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随笔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随笔范文1
关键词:速写;研究;感受;表现
美术高考仍在一年一度地进行,考生也是越来越多。美术高考主要考查考生的造型能力,造型能力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见效果的,对于只想经过短期训练参加美术高考测试的学生,我认为速写练习对造型能力的训练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是训练心、眼、手三者密切配合的良好方法。速写有助于树立绘画的整体观念,训练眼的敏锐观察力,对事物形象的判断、提炼概括的能力也会大大增强,所以我在教学中很重视速写教学,要求学生练习速写人物。但是许多初学者画了很长时间的速写人物总是让人感觉画面上的人物要么画得不够充实,要么画得没有精神,画面缺少可欣赏的内容。鉴于对前人的学习和我在教学中的摸索,我介绍一下自己对速写教学的体会,或许对初学者有一些帮助。
一、了解人物形体结构基础知识
对人物特征、结构和体积关系不了解是造成速写人物形象“空洞”的原因之一。
初学者只重视人物外形轮廓,其实速写并不只是用几根简单的线条来画出人物的外形轮廓,人是有血有肉的,轮廓只是空洞的线条,优秀的速写应该表现出人物形象内在的结构,突出人物形象特征和体积感。
如果我们熟识了人体结构,掌握了人物特征的表现方法,那么外形轮廓就会逐渐形成与其他因素平等的因素。这是一种科学家一样严谨的治学精神,不仅体现了艺术家想要揭示自然奥秘的勃勃雄心,也体现了艺术家必须直接深入地以活生生的人为绘画的基本研究对象,并以不教条不拐变的研究方法为准则,所以他们的速写人物结构严谨、特征鲜明。我们虽然没有条件来做如此深入的研究,但是在教学中要想教会学生摆脱对人物空洞的描摹,也应该有如此严谨的态度,对人体结构、比例、动态和衣纹做出细致、深入的学习研究。
二、熟识基本的速写表现手法
速写,顾名思义就是要讲究“速”的特点,它是指在短时间内以简练概括的手法迅速而准确的捕捉对象的主要特征或把作者对对象的总体印象、主要感受纪录下来。速写是一种快速的绘画方式,但是并不表明速写对物像的描绘只是大概的、粗略的;相
反,它的精确性体现在它能够把握人物瞬间动作特征,这是其他绘画方式远远不及的。“很多初学者认为速写只是记录物像的一个框架,却忘记单纯框架其实就等于背离了绘画的基本目的,变成了一种记号,一种像指明方向的路线图……”大师的速写作品手法严谨、让人叹服、敬佩,老人的风霜、男人的刚毅、少女的柔美,把人物描绘得有血有肉、气度非凡、栩栩如生,敏锐的观察力、虚实相间的表现、和谐的色调处理无不显露出他们扎实的功底。大师们的速写作品生动、简练、活泼,作为初学者我们最好不要刻意追求,因为速写是一种十分感性的绘画方式,而速写线条的运用常常带有偶然性,就他们本人也只能用很抽象的语言去解析这些偶然性,所以生动性、偶然性的东西是无法模仿的,只有经过从量变到质变的长期训练的过程,才能真正体会那种生动。
三、培养良好的速写感觉
速写要表现出充分的情感体验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好的速写并不只是指你画多少线条,基础相同的两个学生画同一个模特或一个人在不同时间画同一个模特的感觉往往会相差很多,原因是每个人的认识或者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段的感受是有区别的,所以切入点也不一样,画面给人的感觉也不一样,分值当然有差别。很多的时候我们只注意到自己画的人物像与不像,很少去思考如何去抓住特征,体现我们对模特的感受和感觉。
好的速写作品能体现出“活”的气息,徐悲鸿画马、齐白石画虾,有时只寥寥几笔,但是画面给人感觉很活,这就是画家对生活有深入的体验,再经过提炼,然后才能把事物画得很“灵气”。在现实中一个人特坐在那里,除了有一个舒服的动态,还要有一定的表情特征,因为正常的人都是有思想的,包括专业的模特。人物心理、表情、气色的描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掌握,一挥而就的功夫、活灵活现的表现除了需要有很好的速写基础,对造型方面的研究,还要学会表现人物的心理、表情特征,这也是朝向更高层次迈进的关键一步,是对我们的智力和耐力的更为严峻的考验。
鉴于速写对初学者造型能力培养和美术爱好者今后美术素质的养成的重要性,我们很有必要去画好速写,对人物特征、解剖结构要有充分的认识,掌握熟练的速写技能,对生活要有深入的体验,还要有坚持不懈的努力。虽然速写在绘画中没有确切的独立门类,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边缘位置,专业画家也只是把他当作获取创作素材的手稿,在过去甚至错误地认为它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但是无论你将来从事哪一样与绘画有关的学习、研究,都不应该轻视速写、放弃速写,因为它可以表现我们对绘画的热爱、对生活的体验,它能激发我们创作的灵感,是我们创作的源泉,它可以在零零碎碎的时间里时刻活跃我们的思维。
参考文献:
[1]陈侗.速写问题.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
[2]颜铁良.素描.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教学随笔范文2
都说“七年级小豆包,按下葫芦浮起瓢。”而我认为,鲜活是他们的个性,好动是他们的特征。个性与特征若没有了,循规蹈矩,想象力缺失。那将是教育的悲哀与不幸。
一棵小草以它卑微的绿色,丰富着季节的内涵;一只小鸟以它柔弱的翅膀,展现着蓝天的广阔;一块岩石以它单薄的身躯支撑着倾斜的山体;每一个学生都以微博的力量为集体散热发光。优生与差生在我的眼里一视同仁,顽皮与老实在我的字典里一般无二。我只知道,他们都是有生命的个体,我只知道,应该重视生命、关爱生命。
七年级的学生学习风气较浓郁,有比较强烈的求知欲望。纪律良好,能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进行。绝大多数学生听老师话,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能够不走样的完成。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小学生的青涩稚气已经退却不少,在他们身上表现更多的是中学生的稳健与成熟。
七年级是打好基础的一年,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过渡作用。关系到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关系到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的掌握,关系到他们完善的人格的初步形成,关系到他们健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初步树立。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侧重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正确的学习方法,尤其是阅读方法。以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因为,没有阅读能力谈不上会写作,没有写作能力在当今社会也是吃不开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是人的终身能力。基础知识学得再好,如果不会阅读,他的头脑终将是支离破碎,不成一个体系。中考取消课内阅读已多年,七年级就让学生接触、了解并初步懂得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与阅读技巧,不失是一种好的做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在习题讲授中,我从不忽视这一点。
有些文章,习题不附答案,对于这类开放性试题我亦做重点训练,因为这关乎学生的写作能力,关乎他们的文字素养、文学素养。基础知识中的主观性试题我更不会忽略。譬如仿句类、谈认识与体会类等语言运用题目,不但要求学生写,我也亲自写。力争在言行与才学上做学生的楷模,力争让我的语文课堂成为才情绽放的土壤。有人说,语文知识是琐碎的、零散的。我说,语文知识是零金碎玉。我将带领学生用三年的时间将零金碎玉串起一串闪亮的珍珠。
我总认为,只教给学生正确答案的老师不是一个好老师,只教给学生标准答案的老师也不是一个好老师。好老师应该能启迪学生的心智,应该能鼓舞学生的激情,应该能培育学生的能力,应该能提升学生的素质。我努力这样做,一直这样做。
我愿是一缕微风,染绿荒芜的山冈;
我愿是一抹阳光,催开含苞的花蕾;
我愿是一滴雨露,滋润干涸的心田;
我愿是一弯小溪,浇灌新生的希望。
但七年级的孩子懒于阅读疏于阅读,这与他们的年龄有关。每每遇到课外文章,不是急于去品析而是急于寻求答案;有些学生看似在读,也很难做到用心去体悟去欣赏。我常常与他们讲述阅读的重要性,力求培养他们的语言感觉能力,强化他们的学习意识。我常常找来一些风格各异的作品,与学生共赏同析。教会了阅读方法还净化了道德品质。文质兼美的作品,能陶冶学生的性情;思维缜密的文章,能培育学生的严谨。培根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我想确乎是这样的。
以往我喜欢威严,我习惯高高在上,我擅长将课堂控制得安安静静,以致压抑了学生本应放飞的心灵,束缚了学生想象的翅膀,拘泥了学生多样的思维......如今,我改换了形象:与学生交流的时候多了,眉梢间常常洋溢着喜悦。因为我深知,激励与欣赏才是成功的教育,愉悦与和谐才是融洽的课堂。所以,我努力做到,让微笑成为最美的风景。
在三年的时光里,我将与学生共赴初中语文寻幽之旅,牢固汉字音、形、义,夯实古诗词、文言文。培养阅读方法,提升文学品位,用文字洗濯他们的灵魂,用语言荡涤他们的情感。以写促记,以赏代练。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做到以活为源,以导为脉,最重要的是以人为本。
教学随笔范文3
关键词:化工原理 复习方法 教学技巧
《化工原理》是化工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也是高考的重头戏。为使学生在该门课程的学习中,掌握各种单元操作的基本规律,熟悉其操作原理及有关典型设备的构造、性能和计算方法等,并能用以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中的一般问题,在《化工原理》课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吃深吃透教材
高考命题不拘泥于大纲,不追求知识的覆盖率。可是谁也无法肯定大纲中哪些知识点不考。因此,高三的复习必须依据大纲,知识点不留盲区。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要改变传统的教师罗列知识点的方法,要相信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归纳学习内容,疏理知识结构,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建构起来的知识结构才是最牢靠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分析知识结构中的重点、难点,分析知识的内在联系,做到融会贯通。
复习不是重复学习。每次复习都应有新的目标,复习课要做到常上常新,一步一个脚印。要达到这一要求,教师的备课相当重要,尤其是对基础内容的复习,要落实“变”和“准”的策略,“变”就是要加强变化,改变形式,变换角度;“准”就是要熟悉学生,对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可能出现的疑点、难点心中有数,采取有针对性的检查和补救措施,做到以点带面,牵一发而动全身。
《化工原理》课中涉及到的数学、物理、化学知识比较多,对于职高的学生来说,一般新课上下来很少有人懂,有一部分的人就准备放弃。比如热传导一章节应用的微积分知识,是高等数学的内容,没有人能听懂。我就不断地鼓励他们,不要急,慢慢来,选择一种能理解的方法,像求曲线包围的面积。自己也不断地寻找通俗易懂的方法让学生易于接受。这是极为困难的一步。基本上一轮复习下来,同学们非常开心,掌握了很多,有了一定的技巧,也能学好了。
二、教给学生学习技巧
《化工原理》课中涉及到的一些计算方法,如流体流动中的试差法、精馏中的图解法、传热经验公式法,是学生第一次学到,不易掌握,但又必须掌握的方法,因为这是高考的必考题。在讲解这些方法时,根据自身的经验,对计算步骤进行总结,讲解例题加深印象,一般这一类型花大量的时间,精讲多练。这是第二轮复习的重点。
为培养学生能力及发展智力,选择一些比较容易看懂的内容,采用自学指导法进行。自学中提出一些应掌握或了解的问题,使学生有目的性地阅读,最后教师对自学内容进行总结。
三、注意研究解题教学
1.选题
选编习题要以大纲和教材的内容及学生水平和认知规律为依据,要注意知识的整体性和相应能力培养的有机联系,一个题型要联系,消化一项基本内容,题型多样化,层次要分明。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使学生顺利完成知识的理解和迁移,学会正确使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解题能力。
2.讲题
目前高三复习课的教学存在的错误倾向:一是部分教师认为讲得越多越细,学生就掌握得越多,越牢固,越有利于能力的形成,复习效果就越高。二是有的教师认为,高三复习课就是习题课,不管学生的知识如何,推出大量习题,致使学生的知识得不到网络化,教材各部分知识均得不到很好的结合,基础掌握不好,运用起来势必不能得心应手,学生学科能力得不到提高,故正确处理好课堂讲与练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复习质量的高低和学科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3.评题
评知识点,分析所讲习题设计到的知识点,以及这些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深度、难度、答题要求,在历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几率,所占分数比例等,有意识地分析评讲,可以产生多层次的刺激效应,使学生对这些知识全面掌握,并起到激发兴趣,加深印象,强化记忆的作用。
评规范解题,就是把学生在答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种种情况,有针对性地评出优劣。特别是简答题和计算题。一些学生答题与要求不符,往往是由于答题不认真,审题不准或答题不规范。因此,要正确指导学生练习读题,审题,抓住题意关键,寻找答题突破点,按要求规范答题,以防误入命题者有意设计的圈套,这样针对学生解题中的主要问题给予透彻分析,中肯评讲,就能帮助学生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做到有的放矢,使学生铭记在心,以提高学生解题的准确性、规范性。
四、坚持辅导与答疑
教学随笔范文4
1.师生共同玩放纸飞机的游戏,愉悦身心,体验快乐。
2.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培养写作兴趣,抒写生命言语,积累写作素材。
3.关注场面描写及心理活动描写训练。
教学重点:
1.游戏玩得尽兴,参与率100%。
2.随兴地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游戏体验。
教学难点:
1.针对学生习作中的问题指导写作。
2.通过读、评、改、展的环节,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习作水平。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孩子们,你们做过手工吗?喜欢折纸吗?今天我们来做折纸游戏――叠纸飞机。
二、创设游戏情境
1.折飞机
(1)折飞机的方法
你会叠飞机吗?要想让你的飞机飞得高、飞得远,在折叠时应注意什么?
(2)折飞机
开始叠纸飞机,比一比谁叠得最好!
教师巡视,评价、指导学生折的飞机。
(3)起名字
飞机叠好了,给自己的飞机起个好听的名字,再写上自己的名字。
教师指名说自己给飞机起的名字。
(4)写梦想
人生不能没有梦想,没有梦想的人生是可悲的,请同学们借此机会规划一下自己的未来,每个人都想一想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并把它写在纸飞机的合适位置上。
(5)交流自己的梦想
谁愿意告诉大家自己的梦想?
2.放飞机
(1)宣布比赛规则
(2)师生同放纸飞机
三、写作
1.写前激趣
你们玩得高兴吗?这么有趣的时刻、这么开心的经历,若留不住真是太可惜了!让我们赶快拿起笔,痛痛快快地写下来吧!
2.点拨习作范围和角度
可以写游戏的过程,可以写游戏的场面,也可以写自己的心理活动,还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写一写游戏过程中同学的表现。另外,要给自己的习作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写在随笔本上。(教师与学生同写)
四、展示作品
1.组内交流
学生在小组里读文,评议随笔,并准备在全班进行展评。
2.全班交流
让我们共同欣赏各组的优秀作品,并进行评价。
3.修改习作
欣赏了这几名同学的作品,肯定有不少可以借鉴的内容,拿起笔来修改、完善自己的随笔吧!
4.展读修改后的习作
5.教师朗读自己的作品
五、布置作业
修改习作,写在作文本上。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上得很成功,玩得高兴、写得尽兴。随笔化作文大多以游戏方式开展,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性颇高。其实,以前我不太理解这种作文课,后来听了同事几节随笔化作文课,他们都打开了学生想象的大门,课堂上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流畅的语言是我在以往作文课上从没有见到的,随笔化作文真神奇。从此,我也走上了随笔化写作这条路,我还带学生上过《吹泡泡》《堆雪人》等作文情境课,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尤其师生同写的环节让大家眼前一亮,师生同写有诸多优势,教师当堂下水,可以在写作态度和习作内容、方法等方面给学生以示范,可以让老师感同身受,体验、感受学生习作的快乐和难点等,从而反思并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欣赏教师作文的过程中受到熏陶,表达能力得以提升,也可以使老师在同写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写作能力。
教学随笔范文5
一、以课题为突破口,推动学法教法革新
自实施新课改以来,许多学校都及时找准定位,树立走,“科研兴校”之路,作为新课改的我,应该抓住机遇,以课题为突破口,努力推动学法教法革新。我更注重情境教学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精心设计情境的呈现方法,如借助语言描述、实物陈列、电教手段、多媒体技术、局域网传递等途径。当然我更多的是利用电教手段、多媒体、局域网传递这三种手段,来激活学生的思维,点燃创新的火花,加强学法指导,促进相互的交流与合作,真正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成为教学不断生成的平台,竭力摆脱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的教学模式,采用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的教学模式,大胆尝试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的教学模式。本人担任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兼班主任工作。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新课改精神,我的课堂教学目前主要以课件、学件为突破口,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优势,借助共创动画这一软件,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目前这两个班的学生已经能够根据自己所编的故事制作音乐动画,受到来校领导、专家的好评。
二、更新教育理念,奠定课改理论基础
新课改刚启动后,结合本组教研计划,我先后认真学习了语文导报上新课改专版,到图书馆借阅新课标解读,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向《语文周报》、《中学语文研究》、等报刊杂志学习,向《教育在线》等教育网站讨教,取别人的新课改理念、新课改精神为我所用,努力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对此我们笑称为”换脑行动。在此基础上,我还努力利用自己的信息技术技能,融入课堂,大胆整合,积极撰写经验总结、教学感悟或课例论文,或借助教育网站这个平台,建立自己的个人专题集,坚持写教育随笔。目前,网上的一个个教育随笔记下了我与新课改同成长的经历,到手的一张张论文获奖证书,引领着我一步步走进了新课改。
三、投身实践活动,构建三结合网络
我校身居陇西西北角,地处农村,远没有良好的城市科研条件,但我积极创造条件,投身新课改所倡导的综合实践活动,建立与生活实践相沟通的教育体系,克服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践的弊端,竭力让学生自主动手实践。努力做到四个结合:1.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2.与学校中心活动相结合,在我校开展争创”绿色校园”的活动中,我组织学生开展了”环境污染知多少”的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进生活,调查、了解环境污染情况,并上网查找环境污染的相关内容,通过活动,学生知道了身边的环境污染状况,懂得了相关的环保知识,树立了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的信心,陇西县电视台曾对我校“争当环保小卫士”的活动作过报道。3.与教学工作相结合,鼓励学生运用上网、去图书馆收集、整理相关内容,创办黑板报、手抄报及电子小报,丰富了学生的课外阅读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热情。4.与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网络世界带给学生和教师源源不断的交互的优秀的教育资源,也是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人脑本身就是一张网,是最丰富的活资源,教师自身是一种教育资源,学生自身是一种教育资源,家长同样也是一种教育资源,社会生活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我考虑学生发展的实际,开办了两期学生家长信息技术培训班,培训内容有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及共创动画软件,努力建设学习型的网络社区,受到家长的一致好评。同时引导学生踏入社会,走进生活,迈进自然,运用所学知识,认识社会,了解自然,服务社会和改造自然,受到良好的活动效果。
教学随笔范文6
汉滨区红旗小学 朱红
小学一年级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那么,应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本学期我是担任一年级数学的教学工作,因此下面就结合一年级数学这三个多月的教学工作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首先要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
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倾听的习惯。上课专心倾听包括看、听、想、做等四个方面。
看:就是看老师演示、板书和动作;
听:就是注意倾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回答;
想:就是想所学的内容,自己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做:就是动手操作学具和做练习。
为了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要求学生听课时,思想不要开小差或做小动作,注意力要集中;其次,要求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仔细研究他们回答得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有没有更好的建议;再次,要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和板书,并按要求认真地操作学具,作好练习。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上课专心听讲,我认为教师讲课时一定要精神饱满,而且语言要生动有趣,条理要分明,方法要灵活多样,力求使课堂教学引人入胜,使每个同学都乐意听。
二、其次要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是学好数学的保障。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即使是孩子在玩儿,也能不断地接受新的知识、新鲜的事物,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儿中获得知识呢?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我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
例如,在上《认识钟表》一课时,我给孩子拿来钟表,以游戏的形式演示:1号起床的时间是7:00,2号将时针和分针拨到该时位置,让学生变换着来演示。这样,学生既能准确认识了时间,又能学会思考,还能亲自动手。动起手的孩子们显得格外积极,也逐步地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三、然后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途径。现在的数学教材中有很多的练习题具有不唯一性的特点,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养成多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刚开始,当我提到还有不同的答案,谁能回答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此时教室里鸦雀无声,我慢慢提示着,鼓励大家,积极思考的学生立刻举起手,有的能答对,有的有点偏离,但明显看出大家都想积极表现自己,都在努力去思考。我认为表扬大家的效果比不上表扬个人的效果好,尤其表扬成绩差的学生时,大家的积极性会更高。这样会使孩子以后敢于发言,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问题对于不同分析者来说,都会存在不同的结论,培养学生表达自己分析问题结果的能力,当然说错的教师也要给予纠正。从而让学生学会以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充分让学生意识到解决同一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四、最后要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让学生懂得学以致用,都说“知识就是力量”,只有实践才能发挥知识的作用。许多学生在学校成绩优秀,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有很多学生不能独立地完成。也就是说,学了却不知道怎样应用,数学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每上一节课,教师首先应给学生提出一些实践性的问题,教师教的过程就是引导的过程,然后让学生将刚学到的知识利用上。这样,学生亲身体会、练习,能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