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治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综合治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综合治理范文1

关键词:治理;矿井;瓦斯事故

中图分类号:TD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01

一、正本清源、设计先行

煤矿初步设计和投产后的各类巷道工程设计,从治理瓦斯的角度来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可以说矿井的设计工作对于瓦斯治理有着正本清源作用。因此,设计工作必需重点把住以下几个环节。

1.认真搞好瓦斯预测和保证工作

矿井瓦斯原始含量梯度是进行矿井通风系统优化设计的两个关键性技术参数,对此,在初步阶段就必须充分利用地质勘探资料和邻近矿井的实测资料进行认真地预测,以求较为合乎实际的瓦斯含量梯度,在此基础上,推算出瓦斯最大绝对涌出量和最大相对量,在矿井施工和建设期间及投产后,还必须对瓦斯资料进行认真验证和分析,考虑预测成果的可靠性并提出意见,以便及时修改,完善设计。

2.设计出合理、可靠的通风系统

合理而可靠的通风系统必须具备简单、稳定、经济、安全四大特征,同时必须考虑到最大生产强度时期的通风能力。

(1)串联通风。(2)大角联系统。(3)相邻采区相邻区段的通风阻力严重悬殊。(4)主要通风道和采区回风道维护量过大。(5)回风井筒风速严重超限,进风井筒风流季节性反向。(6)通风设施和反风操作环节过多。

如果不从设计上充分考虑这一系列问题,那么通风系统的先天不足就会给矿井瓦斯治理工作带来诸多障碍。

3.设计工作必须周密地考虑“一通三防”总体装备。

这是体现“管理、装备、培训并重”原则的重要一环。

4.“一通三防”设计人员的培养和使用

在矿井通风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的素质占第一位,要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可采取以下方法:

(1)通风设计人员必须会瓦斯检查、会处理局部积存瓦斯,会编制瓦斯巡回检查图表,对通风瓦斯管理工作有一定的调度能力,会编制排放瓦斯安全技术措施,反风演习措施,火区处理、管理和启封措施等。同时,参加过矿井瓦斯预测和矿井瓦斯等级鉴定工作,要达到上述要求,则其在井下现场实际工作时间至少要5年以上。(2)上级主管部门要组织最优通风设计的评比活动,以便互帮互学,共同提高。(3)通风项目形成后,通风设计必须进行设计回访考察,找出经验和教训,以利提高自己。(4)通风设计工作技术含量高,劳动强度大,领导上要关心通风设计人员的学习,身体和生活,使他们能潜心和精心设计。

二、突出重点、强化管理

杜绝瓦斯事故,要做很多实际工作。对其中的重点环节必须突出和强化,并常抓不懈。

1.认真落实个人巡回检查(也含个人重点专职检查)和自动监测这一双重检测管理制度。人工检查必须严格按巡回路线进行,并按时检查和汇报。

2.加强对局部积聚的瓦斯处理。高冒处、上隅角、微风或无风巷道顶部的瓦斯层,链板机底槽内,采煤机截割滚筒的下部等等,都是瓦斯易积点,必须及时发现,及时挂风帘,拨风筒或采取相应的其他有效方法及时处理,否则,停止作业或禁止人员通行。

3.强化瓦斯排放工作,确保万无一失。

4.矿总工和通风,安全副总必须对石门揭煤和巷道贯通这两项重要工作直接负责。其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审、贯彻和安排兑现必须环环紧扣,按PDCA循环管理,做到步步到位。

5.加强局部通风管理。超过300米的全煤巷掘进,其作业规程中必须有局部通风的专门设计。

6.严格井下放炮和电气管理工作。

三、安全监督、行政保证

杜绝矿井瓦斯事故的工作,是同其它工作一样,离不开安全监督和行政保证。就是工作的本身特点来看,重点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管理。

1.矿安监处(站)必须对瓦斯检查、安全自动监测,通风系统、局部通风、放炮管理、瓦斯排放、巷道贯通和石门揭煤等各个重点部位实行专人专责的安全监督,发现问题就要下达隐患通知书,限期,或者停面停电撤人,不断强化对瓦斯综合治理的力度。

2.瓦斯治理工作任务重、风险大,要杜绝瓦斯事故,实现矿井长治久安,行政领导上必须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来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主要应注意如下几点:

综合治理范文2

二是注重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创新是提高工作实效的永恒动力。多年来,我养成了研究工作的习惯,在深入研究中训练创新的思维,开展创新的实践,增强创新的本领。基于创新,较好地把本职工作与包村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基于创新,较好地把一般性的工作与重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基于创新,较好地把最新的理论知识同我镇实际和我的本职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具有特色性的工作成果。

三是具有独当一面的工作能力。肯干事是动力,会干事是前提,干成事才是关键。这几年,我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锻造自我,提高本领。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较好的完成了不同岗位上的本职工作和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对各块工作都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对重点工作的推进也有一点深入的思考。

假如组织和大家信任,能给我一个施展的平台,我有决心有信心担当此重任。并以树立“五种意识”,作为保证。

一是树立学习意识。着力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知识能力。一方面要坚定信念,增强党性和自己的理论素养,解决办事“靠得住”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刻苦钻研,使自己熟练业务,解决办事“有本事”的问题,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

二是树立全局意识。只有着眼全局、顾全大局,树立全局“一盘棋”的思想,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局部与整体的利益关系,做好服务,才能圆满完成好组织和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

三是树立创新意识。当今时代是创新的时代,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改变那些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传统做法,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四是树立奉献意识。要有甘为公仆,勇挑重担、无私奉献的境界和胸怀。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五是树立团结意识。只有讲团结,求人和,才能凝聚人心,集中智慧,充满生机,形成合力;只有讲团结,靠大家力量,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发挥整体作用。

对所竞聘岗位的认识和上岗后的设想。

以创建“平安XX”为主线,不断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根据X州区关于开展“平安X州”创建活动的部署,切实把创建“平安XX”工作当做富民强镇的大事来抓。

一是建立三级治安巡逻队,搞好纵向治安联防。由派出所和综治办等单位组成治安巡逻队,昼夜巡逻,维护全镇的治安秩序;各村以治保会、民兵连为主体,坚持常年夜间巡逻,维护各村的治安;各组继续做好夜间推牌巡逻制度。

二是加强村级治安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各村治安室要按要求达到设施齐全,资料规范,制度上墙,配备齐全。二是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法制观念。三是全镇18个行政村治保、民调组织统一标准,实现建章立制,记录规范,档案齐全;四是建立镇、村、帮教组织,对“两劳”回村人员的帮教率达100%,做到不漏管、不失控。

三是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及时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做好防激化工作。要以镇综治工作中心建设为龙头,积极推行调解工作中的人民调解、治安调解联动机制、工作中的接待、调处、排查联动机制和法制宣教中的法制教育、归正帮教、法律援助联动机制。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限时解决。要深入研究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完善处置机制和方法,及时果断处置各类。继续认真贯彻《XX省条例》,畅通渠道,以基层工作为重点,依法保护群众的权利,依法规范工作行为和群众上访行为。

四是扎实开展“创安”活动,全面落实综合治理各项措施。要本着“抓落实、再深化、有创新、求实效”的“创安”原则,在坚持数量的同时,注重创安的质量,实行动态管理,使“安全文明村”的覆盖面达80%以上。同时,结合创建“平安发放”活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基层“创安”的有效途径和形式。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古人言:不可以一时之得意,而自夸其能;亦不可以一时之失意,而自坠其志。坦诚的说,我渴望成功。但我更重视参与的过程,因为对于年轻的我来说,面对激烈竞争,参与的过程有时比结果更为重要。总之,无论怎样,我都会用同样的心态直面挑战,笑对人生。

综合治理范文3

关键词:小流域;综合治理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small watershed management technology as the basis of the small watershed management measures, and small watershed management in prospect.Keywords: small watershed;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V2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在水土治理中,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小流域治理工程,采用科学的方法,因地制宜做好小流域水土资源治理工作,结合生态环境治理为主,预防监督为辅,才能真正做好该项工作。

1 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分析

以当地自然规律为基础,结合实际需要情况,以科学方式对小流域进行综合的治理。流域的治理首先应以科学的方式研究当地地理特征,并归纳出相应的治理方向与具体步骤。在措施设置方面,不可过于追求眼前利益怀有侥幸心理而降低设防标准,与此同时也无需过分高估自然灾害盲目提升设防标准而导致资源滥用与资金浪费。应参考防护对象的综合价值与抗灾能力,采取在规定标准内与实际需要相符的设防标准,维护工程效益与安全相互和谐。

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在原有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良小流域综合治理体系。应采取沟道与坡面兼顾、天然植被与人为工程并重的治理原则,根据治理对象的地形、保护植被的数量以及保护治理对象的综合价值,将治理力度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对于沟道耕地较多、居民较为密集的区域,要适度增大治理工程比例,这样一来虽然该地区工程投资量会相应增加,但竣工后在农田、水土以及人员安全等各方面的保护程度都会相应提升,因而对改善村容村貌与各项村级基础建设都有着明显的社会效益。同时,对于沟道耕地数量较少、无人居住的区域,可采取大量布置植被的方式进行相应保护。从灾害防御的角度而言,植被防护能力远胜于其他工程措施,同时还可以实现较少的资金投入。除了生态治理外,还可在河道建立水闸、拦水堰、建设河道挡墙,在不同时期控制地方水流量,以此来控制地方水土问题。

2 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

在强大的自然力面前,人类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人不能战胜自然,但是可以适应自然。在多年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中我们发现,采用生态修复,以自然之道治自然是治理流域水土环境的主要手段。当然,只治理不维护也不行,所以在治理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坚持水土治理的监督与维护工作。所以在小流域内综合治理的正常措施主要包括,生态自然治理措施,以及监督维护治理措施。

2.1 生态治理措施

生态治理,顾名思义,是利用生物的方法保持水土,比如封山护林,在退耕还林的山坡或者荒山种植乔灌树木或者植被,如大面积种植柏树、杉树、梧桐树等经济树种等。在农用生产周边地段,应该大量种植经济树种,防止水土流失。在治理过程中应该以村为单位,以县为区域进行综合治理。比如在河流地段种植竹子、垂柳,在农田边种植桑树等经济作物或者适合地方生长的乡土树种。在城乡地段,可以种植三叶草,苜蓿等。在生态治理过程中,应该积极利用地方土地资源,种植的树木也应该因地制宜,在水土治理的同时,可以做好地方经济建设。在水土治理过程中,建立地方经济性园林。比如在农民退耕还林的山地或者山坡地带,可以种植经济性树种(比如核桃、板栗、枣树、桐树等)或者可入药的植被(车婷草、山茱萸等)。在治理过程中,需要保持树种之间的间距,在植被的前期,山坡上应该设置相应的排水沟。除此之外,应该重点发展村落式经济园林,发展农家乐旅游业,通过生态治理发展地方旅游业,创造地方第三产业发展,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2.2 治理监督措施

纵观水土流失严重区域,无非是地方由于经济建设,大量的采石采沙采矿,滥砍滥伐,在预防区域内盖房建厂。所以在治理监督过程中,应该把上述现象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对于在当地实施的该类项目,应该做好实施审批、施工监管与验收环节,对于有违地方环境治理的施工行为,应该从严处理。以此来做好地方水土监督工作。

2.3 预防措施

水土治理,预防是关键,只有预防做到位,治理才顺利。所以地方政府应该积极做好预防措施。 首先,加强宣传力度,以农户为单位,将宣传资料以宣传画册的形式分发到家庭,并以村为单位进行媒体宣传教育,提高地方群众水土治理意识;其次,加强地方经济林的管理建设工作,以科学技术为指导,对地方经济林进行技术培训,并制定管理制度,通过科学技术提升农民经济收入,以此来激励农民对经济林的建设热情。最后,做好水源地区的维护工作,严禁农户毁林开荒或陡坡铲草现象发生。

3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前景展望

小流域治理在水土流失地区全面建设小康、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今后小流域治理要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与环境的可持续维护为根本目标,在更高层次上进一步推进和加强。

3.1 要进一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多样化的需求

由于不同地区自然社会条件的差别,也由于不同历史时期小流域综合治理承担的不同任务,因此小流域发挥着多样化的服务功能。从目前来看,在西部大部分处于江河上游地区、 经济落后地区,小流域仍然承担着减少江河泥沙、改善群众生活条件的任务,在改善生态的同时,要在消除贫困、发展地方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城镇周边,小流域综合治理则应以改善生态为主要目标,增加植被,尽可能为人民提供良好的居住、休闲环境,同时给当地群众带来经济收入,特别要把休闲观光、生态旅游、科技生态园区建设、水保户外教室、产业化经营等统筹纳入工程建设规划,把小流域建设成为集科技示范、旅游休闲、户外教室、产业基地于一体的多功能基地。在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水库库区、湖区上游,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目标是减少泥沙和面源污染,为水源地输送清洁的水。

3.2 要进一步大力推进规模化治理要使小流域综合治理

在更大范围发挥作用,就必须进行集中连片、规模化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实践证明,按中流域、大流域规划,按项目区组织实施,按小流域为单元设计效果比较好,既坚持了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技术路线,又符合现行国家项目管理的要求,同时更好地发挥了小流域在更大范围治理的作用。 这些年来, 随着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增加,投入力度加大,集中连片、大规模的治理区不断增加,成了生态建设的示范工程,产生了多方面的效益,使小流域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今后我们要适应大规模生态建设的需要,继续按项目区集中连片开展治理,推动水土流失地区进一步形成适应市场经济条件的规模特色产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4 结束语

保持地方水土资源,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发展地方水利资源建设是流域综合治理的基本要求。小流域综合治理是小范围内进行水利资源的综合治理,提高地方农、林、牧业发展,预防地方山洪自然灾害的有效措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是小范围内进行水利资源的综合治理,提高地方农、林、牧业发展,预防地方山洪自然灾害的有效措施。在治理监督过程中,应该把上述现象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对于在当地实施的该类项目,应该做好实施审批、施工监管与验收环节,对于有违地方环境治理的施工行为,应该从严处理。以此来做好地方水土监督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君,刘天英,徐兆玄.风沙区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开发模式[J]. 中国科技信息. 2009(03);

[2] 王建刚,杜延珍.浅析城郊型生态景观小流域治理[J].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11(01);

[3] 刘忠民,宋其龙,张文静.可持续发展原则下的小流域综合治理研究[J]. 北京水利. 2008(01);

[4] 李岩,王立群.小流域综合治理及其效益评价研究进展[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综合治理范文4

关键词:农田;杂草;综合治理

中图分类号:S3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0-0067-1

1 农田杂草综合治理技术简述

农业综合治理包括轮作,选种,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料,清除田边、沟边、路边杂草,合理密植,淹水灭草等。

1.1 轮作灭草

不同作物常有自己的伴生杂草或寄生杂草,这些杂草所需的环境与作物极相似,如扁秆蔑草、稗草、异型莎草等湿生型杂草,它们所需的生境与水稻相似,因而成为水稻伴生杂草。野燕麦生物学特性与小麦相似,成为麦田的主要杂草。由于不同作物与其所伴生的杂草所要求的环境相似,如用科学的轮作倒茬,改变其环境,便可明显减轻杂草的危害。如黑龙江友谊农场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的水旱轮作,采用“麦-麦-麦-稻-稻-稻”轮作,小麦播期早,出苗早,植株密,能抑制稗草的生长。

1.2 精选种子

杂草种子传播的途径之一是随作物种子传播,如狗尾草种子随糜子、谷子的种子传播;稗草种子随稻谷种子传播;茧丝子随着大豆、首捂种子传播;野燕麦、猪殃殃、毒麦、王不留行种子随着小麦、亚麻种子传播等。这种传播往往随着种子的长途调动,人为地将杂草种子远距离扩散。为了减少杂草种子的传播扩散,播种前对作物种子进行精选,清除混杂在作物种子中的杂草种子,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精选种子的方法很多,如良种繁殖单位通过良种圃,人工穗选、粒选,汰除草籽;生产单位在播种前通过晒种、风选、筛选、盐水选、泥水选、硫酸氨水选种等方法汰除草子。

1.3 施用腐熟的厩肥

厩肥是农家的主要有机肥料。这些肥料有牲畜过腹的圈粪肥,有杂草、秸秆沤制的堆肥,也有饲料残渣、粮油加工的下脚料等,其中程度不同地带有一些杂草种子。如牲畜吃了带有野燕麦的饲草,排出的粪便中野燕麦种子仍有发芽能力。如果这些肥料不经过腐熟而施入田间,所带的杂草种子也带到田间萌发生长,继续造成危害。堆肥或厩肥必须经过50-70℃高温堆沤处理,闷死或烧死混在肥料中的杂草种子,然后方可施入田中。

1.4 清除田边、路边、沟渠边杂草

田边、路边、沟边、渠埂杂草也是田间杂草的来源之一。如果农田四周杂草不清除,杂草种子、地下根茎等能以每年l-3m的速度向田间扩散,几年内就会遍布全田。路边、沟边的杂草种子也可通过人为活动或牲畜、风力带入田间;灌溉渠内杂草种子还可通过流水带入田间。为防止田外杂草向田内扩散蔓延,必须认真清除田边、路边、沟渠边的杂草。特别是在杂草种子末成熟之前,采取综合治理,予以清除,防止扩散。

1.5 合理密植,以密控草

农田杂草以其旺盛的长势与作物争水、争肥、争光。因此,科学地合理密植,能加速作物的封行进程,利用作物自身的群体优势抑制杂草的生长,即以密控草,可以收到较好的防除效果。如近年来不少地区推广的棉花高密度栽培,可以控制棉田中后期杂草的生长。

1.6 深水淹稗

深水淹稗的措施在北方稻田中采用的时间较久,在大面积种植水稻的地区,采用这一方法是有效的。稗草在幼苗1-3叶期,因其种子小,贮存养分少,幼苗耐水淹的能力特别弱,在水层里6-7天就失去生命力。一般在稻苗出苗后1-3叶期,采用10-15cm深水层淹稗,即可消灭70%-80%的稗草。

1.7 人工除草

通过人工拔除、割、锄等措施来有效防治杂草的方法,也是一种最原始、最简便的除草方法。无论是手工拔草,还是锄、犁、耙等应用于农业生产中除草,都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除草效率低。

1.8 药剂除草

为了提高化学除草剂的施用效果,减少对农作物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一定要注意化学药剂的使用。不要等杂草太大或太小时喷药,一般在杂草三叶期至分蘖前喷药效果好。当杂草太大时喷药,见效慢,效果差;当杂草太小时,叶片面积小,吸收药量不足够致死。

2 农田杂草综合治理中的防治指标

防治农田杂草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增加经济效益。因此,制定合理的防治指标,是科学使用除草剂的关键,是开展农田杂草综合治理的依据。按照防治指标进行防治,有利于各种防治措施的协调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把杂草的危害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

杂草对作物的危害与,杂草的群落组成、密度及发生时期有关。杂草危害损失率的测定通常采用大田随机调查法,选择单一杂草或某种群落组成,并在作物植株密度相同和肥力均匀的田块进行。此法的关键是调查足够多的点,选择不同的杂草密度,求出密度一产量对应值(至少5对以上)进行统计分析。另一种损失率测定的方法是进行系统的损失率测定试验,包括损失条件试验和损失过程分析。对一些可辨认的损失(受害作物不至于死亡,而且受害症状可保留到收获之前),以夹棵稗对水稻造成的危害损失计算,或有无草区设计下的杂草危害损失率。

农田杂草综合治理,既要力求通过生态发挥持久的控制作;用又要讲求经济效益。因此,应该允许与经济允许水平相对应的杂草密度存在,这样不至于造成防治措施的得不偿失。经济允许损失的确定,涉及生产水平、产品价格、防治费用和防治效果,以及社会所能接受的水平。其原则为允许相当于防治费用的经济损失。

防治适期应以防治费用最少而防治后经济效益最高为原则。以草龄来说,应在杂草2-4叶期为防治适期,把杂草消灭在造成危害之前。而防治指标或经济阈值是在防治适期与主害期经济允许密度相应的杂草数量。由于防治指标处在危害期出现前,因此防治指标往往低于经济允许密度,但有时也等于或大于危害期的经济允许密度。其原则是尽可能考虑适应推行各种防治措施,而不要单纯从去考虑;防治指标针对主要杂草,但要考虑到次要杂草的发生情况;防治挽回的经济损失原则上要大于防治费用,但检疫性杂草例外;防治指标必须以危害损失的数据为基础。

参考文献

[1] 魏守辉,强胜.土壤杂草种子库与杂草综合管理[J].土壤,2005-04-30.

综合治理范文5

第一,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保障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健全。我国安全生产法制化建设起步较晚,在提出“有法可依”的初期,以“立法宜粗、不宜细;以原则化、概括化”为指导思想,致使一部法律通过以后,需要国务院或其有关职能部门或地方立法机关制定一系列的条例、细则、办法,随之而产生了行政立法替代人大立法的倾向,不符合法治的精神。而行政立法更多体现在部门立法基础上,有“部门利益法制化”的倾向,另外大量的安全生产标准通过部门规章性质颁发,造成标准的支离破碎,从执法效力上看也是不易操作,大打折扣。同时,我国法律制定后,由于不能及时修订,造成法律执行效率的低下。

第二,监管机构责任划分不清,体制运转不畅,多方管理,职能交叉。我国现行的煤矿安全生产“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监管本格局中,国家监察限于自身力量薄弱和执法权限的不完整性,需要政府政府及地方煤矿监管部门通力协作和配合,需要突出企业主体责任,需要矿工强有力的参与安全生产管理。

第三,煤矿企业安全基础薄弱,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据统计,70%国有煤炭企业经过数十年的开采历史,大都进入深部开采,普遍存在着井深已延深至300米以上,部分煤矿甚至达到千米以上,瓦斯、地温、冲击地压时刻危及着矿井的安全生产,在621个国有重点井工矿井中,高瓦斯矿井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298个,占48%;低瓦斯矿井323个,占52%;具有自然发火危险的有555个,占88.1%。据对45处国有重点煤矿和125处地方国有煤矿的调查测算,中国仅国有煤矿在安全工程、装备和设施方面的欠账就约505亿元,而大多数小型煤矿则根本不具备国家要求的安全生产条件或差距较大。使得全国煤矿实现安全生产在客观上难度较大,技术要求高,在开采过程中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重大事故。

第四,社会组织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具体体现在:(1)工会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作为安全生产中独立个体的职工,在市场化的劳动关系中,在劳资双方的博弈中一直处于极弱势的地位。(2)新闻媒体机构舆论监督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发挥。安全工作贯穿于安全生产的自始至终,舆论监督也应贯穿于安全生产的自始至终。强化舆论监督,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使事故隐患无处遁形,使违法乱纪暴露于光天华日之下,是搞好安全的重要举措。二、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综合治理对策

(一)政府及其监管部门应当采取的措施

1.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目前,根据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应进一步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抓紧修订、完善相配套的法规、标准,尤其是各种操作规程、设备的安全标准、工作环境安全条件的具体要求要上升到法律角度;尽快修订煤炭产业政策,完善办矿审核制度,严格准入标准,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推动煤炭产业升级。加快修订和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同时修改《安全生产法》、《煤炭法》中有关事故罚款的条款,提高量刑标准和罚款金额,制定有关法律,把真正的业主和矿长同罪并罚,让藏在幕后的隐形“杀手”与在前台替罪的煤矿法人代表一同受到法律的制裁。

2.加强监督检查,严格执法

法之有威,在于“法之必行”。在我国处罚措施太轻是造成许多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有的矿主重复犯一种错误,或者一个重大隐患经多次指出就是不改,直到酿成重大事故。但是法律规定处罚太轻,使得有的业主感到违法成本很低。

3.加大投入,采用先进的安全预防装备

要想获得安全的产出必须确保足够的安全投入,保证安全设施设备的齐全、到位,这是安全生产的物质基础。尤其对于事故高发的煤矿企业而言,先进设备设施的采用可大大提升煤炭生产的安全性,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

4.强化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事实证明完善的培训不仅可以大大提升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技术素质,减少伤亡事故,而且有利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近年来,我国政府逐渐加大了对煤矿培训的重视力度,但仍有许多不到位的地方。对此,一是需要国家建立煤矿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通过国家政策补贴以及煤矿筹集资金的办法对煤矿从业人员进行免费的培训,培训后统一向煤矿劳务输出,建立农民工劳动保障权益机制,督促企业农民工缴纳三金,稳定从业人员队伍,提高人员的素质,这是煤矿安全形势稳定好转的根本出路。二是建立通过政策的倾斜和引导,加快对于煤矿专业人员的培养工作,增加生源供给;三是企业自身应注重对于人员素质的培养和提高,通过多种形式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员工各方面的能力和素养,确保严格知章、守章,避免三违。

(三)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安全治理中的作用

1.发挥工会作用

工会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组织职工群众参与监督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维护职工群众安全生产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推动煤矿企业采用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2.发挥舆论媒体的监督作用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增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透明度,提高全民安全意识,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做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建立和完善新闻媒体对重大隐患及事故公布、曝光的舆论监督机制。各新闻媒体要主动构建安全信息传递和公示、曝光平台,根据政府和安检部门提供的执法检查情况,对本地区存在重大隐患的单位予以及时或定期公布,组织专家对典型案例进行点评和深层次分析。同时,要做好安全专题的深度报道和连续报道,特别是对那些久拖不改,可能造成群死群伤事故隐患,要进行跟踪报道,必要时,可在上一级主流媒体上进行曝光。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也要协助、配合新闻媒体采访,支持、帮助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要通过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引起社会各界对安全工作的高度关注,促进隐患的整改,督促煤矿企业增强责任主体意识,自觉做好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综合治理范文6

Abstract: Rice is one of the main crops, and the rice production is very important for China's grain security.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the demand for the quality of rice is higher and higher. It is more necessary to change the original rice pest control technology.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IPM, this paper scientifically and rationally applied pest control technologies, built a simple paddy rice IPM, and finally established the perfect paddy ecological system.

关键词: 水稻害虫;IPM;稻田生态系统

Key words: rice pest;IPM;paddy ecological system

中图分类号:S43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4-0303-03

0 引言

水稻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总产最多的粮食作物。年种植面积约3000万hm2,约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1/3,其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45%[1]。从事稻作生产的农户约占农户总数的50%;全国有60%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因此,水稻的丰产丰收对于我国粮食安全至关重要。然而我国水稻生产的各时期均遭受到各种害虫的危害[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标准也转向侧重于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的高标准要求。因此,对病虫害防治策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稻田害虫主要类群及发生特点

1.1 稻田害虫主要类群

我国已知的水稻害虫已达250余种,其中最主要有20余种。包括以下种类:①螟蛾科害虫:在我国危害水稻的螟蛾科害虫有十余种。其中危害严重发生最普遍的有三化螟、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②稻夜蛾类:我国常见的有8种,其中最主要的是粘虫和大螟。③稻飞虱:我国有13种飞虱可危害水稻,其中以稻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危害最味严重。④水稻叶蝉类:我国危害水稻的叶蝉较常见有14种,其中黑尾叶蝉和白翅叶蝉发生最为普遍,发生量大,危害最重。叶蝉不仅可以通过刺吸水稻营养液,破坏水稻植株的输导组织造成危害,还是水稻病毒病的重要传毒媒介。⑤稻弄蝶类:我国稻弄蝶的主要种类有直纹稻弄蝶、曲纹稻弄蝶、隐纹谷弄蝶、么纹稻弄蝶、南亚谷弄蝶5种,其中危害最重的是直纹稻弄蝶。⑥稻蝗类:国内已知稻蝗有15种以上,其中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有5种:中华稻蝗、小稻蝗、长翅稻蝗、宁波稻蝗、短翅稻蝗。⑦稻蓟马类:我国危害水稻的蓟马主要有稻蓟马、稻管蓟马、花蓟马3种,其中稻蓟马危害最重。⑧害稻甲虫类:主要有稻象虫、水稻负泥虫、稻根叶甲3种,此外,部分稻去还有入侵害虫种类发生,如稻水象甲。⑨稻眼蝶类:常见危害水稻的有稻眼蝶、稻褐眼蝶2种。⑩害稻蚊蝇类:我国稻区常见危害水稻的有稻瘿蚊、稻摇蚊、稻小潜叶蝇、稻秆蝇和稻水蝇等。???稻蝽类:常见有20余种,其中发生较普遍,危害较重的有稻绿蝽、稻黑蝽、大稻缘蝽和四剑蝽。以上类群中,大螟、三化螟、二化螟、稻纵卷叶螟、褐飞虱、白背飞虱、稻直纹弄蝶、黑尾叶蝉、粘虫是我国最主要的水稻害虫,严重影响我国水稻生产。此外,在不同稻区各有特殊的主要害虫,如新疆的稻水蝇、东北的稻小潜蝇和稻摇蚊、华南的稻瘿蚊、江浙一带及华南诸省的稻眼蝶、局部地区的稻象虫等危害水稻严重,甚至成灾[2]。

1.2 发生危害特点

由于水稻害虫种类繁多,全国各地水稻种植制度存在差异性,因此害虫发生危害特点也有着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①发生危害水稻生育期的不同,危害程度不同,如,二化螟在北方稻区的主要危害表现为:在水稻分蘖期为害造成枯鞘,在孕穗期为害造成枯心和枯孕穗,在抽穗成熟期为害则造成白穗和虫伤株[3]。②部分种类害虫具有迁飞能力,研究表明:稻飞虱除在我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南部冬季有少量虫源存活外,在其它大部分水稻种植地区均不能越冬,其春秋季初始虫源主要来自于南亚和东南亚地区[4]。稻飞虱主害代是迁入代,是直接危害成灾的原因之一。近年来,灰飞虱发生数量增大,致使北方稻区局部地区条纹叶枯病严重发生[3]。如2006年,辽宁盘锦市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面积达10万公顷,占水稻总种植面积的83.3%;平均减产1%~5%,其中,减产5%~10%的稻田约2.5万公顷,减产超过30%的稻田约0.1万公顷,减产超过50%的稻田约0.01万公顷,部分稻田甚至绝收。损失稻谷约1400万kg,直接经济损失约2500万元[5]。③大部分稻区病虫害的发生较重,表现为重大病虫暴发强度大,次要害虫上升,为害加重。发生危害严重的病虫有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中等以上的有稻飞虱。④部分害虫发生危害范围扩大。如稻瘿纹在华南、江南南部丘陵或山区中等发生,发生范围有进一步扩大趋势。水稻螟虫主要发生在江南、长江中下游、江淮及华南稻区;二化螟在江淮、长江流域、江南、西南、北方稻区发生。三化螟在长江流域沿江、华南稻区发生。稻纵卷叶螟在长江中下游、江南和华南、西南稻区发生;稻飞虱在华南、江南、长江流域、江淮及北方、西南稻区发生。以上害虫均有向北扩展的趋势[1]。

2 稻田害虫防治技术

2.1 植物检疫和抗性品种的应用

植物检疫对防治检疫性稻田害虫有重要作用,水稻象甲在我国是水稻害虫中检疫的主要害虫。通过植物检疫切断虫源是防治检疫性害虫的最好方法。

利用水稻抗虫品种防治害虫,是最经济且具实效的方法。研究发现:品种的抗感性是引起褐飞虱生物型变异的根本原因,褐飞虱生物型变异有一定的规律性:在抗虫品种上,致害型由弱变强;在感虫品种上,致害型由强变弱。致害型之间的变异是可逆的,不同致害型演变需要经历的最少代数不同,与生物型类别和品种所含抗虫基因类型有关[6]。通过杂交或诱发突变的方法可选育出多种抗虫品种。如湖南、浙江等省育成了高产优质、抗褐飞虱的早籼HA7913-7、HA7913-4、杂交稻威优64、威优35、中稻抗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浙丽1号等;1997年,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培育的高产多抗优质新品种粤香占等,已在生产上推广应用,表现出良好的抗虫害作用[7]。

2.2 农业防治

通过改变耕作制度、深耕改土、合理密植、合理施肥控水、除草等农业措施,可以提高水稻的抗虫能力,降低部分害虫的危害程度,从而有效减少水稻虫害的发生和对产品的影响。通过对不同施肥方式稻纵卷叶螟的危害程度进行对比,发现专业部门测土制定配方施肥的田块明显低于农户自己习惯施肥的田块。其中,配方施肥田块中,最高束叶率为27.6%,平均束叶率为12.8%,百丛幼虫量最高为410头,平均为185头;而习惯施肥的田块最高束叶率为41.3%,平均为23.9%,百丛幼虫量最高为660头,平均为290头。因此,要及时合理施肥,并重视N、P、K的配合,以减轻水稻害虫危害。灌溉和排水可以迅速改变田间环境条件,对很多水稻害虫也可获得显著防治效果。如:当越冬代三化螟幼虫即将化蛹时,及时灌水,可以使其缺氧而被大量杀死。二化螟化蛹多在距水面不高的稻基或叶鞘内,在幼虫老熟和化蛹时,可放干田水,降低化蛹位置,然后灌水20cm浸田,杀螟效果良好。在稻飞虱发生期可通过进行排水搁田,降低田间湿度,有效地抑制其发生,减轻危害程度[8]。

2.3 化学防治

通过化学农药即杀虫剂防治害虫,是目前害虫防治的主要方法。化学防治具有受环境条件影响小,收效快、方法简便、且防治害虫效果好的优点,容易被广大群众接受。如使用有机氯类杀虫剂,可使稻铁甲、稻象甲、稻蝗得到控制,使用有机磷和有机氮类杀虫剂,可使裸栖性和幼虫态历期长的水稻害虫数量明显下降。使用化学防治的策略是抓两头秧苗期、孕穗抽穗期,放宽中期分孽期,“治秧田、保大田”,尽量减少施药频次。在需施药时,必须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且针对性强的选择性农药,否则容易引起人畜中毒和环境污染[7]。适时适量,选择合理的药剂配方及剂型,可有效地对害虫进行防治,同时,对天敌、访花昆虫、传粉昆虫和其它生物有很好的保护作用,维持和保护稻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减少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使用高效、低毒、易分解的杀虫剂,减少用药次数采用有效低浓度等方法,可有效保证稻米质量安全。

2.4 生物防治

传统的生物防治概念,是指通过捕食性、寄生性天敌昆虫及病原菌的引入增殖和散放来压制另一种害虫。广义的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生物有机体或其天然(无毒)产物来控制有害动植物种群,使其不能造成损失的方法[9]。它包括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微生物防治作物病虫、捕食螨和蜘蛛治虫、有益脊椎动物除虫、信息素及农用抗生素的利用等。生物防治具有如下优点:①高度选择性,对人、和有益生物及作物较为安全,且不污染环境;②对病虫的发生有较长期的抑制作用;③对稻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因此,生物防治在水稻生产上有巨大的应用前景[10]。

2.4.1 利用寄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和蜘蛛等节肢动物防虫 我国研究利用较多的寄生蜂是稻螟赤眼蜂,该寄生蜂是稻纵卷叶螟的重要天敌。大面积防治效果一般应达70%以上。稻田蜘蛛是水稻害虫的主要捕食性天敌。主要有拟水狼蛛、草间小黑蛛、拟环纹狼蛛等,约占蜘蛛总量的70-80%。稻田蜘蛛可捕食稻叶蝉、稻飞虱、稻螟、稻苞虫、稻纵卷叶螟、稻螟蛉和蚜虫等。调查显示:一头草间小黑蛛一天可捕食2-3头;一头拟环纹狼蛛可捕食4-6头。据观察,稻田蜘蛛与稻叶蝉、稻飞虱之比为1:4时,可以起到控制作用[10]。水稻上的捕食性天敌昆虫有黑肩绿盲蝽、青翅蚁形隐翅虫、尖钩宽黾蝽、捕食菅蓟马、双斑青步甲等。如尖钩宽黾蝽和黑肩绿盲蝽是稻叶蝉和稻飞虱的重要捕食性天敌昆虫。黑肩绿盲蝽主要捕食害虫的卵和低龄若虫。一头尖钩宽黾蝽成虫一天可取食飞虱1龄若虫4.2头或3龄若虫2.2头。当每丛稻株有20头左右的尖钩宽黾蝽时,对飞虱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0]。

2.4.2 利用食虫脊椎动物防治水稻害虫 保护蛙类和在稻田中养鸭可防治水稻害虫。鸭能捕食稻田的稻飞虱、稻叶蝉、粘虫、螟蛾、稻苞虫、叶甲等。两栖动物中的青蛙、蟾蜍、雨蛙和等统称为蛙类。它们主要以昆虫及其他小动物为食料。蛙类捕食的水稻害虫有:大螟、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稻叶蝉、稻蝗等。蛙类食量较大,如一只黑斑蛙每天能吃70-90头稻叶蝉和稻飞虱。泽蛙一天最多可吃稻叶蝉266头[11]。

此外,阿维菌素、楝素、多杀菌素和Bt菌等是防治水稻害虫安全、高效的生物源农药。不仅对天敌的伤害较小,而且可以有效保障有机稻米的优质、高产。

2.5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包括:选择不同波长的激光处理某种害虫,使其代谢紊乱死亡;灯光颜杀;温度气体处理等[12]。研究表明:杀虫灯杀虫效果好,在100m以内能有效控制害虫种群数量和降低危害程度。直接减少防治成本,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同时,用杀虫灯杀虫可减少化学用药,有效保护天敌,有效地保护田间生态平衡,既发挥天敌作用,又减少了环境污染,生态效益明显[13]。

3 制定有效的水稻IPM

3.1 鉴别潜在的害虫、主要的有益种类和评价害虫为害

鉴别害虫与有益类群是IPM计划中的第一步。然而在实践工作中,常常不能准确鉴别有害生物。第二步,也是更重要的一步,是如何确定不同种类害虫密度在多高以下可以不防治。因此,地方植保部门提供田间调查与害虫鉴定的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

3.2 确定防治阈值

确定防治阈值是IPM的中心任务。通常防治阈值指害虫的某一密度,达到此密度时应采取控制措施,否则,害虫将引起等于这一措施期望代价的期望损失[14]。在实际生产中,由于作物、害虫、天敌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动态性,多种害虫的同时为害使问题更加复杂化,因此,很难用实验的方法确定。这样就要求农业生产者制定不一定精确但简单使用的阈值,从而使杀虫剂的施用更适时有效。

3.3 根据不同种类害虫的发生规律制定周年防治方案

随着水稻生长时期和环境气候的变化,不同虫害有着不同的为害特点和发生规律。在进行水稻虫害的综合治理的时候,需根据不同种类害虫的发生规律制定周年防治方案。依据早发现早治理,避免害虫大爆发的原则,执行好周年防治方案,有效降低害虫造成的损失。

3.4 选择适当的防治手段

在防治过程中,应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资源,尽量少有化学农药,不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综合运用植物检疫、选育抗性品种、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防治措施。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害虫的为害特点,选用适当的防治手段进行防治。同时,在防治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天敌种群、访花昆虫类群和其它无害节肢动物类群等,保护稻田生物多样性,对水稻生产有积极的作用。

3.5 综合治理措施的综合评价

对水稻综合治理措施进行综合评价,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综合治理措施的制定。使用IPM技术,不仅只是为了获得水稻生产的安全、高产,还应该考虑水稻生产全过程中经济、社会和生态的综合效益。只有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之后,才能得到最后的综合效益,从而更好地完善已制定的IPM计划,更好地推广这一技术。由罗淑萍等,通过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PH)的方法进行分析[15-16]。其结果表明:有机水稻生产方式下所产生的综合效益最大,权重值达0.5355;生态代价在综合代价中占据主导地位;化学防治病虫害的水稻生产方式付出的生态代价最惨重,其综合代价权重值达0.6252;从综合效益代价比(RPC)来看,有机水稻生产模式是较理想的模式,其值达2.4776,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17]。

4 建立完善稳定的稻田生态系统

首先,稻田生态系统是一种人类控制的生态系统,是一项综合性的依赖于水灌溉的系统,它包括人类的活动、稻株、动物、杂草和微生物以及其他作物。因为水稻是要用流动的水灌溉,流动水域散布的农药对周围生物的影响不能忽视。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对农药合理使用科学的研究,加强田间毒理学和稻田环境毒理学的研究[18]。在稻田中使用化学农药一定要注意天敌的保护。

其次,在稻田中适当的设置生物保护带,通过种植花期较长的植物,可保护天敌安全越冬,为天敌提供适量的食源。通过人工饲养的方法,培育水稻害虫的天敌,并适时适量释放到田间,进行生物防治。

最后,通过合理的轮作等农业栽培措施,调节改善稻田生态系统。提高稻田生态系统环境的稳定性,保证稻田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保证田块的高产稳产。

5 总结

我国水稻的综合防治技术,是以农业技术栽培措施、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为基础,栽培措施是骨干。而当害虫为害已超越经济阈值限值时,果断合理地施用杀虫剂,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18]。无论是哪种防治技术,在防治过程中都十分重要,一定要注意各个技术相互结合,取长补短,科学合理的利用,达到最大综合防治效益。

参考文献:

[1]王艳青.近年来中国水稻病虫害发生及趋势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2):343-347.

[2]水稻害虫识别与防治指南.农药市场信息,2007,16.

[3]韩永强,侯茂林,林炜,等.北方稻区水稻害虫发生与防治[J].植物保护,2008,34(3):12-16.

[4]巫国瑞,俞晓平,陶林勇.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灾害的长期预测[J].中国农业科学,1997,30(4):25-29.

[5]潘月卓,付立东,王宇,等.盘锦稻区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与防治[J].北方水稻,2007(4):41-42.

[6]何忠全,张志涛,陈志谊.我国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策略[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17(1):110-114.

[7]任启坤.水稻害虫的综合防治[J].生物学教学,1999,24(11):40-41.

[8]刘成江,刘廷府[J].农业措施在水稻害虫防治中的作用[J].现代农业科技,2007,20.

[9]李云瑞.农业昆虫学(南方本)[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18-19.

[10]唐江霞.水稻害虫的生物防治措施[J].湖南农业,2006,3:14-15.

[11]丁海玲,周剑英.无公害水稻害虫的生物防治法[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4,1:12.

[12]章烈辉,刘占山,肖启明,等.我国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建议[J].中国稻米,2009,1:6-9.

[13]邵昌余,夏忠敏,王正坤.频振式杀虫灯对水稻害虫的诱杀试验[J].植物医生,2005,18(2):30-31.

[14]盛承发.害虫经济阈值的研究进展[J].昆虫学报,1989,32(4):492-500.

[15]RamanathanR.A note on the use of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fo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1,63:27-35.

[16]Moffett A,Dyer JS,Sarkar S.Intergrating biodiverisity repiesentation with multiple criteria in North-Central Namibia using non-dominated alteinatives and a modifie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J]. Biological Conservation,2006,129:181-191.

[17]罗淑萍,黄寿山,梁广文,等.水稻害虫治理措施的综合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08,119(12):2731-2737.

[18]赵善欢.中国水稻害虫的综合防治[J].广东农业科学,198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