计”的做法完全违背了能源统计 “谁消费谁统计”和“何时投入使用何时计算消费量”两大基本原则,造成指标漏统或多统的现象时常发生。正确把握能源统计原则的实际应用是准确填报数据的基础,分为两种情况理解。

对于不能直接和能源供应部门(电力公司、燃气公司、自来水公司)结算能源费用,而是和第三方(能源提供方)结算费用的单位:

(1)若能源消费方无独立计量的仪表(电表、水表、燃气表),无法实现分户计量,则能源提供方交报的能源消费数据中要包括消费方的能源消费量,能源消费方免报电、水、天然气的消费量,但应交报其余品种(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等)的消费量;若能源提供方能够向能源消费方按时提供各种能源消费的实物量或能源品种的费用及单价(必须有原始凭证),则能源消费方可以此数据作为填报的依据,能源提供方交报的消费量要扣除能源消费方的消费量。

(2)若能源消费方有独立计量的仪表(电表、水表、燃气表),可以实现分户计量,消费方应按计量仪表显示数据交报消费量。

有上下级关系的法人单位,如实行能源消费统一核算,可视如下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1)可以划分清楚上下级法人单位各自消费的情况

a.若下级单位有独立计量的仪表,应由下级法人单位按照计量仪表显示数据交报能源消费量;

b.上级单位可以提供下级法人单位的各能源品种消费数据(必须有原始凭证),应由下级法人单位填报本单位能源消费量,上级单位填报的能源消费数据中不应再包括下级法人单位的消费量。

(2)不能划分清楚上下级法人单位各自消费的情况

若上级单位未给下级法人单位安装计量仪表,也无法向下级单位提供各能源品种的消费量数据,则上级单位在填报各能源品种的消费数据时,应包括由其统一核算的下级法人单位的消费量,下级法人单位免报相应品种的消费量,但应填报其余品种的消费量。

■ 煤炭、外购热力费用

冬季取暖是每个单位必不可少的,除了用中央空调、电暖气、天然气取暖及暖气费含在房租里的情况外,其余单位都要填报供暖指标煤炭或外购热力费用。填报容易出现错误的情况有:填报单位因对煤炭消费量不好计量,误用当年的购买量代替消费量;对外购热力费用的理解不透彻,不知道取暖费就是外购热力费用导致漏填;或者当两年的供暖费发生变化时,未将取暖费分劈到各月(季)度填报。

1.煤炭消费量应按实际称重填报,如果缺少称重记录,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获得:

报告期消费量=年初库存+本期购入量-本期对外销售量(或拨出量)-期末库存

2.外购热力费用是企事业单位的冬季管道热水供暖取暖费以及使用蒸汽、热水的费用,应填报该单位在报告期内实际消费的热力费用(不是实际支付的费用),若财务账中“热力费用”包含报告期以前拖欠而在本期补缴或为下一个采暖期预交的部分,应予扣除。若未实际支付热力费用,则按应缴数填报。

(1)填报年报时,当供暖价格和供暖面积不变时,财务账中“热力费用”是一个采暖期(11月15日――次年3月15日)发生的费用,可直接采用,不必按日历时间再做计算;当供暖价格和供暖面积有变化时,调查单位应将热力费用分劈到各供暖月并记入能源统计台账,按照台账数据填报。

(2)填报月(季)度报表时,必须将一个采暖期的外购热力费用平均分劈到各采暖月,并记入能源统计台账,按照台账数据填报。

3.租用房屋办公经营的企事业单位,若只交一笔房租管理费,无法分出“外购热力费用”,可以免填外购热力费用。

4.为单位职工生活支付或报销的供暖费不计入本单位外购热力费用。

■ 电力、燃气和水

电力消费指标是日常报表和执法检查过程中出现问题最多的,企业根据电力供应部门的“电力交费单”取数时,因对电费单不太熟悉,很难把握是否包含子表电量,导致结果出现错误。

1.电力消费量以千瓦时(度)计量,可以通过电表抄表数取得,也可以根据“电力交费单”取得,有两种计算方法:

方法一:电力消费量=各电表电量之和(平段电量+峰段电量+尖峰电量+谷段电量)

方法二:电力消费量=总表“抄见电量”±变线损

特殊情况下,在变线损问题上,与电力公司另有协议的单位,按协议“变线损”计算。建议各企业使用方法一计算,因为方法二因各企业情况不同,有些企业的“抄见电量”中含子表电量,而有些企业的却不含,因大家很难把握本单位是否包含子表电量,导致结果出现错误,所以建议用方法一取得电力消费量,第二种方法可用作检验。

2.单位职工食堂只供本单位员工就餐,承包给本单位以外的他人经营,但电力、燃气和水消费由单位负担,则电力、燃气和水消费量由本单位统计。

3.企业外租场地(或厂房)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独立使用的电表或水表,电费或水费包括在租金中,企业不统计水和电力消费量。

4.企业向其家属区转供的电力、燃气、自来水等,不计入本企业消费量。

5.企业自己打井取水,没有计量仪表,可按公式进行推算:地下水取水量=水泵额定流量×工作时间。

6.纯净水、矿泉水,应填报在“其它水”中,且只统计消费量,不统计金额。

7.如果单位使用自来水或地下水等不需支付费用,则免填金额。

■ 各种油品

1.使用IC卡加油的企业,容易将本期购油量当成消费量填报。按能源消费量“何时投入使用何时计算消费”的统计原则,企业在购买加油卡时,不应将购买量一次计入当期消费,应按报告期内的加油量作为消费量填报。

2.调查单位征用的私人车辆,从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起,其油料消费量的填报方法做如下调整:

若征用车辆作为办公用车(主要指轿车),其消耗的油料不计入本单位的消费量;若征用车辆作为运营或运输用车,其消耗的油料应计入本单位的消费量;若企业外雇车辆用于本企业运输,只向外雇车辆支付运费,不单独支付油料消费,企业不统计这部分油料消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