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音乐巨人贝多芬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音乐巨人贝多芬范文1
激昂的《命运》钢琴曲在教室里回荡,同学们兴趣盎然专注地倾听,曲毕。
师:谁知道这首热情奔放,催人奋进的交响曲是什么曲子?你对它有什么了解?
生(众):《命运交响曲》!《命运》!
周伟光:这是贝多芬作曲的!
刘帅:这是贝多芬在耳聋之后的作品!
师:好,你了解的不少,谁对贝多芬再多一些介绍?
杜志佳:贝多芬是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他生活在一个音乐家庭,从他28岁起,耳朵就出了毛病,那时他的创作力正旺盛,30岁时,耳朵完全聋了,那时他特别苦闷。
魏月:我还知道,他在耳聋之后还创作了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有《英雄交响曲》、《田园交响曲》、《合唱交响曲》。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知道的很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说明同学们在课下做了充分的预习。耳聋的贝多芬是如何面对生活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品读《音乐巨人贝多芬》这篇文章,一起走进贝多芬的内心世界吧!带着对贝多芬的一些了解,让我们再次欣赏《命运》,这次老师提两点要求:第一,认真听,你都听到了什么?第二,要联想,你都想到了什么?
(生选择自己认为最舒适的姿势再次欣赏《命运》,有的远望窗外,若有所思;有的眉头紧锁,紧盯着一处,有的手托下颏,眼神迷离,几分钟后,曲毕)。
师:谁想说说,直接站起来。
李芳芳:我听到一种强烈节奏总是重复出现,就像命运之神在不断敲打贝多芬的家门。
段奕宏:在强烈的节奏之间又有比较舒缓的部分,那好象是贝多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方圆:听着这首曲子,我仿佛看见一个小姑娘坐在树林里,身边都是美丽的花朵,鸟儿在枝头吱吱的叫,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一会儿,小姑娘站起来,一边采花一边和蝴蝶嬉戏。
(同学脸上显出诧异的神色)。
师:听了刚才的描述,同学们有不同的意见吗?提出来。
解华民:我不同意她的这种说法,她好象是提前背好的,不符合这首曲子的实际,这么强烈激昂的曲子,小鸟早就吓跑了,花儿也得震落了。(众生笑)。
丰超:我也同意解华民的意见,应该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来。
师:对。这是我们的一个课堂练习,你听出什么就应该把它真实的表达出来。谁再说?
于程程:(较激动,语调有些忧郁颤抖)听着这段曲子,我好象看见一匹马儿在草原上奔跑,突然遇到了一大片荆棘林,马儿被困住了,不能前进了,浑身扎满了刺,这时小松鼠跑来了,小白兔跑来了,小鸟也飞过来了,他们给马儿引路帮助它走出荆棘林;正当马儿昂头向前跑的时候,又陷入了一片沼泽地中,马儿挣扎着,拼搏着,它不甘心就此被淹没,就在它筋疲力尽的时候,又有小动物来帮它,终于让它挣扎了上来。这时天空是那么蓝。。。(啜泣)鸟儿叫的那么欢,花儿也在向它招手。。。(趴在了书桌上)。(一片静默之后老师带头鼓掌)
师:(也有些激动)于程程把自己的经历融合在这首曲子之中,正像贝多芬经历种种磨难终于战胜命运一样,相信于程程同学也会在每位同学的关爱帮助之下,以坚持不懈的韧劲战胜不幸的命运,把苦难的生活踩在脚下,迎接自己光明的未来。
音乐巨人贝多芬范文2
我最崇拜、最喜爱的人物并不是像鹿晗、Angelababy这些青少年喜欢的影视明星。而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
贝多芬出生于1770年,他从小热爱音乐,然而,在他马上就要成功的时候,却被医生诊断出使听衰减弱,甚至可以使耳朵变聋的病。1798年贝多芬听觉渐衰,1820年后两耳失聪,失去了听觉,再也听不见大自然的声音了。但就在两耳失聪后,他还仍继续坚持创作。然而,在这段安静的时间里,贝多芬创造出了令世界都感到叹为观止的音乐。当然,最具代表性的那就是《田园交响曲》和《命运交响曲》。
当雄浑激昂的《命运交响曲》叩击着你的心扉时,你也许会想起了贝多芬——这位遭受到命运沉重打击时的音乐巨人。他曾经说过:“我将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并不能是我完全屈服。”就是在耳聋的这段时间里,创造出了享誉世界的音乐。就是在耳聋这段时间里,虽然会给贝多芬带来交流的障碍,也使他常常被人误解,社会交流受到极大的约束,他自己也认为自己连一棵大树都比不上。但是,耳聋的贝多芬远离社会中的喧嚣和纷争,获取心灵的净化和安宁。这何尝又不是一件好事呢?
音乐巨人贝多芬范文3
————读《贝多芬》有感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屈服!”这是贝多芬一生的写照,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尽管命运对他不公平,但他却扼住命运的咽喉,自己掌控命运。
贝多芬的爷爷早逝,父亲是个酒鬼,慈母是一位体弱多病的人,两位弟弟是野蛮人。贝多芬曾拜莫扎特为师,并从此在音乐上跨上一大步。虽然他在登上成功的颠峰时候,受到一个几乎把他逼疯的消息——耳聋。他拿着手枪指着自己,想结束生命,但最后还是放弃了。贝多芬尽管没有结束生命,但写下了遗嘱。紧接着他创作了一首首震惊乐坛的乐曲。1827年3月26日下午五点四十分,一位音乐巨人倒下了。
我想,贝多芬的一生中,最令人感动的莫过于是他一次次对命运的抗争,耳聋后创作惊动世界的乐曲。如果他没有惊人的毅力与坚强,这个世界何来如此绕梁三日的音乐?霍金是本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他因患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一张轮椅上达40年之久,他却身残志不残,使之化为优势,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广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滴滴水珠能穿透刚硬的石块,凭的是一种百折不扰的气概,苍松能屹立于高山之巅,靠的是持之以恒的精神。我曾种过一棵琵琶树,但是我种了几个月,一丝绿也无踪影。我几乎不能再等了,恨不得拿出铲子挖开土好好瞧瞧,我一旦挖开,这棵树可永远也不长出来了。但我又一想,如果我打开了那不就是像潘多拉一样,打开盒子永远也不能合上?于是,我按住这个念头,走开了。三年后的今天,一棵亭亭玉立的小树在东风中摇曳。噢!是那棵琵琶树,终于长大了!
音乐巨人贝多芬范文4
人的一生都会与童年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一个不平凡的音乐天才,大致有一个不平凡的童年。当莫扎特听到年幼的贝多芬即兴演奏时,曾说过“注意他,有一天整个世界都会谈论他”。海顿也预言:“贝多芬迟早会在欧洲最伟大的作曲家中占有一席之地。”结果二人的预言都得到完全的应验。
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5日生于德国波恩,是 Johnn Van Beethoven 之子,他的家世可追溯到15世纪西班牙统治时期,他的名字中的van证实是当地的平民,而非德语中van有贵族血统的标志。他的曾祖父曾经商,他的祖父则成为宫廷乐师,并担任乐长。当贝多芬出生时他的父亲还担任过科隆选帝侯的男高音。母亲的祖先曾担任议员,她作为一名选帝侯的遗孀下嫁给贝多芬的父亲。贝多芬的父亲除了声乐的才能外,早年就显露出键盘与小提琴的才华,并担任宫廷乐师,负责教授贵族子弟声乐与小提琴。同时代的人也记载了贝多芬父亲的另一面,比如带疤的脸、稀疏的发辫、严肃的眼神。而贝多芬的母亲则外貌美丽,说话得体,十分受人欢迎和尊敬,而不幸的是她年仅40岁就因肺病去世,使贝多芬哀痛至极,这也与贝多芬成人之后对父亲的厌恶形成了鲜明对照。
贝多芬时代的波恩是一个小城镇,莱茵河连年泛滥,街道狭窄、污秽,居住的半数都是乞讨者之类的下等阶层。而在一般的文献中,只把贝多芬的父亲简单描写成一个凶狠暴躁、嗜酒如命的人,其实有失公允。因为实际上,在贝多芬早期的音乐启蒙上他的父亲也是功不可没的。
宫廷对音乐偏好的传统又使这里充溢着音乐的氛围,贝多芬就是在这样一种既文明又卑屈的环境中长大的。
据记载,贝多芬小时候家里为了给母亲庆祝生日,全家在晚上奏乐狂欢。而这短暂的欢乐却不能改变家境贫困的现状。贝多芬在同学眼中因肮脏、粗心而惹人注目,他11岁后就没有读文科中学,而是一直以音乐为业,并再也没有接受过任何正规的文化教育,只是靠着天生的睿智与永不满足的求知欲支撑他走到艺术的巅峰。
贝多芬还站在小板凳上弹琴时,父亲就非常严厉地监督贝多芬的音乐学习。除了键盘以外,每天还要练习小提琴。偶尔贝多芬不照乐谱随意拉着一些音,父亲就会斥责他:“你知道,我无法忍受这种事。照着谱拉,不然毫无用处。”当闲暇时,贝多芬走进房间,父亲就会怒斥他:“你又在这里晃什么,还不去练琴,不然赏你耳光!”贝多芬总是喜欢在小提琴上即兴拉奏,并自认为这些音调很美。父亲很是不悦地说:“你还不到随心所欲演奏的时候。努力演奏得够好时,你才可以这样,而且努力奏出你头脑里的东西。”
当贝多芬的父亲认为贝多芬具备一定的演奏能力时,1778年3月在科隆让“号称6岁”的小儿子首次登台演奏。除了键盘和小提琴,父亲还安排贝多芬拜师学习音乐理论、作曲、管风琴、声乐与中提琴。在繁重的音乐学习压力下,周围人眼中的贝多芬是一个沉默寡言、害羞的男孩,观察与思索多于谈话,他时常托着小脑袋对着窗外沉思,沉浸在对诗歌与音乐的幻想之中。
父亲对贝多芬在音乐上的长进通常是高兴得溢于言表:“现在我的儿子是我唯一的慰藉。他在音乐上的进步如此神速,大家都赞赏不已。我可以预见他会是这世上的伟人,请记住我的话。”
当贝多芬11岁时,当地音乐杂志已登载了盛赞他的文章:“这位男高音之子,前途无量。他弹奏钢琴优雅从容,且劲力十足。一看乐谱就能视奏出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
13岁时贝多芬已经可以作为管弦乐团的键盘手参加演出了,同年就创作了三首《选帝侯》奏鸣曲。14岁就在宫廷演出中得到相应的薪俸。在15岁贝多芬就步父亲的后尘,教授学生供养他生病的母亲和酗酒的父亲。据说他的学生中有个叫布鲁宁的女孩对他用情很深。从那时起,他就开始为教堂工作,创作钢琴四重奏等作品。
音乐巨人贝多芬范文5
或许是学校生活的酸甜与苦辣;或许是学习生涯中的苦涩与辛酸;或许是朋友交往的枯燥与烦闷;也或许是同学之间的互为影响。我迷上了追“星”。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几天来,我了解了可歌可泣的革命烈士闻一多,蜚声乐坛的音乐大师贝多芬,鞠躬尽瘁的两弹之父邓稼先,博学睿智热情奔放的福楼拜和虚心使学的三国名将吕蒙。在这么多的名人中,我尤爱音乐巨人——贝多芬。
贝多芬,他是一位闻名世界的音乐家,他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也许是因为耳疾过早地降临到他的头上(贝多芬的耳疾起于28岁的时候<1798年>,自此至57岁<1827年>死),他的脾气变得非常暴躁。这对于一个对音乐有着极大兴趣的人,应该是多么大的打击!然而,贝多芬没有向上天屈服,他顽强地抗争着命运。他勇于直面人生的极度苦闷并将他的音乐融入与命运的不屈斗争中,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乐就是这颗英雄心的表现,他那深邃的眼睛更是流露出了他的光明前程。
关于他的相貌,隐约中记得“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脸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深邃的眼睛略带有一种凝重而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禁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颌,整个描绘出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
贝多芬,他虽没有别人所拥有的那份英俊,但他却拥有世间无价的才华;他虽没有别人所拥有的那份温和,但他却拥有音乐上的伟大成就。
我喜欢贝多芬,是因为他身上有一种敢于同命运抗争的拼搏精神。那种精神穿越了时空,穿越了宇宙,穿越了无人能及的境界。
我喜欢贝多芬,主要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对个人而言,经历一些磨难,的确不算坏事,况且,磨难的来临与否并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常言道:“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因此,人若想到达彼此的港湾,需经风雨,历蹉跎。因为“人的魅力往往和磨难成正比。
我喜欢贝多芬,看重的是他的漫漫人生。他能从逆境中迎难而上,面对种种困难他却不懂得后退,我敬畏他这种精神。这正验证了中国那句古老的名言“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我敬佩贝多芬,敬佩他的才华横溢,敬佩他的独特之明(独特之明:在贝多芬失聪之后,他利用“骨传导”继续着自己的音乐人生)。但我并不是一味地去模仿别人,而失去自己。因为孟子曾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音乐巨人贝多芬范文6
一、简介贝多芬以及贝多芬奏鸣曲op.109
(一)贝多芬生平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2-1827.03),德国钢琴家、作曲家。维也纳古典音乐代表人物之一。他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著深远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他的作品按照常规一般分为三个时期:早期阶段直到1802年;中期阶段:1802-1815年;晚期阶段1815-1827年。
(二)贝多芬奏鸣曲op.109的历史背景
贝多芬E大调钢琴奏鸣曲Op.109创作于1820-1821年间,是贝多芬献给给予他帮助的富商弗朗兹的女儿马克西米利安娜・布伦塔诺小姐的。那时候贝多芬生活困难,并且忍受着耳聋给他带来的身体上和精神上的折磨。尽管是这样,贝多芬仍然没有放弃他的理想,他顽强地与现实做着抗争,贝多芬将自己生活上的挫折与苦闷都投入到音乐的思考和探索之中,将自己崇高的理想和美好的幻想都寄托在音乐中,而这一特点在奏鸣曲Op.109中尤为突出。
二、贝多芬奏鸣曲op.109的演奏技术
(一)弹奏速度
速度基本上是通过节拍来表现的,拍子既表示速度更用于表示音乐表情的方式开始出现,通过节拍表现出更细腻、更微妙的表情。这首奏鸣曲中加入了“conaffetto”(深情地)的术语,使以前原有的意思表示改变。而且在乐章结构内部的速度变化也比其它的作品更有柔韧性和戏剧性,对“同一曲不同速度”方法表现的更详细,用术语的种类也很多,要贯穿相同的、稳定的、匀称的速度,不能忽快忽慢,不要渐强时快,渐弱时慢,充分保持统一的速度。十分小心地运用渐快、渐慢、延长、自由等节奏修饰手段。
(二)力度和强音
这首奏鸣曲的力度篇幅较大,强弱反差也比较大,乐曲的由弱音逐渐递增以致达到强音的顶点来表现,同时还可以采用逐渐加强到达顶点时又突然减弱来增强音乐的紧张感。强和渐弱后面加上点线(---)来标识具有渐近性的表情变化界限。这部奏鸣曲中的sf、sfp这些极大的大幅度渐强与渐弱非常多,要格外注意,不能把贝多芬弹成了李斯特。
(三)旋律的处理
1.单音旋律的歌唱式演奏
乐曲的声乐性和钢琴的演奏法相适应,从而带有一种特有的滑音唱法,即一个弱音由弱至强再渐弱(),这种右手演奏有连线的后一音符应反复按键,但不能太强。
2.和声旋律的歌唱式演奏
贝多芬采用的和声旋律和合唱一样有四部或者五部和声。既有使用六和弦和四六和弦也有使用其它和弦进行的歌唱演奏。作曲家有时用单手演奏,有时两只手同时演奏多个和声,甚至同时演奏八个音和声。
三、贝多芬op.109中音乐节奏形式
第一乐章的形式是加以自由处理的奏鸣曲式快板,主题很压缩,总共才8个2/4拍的小节再加上一个不完全小节。它停止在中间,结束的属和弦并没有解决到主和弦,而立即过度到升c小调的减七和弦。副部又开始。速度标记也起了变化,节拍也变了(3/4代替了2/4)。可是,基本脉动丝毫不变:柔板部分的八分音符等于活泼板部分的四分音符。因此,柔版部分的一个小节等于活泼板部分的三小节。副部运用即兴的手法:奇思妙想的节奏和力度变化。有些地方的精巧的小提琴功法,应当万分细心的毫无差错地去完成这一切。
副部以自由的小节结束,这小节有5拍,它的右手由先下行或上行的三十二分音符的B大调音阶组成,最后两拍是十六分音符进行。音阶以ritard和dim结束,并且转入了展开部分。
展开部在B大调上开始,是2/4拍。长时间的cresc在第六小节中开始。Cresc被意外的p打断,接着重新再开始,最后达到再现部开端的f。在再现部中,主部的陈述具有变奏性,它结束在基本调(E大调)上,中间它曾向下中音(C大调)离调。第二主题的再现部中也以自由的小节结束(9个八分音符)。
尾声在A大调上开始,并且以第一主题的素材为基础。在尾声的中间出现了一个由和弦陈述出来的段落。除了前两个被四分休止符隔开的和弦以外,所有的和弦都是连贯的四分音符进行。它们以属和弦上的短短的停顿告终。随后原先的十六分音符进行又出现了。四分休止符把最末一个和弦与前面的结构隔开,这和弦在第二拍上进入,可以任意延长它。[不完全小节]主部陈述在连绵不断的十六分音符同时进行。这些十六分音符两个一组地相连,而且由一手转到另一手上。作者把右手第二个十六分音符写成附点八分音符而且加以延长,而在左手,第二个十六分音符每次在休止符前轻巧地放掉。
第二乐章是奏鸣曲式快板,具有刚强的性质。它的形式极其压缩和简练。
主部由两个8小节的乐段组成。其中第二个乐段整个陈述在低音声部延长的属音B上而进行反复。在第二次的结束和弦中,延长的低音B解决到主音E,引向重属音和副部开始的中介段落由两个4小节的乐句构成,它们都建立在新的主题材料基础上,其一由八度进行陈述出来,并且停留在e小调的属音上。副部就在这个属和弦上开始,它在主题上近似主部的第二乐段。
副部的开始是一个由4小节的和6小节的两个乐句组成的乐段,它与主部的第二乐段相同,也建立在低音声部延长的属音升F上并且在第二乐句末解决到主音。接着开始的是由两小节的动机组成的模进式段落。这动机两次向下,最后引向C大调。
第三乐章里的变奏曲是贝多芬变奏曲最好的典范之一。这个变奏曲写得很自由:在每个变奏中,既改变速度,又改变拍子:3/4,2/4,9/8,3/4。节奏和音乐的性质也起了变化。变奏曲的钢琴写法惊人完美。其基本的情绪是安详沉思的,充满了深沉的感情和高尚的淳朴;这情绪有时被俏皮的幽默的段落打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