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红楼买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红楼买卖范文1
次日,探春便去银行买了货币市场基金,两个月后果然赚了数千元,便请贾母等到王宝和吃蟹,因签证已到手,趁便也算辞行。众人都应了,候着时辰,便一齐进到餐厅,一时间满屋里珠围翠绕,花枝招展。探春忙着让位子、要杯箸,等众人坐定,又忙着要水洗了手,站在贾母跟前剥蟹肉。贾母道:“我自己掰着吃就好,你吃你的去。”探春便又招呼姐妹们只管放量吃。酒吃到三分,大家便又猜拳行令起来,好不热闹。
众人正在高兴时,忽见平儿神色慌张地走来,在凤姐耳边咕唧了一阵。凤姐脸色大变,急忙起身,别了一声,即刻出去了,弄得众人愕然。贾母忙让探春跟过去,看看是什么事。
这边厢凤姐回到房内,旺儿早在门旁垂手侍立。凤姐支走丫头,叫进旺儿,问道:“到底怎么说?”旺儿战兢兢地道:“上月奶奶叫我买的认股权证,这两日暴跌,我们的本金已经亏去一多半了。”凤姐圆睁双眼,半晌方道:“你不是说你那个朋友是权证投资专家,这上头从未失手过吗?”旺儿道:“今儿个我去找他,原想讨个说法,没承想他亏得更惨,急得要跳楼呢,亏得我把他劝下了。”凤姐使劲啐了一口,道:
“呸,这样人也配称专家!你当初怎么说的?”
红楼买卖范文2
但细想之下,原因又不那么简单,物质的新与旧是相对的,没有得到过的东西哪怕是二手的对他来说也是新的,并且,任何人的物质占有量都是相对的,无产者想革中产们的命,中产者想谋巨富们的财,而巨富们返璞归真向往着无产者的粗鄙的生活。在无法革命和谋财的时候,能占有对方的一两件东西一下,也算是一件值得夸耀的精神事件吧,所以,阿Q式的穷人革命者总是直指有钱人家的姨太太们和大把的银子;而在富贵环境的豢养中,世俗的庸常生活也成为稀缺物品,所以英国的爱德华国王为了和美国的二手女人好而舍掉江山,红楼梦中贾琏有了出身名门的王熙凤和色艺双绝的平儿还不够,非要和穷人家的二手女人搞在一起,难分难舍。
现代经济学上反省说,大家一直在忽略一个平凡的道理,即一物的价格在某些情况下由消费者对它的评价决定,而与它的成本无关。二手货的价格就是这样的,往往一个人为了从别人那里得到二手货愿意付出比一手货更大的代价。
说到底,列举古今多少事,占有别人拥有而自己稀缺的东西,是人的本性,而别人的东西再好,当被自己拿来后,已经变成二手货,所以,人在本性上都是二手动物。
获得二手货的渠道有两种,一种是别人闲置或抛弃掉,自己通过较低的价格或接受赠予的方式获得,一种是别人还在使用,自己以较高的价格或干脆用非柔性手段获得。区别于战争频发和盗贼四起的年代,在稳定压倒一切的今日中国,二手物品的获得渠道上,买卖或接受赠予是主流方式,这种相对温和公平的方式客观上影响了当下中国的二手物品消费者,他们中间的一些人逐渐形成了二手格调,这种格调充满觥筹交错的幻境,充满自娱自乐的把玩,也不乏有实用主义者在斤斤计较的心算后露出诡谲的笑容。在这个时代,二手之于消费者,是各得其所,是物尽其用。
格调是个精神上形而上的硬杠杠,它自动屏蔽了那些营营役役的为基本生活资料本能求索的人,同样是二手消费者,衣食足的人才有资格谈论格调问题。我们看到,小资开着中产淘汰的二手车故作潇洒地开往城市中的某个咖啡馆,中产搬进巨富闲置的二手别墅拿起角落里布满灰尘的高尔夫球杆作势挥舞,巨富到乡野收购农民们抛弃掉的旧凳子旧门框来装点自己纸醉金迷的居所。
二手格调,总给当事者有种自我迷失的不真实感。
也有的二手消费者是百分之百的实用主义者,他们不是穷人,有一定的经济能力,但由于不好高骛远,不哗众取宠,不想用另一个阶级的东西装饰自己的梦,所以,他们只买对的,不买贵的,不迷信二手格调。他们不仅买,也卖,对他们来说,二手东西的买卖就是资源的最合理化整合利用的过程,无关风月情调。
社会发展到现在,中国人已经越来越不在乎是一手还是二手了,连纠缠了数千年的处女情结也非常淡漠了,英雄不问出处,美女不问几手,更遑论衣物器具以及房子和车子了。
细想之下,每一个“二手”上面都可能烙着别人的指纹,别人的眼泪,别人的汗水,别人的凝视,别人的,别人的记忆,它告别了一个人或一家人的生活,来到你的生活中,如果它有灵性,也会像贾宝玉脖子上的石头一样,给你讲述一段自己曾经的“红楼梦”。从此想开去,每一个“二手”,都需要善待,如果因为它是二手的,就破罐子破摔,毫不珍爱,那就是对自己当初审美的背叛和嘲讽。
当然,在貌似二手的东西上面,实际上也经常暗藏着一些人的世俗玄机,比如英雄吕布就是栽倒在二手女人貂禅的罗裙罗下的。许多人把自己心爱的东西贡献给别人,都有可怕的动机,所以“君子不夺人所爱”,不仅教育人要学会谦让与婉拒别人的好意,也内含作为人自我保护的策略――因为,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二手物品的非正常获得值得我们有所防范。
又比如杨钰莹的保时捷跑车,相信男人们倒卖它的时候,已经不只把它看成车本身了。推而及之,许多名人在特定的历史事件中使用过的二手东西,成了我们这个时代数量最大的收藏品之一,它们的价格在不断的竞拍中一路走高,已经远远不是当时自己作为一手时的身价了。
红楼买卖范文3
还记得7月22日的前几天才发生的日全食吗?以及2008年8月8日8时的在北京召开的奥运会,神州五号在2003年10月15日9时发射成功。就是这些小小的数字帮助我们记住了这些伟大的时刻,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回首往事,西汉司马迁写《史记》花了18年;明代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了30年;清代曹雪芹写《红楼梦》花了10年;达尔文写《物种起源》花了28年;歌德写《浮士德》花了近60年。18,30,10,28,60只是一个个普通数字吗?不,他们代表了古今中外的名人刻苦奋斗的艰辛历程,持之以恒的伟大精神。他们让人敬佩,也是这些数字证明了成功的果实是靠不断努力,花费大量心血才成熟的。多则60少则10,如果没有这些数字,我们如何清楚地了解到古今中外名人的事迹,更体会不到名人们顽强的毅力。
名人们的事迹,国家的重大事件毕竟离我们较远,也许我们还不能深刻的领悟到数字的可贵,那么回到日常生活中来,数字的作用是可想而知的。做买卖,用数字谈价钱;看钟表,那是时间的集合点;打电话,一个个跳跃的数字组成了一个整齐的队伍。做游戏,去旅行……连我们的出生日都被数字给记录下来。如果离开了数字,人类的生活将会怎样呢?
红楼买卖范文4
作业。但愿我碰见一个开明的老师不至于把我PIA死在讲台上。
【标题句式模仿风灵灵的《如何把文章写进精品区》,内容不雷同,文笔也不如他。而且个人能力有限,只能总结这么多,欢迎补充、纠正。】
正文:
此标题内容是一个千古年来困扰着万千女性的话题,在外国我们可以从《傲慢与偏见》Mrs.Bennet如何成功地将三个女儿都嫁出去的故事中得到启发,在中国我们依然可以求助于这部包罗万象的古典名著《红楼梦》。
红楼梦中的女性几乎个个出来都能当大众情人了,那么就盘点一下她们公共或各自的杀手锏。
1.没事吃点小药。
贾母初见林黛玉的时候就问:吃什么药?可见,一般大家闺秀之类就免不了得点小病,免不了吃点小药,已经成为此人群的特点了。也似乎自古书中对女子的要求普遍苛刻,不仅要才貌双全,还时常要加上一句“体弱多病”。好像只有这样,她才能完整了。抛开林黛玉不说,单说体态丰盈容光焕发的薛宝钗。书中明显描写她胖的连褪个镯子都褪不下来,面色红润如春,还非要高调地称自己得了“怪病”,吃“冷香丸”。那么珍贵的东西,配制又极其费劲,这不折腾人么。好像凡是得了病的女子,身价一下子就高了。可见病态美在人们心中是根深蒂固了。
所以奉劝一句,待嫁女们无论如何要装得弱柳扶风,手无寸铁之力。而且要时不时地感慨“头发骨折了!”或者趴在桌上手托住肚子位置喊胃痛。
平时有与男同学玩掰腕子这种嗜好的人就赶快戒了吧。
2. 勤揉眼或闻洋葱。
滴眼药水也可以。这个的好处就不用我说了吧。你是否经常看见电视上一大妈假惺惺用袖子沾眼泪?这就破坏了美感不是!一定要达到欲哭未哭似哭非哭的那种意境,眼泪在眼睛里要满,但不能溢出来。水具有表面张力所以可以在眼里形成一颗很大的泪球却不落下来,(我记得一枚硬币可以用胶头滴管滴不多不少正好20滴水在上边。)要学会利用这点特性,让你的眼睛罩上一层月朦胧鸟朦胧。越朦胧就越成功,这方面黛玉是大师,袭人偶尔也用过,但无论从美感还是成效上都远远不及,所以只能当小妾了。另外要哭得恰到好处,如果太猛了过头了那么鼻子就会发酸,甚至流鼻涕,彻底没有美感了。最后,如果忍不住,那就尽量让眼泪从一只眼睛里流出来,千万别流双行,没有意境。
3.婚前要足够矫情。
婚前嘛,必须得矫情,这样聚光灯闪在你身上,周围的人全部以你的喜怒哀乐为核心,别人注意你当然就更多了。不管是好是坏,先引来别人注意再说。比如说晴雯,在贾宝玉周围茫茫人海芸芸众生当中,她凭借什么称霸?那当然是足够的矫情和臭脾气了!像那些小丫头本本分分该干嘛干嘛的,猴年马月能飞上枝头?所以要先弄坏别人的扇子,然后又装生气,最后撕很多扇子,你就人高一等了。
矫情在生活中也是一门艺术,一定要养成伤春悲秋的习惯,没事吟个诗啊,葬个花啊,把蜡烛滴在书皮上啊,烧手绢啊等等。生活中可矫情的东西无处不在,只需要你来发现!
4.婚后要足够大度。
人家容忍你一朝是因为客气,或者说礼貌。要是婚后还天天葬花撕扇子可就要离婚了。况且自己家的扇子也舍不得撕了。总之,你看王熙凤嫁了贾琏之后处处斤斤计较,反而促使小三越来越多。不能因为你管了丈夫就不色,色者怎么着都是要色的。做妻子就要像大太太那样,要宽容,要谅解,要贤惠。没事多帮丈夫物色好人选,亲自去逼婚。鸳鸯不同意没关系,反正你是尽职尽责了。你需要吃斋念佛无欲无求才能获得贤妻良母的美名。
5.肯定别人最不受肯定的地方。
人最敏感的时候就是别人评价自己缺点的时候。贾宝玉不积极进取,不读四书五经,不参加高考,不上名牌大学,不考公务员,这些也就罢了,成天混在女人堆儿里吃胭脂膏,还看《西厢记》!平时被人瞧不起,骂惯了,当然最期待别人的肯定。所以这个时候黛玉也看《西厢记》,而且还赞同的宝玉的人生观,肯定了他的缺点。于是,啪,擦出火花。所以所谓爱情它不是找那个你欣赏的人,而是找那个欣赏你的人。(好吧我现在听起来像不像情感栏目心理专家?)
6.记住:上赶着不是买卖。
什么意思呢?就是不要太热情太友好了,别人反而觉得你是个便宜货。你看香菱就对薛蟠太仁慈了,所以命运悲惨。柳湘莲多硬气,一顿拳打脚踢,踢得薛蟠心服口服。所以说要出难题,要刁难,要耍性子。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你的威严、神秘感。黛玉给宝玉做荷包,还特意声明是限量版的。也就是暗示自己也是限量版的,不是想拿起就拿起想放下就放下的。这样可以提高身价,不容易被人耍。还给宝玉制造了一种压力:追我要趁早。
7.和婆婆搞好关系。
有二人世界就不得不有三人世界。其中婆婆占了主导地位。宝钗这方面工作做得不错,她安慰王夫人金钏跳井事件就很成功地将自己从旁观人立场转为儿媳立场。处处表现自己的精明能干,表现大度宽容,孝敬父母,心地善良,待人厚道,多给别人发几对不值钱的头花,送别人几套自己不爱穿的衣服,获得了好的口碑也就获得了人心。
最后,一定要身体好,才能与竞争对手们长久地战斗下去。病是要装的,不是要真得的!黛玉假戏真做就输在这一环节了。
以上方法对广大待嫁女以及男性小受适用。
这些尚且为理论,尚未实践过。至于成效如何,就看你们了。
红楼买卖范文5
[关键词] 图书价格;管理;销售
近年来书店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数量急剧增加,尤其是在价格上的比拼也是如火如荼。今天一书店打出7折,明天就有书市打折半价,又有北京一书摊有一折书,海南一书摊一堆书10元的现象。本文就此谈一谈看法,以引起思考。
一、 目前图书价格现状
近一个时期以来,打折书充斥市场。一些定价昂贵、包装精美并冠之以“精品”、“宝库”、“经典”、“全书”之类名目的“大砖头”动辄便以一折甚至低于一折的低价销售。在一些特价书库、购物中心、宾馆酒店、商业广场、住宅小区门口都可以看到这类书的踪影。这类“高定价低折扣”图书的特征十分明显,在内容上大多以古典名著、史学典籍、百科全书、大型工具书、名人传记、绘画艺术等为主。在形式上多以大书、套书面目出现,少则十几本,多则上百本,有的还加了礼品光盘。
今年3月份合肥市一个超市内,现场图书一律按8.8元一斤销售。图书涵盖面广,社科、历史、养生、文学等种类。有《本草纲目》《三国志》等古典文献,也有《格林童话》《鲁滨孙漂流记》等儿童读本图书论斤卖,原价的29.8元的《资治通鉴》则只要9.7元。甚至不足3折。
开封市书店街几家书店门前满眼都是降价书,成套包装的“精品图书”有几十种,其中部分套装“精品图书”以原价五折到一折,甚至不到一折的价格出售。一套《中国通史》的定价为1570元,现价买180元;一套《新编十万个为什么》标价1280元,现价100元。
海南省一书店从今年年初开始的迎新春精品图书特惠大联至今,一折起的精品图书已售得150多万元。原价上千元的一整套精品图书,现在花100元便可买到,在海南省一书店看到,摆在入门最显而易见的全是降价精品图书,其中多是文学、书画、医药名典等书籍,包装精美。原价1290元的《中国十大私刻本》现在100元可买到,原价1200元的《世界通史》现售100元……在现场看到,选购降价精品图书的读者络绎不绝。图书市场出现一折现象,已是全国范围内的普遍现象。
二、 图书价格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从全国各地情况来看,之所以普遍出现图书打折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原因:
1、超过版权保护期进入公共使用领域(没有版权)的大部头书。自去年下半年起,书市上新书好书层出不穷,书价自然也不菲。然而,与此同时,价格极低的“一折书”在全国各地销售火爆。而“一折书”与书店里的“正价书”质量几乎无二,那为什么码洋(标价)和实洋(销售价)相差这么大?大码洋“一折书”,在北京和海南的一些出版社纷纷推出辞典、古典、中外名著等精装豪华大部头丛书,书大部分都是正版,在南京,有一些个体书贩在兜售盒装大部头精品书。价格低的惊人,经调查,《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就有200多个版本。这些不需要支付作者稿费、版权费等的大部头丛书,实际成本只有纸张、印刷等费用,因此成本价格十分低廉,所以这些高定价低成本的图书低于一折都有很大的利润空间。这些高定价低折扣的正版书还与印数有关,有一些印刷厂在印完出版商指定的印数后,又私自多印一些,这些多印出来的书成本非常低,为了牟取暴利,印刷厂实行高定价低折扣将书迅速出售,以二十四史为例,上报时说印了2000套,实际上想印多少就印多少,如果销路好,印20000套都不止。
2、买卖书号的书。出版社与书商买卖书号。现行的体制是由出版社控制书号,使书号成了稀缺的经济资源。一旦有受利益驱动的人加入其中,便达成了买卖书号的交易,而出版社也不用花费图书出版后的市场推广成本。出版社和书店便都有利可图。去年在某一书市上,某一出版社先后发现很多打折书,标明是该出版社,经过鉴定,这些书全属盗版,是前几年随意买卖书号的产物,这些图书的胶片出版社当时并未收回,一直在书商手中,被书商钻了空子,一有书市他们就不断盗印。
3、盗版书。近几年图书盗版盛行,屡禁不绝,导致图书市场混乱无序。图书市场有相当多的是盗版盗印的,现在的盗版技术越来越高,纸张、印刷、文本跟正版基本一样,然而,盗版图书不用付稿费,不用付版税,不付编辑费用,就只付纸张费、印刷费和人工成本。因此,盗版图书就以超低价进入市场,冲击正版图书市场。书的定价既不按照既有的模式,也不用过多考虑成本问题,因此定价可高可低,具有相当的随着性。也有不少读者投诉,所买的低价书有的缺章少页,有的错字白字连篇。
4、图书定价过高。如今在市场上价格最水的商品,也就属各类图书了。据报道,我国图书价格是前几年的十几倍,远远走高飞 高出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据抽样调查表明,大部分读者认为书太贵,还有一部分读者认为图书定价过高让人难以承受。图书定价过高的问题已较为普遍,不少出版单位随意抬高图书定价,致使一些书价超出其成本的几倍。以此造成多种非法促销手段,最终获取高额利润。
还有库存积压书、网络竞争、会员书等问题都是造图书价格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红楼买卖范文6
选择剪纸,他成了别人嗤笑的“怪物”
石成才是山东陵县神头镇纪家村人,1963年出生。10岁时,石成才到县城看电影,对电影院门口海报上的字产生了兴趣,喜欢上了书法。1983年,他没有读完高中便顶替父亲到陵县供销社上班,做出纳工作,一干就是14年。上班期间,他没有丢掉练习书法的爱好,总希望自己将来能成为一个小有名气的书法家。
从1983年开始,石成才拿出自己的书法作品参加中国青少年书法报社组织的“品段级位书法作品评定”,一连参加了八次,都在低层次上徘徊。连评定委员会都给他致信,善意地劝解他:“你的书法作品缺乏传统的东西,不会有太大的提高。”这对他无异于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可是内心那股不认输的力量却一直在支撑他一次又一次地朝着自己的理想前进。
1998年,石成才所在的那个供销社改革分流,他一夜之间成了下岗职工。看着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和没有工作的妻子,他痛苦地在家里闷了几天,别说做书法家的梦想不可能实现,就连一家人的生存都成了问题。在妻子愁苦的面容和苦苦的劝说下,石成长扛起了一个男人所必须负有的责任,毅然去了天津打工。
在外边游荡了半个月后,石成才在一家私营手工艺品公司做起了会计。工作之余,石成才还是忘不了他最初的理想,空闲时结识了天津市艺术界的一些知名人士。
1998年年底,因不愿为老板做假账,正直倔强的石成长就那样丢了这份来之不易工作,临走厂里还欠了他两个月的工资。沮丧、愤怒以及思乡心切的石成才不想在天津呆下去了,第二天,他带着落魄的心情走向火车站。路边一家大型超市玻璃门窗上精美的剪纸画吸引住了他,他呆呆地看了半个多小时,直到超市保安人员将他带到办公室才清醒过来。他费尽口舌解释自己不是小偷,只是在看剪纸图案。这件小事至今想起来,石成长还哑然失笑。
接下来他还了解到,购买一幅那样的剪纸要花几十元甚至上百元,而且这种剪纸都是机器剪刻的,纯手工制品价格还要高。这个信息震动了石成才,“搞好剪纸不是一样可以养家糊口吗?如果我一天剪一张卖50元,那一个月就是1500元,何必再去给别人打工受那个窝囊气!”石成才心里算这样的账。自从那一刻起,石成才就像命中注定要搞剪纸一样,无可救药地迷上了这个历来就只有女人从事的行当。
1999年春节过后,面对家庭经济的拮据,妻子再一次要他外出打工。面对妻子恳求的目光,石成才终于说出了憋在心里很久的话:“我要搞剪纸,靠剪纸赚钱养家!”妻子怔怔地看着他。“你疯了吗?”“没啊,我想用自己的特长搞创作!在文化艺术方面走出一条活路。”伤心的妻子好几天没和石成才说一句话,她对自己的丈夫太了解了,只要他想做的事,八匹马也拉不回来啊!
石成才也能理解妻子当时的心情。因为在当地,剪纸只是一种节庆日的民俗,根本不可能是赖以生存的手段。而且剪纸的也都是女性,一个壮年男人不好好赚钱,却要搞什么专业剪纸,肯定会被人笑话的。
果不出所料,石成才要剪纸的消息在当地顿时成了新闻,他成了四邻八舍议论的焦点。“他外边打工准是受到了什么刺激。”“他是不是疯了,不正常!”风言风语直往石成才耳朵里钻,压得他在村里抬不起头。但是,他坚信只要剪出的作品好,一定能够像别人的画品一样卖出好价钱。为了避免听到邻居的议论,也为了有更多的时间研究剪纸,后来,他干脆足不出户,闭门创作。
一次,12岁的女儿石万照从外面哭着回来:“爸爸,我也不想出去了,咱村的人都在说你的坏话,连我的同学也都在说你,他们给你起外号,还在咱家门上写字。”石成才来到门口,这才发现不知哪个小孩用铅笔在大门上写了“怪物之家”四个字。村里有一位剪纸小有名气的老太太,石成才找到了她,向她请教,谁知这位老太太说:“成才啊,你见过哪个男人剪这玩意,再说,做这个东西又有什么用呢,不能吃不能喝的。我劝你现实点,别胡闹了,赶快出去挣点钱吧,你看你媳妇都难成啥样了。”
面对众多的不理解,石成才还是闷头创作。他觉得剪纸既是自己喜欢的艺术,只要剪好了,又能为家里带来收入,简直没有比这个更适合自己做的了。眼前的困难只是暂时的,带着这个信念,石成长扛住了以后接二连三的挫折。
1999年5月,石成才潜心苦学了几个月的剪纸后,精心剪出了一套三国人物《五虎上将》,想卖个好价钱,封住村里人的嘴。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淋漏了屋子,雨水正落在他的工作台上,刚完成的剪纸成了一团纸浆。5个月后,石成才又通过亲戚接到了一批剪纸生意,在经过无数个昼夜的煎熬后,石成才完成了作品,可商家来了后看着石成才的心血莫名地笑个不停。“这是什么?这就是你的艺术品吗?如果你这也叫艺术品的话,那我们那一带的男女老少就都可以称艺术家了。”客商一件也没要,一分钱也没给,扬长而去。看着投入几千元而没有结果,妻子董秀玲把所有的剪纸及制作工具堆到院子里,一把火烧了个干净。“你就是要饭,也别干这个了!”妻子对着石成才大喊着。
潜心学习,艺术其实离自己很近
不断的打击反而激发起石成才追求成功的欲望。就像他当年请教书法行家一样,这一次,他为了提高自己的剪纸水平,毅然走出家门,拜访请教书画及剪纸界的艺术家。每到一处,他都拿出作品虚心地请人家指教。许多艺术家为石成才的精神所感动,直言不讳地给他指出问题,毫无保留地向他传授技巧。
在看了他的《五虎上将》后,天津画院一画家为他指出缺点,说马蹄子剪刻的不很准确,让他细心观察一下。石成才于是来到1000多公里外的内蒙古一养马场住了8天,专心观察马蹄的样子及活动时的外形,发现了自己剪的马蹄子确实存在着问题,仅这一次他就花费了2000多元。家里因为他这一次外出拜师,半年都没有沾肉味。回家第一个晚上,妻子躺在床上一边抱怨,一边流泪,石成才在黑暗里流着泪玩笑着说:“等我赚了钱,你就等着天天大鱼大肉吧。”接下来几天,他很愧疚地帮妻子多干些家务活。
2001年冬天,石成才在经济状况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到高密市井沟镇河南村拜访剪纸艺人、原山东省剪纸协会会长范祚信,往回赶时,直到从高密买完车票才发现身上只剩3元钱。到了德州,找了一辆路过家门的大巴车,磨了好大一会嘴皮子,才让售票员同意用3幅剪纸作品代替车票钱。这样的辛酸往事不止一次发生过,几年来,石成才在物质生活极度匮乏的情况下,拜访的国内书画界名人达到200多人。他的剪纸水平也因此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其作品越来越受到专家及商家的重视和欢迎。
生活的艰难始终伴随着石成才学习的这段时光。石成才的姐妹们经常给石成才的母亲一点钱改善生活,可老太太舍不得花,每次石成才出发,老太太就偷偷拿出一些给他做路费。每次接过老母亲的钱,石成才都会在心底把自己骂一遍,因为自己不是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可是亲人们都在隐忍,在激励,在等待,都在盼着他的成功。想到这里,石成才的脚步就会更加坚定。
2001年春节,由于没有钱添置年货,一家人和平常一样吃过了晚饭,看了一会电视,就开始剪纸,剪累了就躺在床上。听着别人家的鞭炮声,作为丈夫、父亲的责任感充斥着石成才,自责内疚让他怎么也睡不着。他甚至有过放弃的念头,重新外出打工。但是,同行的鼓励,商家的肯定,又让他预感到自己的剪纸水平已经达到一定层次,应该马上就可以有出头之日了。
三笔生意,他足足赚了20万
石成才完成的第一笔生意是在2002年,购买者是上海市一位50多岁的李姓商人。
当时,李姓商人表哥在石成才的家里发现了石成才的剪纸《仕女图》。石成才精细的剪纸技巧让他惊奇不已,他马上与石成才取得了联系,要求制作《红楼梦》人物,而且没有提供任何资料和图片。石成才明白这次生意是对他的一次考验,“必须做好,一炮打响”,石成才为自己鼓励。
为了设计好人物形象,石成才在天津市图书馆里交了1000元押金,借了所有有关《红楼梦》的书籍、图片;在文物古店里他认真的翻阅着所有线装书,把一些图片记在脑子里,有的直接画在日记本上。
深入了解了故事及人物性格后,石成才把《红楼梦》中500多个人物梳理出来,开始设计人物的造型。这对石成才来说是最难的,一些有图画原形的人物只要进行加工再创作就行了;可那些没有任何图片的人物就成了难点:什么样的动作,什么样的表情都要自己设计。有时为了一个人物,石成才凌晨3点钟起床,反复修改研究。500多个人物,石成才每个人物都修改了不下20次,多的达到三四十遍。最后,当500个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他面前时,石成才已为此花去了3个多月的时间。
2002年冬天,李姓上海人看到石成才拿出的作品后,面露惊讶神色,第一句话是:“这是你做的吗?”石成才不加思索的说:“你让我做,当然是我做的了!”“你把作品及版权卖给我吧,多少钱你说?”石成才说:“多少钱你看着给吧。”上海人拿出5000元现金后,带走了石成才前后四个多月的心血。
《红楼梦》的成功,增加了石成才做更精细作品的信心。同时,石成才也开始走向市场,全面推销自己的剪纸。2003年春天,石成才带着自己的作品来到济南英雄山文化市场摆起地摊,其高超的手艺得到了肯定,购买的市民络绎不绝,挤满了石成才的地摊。曲阜的一位商人看中他的剪纸后,打电话订购了1000套。石成才通过通宵加工,提前3天完成了任务,获得了3000元的收入。
2003年9月份,德州市召开了第七届经济贸易洽谈会,石成才把自己的剪纸展办到了洽谈会上,《大观园》《仕女图》《清明上河图》赚足了参观者的眼球,一位澳大利亚商人看了石成才的作品连声说妙,通过和石成才洽谈,选择了100张作品,每张价格是120元。徐州一位字画商人一下订购了8000元的作品。
最大的一笔买卖来自一位美国字画商人,他第一次参加洽谈会,深深喜欢上了中国剪纸,他想要一套剪纸取样品回国推销在石成才的展摊前,他刚表达了自己的意思,石成才立即拿出一套《仕女图》相赠。美国人用怀疑的目光说“白给吗?”“留个纪念吧!”石成才说。
这只是一个小小的细节,石成才也没有留意,但会后,他接到了来自美国的电话。电话讲:“我把你的作品带到美国后,同行人爱不释手,我预订2万美元剪纸。”石成才激动了很长时间。2万美元啊,这应该是对家人的一个交待,也是对自己这些年所有心血的一个肯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