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两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傅雷家书两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傅雷家书两则范文1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你看过傅雷家书么?有什么感想呢?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2021傅雷家书蕴含的人生哲理范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关于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书信往来中发现弥拉读书不够,委婉的提醒傅聪,要提醒弥拉多读点书,要傅聪每天抽出一小段时间与弥拉拉拉家常,一方面可以将自己的思想整理出头绪,另一方面也是弥拉提高文化艺术、哲学水平。

“弥拉年轻,根基未固,你得耐心细致、孜孜不倦的的关怀弥拉,在人生琐事、读书修养、感情等方面处处观察、分析、思考,以诚挚深厚的爱做原动力,以冷静的立志做行动的指针加以教导、诱引,和她一起进步!…

…在人生艺术中、婚姻艺术中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这是你爸爸妈妈最关心的,也是你一生幸福所系。”

在傅聪婚后,不止一次在书信中提醒傅聪要注意家庭的和谐,理性的处理家庭的琐事,包括理财方式,他的最多的还是告诉傅聪如何尊重、爱护自己的妻儿,保持家庭的幸福和美满,从这些纯纯的教导中,我看到的不仅

仅是一个父亲对孩子幸福生活的指导,更看到一个儒雅的绅士,高洁的品质,和一颗真诚的心,始终保持着对家爱人浓浓的爱意,给自己的家人带来幸福!我想,如果说,婚姻的美满是有诀窍的,那就是如傅雷这样——永远

带着一颗热气腾腾真诚的心去爱!

放下书卷,掩面沉思:做父母易,做好父母却并不易,每一对父母都会对自己的孩子有诸多的期待,只是做父母的自己——我们准备好了吗?亲爱的,我该怎么来爱你?

关于傅雷家书读书笔记2读完《傅雷家书》后,给我的感受是这不仅仅是家书,更是一本教人育人的书。在这里,傅雷不只是一个父亲,同时也是儿子的好友、老师。书中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爱,朋友的关心勉励,老师的谆谆教诲。

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傅雷在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为此,他不断寄送大量中国本土文化的学习资料,生怕儿子离开故土后把本土文化淡忘。

《傅雷家书》凝聚着傅雷对党和国家的爱以及对儿子的深切期望。信中,傅雷告诉儿子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对待生活的问题,对儿子进行了引导,如在学习上应该劳逸结合,先学习乐理,切不可操之过急。还有母亲的无微不至的关心,如在婚恋方面。都像是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从“在公共团体中,赶任务而妨碍学习是免不了的,这一点我早就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坚定的意志和立场,向领导婉转而有力的去争取。否者出国的准备又能做到多少呢?特别是乐理方面,我一直放心不下,从今以后,处处要依靠你个人的毅力、信念与意志——实践的意志。千叮咛万嘱咐,父母心放不住。傅雷希望儿子少走弯路,避免重蹈覆辙,体现了对儿子深沉的爱,同时也告诉我们应该理解父母的苦心,他们都是为了我们好,希望我们有所建树。傅雷对儿子的'理解和希望也是天下父母所想的。

家书涉及各个方面,内容富有哲理。告诉年轻的一代做人做事要有条有理,不能激进,要学会如何做人,在学习上更要刻苦下功夫,不负众望!

关于傅雷家书读书笔记3合上《傅雷家书》,轻轻地呼出一口气。蓦然想起老师在教《傅雷家书两则》时,自己很懵懂地阅读,然后分段及抄笔记。过后,我并没有很深的感悟。今时今日,我把《傅雷家书》认真地读完后,才发现它所蕴藏的魅力。也许,那个时候的我,真的太小了,很多东西都不懂。

年少的我,不懂得父爱的可贵,也不晓得父母对我的在乎。直到现在,我背井离乡,远在他方,倍偿世间辛酸苦辣时,才发现家是最温暖的港湾而父母对自己的爱原来是如此地深且珍贵无比!

有一回,我寄了一封家书回去。我的心里有些紧张,不晓得父母收到我的信后,会怎样呢,会不会怪我写得不好呢?后来,母亲来电话,说收到我寄回的家书,并说他们的心里很高兴。母亲还说,你写的信很感人,你爸看完后,一个大男人居然被你这个死丫头给弄哭了。母亲还说了好多好多关心我的话,还带着一点祈求语气问我,有空时可不可以多写点书信回来,你爸你妈都不会上网不会发短信也不会上你们口中所说的QQ?电话的这头,我说没问题。放下电话时,眼泪在眼眶里一点点打转。心里总觉得对父母的亏欠,实在是太多了。我没想到,短短的一封家书,足以让父母感到欣慰。原来,子女在父母的心中,是占了那么大的地位。原来,父母想要的不多,只是,我还没注意到。爸爸妈妈,我想你们!

《傅雷家书》让我明白到,亲情,无论在哪个年代,都是伟大的。我想象不出,当傅雷夫妇决定离开人世时,他们的内心该是多么悲痛呀。尤其是让傅雷夫妇割舍亲情而远去另外一个遥远的世界时,他们是否在一瞬间痛得撕心裂肺呢?而我,只能深深叹息一声,深感世道的不公。

曾经年少不懂父母对自己的爱,如今成年要懂得珍惜与把握。孝顺父母,珍惜亲情,从小事做起,更从心灵出发。能够和父母一起朝夕相处,伴他们左右,伺奉他们,那是,一种无言地温馨与幸福,更是一笔珍贵的人生财富!

关于傅雷家书读书笔记4傅雷不愧是好父亲,能以如此的心态和耐心来教育孩子。傅雷究竟是如何有这种力量呢这种伟大的父爱可以说影响了傅聪的一生,为傅聪走向未来做出了铺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傅雷所写的这些书信也就是非常重要的,给傅聪上了一堂人生课,让他知道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活。

这真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书,同时也应该是作子女的了解父母的一本好书。子女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写的每字每句已经成为经典,永垂不朽的经典。

傅雷作为父亲,对子女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他对子女从不苛刻。而且他对傅聪的音乐事业十分的重视。傅聪事业的点点滴滴都非常的在乎,这让傅聪十分的感动。

其实,我们身边的父亲也跟傅雷一样的平凡与伟大。我们的父亲也是经常为我们的生计,为了我们的学习,为了我们能上一个好的学校,为了我们能拥有好的成绩,使得自己的头发都白了,费尽了心血,这是真正的伟大,这才是真正的父亲!傅雷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个父亲中的一个杰出的代表,他的对子女的充满爱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可以健康的成长。

傅聪的母亲在信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也给她的儿女写了好几封信。信中充满了对子女的关心和怜爱。同样,她对于傅聪的音乐事业也非常的在乎,这也同样让傅聪十分的感动,他也明白了母亲的爱对他有多重要。

这本《傅雷家书》真的让我懂得了非常多的道理,也让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理都在想着什么,这让我可以更好的和父母沟通。

我太感谢这本书了,真正的父母的爱之书!

关于傅雷家书读书笔记5拿起这本也许并不太重的书,却觉得沉沉的。

了解过傅雷,为他的含冤自杀而感到同情,傅雷在学术上是一位学者,在家里是一位严厉、尽责的父亲。这些家书,有三层内容,第一层是傅雷作为一位普通父亲对远在异国他乡的儿子表达四年、关怀之情;第二层是傅雷与儿子如同益友,知己般倾心地交谈,讨论艺术;第三层就是傅雷作为一名品德高尚、学识丰富的知识分子,认真引导儿子要具备高尚人格和艺德,启发儿子的爱国情、民族情。

《傅雷家书》可以使我们更好的提升自身修养的一本好书,在风云暗涌的年代里,傅雷通过书信亲子爱子,传达出一种高尚的品质。

爱子之情本是人间常情,而傅雷却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把亲情放在第二。读了《傅雷家书》,可以看到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深爱,也更突出了傅雷在艺术造诣高深,在生活对朋友爱惜尊重,政治上关心国家发展,又如益友、知己般与儿子平等探讨艺术的多个方面的个性特征,并且还能从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中获得做人的道理,让孩子体会父母之爱。可能如傅雷那样,对我们有着一颗期盼之心,希望我们成人成才,有一份浓浓的、毫无保留的爱。明白了父母的爱心,我们就会努力学习、成人成才。

这是一本“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的艺术学术修养读物”,更是平凡又典型的“不聪明”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我们可以像傅雷一样从中体会做人、学习的道理。

认真品味这本好书,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亲情世界,理解不懂得的人情世态。

傅雷家书两则范文2

②譬如你说你特别看重你和朋友同侪相厮守相消磨的时光。我不反对。人生,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伴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情形就变了,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那推推挤挤、同唱同乐的群体情感,那无忧无虑无猜忌的同侪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时期有。离开这纯洁而明亮的阶段,路其实可能愈走愈孤独。你将被家庭羁绊,被责任捆绑,被自己的野心套牢,被人生的复杂和矛盾压抑,你往丛林深处走去,愈走愈深,不复再有阳光似的伙伴。到了熟透的年龄,即使在群众的怀抱中,你都可能觉得寂寞无比。

③“少年轻狂”,安德烈,是可以的。至于“玩”,你知道吗?我觉得不懂得“玩”,确实是一种缺点。怎么说呢?席慕蓉曾经说,如果一个孩子在他的生活里没接触过大自然,譬如摸过树的皮,踩过干而脆的落叶,她就没办法教他美术。因为,他没第一手接触过美。

④你小的时候,我常带你去剧场看戏,去公园里喂鸭子,在厨房里揉面团,到野地里玩泥巴、采野花、抓蚱蜢、放风筝,在花园里养薄荷、种黄瓜,去莱茵河骑单车远行。现在你大了,自己去走巴塞罗纳,看建筑,看雕塑。安德烈,我和席慕蓉的看法是一致的:上一百堂美学的课,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教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不如让学生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不如让写作者在市场里头弄脏自己的裤脚。玩,可以说是天地之间学问的根本。

⑤那么,我是否一点儿也不担心我的儿子将来变成冬天的蟋蟀,一事无成?我当然担心。但我担心的不是你职业的贵贱、金钱的多寡、地位的高低,而是,你的工作能给你多少自由?走进人生的丛林之后,自由却往往要看你被迫花多少时间在闪避道上的荆棘。

(选自《亲爱的安德烈》,有删改)

[注解]《亲爱的安德烈》是龙应台和儿子安德烈的通信集。在安德烈十四岁的时候,龙应台离开欧洲,前往台北任职。等她卸任,安德烈已是一个十八岁的小伙子。母子俩用了三年时间互相通信,他们以书信的方式,进入了对方的生活和心灵。

【感悟】

读《傅雷家书两则》《致女儿的信》以及《第五封信》,我们感受到了父母对子女的殷殷期盼,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舐犊深情。

【阅读】

1.作者说:“人生,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请你具体说说这条路前后到底有什么不同。

傅雷家书两则范文3

【关键词】语文课程 学校文化 作用

学校与学校的不同是靠学校文化进行区别。学校文化是指以学校师生共同的价值为核心而形成的一种教育文化。其本质意义在于影响和促进学校中人的发展。学校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在特色发展、品牌发展中,学校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课标对“课程基本理念”的相关表述:“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应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语文课程因其学科特点必然应承担起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下面就以笔者所在学校的“敦品励学”学校文化建设为例,浅谈语文课程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语文与学校文化互相促进

语文教材有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优势。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革命传统教育、建设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等在最新的人教版教材中都有整体规划、有机融入、自然渗透。

学校文化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可以传承自己学校的文化,也可以对区域文化加以传承,甚至也可以γ褡逦幕、世界上其他优秀文化进行传承。“敦品励学”学校文化就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语文课程与学校文化都承担着传承文化的重任。在学校生活中,两者互相促进。语文学科可以帮助学校文化的推广,学校文化又促进着语文学科的学习。

二、课堂教学充实学校文化

语文课程的内容是十分广泛,涉及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等。课堂教学是语文学习的主阵地,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实学校文化建设。

梳理现使用初中六册人教版教材,与“敦品励学”相关的课文有许多。个人成长方面的有《走一步,再走一步》、《我的第一本书》、《我的童年》、《〈傅雷家书〉两则》、《孤独之旅》、《心声》等;榜样人物方面的有《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音乐巨人贝多芬》、《愚公移山》等;生活感悟方面的有《贝壳》、《蝉》、《紫藤萝瀑布》、《谈生命》、《地下森林断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人类探索方面的有《月亮上的足迹》、《伟大的悲剧》、《在沙漠中心》、《登上地球之巅》、《真正的英雄》等。这些课文在思想内容上都可以找到与“敦品励学”相关的契合点,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主人公成长历程、榜样人物优秀品质、作者对生活感悟时,在无形中强化了学生对“敦品励学”学校文化的认识,充实学校文化的内涵。

三、课外阅读扩展学校文化

语文课程不仅停留在课堂上,还会延伸至课外阅读。课外阅读能扩展学校文化。

学生的课外阅读一般包括语文书上推荐名著阅读、作者的其他作品、课文同主题作品、教师个人推荐、学生自由阅读等。课外阅读的开展形式有很多,市区读书比赛、学校阅读活动、阅读课、读书笔记、名著推荐演讲等。

现使用的人教版教材推荐阅读的课外名著《童年》、《鲁滨孙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爱》、《傅雷家书》等,都能找到落实“敦品励学”学校文化的情节、人物品质等,让学校文化不再局限于狭小的校园中。

在教学课文时教师推荐的作者其他作品、课文同主题作品也能扩展学校文化。如教学牛汉的《我的第一本书》,作者回忆第一本书,回忆与书相关的人和事,凝聚难忘的人间温情,含时代苦难。作者对苦难有着独特的理解,推荐阅读牛汉的《我仍在苦苦跋涉》、周国平的《苦难的价值》。对苦难的理解,加深了对敦品励学的理解。

四、语文活动践行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学校的各类活动,学校活动又践行着学校文化。语文活动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他活动又往往依托于语文课程。

创办各类文化社团。例书法小组,书法本身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在书法小组中还介绍在南京生活过的书法家、与南京相关的书法作品,这也是对地域文化的传承。

五、语文助力学校环境文化建设

以上几点主要侧重于学校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建设方面。语文课程还可以为学校物质文化中的环境文化建设方面助力。

学校的环境文化应与建筑文化、装饰文化、标识文化等渗透融合,每种文化都有语文课程的助力。学校的建筑物的命名除了按功能,还可以与学校文化相结合。学校外墙显示屏、校旗、班旗、黑板报、文化栏上都带上学校文化的标识。如“敦石”、励志林、激励亭等,在命名中体现“敦品励学”的学校文化,营造环境文化、学习运用语文。学校文化墙是学校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学校文化的展示。围绕“敦品励学”可以设置美德故事、美德人物、勤奋故事、励志人物等,既丰富了校园环境文化又宣传了学校文化。

傅雷家书两则范文4

当然,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教师首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即教师应当把读教材放在第一位,需要强调的是这种读必须是把自己完全纳入教材中,且必须先是“素读”,即舍弃所有可能干扰自己理解文本的教参,教学设计等资源,要尽量逼着自己读懂文章,还要读出以往教学时没有发现的新东西,哪怕只是一小点而已。此外,在课堂教学之前,应尤其重视学生的课前自读自思。因为这一方面可以预知学生的阅读现状,根据文本,及时地调整拟定最合适的教学设计,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具体到课堂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寻找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的突破口。只有抓准了深入文本的突破口,才能更好地把握文本。我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实践谈几点体会。

1.紧扣文眼

以教学《口技》为例,此文可从不同角度来学习,但若扣住一个字,一字立骨,一个字就可以串领全篇文章。什么字呢?“善”。正面描写也好,侧面描写也好,所有一切都是围绕这个“善”字写的。类似的还有教学《孙权劝学》时可扣住“劝”字,教学《隆中对》时可扣住“对”字,教学《唐雎不辱使命》一文可扣住“不辱”一词,教学《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可扣住“吗”字,等等,从而层层深入。抓住文眼,围绕一个词设计一系列问题,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回答灵活地加以引导,从文本出发,又不拘囿于课文本身,真可谓“四两拨千斤”、“牵一发而动全身”。

2.品关键词

宋代陆九渊说:“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工夫兴味长。”品味涵咏的功夫固然重要,但不能篇篇字字细品,否则既陷于琐碎,也难以把握整体。这就需要教师特别注意抓住文中关键的词句进行文意的探索,纲举目张,辐射全文,深入文本,从而获得对文意的心领神会。

如在教学《傅雷家书两则》时,细品两篇文章中出现的“坚强”:

“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

“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

这两句话中的“坚强”,稍不注意便可能被我们忽略,甚至熟视无睹。但是你若保持警觉和敏感,将目光聚焦这两个“坚强”,并从课文的整体情境来细研文本,你会发现这两个“坚强”的确是打开文本内核的智慧之门。

类似我在教学《范进中举》一文时,就请学生细品范进喜极而疯后的疯言疯语“噫!好了!我中了!”中的“好了”这一关键词,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思考回答范进相比于从前哪些方面确实是“好了”?以你的眼光看他果真是“好了”吗?

3.巧抓转折

文本中的意脉有时候会有转折之处,这些转折处,恰是引领学生深入文本的智慧之门。例如近期在教学顾老师印发的议论文补充材料《读书养气写作》一文时,一开始学生极易把第2小节的“读书可以养气”当作全文的中心论点,教师提示除了从标题《读书养气写作》即可判断全文是在谈三者的关系而非仅仅谈读书和养气的关系,还可以从文章的过渡句来发现论点:第4小节写道:“如果说读书可以养气,是输入;那么,养气则可以写作,是输出。”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学习把握作者或文中人物情感变化转折的叙事抒情类文章。

4.转化角色

在结束文本的学习时,转化角色引领学生返回关照整个文本,倾吐阅读文本后与文本的对话,是对文本的又一次深入研读。如著名特级教师黄厚江教学《黔之驴》,在教学将要结束时设计了一个对话情境:同学们,《黔之驴》的寓言故事留给我们许多启示,那么假若你就是那头驴,在将要死的时候你有什么话要对你的后代说呢?请动笔写下来。

傅雷家书两则范文5

一、创设问题情境,启发性提问

情境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常用的激趣方法,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将问题包含在情境中,还能促进学生对文章的思考。但要注意的是,在情境的创设中,问题是必要的、不可或缺的。同时,在情境的创设方式上也要多样化,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我的老师》(七年级上)的教学为例,课文按照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感情步步加深的顺序来写老师假装发怒、老师教我们跳舞、老师让我们观察蜜蜂、老师教我们读诗、我们看老师写字、老师排除我们的小纠纷、我梦中寻找老师七个片段,为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中先以话题“我印象最深的老师”,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和教师之间的往事,然后提出问题“课文记述了哪几个片段?这几个片段的写作顺序是怎样安排的”,引导学生初步阅读,两个问题让学生在初读中明确了学习目的,从而为合作探究奠定了基础。

当然,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借助多媒体进行图片展示、视频播放,以故事引入话题等,但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目的都是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来感知课文,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课文传递的感情或表达的观点,将问题置于情境中才能更好地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二、根据学生基础,针对性提问

新课改的阅读教学不再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而以教师为主导,通过教师的问题来启发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将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教师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因教师面对的学生在客观上存在差异,问题也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提出。一般而言,教学中教师可按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兴趣、阅读能力等,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然后以难易不同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将学生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然后按照基础知识、阅读能力的不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七年级下)的教学中,基本生字词是必须掌握的,而在对内容的概括引导上,对中、下层学生而言,教师以问题“根据文章标题提示,课文可分为几大部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对文章进行分层;而对上层学生则要求学生用简要语言概括每一部分各写了哪些事情。同时,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也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如在《奇妙的克隆》(八年级上)的第三段阅读教学中,为更好地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说明方法,教师以“请找出本段中所采用的说明方法”这个问题来引导学生找出引用的说明方法,然后教师对基础稍好的学生追问:“这样有什么好处?”从而让学生理解以孙悟空为例的克隆,运用引用的说明方法,可将抽象的克隆具体化、形象化,增强科技说明文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三、结合教学目标,层次性提问

在课堂中,阅读活动的展开是以目标的达成为导向的。传统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新课改下的探究教学模式虽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却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导致课堂从“满堂灌”走向了“满堂问”的误区。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提问,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根据目标而有层次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探究,让学生在解决前一个问题的基础上深入后一问题的探究中,从而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以《藤野先生》(八年级下)的教学为例,教师以问题“作者在日留学期间转换了三个地点,找出文章表明地点转换的词语”,引导学生理清作者在日留学的生活情况后,以问题“课文是以什么为中心记叙的,叙事线索是什么”引导学生分析与藤野先生交往的线索,同时导出“爱国主义情感”的线索,以问题“文中具体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的四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精神品质”引导学生在分析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教学以三个问题来突出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写法的重点,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的难点。

四、拓展教学内容,延伸性提问

语文课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相互统一的课程。在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思考,从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人文素养的培养。

傅雷家书两则范文6

其实,创立“大语文教育”思想体系的张孝纯先生,早在20多年前就给我们做了明确的界定。他主张:“语文教育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语文教学同学生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同发展学生的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把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训练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系统有效的语文训练。”张先生的总体模式由“一体两翼”组成:一体即是课堂教学主体,两翼是课外活动和语文学习环境。由此看来,“大语文教育”的精髓就是要打破长久以来把学生关在教室里学语文的封闭现象,把语文教学引入一个高远博大的境地。

“大语文教育”的内涵如此明了,应该如何实施呢?实践证明:“扩展教学”就是大语文教学法的一种具体体现。“扩展教学”指的是扩充和强化语文教学的内容与手段,它包括“密度教学”“活动教学”和“模块教学”三大系列。“扩展教学”克服的是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局限性、板滞性,将教学内容由课本向广义教材方向扩展。教学媒体由原始的粉笔黑板向多媒体方向扩展,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向多元课堂方向扩展。

既然“扩展教学”如此重要,我们在认真领会“大语文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就应该从这样几个方面做起:

一、报刊文章、语文读本、网络等配合教学

报刊、书籍、网络中,“大语文”的内容数不胜数。《学语文》早在90年代初,就把“大语文教育”作为自己的办刊方针。《语文学习》从1993年7月开始在封面上引录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克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世界》每期的封面上,都有“青少年的,大语文的”几个字。主要的还在于,这些学校、班级或学生个人订的报刊,其内容往往和课堂教学同步,能及时给予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点化或帮助其深入理解,加强巩固;而语文读本的真正作用就是紧扣课本给学生提供扩展阅读的便利。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够有目的地引进这些材料,或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不仅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知识积累,而且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改变课堂死气沉沉或乱糟糟的状况,更主要的还在于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知识巩固。

网络更是一种不得不善加利用的宝贵的教学资源。学生多喜欢上网,且往往都是玩,许多家长和学校下了九牛二虎之力常常禁止不住。从辩证法的角度去看,只要我们善加指导和利用,学生喜欢上网也是好事。我们可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给他们一些任务,让他们在学前或学后去查找与所学内容有关的东西,既可以使他们未学先知或学后印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大大扩展他们的知识视野,帮助他们从枯燥、单调、狭隘的课堂学习中走出来,奠定人生快乐学习的基础。特别是那些政论文、知识短文、散文、诗歌、文言文等,利用网络,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如人教版初中语文的《化石吟》《月亮上的足迹》《羚羊木雕》《天上的街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珍珠鸟》《斑羚飞渡》《华南虎》《奇妙的克隆》《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等等;苏教版初中语文的《赤壁》《宇宙里有些什么》《,你在哪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松鼠》《人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沁园春・雪》《观刈麦》《再别康桥》《苏州园林》《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宇宙里有些什么》。这些课文单一的课堂学习,可能事倍功半,如果扩展开来,给学生利用网络的机会,也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不太发达,学起来枯燥无味,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现代多媒体技术已越来越多地走进初中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性、形象性吸引学生,使学生的大脑始终保持兴奋状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增强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便会引起大脑皮质的兴奋,促进各种智力因素的发挥,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物色之动,心亦摇焉”。运用多媒体技术,将音乐、图片等素材合理布置,设置课文表达的情境,让学生真正融入课文所表达的意境中,既增强学生学习的情趣,又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就要很好地把握多媒体及网络信息资源这个教学工具,最大限度地为学生传递更容易接受的信息,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更多的聪明才智。

特别是那些抽象性的课文、写景抒情类的散文等最需要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如人教版初中语文的《在山的那边》《散步》《皇帝的新装》《安塞腰鼓》《伟大的悲剧》《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傅雷家书两则》《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苏教版初中语文的《春》《三峡》《济南的冬天》《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颗枸杞豆》《藤野先生》《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背影》《海燕》《白杨礼赞》《纪念白求恩》。这些课文,通过多媒体技术,用图文、声光把纯文字的东西变成直观性的影像,给学生思维迁移、旁敲侧击、触类旁通,不仅加快、加深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更加大了课堂容量,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从而真正实现了“大语文教育”的观念。

三、走进社会感知教学

“大语文教育”的“大”绝不是简单的学习内容增大,从培养人的目标出发,还包括了学习空间的扩大。初中学生学习的语文内容,很大一部分是对社会现象的、生活的、人类活动的描写和反应。我们现在把学生囚禁于一室之中认识社会和生活,已经割裂了知识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是一种“闭门造车”的狭隘行为。要想改变这种现象,最好的药方就是举起“大语文教育”的旗帜,尽可能地融入社会,搞好“扩展教学”。初中语文课本已经给我们提供了这种平台,如人教版初中语文的《春》《济南的冬天》《社戏》《亲爱的爸爸妈妈》《背影》《我的母亲》《端午的鸭蛋》《故乡》《我的叔叔于勒》等;苏教版初中语文的《幼时记趣》《童年的朋友》《我的老师》《苏州小巷》《父母的心》《甜甜的泥土》《紫藤萝瀑布》《画山绣水》《故乡》等。这些课文所描述的人和物或多或少都能在学生的生活中找到影子,课前课后指导学生去社会上认识、查找,或带领学生深入社会,一定比在课堂学习收获得要多,更主要的是能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使学生真正认识语文学习的价值,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大语文”观认为:语文教育,是以人获得更好的身心发展为基点的。因此,语文教育不仅在于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表达,同时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培养美好健康的情感与心理认知,完善和提升学生的自身人格与人文修养。“扩展教学”恰恰是对“大语文教育”的最好实践。

参考文献:

上一篇倒车影像

下一篇智能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