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贾母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红楼梦贾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红楼梦贾母范文1

山药学名薯蓣,又称淮山药、玉延,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茎。《本草纲目》记载,由于唐代宗叫李豫,为避讳而将薯蓣改为薯药,又因为宋英宗叫赵曙,为避讳而改名为山药。其每年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切去根头,洗净,除去外皮及须根,传统方法用硫黄熏制后,干燥;也有选择肥大顺直的干燥山药,置清水中,浸至无干心,闷透,再用硫磺熏制后,切齐两端,用木板搓成圆柱状,晒干,打光,习称“光山药”。目前,2010年版《中国药典》明确规定了用硫磺熏制药材的二氧化硫残留测定法,限制了硫磺的使用。

山药性平,味甘,不燥不腻,人肺、脾、肾经,据测定,含有薯蓣皂苷元、多巴胺、盐酸山药碱、多酚氧化酶、糖蛋白、多糖、胆甾醇、多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等成分,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功效,用于治疗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等症。《本草正》载:“山药,能健脾补虚,滋精固肾,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药品化义》亦载:“山药,温补而不骤,微香而不燥,循循有调肺之功,治肺虚久嗽,何其稳当。因其味甘气香,用之助脾,治脾虚腹泻,怠惰嗜卧,四肢困倦。又取其甘则补阳,以能补中益气,温养肌肉,为肺脾二脏之要药。”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山药水提液具有抗关节炎的作用,还可消除尿蛋白,对突变细胞具有抑制产生的作用;富含的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和矿物质,可以防治人体脂质代谢异常及动脉硬化,对维护胰岛素正常功能也有一定作用;可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对滋养皮肤,健美养颜有独特功效。山药中的铜离子与结缔组织对人体发育有极大帮助,对循环系统疾病也有明显疗效。

据美国《健康》杂志报道,山药所含特殊的黏性成分是由黏蛋白这种糖分和蛋白质的复合体构成的,有激活雄性激素的作用,对中老年男性易患的前列腺增生或前列腺炎能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

山药对于男女老少都是最佳的滋补食品。其所含的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促进脾胃消化吸收之功能,不论脾阳亏或胃阴虚,皆可食用;含有的多种营养素,有强健肌体、滋肾益精的作用;所含的皂苷、黏液质,有益肺气、养肺阴的作用;所含的黏液蛋白,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是糖尿病患者的食疗佳品;所含的大量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还能有效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淀,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益志安神、延年益寿的功效。山药有诸多营养及药用价值,怪不得贾母赏给秦氏的“枣泥山药糕”,吃后“倒像克化动似的”有所反应。

红楼梦贾母范文2

关键词:红楼梦;饮食文化

孔子曾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一思想几乎影响了中国美食界几千年,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一样在数千年的岁月中不遗余力的研究饮食。曹雪芹的《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其中的饮食文化描写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曹公凭借其天才般的文学功力通过对少年时期富贵奢华的人生经历的再现,从侧面为我们展现了中华美食的精美、典雅与和谐,并且通过饮食有力的塑造了人物的特质,使红楼美食影响至今。

一.红楼美食之精细、雅趣

提到《红楼梦》中的美食,火腿炖肘子、糟鹅掌、牛乳蒸羊羔、虾丸鸡皮汤、酒酿清蒸鸭子、鸡髓笋、牛奶茯苓霜纷纷开始叫嚣着冲击人的大脑。曹雪芹的精致描写让我们这些没有见过红楼美食的读者也不由食指大动。

(一)精细

以《红楼梦》四十一回中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所品尝到的名菜“茄鲞”为例,可以看到贾府饮食之精细。刘姥姥向王熙凤请教茄鲞的做法,凤姐煞有介事道:“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刨了,只要净肉,切成碎丁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肉脯子合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豆腐干子、各色干果子,都切成丁儿,拿鸡汤偎干了,拿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样,盛在瓷罐子里封严了。要吃的时候儿,拿出来用炒的鸡瓜子一拌,就是了。”此种做法可能略有夸张,但是贾府饮馔之精细丰盛,由此也可见一斑。

书中三十五回提到的“莲叶羹”也尽显红楼饮食之精细。宝玉挨打后,贾母、尤氏、李纨和凤姐等纷纷前去怡红院探望慰问,并问他想吃什么,他说想吃‘莲叶羹”。而这羹主要是点新荷叶的清香,和在面中,用“几副银模子,都有一尺多长,一寸见方,上面凿着豆子大小,也有的、梅花的,也有莲蓬的,也有菱角的,共有三四十样,打的十分精巧”,印出来,放在鸡汤中偎成的羹。同是四大家族薛家出身的薛姨妈对此感叹:“你们府上为吃的也想绝了。”这其实对是整个封建社会贵族家庭饮食文化的写照。而凤姐对此却说:“也不是什么精细的东西罢了。”其日常饮食之精细由此一反衬,更是让人印象深刻。

(二)雅趣

《红楼梦》写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均是贵族上流社会阶层,追求生活中的雅趣自然也提现到了饮食上边。

且看妙玉奉茶一节,当贾母到访时,妙玉亲自捧茶奉于贾母。她给贾母喝茶用的成窑五彩小盖钟是用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装的。小茶盘上的装饰物“海棠”暗喻为玉堂,“填金”暗喻为富贵,“云龙”献寿暗喻为鲤鱼跳龙门,福禄寿无疆。而当她招待宝玉、黛玉、宝钗时,所奉的又是另外一番珍器。“只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锈着‘狐爬’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便斟了一,递与宝钗。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点犀’。妙玉斟了一与黛玉。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并且连泡茶的水也是旧年收在梅花上的雪水。适当的珍器古玩做茶杯,配以名贵的茶叶和轻浮纯洁的雪水,所制成的茶也就成了红楼饮食文化中雅趣的代表。这茶并不是一般解渴的“蠢物”,而是有钱有闲的贵族阶级所追求的雅趣的体现。

再看四十九回“玻璃世界白雪红梅,之分香娃割腥啖膻”,生动的展现了这群不食人间烟火的贵公子贵小姐的日常生活。他们烤鹿肉,吃鹿肉,是吃鹿肉更是在行他们的“是真名士自风流”的雅趣。湘云诗性大发,力战众人,全是这鹿肉的功劳。这大吃大喝的情景看似粗糙,实际上却是在那玻璃一般的白雪红梅世界中一群闺中儿女的雅趣。

二.红楼美食之于人物刻画

不同于四大名著中的其他三种,《红楼梦》中的美食描写详尽丰富,细致精雅,不仅是传统社会饮食文化的代表与体现,并且对特定环境下人物性格的刻画也是卓有助益的。

第四十九回,贾母吃的菜里有一道“牛乳蒸羊羔”根据贾母的说法:“这是我们有年纪的人的药,没见天日的东西”,这没见天日的所指的大概就是还在胎胞里的羊羔。这一道膳食体现了贾母这个宝塔尖上的富贵双全的老人日常生活的细致、精养。且贾母更偏好吃些新鲜瓜蔬,对刘姥姥二进荣府所带来的“豇豆、扁豆、茄子”,贾母食指大动,说道“我正想个地里现撷的瓜儿菜儿吃。外头买的,不像你们田地里的好吃”。可见贾母作为一个老人家饮食之清单,也体现了她作为贵族大家长对于菜蔬的挑剔(田地里的好吃)。不光是新鲜菜蔬,贾母还喜欢吃些野味,比如“野鸡崽子汤”,贾母吃了两块二,不仅心里很受用,还嘱咐再炸上两块,就着吃粥有味儿。而对于四十一回提到的螃蟹馅儿小饺,贾母却嫌弃它“油腻腻的”。这些都体现出贾母这个历尽了富贵生活的老人独特的品味,与一般人的不同。

再说与贾母地位处于两个天地的刘姥姥,细看第四十回“贾太君两宴大观园”中刘姥姥在宴会上的表现:先是拿“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应是极其名贵、日常不用的)刘姥姥见了,说道:“这个叉巴子,比我们那里铁掀还沉,那里拿得动他?”后来凤姐儿给她端来一碗鸽子蛋,“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人的见识都是与其生活环境、生活经历相关联的,刘姥姥一介村妇女,家境贫困,与贾府天壤之别,从这个地方就可以见微知著,且刘姥姥开朗、热情、善机变的性格也在这次饮宴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红楼梦》中饮食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还有很多很多:比如,经典有名的小吃,像碧粳粥、豆腐皮包子、糖蒸酥落等常常都是长辈(贾母、王夫人、元春)赐予宝玉的,体现了其“凤凰般”的地位,从日常饮食展现出这位“富贵闲人”生活之精致。又如,书中提到黛玉“十顿饭倒有五六顿不吃的”,众人也不再见怪,就从胃口方面展现出黛玉的柔弱。再如薛蟠,《红楼梦》中虽常常展现其“呆霸王”仗势欺人的一面,却也写道他在生辰之时将程日兴进给他的“这么粗这么长粉脆的鲜藕,这么大的大西瓜,这么长一尾新鲜的鲟鱼,这么大的暹罗国进贡的灵柏香薰的暹猪”孝敬给母亲及诸位长辈,展现了这个“呆霸王”也有的孝顺的一面,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立体。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就不再赘述。

《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它代表着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精华部分,是古代小说中保存下来的少有的食之精华,对人物的刻画也大有裨益。这精细雅趣的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永远的财富,是至今不能忘却的属于我们的民族的滋味。(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2]周汝昌.红楼梦与中华文化[M].北京:中华书局,2009

[3]张爱玲.红楼梦魇[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

红楼梦贾母范文3

心理养生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了两位老寿星,一位是被尊称为“老祖宗”的贾母,一位是农村女性刘姥姥,在那“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年代,她们都享有高寿,实属罕见至极。究其原因在于,她们都性格豁达,乐观开朗,拥有一颗知足常乐的平常心。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有句名言:“乐观是养生的唯一秘诀。”刘姥姥是一位饱尝人间悲欢,历经世态沧桑的老人,但她心胸开阔,不计怨恨,不去攀比,虽然家道艰难,但从未怪罪何人;即使身处侯门望族之中,也仍旧不卑不亢。凤姐、鸳鸯等人拿她取笑开涮,她仍然豁达地说:“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有什么可恼的!……不过大家取个笑儿。”她是如此的大度和洒脱。老年人要想长寿,心情舒畅很重要;尽量把得失看得淡一点,不要总把烦恼放在心上,不要与人攀比;学习她们的乐观精神,知足就会常乐。

运动养生贾母是《红楼梦》中的老寿星,她喜欢散步游玩,她认为散步是“疏散疏散筋骨”,每逢节日总是和儿孙媳妇们在大观园里走动、玩乐。刘姥姥终年下田劳作,或忙于家务,体力活动总少不了,因而筋骨比较硬朗。她的生活条件与贾母相比,有天渊之别,但寿数更长,长年不息的运动应该就是原因之一。

饮食养生第四十五回,写宝钗探病,对黛玉说:“古人道:‘食谷者生’,你素日吃的竟不能添养精神气血,也不是好事。”并认为先要平肝健胃,建议她每日早起吃燕窝粥。 中国人历来以五谷(稻、黍、稷、麦、豆)为主食,并且认为这是维持生命的根本,故有“五谷为养”、“食谷者生”的说法。根据现代科学理论,人的饮食结构应该均衡合理,荤素搭配,全面摄入,这是主食与动物食品和新鲜果蔬的一种优化组合,以五谷为主,合理搭配,不可偏食,尤其是老年人的饮食更应该向贾母的饮食一样清淡、软烂、少而精。

食疗养生传统医学认为“药补不如食补”,曹雪芹笔下的贾府中人人深悉此道,他们都以食疗作为养生保健的重要途径。凡年老体弱、消化不良、患病初愈的人,一般都吃粥或喝米汤。如宝玉吃的粳米粥(第八回),善养肠胃,营养价值很高;黛玉吃的燕窝粥(第四十五回),养肺化痰止咳,补而不滞,是一种兼医疗功能的药粥;又如贾母吃的鸭子肉粥和枣儿粥(第五十四回),也有滋补功能,特别是大枣粥,养脾气,平胃气,润肺止咳,补益五脏。另外,贾府饭桌上的汤也特别讲究,如黛玉患病,紫鹃叫厨房做一碗火肉(火腿)白菜汤(第八十七回);贾母身体不适,凤姐送来野鸡崽子汤(第四十三回)。这些描写都说明,贾府上下均重视食疗,善于在日常生活中以食疗防治疾病,增强体质。

节食养生《红楼梦》中,从主子到丫环,一日三餐都吃得很少,感冒伤风时更是如此,大夫不是开药方,而是让人先“清清净净地饿两顿”,或者要求饮食一定要清淡。贾母带着刘姥姥逛大观园,兴致过高劳累过度身体欠安,请来太医诊治,这位太医号过脉后说:“太夫人并无别症,偶感了一点风寒,究竟不用吃药,不过略清淡些,常暖着一点儿就好了,如今写个方子在这里,若老人家爱吃呢,便按方煎一剂吃,若懒得吃,也就罢了。”在《红楼梦》第五十三回中,晴雯感冒后几近痊愈,因补孔雀裘复发,病势渐重,便用了节食疗法,又慎服汤药调治,慢慢地好起来了。节食养生是让胃肠道中的物体排空,有利于黏膜的修复。当然,作为一种养生的方法,节食和作为治疗原则的禁食不同,不是绝对不吃,而是不要吃得太饱。

物理养生采用物理方法如按摩、捶打是古代最常见的一种保健方法。在《红楼梦》里,丫环给贾母、王夫人捶背和捶腿的场景比比皆是。捶背关键是要“轻”,正确方法是五指并拢稍微弯曲,手心为空地拍背,沿着脊柱从上到下,从中间到两边。捶背的时间,最好是下午3~5点,此时养生效果颇好。

红楼梦贾母范文4

曹雪芹,宇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著有伟大作品——现实主义长篇古典小说《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贾、史、王、薜四大家簇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日趋衰亡的命运。曹雪芹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父辈都在朝庭做官,因选择支持王子做皇帝时,选择王子不太正确,雍正当上皇帝后,对曹雪芹一家心存敌视,借助各种借口将曹雪芹一家贬官,从此,曹雪芹一家家落中道。

曹雪芹将自己一生的精力置身于《红楼梦》的创作当中,正如《红楼梦》中的每个人物都是旧王朝某个形象的象征,贾宝玉的叛逆乖张,林黛玉的多愁善感,薜宝钗的世故城府,王熙凤的泼辣干练……

我爱上《红楼梦》,是因为我爱上了林黛玉,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中。她就像一朵出水芙蓉,那么清纯,那么高傲地俯视于堕落的红尘俗世,她的才华无人可及,但我却为她鸣不平,在海棠社中,大家对菊作诗,她的诗可说是堪称绝作,但是可恶的李执竟以薜宝钗有大家闺秀风范,将第一的宝冠就那样轻易的带在了宝钗头上。

在金世良缘中,由于宝玉是衔玉出生的,而宝钗又有金锁。贾母不顾宝玉和黛玉的情投意合,毅然地私底下为他们定了亲。可怜的黛玉就这样被贾母安上体弱多病的“王冠”后被晾在了一边。有谁曾想到黛玉可是贾母的亲外孙女啊!黛玉的母亲在未出嫁前,曾是贾府最富贵的人儿,她披金戴银,娇羞可人,举止大方端庄,是贾母跟前最疼爱的小女儿啊!她嫁给林如海后,过着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或者说,当她去逝后,她可曾想到自己的宝贝女儿竟然受到自己母亲的如此“优待”,是的,黛玉同样披金戴银,可是她心中的苦楚又能够向谁倾诉。黛玉也并不是天生就体弱多病,她是由于心中抑郁而成,心魔是折磨她夜夜未眠,咳嗽出血的根本。她有身份又能如何,没有亲人,没有温情,照样也只是行尸走肉,照样也还是寄人篱下。

众人羡慕她赛过天仙的容貌,羡慕她金尊宝贵的身世,可是又有谁想过,当众人去欢庆宝玉与宝钗结婚时,她被孤单地安排在潇湘馆度过还剩下的时间,原因是贾母担心她这体弱多病的阴气会冲掉宝玉的喜气;也不知贾母是真心还恶意,在黛玉远远的还未病危时,她就买好了棺材,说是以白冲白。也不知宝玉到底是真傻,还是假装,就在贾母安排他结婚拜堂时,他竟像个天真的孩童,装作什么也不知。不过,令人稍微有点欣慰的是:因为贾母,王熙凤怕由于宝玉接受不了与宝钗结婚的事实,而骗宝玉说是与黛玉结婚,宝玉信以为真,高兴地直跳,一天天地计算着结婚日子,但由于贾母,王熙凤等人的阴谋,黛玉还是在宝玉结婚拜堂的那一刻咽了气。

红楼梦贾母范文5

初看李少红的新版《红楼梦》,让人多少有些无话可说。这无话可说的感觉有点像我第一次走进徽州民居时的感受。当你看到那些层叠的雕梁、繁复的画栋的时候,你完全可以想见,它的建造者耗费了多么巨大的精力、投入了多么巨大的情感。可是――说到底不就是座房子吗?真值得侍弄到精致若斯的地步?倘若这房子里面的生活沉闷无聊,岂不是显得那雕梁画栋更加多余?但人家既然已经这样费心做了,你也就不好再说什么,这就好比一个过来人看到邻居家大张旗鼓地操办一场婚礼,看久了不免慨叹一句:“何必呢同志,何必呢?”

说到这有人不免要问,那么我们看新版《红楼梦》究竟该看些什么呢?

第一,“看画”。其实一部《红楼梦》的电视剧,无论它拍50集还是100集,对于原著小说而言,也不过类似于“插图”而已。插图画得好,阅读过程会多一些趣味,插图画不好,大可略过不看,也不会影响文字的魅力。就此而言,新版《红楼梦》还是相当知趣,李少红请来了叶锦添――一个奥斯卡最佳美术获奖人,他是华人电影美术的NO1,请他来为的就是要再现曹雪芹笔下的那些绫罗杯盏、玉石花屏,这是符合影视艺术本性的,也是影视剧最大的优势所在。尤其是在那喋喋不休的旁白声中(这使得看这部电视剧更像是读书时遇到插图的感觉了),那些梦幻中的宝物真真切切出现在眼前一露峥嵘,只此一项,就有足够的价值。

第二,“看人”。很多人说新版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不像是天上掉下的,倒像是天上人间掉下来的”,这话充满了网络所常见的语言暴力倾向。但毕竟也反应了一部分人“林黛玉不像是想象中的那个林黛玉”的客观感受。可问题在于,每个人可能都会有不同的想象,尤其是这种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核心人物,还附着着千丝万缕的个人情感,这样的情况之下,我的观点是《红楼梦》中“宝黛钗凤”这四个人,要允许创作者与你的想象不同,因为那同样也是创作者魂牵梦绕的人,在这一点上大家应该是平等的。大家是否反而应当将更大的精力去关注另外的一些人――譬如贾母,这个人很少被广大读者附着个人情感,但若论及影视创作,她却是整部戏中最为关键的人物。能否将荣国府这样一个“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大舞台确立起来,贾母起到的是提纲挈领的作用。而新版《红楼梦》中对贾母这个人物的塑造显然是失败的。若脱了那身行头,她哪里有一丝的贵气和霸气?反而像胡同口摇着扇子瞅东瞅西的老太太。

第三,“看热闹”。其实就是一种轻松的心态。我们这个国家,在小说方面,其实特别缺乏经典。好不容易有个《红楼梦》吧,还是个只剩下一半的残缺品。所以大家都挺纠结,好像都怕有人把它给糟蹋了。其实,真的大可不必。红楼梦写出来两百多年,期间被搬上舞台无数次,电影也拍了一大堆。可人们不照样还是捧着原著读得津津有味吗?影视本来就是造梦,而对于大家而言这个梦也无非就是个送上门来的热闹,大家把它看了不就完了嘛。

红楼梦贾母范文6

关键词:林黛玉;人物性格;《红楼梦》;特点

她,头脑聪明伶俐,相貌清秀可人,才华更是突出;她,林如海的独生女,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表妹;她,世界文学作品中最具有代表的女性形象。这个她是谁?她就是林黛玉。

林黛玉是小说《红楼梦》中的重要角色之一,也是小说中的女主角。林黛玉从小失去母亲,父亲又无力照顾,一直处于这种“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的状态,所以在贾母再三要求下,终于把林黛玉接到了贾府抚养,并与府中的大小姐、小少爷一同吃住、一同学习。因此,小说《红楼梦》中便有了《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章节,同时也被纳入中学语文教材。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翻阅大量关于这段文章的书籍,总结了林黛玉在这一章节中表现出来的鲜明的性格特征。

一、处处细心,生怕犯错

虽然身处衣食无忧、被外祖母宠爱的环境,但林黛玉内心却总有种寄人篱下的心理,做事处处小心,所到之处多加留意,生怕犯错误,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这也为她悲苦的人生奠定了基调。例如,林黛玉拜见邢夫人时,邢夫人苦留她在府吃饭,她依旧婉言谢绝了。紧接着去二舅舅家,到了以后发现只有王夫人一人,王夫人给她让座,林黛玉则没有立即坐下,而是仔细观察并小心翼翼地避开主位,坐在了椅子上。陪贾母吃饭时,也是处处谨慎,大到和王熙凤推让坐椅,小到饭后礼仪。即使在闲唠家常时,问到读书内容,也要有两种回答。以上种种细节,都可以看出林黛玉的教养及其细心之处。

二、体弱多病,常年吃药

体弱多病,常年吃药是林黛玉在《红楼梦》中最为显著的特点,也是贾母格外心疼她的重要原因。“众人见黛玉面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她有不足之处。”这段描述就出自该章节,既描述了林黛玉美若天仙的相貌,又交代了她体质极差的特点。黛玉与贾母谈自身的病情时,她说长年吃人参养荣丸,就此我们可以推断,黛玉是天生的心脾不足,气血两亏。再加上她多愁善感的性格,经常因一件小事就落泪,注定她的病情不会好转,一生与药丸为伴。

三、博览群书,知识渊博

林黛玉能够在世界文学经典人物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与她的文采是密不可分的。古代不兴女子识文断字,普遍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更不允许女子学习“四书五经”。林黛玉的父亲是扬州钦点的巡盐御史,母亲是清朝四大家族贾府的千金,出生于这样的一个书香门第,自然也会注重子女的文化教育。林黛玉的父亲为了给她提供优厚的成长环境,特意请了进士贾雨村做家塾教师,在这么一个充满文化气氛的环境下,林黛玉的文化底蕴自然也十分深厚。后来,因为被贾母接到贾府终止了跟贾雨村的学习。虽然林黛玉的学习时间不是很长,读的书也不过几本,但是她悟性极佳,举一反三,胜似男儿。《林黛玉进贾府》中写到贾母问林黛玉都读过哪些书,她直接告诉大家是《四书》,能够对答如流说明她的文化基底是有一定厚度的。林黛玉的谈吐言辞、举手投足,无时无刻不体现出自身的文化素养以及博学多才。

四、心态复杂,多愁善感

林黛玉虽然贵为千金小姐,父亲疼爱有加,仆人照顾周到,衣食无忧,但因为从小丧失母爱,她内心缺少一份依赖,又加上羸弱的体质,超强的自尊心,导致林黛玉的心态发生了复杂变化,最终形成多愁善感的性格和自谦的处事方式。例如,《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与贾母初次见面时,贾母因心疼她忍不住落泪,她见此情形也跟着掉起了眼泪,经过多人相劝才停止哭泣。她可以因为贾宝玉的一句笑话伤心难过数日,也会由缤纷落花联想到自己的身世处境而掉泪,就连她说的“我从会吃饭时就吃药”这样一句描述自己身体状况的话也使人感受到她的压抑和忧愁心境。

性格决定命运,林黛玉的可怜身世,体弱多病,注定了她一生孤苦无依,而她的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即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有十分宠爱她的外祖母,可是这里没有在她落泪时给一个肩膀依靠的亲人,也没有互诉心扉的密友,有的只是那个让她伤透心的贾宝玉。于是,林黛玉从进贾府的那天起,开始了她患得患失的后半生。

参考文献:

[1]刘亚平.《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形象的塑造[J].青春岁月,2014.

[2]王凌.《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性格的特色分析[J].快乐阅读旬刊,2014.

[3]苏莉.从《林黛玉进贾府》浅析林黛玉的凄美形象[J].现代教育科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