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规划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规划建设范文1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设
1城市规划的重要作用
每个城市的发展都必须以城市规划为基础,在明确城市发展目标的前提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考虑到城市的布局与发展,增加绿化率,为公民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良好的城市规划是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使用权的出让资金,克服土地开发中市场机制失灵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给城市带来较好的城市风貌,能够吸引更多的招商投资,从根本上降低土地开发使用中的成本。同时,良好的城市规划能够提高城市环境,目前随着工业经济技术的不断提高,环境污染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多阻碍,人们已经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科学的城市规划能够将工业区与城市生活区有效隔离开来,合理的布局城市所处地域,并将环境污染的处理措施作为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待。
2城市规划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2.1协调原则
城市规划设计的好坏制约着城市建设的成败,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经济、安全、美学的原则,城市建设主要是在规划的指导下,处理好城市局部建设和整体发展的辩证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相互协调,这也是当代人类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
2.2发展的原则
城市规划要坚持适用、经济的原则,贯彻勤俭建国的美德,城市规划应当符合防火、防爆、抗震、防洪、防泥石流等要求,保护好城市中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古迹,树立为全体市民服务的指导思想。城市建设与管理要不断促进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力推广无障碍生态设计,为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城市规划建设的有效策略
3.1建立高标准的城市规划编制
城市规划编制可以使城市健康有序地发展,城市规划要着眼于勇于探索,以科学发展观为理念来指导,控制好城市规划建设的每个环节,把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作为基础,把生态环境放在首位,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机融合。
3.2生态规划设计方法
生态设计中如果缺乏文化含义和美感是不能被社会所接受的,城市规划方法要避免把园林、绿地规划作为总体规划的一个专项规划来进行,要求在城市景观要素分析的基础上,创造高质量的城市空间环境,强化其地方特色。城市规划设计需要融合环境要素的全部内容,生态设计必须建立在经济、旅游、生态等专业的基础上,协调好土地的利用与管理之间的关系,在满足城市环境功能的基础上,不断改善生态设计的实践主体,体现出对城市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开发。针对城市公共空间生态景观的改造与更新,注意划分景观空间不同层面的渐进关系,为创造高质量的城市空间环境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借助于景观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优化原有景观要素,构建合理的景观格局,使城市整体功能发挥出最优的效益。
3.3遵循城市建设的规划体系
城市建设要符合城市规划的标准,建设活动必须遵循城市规划的要求,城市规划的各项建设必须从城市规划管理的角度出发,坚持并按照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及相关规定,结合建设工程的项目性质、资金投入等因素,把建设项目合理划分,整合建设工程作为规划设计中的重点工作,抓好规划项目工程的建设,城市建设要分缓慢紧急,按照城市规划确定的开发程序和部署的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重点项目,优先建设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基础服务设施,尤其是重要城市的框架结构先建起来。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要根据项目建成后,是否有经营性项目来确定运作模式,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以便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
城市规划建设范文2
关键词:城市规划 城市管理未来发展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发展正经历着质的飞跃,与此同时,城市规划必然也要面临着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新跨越。做好城市规划管理,对于城市建设保证城市的发展与人、自然的共同发展极为重要。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城市建设极为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管理
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是规划和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城市规划制定后,如何使其贯彻于城市建设过程中,就成为突出问题。成功的城市建设应该是科学与艺术、人工与自然完美结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城市建设是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可以给城市经济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改善市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创造优良的宜居环境。发达的交通网络体系可以方便市民出行,提高市民的生活水平。
管理是城市发展的保障。 ①城市要促进经济增长。经济繁荣是城市发展的先决条件,尽管高的城市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导致高的居民福利,但没有一定的经济条件肯定没有好的城市生活;②城市要促进社会公平。这意味着管理者不仅考虑城市经济总量,还要关注个体收入与财富的分配、所享有的资源情况、就业、保健、医疗和教育等等;③城市要促进生态和谐。城市的经济增长应该是低代价的、环境友好的。相反,如果城市的发展以城市环境污染和不可居住性为成本,这将会降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而管理正是城市发展的保障,是规划和建设的重要手段,管理的好,城市才能发展的好。规范而高效的城市管理,是确保城市规划全面实施、城市建设逐步推进、城市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
二、城市规划与城市未来发展
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阶段管理的龙头。我国的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规划不能仅仅限于理想模式的探讨,还要注重务实,及时调整思路,加强应用理论的研究,动态地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城市规划中规划研究是基础,规划技术是保证,规划实施是关键。
2.1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现经济社会文化人口等的协调发展是当代城市发展的主潮流。城市规划建设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所难免,但要采取科学合理的规划措施把这种消极影响降到最低,要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贯彻到规划的各个层面上。
2.2人性化的规划理念
城市规划是一项与城市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主体行为,它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身发展的关系。
2.3城市规划,就是通过对城市空间的设计和分析,来对人们的活动空间区域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协调。通过对城市空间的有关概念进行解析,来探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相互的制约和影响关系。
城市空间也是“空间”概念中的一种,它不仅是指单纯的城市生活空间,同时还包括在城市里生活的人们在城市中体会到的所有包罗万象的全部感受。
2.4追求和谐的基本准则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大背景下,城市规划要特别注重生态的平衡性、产业的协调性,布局的合理性等等。城市的空间结构布局和土地利用并不取决于科学性,而是取决于利益冲突和价值判断。城市规划实质上是一种意识形态,在这一过程中要照顾各方利益,统筹兼顾,以实现和谐的最终目标。
三、城市规划的发展研究
3.1统一协调发展
城市规划管理要做到统一协调发展,就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站在城市经济、社会、市场、生态等方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基本方针。统一规划,统筹兼顾,通盘考虑,综合权衡,协调发展,尽量做到既考虑城市的总体规划布局,又考虑城市内的区域规划布局。在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推行城市规划管理公示等制度,逐步建立城市规划管理分级审批制度,保证城市规划管理的科学合理。
3.2坚持量力而行
在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决策城市建设的各项目标。对于一些涉及城市规划管理的重大问题,要认真地组织开展综合调研,在深入调研考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具体的方案,尽量避免造成重大的损失。同时,要坚持从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公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入手,不断摸索出一套适合城市自身发展的规划管理新模式。在开展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时,必须要坚持树立节约资源的原则,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管理布局,最大限度发挥城市的整体功能,认真对城市规划管理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预测,进而不断实现城市的科学、和谐、全面与可持续发展。
3.3引导公众参与
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是城市规划管理的客观要求。这是因为,城市规划管理涉及到城市所有不同方面的利益关系,而且政府、投资者、开发商、市民等与城市规划管理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在推进城市规划管理进程中,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的信息公开制度,让公众了解参与程序,不断构筑起不同群体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充分参与的体制机制,进而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的科学、合理与可行。
3.4完善法制建设
近年来,我国法制化建设力度逐步增强,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的法制化进程也在不断地加强。但是,城市规划管理的法制化建设力度依然不能很好地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健全完善一套城市规划管理的法制化体系,为城市规划管理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与保障。
这样,不仅为政府开展城市规划管理提供了方便,也为生活在城市的社会公众提供了健全完善的利益保障机制。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完善规划管理信息的公开和公众参与,逐步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的科学、合理与有效。
四、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整治措施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在城市生活的居民中,城市建设已经将城市的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要的规划之一,在新建的道路、住房、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里,城市规划要求都会种上大量的花草树木,防止各种污染的再次发生。大气污染的治理应根据城市的能源结构与交通状况确定首要污染物即浓度高、范围广、危害大的污染物,便于治理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大气污染中城市规划的治理方法主要是: 4.1工业合理布局:这是解决大气污染的重要措施。工厂不宜过分集中,以减少一个地区内污染物的排放量。另外,还应把有原料供应关系的化工厂放在一起,通过对废气的综合利用,减少废气排放量。 4.2减少交通废气的污染:减少汽车废气污染,关键在于改进发动机的燃烧设计和提高汽油的燃烧质量,使油得到充分的燃烧,从而减少有害废气。 4.3绿化造林:茂密的林丛能降低风速,使空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下降。树叶表面粗糙不平,有的有绒毛,有的能分泌粘液和油脂,因此能吸附大量飘尘。蒙尘的叶子经雨水冲洗后,能继续吸附飘尘。如此往复拦阻和吸附尘埃,能使空气得到净化。
结束语:
城市规划是城市的发展计划,也是城市建设发展的蓝图和管理城市的依据。城市规划是一项科学性、应用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我们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并且始终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城市规划建设范文3
【关键词】低碳;城市规划;产城融合
1衢州市城市规划建设现状
鉴于衢州自身优越的地理区位,衢州市提出了加快发展成为长三角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城市,浙江经济内陆拓展桥头堡,承东接西,借力发展;完善功能,辐射周边;工业立市,要素集聚;保护环境,持续发展;绿色生态,休闲宜居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2衢州市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研究探索
2.1产城融合
衢江、乌溪江等天然水系屏障及浙赣铁路、杭长高铁、高压走廊等人工屏障将城市划分为多个组团,每个组团功能单一,组团间人流车流量较大,整个城市处于低效高负荷运转。产城融合的理念能使城市内部、组团与组团之间更加的紧凑,减少出行,缓解交通压力,达到低碳发展的目的。
2.2绿色产业集聚区规划
绿色产业集聚区应立足周边山水资源条件和低丘缓坡特色,找到适合自己的城市生长形态,避免“摊大饼”式扩张,坚持组团式发展(如图1所示),各组团之间用森林、绿地等自然衔接。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城市发展路子,起到区域性示范作用。组团式发展的特点:在空间上建构绿廊,生态包裹,以组团为单元,空间灵活,便于有序推进弹性拓展;在功能上优势互补、功能完备、设施齐全,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有机融合。
2.3交通系统规划
根据城市发展走廊和实际交通需求,规划衢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形态将形成以放射线的基本构架。结合规划客流走廊,兼顾现状形成的客流通道和绿色产业集聚区,规划设想远景衢州建设三条轨道交通线路,总长度约53.4km。预留与长三角城际轨道线网衔接的扩展线路,应对区域扩张和一体化城市发展。
2.4生态环境保护与绿地系统规划
结合衢州城市绿地现状,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确定衢州应建立绿量适宜、结构均衡、生物多样、景观优美、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在城市规划区内沿衢江、乌溪江、烂柯山等自然山水空间形成区域级大型生态绿廊,通过引廊造绿形成城区几个组团级生态绿带,组团内部沿生态绿带布置契型绿园,共同构建棋盘式绿色网络。并将规划区内绿地系统细分为三类,组团内部的面状公园和带状街头绿地;沿铁路、高压走廊的防护绿地;沿自然山水的生态绿地。
2.5低碳技术的运用
2.5.1“雨水花园”建设
“雨水花园”是通过人工挖掘或自然形成的浅洼绿地,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地面或房屋顶的雨水,经沙土、植物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或使之补给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城市用水,它是一种低碳环保、生态可持续的洪水控制与雨水利用措施。“雨水花园”在衢州低碳城市建设中的应用:(1)通过滞蓄削减洪峰流量、减少雨水外排保护下游管道、构筑物和水体;(2)充分利用径流雨量涵养地下水,也可对处理后的雨水加以收集利用,缓解水资源短缺;(3)经过合理的设计及妥善的维护能改善小区的环境,为鸟类、蝴蝶等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
2.5.2浅层地热能利用
建设浅层地热能是指地表以下一定深度范围(一般为200米以内),温度低于25度,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地球内部的热能资源。浅层地热能是绿色清洁能源,具有绿色低碳、清洁环保、可再生、分布广、开发利用成本低、潜力大等特点。衢州位于地热资源分布带上,运用前景广泛。夏季,通过地源热泵吧市内的热量取出来,释放到地下岩土体中,对建筑物降温;冬季,通过地源热泵吧地能中的热量取出来,提高温度后,供室内采暖。利用地源热泵的调节作用,从而减少空调的使用量。
2.5.3工业余热发电
据调查,各行业的余热总资源约占其燃料消耗总量的17%~67%,可回收利用的余热资源约为余热总资源的60%。主要包括可燃废气废液、化学反应余热、高压流体余压、高温产品和炉渣余热、冷却介质余热、高温废气余热和废料余热以及废汽废水余热等七种。工业余热发电不仅节能、利于环境保护和降低能源碳排放量,还解决地方的能源瓶颈,缓解衢州的用电压力,提升整体产业结构,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总之,低碳城市建设作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新途径,响应了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引领着世界范围内生态文明发展模式的兴起,为城市居民创造了和谐幸福的人居环境。这种不以牺牲生态环境和能源的可持续的新型城市化,能充分发掘衢州自身的优势,激活衢州的区位潜力,明确衢州未来的发展导向,在今后日益激烈的城市竞争中占有先发优势,为衢州在四省边界城市中率先崛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作者:李挺 单位:衢州市绿色产业集聚区规划管理所
参考文献
城市规划建设范文4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园林绿化;人居环境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日益严重的沙尘暴和沙漠化等现象,城市绿化的生态效益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在城市规划中也越来越关注城市绿地的重要性。在城市规划中对绿地的关注点不再只是其美学效应,认识到科学合理的对绿地在空间格局、生态类型及斑块群落结构等方面进行规划设计。城市园林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美化城市经过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方面,在城市的基础设施中是唯一有生命的设施,同时还起着积极作用在维持城市的整体生态平衡方面,在城市的发展规划中园林规划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重要的生态措施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过程中。虽然我国针对城市园林进行了体重改革并且实施了相关的配套措施,不断提高了园林的发展水平,但是在全国的一些城市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在城市园林绿化方面,急需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来进行园林绿化工作在城市规划中。
1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城市园林绿化起着重要作用
人们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对环境、绿化问题越来越重视。一个城市可以通过园林绿化来体现其风貌,园林绿化规划建设水平和层次不仅对城市的其他方面的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更是代表了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因此对于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作用不仅要重视,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规划建设园林绿地系统来适应城市的发展。(1)城市要创造人居环境园林绿化是其主要方式。对于当代城市居民向往大自然和返璞归真的愿望城市绿地可以很好的满足,园林绿地场所非常适合人们的户外活动可以贴近人们生活的空间,同时还可以提供场所给人们用来锻炼、社交、游憩和娱乐。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上园林绿地已经成为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2)在监测、改善环境和调节气候方面城市园林绿地其中重要作用。人类赖以生存的一个重要外环境因素就是空气,是不可缺少的,植物不但可以放出氧气吸收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绿地的绿色空间还可以起到过滤、吸附和阻挡粉尘和烟尘的作用。对于城市污水一些水生植物和沼生植物还可以起到净化作用。对于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园林绿化中的植物也可以通过根系进行吸收净化。在炎热的夏季城市较强的自然气流可以由道路绿化等城市绿色通风走廊引入城市内部,增加城市的通风;同时还可以降低风速而起到防风的作用在冬季。对于环境污染也可以通过敏感植物来检测,从而可以及时发现和治理污染问题。(3)城市可以通过园林绿化来增加人文景观。园林绿化的总目标就是追求人与环境的协调,园林绿化作为一门学科和建设行业有着艺术内涵、丰富文化的同时还具有优化环境的功能,园林绿化不仅可以用来营造生态环境,也可以建立一个和谐融洽的氛围为艺术和文化历史。园林绿化可以使审美价值内涵和人文意识丰富起来,从而使城市的文化特色得以体现。比如,穿行的城市街道两旁椰林夹道就会对南方沿海城市的特有风韵深有体会;如果在白桦掩映的林荫道上徜徉则会对北方城市的风格深有感触。
2目前城市规划建设中园林绿化表现出的主要问题
(1)没有完善的绿化行业规范体系。在屋顶绿化规范、城市园林绿化养护企业资质管理办法、屋顶绿化规范和立体绿化规范等方面目前城市园林绿化行业没有统一的行业规范,也没有统一的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合同。对于地方规范只有北京等几个少数省份发不了,地方规范在很多其他省份并没有,因此没有可以参照的标准在进行部分绿化监理、养护、设计、规划和建设工作时,造成了一定的难度给管理工作。(2)没有广泛推广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绿地率在老城区不高。城市的绿化面貌通过近年来的绿化建设改观很大,但是城市绿化仍然面临十分艰巨的任务,在中心城区的老城区尤为突出,绿地率很低。人口往往集聚在这一中心区域,对这一区域的绿化进行完善和提高就尤为重要。缺少可绿化土地是目前旧城区最大的绿化难题,这个缺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来弥补,但屋顶绿化建设却是寥寥无几。(3)居住区绿化养护没有完善的管理体制,缺少绿化养护资金。决定养护质量的关键因素就是绿化养护资金,目前仍有政府承担一部分老居住区的绿化养护,一部分居住区的绿化存在无人养护的情况因为没有物业管理,同时在一部分有物业管理的居住区有存在养护费用标准偏低的问题,因此出现了主体不明、责任不清的情况在居住区的绿化养护工作中。因此由业主承担养护经费的养护模式需要逐步进行培养。
3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对策
(1)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进行完善。对于城市绿地应该根据改善环境质量、方便群众游憩、维持生态平衡及美化城市等功能的需要进行合理布局和系统规划。在建设工作中规划是龙头,科学合理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绿地工作有新突破的关键。园林装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该结合城市现有的公共绿地的应急避难功能、景观风貌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根据城市的发展现状进行编制,近期发展目标要明确,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城市与自然共存”和生态学原则,建立绿化隔离带实现高标准区域型绿化,将城市组团、生活区与工业区进行隔离,使各区突出独立性。在城市的可以建立大面积的高校农田林网、沿道路或河道的生态环境绿廊等利用周围的滩涂、河道、海滨和水面等,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风景林地利用郊区的自然景观,使人与自然之间的融合空间可以不断拓展。(2)对于垂直空间-屋顶绿化的发展途径进行积极探索。在建筑屋顶上实施的绿化只是狭义上的屋顶绿化;从广义上来讲只要是在非渗透性的人工建筑物上所进行的绿化都成为屋顶绿化,其中在建筑物的墙体、裙楼屋顶、露台阳台、空中平台、工厂厂房屋顶、地下大型停车场的屋顶、立交桥等都包括在内,这被称为“立体绿化”或“建筑种植”。因为在建设投入和养护费用上屋顶绿化会比平地绿化高出很高;所以首先对于屋顶绿化的开发指标要求要在政策上明确指出,再者为了调动开发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建立计入绿地率的条文规定来给予鼓励;此外,有政府带头建设若干示范项目。(3)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绿化设计。进行不同的绿化设计根据不同的城市特点,把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底蕴突出出来。集中力量营造一批人文景观在城市的繁华街头和主要路口,对城市雕塑、游憩设施和建筑小品要结合城市绿化进行布置突显城市特色,使城市的乡土风情得以展现,提升城市的品位。以大面积的绿化种植为主在新城区;老城区以绿化改造为主,因其绿化面积有限,把绿化工作做精做细根据城市居民活动休闲的需要,使城市可以展现不同的绿化风格。
4总结
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造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条件,因此应该根据不同城市的实际情况做好园林绿化规划,促进城市规划建设与园林绿化建设的和谐发展,不断的城市的整体形象,同时为市民创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作者:凌静 单位:山东建筑大学
参考文献
[1]徐恒.生态园林城市导向下西安市园林绿地建设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2]田艾.小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城市规划建设范文5
关键词:低碳城市;生态城市;城市规划;建设;基本原理
随着全球气候暖化趋势,大城市成了能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的“大户”。据统计,大城市能耗占全世界能耗总量的75%,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世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0%。城市化进程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关系密切。目前,全球正处于快速城市化与资源危机并存的阶段,为寻找出路和解决危机问题,低碳城市发展理念应运而生。所谓低碳城市,是指以低碳技术为核心,低碳产业和低碳消费为重点,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本文概述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特征与基本原理,为城市的低碳转型发展提供借鉴,并为城市低碳规划建设的有序性提出建议。
一、低碳城市的概念与含义
“低碳”一词首先出现在“低碳经济”概念中。低碳经济的核心思想是以更少的能源消耗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城市作为碳减排的关键,低碳城市的概念就应运而生。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定义,低碳城市是指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的水平。2008年初,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与当时的国家建设部取上海市和河北省保定市为试点,推出“低碳城市”发展示范项目。由此,低碳城市规划建设在我国正式起步。
认识低碳城市的概念,首先要认识到低碳城市实际也是属于生态城市的范畴。追求低碳城市建设,实际上也是在追求生态城市的建设。低碳城市是实现生态城市过程中的初级阶段,是以减少碳排放为主要切入点的生态城市类型。由此,低碳城市的概念可以这样理解:将低碳目标与生态理念相融合,实现“人―城市―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复合人居系统,从而形成低碳型生态城市。可见,低碳城市有两层含义:一是城市本身是低碳的,城市的规划、交通、建筑尽量朝低碳的方向发展,城市居民有很明晰的低碳理念;二是需要对粗放的、高能耗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二、低碳城市规划的基本特征
构建低碳城市,必须制定全方位的政策和规划,重视产业结构的低碳化改造;倡导绿色建筑,设定节能标准,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通过定量分析,合理设计遮阳、建筑朝向、绿化带分布,控制热岛效应,实现最佳的自然通风效果;重视交通规划,降低交通过程的碳排放,在城市规划阶段采取预留公交、自行车空间,限制私家车的使用;等等。认识低碳城市规划的基本特征,首先必须弄清低碳城市的基本特征,然后才能按照低碳城市规划原理去规划设计,自觉地建设低碳生态城市。
(一)可操作性。低碳城市的“低碳”,是为人们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行为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切入点,也相对容易量化衡量,因而也较容易把握和实现。低碳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具体方法和技术体系,至少有三点:一是低碳城市发展指标体系;二是低碳经济技术和低碳能源技术;三是生态技术。
(二)高效性。城市作为高度集聚性的人类聚居地,人们的生存途径不同、生活水准不同,欲望也不同,故生存竞争激烈,行为效率也就高了。低碳城市的高效性表现在城市的生产、运行和维护成本的能耗趋于最小化,城市物质与能量得到最高效的利用,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将大大提高。低碳城市规划内容的高效性主要应体现在城市能源系统的高效率,城市转换系统的高效益和城市流转系统的高效率。
(三)循环性。“循环性”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自然生态系统内在运行机制。低碳城市的循环性特征体现在城市各个系统和各个层面的良性循环,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①通过自身生态系统的完善,对改善整个自然生态系统循环起积极的作用;②城市循环的内容全面、完整,具有一定的系统性;③城市各个系统以及整体的城市系统的循环速率比较合理、且保持整个城市循环系统平衡;④循环机制明确,模式正确;⑤能识别、能解决阻碍城市系统良性循环中出现的问题。低碳城市规划设计就是遵循这几种特征的特性,利用科学的手段,通过原理设计,使其更加系统性,从而达到良性循环。
(四)和谐性。低碳城市的和谐性,一方面反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贴近自然,自然融于城市,城市结合自然发展;另一方面,低碳城市的和谐性更主要的是体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低碳城市不是仅用自然绿色点缀人居环境,而是关心人、陶冶人、人与人关系和谐的社会。这种和谐性正是低碳生态城市核心特征之一,也是低碳城市规划所要达到的真正目的之一。
三、低碳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
低碳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是指导低碳城市规划的理论基础和核心思想,对于低碳城市的规划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良性循环原理
良性循环原理的核心是指低碳城市要充分考虑各系统关系及城市与区域关系,从而实现城市发展的趋优性。
(1)系统性原理。城市环境已经属于自然环境加人工环境的环境系统,城市环境系统所具有的自然性、人工性、开放性、相依性等特点,使其成为生态系统中最为复杂的类型之一,从而决定其必须考虑系统的良性运转。一方面,规划建设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低碳城市的规划建设不仅是物质空间的建设,而且还应注重人的环境素质的培养,致力于经济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建设、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的建设和长远的发展框架建设等。另一方面,规划建设需要完善城市低碳生态系统功能。低碳城市规划建设应当运用生态学的生态系统基本功能的理论,从生物生产、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等系统功能的角度着手,进行低碳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的组织实施。低碳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是实现低碳生态系统与外界协调平衡的必要条件,而从低碳系统的角度进行低碳城市规划建设,将有助于实现城市系统高效、循环的“自运营”,减轻城市建设与发展对区域的生态的负担,将城市建设成为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共生的人居系统。
(2)区域性原理。城市的发展是在一定区域背景下展开的,城市与其赖以生存的区域,是唇齿相依的关系。低碳城市是一定区域社会、经济、自然的综合体。城市要实现有机的生态发展,区域原理可对此发挥有益的作用。首先,必须在城市和区域之间构筑有机、紧密的经济、社会和生态联系网络,形成复合系统。通过统一规划和建设,使水资源、市政、教育、医疗等资源能与城乡共同使用,使资源在城市和农村间复合循环利用,同时协调城乡基础设施投资,保证城乡更大范围的支持和覆盖;整合城乡发展,保持城市生态平衡,使城市与区域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的共生体。其次,低碳城市的规划建设还要注意区域差别。中国的土地辽阔,地形复杂,地方的特点和历史传承等决定了低碳城市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因此,低碳城市规划与建设应尊重和保留历史的记忆,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根植于所在地域,适应地域自然,使用当地材料、植物和建材等。
(二)生态调控原理。低碳城市作为生态城市的先行者,其规划建设需要以生态学原理为理论基础,对低碳城市进行符合生态学原理―自然原理的调控。一是城市空间结构模式要结合自然。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建设的框架,决定了城市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城市形态。低碳城市的空间结构要充分地结合自然,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气象、水文等。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要结合自然。低碳城市的生态调控须构建城市生态安全格局,促进生态服务功能的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河流、水系、森林、防护林带、公园等要素形成绿色基础设施的基本空间格局,从而保证城市生态系统与自然环境之间生物要素的流通。三是空间设计结合自然。低碳城市空间设计主要是通过空间要素的生态化规划布局达到系统自我循环和自我调节,减少对环境的消耗和污染,实现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的改善。
(三)层次原理。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网络,具有复杂的结构。实现低碳城市需要区别各层次的共性和差异,层层推进,一环扣一环。层次原理的特征之一是通过改善纵向状态促使途径趋适。低碳城市规划作为指导和协调多部门利益、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合理组织城市空间环境的战略部署,必须在区域规划、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修建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以及建筑设计和施工等层面都贯彻低碳化、生态化的基本概念,并使层次之间关系协调、层次递进。
当前,我国与人居环境发展密切相关的国情包括:资源短缺、人多地少和经济在发展中。其中,资源短缺、人多地少决定了我国的城市建设只能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节约的道路;经济在发展中决定了我国的国策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动摇。中国的经济及大多数城市的能源70%以上来自煤碳,对城市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影响,相当一部分的生态空间也受到蚕食和冲击。中国在未来几十年间,将出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城市环境也将面临严峻的考验。面对实情,我们应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立即着手开发新能源,遏制污染,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生态城市。
四.结语
总之,低碳城市是城市建设规划的一个新趋势。低碳城市的规划建设,不仅是顺应当今世界低碳经济发展潮流、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正确战略选择,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应对复杂多变国际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意义重大,刻不容缓。未来在低碳城市规划建设上,需要实现工业布局低碳化、循环化,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发展绿色建筑,倡导绿色消费。为引导低碳城市的规划建设,特别需要尽快建立一个量化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或衡量指标。
参考文献:
[1]巧灵,胡忆东,丘永东. 国际低碳城市规划的理论、实践和研究展望[J].规划师,2011(5).
[2]袁贺,杨. 中国低碳城市规划研究进展与实践解析[J].规划师,2011(5).
[3]钱紫华, 曹春霞. 低碳城市规划的研究回顾与思考[J]重庆建筑,2011(4)
城市规划建设范文6
当这种生活污染超过了城市生态系统自身净化能力之后,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将会凸显出来,像是经济衰退、交通拥堵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也会被引发,若任其发展下去,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被严重影响,城市的正常的社会和经济功能将严重受阻,并将极大地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为了使城市的质量和竞争力得到提升,为了更进一步地解决这些问题,使城市化给人类带来的物质享受更充分、信息交流更高效、生活设施更便利,建设生态城市就是我们唯一的出路。“生态城市”已经成为国际第四代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尤其在21世纪的城市发展阶段,更是显得尤为突出。
2生态城市建设规划设计原则分析
2.1关于要满足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如今,城市生态环境与人类发展的矛盾日益明显化。对于生态城市建设来说,首先要做到的是对城市自然环境的有效保护措施,像是净化大气、积极保护好水资源等。笔者在这里还要着重强调的是,我们要进一步防止城市热岛效应的发生,全面维护好城市中的碳氧平衡。事实上,这些调整都是以人的需求为核心的,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从生态城市建设来说,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城市的生活和休闲功能,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为便利的环境,真正让人类的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融为一体。2.2关于要注重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通过建立一个稳定和多样化的植物群落,实现文明的自然遗产以及景观多样性。形成不同类型的城市生态系统,充分利用树种资源和生态位资源,不仅要满足不同的人的文化和生活的需要,而且还提供一个生存生活环境的不同的生态环境,并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2.3关于要强调整体效果系统优先的基本原则。通过科学配置,最大限度提高系统生态总量,改善城市生态的类型和布局,实现生态系统各子系统的相互协调,发挥城市生态环境的最优效益,充分提高整个城市的总体功能。2.4关于要突出本土特色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根据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质量确定适宜的环境结构,选择应用具有主导功能特点的构思,借鉴本土建筑特别是建筑群落的优点,进行城市生态环境的合理布局,突出生态建筑群落模式的特点,进一步优化城市结构。
3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内容分析
3.1规划的框架。从目前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的现状分析,“生态用地”的道路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针对城市土地的价值,迫在眉睫的是建立道路、河流、农田水利等。同时,从城市发展和人们的不同需要出发,城市功能、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具有一定规模和多种功能并以有序的方式提升。3.2规划模式的配置。根据城市生态环境类型,以实现综合功能优化为目的,主导功能目标进行城市结构、模式配置的设计,在因地制宜、体现生物多样性的原则基础上,由细胞的丰富多样性,形成多层复杂结构模型和多风格混合结构类型,在注重景观效果的同时,更加注重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的建环境科学120科技创新导报ScienceandTechnologyInnovationHerald设主旨,把提高生态效益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城市生态环境规划模式的6种配置模式:(1)水系城市生态环境;(2)丘陵城市生态环境;(3)平原城市生态环境;(4)核心城市生态环境;(5)重点城市生态环境;(6)山川城市生态环境。
4生态城市规划要点分析
4.1关于要进一步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的方方面面。对于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来说,一定要把握生态城市设计方向,从实际出发深入完善现代城市生态化建设的基本目标,并从这个角度出发凸显城市文化和城市形象以及城市风格的基本特色和潜在吸引力。综合来看,生态城市规划的内在要素包括三方面的具体内容:(1)城市景观设计;(2)城市产业涉及;(3)城市住区设计。从目的性来看,城市景观设计的基本目的性在于构建建筑和园林景观为核心的主要内容。4.2关于要从实际出发进一步提升我国城市交通规划水平。上文中我们曾经有过这样的论述分析,那就是城市交通就像是城市的基础性动脉所在,严重影响着城市的发展。相关统计资料进一步显示,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这在带动我国现代化建设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负面问题,就像是城市人口众多和大量私家车发展过于迅速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导致我国城市交通和空气出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所以,对于城市交通来说城市生态是尤为重要的措施所在,我们必须要进一步树立交通有限的意识,在整个发展规划过程中努力发展公共交通以便获得相应的法规和经济支持,从实际出发,加入深入的精致机制,充分巩固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的重要地位。4.3关于要进一步加强我国城市绿化建设。事实上,对于生态城市建设来说,城市绿化建设是核心内容所在。从这个角度出发,如何进一步合理规划城市绿地系统,全面划分绿化用地的具体范围,深化城市绿化结构,提升城市区域的绿化率就成了人们所要综合性考虑的核心内容所在。另外,文中在这里还要着重强调的是,我们必须合理地对城市的绿化点、线、带进行合理化布局,深化城市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的规划建设策略。
5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策略分析
生态产业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生态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包括三个方面:生态工业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文化的建设。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矛盾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之间的矛盾,在城市的发展中,我们应该合理科学规划城市,改变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和资源利用率的方法,逐步实现生态系统、经济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全项发展。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生态产业是按照生态经济的原理和重视经济的规律,组织起来的系统的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产业。生态工业也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的理论依据为生态工业、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它主要包括4个方面:资源的重用,减少资源利用率、能量的非碳化,工业生产和经济活动的非物质化,其理论方法有3种:面向产品的生命周期评价分析法、面向物质的工程代谢分析方法、面向区域的生态工业系统集成方法。资源回收的关键是解决资源与环境之间矛盾的关键所在,其主要的行为原则为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6结语
总而言之,生态城市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方向所在,对其深入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相关调查研究资料显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年提升和对于自身周围环境环保需求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人们开始越来越追求一种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打造新时期人们生活的新环境。本文中做了大量的走访调研工作,本文也是一些心得体会所在,希望能起到借鉴的作用。未来,我们更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现代化生态城市建设问题,努力完善其中的不足之处,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增砖添瓦。
作者:刘婧琪 李业德 单位:1.诸城市龙城中学 2.诸城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参考文献
[1]蔡云楠,李晓晖,吴丽娟.广州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困境与创新[J].规划师,2015(8):87-92.
[2]刘颜欣.生态城市规划理论与建设技术研究[D].兰州大学,2014.
[3]李浩.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中国范式”[J].城市发展研究,2013(12):69-75.
[4]沈清基.智慧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基本理论探讨[J].城市规划学刊,2013(5):14-22.
[5]孙平军,曾亮,修春亮,等.基于寒地特征的沈北蒲河生态城市规划思考[J].城市规划,2013(7):46-52.
[6]杨培峰,易劲.“生态”理解三境界——兼论生态文明指导下的生态城市规划研究[J].规划师,2013(1):5-10.
[7]李浩,李建东.生态城市规划实效论——兼议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矛盾性与复杂性[J].城市发展研究,2012(3):53-57,88.
[8]常琳娜,高丹,周嘉.生态城市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1(26):254-259.
[9]陆宁,陆路,霍小平,等.生态城市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J].城市问题,2006(4):22-26.
[10]朱春玉.生态城市规划及其立法理念[J].现代法学,2006(2):8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