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人才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际化人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际化人才

国际化人才范文1

1.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国际化是保证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最基本条件,是实现教育国际化的必经之路,国贸专业作为一个涉外性较强的专业,一直致力于国际化师资队伍的建设。辽宁高校的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积极吸引国际化师资。聘请国外专家或有留学背景的学者授课,有助于提升专业教学的国际化水平,有助于开拓教师和学生的视野。如,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师中,有17人有国外留学、访问学者或教学培训经理,占教师总数近60%。二是积极鼓励本专业教师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交流。如,大连外国语学院积极支持教师去国外著名学府留学深造,鼓励教师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支持教师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目前,教师引进和交流的海外大学主要有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澳洲国立大学、阿德莱德大学等。三是提升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如,辽宁工业大学学校每年定期于七月份选派专业教师参加辽宁省高校教师双语培训,经过为期两周的观摩、训练、演讲答辩,获得双语培训证书,同时极大地提高了专业教师外语交流能力,也提升了教师国际化的能力。

2.加强中外联合办学。中外合作办学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在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培养外向型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次调研的17所辽宁高校均与国外大学签署合作协议,进行合作办学,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如,大连海事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目前与多所大学开展国际合作项目:与英国卡迪夫大学合作办学2+2项目;与英国卡迪夫大学合作办学4+1项目;与法国诺曼底高等商学院校际交换项目等,参加项目的学生按规定完成相应的课程及学分要求,即可同时获得两所大学的学位证书。

二、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特色路径

除上述大多数高校均具备的一般路径外,部分辽宁高校根据自身具备的条件,提出了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特色路径。

1.面向国际招生。在本次调查的17所高校中,仅4所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面向国际招生。如,大连理工大学国贸专业提出融入式的留学生培养模式,除语言和文化课程外,所有专业课程推行留学生与中国学生同堂上课,同等培养;鼓励留学生融入中国学生,加入中国学生班级,并扮演更积极的角色;鼓励中国学生向留学生学习,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2.课程国际化。沈阳师范大学国贸专业在与美国堪萨斯富特海斯州立大学(FortHaysStateUniversity)合作办学过程中,引进美国的教学计划,根据美方教学计划要求以及中国教育目前强调的宽口径培养模式,强调课程设置的综合性。在获得美方学士学位要求124学分中,有42学分由美方教师授课,这些外籍教师绝大多数拥有硕士学位,课程教材全部是真正美国原版,更新周期与国外同步;其余82学分由中方承担,其中80%以上为双语教学,选用教材主要是来自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国家的权威教材。

国际化人才范文2

一、人才国际化的基本经验

人才国际化,是人才适应国际化发展而呈现的一种人才开发现象。人才国际化,不同国家或企业有不同的做法,这里择要列举。

(一)美国开展的人才国际化教育

美国开展人才国际化教育的做法,包括五个方面:1.为培养具有国际化素质的人才,美国提出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国际化程度评价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2.把发展远程教育,建立跨国大学作为教育的发展战略;3.把加强教学、科研的国际化合作与交流作为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4.把世界历史、世界地理、世界文化、国际金融与贸易等在全球经济竞争中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5.把高等学校作为引进人才、引进技术和吸收世界文化精华的重要窗口和良好渠道等。

(二)日本培养人才的国际化能力

日本提出21世纪日本人必须具备的国际化能力――接入世界的能力、和世界进行对话的能力。日本认为,国民是否掌握这种国际对话能力,关系到日本在国际政治中的国力强弱和国家的兴亡成败。

(三)韩国确立人才的国际化目标

为适应全球化需要,韩国明确提出了21世纪韩国人形象,确立国际化人才战略目标。其中,21世纪韩国人形象是指具有很高的道德意识和集体意识的“与众共同生存的人”;能创造新的知识和信息以及技术的“智慧的人”;能主导国际化、开放化、信息化时代的“开明的人”;充分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而勤奋地“生产劳动的人”。而21世纪韩国国际化人才战略是指以外国文化适应力为中心,按照高、中、低三个层次培养具备国际化资质和能力的人才。其中:1.低层人员目标是指具有世界水平的伦理道德品性,能以圆满的待人接物感动对方,掌握更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而不是单纯的买卖人;具有运用电脑及信息技术的能力;具备在所负责领域的基本任职能力。2.中层管理者目标是指具有对异域文化的适应能力,具有国际化的雄心大志和广阔胸怀,具有职能分门别类的专业知识的人。贸易实务、海外市场销售技法、开拓国际市场、国际法务管理、国际谈判技法等专业知识,应成为国际管理人员掌握的重要内容。3.高层经营者资质目标是指具有战略性的国际经营能力,能运用国际性的网络组织系统创出协作合力,使海外事业在当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具备对内对外统一阵线协作能力,善于实施战略性的合作,构筑友好的联合阵线组织网络。

(四)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人才国际化做法

其他一些国家或地区,也相继开始实施了一些人才国际化做法,例如英国、德国、法国、香港等。归纳起来,他们的具体做法:一是确立人才国际化战略;二是将人才国际化素质纳入人力资源开发当中去;三是推动教育培训机构进入国际化轨道;四是加强人才开发的国际合作与多边交流;五是参与国际人才市场的竞争,开展人才国际引进工作,如调整移民政策、扩大技术移民数量、推进工作签证等。

(五)跨国公司人才国际化的做法

当今世界,跨国公司对世界的影响举足轻重。跨国公司在人才国际化方面也有诸多的做法,如在本国吸引和留住外国来的留学生、以优厚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聘请外国人才、建设海外的地区总部或研发机构以就地集聚人才、重用国际上的人才猎头公司在国际范围内广泛猎头等。这些做法也都对跨国公司的人才管理产生重要的引领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对企业而言还是要有一个人才国际化的系统谋划。例如,西门子公司大力开发国际化经营人才,以保证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实行。在跨国公司里,经济一体化和经营国际化程度都是非常高的,西门子更是如此。西门子公司国际化战略是:把西门子公司的发展融入所在国的经济发展之中。为此,该公司作出规定,选拔领导干部必须具有1-3年的国外工作经验,而且把外语以及对所在国家文化状况的了解作为重要条件。

二、人才国际化的基本策略

(一)有效确立人才国际化的理念

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都应该树立人才国际化理念,具体包括三个方面:1.确立国际化视角,即能从国际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的角度去认识自身的工作内容、立场与方法,以及其工作可能的变化方向和创新趋势;2.拥有国际敏感性,即对国际社会、国际事务及其国际变化具有敏感性;3.熟知国际化规则,即熟悉、适应国际化规则,且能熟练地应用规则,能有意识地影响甚至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

(二)全面塑造人才国际化的素质

人才国际化的素质,可从四个方面进行塑造与培育:1.文化多元化,即具备多元的人文知识和跨文化的个人素养,例如掌握世界历史、世界地理、世界主要宗教和文化等方面的基本内容,了解主要国际组织的基本状况和发展历史、运作规则与主要倾向等;2.素质复合化,即具备国际化的价值取向和伦理标准,例如尊重个人、民主意识、法治观念、信用意识等,具备应对国际事件的生理和心理素质,熟悉国际礼仪和交往习惯等;3.技能多样化,即具备外语沟通与实际应用能力,拥有文化理解能力、国际谈判和合作能力、人际关系技能和国际交往能力、交通设备的应用技能、网络技能和通讯应用技能,掌握国际金融、贸易、证券和保险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并能服务自身需要;4.知识专业化,即具备所在专业必需的职业能力和理论基础。

(三)着力实施人才国际化策略

面对国际竞争,各级政府或各类企业必须实施人才国际化的竞争策略,具体包括五个方面:1.宣传国际化观念,将人的素质国际化纳入人力资源开发当中去;2.建立人才国际化教育和培训意识及其适应国际化的课程体系;3.扩大国际交流,广泛开展多领域的、双边的或多边的国际协作和合作;4.积极参与国际人力资源市场的竞争,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利用或吸引企业需要的海外智力和海外高素质人才;5.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提高企业人才的国际化素质,实施人才国际化策略。

例如,中望商业机器公司就确立了国际化人才战略。其具体做法是:1.确立中望公司国际化战略目标,包括公司股份构成国际化;公司治理结构国际化,外籍董事占一半;公司管理层实现国际化。2.开展国际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如中望公司和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合作举办信息技术管理硕士课程班。教学和研究地点在国内的中望信息产业园,师资、课程和生源则是国际化的。

国际化人才范文3

关键词 :会计人才;国际化;复合型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全球会计准则更深入的趋同,会计人员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会计作为国际通用商业语言,我们培养的会计人才的质量能否适应会计国际交流与合作,如何定位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如何培养适应国际经济环境发展需要的国际化会计人才,是会计教育工作者正在努力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

经济的全球化与资本市场国际化,高水平、高素质的国际化会计人才日益为会计服务市场所青睐。新形势下如何定位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会计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培养造就出高素质的会计专业学生,以适应会计国际交流与合作新变化的要求。刘永泽(2009)认为我们应该将“塑造国际化、高素质、应用性的复合型会计人才”作为总体目标。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0)编写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育人指南》中指出:“可将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掌握经济管理基本理论、会计和财务管理的专门知识,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够从事会计、审计和财务管理及相关领域工作,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和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这样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应该具有复合型、外向型和创新性的基本特征”。

我们认为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为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会计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实质是打破学科或专业之间壁垒森严的界限,是具有经营管理的专业背景,同时掌握多种学科的相关知识,并能有效融合,综合运用的创新型人才。这类人才不仅要有多学科的知识背景,而且要具有一定的实践技能,也就是说复合型人才需要具备掌握多种学科的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国际化视野、具有创新性的特点。

二、会计人才培养中遇到的问题

1.在课程设置上过于注重专业性

通过对国内外课程类型设置比例进行对比发现,国内高校取得专业学位要求的学分明显高于国外高校,国外高校“学科基础课(非会计类)”学分所占学分比重、“任意选修课”模块比重要高于国内同类高校,“专业方向课程(会计类)”学分所占总学分比重低于国内同类高校。过分注重专业课忽视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则会导致学生对会计领域不具有宏观层面的把握。国际化会计人才应该具有较强的逻辑能力,能够从错综复杂的各种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中找到联系进行归纳分析,从而有效监督企业的经济运行并解决各类财务问题。目前,我们的课程设置中,金融学方面的课程内容设置的还不够充分。会计和金融是有密切联系的,增加相关金融学方面课程内容,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会有帮助。我们很多会计本科和会计硕士毕业之后,也进入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工作。一个会计技能扎实的人,从事金融行业中的很多工作一样是可以胜任的。因此,国际化会计人才需要具备更合理的知识结构。

2.教学形式单一

目前,一些高校教学仍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为主,没有能够启发带动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反而会制约和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学的灵活性,启发性和创造性并没有在教师的日常授课中得以体现,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课后自主探索和研究的动力更是不足。在授课内容上,也主要是以理论知识为主,而不是理论知识与实务知识并重,案例教学、实验课程所占比重不足,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会计实践环节效果不佳

国际会计人才需要较强的实践能力,很多学术文献都提到当今会计教育应增加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会计实验教学不够重视,学生实习环节效果不佳,以致学生实践能力十分薄弱。高校会计专业也会开设一两门实验操作类课程,但课程多注重考核账务处理的规范性和正确性,要求学生掌握会计基本操作技能,与真实会计实务操作往往有较大差距。实习也是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为学生毕业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做准备。但部分高校虽然将实习计入学分对学生进行考核,但因为学校通常不统一安排学生的实习单位,有的学生实习单位和实习内容与本专业相关性不是很密切,这样很难保证实习质量,部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锻炼。

三、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一)课程设置方面

1.强化会计职业道德素质教育。会计职业道德,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各种经济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也就是说既有对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要求,也有对其思想道德等方面的要求。会计国际化人才要求其具有高素质,除了业务素质还有道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受经济环境的影响,会计国际化意味着更复杂的经济环境,之前跨国企业出现的重大舞弊现象也说明了提高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性。

2.完善课程体系设置,增加管理学、经济学等方面课程内容。我国目前各高等院校会计专业教育中,过分强调专业化程度,不注重提高知识结构的通用性,学生对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商学类基础课程重视不够,很难从经济学、管理学等角度审视和理解会计,从而难以将会计与相关知识结合起来应对更为复杂的职业需求。国际化会计人才需要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这就意味着学生除了学习本专业知识以外还需要学习相关管理学或经济学方面的知识,应涉猎国际经济、企业金融学、财务风险分析、衍生物市场等方面内容。

3.增加双语课程教学量。中国越来越需要既懂国内会计体系,又熟悉国际会计惯例的会计人才。会计人员在处理国际会计问题上对英语能力要求很高。国际化会计人才应该掌握专业、精准的财务英语以及熟练的英语沟通技巧,才能够从容面对国际化竞争。我们需要对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进行国际化改革。鉴于ACCA的课程和考试体系比较贴近市场需求,且在国际上享有权威地位,可以参考ACCA 全球专业资格考试课程体系,设置本科一些双语课程体系。

(二)教学方式方面

1.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教学方式上应该注重加强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性,将学生摆在主置,教师主要起主导作用,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将来成为国际化会计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创新能力要求要以学生为中心,这就打破了传统上将老师作为中心,老师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局面。2.运用媒体,让学生习惯于关注国际学术前沿动态。

国际化会计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娴熟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拥有国际专业视野,熟知国际会计准则,了解国外市场运作规则和相关法律法规,掌握最新行业知识,始终站在专业、行业的前沿。媒体可以实时跟踪,感受最新专业发展动态。

3.教学方法上应强化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既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又可以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选择案例时,案例的选材应是灵活多样的。案例教学的关键是教师怎样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以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还可以增加课程论文的比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评价信息、表达观点的能力。这项能力的预先培养会使学生不论是在未来的学习中,还是在未来的工作中都极具竞争能力。

(三)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但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理论知识,还要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各项专业技能。会计学专业实验课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重视会计专业实验课。实验课不仅能使学生了解传统式的手工做账、账户系统和会计流程,也要学生掌握目前我国和国际上主流财务会计软件实务操作流程,以培养会计学专业学生更好的实践技能。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既有会计技能又通晓国际准则惯例的高级复合人才。同时,要积极鼓励学生寻找有条件的企业进行实习,在校外实习,感知现实经济环境,将会计理论运用于会计实务。学校安排好理论教学和实验、实习课程的衔接,在理论学习中注重专业知识和跨学科知识的摄取,在实验课和校外实习中,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并进一步从实践中升华理论知识。

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是一个必然趋势,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会计教育担负着为国家输送高素质会计专门人才的重担。这是一个艰巨和长期的任务,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会计人才应该在探索中不断调整和完善,除了各高校应该设置培养方案外,学生个人也应该以成为复合型会计人才为目标不断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基金项目:

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育项目(z9992012);广东千百十工程资助项目。

参考文献:

[1]孟焰,李玲.市场定位下的会计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改革———基于我国高校的实践调查证据[J].会计研究,2007.[2]刘永泽,孙光国.我国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现状及政策[J].会计研究, 2004(2).

国际化人才范文4

1“一带一路”战略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新要求

人才是发展经济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按照“一带一路”战略要求,应用型的本科院校应培养适应国际化新环境的复合型人才,以开拓国际就业市场,从而保障“一带一路”战略的主导地位。第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学科特长和学术资源优势,加快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师生互换教育项目,加快为我国以及沿线国家培养出一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国际化管理人才,国际化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将体现新的特色,面临新的要求。第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应配备和培养熟悉国际酒店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运作规则和规律,擅长国际(酒店)金融投资、并购、资产管理、奢侈品鉴赏和交易、国际人才培养和招聘、互联网营销和服务等技术的国际化专门人才作为师资力量来调整和制定教学计划、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并将以上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融合到酒店管理教育教学中。[1]第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前瞻性地进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和文化的教师储备。酒店管理专业的双语教学要拓展除英语以外的其他语种的双语教学,要更加深入分析沿线国家国际酒店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融合当地本土文化和知识有针对性地围绕“一带一路”战略进行人才培养。第四,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在设施设备、基础建设和资金上做好准备。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进一步落实,在各方面将出现很多新的变化和新的态势,同时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也将打破传统的酒店管理运作方式和酒店发展战略,更多地融入和体现出产业融合特色、地缘融合特色、文化融合特色、知识融合特色、金融融合特色和中国东方主导特色。第五,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着力搭建国际化的教学研讨、就业创业和实习实训平台。为了更好地把握机遇,运用好新的挑战,通过高水平的专业会议、专业论坛、专业赛事、专业活动来带动国际化战略的实施,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和浸染在国际化的氛围当中,对营造良好的国际化校园氛围,传承和发扬国际化教学与就业理念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2“一带一路”战略对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影响

2.1酒店管理人才观念的创新重新定义酒店管理人才观念和创新国际酒店人才观是首要任务,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国际化人才的核心价值,立德树人,爱国爱家,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能经受多元文化的诱惑与冲击,成为忠诚祖国的国际化酒店管理人才。[2]其次酒店管理国际化人才应具有宽广的国际化视野、强烈的开拓创新意识和举一反三的融合能力。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国际准则和国际惯例,训练学生具有较强的跨文化沟通意识、沟通能力和相对独立的国际活动组织策划能力。最后在人才培养创新的时候要重视学生社会责任感、国际领导力、专业创新精神、跨文化融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分析、运用和处理能力。[3]2.2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创新人才观念需要人才培养模式作为载体进行落实。相对于国际酒店管理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而言,我国酒店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呈现出偏重管理类知识的教学,偏轻技能实践实训,整体上对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不足,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理解和钻研不够等现状。经合组织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总负责人安德烈亚斯•施莱克尔认为中国教育体系与世界一流教育体系的差距在于:“关注学生能力培养不够,教育资源合理分布欠缺,优秀人才进入教育体系困难。”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强调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任务,通过区别于传统教学的培养路径,构建与时俱进并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通过创新科学管理制度和注重实际效果的评估方式,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因此,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必须从顶层设计开始,对现有酒店人才培养模式缺陷和不足进行归因整理,“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国际化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相关的内容、教学与实训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建立的目标是培养立足中国东方文化输出、放眼国际市场、勇担社会责任的现代化专业管理人才。2.3重视酒店管理国际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是个系统过程,国际化人才培养更要注意科学性、可操作性和连续性。在培养过程中要体现培养过程的差异性,根据不同年级教学设置和目标定位体现差异。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科的互补性、中外文化的相容性和管理思想的多元性等。[4]要使国家的战略、国际化背景、学校定位、院系责任、人才培养目标、学生自我动机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管理合力,并在此过程中不断进行人才培养创新,根据培养进度和时机,推出适合“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需求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示范基地和国际酒店人才培养成果。2.4重视学生活动与教育教学相结合人才培养需要从知识的不同维度、实践的不同深度、兴趣的不同启发度等多维度、多角度、多层次协同完成培养计划。人才培养中教学是教育的一个部分,教学不等同于人才培养的全部,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应在学生活动、教育教学、实训实习、理想信念等多方面下功夫。因此将教学理念融入学生活动设计,将课程融入学生活动内容,将考试转换为学生活动形式会有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作用。

3“一带一路”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人才国际化培养具体措施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落实,外在硬件条件及设施设备起到战略保障作用;内在软件条件和人才储备则决定了其深度、广度和长度。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确定科学准确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协同创新务实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是保障“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下人才培养的关键。3.1生源多样化,人才优质化首先,招生观念与目的要明确。国际化的酒店管理人才要重在招生质量和生源品质,培养的是专业思想坚定,致力于酒店业发展的高级人才。其次,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主动争取自主招生,优化考试内容、增加面试环节、明确选拔标准。通过多层次多方式的选拔和考核,招收到符合国家战略要求和行业发展的可塑人才。最后,积极吸引国外留学生,拓展酒店管理高等教育的国际市场。通过招收国外留学生来营造国际化的校园氛围,同时也通过留学生将中国东方文化进行有效宣传和输出。通过国内外学生的交流互动,为国际化人才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3.2课程内容国际化,授课方法多样化课程是人才培养的载体与基础,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课程要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在培养学生的时候应该让学生清晰明确三个问题:为什么学习;怎么学习;如何学以致用。在课程设置的时候,准确把握“一带一路”战略对国际化人才的要求,在酒店管理国际化课程中与时俱进并动态调整部分有关新型国际贸易、酒店资本运作、海外客源国文化以及经济金融相关等知识,形成应用型本科独特的国际化运作模式。[5]让学生在国际视野中形成客观的自我参照,折射一个真实的世界观、大局观和存在感,而不是一味对欧美酒店管理实践教学的模仿和复制。在课程具体实施的时候,需要师生明确专业主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关系,教学过程中呈现出立体多层次、横向多角度、纵向专业化的课程教学理念。通过细致研究单个课程和不同课程的不同章节来确定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教具、教学考核手段,通盘考虑,联动改革,协调跟进。3.3人才培养借力国际化平台在酒店业国际化程度很高的今天,必须坚持“走出去”,才能与世界接轨,人才培养的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强了,才会反过来促进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平台建立。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大力鼓励学生参加全球领导力国际交流项目、中外联合培养研修项目、世界服务技能大赛、世界旅游组织或者亚太旅游组织的论坛和交流活动,以及直接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营造国际化的校园氛围,将国际化植根于学生心中。[6]酒店管理国际化人才培养是个长期持续过程,国际实践活动和国外研修是阶段性的,应该重视参与学生的反馈和收获总结并及时加以引导和分析。要将所学习的国外先进知识和技术内化为忠实“一带一路”战略要求,顺应酒店管理国际化人才培养发展规律,符合我国酒店管理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动力。酒店管理国际化人才全球领导力水平需要通过国际化平台提升。启发酒店管理国际化人才在国际化平台认知的基础上关注在全球化时代的话语权、领导力和内在驱动力等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国际化平台审视学生自我与世界各国、各大学同龄人交流谈判中的决策风格、人格特质、心智模式、学习能力等不同。酒店管理国际化人才在国际视野中要能担当国际道义,对沿线国家利益、国家立场、国际关系、国家责任、国家文化差异等,都应形成正确的符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全球观、伦理观和价值观。[7]3.4重视培养中国文化输出型人才“一带一路”战略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是培养新型复合型、综合素质高的中国东方文化外向输出型人才,酒店管理国际化人才尤其需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提升人才所需的国学底蕴和东方文化修炼。通过培养中国文化输出型人才为载体进行中国东方文化外向输出,影响沿线国家,巩固“一带一路”战略的国家地位,开拓和占领国际化酒店业市场。3.5以“生”为本,以评促建酒店管理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标考核要以培养主体———学生来进行衡量。由学生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活动安排、实习就业等方面进行反馈和考核,以促进应用型本科及时调整解决和应对人才培养相关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趋势。通过调整来完善酒店管理专业国际人才的方方面面,确保“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可持续发展和深度延伸。3.6提供国际化就业实习引导与服务酒店管理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输送到国际酒店就业市场,因此国际化就业实习引导与服务工作不容忽视。要重点研究“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下国际就业渠道、国际就业方向、国际就业层次、国际就业指导与服务等工作。国际化的实习就业工作需要系统创新思维,要立足国家开放型战略定位和中国东方文化外向输出型人才培养目标,开拓国际化就业市场,打通就业市场的通道。应用型本科院校要通过沿线国家定向培养或者订单式联合培养国际酒店人才等方式多层次打开就业通道,并通过一段人才成长周期促进其成长成才,使之在全球性的酒店集团、酒店行业组织和旅游组织等担当重任,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个人价值。应用型本科院校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要协同创新,联动工作,整合校内外多方资源,协调各部门从课程指导、就业实数据信息、职业生涯规划、实习就业心理咨询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完善人才出口服务。[8]3.7酒店管理国际化人才培养保障到位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对酒店管理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涉及的人、财、物提供充足保障,针对酒店管理专业要建设一系列一体化的酒店管理实景教学实验室,建立一支学科知识和技能互补互帮的师资队伍,建立科学务实的酒店管理国际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一套酒店管理国际人才培养课程,对国际活动和国际酒店研究要有经费保障和政策支持。

4结语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酒店管理国际化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必须用发展改革的目光和思维去推动酒店管理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创新,这种创新不是单方面的,而是系统创新、协同创新,相互联动和影响的。针对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发展和定位,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从人才进口到过程培养,再到就业整合,全过程贯彻系统思维,体现战略性、科学性、可持续性的原则,从而造就“立足中国、放眼世界、肩负责任、持续发展”的酒店管理国际化人才。

作者:李震清 单位:四川旅游学院

参考文献:

[1]薛鹏,武戈,邵雅宁.“一带一路”背景下国贸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对外经贸,2015(12):143-145.

[2]王焰新.“一带一路”战略引领高等教育国际化[N].北京:光明日报,2015-05-26(13).

[3]陈丽娜.国际化视角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J].时代金融,2015(12):51-55.

[4]刘中阳.“一带一路”新形势下西部高校英语专业建设新思路[J].未来与发展,2015(6):72-74.

[5]段从宇,李兴华.“一带一路”与云南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4(5):133-135.

[6]文君,蒋先玲.用系统思维创新高校“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5(5):153-160.

国际化人才范文5

一、文献综述

(一)国际化人才的界定程露悬(2010)指出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化人才的涵义已经不再局限于一个地区或者国家的范围内,而是以本民族的文化为背景,超越国家的范畴,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开发与配置。国际化人才是经济全球化导致人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的必然结果。鲍艳利(2013)认为“国际化人才是指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能利用自身的外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本行业专业知识,从事涉外工作,立足本土文化并具有国际事业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因此,本文界定的国际化人才为:不仅具备广博的知识、熟练掌握一门以上的外语,还要具备较强的适应不同文化的能力,在面对全球化的挑战的同时,能掌握并坚守本土特色文化,将外来文化进行本土化,并使本土特色文化成为全球化的一部分。

(二)国际化酒店人才的内涵根据对国际化人才的界定,国际化酒店人才是指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这些人才不仅具备基本的文化交际能力和外语的语言沟通能力,还应掌握与酒店业务相关的各国的文化,并且能够以国际化的视野去思考和审视问题,按照国际规则去处理事物,遵纪守法。

二、高星级酒店对国际化人才需求的现状

(一)我国高星级酒店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我国酒店业集团化、国际化的发展进程决定了这些高星级酒店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高星级酒店为了迎合市场区域国际化的变化,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二)高星级酒店对国际化人才的具体要求1、对教育程度的要求由于我国教育发展的变化,目前我国高星级酒店对国际化人才的学历要求以大专为主。如1993年,我国高等教育在学人数5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只有5%。但是到了2006年,在学人数为2500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22%,比1993年高出5倍。因此,高星级酒店对国际化人才的学历需求会逐渐提高,那么酒店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在学历和专业方面并没有强劲的优势。2、对语言的要求高星级酒店都对国际化人才的语言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要求。其中,主要的语言要求集中在英语方面,并且主要以交流为主。也有一部分酒店对中文也有一定的要求,主要在于能够善于中文书面协作以及说标准的普通话。当然也有酒店对日语、韩语等其他语种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却是极少数。3、对工作经验的要求几乎所有的酒店在国际化人才工作经验方面都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要求。大部分的酒店要求国际化人才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或熟悉酒店的基本经营和运作。在国外酒店工作过或者曾在国际化酒店任职过的的经历也显得必不可少。4、对工作能力的要求酒店非常重视应聘者的个人沟通协调能力,在高星级酒店中对国际化人才应具备的文化免疫力、文化的适应力以及文化的融合力的要求最多。文化免疫力是指在受到外国文化的感染的时候,国际化人才能够将本土文化与外国文化进行交融和合作,不是一味的摒弃本土文化和地域文化,而是将其继续传承和发扬。文化适应性一方面是指要对酒店主要客源国的历史、文化、习俗等有一定的了解,能够去适应客人的文化,有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客人提供周到的服务;另一方面是指,国际化人才应该适应国际化酒店的企业文化,这样才能够深刻的去体会企业的精神,并逐渐产生归属感。文化融合力是指文化既具有地域性,有属于世界的一部分,将本土文化融合到国际中,这样才能够对于全球化的文化冲击力具有适应性。

三、酒店国际化人才培养建议

酒店对国际化人才需求数量不断增加,因此将学生向国际化人才方向培养已经成为学校的培养重点。本文对如何贴近企业培养国际化人才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设计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想要培养国际化人才,学校的课程体系就应该建立在国际化的基础上,通过教学实施来实现。主要可以从双语教学形式的采用和教学内容的国际化两个方面来入手。首先,学校可以通过双语教学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以及国际交流能力。此外,选择与国际接轨的教材,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能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外国文化。

(二)构建高素质的双师双语型教师团队为了培养国际化人才,学校应该聘用有留学背景并且专业对口的教师,或是为现有教师提供出国学习交流的机会,让教师在国外学期期间与国外学者、酒店经营和管理者充分沟通交流,分析本地域和国外文化的差异,共同开发和建立课程体系,为培养更多具有地域特色的国际化人才服务。

国际化人才范文6

关键词:国际化复合型培养模式;信息人才;人才培养

国际化复合型信息人才培养策略,以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依托,紧跟全球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业迅猛发展的步伐,是一项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满足市场对兼具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管理才能的国际化复合型信息人才需求的长期战略。东北财经大学萨里国际学院(以下简称萨里国际学院)正是洞察到信息领域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预测到大连市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产业的广阔发展前景,引进英国萨里大学的优质专业资源,结合东北财经大学学科优势,开设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信息人才,为大连市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业发展作出贡献。

1 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我国现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种种弊端,如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专业设置简单叠加、课程设置零散孤立、培养途径相互脱节等,以推进教改工作为己任,2004年起,东北财经大学与英国萨里大学以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开展实质性合作,形成萨里合作项目,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国际化复合型教学模式,后这一模式在萨里国际学院得以推广沿用。该模式以集群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为核心,通过开发和设立基础子群、核心子群、关联子群、辅助子群等相互关联课程群,力争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与教学方法、教学支持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造和创新。这一新型教学模式不但能够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竞争意识及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人才,而且能够确保这些人才既具备完整而系统的跨学科或跨专业知识与能力,又具有多学科综合知识和多类型综合能力。这一模式的开拓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弥补传统复合型培养模式的弊端,为国家化复合型信息人才培养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最佳的培养模式。

2 大连市软件及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在全国的迅猛发展,辐射面不断扩大,其对全国经济的推动作用不断增强,产业地位不断提升。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流程外包及离岸服务业务日益成为其发展的主流。目前我国已被公认为新兴的全球外包中心之一。而大连则是我国软件信息服务外包业务发展的排头兵。长期以来,大连市将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作为城市未来发展的支柱产业,以建成“东北亚软件及信息服务中心”为发展目标。大连一直致力于建成业务面向日、韩、港、台、中国内地等北亚地区,辐射北美欧洲等其它相关地区的国际、国内软件外包和信息服务企业的集中区,并努力建成中国最大的软件出口基地、中国最大的软件专业人才培养基地。根据大连市目前软件及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情况,预计到2012年,大连市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总产值将达到800亿~1000亿元,其中软件出口35亿美元,总产值占大连市GDP的1/6左右,发展前景广阔,对国际化复合型信息人才的需求必将不断增多。

3 萨里国际学院的国际化复合型信息人才培养方案

立足大连市软件及信息服务业的人才需求实际,以萨里国际学院计算机信息管理人才培养经验为范例,提出可行性国际复合型信息人才培养策略。

(1)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与我校专业优势相结合。萨里国际学院引进已获得英国计算机协会(BCS)资格认证的萨里大学的信息系统专业的学士及硕士学位课程,同时紧密结合东北财经大学经管类学科优势,开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信息管理方向)专业,旨在培养扎实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系统维护、编制程序和解决实际企业信息管理问题能力,并具有广泛的经济管理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成为胜任创业与经营、研究与开发、维护与管理等岗位的国际化复合型IT精英。

(2)构建集群化课程体系。萨里国际学院按照国际化复合型教学模式对课程设置体系进行了创新,结合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优化组合而形成的“集群化课程体系”。①形成课程集群的总体架构。效仿企业产业集群的构建,萨里国际学院构建了由一个目标核心课程群与诸多支持性课程群共同组成的集群化课程体系。该体系充分体现出课程体系的整合性、课程子群的多元性以及课程子群之间的协调性,如图1。②突出核心子群在整体课程体系中的中心地位,强调专业性要求,强调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考虑课程的国际化和管理应用性来对课程进行完善。③改造传统课程,按照核心子群的知识结构设置关联子群。如课程在经过改造后,不再是纯粹的理工技术类课程,而是结合了国际化复合型信息人才培养目标、以IT业运营为背景、强调在IT业经营活动中的应用而设计的新课程。④以国际化特点构建基础子群。将英语课从传统的“英语精读”和“英语听说”,细化为“英语精读”“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写作”和“商务英语”,周课时量由6课时提高到14课时。其中,“英语口语”和“英语写作”课聘请外籍教师进行教授。⑤在辅助子群构建中,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一是增设实验实训子群。针对专业特点,开设《系统建模与仿真》等4门实验课程;《创业理论与实践》等6门实训课程,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才能。二是增设课外教学子群,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完成相应的课外教学课时数,并于学期末以一定形式对其学习状况进行考核。三是邀请外籍专家作报告。每学期邀请3~5位萨里大学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师、大连软件及信息领域的企业经理人就当前IT热点问题做专题讲座,加强学生对行业动态的了解。四是开展各项技能比赛,主要包括组织计算机编程大赛,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专业能力;组织信息系统建模大赛,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3)建设完整的教学模式支持体系。国际化复合型教学模式依赖于通过借鉴英方经验建立起一套严格的涉及教学前、中、后的全程教学支持体系,保证和监督教学质量。①成立考试委员会。借鉴英方经验,组织成立了由7位中英教师组成的考试委员会。该委员会的主要职责为确定考试评估形式;审查考试试卷内容、形式和评阅标准;处理作弊和学生对成绩的异议等问题;审查成绩的分布情况。②成立教学质量监督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学生代表、任课教师代表、教学管理人员等10人组成,每学期由项目负责人组织举行2次会议。学生代表需提前将自己负责联络同学的意见汇总形成书面材料;教学工作部人员负责落实意见并解答学生问题。③成立校企咨询委员会。聘请大连软件园股份公司等6名大连信息相关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及政府工作人员组成校企咨询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对项目的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授课方式等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提出意见,并在自己企业内建立实习就业基地。

4 结束语

人才培养的成功与否全赖于明确的培养目标和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一则,需要紧密结合信息产业发展实际,把握人才需求导向,明确培养目标;二则,结合培养对象特点,有针对性的设置课程体系,制定培养计划。萨里国际学院正是结合大连市软件及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实际,运用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优势,改革原有教学模式,提出国际化复合型信息人才的培养理念及方案,培养的新型信息人才符合当今信息产业人才需求的导向,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值得学习借鉴。

参考文献

[1]王月敏.复合型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吉林教育,2009(1).

[2]郑丽娟,腾香.经济时代复合型计算机人才培养研究与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8(7).

[3]林金辉,刘志平.中外合作办学中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引进与有效利用[J].教育研究,2007(5).

[4]艾建钢.大学教育重点在培养实用型人才[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