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旅游业发展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旅游业发展分析范文1
关键词:旅游业 SWOT分析 对策 山丹马场
旅游业是世界上最大的创汇产业和最高活力的经济增长点,被称为“无形出口业”和“无烟工业”。旅游业投入1元,能带来4.3元的综合收入;旅游业的一个直接就业岗位可以带动5.2个其它就业岗位;旅游业与108个行业相关联,可谓一业兴而百业旺。可见,旅游业快速发展,将带动山丹马场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
一、山丹马场旅游资源现状
山丹马场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亚洲规模最大、世界第二大马场,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中部,地处祁连山冷龙岭北麓的大马营草原,总面积2192.54平方公里。山丹马场地势平坦,水草丰茂,夏季绿草如茵,冬季一片金黄,是马匹繁衍、生长的理想场所,已有三千多年的养马史。山丹马场是世界上最大的马场,场内有雪山、森林、峡谷、牛羊群、大马群等自然风光,有大型机械化观光农业、古城烽隧遗址等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与古朴民俗风情相融合,享有“祁连明珠”、“丝路绿宝石”的美称,被《中国地理》评为国内六大最美丽草原之一。山丹马场夏季平均气温20℃左右,油菜花盛开之时,金波摇曳,满山遍野密源飘香,是旅游避暑、休闲度假的胜地,马场风光旖旎,游客可在这里骑马旅游、野营、观看赛马或马术表演,并游览自然风景名胜。自《牧马人》、《蒙根花》、《文成公主》、《王昭君》等30多部影视片在此拍摄并播出后,山丹马场成为了重要的影视旅游胜地。根据国家《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山丹马场可列为一级旅游景点(国际独有或独特),旅游资源概括起来主要有草原型综合类自然风光、大型机械化农业观光和山丹马种群及马运动项目观赏三部分组成。
二、山丹马场旅游业SWOT分析
1.优势(Strengths)
①区位优势。山丹马场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冷龙岭北麓的大马营草原,地跨甘青两省、毗邻三市(州)六县。从市场空间来看,在河西走廊,酒泉是传统的旅游大市,武威和张掖市旅游正在全面振兴。山丹是酒泉和武威旅游输送中转站和主要节点区,现已成为丝路旅游线一处不可缺少的重要站点。这为山丹马场休闲农业的产业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②区域内核心资源多元化。山丹马场山脉、峡谷、草原、森林、水库、山川等资源匹配合理,组合优势明显。以祁连松雪、窟窿峡谷、古城遗址、大小香沟、西大河水库、奔腾群马、雪山牦牛羊群、连片飘香的菜花、草原摇曳的野花、特种马鹿、藏獒养殖、大型农田节水灌溉以及浓郁古朴的民俗风情等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组合而成,具有浓郁马场特色的休闲游憩项目。也就是说,在很小的区域内,集丝路、绿洲、草原、祁连雪山等多元知名资源。
③旅游资源感知形象鲜明。“皑皑白雪”,“油菜金黄万顷”的美学景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古朴苍凉”的自然景观,甘肃良驹“山丹马”,品牌香油“丹马油脂”等,都使山丹马场休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的感知形象。
④生物景观生动、内涵丰富。生物构成的旅游资源是运动的、变化发展的。山丹马场、窟窿峡等景区的植被与环境密切融合,构成景观生动、内涵丰富的旅游资源。
⑤文化资源底蕴深厚。山丹马场是目前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亚洲规模最大,世界第二大马场。早在三千多年前,这里就已养马。自西汉以来,这里以当地蒙古马为基础,又引进了各种西域良马,杂交培育出的山丹马驰名天下,这里遂成为历代皇家军马养殖基地,经久不衰,为古今军事要冲见诸于史册,如汉代名将霍去病等历史事实。此外,当地的草原风情、特色饮食、民风民俗等更增添了马场的人文气息。
2.劣势(Weaknesses)
①资源与环境较脆弱。河西走廊的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弱,旅游资源的不合理开发,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大马营草原、西大河水库、窟窿峡等地,若无适当的措施加以保护,旅游活动易造成草原植被和森林植被的破坏与践踏、湖泊水体被污染等现象。
②山丹马场区外进入性差。与主要客源地的交通条件较差。山丹马场公路距兰州、西宁、嘉峪关分别为 420km、300km 和 350km。路程遥远,且只能通过公路进入山丹马场。
③山丹马场工农业发展造成资源退化。由于山丹马场职能的转变,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现代工农业设施建设,将会对马场草原风光产生不可挽回的损失,最终造成旅游资源在一定程度范围内的退化。最为重要的是马场氛围的降低,已经脱离以牧业为主的所谓“马场”,马仅有2000 多匹,军马也已成过去,军马、军人神圣又神秘的氛围已基本消失,离开“军”字马场与其它少数民族草原区别不大,且民族风情不如他们浓郁,不利于开拓市场。
3.机遇(Opportunities)
①甘肃旅游业进入快速发展期,为山丹马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机遇。2009年甘肃旅游业实现总收入192.77亿元,增长36.3%,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5.7%,旅游总收入相当于甘肃省GDP的5.7%,国内游人均花费仅535.4元,与发达国家和东部地区相比较,还有很大的距离。
②国家新的发展战略的实施和经济结构调整为山丹马场旅游业发展提供支持。近年来,中央提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两型社会),按照这个目标,传统的以资源消耗为主体的传统工业的发展必然受到制约,而被誉为 “无形出口业”和“无烟工业”的旅游业必然会受到鼓励。
③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把旅游业作为今后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给山丹马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2009年12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出台,2010年5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将扶持壮大甘肃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甘肃省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旅游业,把旅游业作为全省经济的重要支柱,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这对山丹马场旅游业乘势而上提供了条件。
④中国公民的消费结构、消费档次和消费理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国公民从原来舍不得花钱,到现在乐于旅游消费。2010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达2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6%,全国旅游业总收入1.57万亿元,增长21.7%,中国公民消费观念已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为山丹马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4.威胁(Threaths)
①周边区域旅游业快速发展,对山丹马场形成了竞争和威胁。山丹马场周边各区域,如永昌县、山丹县、民乐县、甘州区、肃南县等县区都制定了自己的旅游业发展规划,并且他们都把旅游业作为今后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这将对山丹马场旅游业的发展形成激烈的竞争。
②周边区域缺乏人口众多的大城市,使山丹马场的客源受到重大影响。山丹马场周边的张掖、武威、金昌、酒泉及嘉峪关等各地级市总人口均不超过200万人,所在地域人口稀疏,会导致周末等短期游客数量较少,使山丹马场旅游业发展受到制约。
三、山丹马场旅游业发展对策
1、强化旅游形象设计理念
旅游形象是指公众对某一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及其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经营行为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是对各构成要素的设计与塑造过程,其过程主要是将旅游地理要素、人文历史、市场要素分析进行提炼,形成理念形象,将感觉要素进行设计,形成视觉形象,将感受要素进行规范,形成行为形象。设计鲜明形象,改良不良形象,更新过时形象和强化良好形象是旅游形象设计的目的,为旅游目的地塑造持久形象,增强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旅游整体形象是对区域内在和外在精神价值进行提升的无形价值,不仅仅是一种资源,更是同其他区域进行旅游竞争时的强有力工具。
2、注重山丹马场旅游品牌建设
品牌是现代企业的核心资源,是现代产业经济、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市场竞争说到底就是品牌竞争。打造山丹马场精品旅游线路,做大做强旅游品牌景区景点。大力推进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积极培育拥有核心价值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山丹马场旅游品牌,推动山丹马场旅游产业取得较快发展。
3、推动区域联合,强化旅游网络建设
现代经济的典型特征之一就是在其运行时必须将其所处的系统当作一个整体看待。从旅游业的角度看,就是要加强区域旅游业的联合发展,注重旅游业行动的统一性。因而,山丹马场旅游业发展必须走与周边区域联合的道路,通过,整体营销,构筑区域旅游网络等,提高山丹马场旅游业的总体综合实力,增强其竞争力。
4、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提高山丹马场旅游业的发展后劲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产业竞争主要体现为人才的竞争,旅游业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人才将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旅游业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这已在旅游业界达成共识。目前,山丹马场旅游人才还相对短缺,旅游业的发展必须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加强人才的培养,同时注意建立有效的人才吸引和任用机制,为提高山丹马场旅游业的发展后劲创造条件。
5、加快山丹马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建设旅游道路、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安全以及资源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加强主要景区连接交通干线的旅游公路建设,完善旅游标识系统,确保景区和交通沿线通信顺畅,方便游客出游。
参考文献
[1] 刘立勇. 县域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经济地理,2009,(12)
[2] 张栎. 甘肃旅游业欲化茧成蝶[N].甘肃经济日报,2010-7-8
旅游业发展分析范文2
关键词:张家口;旅游业;旅游影区效应;SWOT
引言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提出,是把组织的优势(Strengths)、弱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的分析综合在一起,构造SWOT矩阵。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结论的分析方法。运用SWOT分析法,对张家口旅游业发展的内部、外部条件进行具体分析,以便于张家口在旅游开发中更好地抓住机会、避开威胁、发挥优势、克服弱势,促进张家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一、优势(Strengths)
(一)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
张家口地处京、冀、晋、蒙四省市区交界处,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张库大道”上的陆路商埠之美誉。京包、丰沙、大秦铁路和4条国道、14条省道、25条县级以及700多条乡级公路并网交错,四通八达;京张、京大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大大缩短了张家口与京津等地的时空距离。京津等周边地区也将成为张家口市旅游资源市场的主体。特别是毗邻京津,距北京178公里,距天津320公里,是沿海发达地区经过北京向西北经济辐射的第一站,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二)资源优势
张家口坐落在太行山和燕山环抱的盆地北沿,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衔接地带,东临首都北京,西连煤都大同,北靠内蒙古高原,南接华北腹地,面向沿海,背靠内陆,是河北省旅游资源分布密集区。其历史悠久,风景秀丽迷人,名胜古迹荟萃,四季气候皆宜。这颗璀璨的塞外明珠,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赋予其奇特的地形地貌,形态迥异的景色,浓缩了北国雄峻与南国秀美于一体,堪称旅游、观光、度假的天然宝地。张家口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完好,蓝天、白云、清水、绿地兼具,地形地貌齐全。坝上高原是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海拔1300米~1500米。这里地势平坦,地域辽阔,气候凉爽,水草丰茂,历来为观光避暑度假之胜地。境内有永定河、潮白河、滦河、大清河和内陆河等五大水系贯通。各类水库一百多座,淡水水域24万亩,还有地热资源18处,现已开发赤诚温泉、怀来温泉和阳原温泉等。张家口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有千年始祖遗址。四五千年以前发生在涿鹿的黄帝、蚩尤之战,黄帝,炎帝之战,促成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和文明的产生。她由轩辕黄帝城、黄帝泉、轩辕湖、蚩尤寨、蚩尤泉、三祖纪念堂等景观组成,为游人提供了中华民族人文三祖黄帝、蚩尤、炎帝在这里生息战斗的生动历史,在全国具有垄断优势。
二、弱势(Weaknesses)
(一)制度环境约束明显
制度作为约束人们行为的一系列规则,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但是制度环境改变是一个渐变、滞后的过程,制度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地方旅游业的发展。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在1969—1995年期间,张家口被定为北京的“北大门”,开始长达二十六年的“闭关锁张”,直到1995年5月,国家才允许张家口对外开放,此时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过去十七年了。虽然近几年在国家的支持下以及不断学习其他区域的经验过程中,张家口的制度环境也在不断地完善,但是由于张家口改革开放时间晚,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强烈,对制度环境的改变只是停留在一些表层上的东西,对一些深层次的制度环境并没有改善,从而使制度环境建设没有完全到位,宏观上限制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人才缺乏
人才缺乏是限制张家口旅游业发展的又一个重要因素。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张家口不仅吸引不到优势人才来此工作,而且本地人才也大量的流失。张家口市县级及以下各类科技人员总数为67245人,具有高级职称的1348人,仅占2%;具有中级职称的16100人,占23.9%,人才密度仅为4.44%,而全省平均水平已经达到6.05%。在市级科研机构中,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科研人员屈指可数。知识贫困不仅是教育水平低下,更是获取、吸收和交流知识能力的匮乏或途径的缺乏。正是这些原因使得张家口地区一些人观念陈旧,思想保守,完全脱离了市场经济体制,从领导到群众,对旅游业的认识至今还不到位,各级政府对旅游业的支持也常常是道义上的支持多于实际的行动,旅游从业人员主动开发市场、发现市场的观念淡薄,导致了张家口旅游市场的单一狭小。
(三)经济基础薄弱
张家口地区经济文化落后,贫困人口众多,开发资金严重缺乏,旅游投入不足。旅游基础设施数量少、档次低。进入张家口域内公路以及进入部分景区景点的公路路况比较差、基础设施不完善。特别是乡村的基础条件更为严重,脏乱差问题仍比较突出。通往乡镇一级道路没有路灯,晚上行车困难,路况复杂。有的示范点乡村道路还没有硬化,人们戏称为“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有的农家旅馆没有供游客入厕、洗澡的地方,其他基本设施也不够完善,给游客带来了诸多不便。同时,景区停车场有限,在景区车辆拥挤的现象十分突出,严重破坏了游兴。
三、机遇(Opportunities)
(一)国家政策的调整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也在不断地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将旅游业确定为中国支柱产业。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中国不断完善休假制度。特别是针对“黄金周”集中出行的种种弊端,国家在2008年对节假日进行了调整,调整目标是将长假分解为几个短假期,节假日调整方案明确提出“允许周末上移下错,与法定假日形成连休”,改革后少了一个“五一”黄金周长假,多了“五一”、清明、端午、中秋四个短假。国家休假制度的改革增加人们外出旅游的频率,增加了短途出游的几率,而张家口的区位和资源优势使其成为京津游客的首选旅游目的地。
(二)中国人均GDP的稳步提升
随着中国人均GDP的提高,旅游人数将呈现出逐年增长势头,即人均GDP与旅游人数呈现出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经济发展水平已成为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中国现在已经总体上进入小康水平,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由过去追求物质享受转变为精神享受,人们逐渐走出家门开始追求异地的体验,进一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有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将成为人们追求的对象,张家口旅游资源丰富,容易打造富有个性的旅游目的地。只要张家口加快资源整合转变思路,就可以成功地打造一个富有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吸引国内外游客来此消费旅游。
(三)京津冀区域合作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逐步推进,京津冀地区将在产业分工、交通构建、市场培育、环境改善、旅游发展等五大领域内通力合作,特别是地方政府之间主动地积极磋商和全方位的经济合作,为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京津冀区域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不仅具有垄断性的历史文物,而且还有独一无二的自然风光,同时又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为三地发展旅游提供了首要条件。张家口作为京津冀都市圈中的一个重要城市,在发展区域一体化大旅游中可借助京津旅游知名度,充分发挥自身旅游资源优势,制定相应的旅游发展规划,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四、威胁(Threats)
(一)旅游影区效应
旅游影区效应的核心观点是指旅游地的形象级别和旅游吸引力存在差异,并且高级旅游地在周围地区(形象作用半径范围内)会形成形象上的阴影区,处于阴影区内低级别的旅游地的形象和旅游吸引力会受到不利影响。张家口位于京津冀旅游区域内,在这个区域张家口的知名度偏低,在全国知之者甚少,更不要说在全世界了,缺乏吸引旅游者的著名景点和景区。在京津冀旅游区内,北京有故宫博物馆、天坛公园、颐和园和八达岭长城四个5A级旅游景区,天津有古文化街旅游区和盘山风景名胜区两个5A级旅游景区,河北有秦皇岛市山海关景区、保定市安新白洋淀景区和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共三个5A级旅游景区,这些景区知名度高,吸引力强,而张家口缺少这样高级别的旅游景区,从而在京津冀旅游区形成了“灰度区”,失去了旅游市场,特别是周边的同质性旅游资源影响更为深刻。
(二)旅游市场竞争激烈化
随着中国居民人均GDP的不断提高,观念的转变,休闲时间的增多,扩大了旅游范围,丰富了旅游内涵。各地都想法设法提高自身形象建立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来吸引游客,旅游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目的地需要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成熟的精品线路、鲜明的旅游形象、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和高质量的旅游服务。张家口旅游业发展问题从消费层面看,主要表现为游客人均逗留时间较短和人均消费额偏低;从供给层面看,主要表现为旅游产品供给单一,主要为观光旅游产品,导致旅游产业链短,旅游收入不高,尤其缺乏休闲娱乐度假类产品。目前张家口旅游业在京津冀乃至环渤海地区中旅游业中缺乏竞争力,处于劣势。
五、结语
通过用SWOT全面分析张家口旅游业,可以清楚地掌握旅游业发展所面临的优势与弱势、机遇与威胁,在制定旅游业发展战略时要抓住机遇利用优势,转变思路创新体制将弱势转变为优势,将威胁转变为机遇,全面促进张家口旅游业持续快速的发展,培养成地区的支柱产业,为张家口经济的腾飞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晚华,张琼霓,钟志平.湖南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5,(3):57-60.
[2]刘永涛.河北省发展旅游业的SWOT分析[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4):53-56.
[3]张锦,王宝钧,宋翠娥.张家口经济落后的地理学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12):144-146.
旅游业发展分析范文3
关键词:比较分析;旅游业;发展形势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1
笔者长期从事石林旅游管理工作,针对石林旅游业的现状,对石林旅游业所面临的发展形势作出如下分析:
一、国际国内形势
随着人们对休闲娱乐活动和文化消费的需求快速增加,世界各国纷纷大力发展以休闲服务经济为先导的第三产业,通过发展旅游业为当地社群提供非熟练及高阶层的工作,提升居民生活水平。根据世界旅游组织(WTO)2009年的报告,2008年全球共接待国际游客9.24亿人次,比2007年增加1600万人次,全年增幅为2%。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抓住旅游发展的机遇,把旅游产业作为龙头产业来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性飞跃。2008年,接待入境旅游者比上年同期增长11.4%,旅游外汇收入同比增长15.6%;国内旅游者同比增长14.1%;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增长20.2%;旅游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8.6%。云南目前已经进入由传统的大众旅游地向休闲度假、生态旅游、文化体验转型的关键时期。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拉动旅游市场的需求,国家旅游局已向有关部门提出“国民休闲计划”,以进一步拉动国内旅游市场;2009年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提出要紧紧围绕把云南建设成中国一流、国际知名的国际旅游胜地的目标,力争到2015年全省接待海内外游客达到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300亿元,力争建成一批旅游产业要素齐全、设施完善的旅游产品基地,争创一批品位高、特色突出的精品旅游景区,培育一批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名牌旅游产品,推出一批具有较强吸引力的黄金旅游线路,真正把旅游产业打造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2009年昆明市委提出把昆明建成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强调抓好7方面工作:一是提升旅游发展理念,二是创新旅游体制机制,三是壮大旅游规模企业,四是深化旅游产品开发,五是加大旅游开放力度,六是优化旅游发展环境,七是培养旅游人才队伍。
石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确立旅游立县的目标,通过创建世界一流景区、打造国际旅游胜地,全面推进旅游国际化,以大旅游带动经济结构大调整,实现旅游升级、转型。
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亿元,同比增13.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1亿元,同比增41.3%。鹿阜镇和石林镇城镇集群已初具规模,连接县城与石林旅游区的石林大道已建成,巴江环境整治工程已取得初步成效;社会事业的整体发展为石林旅游提供了直接的发展动力,今后石林旅游的发展应致力于全县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联动建设,形成各产业相互支撑、城乡统筹共建、社会和谐发展的大旅游发展格局。
二、石林与国内同级别景区的比较
以国内同为《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且以景观取胜的顶级景区作为比较对象,选择四川九寨沟、安徽黄山、张家界武陵源三个景区进行横向比较。
1.发展模式比较
石林旅游一直带有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双重转轨”的体制特征,资本运作以政府投资和管理局自筹资金为主导,缺乏市场有效性融资,处于单一门票经济发展模式;九寨沟、黄山、武陵源等景区实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战略,实现了由资源主导到资本运作的转变。
2.经济收益比较
采用高峰值年2007年数据对四景区进行比较,可以看出:
四景区旅游收益指标
通过比较,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1)石林门票价格最低,且没有附加费用(如交通),可适当提高门票价格以提升旅游收入;(2)石林的旅游人次和九寨沟相当,但旅游总收入差距大,应提升观光旅游模式,将吃住行游购娱6大要素有机融合到景区中来;(3)以旅游业为主体的石林三产产值接近总产值的一半,对地区经济有着很大的带动作用。
三、SWOT分析
“十二五”期间,石林旅游发展的优劣势、机遇和挑战分析如下:
旅游业发展分析范文4
关键词: 廊坊市;旅游业;优势;劣势;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671―7740(2009)07―0036―02
旅游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近年来,我国旅游业表现出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的良好趋势,为提升综合竞争实力与区域旅游形象而兴起的区域旅游经济发展迅速。新形势下,认清自身发展的优势、劣势,从而抓住机遇增强实力,是廊坊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廊坊市旅游业的发展概况
廊坊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偏北,京、津两大城市之间。廊坊市拥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旅游资源和独具特色的自然旅游资源,城市旅游资源特色鲜明,总的来说,就是“一线三城九大特色十大景点”。所谓“一线”即以“温馨之都、和谐廊坊”的现代休闲旅游为主线;所谓“三城”是指气势恢弘的第一城、深邃博大的东方大学城和声名远播的香河家具城;另外,廊坊旅游还有“吃、住、行、游、购、娱、学、健,美”九大特色以及国际会展中心和精致和谐的高尔夫球场等十大景点[1]。2008年,廊坊市旅游业继续保持良性发展的势头,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71.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1%,旅游总收入45.8亿元,比上年增长7.3%[2]。
二、廊坊市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1.政策扶持
河北省各级政府重视旅游业发展,并将旅游业确立为“十一五”主导产业。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资金及政策上的优惠支持。《河北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3―2020)》、《廊坊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的出台,2006年9月廊坊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及2008年3月启动的《京南温泉产业带旅游规划》编制工作为廊坊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2.区位条件优越
在经济区位上,廊坊市位于环渤海经济圈、京津冀都市圈中心地带,处在北京、天津、唐山、保定四地的几何中心。以廊坊市区为中心,在100公里半径范围内,拥有北京、天津和河北在内近一亿人口的庞大消费群体,可共享京津700多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人才优势,在吸纳信息、技术、人才、项目、资金等资源方面,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广泛深入的区域协作网络。
3.资源类型搭配较好
廊坊市境内旅游资源丰富,且搭配较好。有风景秀美的山水、蕴藏丰富的温泉、年代久远的古树及沙滩草场等自然旅游资源;有文化遗址、古寺院、古建筑、古乐、馆藏文物等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有会展中心、高尔夫球场、商务休闲、引人入胜的乡村旅游等新型景区。
4.服务体系完善
廊坊市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和软环境的不断完善,为旅游企业的健康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截至2008年底,廊坊市旅行社达69家,星级饭店达40家,A级景区达11家[3]。成熟的旅行社系统及饭店内健全的商务、娱乐、健身、洗浴等设施,并不同特色的中、西餐饮,可以多层面、全方位为游人提供优质服务。
三、廊坊市旅游业发展的劣势
1.区域竞争的威胁
从区域发展来说,周边城市竞争越来越激烈。京津地区有我国最具文化内涵的不可替代的旅游资源,保定是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廊坊作为新兴的中小城市,文化底蕴不足,起步晚,旅游业积累经验少。在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大潮中,处在大城市夹缝中的中小城市很难站稳脚跟,有所作为。
2.资源分布过于分散
廊坊的旅游资源分散于市区及周边各区县、村镇。旅游资源本身很有特色,但由于过于分散,单类旅游资源的开发缺乏全国性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缺乏集群式效应,难以吸引旅游者前往参观,也不利于旅游线路的组合。
3.品牌带动项目的缺乏
目前廊坊市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旅游项目主要是会展旅游、高尔夫休闲、温泉休闲旅游、乡村旅游。但是乡村旅游刚刚起步、温泉旅游尚欠规模、高尔夫休闲旅游不具有大众性,只有会展旅游支撑廊坊旅游业是远远不够的。
四、廊坊市旅游业的发展机遇及对策
1.抓住京津冀一体化机遇,加强区域协作
“飞地”、“凹地”效应使廊坊在建立与京津更紧密关系上具有先天优势,更有条件疏解京、津两大城市的某些功能,具有发展横向经济联合,接受大城市辐射的独特优势。2008年,河北省开始实施《河北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给廊坊京津同城商务休闲区的定位;2009年,中国・廊坊国际经贸洽谈会上,京津冀三方在廊坊签订了《关于建立京津冀两市一省城乡规划协调机制框架协议》,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进展。作为核心成员,廊坊必须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强区域间的广泛协作,在区域联合发展中成长。
2.开发特色产品,树立品牌项目
廊坊旅游业以立足河北面向京津吸引国际为发展目标,前景广阔。在资源丰富的京津市场,廊坊旅游要吸引京津游客,必须要形成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个性化旅游产品,要将核心性产品、配置性产品、支持性产品和扩展性产品有机整合[4],以提升旅游产品的层次。会展旅游的优势继续保持的同时,加快培育差异吸引力明显的温泉旅游、乡村旅游,促使其成长为新的主导项目,带动行业全面发展。
3.整合旅游资源,打造知名景区
利用“京津后花园”的区位优势,结合旅游资源丰富、服务体系完善的特点,进行合理规划、科学整合。廊坊应以丰富的星级酒店、温泉、广场、公园、院校、高尔夫、会展中心、家具城、大型商场等项目为牵引,进一步挖掘产品自身文化内涵,扩大廊坊的旅游容量,构建一批集群式产业带,精心打造京津第一休闲空间。
参考文献:
[1]王会勇副市长在2006中国北方旅游交易会新闻会上的发言[R],2006-02-28.
[2]廊坊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廊坊市统计局,2008-03-05.
旅游业发展分析范文5
对旅游业与其经济效应的分析,以往的研究区大多集中在中部、东部旅游发达城市,但对西部地区研究尚少。本文以西北干旱区的吐鲁番市为研究区,通过弹性分析,贡献率、拉动率计算等方法,分析吐鲁番旅游业发展及其对当地经济的作用,以期提出吐鲁番旅游业发展的建议,促进吐鲁番可持续发展。
一、研究区概况
作为丝绸之路重镇之一,吐鲁番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独特,人文历史底蕴深厚,属于新疆旅游开发早、发展较快的旅游城市之一,现已开发旅游景点17个,其中国家5A级景区1处、4A级景区4处、3A级景区2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交河故城、高昌故城于2014年6月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
二、数据与方法
本文数据来自统计年鉴、问卷数据及中国报告大厅:行业数据(酒店旅游餐饮)。通过弹性分析,求得各指标弹性系数,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求得旅游收入与地区GDP相关性,最后求得旅游收入的贡献率及拉动率。
三、旅游经济发展因素的弹性分析
通过对旅游要素的统计分析,计算各指标对旅游总收入的弹性系数,解释这些要素的变化对旅游总收入会产生何种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吐鲁番宾馆床位数和旅行社数量和对当地旅游总收入的弹性系数历年均小于1,说明吐鲁番旅游总收入对星级宾馆床位数、旅行社数量及餐位数变化的敏感性不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客运周转量对当地旅游总收入的弹性系数基本大于1或者接近1,说明吐鲁番旅游总收入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客运周转量变化的敏感性大。从2005年开始吐鲁番旅游总收入对餐位数变化的敏感性不大。
四、吐鲁番旅游经济的发展对当地经济作用分析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旅游收入增长对地区GDP产生影响,同样地区GDP增长可以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从而对旅游产业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通过计算得出表2,吐鲁番旅游收入与地区GDP的相关系数r为0.715,通过了0.01的水平检验,说明吐鲁番地区GDP与旅游总收入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旅游收入对GDP的贡献率总体上升,其中2008年、2009年和2013年因受到北京奥运会安保问题、世界性金融危机、新疆本地社会异常事件等的影响,使得新疆旅游业面临困境,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吐鲁番旅游收入对GDP的贡献率骤然下降,此后又呈稳步上升的局面。
根据测算方法,对产业的贡献率和拉动率进行分析,得出以下测算结果。
从表3可以看出,旅游总收入对吐鲁番GDP的贡献率基本在4%左右,2009年受乌鲁木齐“7・5”事件的影响,贡献率为最低水平,仅为2.26%。旅游总收入对吐鲁番GDP的拉动率平均保持在0.56%,2009年GDP增长率出现负增长,因此旅游总收入的拉动率也相应出现负值。无论是贡献率还是拉动率,都以2008年、2009年为界,2008年以前保持稳定上升趋势,在这两年受诸多因素影响,贡献率、拉动率达到最低水平,旅游总收入的拉动率在2009年甚至出现负值,从2010年开始,局面有所好转,旅游总收入的贡献率和拉动率逐步回升。2013年6月正值吐鲁番旅游高峰期,在吐鲁番当地出现社会异常事件对吐鲁番旅游业产生巨大冲击,吐鲁番旅游总收入的贡献率和拉动率急剧下降,并在2014年出现滞后反应,持续下降。
五、结语
本文主要从干旱区、民族地区着眼,分析吐鲁番这一特殊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及其对当地经济的作用,在对吐鲁番旅游要素的分析中发现,吐鲁番旅游业开发较早,旅游收入虽然波动性较大,但总体上呈现稳步增长趋势;旅游人次逐渐增加,人均消费也逐年上涨。为推动吐鲁番旅游业以及当地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在此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1)当地旅游收入与其他城市保持相似的稳步上升趋势,旅游人次也同步增加,旅游业发展对当地经济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强,应注重开发旅游项目,尤其是有特色的夜间活动,让当地一日游逐渐发展成为过夜游;(2)吐鲁番旅游受其社会因素影响较大,因此发展吐鲁番旅游,需要改变当地旅游产业单一、收入过于脆弱的现状,并加大当地安保力度,提高当地整体的素质水平,为游客提供一个安全舒心的旅游环境,促使更多游客前往;(3)政策的保障相应也可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使得当地旅游、经济等发展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模式。
吐鲁番地处西北干旱区、民族聚居区,且为丝绸之路的咽喉地带,但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社会发展备受关注,然而当地旅游资源基A较优,对其旅游业发展及其经济效应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吐鲁番景区主要集中在市区,而作为特殊民族地区,其民族居民大多在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受到外来人口的冲击,职业素养参差不齐,且没有足够的地方认同感,在从事旅游过程中没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上吐鲁番地处西北干旱区,受地理环境及社会不稳定因素以及历史等诸多因素限制,旅游投入不均衡,使得吐鲁番旅游开发虽较早,但是发展水平并不高,其中诸多原因将会在以后的研究中展开分析。
旅游业发展分析范文6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带,它还是文化带、旅游带,为沿线地区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宁夏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理坐标,是连接欧亚经贸往来、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和桥梁。旅游是加强经贸往来、促进文化交流、增进人民友谊的重要桥梁。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旅游业黄金发展期,也是宁夏旅游业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治区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发挥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特别是旅游产业在推动开放中的先导作用,以“改革创新、提质增效”为主题,以推进供给侧改革为引擎,顺应旅游消费结构升级换代、旅游需求多元化发展趋势,不断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着力优化市场环境,着力推动改革创新,着力实施旅游扶贫,举全力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区。
在未来几年中,宁夏将充分发挥文化旅游特色资源,以智慧旅游建设为依托,联合沿线省区,联合打造丝绸之路旅游经济带,共同构筑网上丝绸之路。向西开放,旅游先行,依托中阿博览会平台,搭建宁夏与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旅游合作交流平台,打造特色鲜明国际旅游目的地,进一步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本文在建设开放宁夏,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背景下,运用数据模型,对宁夏旅游业发展对宁夏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作用进行定量分析和研究,不仅可以为宁夏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定位提供一定的借鉴,同时也为丝绸之路沿线省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于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方面的研究,国外像澳大利亚、西班牙、美国的学者和专家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旅游地国际贸易与旅游业发展相互促进、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单向的、一般均衡模型等理论。国内的研究学者主要采用计量经济模型,对地区的旅游经济效应做出了分析。例如陈斐、张清正通过该对江西的实证分析,测算地区旅游经济效应;梁海兰、秦远好以重庆为例,构建旅游外汇收入对GDP的贡献模型,证明旅游外汇收入对GDP具有拉动作用;李兴江、马亚妮以甘肃为例,使用向量自回归模型,证明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具有促进作用。
二、旅游业发展对宁夏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
1.宁夏旅游业发展总体情况
宁夏凭借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十二五”期间,旅游业经受住了国际国内诸多挑战和不确定因素的严峻考验,勇于担当、砥砺奋进,全区旅游工作水平和旅游业实力连续跃上新台阶。与2010年相比,全区接待游客总人数从1021万人次跃升至1840万人次,年均增长12.49%;旅游总收入从67.80亿元增长到161.30亿元,年均增长18.92%;旅游投资从22.65亿元增长到93.76亿元,年均增长32.79%。2014年,宁夏旅游增速持续走高,动力显著增强,结构不断优化,基础得到巩固,惠民成效显著,工作亮点纷呈。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完成了各项既定目标任务,保持了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旺盛势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总人数达1674.99万人次,同比增长9.0%。实现旅游总收入142.7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7%。其中,接待国内游客1671.62%,同比增长9.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1.56亿元,同比增长14.5%。旅游业已经逐步成为宁夏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和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有效地带动了全区国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2.模型的选择和数据的处理
本文选取宁夏2000年-2014年的地区生产总值GDP、旅游总收入TL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由于给出的是实际数据所以用不到文章中的折算,另外下表中2008年、2009年、2013年的旅游业数据=国内+国外美元*当年利率,其他年份均给出了国内外总收入)。
图表反映的是2000年-2014年这15年宁夏旅游业发展总体情况,基本可以看出随着宁夏经济的增长,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2000年-2014年宁夏旅游业总收入占GDP和第三产业的比重逐年递增,2014年旅游总收入在GDP中的比重达到了5.18%,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达到了11.95%,旅游业发展在宁夏GDP和第三产业的贡献率越来越大,拉动了宁夏经济的发展
为了进一步说明宁夏旅游业发展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拉动作用,我们选取了数据模型进一步做定量分析。向量自回归模型是基于时间序列中的向量回归分析方法,建立的数据模型,用来分析两个变量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模型一般形式是:Yt:c+Al yt―l+???+APYt.p+Ul。
上述结果表明:宁夏旅游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旅游经济每增加1个百分点,能带动宁夏国民经济增长约0.799个百分点,说明宁夏发展旅游产业带动了整个经济的增长。旅游收入构成地区生产总值的概率由0.0726上升为滞后四年期的0.6454,说明旅游收入构成地区生产总值的格兰杰原因显著,增势明显,说明旅游收入对地区生产总值有明显的推动作用,甚至旅游收入还具有预测经济增长的作用。地区生产总值构成旅游收入的概率由0.0001上升为0.0210,说明地区生产总值构成旅游收入的格兰杰原因明显,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可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能够推动旅游收入的增加。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宁夏旅游产品知名度
宁夏地处西北内陆,近年来,虽然不断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旅游产品知名度不高仍然是制约了宁夏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方面。还应在巩固传统客源市场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新兴客源市场,以国际大都市和网络为平台,不断开展全方位、大范围、多角度的营销宣传,不断旅游营销的广度和深度,吸引更多的境内外游客到宁夏观光旅游。
2.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宁夏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旅游是综合性很强的产业,要把旅游业打造成促进宁夏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必须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宁夏地处西北内陆,客源可进入性较差,以“方便、快捷、安全、舒适”作为服务宗旨,全面加强交通、餐饮、住宿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适应和满足游客多层次的需要,促进宁夏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