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称英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称英语范文1
职称英语考试是可以带词典进入考场的考试,考生可以使用国家正式出版的普通外文字典或词典。但禁止使用针对全国职称外语等级考试编辑出版的外语字典、词典,或外语教材和外语词汇手册。但建议广大考生在选择考场使用词典时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国家规定电子出版物不能带入考场;
2、有职称字样及针对职称英语考试编写的字典均不能带入考场,例如字典上有“职称英语”字样的等。带一个英汉互译的,词汇较多,但每个词条意思较少的字典,词汇多便于查,词条词意少可以减少查找时间比较好。
(来源:文章屋网 )
职称英语范文2
准考证打印:一般情况下各地职称英语考试均在考试前10天或者一周前在当地的人事考试中心打印准考证,或是自行登录报名系统打印准考证,这时一定要按照准考证打印要求打印。
考试内容:职称英语考试主要有六大题型,具体的设置为:第一项是词汇选项,分值是15分;第二项是阅读判断(对错选择)7分;第三项是概括大意有8分;第四项是阅读理解45分;第五项是补全短文10分;最后一项是完型填空15分,这六项就构成了100分。
答题顺序:首先我们拿到试卷后要整体浏览一遍,找到课本上的原题和自己平时练习时做过的题目并用铅笔在试卷上都标注好。接下来可以做词汇选项,因为可以查字典相对简单首先完成。接下来是阅读理解(45分)占有分值最大,重点先做,一般情况阅读理解都有1-2道题目直接来源于课本,这部分要重点把握,不要失分。接下来考生可以按照自己平时的做题习惯做其余40分的4大题型。
考场注意事项:1、应认真阅读准考证背面的“考场规则”,并按要求进入考场,参加考试。2、各类别、级别的试卷全部为客观题组成,在答题卡上作答。3、英语各级别的试卷均分为A、B卷。考生所持试卷内有“应考人员注意事项”的说明,规定了本卷的“试卷代码(三位数)”请考生须将试卷代码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栏目内。4、考生应考时可携带一本正式出版的一般通用的公共外语词典(不得带电子词典及社会专门为职称外语等级考试编写的词典)、2B铅笔、橡皮、钢笔或圆珠笔(黑色或蓝色),其它物品不得带入考场。5、请考生保留准考证以便查询成绩和办证使用。
职称英语范文3
关键词:苦恼;剖析;急躁;建议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9-00-01
一、有必要学习英语吗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你只要拥有电脑和相应的软件支持,进入网上的虚拟大学,用不着出国就可以上外国的大学并获得其授予的学位;在网上进行虚拟旅游,足不出户就可以周游世界。但是,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英语,因为网上的信息绝大多数都是以英语为媒介的。英语水平不高的人进入互联网,在纷繁的英语提示前,边查词典边分析语法,刚开始也许还可以勉强应付,但时间一长,就只好听天由命,胡乱点击,在浩瀚的信息海洋里随波逐流。所以,只有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花最少的精力到达要找的网站,找到合适的资料,也才能最终享受高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二、提高英语水平的烦恼及成因剖析
在多年从事英语教学的实践中,经常听到学生们的“诉苦”:“我们对英语是感兴趣的,也希望继续深造。可提高英语谈何容易?”有些学生甚至将学过的谚语”No pains, no gains.”俏皮地活用为“A lot of pains, still no gains.” 更悲观的人甚至发出感慨“The more I learn, the less I know”,其无奈与无助跃然纸上。
大多数英语学习者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刚开始接触英语时,由于它是一种全新的思维,具有与汉语不尽相同的表达方式,因此能吸引初学者的目光和注意力。但到一定程度后,突然发现我们的英语水平似乎维持在一个水平上,不管花多大的功夫,总是得不到突破和提高,这时,许多人都选择了放弃。
(一)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心理。漫步各大学校园,不难发现在报刊栏里到处是“X语速成”等广告,使许多人误以为英语是可以速成的。于是,成人上速成班,以期早日通过职称英语考试;学生也上“四六级速成”,以期很快通过考试拿到一纸证书,为自己将来找工作打下“物质”基础。
然而,英语是可以速成的吗?试以我们的母语---汉语来设想一下, 我们从小学到高中毕业,花了12年的时间来系统学习汉语。学习母语尚且如此,而英语又不见得比汉语容易,企图在很短时间内速成,恐怕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所以学习英语跟学习其他知识一样,是一个艰苦的脑力劳动过程,来不得半点急躁,而是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学习。
(二)对困难的预见和认识不足。对于英语的初学者,老师只求掌握一些基本语法知识和词汇。如“there be …”等较为简单的句型。词汇也是简单而且日常生活中较容易碰到的基本词汇,如日常用品(desk, plate,book等)等。这样的学习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兴趣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很快能将所学到的运用到实践中去,说出“We’re going to study a new lesson today.”这样的句子来。初学英语孩子说出“There are 60 students in my class.”和 “I’m one of the top students.”时,其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与初学者不同,有一定基础的学员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碰到基础教程中所未曾涉及的词汇和习惯用法。例如,“get off” 在“He got off a bus.”中是 “下(车)”;而在“He got off lightly.”中是“未受重罚”之意。再如,“I got a job at which I got ¥200 a month, but I never really got interested in it, and I soon get the sack. I wasn’t sorry, because my employer had always got on my nerves, but finally he got my back up. When he told me that if he had got it into his head that he could get along by playing me such a small sum, he would get a surprise. He told me that I was getting out of hand, and that I had got ideas above my station. When I told my father the whole story that evening I got a good hiding.”这短短的一段话总共用了14处 “get”或与其他词搭配构成的短语,使得这段话很苦涩难懂。据此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英语中即使简单的单词在不同的语境中的意义也可能千差万别。只有充分地认识到学习英语的困难所在,才有可能戒掉急躁和浮躁的心理,做好长期苦学的准备。
三、几点建议
对有英语基础的人来说,大量的阅读是有效提高英语水平的方法之一。那么,该读什么和怎么读呢?
(一)读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只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我们才能投入十二分的精力去钻研它。也只有读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我们才能充分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也才能真正提高。
(二)读当代英语。当今时代,英语发展也很快,大量新单词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运而生。如,“计算机”在十几年前只有一个名称叫“computer”, 而现在,PC; desktop; laptop等都是“计算机”。所以要跟上时代步伐,我们应当读当代英语,它离我们最近,也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影响。
(三)阅读时,不要在乎个别单词,而要关注正确的表达方式
有时候,不同的表达形式要求我们用在不同的场合下。例如,“I have insufficient financial resources for the journey.”用在非常正式的场合下是很合适的,而如果要对朋友或家里人说出这样的话,除非你是开玩笑,否则就显得有些不合时宜。此时,应该说 “I haven’t got enough money for the trip.” 所以说 “形式”的东西在某种程度上是与“内容”一样重要。
只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学习,以求实的精神去刻苦钻研,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才能使我们学习英语取得较大的进步,更好地享受英语带给我们的快乐。
参考文献:
[1]高林华.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长沙大学学报,2004,(01).
职称英语范文4
1务实求真、实地之友
走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人才培训为重点,以健全人才培训和科技推广、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主线是农村成人教育的路子。农村成人教育要抓住技术培训、推广新技术、开发新项目、培植科技示范户、发展壮大农业示范区等结合点。努力做到人才培训有场所、科技推广有人员、实验示范有基地、社会服务有网络、开展活动有资金、群众素质有提高、农村经济有发展、农民收入有增加。农村成人教育应重视沟通、示范、教育、培训等农村推广活动,推广农业生产技术、经营与管理技能,这才能实实在在成农民的致富之友。
2农民需求、创新之友
成人教育要成农民致富之友,首先必须懂得农民需求。不懂农民需求,就做不好农村成人教育。需求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穿、住等。若不满足,则有生命危险。这就是说,它是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层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的需求动力。
农村的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首要问题就是农民的文化层次低,春种秋收都是一些墨守陈规的东西,要改变这种固有的行为,就是让农民不断的接受新事物过程,要改变农民固有的态度和行为。农民具有农民间情感联系紧密,从众心理不愿改变现状,不喜冒险,但有时也会盲从,缺乏主见,因此要引导农民创新就要改变农民的旧观念、旧态度和旧行为。要改变农民这一状况,可通过强大的需求动力来认知创新,用典型的事例进行互动认知;通过言淡举止,用情感互动认知;通过群体特征,用意志行为互动认知从而达到具有创新的观念、态度和行为。
我们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可以得到鉴借。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五个次。
我们从事农村成教的工作人员,应以农民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为基点,用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为平台,构建农民自我实现的创造的需求,从而达到创新的目标。农村成教的教育工作,要为农民量身定做培训计划,以订单、定点、定向的形式为主,根据工作需要不断的转换职业能力,在达到灵活就业。更要适合农民需求,如优良品种选取、栽培技术的应用、肥料运筹、病虫害防治技术、经营与管理的应用,更应多沟通、多示范、多培训等农村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改变农民的观念和行为。
农村成教工作不仅是农业生产技术推广,更要让农民认可创新技术。在使广大农民接受新思想、新信息、新技术,同时要打破传统文化和习惯的束缚,要抓好农民技术培训方式创新,作为农村成教应该及时地把市场需求的准确信息、先进技术传递给农民。
3方法措施――群体、个体之友
农村成教应以人为主体,按照不同人的不同需求,有序有谐地进行不同层次的教育管理,通过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农村产业的竞争优势。
3.1设立群体推动者――群体之友
根据农村这个群体的特殊性来确立群体需求目标,农村群体教育需求是改善生活质量,促进其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为其发展目标。农村群体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是农体教育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有效开展教育和技能培训活动,帮助他们提高劳动技能,在实践中求发展。
管理者的共同追求就是建立有效的工作群体,更要得到成员的认可。在群体中选取有较强的工作动机、有良好的意见沟通、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有较高的生产性指向作为我们农村成教的推动者,让他们去协助我们农村成教的落实与推动。我们分乡、村两级群体推动者。作为我们成人教育工作的积极推动者,以利我们教育培训的顺利实施。
群体动力怎样才能具体落实到农村成人教育管理上,农村成教只有正确引导群体心理,发挥群体动力,才能充分鼓舞士气,发挥正能量,增强群体凝聚力,减少不必要的冲突、矛盾,才能加强与管理者配合力度,才能更有效提高成人教育的管理效率。
3.2采用个体行为指导――个体之友
3.2.1成校教育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把人的因素作为农村成教管理的首要因素,注重农民多层次需要的满足。举办不同需求、不同层次的培训。如:扫盲培训、计算机网络培训、淘宝创业培训、餐饮服务员培训、家政服务员培训、法律知识培训、水密桃建园定植培训等。
职称英语范文5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部门、学校管理者、学生及家长等各方越来越关注教育成本方面的信息。但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学生教育成本信息薄弱,学校管理缺乏成本意识,致使很多学校陷入发展的困境。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成本管理的新思维,不但能够提供更加准确的成本核算方法,还可以使成本控制更有效,成本管理更精细。文章尝试运用作业成本法这一比较先进的方法核算高职院校的教育成本,探索一种教育成本核算的新思路。
关键词:
高职;作业成本法;教育成本
一、作业成本的涵义及核算原理
作业成本法,即基于作业的成本计算方法,是指以作业为间接费用归集对象,通过资源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资源费用到作业上,再通过作业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作业成本到产品或顾客上去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ABC为作业、经营过程、产品、服务、客户等提供了一个更精确的分配间接成本和辅助资源的分配方法。其基本原理可阐述为: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而作业导致成本费用的发生。作业成本法将着眼点放在作业上,以作业为核算对象,依据作业对资源的消耗情况将资源的成本分配到作业中去,再由作业依据成本动因追踪到产品成本的形成和积累过程,由此得出最终产品成本。如图1所示,表明了作业成本法计算原理。图中实线表示成本计算和形成过程,虚线表示资源的消耗过程。上图表明,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资源按资源动因把其成本追踪到作业中去,从而得到作业成本,作业又按作业动因把其成本追踪到产品中去,最终形成产品的成本。因此,作业是资源与产品之间的联系桥梁,作业成本计算的着眼点与着重点是作业。
二、作业成本法核算高职院校教育成本的可行性
作业成本法在西方国家的应用已比较普遍,特别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的先进制造企业中应用效果显著,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大力推崇。根据西方国家应用作业成本法的经验和作业成本法自身的特点,具有下列特征的企业或机构比较适合采用作业成本法:(1)间接费用占全部制造成本的比重较高;(2)管理当局对传统成本计算系统提供的信息的准确程度不满意;(3)生产经营活动十分复杂;(4)产品品种结构十分复杂;(5)产品生产工艺复杂多变,经常发生调整准备成本;(6)经常调整生产作业,但很少相应调整会计核算系统;(7)竞争激烈,需要有正确价格策略的产业;(8)拥有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较好地实施了适时生产系统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上述条件不完全具备的企业或机构可考虑引进作业成本管理思想,根据实际需要部分应用作业成本计算法为一种管理辅助手段。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机构,尽管与企业比较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但在很多方面却具有“类企业”的性质,在很多方面与作业成本法的要求相吻合。高职院校具备了实施作业成本核算的许多条件:(1)高职院校教育成本中大部分都是间接费用,即间接费用占全部成本的比重较高,成本动因复杂。除直接发给学生的困补、价补、实习费等可直接计入某专业学生培养成本外,其他大部分培养费用,如:教学管理部门发生的组织教学费用,学生管理部门发生的日常管理费用,相关管理部门工资、水电、采暖等费用均属间接费用等;(2)高职院校的培养对象呈现多元化,决定了提供教育服务的种类较多,不同大类(如:文科、理科、工科等),不同层次(如:中专生、专科生、本科生、函授生等),不同系别,不同专业培养学生的成本费用相差很大;(3)随着我国高职教育多元化办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高职院校一方面面临着教育经费不足,一方面又存在教育资源浪费严重的现象,成本管理效率低下,成本信息缺乏准确性,已不能满足国家、学校、学生家长等各方面的需求,需要采用一种新的有效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4)高职院校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其复杂性。高职院校是集教学、科研、产业、后勤为一体的综合体。而培养学生发生的费用主要与教学、后勤等活动有关。不同类学生的教学有其各自的活动特点,不同专业的学生活动有其侧重,应具体分析各种活动特点、发生原因等,归集为不同作业,形成作业链,这也有利于在管理中找出漏洞;(5)各高职院校的会计核算系统是按教育部、财政部有关规定,按国家统一要求设置,如随意更改,报表口径等将无法与国家上级部门衔接,不利于国家统一领导,因此很少调整会计核算系统。综上,不论把高职院校看成是一种生产性还是服务性的机构,在利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计算方面符合了许多适用条件,具有可行性。
三、高职院校应用作业成本法核算教育成本需界定的问题
(一)成本对象培养人才的层次划分,高职院校的培养对象一般以专科生为主,有些院校兼有本科生、函授生、中专生等。由于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师资力量等存在很大差异,其培养对象各不相同,本文以高职院校的全日制专科生为成本对象。对于专科生教育成本的确定,可以根据高校的规模及管理的需要,以学院为单位计算,也可以系或具体专业为单位。本文以系为单位,计算专科生的教育成本。
(二)成本核算范围本文研究的教育成本是狭义的高校教育成本,即高校用于培养学生所耗费的,可以用货币计量的教育资源的价值。对于那些与人才培养无关的耗费应予以剔除,如离退休人员的支出,已实现社会化改革,独立承包,自负盈亏的机构等。
(三)成本计算期间无论是按会计年度,还是按教学年度计算,学生在校期间的总耗费是固定不变的,但为了便于收集和整理数据资料,本文将会计年度作为成本计算期。将在校三届学生视为一届学生的不同培养周期,以简化教育成本的计算。
四、作业成本法在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中的运用
(一)高职院校应用作业成本法核算教育成本的总体设计依据作业成本法“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导致成本的发生”的指导思想,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应用作业成本法核算其教育成本的总体设计如图2所示。首先应根据高职院校的具体情况,确定作业中心及相关作业。按照与学生培养联系的紧密程度,可将作业中心划分为直接作业中心和间接作业中心两大类,其中直接作业中心主要由直接承担教学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各系组成,间接作业中心主要由与学生培养工作非直接相关的部门构成。然后分别在间接作业中心和直接作业中心归集作业中心内各作业的资源耗费,汇总后构成各直接作业中心和间接作业中心的作业价值。分析各间接作业中心有关作业的作业动因,将间接作业中心的作业价值按照作业动因数分配计入各直接作业中心,直接作业中心的作业价值汇同从间接作业中心分配计入的作业价值,再加上各直接作业中心的直接成本,即未经作业归集,直接计入作业中心成本的终结动因资源的耗费,就构成了各直接作业中心即各系的教育总成本。分析直接作业中心各作业的作业动因,分别将直接作业中心和各间接作业中心的作业价值按照各自的作业动因分配计入各专业,将各专业学生的直接成本,即未经作业归集,直接计入各专业学生教育成本的终结动因资源的耗费,加上从直接作业中心和各间接作业中心分配计入的作业价值,就构成了各专业学生的教育总成本。
(二)高职院校应用作业成本法核算教育成本的具体方案高职院校作为一所高校,要运用作业成本法核算其教育成本,也应遵循上述过程。按照如图3所示的四个主要步骤来实施。
1.确定作业与作业中心和企业一样,一所高校可能有数以百计的作业,如果对每一种作业都单独进行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过程将是异常繁琐,并且是不必要的。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分类方法。最常用的方法是把多个相关的作业合并,归入一个作业中心。作业中心是相关作业的集合,它能够反映其内部各项作业的成本信息、所耗资源的信息以及作业执行情况。从生产的过程来看,高校的“生产”过程不是流程式的纵向结构,而是一种职能式的平行结构,因此,可以从高校的组织机构职能分析入手来确定其作业中心。由于各高校的组织结构不尽相同,每个学校对于内部职能的划分各有侧重。在判断主要作业时,可以根据管理需要有分有合,有时一个部门就是一个作业,但有时可以把几个部门合并到一个作业,有时还可以把一个部门分为几个作业,这些都要视管理需要与资料完备程度而定。结合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工作实际及其主要机构设置情况,一般应确定如表1所示的作业及作业中心。
2.将资源归集至作业中心确定了各个作业中心及相关作业之后,按照“作业消耗资源”的原理,需要将资源耗费归集到作业中去。这一过程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工作:首先,收集与整理资源耗费的数据资料。可按下面的程序进行:(1)对财务账户中的数据进行调整。财务账户上累计的支出并非都是教育成本,应根据成本相关原则(即是否与专科生教育相关),将耗费的未用于培养专科学生的教育资源,从中扣除,不予归集。(2)从财务账户中提取资源耗费。这要结合学校财务会计对资源耗费的分类,高职院校对资源耗费大致分为两类,人员支出和日常公用。其中人员支出包括:基本工资、津贴工资、社会保险;日常公用包括:办公费、印刷费、水费、电费、采暖费、邮电费、交通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维修费、招待费、低耗、实习费、课时费、讲义费、其他费用。其次,分析资源动因,按资源动因将各项资源耗费分配计入各作业中心。我们可以把与培养专科生有关的资源分为二类,终结动因资源和非终结动因资源。结合高职院校作业的划分,其作业与资源流向如图3。终结动因资源是能直接确定为成本对象的特定消耗,如各系直接向学生发放的专科生奖学金、助学金及向辅导员发放的辅导员津贴等,该类资源可不再经作业归集分配,直接计入教育成本。非终结动因资源包括作业专属动因资源和非作业专属动因资源,主要通过间接作业中心和直接作业中心的各作业进行归集。作业专属动因资源可直接计入各作业成本库,其分配可通过作业成本计算表(如表2),逐一归集到各作业中心的作业中。非作业专属动因资源的耗费,无法直接将其计入某一作业,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发生的,全校性的管理活动所耗费的资源即属于此类资源。应将其单独归集至学校相关管理作业中心各有关作业。在分析成本动因后,依据一定的量化标准,将其分配计入成本对象的教育成本中。按照上面的方法,专科生教育所耗费的各项资源就可以归集完毕,并按资源动因将其归入各作业中心的相关作业。
3.确定作业动因,计算动因分配率作业动因反映了产品消耗作业的方式和逻辑关系,是进一步将作业成本库中的费用分配到各成本对象上去的依据。确定合理的作业动因是分配成本费用的关键,作业动因的选择适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作业成本分配的准确性,对此必须审慎考虑。结合高职学院间接作业的设置,其间接作业中心各作业的作业动因确定如表3。综上对各间接作业中心作业动因的分析,结合各作业的作业成本、作业动因数量,按照R=C/A(R:作业动因分配率;C:作业成本;A:作业动因数量)确定间接作业中心各作业成本动因分配率。
4.分配作业成本,汇总学生教育成本首先,分配间接作业成本至直接作业。根据前面计算的间接作业中心的各作业动因分配率将间接作业中心各作业的作业成本分配至直接作业即各系。然后,汇总各直接作业中心的教育成本。直接作业中心即各系的教育成本包括如下几个组成部分:一是直接归入各系的终结动因资源;二是从各间接作业中心分配计入各系的作业成本;三是各系发生的作业成本。将上述三个部分汇总即得到各系专科生的教育成本。根据需要,我们还可进一步将成本标的设定为各专业学生的教育成本。与系教育成本核算相比,核算各专业学生的教育成本,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将终结动因资源归集到各专业;在分配间接作业中心作业成本时,按照各专业的作业动因数进行分配,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作业如学校相关管理作业中心下的水、电、暖、资产维护与折旧等,对于专业而言,其作业动因数很难准确划分,数据资料难以统计。因此,对于这些作业的作业成本,将其分配到系以后,再按照各专业的学生人数进行分配;直接作业中心归集的作业成本,在分析作业动因、计算动因分配率后,按专业发生的作业动因数分配计入各专业。
参考文献:
[1]宁亚平.作业成本法适用条件调查研[J].财政研究,2012(3).
[2]王苏敏.关于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研究[J].当代经济,2011(4).
[3]李泰然.民办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研究—基于作业成本法的视角[J].会计之友,2011(7).
[4]杨世忠.作业成本法在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中的应用研究—基于某高校成本核算的实例分析[J].会计研究,2012(4).
职称英语范文6
【关键词】酒店 英语 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98-01
1.课程概述
中国旖旎的自然风光、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风土人情一直吸引着中外的游客。近几年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大国地位的进一步奠定不仅可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更将为中国酒店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随着国际知名酒店的不断入驻及外国游客的日益增多,酒店行业亟需素质过硬、英语表达能力强的高端技能人员。本课程是培养酒店从业人员的一门以实用为主的必修英语课。它是基础英语的有效补充,为学生更好地学习酒店专业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面向酒店专业全体学生,坚持在“学生为中心,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理念的指导下建构学习模块,有针对性、专业性地学习职场英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一方面是基础英语学习的有效补充,另一方面又为后续的酒店专业英语学习以及岗位可持续学习和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2.设计思路
2.1坚持“学生为中心,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的理念。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围绕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开展教学活动;在学习模块的设置上,既紧密联系行业能力要求也突出大学生的能力要求;同时为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打下基础。
2.2课程在进行设计时,其学习对象为高职学生,所以在学习项目的选取上强调实用性和听说能力,为进一步的专业英语学习打下基础。教学可采用理论教学(教室)实践操作(实作场)的方式。[1]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大量使用场景、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3依据各学习项目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具体内容问:候与介绍,提供信息,中国文化礼节,西方文化礼节,职场健康与安全,前台,客房,餐饮商务中心。
3.目标与要求
3.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用英语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掌握酒店行业需求的问候、称呼、介绍、询问等英文表达;掌握酒店行业常见的职场英语词汇;熟悉职场安全与健康;了解各国礼节。再通过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最终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具体包括知识与能力,职业能力目标,学生职业素质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2课程开发以行业为依托,将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进行合理衔接,自然过渡。《酒店职场英语》的开发设计,既是学生对基础英语学习的有效补充,又是后期专业英语学习的重要基础。课程内容均来自行业的基本需求,突出实用性,建立的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内容体系;课程内容以整合的单元形式出现的,每个单元都包括实践知识、理论知识、职业态度和情感等内容,是相对完整的一个系统;课程的内容的设计强调学生的听说能力和交际能力;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保留学生的自主选择空间,兼顾学生的职业发展。
本课程学习内容是以酒店行业为背景,共选择了3个学习单元,涉及到听说读写的综合应用能力,尤其突出听说能力,并强调实践应用能力。“做中学,学中用”。
4.教学建议
教师应依据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本课程教学须充分利用学校和酒店两种资源,学校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教学相结合,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与现场实践教学相结合,注重学练结合,边讲边学,“教”与“学”互动,做中学,学中做,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岗位职业能力的提高;教师应以学习者为主体设计教学结构,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习者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者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者的学习信心与成就感。
5.评价建议
学生学习的评价采取教师评价和学习者互评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和实践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重点关注以下方面:英语沟通交流能力,遵守纪律,能认真高效地学习,简单常用的专业词汇职场安全与健康。对教师的评价按照学校相关规定进行。
6.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包括相关教材、实训工作规范、信息技术应用、工学结合、网络资源、仿真软件等。根据课程目标、学生实际以及本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等特点,本课程的教学应该建设文字教材、课件等为一体的教材,全套教材各司其职,以文字教材为中心,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副,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6.1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如视听光盘、多媒体软件、酒店教案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建议加强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6.2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酒店书籍、酒店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酒店论坛等网络信息资源,使教学媒体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使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互转变;使学生从单独的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6.3加强工学结合。与知名酒店的充分合作,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需求,在此过程中进行实验实训课程资源的开发,同时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开创就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