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妖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妖湖范文1
妖湖范文2
[关键词] 中药; 药学监护: 临床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 R285.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4-080-01
伴随着我国传统中医理论的不断传承及发展,中药的临床应用也随之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近年来中药不良反应也受到了人们普遍的关注。因而借鉴西药PC方法合理监督中药临床合理用药,是临床药学发展新方向,同时也是中药临床更加合理用药新途径。对此,本文就中药临床合理用药、中药的药学监护(PC)、中药临床合理用药和PC的相关性等内容做了具体阐述。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对2009年3月~2010年7月随机抽取的我院857例门诊服用中药的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
2 结果
2009年3月~2010年7月我院随机抽取的857例门诊服用中药患者的临床用药咨询情况见表1
表1857例门诊服用中药的患者的临床用药咨询情况 例(%)
通过表1当中857例门诊服用中药患者的临床用药咨询情况的调查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临床中药咨询总人数为532人,总用药咨询率约为62.08%,其中患者咨询药物的用法用量者可以多达346人,约占40. 37% ; 而咨询中药的煎煮方法者有186人,约占服用中药病人的21. 70%。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门诊服用中药的患者对于中药的用法用量以及煎煮方法并不十分清楚。
3 讨论
3.1 中药的临床合理用药和药学监护的概念
中药的临床合理用药是应用中医学综合知识、管理学知识来指导用药,安全、有效、经济的使用药物,在中医辨证施治基础上合理组方,以达治疗疾病及保健目的。
PC亦称药学保健、药疗保健,是一种过程,药师通过和患者、其他的专业人员合作而设计治疗的计划,其执行会对患者产生特殊治疗效果。其中包括三种功能:①发现实际存在或潜在用药问题; ②对发生的用药问题予以解决;③防止潜在用药问题发生。
3.2 做好中药学全程监护与促近临床合理用药的相关性
中医用药讲辨证论治,实质为个体化用药,与临床药学合理用药的核心一致。当前中药临床用药存在不规律用药、超剂量等问题。因而根据病情制定合理给药方案,及时调整用药,将PC应用到中药合理用药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3 中药临床合理用药与PC结合的有效措施
3.3.1 规范炮制方法
中药炮制临床意义主要是保证中药质量,掌握各种不同的炮制品疗效差异是中药合理用药前提条件。炮制方法得当与否关系中药的疗效,如生黄柏清下焦湿热,酒炙黄柏清上焦之热,盐黄柏则退虚热;生附子毒性大,制附子则毒性明显降低,且强心作用增强,炮制过程中应强调规范化的操作。作为PC实施主体,药师要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认真监督炮制中出现的问题,以更好的实施PC。
3.3.2 用量准确,方精药专
大剂量、大方是临床较普遍的现象。用药取效与所用药量并不成正比,而与辨证准确、治法得当、用药合理有密切关系。处方用药规律具有传统性,用药应遵循规定的剂量。医师可依病情轻重、病程长短、病势缓急、发病季节、患者体质强弱酌情增减,但剂量要适中,确保安全有效。中药师要对中医师处方进行监督,共同协商,以更好的实施PC,有效加强中药临床的合理用药。
3.3.3 药物配伍、联合应用合理
药物配伍联用得当,功效则倍增;反之不但无效,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引起严重不良反应。
中药联用,尤其是含有毒性成份的中成药联用,要注意有毒成份增量及蓄积[1~2]。中西药联用能增强西药疗效,如:枳实能增强庆大霉素抗感染的作用,银花和青霉素有协调作用[3],但中药化学成分复杂,使用中药时应特别注意。比如清开灵联合青霉素静滴可引起休克。药师应当运用其专业的知识并且借鉴临床医师的实践经验认真审核药物配伍联用,以最大限度的避免药源性的疾病以及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最终达到临床合理用药目的。
3.3.4 煎、服方法科学规范
随着我国中药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中药的有效成份也随之不断的被提取及分离,中药的临床药理效用也得到了证实, 但是汤剂因其独特的优势(可以随症加减,灵活变通地使用药物,且内服后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制备简单易行)在现代中药剂型中仍占主导地位,所以科学地掌握中药汤剂的煎煮和服用方法至关重要.历代医家对于汤剂的煎服方法都十分的重视。如明代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煮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我国古代积累下来的煎煮方法,大多数是科学而合理的,如“煎药并忌铜铁器,宜银器瓦罐。”煎药水多用雨水、腊雪、露水等,这些都是天然蒸馏水,含矿物质少、比较洁净。煎药前应浸泡,煎药次数一般2-3次,需特殊处理的应按规定处理。服药时要注意药物的温度,服用的时间、剂量和服药食忌等。[3]
参考文献
[1] 张新萍,郭海平,杨智敏.药学监护与临床[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0,(15):236-237.
妖湖范文3
(1)要注意用眼卫生
无论是看书还是用电脑时间都不宜过长,每隔30~40分钟就休息10~15分钟。眺望远处,让眼睛充分放松。
(2)要坚持做“眼保健操”
眼睛休息的时候可以顺便做做眼保健操。别小看这么几分钟的“保健操”,它能放松眼部肌肉,使血液畅通,缓解眼睛疲劳。还可以参加一些球类活动,如乒乓球、羽毛球等。当眼球追随目标转动时。睫状肌不断地放松与收缩加上眼外肌的协同作用。可以加速眼部的血液循环,促进眼部新陈代谢。
(3)要多吃保护眼睛的食物
动物性食物中的维生素A、植物性食物中的胡萝卜素直接参与视网膜上吸收光线的化学物质――视紫质的形成,是保护眼睛、维持正常视觉的“灵丹妙药”。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还是维持人体上皮组织正常代谢的主要营养素,一旦缺乏会出现干眼病和角膜软化症。春季风干物燥,眼表水分蒸发快,是干眼症的高发季节,更应注意补充水分。多吃豆制品、鱼、牛奶、青菜、大白菜、空心菜、西红柿及新鲜水果等有助于保护眼睛。吃坚果类食物的过程能加强眼部肌肉活动,促进眼部血液循环,减轻眼疲劳。这一招儿很合一些馋嘴人的心意吧?
(4)不要在光线太暗的地方看书
不少人喜欢在卫生间看书。卫生间一般光线较暗,光源也不科学,时间长了对眼睛有损伤。有人喜欢躺在床上看书。姿势不良会导致斜视或加重眼睛负担。
(5)不要经常点眼药水
随身携带一瓶眼药水。时不时掏出来滴上两滴,这已成为很多办公室族和看东西吃力的老年人的习惯。实际上。眼药水是不能随便点的。不同种类的眼药水针对不同眼病。胡乱使用极易对眼睛造成伤害。特别是一些含激素类眼药水对缓解眼睛肿胀等局部充血效果较好,刚开始使用时眼睛会感觉非常舒服,长久使用,则有可能造成眼压升高、视神经萎缩,有可能导致青光眼,使视力受损甚至致盲。
(6)不要配戴劣质太阳镜和老花镜
眼镜的质量,主要体现在眼镜的度数、散光的轴向、瞳距、瞳高等方面,如有一项不准。都会严重影响眼睛的健康。太阳镜阻挡紫外线,靠镜片上一层特殊的涂膜。质量优良的太阳镜,阻挡紫外线的能力强,又不影响视物清晰度。劣质太阳镜不但阻挡紫外线的性能差,镜片使外界物体变形扭曲,会加深对眼睛的伤害。
妖湖范文4
几年前的一个晚上,我值急诊班,突然抬来一位50岁左右的男病人,只见他神志桄惚、面色苍白、四肢冰冷,检查心跳42次/分,节律不齐,血压80/46毫米汞柱。追问病史,方知一小时前因牙痛服用了中成药“止痛丹”10粒。我一面处理病人,一面叫家属取来药瓶,只见瓶签上写明成人每次服5粒。于是我问。“他为什么要吃10颗?”家属回答:“老头子说牙痛厉害,中药多吃几颗没啥关系。”这位病人经积极抢救终于脱险了。后来,类似的病例又遇到几起。我不禁想,中药的毒性也应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中药副作用小。”很多人这样说。的确,由于中药大多属于天然的动植物药材,与化学药品相比,副作用一般较小。但应当知道,任何药物都具有二重性,即药性和毒性两方面。不少中药也有很强的毒性,例如,朱砂,轻粉、黄丹、砒石、雄黄,全蝎,蜈蚣、蟾酥、斑螫;附子、乌头、雪上一支蒿、马钱子、半夏、天南星、藤黄、洋金花等。这些中药或含有汞、铅、砷等有毒金属物质,或含有各种毒性成分,使用不当,可以引起人体心,肝、肾以及神经,骨髓、血液等重要组织器官的严重中毒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另外,有些中药在治疗量时不表现出毒性反应,而用量过大却可造成中毒。例如,杏仁是一味治疗咳喘的常用中药,据药理研究,杏仁主要含苦杏仁甙,吃了以后可被体内的酶水解产生一种剧毒物质氢氰酸。如果服用过量,轻则引起呕吐腹泻、头晕无力,重则引起昏迷抽风、血压下降、呼吸麻痹。又如散寒止痛的细辛,服用过量可发生烦躁、呕吐、气紧,甚至抽搐惊厥等中毒反应。近年来,乌头类引起心脏中毒,木通过量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例屡有报道。可见,对中药的毒性不可掉以轻心。
“补药无害,有病治病,无病强身。”这是一些人的看法。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就拿驰名中外的人参来说吧,它有大补元气、益肺健脾、养心宁神的功效,现代研究亦证实它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显著的强壮功能。但使用不当或服用过量也会产生不良后果。英国医生西格尔对百余名连续服用人参一个月以上的人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发现其中大多数出现过兴奋激动、烦躁失眠,咽喉刺激感,欣、腹胀腹泻、血压升高或降低,甚至发生人格变化、精神错乱等不良反应。其发生机理可能与神经内分泌功能受到扰乱有关。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则补之”,如果“不虚”,何以要补?
由此看来,使用中药切不可自作主张,乱投药石,即使是补药,也应取得医生的指导,辨证施治方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妖湖范文5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生活中常听到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从小脾气就不好,小的时候动不动就哭闹,大了有主见了,谁的话都不听,真是越大越难管。都说“三岁看到老”,孩子这么发展下去真是令家长们忧心忡忡。那么,该不该给孩子立家规,该怎样立家规呢?
古人很重视家庭教育,很多大家庭都立有家训,著名的如《颜氏家训》、《朱子家训》、《放翁家训》,还有家书等,可谓是金玉良言,字字药石。这些恳切的诲人之言流传千古,至今还有其无限的生命力。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一旦儒家“修齐治平”的人生理想确立之后,任你千锤万击,不论碰到什么挫折,他的精神力量都非常强大。
孩子从小没有规矩,很容易让孩子不懂得是非曲直,这对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是没有好处的。家规有必要立,但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所以要有松有紧,要让孩子在守规矩的同时不产生抵触心理,家长在保持原则的基础上也要给予孩子适当安抚,不要给孩子不安全、不信赖的感觉。
家规越早定越好
立家规并不是给孩子设置诸多限制,而是纠正孩子的一些坏习惯。而实际上,大多数孩子是喜欢遵守日常家规的,因为规矩给他们安全感、目标感和秩序感。“家规”不是要限制孩子的自由发展,而是为了更好地让他们有序地生活、学习和游戏,使孩子提高自律、自控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味给孩子自由,相反倒很容易让孩子养成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
越早对孩子进行家规教育,就越容易形成凡事得有规矩的意识。家规可以包括孩子的日常作息和行为准则两方面:为孩子制订合理的作息时间,确定好起床、吃饭、游戏等的时间,让孩子养成好的生活规律;行为准则则有利于孩子好习惯的建立,比如饭前便后要洗手,吃饭不能浪费,起床后和睡觉前要刷牙等等。家长也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及能力适时让孩子学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劳动能使孩子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增强动手动脑的能力。
立家规不能空泛要具体
有些家长,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一口气为孩子制订了很多条成长的目标,规定孩子不许玩,回家赶快复习、做作业,练琴,练画,学外语,结果孩子一天到晚精神沮丧,连学也不愿意上了。
妖湖范文6
一、服药时间
如补阳、升散方药,常用的补中益气汤、桂枝汤、催吐药、行气利湿药等,一般应于阳旺气升时服用;如补阴、沉降类方药,常用的当归六黄汤、酸枣仁汤、泻下药等应于阴旺气降时服用。根据这一规律,传统的辨时给药按日周期划分为两个时区,即清晨至午前,阳旺气升时区;午后至子前,阴旺气降时区。另外,根据中药的特性,以滋补肾阳为主的方药,宣清晨和黄昏前服用,清晨乃是阳分正当向上之时,而黄昏时则为少阴肾经气血旺盛之时,故可进一步发挥补肾作用。若更有阴邪盛、阳气虚的证候,还可以在临睡前再服用一次,以协助人体抵挡阴邪。定时发作性的疾病宜发病前服药,如止咳平喘药宜在发病前2h服用;调经药如治疗痛经的药物宜在经前3~7d服用;对于急性病、病情严重者,不必拘泥于规定时间,应随病情斟酌定之;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或健胃消食药宜饭后服用;补益、制酸药及部分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物可在饭前服;安神、涩精止遗药、缓下药宜在睡前服用。应注意的是,无论饭前或饭后服药,均应有间隔。另外,有中西药合用的患者,也应告知服药间隔时间,以免影响药效。一般间隔30~60min。
二、服药温度
1.温服:《伤寒论》方多采用温服。汤剂如桂枝汤,“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麻黄汤“温服八合”;大青龙汤“温服一升”;大承气汤“分温再服”等。即使丸、散亦主张温服,如理中丸“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瓜蒂散“取汁合散,温,顿服之”等[5]。中医认为凉(冷)属阴,阴盛损阳,脾胃之气属阳,患者脾胃之气虚弱时进冷汤,势必更伤阳气,有悖于合理用药原则,对病情转归不利。
2.热服:将煎好的中药趁热服下。解表药必须热服以助药力发汗。寒证用热药应热服,属“寒者热之”。真热假寒用寒药,应热服,属“寒药热服”、“治热以寒,温而行之”之法,以减少患者服药格拒。理气、活血、化瘀、补益药均应热服。
3.凉服:将煎好的中药放凉后服用。热证用寒药应凉服,属“热者寒之”。真寒假热用热药,应凉服,属“热药凉服”、“治寒以热药,凉而行之”之法。一般止血、收敛、清热、解毒、祛暑药均应凉服。服药呕吐者,应先口服少许姜汁或嚼少许陈皮后再凉服,以减轻症状。
三、服药后护理
1.药后起居:嘱患者稍许休息,以利药物吸收。解表药服药后宜卧床加盖衣被,勿当风。服散寒药注意保暖。
2.病情观察及护理:服药后观察用药反应,必要时做好记录。如服用解表药患者应观察汗出情况,以遍身微微汗出,邪随汗解为宜,及时用干毛巾擦干汗液,汗止后及时更换衣被,避风寒。若汗出不彻,病邪不解,宜继续服药。若汗出过多,易致津伤气耗,引发变证,应立即处理;服涌吐药后要观察呕吐物的性质、量和呕吐次数;凡服用泻下、利水渗湿之类方药,应密切观察二便次数、色、质、量及伴随症状,如腹痛的性质、程度等;服排石汤还要注意有无结石排出;峻烈或有毒性的药物要向患者或家属告知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适,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脉象是观察疾病变化的重要体征,药后脉转平和,表示病邪已祛,正气渐复,疾病向愈。
3.饮食护理:中医历来有“药食同源”之说,主张热证患者用寒药治疗的同时,食物应选用寒凉之品。同样,寒证患者使用热药治疗时也应给予温热性食物。因药物和食物都有“四气”(寒、热、温、凉)和“五味”(辛、甘、酸、苦、咸),若食药性味相投则食物能协助或增强药效,反之食物便会降低药效。《伤寒论》注重用食物辅助药物,以增强疗效。如服桂枝汤后啜热粥,取其助药力以外散;服理中汤后饮热粥,取其助药力以内温。四逆散、五苓散、半夏散皆以“白饮和服”,白饮即米汤,功能养胃和中,可以减轻药物对胃肠的刺激。另外,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肥甘厚味、辛辣生冷之品。催吐药服药期间应暂禁食,待胃肠功能恢复后再给少量流食或易消化食物以养胃气;寒下药适用于里热证,忌同时服用辛辣、滋补药,待燥屎泻下后再给予米汤等养胃之品;服用含人参类方药时应忌食萝卜,避免破坏人参药效;服清热药可鼓励患者食蔬菜水果等生津解渴之品;服消食导滞剂期间饮食勿过饱,如有山楂味酸,忌与碳酸氢钠等碱性药食同服,以免降低疗效;补益类药在饮食调护方面应对证进食,期间忌食萝卜、浓茶、咖啡及纤维素丰富的食物,以减缓排泄,促进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