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范文1
一、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能够使学生的思维超越教材。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去“想”,为他们提供“想”的机会。但是,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合理的想象,而不是让学生胡思乱想。例如,我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播放了的电影片段,学生看得非常投入,其表情和行为中充满愤慨。影片放完以后,我让学生谈谈观后感想,有的学生便联想到火药,并说道:“我们中国是发明火药最早的国家,怎么不用大炮、火枪等杀伤力极强的武器来攻打英法侵略军呢?”这样一来,就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二、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发现的前提,也是自主探索学习的方式之一。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观察时间,让他们通过观察去发现,去获取知识。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是为学生提供观察平台的得力助手。例如,我在进行《圆明园的风光》教学时,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明园的风景图片,让学生精心地观察,耐心地欣赏,并根据自己的观察发现为图片命名,然后与原名对照,比较优劣。这样通过学生充分地观察、思维,能够使学生创造性地获取知识。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动手操作实际上是手脑并用的一种综合,它能够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形象。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喜欢动手操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为他们开发手脑并动的学习平台。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一年级的《画风》一课时,她紧密围绕“画”字进行教学。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都用画的方式表达思维结果,教师用“简笔画”板书教材中所说的风中的事物,课中还设计让学生在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上想办法“画”出“风”来,看谁的办法想得多,并说出为什么这样就把“风”画出来了。这样投其所好,在学生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就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强烈欲望。通过这个手脑并用的过程,学生自然就明白了,风是无形的,只能借助其他事物把它画出来,这样的教学设计要比单纯的教师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学生动手做的过程,其实就是思维与探索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准备必要的物质材料,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尽情地去“做”。例如,以往的成语复习课,通常是老师和学生共同找出课本中的所有成语,然后要求学生读、写、记,课堂效果收效甚微。这种教学方法是机械式的、较为死板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它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这堂课应该让学生放开手脚,让他们自己去找成语,然后采用“比一比、赛一赛”的方式,检查是否找得彻底,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又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四、为学生创设“畅所欲言”的自由空间
新课程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是民主平等、宽松愉悦的场所,学生随时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见解。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给学生创设畅所欲言的自由空间,课前要了解学生想说什么,喜欢在什么时候说,虽说是“畅所欲言”,但要保证发言合理。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开展不同形式的“说”的活动,如“开展辩论,小组讨论,围绕问题各抒己见,上台演讲,指名回答、补充、更正等”,通过这些不同形式的“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利于思维的发展,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进而为学生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五、让学生敢于“怀疑”
怀疑加上实践就能够发现事物的真谛。我们学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文,25岁的伽利略由于怀疑古希腊伟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话,经过反复试验,最终了被人们信奉了2000多年的真理。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开辟轻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敢于怀疑,并能够通过实验得到合理的结果。例如,学习《詹天佑》一课时,我给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①这个铁路只能设计成人字形吗?②除了詹天佑的“中部凿井法”“相对凿井法”还有其他方法吗?又如教学《蛇与庄稼》时,我同样提出了两个问题:①除了课文中所说的,还有没有别的影响收成的因素?②后来庄稼丰收只是因为有了蛇吗?这些问题有助于学生去怀疑书本上的说法,产生了怀疑,他们就有了探索的动力,也就提升了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兴趣。
六、教会学生学习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确,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比教会知识更重要,现在知识的载体百花齐放,教师除了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以外,还要教会学生寻找获取知识的场所,告诉他们从哪里学知识,什么知识该学,什么知识不能学。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推荐一些优质的知识场所、媒体或书籍、报刊等。如看新闻,从邮局订书报,到新华书店买资料,去图书馆阅读等。这样能够使学生对选择获取知识的场所以及对知识的选择有了明确地认识,并且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