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寓言故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典寓言故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典寓言故事

经典寓言故事范文1

一、狐狸与葡萄

狐亲家钻进了果园,肚腹空空。架上的串串葡萄紫里透红。狐亲家眼睛发亮,嘴里生津,的葡萄像玛瑙般晶莹。可惜吁!葡萄悬在空中,左试右试无法挨紧。眼睛瞅得着呀,嘴巴却难靠拢。狐狸盘桓了整一小时,最后只能悻悻然离去,它的议论倒挺有趣:“算了,这没有什么!看着倒好,其实并未成熟,何必去弄坏我的牙齿。”

二、啤酒花藤

园里长出一枝啤酒花藤,它缠绕在直竿上,爬高上伸。藤儿对着直竿嘀嘀咕咕,把园外的一株小橡树讥讽:“你瞧那小橡树的德性,它怎能与你相提并论?你那亭亭玉立的身段,怎不使它自惭形秽万分!橡树妄自几片叶子,花不成花,粗鄙得叫人恶心,大地哺育着它,可真不公平。”过了一个星期,园主人把竿儿拿去当柴烧了,却把小橡树移植到园中。

经典寓言故事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

诵读是建立在阅读基础上的一种学习方法,小学语文经典古诗文诵读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环节。古诗文诵读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诗文当中的内涵,提高学生文化储备能力。另一方面则可以在诵读的过程中,有效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我国的优秀文化与古诗文内在情感。所以我们必须予以经典古诗文诵读高度的重视。

一、小学语文经典古诗文诵读问题

(一)朗诵背诗混淆了概念

因部分教师的理解出现了偏差,所以一些教师并没有明确诵读与背诗之间的区别。教师误以为朗诵就是背诵古诗,只要熟记、硬背古诗内容即可[1]。要求学生将所有的古诗文全部背诵下来,并没有带领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加深对诵读古诗的内容理解。然而事实上,诵读设计的初衷并非如此。虽然诵读缺失要求学生需要熟记古诗文内容,可是熟记却并不是其最终的根本目的。如果学生仅仅能够做到背诵古诗,但是却不了解古诗涵义,那么古诗诵读就是去了原有的涵义。这不仅是在浪费教学时间,同时也无法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2]。

(二)课堂诵读时间不足

目前国内大部分小学教学一堂课的时间都是 40 分钟,为了保障教学进度,大多数学校都没有单独设置诵读课程,语文教师也没有将正常课程的时间划分结构,为诵读教学提供时间与空间学习。即便存在诵读教学需要,教师也只不过是让学生拿出课本读一两遍。教师安排诵读更多的是让学生在课后与课前诵读,要求学生在不占用课堂时间的基础上,做到古诗文内容的熟练记忆。这种教学模式过于形式化。所以学生并不能在诵读的过程中,真正了解古诗文的人文学习价值。

(三)诵读太过主观化

教学主观化是现在诵读教学最大的弊病与常见的问题。小学语文诵读教学中,一般为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的方式学习。教师通过语言的方式,控制学生的情感抒发与阅读速度。虽然教师要求学生在诵读中,必需带有感情,不过教师却没有告诉什么是感情,用哪种感情诵读。教师只是盲目的按照教师的诵读方法诵读课本,教师的速度快慢以及词句停顿衔接等,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方式,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培养,只是单纯的将自己对古诗文内容的情感和理解传达给学生。学生无法真正领悟古诗文深层的意境和涵义。

二、优化小学语文经典古诗文诵读办法

(一)充分结合诵读与教学内容

虽然诵读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但是诵读教学也需要为其提供一定独立的空间和时间。诵读与语文教学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诵读教学中,教师不妨越过领读的部分,要求学生自行阅读,结合学生自己的理解,讲解古诗文的内容。在这样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平。在学生了解了基础知识以后,组织学生完成古诗文的诵读,提升学生的古诗文印象。如在学习了《静夜思》这首古诗以后,学生在诵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时,就会产生疑惑,为什么李白会思念家乡,难道在看看月亮的时候看到

什么了吗?之后教师开始讲解李白为何会思念家乡,结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进行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教学,使学生领悟古诗文涵义,提高古诗文理解水平。

(二)开展多样化诵读活动

为吸引学生的诵读兴趣,教师不妨开展多样化的形式,进行诵读学习。如教师不妨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文内容表演,学生以组为单位,自行决定表演内容。为了确保学生能够达到表演效果。学生在课后一定会仔细剖析古诗文人物、情节与内容。在表演的过程中既提升了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和理解深度,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这对学生古诗文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诵读时间

保障诵读教学价值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防止诵读形式化[3]。为了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发挥诵读学习价值。教师就必须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诵读时间,在诵读的过程中,建立深刻的印象。学校不妨修改课程表结构,每周单独列出 1-2 课时作为诵读学习时间。此外学校也可以在大课间实践播放古诗文名家朗读,增强学生学习记忆,感受古诗文文化熏陶。

结语:

古诗文的诵读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古诗文意义,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在诵读的过程汇总使学生继承与弘扬伟大的中华文化。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古诗文诵读,加强古诗文诵读环节。创新诵读模式,提高学生语文水平。这不仅是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继承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桂华.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 [J].中国校外教育,2017(05):142.

经典寓言故事范文3

[关键词]固井技术;难点分析;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1-0109-01

最近几年来,由于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工作不断深入发展,特殊井不断增加,固井工程日益复杂,因此对固井施工设计与分析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固井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家和行业近年来对固井设计与分析的相关标准进行了更新,以便推动固井技术的发展。我们应基于最新行业标准和理论研究成果,系统的总结固井施工经验,开发出一套设计与分析内容丰富、功能齐全、适用广泛的固井设计与分析系统,能够更好满足固井现场施工需要,设计与分析水平,改善固井质量,促进固井技术的发展。

1.固井作业中的技术难题

1.1 水泥返高不够,不能按设计要求封隔地层

造成环空流速下降,影响顶替效率胶结质量差。下套管过程井漏可能造成卡套管事故,套管下不到设计深度。水泥环质量差层间油层、气层、水层互窜。水泥浆漏失到产层,污染产层,油气井失控。固井工程中发生井下漏失,大部分情况将导致固井失败或影响固井质量。在老油田开发后期,老油区发生固井漏失主要是因为人为产生地层裂缝。

1.2 水泥浆应用效率不高

在固井工程中,水泥浆的应用效率不高,可以主要分析为以下几种原因:

1)井身结构不合理,给套管居中处理带来难度。2)对于表面较为松软的地层来说,在钻井时会受到高压砂层或者浅“一气”完流动的影响,影响井身结构,成流体的摩擦阻力加大,紊流顶替作用不易于实现。3)在深底层,大多数是没有胶结的松软状态,再加上破压力与地层孔隙压力之间出现狭窄的“窗口”现象,难以实现紊流替或者分级梯度顶替。4)因为套管结构比较复杂,所以在表层套管和井眼间的空隙较大,井下位置的空隙反而减小。

2.油田深层固井技术有效运用的建议

2.1 提高水泥浆顶替效率的研究与应用

为了使环形空间的密封质量得到保证,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怎样使环空充满水泥浆。充满的过程,其实就是水泥浆驱替或钻井液的过程。水泥浆与钻井液的顶替质量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①注水泥浆井段的环空空间,钻井液应全部被水顶替干净,无窜槽现象存在;②水泥浆返高和套管内水泥塞的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有效地驱替钻井液,提高注水泥的顶替效率是清除钻井液窜槽、保证水泥胶结质量和水泥环密封效果的基本前提。经过国内外专家的研究发现影响注水泥顶替效率主要有如下几种因素:套管在井内的居中度;液体在环空间的流动状态;紊流时液体流过封隔层位所接触的时间;钻井液的触变性;钻井液与水泥浆的流变性能;水泥浆与钻井液的密度差。

2.2 确定合理顶替流速范围的原则

一个合理的顶替流速范围,应考虑该井如下几方况:①井眼的稳定性,是否有易漏、易塌等薄弱地层,这些层位对环空返速的限制情况,这些数据可根据邻井或区块的资料获得;②正常钻井过程中的环空返速情况;③裸眼井径变化情况及对返速的限制,如当裸眼井径变化较大,存在所谓的“大肚子”时,一般要求返速不能太大,以免进一步冲蚀井壁。同时“大肚子”段一般是很难达到紊流的;④套管居中度情况,当套管居中度太差时,环空返速不易太低;⑤井斜情况,当在大斜度或水平井套管注水泥时,环空返速不易太低;⑥泥浆泵与注水泥设备的工作能力。综合考虑上这些因素,就可以得到一个保证该井钻井正常的返速范围,由此再考虑进注入的前置液与水泥浆的性能与泥浆的差异,便能选定本次注水泥时,所应保持的环空返速范围的大小

2.3 有效运用深层固井气窜控制技术

气窜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应该对它高度重视,因为它可能导致井眼报废或形成严重的安全环保事故。深层固井与油层尾管固井中,要实现有效的防气窜,按照“压稳、居中、替净、封严”的要求,在水泥浆注替和凝结过程,必须保证液柱压力与地层压力的平衡关系,做到水泥浆不漏,油气水不会因为水泥浆失重而造成窜流;清除和替净环空泥浆,使水泥浆的顶替效率和水泥环的胶结质量得到提高;提高水泥石的密封质量,无局部水槽、横向水带和窜槽现象等。深层固井,应采用多凝水泥浆柱结构,确保候凝过程中能维持气层段的液柱压力;深井超深井尾管作业中,因为悬挂器以上为钻井液,水泥浆柱短,上部钻井液能在水泥浆的候凝过程中维持向下传递压力。要求钻井液泥饼薄而韧;采取有效的套管扶正技术提高套管的居中度;采取水泥浆减阻剂改善水泥浆流变性,进行水泥浆流变学优化设计,提高水泥浆顶替效率和水泥浆胶结质量。

2.4 优化水泥浆性能

为了让固井的作业环境得到改善,避免温度低、层流浅、全窗口窄等对工程造成的影响,必须选用低温早强、密度理的水泥浆体系。因此,有关固井工程中的水泥浆计,应满足以下特点:

1)控制水泥浆密度。由于地层的破裂力相对较低,在作业环境下,为了达到固井目标,让固井作业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应采取密度较低的水泥浆体系。

2)提高稳定性。关于水泥浆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是自由水以及沉稳定性。如果出现自由水过多或者沉降稳定性较差的现象,则可能造成地层流体的窜流,不利于水泥的胶接强度,影响封固量。

3)减少过渡时间。如果过渡的时间长,将会增加窜流可能性,因此,应尽量减少过渡时间,以避免地层流体的侵入。

4)抗压强度大。在低温环境下,水泥石的强度变化将随着密度的降低而有所缓慢。因为固井工程的成本费用非常贵,如果一直延长作业时间,一定会增加造价压力。因此,泥石必须时间内符合抗压强度。

3.关于固井技术未来发展方向的认识

为了提高固井质量及降低固井成本,作者认为还需要对固井工程信息技术加强针对性的研究,重点在以下方面做好固井软件的完善工作:

1)针对水平井、大位移井、小井眼井及深井超深井井固井工程理论与技术开展系入的研究,优化与完善特殊井固井设计与分析技术,以满足现场特殊井井下设计与分析的需求。

2)对注水泥过程动态模拟与仿真技术研究进行加强,以便现场固井施工人员全面、直观地了解固井施工。

3)进一步开展固井参数采集技术、传输技术及控制技术研究,开发融固井并施工参数实时采集、实时与实时控制等功能于一体的固井施工实时监测与控制系统。

4)建立固井施工分析评价专家系统,以便加强固井施工分析评价技术研究,达到专家知识与经验共享的效果,为固井施工设计与施工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情华;莫健;王玲;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固井质量评价方法研究[J];安防科技;2006年01期.

[2] 孙清华;彭明旺;低压易漏井提高固井质量的研究与应用[J];断块油气田;2008年01期.

经典寓言故事范文4

【关键词】图形;背景理论;意象;省略;转喻

引 言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如果从《诗经》算起,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已经有3000多年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简洁凝练、意韵深远、结构跳跃,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这种简洁、疏朗的语言可以无限地扩展读者的联想空间,读者只有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利用充分的联想激发出或填补很多缺省信息,才能获得诗歌的意境,这就是诗歌语言的张力。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极具张力,这种语言特点表明在诗歌的创作和解读过程中都涉及到较多的心智和认知因素。从认知诗学的角度解读中国古典诗歌可以把诗人的认知、体验、创作和读者对作品的结构、内涵的认知和解读联系起来,对于这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语言张力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和应用价值。而传统的主要从词汇、句法、韵律、修辞等语言学或文学的角度解读是远远不够的。

一、图形、背景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发展

图形、背景理论是以突显原则为基础的一种理论。这一理论最先由一世纪前的丹麦心理学家鲁宾(Rubin) 提出的。之后完型心理学家借鉴这一理论用来研究知觉及描写空间组织方式。完型心理学家认为知觉中图形的识别遵循“普雷格朗次原则“(principle of Pragnanz)即通常具有完型特征的物体、小的物体、容易易懂或运动的物体通常被识别成图形。语言学家认为图形背景理论不但是空间组织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也是语言组织概念内容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 Talmy 是最早把图形背景理论用于语言研究的学者,Talmy (1983:232)认为语言中图形、背景的选择根据定义特征和联想特征,之后我国学者文旭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和补充。之后Stockwell(2002:21)把图形背景理论用于文体分析,他通过对超现实主义诗歌的分析,认为阅读是图形、背景不断形成的过程,是不断产生令人震撼的形象(images)和回声(resonances)的过程,文学语篇特征含义和联想意义正是建立在这一动态过程之上。综上所述,图形、背景理论这种建立在独特的突显与被突显视角下的理论是解读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张力的一个有力的角度,利用这一理论可以更好地解读诗歌的意境和意韵。

二、图形、背景理论可被用来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古典诗歌语言的张力,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1.图形、背景理论与诗歌的意象

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于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是思想、情感与具体事物的结合,诗人通过这种特殊的艺术形象表达自己的主观意念,让读者领悟其言外之意,即诗歌语言的张力。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具有无限地张力,原因之一就是诗人在有形的“象”中蕴含无尽的“意”。诗歌意象的创作和解读是通过心智活动将个人经验和外在观念进行概念化,并将其编码或解码的过程。诗人在观察客观景物时,各种不同的景物以不同的方式作用于人脑,人脑在识别这些事物的时候,不可能同时同等地进行意象的转换,总会有一些突出的景物被视为图形,而另外一些会被识别为背景。比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的图形、背景体现地非常突出。落花、闲人,空山、静夜,山鸟、月出,鸟鸣、深涧,这些意象构成四组图形、背景。图形鲜明、清晰,背景宏大、模糊,这也符合审美清晰性原理,根据这一原理,鲜明、清晰的事物会给直观者愉悦的体验。(熊沐清,2012)诗中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有声写无声。人闲的静衬托花落的动,月出是动的,宿鸟因月出而惊起,也是动的,唯其动,也更突出静。读者可从这些简单的意象组合成的图形、背景后读出别的意味,即通过“象”所表达的“意”,此时的“象”可理解为认知结构中的图形而“意”是背景。

2.图形、背景理论和诗歌中的省略

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凝练,结构跳跃,有些诗歌在形式上看来是简单甚至不连贯的,因此传统的从功能主义和形式主义角度的研究就不够了。这种诗歌中的省略和留白不仅拓展了诗人创作的自由,也是增强诗歌语言张力的有效手段。读者在解读过程中,须作出更多的认知努力,读者须发挥想象力,通过有限的信息激活认知的微观世界而调出相应的信息从而填补缺省信息,形成一个连贯的、可被接受的认知世界,这样诗歌便实现了语篇上的连贯,读者才能全面地体会诗歌的意境。(赵艳、夏日光,2010)突显与省略看似是矛盾的,其实二者是统一的。诗词中的省略恰恰是为了突显重要的信息。和增加修辞意蕴。这也充分表明汉语史一种意会的语言。图形、背景理论正是基于突显观的一种理论,因此从这一角度理解诗歌语言的张力是一个有利的视角。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写道:“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马致远《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诗中省略了动词和一些用于衔接的虚词。如用图形、背景既可以解读成诗人用来一些并列的意象形成合成图形而省略了背景,又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和体验把各个意象分别处理成图形和背景。如鸡声茅店月,根据图形的联想特征,可把鸡声作为图形,茅店月作背景,突出伴着鸡鸣的“早行”,也可把茅店或月作为图形,突出寄居茅店时的“思乡”或只有月亮作伴的“孤寂”。

3.图形、背景理论和诗歌中的转喻

转喻是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它以经验及感知显著性为其认知理据。转喻的本质是用突显、重要、易感知、易记忆、也易辨认的部分代替整体或整体的其他部分,或用具有完型感知的整体代替部分。(张辉、卢卫中,2010)图形、背景理论也是以突显观作为其认知基础,因此转喻的喻体是认知的焦点,可以视为图形,转喻的本体是认知的参照点,本体和认知域中的其他内容可理解成背景。古典诗词中大量使用转喻,这也使诗歌的语言具有很大张力的原因之一。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喻体这一认知焦点的刺激,可使想象空间扩展到本体及其所在认知域的其他内容,从而使头脑中分离的图形、背景统一起来,使图形更加突出,背景更加深远。如杜牧《赤壁》中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中“二乔”是以两位著名美女来代替东吴国,美女的命运代替东吴国政治、军事的走势。诗句中的“二乔”和铜雀楼构成一组图形、背景,可使读者想到英雄如曹操者,于横扫天下胜利之后,拥江东二乔于铜雀台,弦歌艳舞,以享受缠绵之春色的得意气概。字面之外,“二乔”和“东吴”的国家命运也构成一组图形、背景关系,这样读者在阅读时可体会到沉重的历史兴亡之感,被巧妙地掩藏在儿女情长的表象之下。

三、结语

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张力的解读是一种动态的认知活动。当我们解读诗歌时,是基于对世界的认识和亲身体验之间的互动。诗歌语言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语言,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突显,而图形、背景理论作为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的重要概念正是建立在经验观和突显观基础上的,汉语是一种读者意会的语言,而诗歌语言更是具有很强张力的凝练的语言,因此把图形、背景理论用到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分析中,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Stockwell.P.2002.Cognitive poetics: an introduction.London: Routledge Talmy.L. 1983. How language structure space spatial orienta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New York: Plenum Press.

[2]Talmy.L.2000.Towards a Cognitive Semantics .London:MIT press.

[3]蓝纯.从认知诗学角度解读唐诗宋词[J].外国语文,2011(2):39-43.

[4]匡文涛,文旭.图形-背景的现实化[J].外国语,2004(4):24-31.

[5]单欣欣.从图形-背景理论看有关人体的转喻[J].当代外语研究,2012(2):18-22.

[6]熊沐清.“从解释到发现”的认知诗学分析方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5):448-459.

[7]张辉,卢卫中.认知转喻[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经典寓言故事范文5

关键词:寓言故事;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然而纵观我们今日的小语课堂教学,尽管许多教师依据一定的教学要求,在寓言教学的方法、内容、策略等方面做了一定的探索,但仍显得较为古板、肤浅,仅停留在突出寓言教学的方式、学生理解寓意的层面上,还未达到寓言教学的思想性、哲理性以及相关性三者相统一的目的。

那么,如何提高寓言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学生思维“由表及里”到“多维立体”的完美嬗变呢?

一、做好学前需求调查,顺学而为定目标

学习需求分析并不是新生事物,“因材施教原则”“量力性原则”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这些都决定基础教育领域教师教学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认知能力和已有知识储备量,只有以现实为基础,从学生的需求入手,才能将寓言故事这种传统经典的魅力发挥到极致。

寓言故事深受学生喜爱,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也常常产生这样的困惑:学生在课外很喜欢阅读寓言故事,但是当这些有序的故事作为课文呈现的时候,很多学生却会感到索然无味。这是为什么呢?在执教《扁鹊治病》这则寓言之前,我通过问卷对学生进行了学情调查:

1.你读过这则寓言故事吗?对故事中的寓意理解吗?

2.通过自学,你能自己读懂课文吗?你认为哪些生字在书写中容易出现错误?

3.你希望老师如何在教学中带领大家学习?

调查结果显示:

1.班内76.9%的学生表示读过这两寓言故事,53.84%的学生表示自己可以理解寓言故事中所蕴含的寓意。

2.88.5%的学生表示通过工具书查询、同伴互助和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可以自己读通、读懂课文,73.1%的学生能够发现并指出“汤”“肠”“烫”等形近字的易混易错处以及读音的区别,但对于“蔡”和“睬”仍需要进行笔顺、笔画方面的指导。

3.在学习方法的选择上,53.8%的学生选择有感情朗读课文,38.5%希望采用课本剧,更深刻地了解这则故事,7.6%的学生希望课堂中可以拓展延伸更多的课外寓言故事。

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单元教学和本科的特点,根据新课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复述故事,并通过合作互助完成课本剧的编排与表演。

3.理解寓言故事内含的寓意,结合生活体会“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对人生的指导意义。

4.策划、准备“小小故事会”,以小组为单位,“大课间”活动时间组织开展。

二、紧扣文本立足生活,立体多面树形象

艺术形象是寓言的躯体,道德教训是寓言的灵魂。寓言教学要想让学生切实懂得故事蕴涵的寓意,“人物形象”的树立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然而纵观我们今天的寓言教学,毋庸置疑,一部分教师将关注的重点聚焦在寓意本身上,而忽视了揭示寓意的过程,从而导致学生对人物形象理解的“碎片化”,生拉硬套地去挖掘文本内涵,削弱了寓言教学的功能。

新课标指导下的语文教材,每一册都会有不同的寓言故事的选入,这些故事有的诙谐风趣、有的耐人寻味、有的富含讽喻意义,在这些文本教材的处理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有发散思维,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解读文本、立体地树立人物形象,并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身上获得启迪,从而理解寓意。

以《纪昌学射》这篇寓言故事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设计多元的解读。我们可以从“飞卫”的角度来理解,即严师出高徒;可以从“纪昌”的角度来理解,即学习一项本领,基本功是非常重要的;还可以从人生指导的角度理解,只有把一个个的小目标、阶段目标看大、做好,才可以更好地接近、实现大目标。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每一位语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都要做好对教材的多元解读和思考,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在思维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助学生“一臂之力”。

三、抓关键词因势利导,多元启迪生寓意

寓言故事中的形象往往是夸张的,讽刺意味十足,而寓意往往就蕴含于他的思想认识之中。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要注重关注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因势利导,助燃启迪,“抓关键词”就是这其中非常有效的一种体悟寓意的方法。

譬如,执教《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非常短小,但是要让学生理解到“种田人是存在侥幸心理,把偶然当成必然”这样的深刻道理还是比较难的,因此在引导学生了解了故事,进行了讲故事的练习之后,我抓住“一天”“每天”“整天”“一天一天”这些关键词,启发学生联系全文来思考。在清晰的时间单位排列面前,学生很快地理解到了――“这个种田人是把‘一天’中偶然出现的事情当成了‘每天’都可能发生的事,所以结果一无所获。”寓意就在这几个关键词的“把玩”过程中迎刃而解了。

最后,还是以严文井老先生的话作为结尾:“寓言是一把钥匙,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想活跃。”愿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可以增强寓言教学的实效性,以寓言为钥匙,打开启迪学生心灵的大门!

参考文献:

经典寓言故事范文6

1、绘本漫画类,包括:《猜猜我有多爱你》、《爷爷一定有办法》、《爱心树》、《石头汤》、《犟龟》、《一只孤独的乌鸦》等;

2、寓言神话圣经类,包括:《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国民间故事》、《成语故事365》、《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全集》、《中国神话》、《天方夜谭》等;

3、童话故事类,包括:《木偶奇遇记》、《柳林风声》、《 绿野仙踪》、《小猪稀里呼噜》、《笨狼的故事》、《青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