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忘情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忘情酒范文1
如杨,有向天歌的爽朗
如梅,有弯曲酸涩的忧伤
我叫杨梅,却没有
杨挺拔的身姿,梅绚烂的花事
我非杨,也非梅
叶叶碧绿的信念经冬不凋
绿得任性,素面朝天
笑看变幻的风月
犹如淡定的大仙
春风化雨,也不急着
让星星点点的心花大声绽放
黄梅时节,梅雨飘飘
我红得发紫的心愿
让你尽享舌尖上的美妙
云里雾里的太阳醉入我的绿叶
散落成一颗颗红宝石,深藏不露
就在这烟雨江南
你途经我,途经一片
静美的陡峭
草 滩
我愿意,就这样
在这块草滩沉醉
名叫永安的溪水躺在河床
缓缓流过耳旁
落叶的枝梢上
倾洒温暖的阳光
仰卧,如放松的溪流
碧海似的天空
飘过几朵冥想的白浪
我愿意,这样迎春
在这片草滩纵情翻滚
俯身亲吻一棵棵绿草
我愿意,在草滩上
站成一棵最坚定的树
放飞开春的燕子
迎接世上最美的芳菲
萤 草
无论那些树枝多么高调
无论百花多么喧闹
你总是那么静,那么低调
低到角落低到墙脚
甚至低入泥沼
像节节竹叶,自在地绿
如片片乡愁,在心底里唱
直到叶丛飞花,闪亮蓝幽幽的萤光
直到夏夜,萤火虫飞舞起童谣
此刻,你是惊艳的青衣
令人刮目相看凝神静气
蒲 花
在如水的月光下
开放成月白
纯洁的爱
良宵般短暂
酷热的夏日
爬山虎一样顽强
卷须的脚掌
将小葫芦挂上门墙
瓠、匏从诗经里走来
一路蔓延成蒲瓜
任凭月色轻抚毒日烤晒
总是不说一句话
装着日月佳酿
闷葫芦酒葫芦走遍天涯
葫芦里装着福禄
葫芦里装着温馨的家
直到剖成蒲瓢
盛满的水尽情倾洒
老鹰的重生
衰老,终于来临
鹰喙弯曲,已穿不透猎物的咽喉
鹰爪疲惫,已抓不住致命的绝壁
曾经雄风万里
却再也托不起厚重的羽毛
然后是狠命地击打,无休无止
鹰喙击伤悬崖上呜咽的风声
想起,四十年前悬崖峭壁上嗷嗷待哺
被雄鹰母鹰狠心摔下
犹如破釜沉舟,开始第一次飞翔
用锻打出的利喙再逐一拔去指角
然后一一再生出铁爪
锻打出的利喙又逐一拔去羽毛
然后又一一重生
不为寿比南山,只为之后三十年长空呼啸
直到,最后一口气
留在无人能及的峭壁洞窟苍天云霄
牡 蛎
当大雾的迷魂阵散去
艳阳撕下阴雨的面具
小雪穿上魅惑的超短裙
阴差阳错颠倒了冬夏节令
她不管这些
依旧贴紧风浪打击的礁石
她只是其貌不扬低调的牡蛎
粗砺的外壳里
装着柔软的心地
仿佛一个渔妇
无怨无悔,扎根东海岸
心头蓄满海风、船歌和潮汛
默默一生。直到被光阴
掏空了心。掏空了心
也要将躯壳留在海岛
向大海奉上灵魂
你的素描
这清秀的永安溪是你吗
这溪边披着彩霞的燕子
真的是你吗
那一年遇到藏香猪
我在尼洋河边惊呼,野猪,一只小野猪
它在树丛中出没
一身耸立的猪毛刺猬一样
河里的天水向南奔流,一河的碧玉
仿佛提升了海拔和落差的永安溪
溯流而上的僧侣五体投地,磕着长头
人想出走,燕要高飞
我犹如一棵菩提树,醉立河边
左手流淌成一首情歌
右手翻涌着朝圣的梵唱
尼洋河,藏香猪,朝圣者
是不是你
永安溪流向东海
尼洋河你去哪里
那一年我在尼洋河边,想起东
现在我在永安溪畔,想到西
日落永安溪
光阴的大幕就要揭开
我的结局。冬至的风
扑打,一阵阵寒颤
亲爱的白鹭,你来吧
我彤红的老脸,红过初恋
一生的秘密,洒落
溪面。我终于将心和盘托出
在溪流中壮美绚丽
在远山上熄灭圆满
我早已设想这样的谢幕
让小伙伴们惊呆
让小翠鸟小麻雀惊呼
落日! 落日!
曲院风荷
我是风
一千年,一万年
经过了人间
吹啊,吹向一生的秋晚
你是亭亭的荷花
越过春天,在初夏
我禁不住回头,吻你
燕子呢喃,一阵清香
我想你,写你
将你写成一曲宋词
你我,如诗的曲院
贮满酒香荷香
你是湖边的西子呀,而我
忘情酒范文2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网络舆情;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遍及,网络正逐步使我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发生变革,已经成为反应社会舆情的重要载体。2016年8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上半年新增网民2132万人,增长率为3.1%。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与2015年底相比提高1.3个百分点,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8.1个百分点。我国网民仍以10-39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的74.7%: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30.4%,学生依然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比25.5%,互联网普及率在该群体中已经处于高位,他们是网络的亲历者和推动者。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转型期,各种新的问题与矛盾不断涌现,对于网络舆情的引导已经上升到国家安全与治理的高度。然而,怎样在“互联网+”领域下探索一种新的理念方式来更科学有效地做好高校网络舆情工作,已经成为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和面临的重要领域和崭新课题。本文旨在通过对“互联网+”视域下高校网络舆情发展脉络进行梳理,明晰高校网络舆情的现状与问题,探寻“互联网+”视角下的高校网络舆情的发展规律,从而为后续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舆情的研究较早,但是由于英美话语体系中没有用来表达“舆情”的专门词汇,且对于舆论、民意、民情等词也并未进行严格的区分,所以一般都用“publicopinion”表述。19到20世纪,国外公共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民意调查。到20世纪后期,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JeremyLipschultz[1]认为在网络时代,对政治表达自由的最大威胁不是来自于政府的权力,而是对信息的控制和操纵。西方对于网络舆情的研究多是集中于网络舆论方面,且都是与政府、民意相关,其研究成果大多是宏观层面,由于国情的不同,其理论并不能完全符合我国网络舆情的现状,尤其是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笔者通过在中国知网中,对“高校网络舆情”、“高校网络舆情与思想政治教育”为篇名进行数据统计整理,发现关于这方面的论文研究在2007年之前处于空白状态,2007年至2013年间,逐年增多,2014年至今,数量剧增。这说明高校网络舆情等方面的内容越来越受到相关学者的重视。但是,通过分析发现,虽然高校网络舆情的研究已经兴起,并日趋成熟,但是对于在“互联网+”视域下,高校网络舆情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方面的论文占据其中的比例不高,二者的研究目前仍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缺少有深度和广度、有学术价值的创新性理论成果。
二主要研究观点
(一)理论性观点
纵观网络舆情的发展脉络,关于网络舆情研究已初具规模并形成一定理论体系。而在“互联网+”领域下关于高校网络舆情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研究却呈现出零散化、碎片化的特点,并没有形成相应的理论体系。总体而言,“互联网+”领域下高校网络舆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互联网+”领域网络舆情与高校网络舆情的内涵研究
目前,我们无法查证“网络舆情”这个词是谁第一次提出的。谭伟[2]提出“网络舆论就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焦点所表现出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带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丁柏铨[3]把网络舆情的概念简化为网络环境中形成或体现的舆情即民意情况。网络舆情虽然属于舆情中一种比较特殊的类型,但其本质仍然是舆情,反应的依然是民意状况。随着网络舆情的发展,人们的认识也不断深入。中山大学周如俊、王天琪[4]认为,网络舆情从书面上理解,就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焦点、热点问题所表现的有一定影响力、带有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的情况。以上定义虽不太相同,但究其本质是一致的:都是以互联网为载体;都与现实紧密相关;都是公众情绪和意见的集合等。从现有文献的整理来看,学界对于高校网络舆情的定义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王健[5]认为,高校网络舆情是特指与高校有关工作相联系的网络评论或观点。吴勇、王玉良[6]认为,高校网络舆情是在高校网络中传播的师生对于某一焦点事件的具有倾向性的看法。这里将网络舆情的载体局限于校园网络,且主体是高校师生。郑苏法[7]认为,大学生作为网民中的特定多数人群,高校网络就是大学生在互联网上对其所关心的特定的中介性事项所持的社会政治态度。综上,学术界对于高校网络舆情理解的差异主要在于对其载体和主体的理解不同。
2.关于“互联网+”领域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研究
对于高校网络舆情特点的研究,理论学界对此的看法纷繁复杂.陈喜玲[8]认为,高校网络舆情是在大数据背景下的一种信息的集合,他实际上是一种矛盾的综合体,由于网络本身固有的特征,使得高校网络具有自由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控的;网络信息传播速度较快,高校网络舆情就具有了交互性但也具有即时性;舆情主体的隐匿性但舆情内容却具有外显性。毕宏音[9]认为,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西方各种理论思潮的冲击,网络舆情中网民心理呈现出渴求新知、猎奇探究、彰显个性、娱乐时尚、减压宣泄、跟风从众、追求平等、渴望创新、自我实现九大心理特征。曾润喜[10]认为,高校网络舆情除具有网络舆情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突发性、情绪化、影响广、易控制的特点。通过对已有论述的总结,虽然学界对网络舆情的特点看法不一,但大多数都是从网络舆情的主体、载体、传播途径、形成过程等方面进行归纳的。
3.关于“互联网+”领域高校网络舆情的成因研究
对于高校网络舆情的形成原因,学者们也有各自的看法。李新萌[11]将成因大致归为两大类,一是常规诉求渠道不畅通,也就是说学校的报纸、意见箱、官方各种媒体等没有给处在敏感年龄段的学生提供良好的诉求渠道,学生在遇到各种困难与利益诉求时只能转向非常规的渠道,即网上的论坛、贴吧等,极易在网上产生共鸣,形成网络舆情。二是学校的各项事物对学生产生的刺激。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教学计划、教学任务等与学生产生各种冲突。一些学生在网络上聚集起来发表意见、表达情绪,就会产生网络舆情。袁富红[12]从三个方面分析网络舆情的成因:一是社会因素:当今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并不是很协调,物质的高速发展带来的却是精神生活的相对滞后。高校是社会中思想开放自由的一个领域,高校学生又是在网民中占绝大多数的群体,他们很容易受到社会各种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二是网络传播媒体因素。当今社会对于传统媒体的监管机制发展较为成熟,但是对于网络媒体,监管难度大,为了达到利益最大化,一些网络媒体忽视道德底线,传播不良思想。三是学生自身因素:当今高校学生多是90后、00后,他们思想开放、张扬个性、期望得到关注,尤其在网络环境中,他们容易忽视网络伦理道德,责任意识淡薄,喜欢放大焦点,加大高校网络舆情发生的概率。通过梳理发现,对于高校网络舆情的成因,学者们普遍认为主要是,国内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高校诉求机制不健全、大学生心理特点、高校网络监管力度欠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落后等。[13]
4.关于“互联网+”领域高校网络舆情的发展规律研究
网络舆情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规律,不同的学者对此有不同的划分。有学者认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为大学生对公共事件的筛选与认知、意见的互动与整合、行为示范效果的形成三个过程。[14]还有学者认为,包括四个阶段,一是网络公共事件或公共热议话题的产生,二是网络事件意见产生及其舆论场的形成、三是网民意见在互动中趋同并产生主导性舆论,四是网上网下多方消解逐步释放舆论压力。[15]部分学者还认为可以分为五阶段,一是“议程设置”引发热门话题,二是“沉默的螺旋”引发强势意见,三是网络传播引发“放大效应”,四是负面消息引发“刻板印象”,五是“二次生成”引发舆情扩散。[16]
(二)实践性观点
1.关于“互联网+”领域高校网络舆情影响的研究
对于“互联网+”视域下高校网络舆情影响的研究,通过文献梳理,大部分学者都是持有全面客观的观点,都认为其具有两面性。秦健[17]认为,既要关注高校网络舆情的负面效应,包括热点问题的催生效应、偏激言论的放大效应、社会阴暗面的腐蚀效应,还要肯定其正面影响,包括“安全阀”功能、“监视器”功能、“大熔炉”功能。刘燕、刘颖[18]认为,积极正面的网络舆情能够客观地反映社会的变化,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积极导向作用,大学生在这种网络舆情的影响下会潜移默化规范自身行为。李伟东、刘敏姬[19]认为,网络舆情自身存在的一些特点,如果控制不当对于和谐校园的建设以及高校的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挑战。
2.关于“互联网+”领域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现状的研究
由于“互联网+”领域是一个新兴的领域,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各项工作制度与体系都还没有完善。钟涨宝[20]认为,我国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主体不明确,对于舆情信息的管理基本处于“谁建网站谁负责”的局面,没有建立专门的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构。冼季夏、顾慕娴、吴宏宇[21]认为,我国大多数高校均未建立完善的网络舆情预警、引导与分析研判机制,这样良莠不齐的网络舆情会对高校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带来负面[影响。郑恒毅、王健卉、李学静[22]认为,由于资金、技术设备等问题,国内仅有极少数高校采用网络舆情安全监控系统,大多数仅仅是从制度约束等方面入手,是在舆情产生之后采取的补救措施,而没有在舆情发生的源头就作出预警监控。
3.关于“互联网+”领域高校网络舆情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高效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白璟、安涛[23]认为,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是网络舆情是学生思想变化的“晴雨表”,关注高校网络舆情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学生利益诉求出发,适时调整教学和管理工作。二是由于网络舆情自身存在的特点,导致大学生发表言论的隐匿性和自由性大大提高,给学校的管理工作造成负面影响,加之不良舆情的传播,冲击了大学生的人生观和道德观,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大大降低。王昊[24]认为,网络舆情的发展及其自身特点,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极大挑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其特点和发展规律,提高工作的实效性,避免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进行有针对性的工作。廖扬平[25]认为,高校的主要功能在于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有利于网络舆情的形成、发展和传播,同时,网络舆情也蕴含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等功能,其目的在于警示,而不在于惩罚。
三研究评价与展望
“互联网+”领域高校网络舆情研究是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而产生的,高校网络舆情进入学界视野的研究也仅仅只有10年,目前对于高校网络舆情的研究成果也不是很多。以下笔者主要从研究成果及研究中的不足之处来进行较为全面、客观的评价。
(一)已取得的成果
首先“互联网+”视域下高校网络舆情的基本理论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众多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高校网络舆情的相关理论进行系统全面的论述,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钟涨宝、聂建亮对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产生原因等基本理论方面的阐述恰恰论证了这一点。其实,“互联网+”视域下高校网络舆情多角度研究成井喷式发展。多角度研究主要体现在高校网络舆情参与者的心理特征分析、通过分析网络舆情各个时期的特点与成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引导策略等。例如孙静的《网络参与者心理特点与疏导》、陈强和王雅蕾《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泛化现象研究》等。再次,网络舆情的发展对高校管理工作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最后,新媒体、自媒体、微时代背景下的高校网络舆情的研究也具有时代特色,随着越来越多年轻学者的加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了新的篇章,同时也为和谐校园的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学术方面的成果是值得肯定的。
(二)研究中的不足之处
第一,对高校网络舆情的概念把握不够明确。通过文献梳理,笔者发现众多学者并没有对高校网络舆情的概念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其争议主要在于主体和载体不够明确。对于“学生主体论”,有学者认为舆情传播的主体在于学生,载体是整个互联网,指出,高校网络舆情是在校学生对于互联网上传播的某一热点问题所表现出来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带有倾向性的意见和言论的总和。还有学者认为,舆情传播的主体虽然是学生,但载体却是校园网络,指出,高校网络舆情是在校学生对于校园网络中传播的发生在校园中的相关事项的看法或意见。对于“师生主体论”,一部分学者认为,是高校师生在互联网上公开表达的对某种校园事件或社会现象或问题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共同意见。另一部分学者认为,是高校师生在校园网络上针对学校发生的各项事件的情绪表达的总和。总体而言,这两大争议矛盾较大,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还需要更多研究与论证。第二,对高校网络舆情的研究视角有待深入。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舆情理论本身,近几年会有涉及到教育学方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的要求与挑战。但是单一的研究视角不利于高校网络舆情的深入研究与发展,不同学科都有其独特的视角,为高校网络舆情的发展会提供一种全新的观点。今后高校网络舆情的研究可以和多学科相交融进行,比如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还要将大数据相关知识运用其中,从而促进高校网络舆情的深入研究。第三,对高校网络舆情的主客体建设不完善。目前,高校对于网络舆情管理工作责任主体意识不明确,并没有形成专门的网络舆情监管部门,往往都是在舆情出现之后,尤其是灰色舆情产生影响之后,学校才开始开展工作,但是各部门之间分工不明确,相关部门没有及时把握舆论的话语权,互相推诿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应对措施缺少实效性和连贯性。另一方面,高校网络舆情的客体建设也不完善。所谓客体,就是指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观念、方式和体系。目前很多高校管理者并没有对网络舆情的预警、应对和引导形成完善的有体系的管理方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的“堵”“删”等强硬措施越来越不能适应高校网络舆情的发展形势。
(三)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第一,拓宽研究视角,注意与其它学科相融合。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特定的研究方向,但是每一门学科都不是独立的个体,只有多门学科相联系,才能避免单一学科研究的狭隘性与局限性。对于“互联网+”视域下的高校网络舆情研究同样如此,我们要积极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再此基础上完善高校网络舆情的相关理论知识,与时俱进,从而形成一个不断地开放、融合与创新的研究领域,以充实和完善该领域的相关体系建设。第二,丰富研究方式,借助大数据技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这一概念应运而生,要求高校管理者要运用网络思维和大数据技术来进行网络舆情的相关工作,做好高校网络舆情的预测、数据监测、收集、分析与研判。在大数据时代,掌握数据抓取能力与舆情解读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将是未来舆情分析的必备技能。而当前的大数据技术,为高校实现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由监测向预测转型提供了技术保障。因此,高校要加强大数据技术平台的建设,加强与相关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培养大数据处理人才,健全大数据技术人才体系,这将是未来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重点。第三,创新研究平台,顺应“微时代”发展。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信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沟通交流工具。人们逐渐从QQ、微博等交流平台转向微信平台。大学生永远是体验网络新生事物的主力军,所以高校网络舆情的发展在微信上会有最直观最全面的体现。
微信是“互联网+”领域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主阵地,因此,今后高校管理者要牢牢把握好微信舆论话语权,创新传播形式,结合大学生的实际切实做好微信舆论的宣传引导工作,实现此研究的科学性与学术价值性。第四,转化研究范式,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研究范式是一门学科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所在,它既决定了一门学科的存在价值,也关系到一门学科的发展空间。[26]笔者通过现有的文献资料梳理,发现在高校网络舆情的研究中尚未形成成熟的研究范式,只是在以往经验基础之上的研究,因而提出的对策也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缺乏有效性措施,对于定性研究方法特别是案例分析法运用较少。因此,对于“互联网+”视域下的高校网络舆情要加强实证主义研究,研究范式多元化,才能为高校网络舆情的分析、管理与引导工作带来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2]谭伟.网络舆论概念及特征[J].湖南社会科学,2003,(05):188-190.
[3]许鑫,章成志,李雯静.国内网络舆情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03):115-120.
[4]周如俊,王天琪.网络舆情: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J].思想•理论•教育,2005,(11):12-15+29.
[5]王健.高校网络舆情的监测与引导[J].信息网络安全,2009(3):54-57.
[6]吴勇、王玉良.不确定视域下校园网络舆情管理机制的构建[J].学术论坛,2009(7):186-188.
[7]郑苏法.高校网络舆情研判与控制的若干思考.[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9(9):74-77.
[8]陈喜玲.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网络舆情引导[J].山东社会科学,2016,(S1):276-277.
[9]毕宏音.网民心理特征分析[J].社科纵横,2006,(09):38-39.
忘情酒范文3
黄耕曾公开判断说“餐饮业已进入饱和甚至过剩阶段,必将迎来大洗牌”。在市场不明朗、不稳定的情况下,他认为降低风险才是当务之急。黄记煌的做法是,与合作伙伴共同成立一家合伙餐厅,黄记煌用品牌入股,而店面由合作伙伴负责经营。
黄记煌三汁焖锅这一品牌在2012年逐渐走进大众视野,但事实上,其创始人黄耕的创业早在2004年就已经开始了。
从企业初创到连锁化经营,再到互联网时代老牌餐饮业的升级和迭代,黄记煌的发家史几乎跨越了餐饮行业最动荡的十年。
在记者看来,黄记煌算是一家“稳扎稳打”型的餐饮企业。
梳理其发展历程可以发现:黄记煌在不同发展阶段,采取了不同的经营策略,而且有着清晰、个性化的发展节奏。
尤其是,黄记煌在做大做强的过程中,它对品牌、资本、规模的权衡和策略的创新也独树一帜,更加值得餐饮业同行讨论和分析。
主动放慢发展速度,但依然面临“失控”
黄耕一直强调餐饮企业要控制发展的节奏,事实上,黄记煌在创业初期的发展速度确实很慢。在品牌创立了8年之后,黄记煌的直营门店还是停留在个位数。
黄耕强调“产品力”,早在品牌创立时,他就明确提出了黄记煌的焖锅产品必须具备“可复制性”、“去厨师化”和“受众广泛”这三个基本属性。
他认为,“可复制性”也就是标准化,是餐企连锁经营的基础;“去厨师化”可以规避企业人才流失对人力资源系统的损害;“受众广泛”的连锁品牌才具备投资价值。
黄耕曾数次公开表示,餐饮企业这几个要素“是资本方非常在乎的”。
基于上述的三个诉求,他与哈尔滨商业大学中式快餐研究发展中心博士后科研基地达成合作,进行黄记煌三汁焖锅项目的研发。该项目耗时数年,直到2010年才通过了成果鉴定。
在经过2年直营门店的运营探索后,黄记煌在2012年迎来了开店的井喷期。
2012年后,黄记煌以每年近120家门店的速度规模化扩张,门店遍布全国所有一二线城市,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有339座,黄记煌目前已进驻了200余个。
截止到目前,S记煌已拥有近600家门店。而这,似乎与黄耕一直强调的“缓称王”思想背道而驰。
通过梳理资料,记者将黄记煌的连锁加盟经历总结为传统加盟、“合约式控股加盟”和“有限合伙制”三个阶段。
传统的加盟形式,在缴纳加盟费后,加盟商就可以自己开店运营,处于“散养”状态。这种方式弱化了公司对品牌的控制力,其间不可控的风险就不需赘述了。
“合约式控股加盟”是一种“直营化”的加盟模式,在具体店面上公司占股51%,而门店占股49%。通过合约式控股黄记煌可以快速开店、增加品牌势能,还能实现对店面的掌控。
但在这种模式中,门店是非法人的负责人制。一旦出现法律问题,公司需担负责任,未来公司走资本化运作时存在很大危险。因此,黄耕认为合约式控股模式“暗藏杀机”。
经研究,黄记煌最终采取了现在的“有限合伙制”,结果却被部分业内人士指责有“地主之嫌”、“品牌控制力低下”。总之,黄记煌目前的发展节奏显得有些失控,而且离黄耕的王道发展思想越来越远。
走极轻资产路线,但可能暗藏品牌风险
走极轻资产路线其实可以理解为黄耕“缓称王”思想的变种:坚持做深主业,将副业尽可能的外包给社会专业机构。其实,黄记煌该举措的重要目的是最大程度地降低自身风险。
黄耕曾公开判断说“餐饮业已进入饱和甚至过剩阶段,必将迎来大洗牌”。在市场不明朗、不稳定的情况下,他认为降低风险才是当务之急。
首先,黄记煌的整个供应链系统都外包给了社会机构,他相信分工的力量并且认为,只要公司持续做大,不论怎么削减副业,后台都会变得很重。可能重在管理体系、供应链或是人力,所以能不自己做就坚决外包。
其次,从2014年底开始,黄记煌开始力推有限合伙制,现在大部分门店都在向有限合伙制转型。
该模式是:黄记煌与合作伙伴共同成立一家合伙餐厅,黄记煌用品牌入股,而店面由合作伙伴负责经营,黄记煌方面不会插手。
黄记煌作为有限合伙人只承担有限责任,也就是说,一旦门店出现了问题,黄记煌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而且按合约规定,无论合伙人赚钱与否,黄记煌都要按门店流水的百分比收费。
注意,是流水百分比,而非利润百分比。
这也就是黄耕在采访中一再提及的“打造平台型公司”的想法。黄记煌就像一座商场,即使商户生意亏损,商场也不需要和商户一起承担亏损。
所以结果是,黄记煌既规避了资本方的担忧,也保证了自己旱涝保收。但事实上,这种加盟方式背后的风险并不小。
首先是品牌风险,黄记煌放弃了门店的管理权。任何一家门店的不当行为,比如用了地沟油或过期肉等,虽然黄记煌不承担法律责任,但这势必会对黄记煌品牌造成恶劣影响。
其次在利润分成问题上,黄记煌把风险全部转嫁给了合作伙伴,有福同享但有难不同当,这对合作伙伴并不公平。
这甚至可能会逼迫加盟商因急切回本而放松管理的标准,如此往复造成恶性循环,最终破坏黄记煌来之不易的品牌美誉度。
做轻资产规避风险的思路无可厚非,但是在企业品牌越来越被重视的今天,为了迎合资本市场的要求而牺牲品牌,实在是得不偿失。
黄记煌欲借力资本走集团化道路
近期,黄记煌已经完成了海外资本的引入,并成功并购了香港许留山,股权变更也已经完成。这也标志着黄记煌正式踏上多品牌、集团化的发展道路。
黄耕对资本的积极态度一目了然,在黄记煌发展早期,黄耕用了近10年的时间积蓄力量,寻找发展方向、打磨产品力和商业模式,其主要诉求之一就是为了博得资本的欢心。甚至,黄记煌力推有限合伙制的初衷,也是为了迎合资本方的要求。
黄耕分析判断,大众餐饮市场将成为全球餐饮业的主流,未来市场份额占比还将进一步提高。他说,任何行业永远存在二八理论。餐饮中层消费会越来越多,未来比例可能上升到1:9,“以前餐饮市场是橄榄形的,未来可能是真正的枣核形。”
这也正是黄记煌决定“往下走”的重要原因。黄耕希望黄记煌能做中餐类别的肯德基、麦当劳,而不是米其林。显然,黄记煌的发展战略与4年前已经大相径庭了。
黄耕认为,当你在餐饮界还处于小学水平时,做多品牌不现实,因为管理架构、人员团队搭建等尚不具备条件,这时候专注最重要。
而当你有了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可以支撑多品牌发展,走集团化模式就是必然选择。
如果不是资本的加持,黄记煌收购香港甜品品牌许留山、谋求全面升级的战略执行起来也不会这么容易。资本甚至还促使黄记煌大踏步加快了进军海外的步伐,黄记煌目前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中国香港、印尼、泰国等地均开有合作分店。
接下来,黄记煌还将面临上市、全球化扩张的新问题。
纵览黄记煌这些年的发展举措,其主动拥抱市场新趋势的态度值得肯定,但在品牌控制上却显得不够用力,外包供应链,尤其是“有限合伙制”不仅局限性明显,甚至还有谄媚资本的嫌疑。
记者认为,“多品牌”、“集团化”是餐饮企业做大做强、分担风险的有效手段,但黄记煌过于渴望在短期内得到资本垂青,透支来之不易的品牌无形资产的做法,并不明智。
而且,随着资本注入,企业上市必然会提上日程。上市还会带来更多问题需要解决,黄记煌之后又将会如何应对这种变化,媒体还会继续密切关注。
行业多样化尝试
面对餐饮业日新月异的变化,大型连锁企业纷纷拥抱资本,主动上市顺应新的趋势。但是,在操作层面却展现出了多样化尝试的特点。
如海底捞,通过将公司业务进行系统化分拆,先⑸嫌尾业调料公司“颐海”推出去并成功IPO,据悉,海底捞旗下的“蜀海加工厂”也在做上市的准备。
西安饮食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则相反,它依靠餐饮服务、酒店宾馆、食品加工、旅游休闲四大产业的联动效应实现了上市梦。2016年上半年,其营业收入和股票收益均实现了不错的涨幅。
忘情酒范文4
“我脸上油么?”采访间隙,摄影记者要拍照,王丽萍笑着问,众人说“不油,不油”,但她还是紧着拿出化妆包来补妆。“把我拍好看些啊,上次飞天奖颁奖,我回去一看照片,牙齿都笑得露出来了。”采访开始前,她才刚做完头发,发现来不及找人化妆,于是冲到邻近的化妆品专柜,买了一套产品,让人给画了个淡妆。
这就是王丽萍,一个爱笑、爱美的“明星”女编剧。熟悉她的朋友这么评价她:性格大气、宽容、肯吃亏,喜欢将好东西送给朋友,吃饭喜欢为朋友买单;孝顺公婆,每年和老公回安徽老家过年,总是给亲戚准备好最恰当的礼物;无论再忙,每逢父亲祭日她必定要回杭州给父亲扫墓,跟父亲说说自己的成绩,讲一讲家里的事⋯⋯
时光流转,从最早的《婆婆媳妇小姑》,到大红大紫的《媳妇的美好时代》,再到现在的《双城生活》,王丽萍在家庭情感剧的创作道路上,展现了难得的专注和韧性。
11月6日,王丽萍编剧的新剧《双城生活》在四卫视上星播出。故事围绕“北京女人与上海男人”“上海婆婆与北京媳妇”“北京岳父与上海女婿”展开。剧集一经播出,即激起多方反响。
清咖VS涮羊肉
“写得很狗血其实特别容易,但观众有基本的辨识度,看狗血剧就是看热闹,骂骂就完了,这类剧很难有口碑,经不起重播,就是一次性消费。”
《双城生活》中,男女主角父母第一次在北京见面,女方父母将请客地点选在了涮羊肉馆,来自上海的男主角母亲端坐下来后就对服务员说:“给我一杯清咖,我闻不得羊肉味。”在之后的婚礼、婚后生活当中,围绕着地域和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的戏剧冲突接连不断。
剧中,上海姑娘马伊饰演北京“大妞”郝京妮、北京小伙涂松岩饰演上海“小男人”徐嘉惠。从有所指的名字到反转的演绎都成为该剧的冲突点:地道的北京姑娘郝京妮,住在四合院长在胡同口,四九城里遍地撒着丫子长大,父母也是地道北京人,嗓门大动作大;徐嘉惠是原汁原味的上海小伙,住在小洋楼走在弄堂里,父亲早亡,寡母是精致的上海女人,喝清咖穿旗袍,说话柔声细语、绵里藏针,凡事讲究个路数清爽。
实际上,《双城生活》以表现地域文化差异为切入点是既有难度又有风险。
首先,表现“文化差异”可能不会比表现“婆媳矛盾””更讨巧、更易驾驭,但王丽萍不愿意重复自己:“我也想过把异地恋拿掉,就写北京媳妇怎么在上海生活,但这跟十年前的《婆婆媳妇小姑》有什么区别?没有新意。”
其次是风险:有可能两地人都不认可。但王丽萍说她最初考虑的却不是风险的问题。“就像张小磊演的婆婆,某一类上海人就是这样子的,她代表不了所有上海人。我写的就是戏剧中的人物,但实际上现在能有几个正宗的北京或者上海人?两个人物只是概念和载体,最后要表达的是南北文化的融合和人性的温暖。”
王丽萍的剧还有个特点:剧中没有纯粹的坏人。王丽萍的剧里,没有当面一套背面一套、存心刁难的恶婆婆,也没有口出不逊、牙尖嘴利的刁媳妇,没有两面受气冷暴力的丈夫,也没有添油加醋的七大姑姨。剧里大家都是一心奔着“过好日子”的想法去的,也正因此,王丽萍往往将矛盾从事件和文化差异上切入。
“刻意的制造矛盾或是故意把人物弄得很坏,去洒狗血,这对我来说很难,生活中,婆媳最多也是背地里嘀咕对方,面子上大多总是过得去的。写得很狗血其实特别容易,但观众有基本的辨识度,看狗血剧就是看热闹,骂骂就完了,这类剧很难有口碑,经不起重播,就是一次性消费。”所以,《双城生活》中婆媳最初的矛盾是从地域文化差异切入的,冲突发生在出租车上:北京姑娘上车就跟司机大哥侃,坐副驾驶反而是礼貌的。反观上海姑娘是很矜持的,要坐后排,要是穿裙子的话下车时是两脚一起落地。剧中婆婆杨曼莉出身钟表世家,所以“婆媳在出租车上的吵就很自然,不会让观众觉得是胡编乱造。”
温暖的东西更有力量
剧中没有坏人并不代表王丽萍对逆境感悟不深。“我不说,不代表我天真。正因为世事中有很多不如意,我们才要创造美好。我希望尽我所能,让大家看到人性美,坚定大家对美的憧憬,对善的信心。给人温暖的力量。”
家庭伦理剧的写作并没有看起来那么轻松: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没有生生死死的爱恋,要在婆婆妈妈中还不显得趣味低下,在家长里短中不让人觉得琐碎拖沓,又要通过凡人小事体现国人的情感变化和大时代的变迁,让观众觉得既描摹了他们的生活,又表达出人心中温暖善良的东西。就拿《双城生活》来说,虽然异地恋不乏残酷的结局,但王丽萍说她仍然保持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她相信“温暖的东西更有力量”。
这与王丽萍善于发现美好的功力密不可分,王丽萍将家庭情感类电视剧作为主攻方向,其实正是她的长项:性格大气、宽容,肯吃亏的王丽萍,总能从婆婆妈妈的生活中看到温暖,并愿意和朋友一起分享。《媳妇的美好时代》导演刘江这样评价王丽萍的作品:“它不是那种控诉式的,也不是那种批判式的,它以一个更大的胸怀来看待家长里短这些事。”
剧中没有坏人并不代表王丽萍对逆境感悟不深。“我不说,不代表我天真。正因为世事中有很多不如意,我们才要创造美好。我希望尽我所能,让大家看到人性美,坚定大家对美的憧憬,对善的信心。给人温暖的力量。”
“其实我遇到的挫折也非常多,年青编剧遇到的挫折我都遇到过,甚至更多。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现还是要向前看。”
在父亲46岁那年,家中第四个孩子出世,父母给她取名王丽萍。西子湖畔长大的王丽萍,常在黄昏时分,趿拉着凉鞋跟哥哥姐姐到南山路上乘凉。随着年龄增长,哥哥姐姐四散,独剩她孤零零守在原地,想起爸爸还曾跟妈妈说想把最小的女儿过继给老友⋯⋯她时常会自己给自己制造一种戏剧的凄凉感。
事实上,王丽萍是父亲最疼爱的小女儿,爱好文学的教师母亲给孩子们订了《人民文学》等杂志,在那个都不宽裕的年代给了王丽萍最早的文学启蒙。
因为偏科,当年王丽萍高考成绩总分离标准线相差了40分。当她听到要强的爸爸跟邻居说“我家女儿高考就差了5分”时,哭到躲在房间里不肯出门。
后来王丽萍选择去安徽当兵。部队里,她当过战士,放过电影,做过通讯员来往山路送信。在皖南山区,在光秃秃的山包上,在没有人烟山沟里,她经历过十个人睡地上,共用一盆热水的一段光阴。
1984年,南京政治学院在部队里招生。热爱文学的王丽萍复习应考,以全军战士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这几乎完全遂了她多年以前的心愿,王丽萍一直就很喜欢采访喜欢写作。
1994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和福建台合拍了一部电视剧《我们的世界》,类似于《成长的烦恼》。“有朋友看我喜欢写,就推荐我去试一试。当时我写了6集,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写剧本。”王丽萍回忆说,该剧由李亚鹏主演。
之后王丽萍的《婆婆媳妇小姑》面世并热播。至今,很多人还会对这部剧留有印象。
1999年,王丽萍作为特殊人才被从安徽引进上海。之后王丽萍创作的一系列电视剧大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从《错爱一生》在央视两年内重播15遍;到电视剧《保姆》在全国创造了收视奇迹;再到《媳妇的美好时代》《我的美丽人生》开启“美好”篇章。
人生起伏,现在,王丽萍已经不愿提起刚入行时的辛苦。对于自己创作上的低潮,王丽萍则显得更为大气:现在回头去看,有一些作品(2000―2003年)可能自己看起来并不那么满意。“那段时间我闭门造车写了很多现在看来很挣扎的东西,那会儿‘编着写’的时候整个人很慌,”越想证明自己越难走出创作的瓶颈,“不过还好做出来的剧,投资方也没亏”。
在这之后,王丽萍沉下心来,用她的话说就是“一进入创作状态就什么都不管了,把自己包起来,就去过滤和沉淀好的故事。《双城生活》中有一句台词很能表达感受我的感受,‘跟谁生活一辈子,谁就是我的信念’”,创作亦是如此。
写剧和采访
“关注美好的东西多了就会自主地去写美好的东西,这是一个自我修炼的过程。当你还对细小的事物而感动时,说明你还有激情。”
这是个肯定句式的“真理”,但能将其贯穿得彻底、深入的作者并不多。
当年,为写《保姆》一剧,王丽萍专门采访了50多位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社会背景的保姆。为了自己的保姆题材新作《我的美丽人生》,她又亲自体验了一番钟点工的甘苦。
正在播出的《双城生活》则是日常生活素材积累到了一定火候的作品。江浙人王丽萍嫁给安徽人,上海、北京、安徽都留下了王丽萍生活的印记。决定写《双城生活》,是因为“身边的朋友因为双城分分合合让我感慨颇多。我时常来往于各地,常会在火车上碰上北京上海两地跑的小伙子;自己的朋友中,有不乏为了爱情上海广州两地飞的……”
目前,王丽萍的新作《媳妇的美好宣言》已经完成,目前她手中还有一部写了3年的戏,故事跨度从1978年到现在,预计明年开拍。这是一部“经得起推敲的戏,我断断续续在写,每到有障碍时就停下来,就再去采访再去聊,甚至要求被采访者把当年的道具画出来。”
正是因为重视采访和生活积累,王丽萍的剧显得很接地气。《双城生活》播出后,引起了观众的共鸣:有双城恋的经历的观众,正在经历双城恋爱的人,学着电视里的情节,在微博里跟自己的异地爱人说:“我们也把票根攒起来,见证我们的双城生活”;有人也忆自己的经历:“现在想想,当初哪儿来的那么大勇气”;也有观众害怕去看:“似乎每一幕都是在写过去的我,可惜生活不是电视剧,千辛万苦却不一定结局圆满。”
其实,王丽萍的素材积累还有很多,她曾在一次编剧论坛上说自己还没有将个人经历带进过剧中。在被问到这个的时候,王丽萍笑答,这并不是她刻意回避,原因有二,第一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切入角度,第二可能是日常采访积累已经很丰富了。
“我14年的当兵经历其实是很丰富的,只是还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角度说服自己观众为什么要看这个故事。”王丽萍不是戏剧科班出身,而是学新闻的,“学新闻的背景,让我能很容易在纷杂的电视剧市场里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我的写作尤其重视角度;不是科班反而没有结构上的束缚,比如我的剧中就不会去想要6集就死一个人以符合戏剧教科书中的技巧。”
王丽萍跟采访对象多保持着很好的联系,前段时间她在微博上透露颈椎不好,马上有个嘉宾给她寄了一个荞麦枕头,说是能够医治颈椎。“我在上海地方台有一档相亲节目,录节目一般都是五六个小时,我会跟每期的嘉宾聊天并且去跟踪关注……积累多了以后,可能不会立马就用到剧本里,但当你需要时马上就能冒出灵感来。”
“关注美好的东西多了就会自主地去写美好的东西,这是一个自我修炼的过程。当你还对细小的事物而感动时,说明你还有激情。”
王丽萍
出生于杭州,毕业于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现供职上海电影集团公司。国家一级编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上海《新民晚报》《新闻晚报》专栏作家。上海电视台《相约星期六》《案件聚焦》节目嘉宾 。
代表作品
电视剧:
《保姆》《错爱一生》《婆婆媳妇小姑》《谁懂我的心》《媳妇的美好时代》《我的美丽人生》《双城生活》等。
电影:
《青春作证》《绿色柔情》等。
忘情酒范文5
关键词:网络舆情监控系统;主题网络爬虫;信息收集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2-0046-02
网络舆情主要是利用互联网传播具备的公众性,针对实际生活中一些热点与焦点问题所具备的影响力和倾向性言论以及观点的等,通过社会舆论所表达的一个方式。因为网络舆情拥有传播速度快和影响力大等特点,所以应该创建自动化与现代化网络舆情的监控系统,从而确保网络舆情相关信息的及时、有效采集和分析以及监控等。另外,网络舆情的监控系统一般包含信息采集模块和预处理模块以及分析模块等,其中采集模块作为舆情分析和处理工作的前提,该核心内容就是利用一个或是多个并行采集设备从互联网中有效收集相关网页数据,而采集设备一般称之为网络爬虫或是网络蜘蛛。本文主要对网络爬虫与主题网络爬虫相关处理流程进行了分析,从而针对主题网络爬虫的相应设计模块结构完成优化,实现更为简单与有效的主体网络舆情相关信息采集系统的合理设计,并为网络舆情的采集与分析提供帮助。
1 网络舆情监控系统
现阶段,国内对于舆情并未形成相对统一的认识,有关教授针对舆情进行了定义,也就是舆情为舆论状况的简称,主要是指在一定社会空间中,人们对于社会事件与社会管理人员产生与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而网络舆情可以有效、直接反映出社会舆情,其还是实现网上相关信息交流的主体,同时人们对于部分突发事件与社会所持有的态度以及发表的言论可能会在一定的时间内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一定要及时采用有效对策,针对舆情实施严格监控,从而有效控制与引导事态良性发展。另外,舆情监控一般是利用网页自动选择舆情信息,然后利用文本挖掘等相关技术针对舆情信息完成有效分析与处理,并把处理过户获取的热点信息进行上报与跟踪,科学、合理的舆情监控可以实现舆情信息从被动防堵过度至主动疏导。
2 普通网络爬虫与主题网络爬虫分析
网络爬虫作为网络舆情监控系统中采集系统的核心与基础,其直接影响着网络舆情数据采集覆盖率与查准率等。依据采集内容和目标的差异,网络爬虫一般分成普通网络爬虫与主题网络爬虫。其中普通网络爬虫主要目标就是大量采集信息页面,在采集的过程中仅仅注重网页采集的数量以及质量,从不深入考虑网页采集相关顺序与被采集页面有关主题。近些年来,网络信息的不断增长,普通网络爬虫面临着严峻的网页规模和更新速度以及个性化等诸多方面的挑战。为了能够有效改进网络爬虫的工作效率,使其可以满足相关人群深层次和面向特定领域的信息要求,一定要充分应用主体网络爬虫。该目标是在大量采集和主体有关的网页基础上,在进行采集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互联网页内容和主体相关度。
1)普通网络爬虫分析
普通网络爬虫是利用网页间存在的超链接关系有效采集网页,需要创建一个初始化的URL集合,其为一个有序的等待抽取的URL队列,然后从此队列中某一个URL开始,有效提取相应页面中的HTML内容,同时分析与提取在此页面中其他相关的全部超链接,把其分别加入至URL队列里,对之前的URL队列完成更新,然后依据图表中广度或是深度优先选择策略有效访问下一个URL连接,这样依次循环,不断重复上述过程,一直到全部网页都被提取完成或是依据Web爬取方案停止采集位置,该爬取流程图如图1所示。
2)主题网络爬虫分析
主题网络爬虫主要指有选择性的收集和目标主题存在关联的网页。应该针对主题完成向量表示,依据内容相关度有效计算出相应网页内容与主题的相关度,同时针对链接完成相关度评价,从而决定选择哪种网页。在进行采集时并不需求采集全部的网页,对此主题网络爬虫所需要保存的页面相对较少,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约相关硬件与网络资源,并且可以有效满足特定人们对查找特定主题的相关需求。另外,主题爬虫主要是在普通网络爬虫基础上实现相关功能的扩充,主要设置了针对URL与网页主题相关度的评价,主题网络爬虫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
3 主题网络爬虫设计研究
主题网络爬虫只针对与主题有关的网页完成采集,并不是覆盖全部网页。应该先对主题完成向量表示,依据内容的相关度有效计算出所要访问的页面内容以及主题相关度,同时针对链接完成预测和分析,有效识别相关链接是否与主题有关,最后决定选择相应链接所指向的网页,同时设置提取链接的合理顺序。另外,主题网络爬虫整体运行流程比较复杂,首先要启动爬虫程序,然后输出主题和种子站点,完成主题的向量表示。其次获取网页的HTMT正文内容,并把网页输入至页面相关度的分析模块,有效计算出此页面和主题的相关度,并且把所提取到的相关页面链接和链接锚文本等多种有关信息输入至链接的评价模块中,通过测算相关度超过阀值的链接输入至链接的优先权队列中。然后依据链接选取对策,选取下一个进行访问的链接输入至爬行模块。最后,反复重复上述步骤,一直到满足相关结束条件为止。主题网络爬虫更为关注发现用户需求的信息资源,怎样更多获取和主题存在密切关系的网页,怎样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采集效率都是主题网络爬虫系统设计的重要内容。另外,主题网络爬虫系统的设计应该以普通爬虫系统作为基础,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部分功能的扩充,依据主体网络爬虫相关功能需求与运行流程,设计的系统如图3所示。
4 主题网络爬虫关键技术分析
主题爬虫比较重视网页相关度,依据相应的网页分析算法有效过滤和主题并无关联的网页,并且保留和主题有关的网页和链接,从而更多的采集和主题有关的网页内容。对此,就应该科学、有效设计主题网络爬虫算法。
主题向量表示和关键词权值计算方式。主题一般利用一组关键词进行表示,同时主题关键词通常要在种子文档中获取。而种子文档主要由用户所指定的样例文档和种子页面相应文章以及种子页面实现相邻近区域扩展之后产生的文章等构成。另外,种子文档的产生过程比较复杂,增加种子页面所指向的页面,指向种子页面的页面实现种子页面的有效扩展,在扩展至一定条件过后停止,然后将用户输入至样例文档和种子页面文档以及扩展种子文档构成一个种子文档集,最后利用统计词频与逆文档频率(TF-IDF)手段针对种子文档集完成词频统计,同时还要实现权值计算,将权值最高的n个值构成主题关键词集,有效表示所给定的相应任务主题。
5 结束语
近些年来,主题爬虫技术在信息采集与数据挖掘方面的关键性日益突出,而且主题网络爬虫的研究和分析已经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通过分析与研究普通网络爬虫与主题网络爬虫技术的特点以及处理流程,在满足相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重点分析与研究了主题网络爬虫相关功能模块的设计以及所有模块的具备的作用。另外,还针对主题网络爬虫的相关度计算和主题向量表示进行了分析。但是对于怎样发现更多网页,怎样获取相关度更高的有关页面和提升主题网络爬虫工作效率,依然需要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宋海洋,刘晓然,钱海俊,等.一种新的主题网络爬虫爬行策略[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1,28(11):264-267.
[2] 魏晶晶,杨定达,廖祥文.基于网页内容相似度改进算法的主题网络爬虫[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1(9):1-4.
[3] 叶昭晖,曾琼,李强.基于搜索引擎的网络舆情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6(10):302-307.
[4] 谢飞,吴信东,胡学钢,等.基于语义联系的新闻网页关键词提取[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7(1):145-146.
[5] 刘金红,陆余良.主题网络爬虫研究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0,24(10):26-29.
忘情酒范文6
情侣网名有:陈了陈了就沉了、想了想了就香了、醒了醒了就新了、永了永了就用了、远了远了就怨了、远了远了就离了梦着梦着就灭了、哭着哭着就醒了、醒了醒了就没了。
网名指在网上使用的名字。由于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为了避免使用真实姓名带来的麻烦所以发明了网名。网名一般是指网友在网络世界里的一个虚拟名称。包含:论坛网名、qq网名、MSN网名、游戏网名等。qq网名则是网名中的一种。而大家最熟悉的就是腾讯qq的网名,聊天软件上对应的虚拟名称。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