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说明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说明文范文1
一、咬文嚼字,品出语文味
大部分说明文往往通过因果、连锁、比较、分合等逻辑关系来构思组篇,揭示事物间联系规律,说明事物的特征、原因等,结构严密,逻辑性强,既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又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的范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要重视语言的积累,这点在教学说明文时也不例外。
如说明文《冬眠》中有这么一段文字描写“冬眠不是睡眠,和一年四季也扯不上关系。一般地说,它是动物在漫长的严冬,在不容易找到食物的季节中减少体力消耗的一种自然现像。如果你在七月把动物放进冰箱里,它也是要冬眠的。因此,低温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在教学时,一要让学生把握语言的用词准确、科学性,二要让学生注重语言前后的逻辑关系。
《冬眠》教学片断:
思考:我们从这段文字中知道了哪些科学知识?
出示课件:一般地说,它(冬眠)是动物在漫长的严冬,在不容易找到食物的季节中减少精力消耗的一种自然现象。
(1)这句话写了几个要点,都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的?(这句话有三个要点,①“漫长的严冬”,说明动物冬眠的时间,这个季节是“不容易找到食物的季节”。②为了度过这“漫长”的“不容易找到食物的季节”,某些动物为了生存,所以要进入“减少体力消”的冬眠。③因此,“一般地说”,冬眠是动物过冬的“一种自然现象”。)
(2)理解“一般地说”中的“一般”。出示字典中的解释:①一样;同样。②一种。③普通;通常。讨论,应取哪种解释,为什么?(这个问题应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理解,“一般为普通的,通常的。”也就是说,用上“一般地说”,说明既不是所有的动物,也不一定是在严寒的冬天。)
(3)用“不是……而是……”句式说说冬眠是什么,为什么说不是动物睡眠?为什么冬眠和日月扯不上关系?
(4)齐读第四自然段。研究 “但是”、“因此”在句群中的作用。(“但是”表示转折。这转折句和“一般地说”都构成“因此”这个结论的论据。)
通过对文本中的“不是……而是……”、“一般地说”、“如果”、“因此”等词的准确性理解,感悟文本的严谨、科学,通过“如果”来例证“冬眠不是睡眠”,使学生积累一定的语言组织逻辑,为写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动态解读,读出语文味
语文学习要关注过程与方法,这个过程,主要是主体积极参与,加强体验的过程。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让学生主动感受,注意把静态的文字通过朗读、交流、探讨变成孩子们头脑中,心目中可感的生活场景,生动画面,以此去感染学生,让说明文教学“活”起来。
1.演一演
在教学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后,把学生分为“白云”、“蚂蚁”、“蝌蚪”、“大雁”、“年轮”等角色,通过文本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加以组织,通过扮演各种事物把枯燥的文字用动作和语言展示出来,加深理解。活动中,还可以自己对课外常识的了解,扮演自己所熟悉的角色。
又如教学第五册课文《新型玻璃》中,为了促使消极语言内化为积极语言,组织学生“我是出色的推销员”的活动:新型玻璃已经研制出来了,公司想招聘几位优秀推销员来推销自己的产品;你准备推销哪种玻璃呢?请你选择一种。推销同一种产品的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共同设计好推销方案,然后演一演。在活动中学生兴趣浓厚。
2.说一说
如《自然之道》教学片断:
师:回顾全文,现在我们来文中的几个角色进行反思:“我”做对了?“侦查幼龟”有错吗?“嘲鸫”有何感言?请选择同一角色的组成一个小组,进行思考准备。
生按分组合作,讨论、组织语言。
师:看,电视台的记者来到我们班级。(一学生扮演,拿着话筒采访。)下面请每一组派一个代表发言。
生:各位观众朋友,你们好,我是那只幼龟,是大部队中的侦查兵。刚才的事件中,我失去了许多亲朋好友,为此我感到十分的难过。对此,我要向那位“好心人”以及更多想帮助我的人说一声:“你们违反了我们的游戏规则,破坏了自然之道,好心办成了坏事。请你们谨记教训。”
……
3.展一展
再如学了《飞向蓝天的恐龙》后,可以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把搜集的恐龙图片贴在纸上,再让学生为这种恐龙写个解说词,在班级教室布置一个小展览。这样,就能使学生在鲜活的学习中学习语文、实践语文、历练语文。
三、转换视角,悟出语文味
说明文虽然注重常识性、科学性,但也有童话、诗歌等形式出现,增强了童趣和亲切感,面对着这样的说明文,仿佛在倾听老朋友、知心朋友的谈话,在儿童看来也许是跟他年龄相仿的人在跟他对话,不会有那和枯燥的感觉,也减少了其他说明文那种枯燥说教的缺陷,增强加深了学生对文本地理解。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其特点,对说明文进行提炼、改写。
小学说明文范文2
激发兴趣说明文教学效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学生爱学习记叙性的文章,而厌学说明性的文章;许多教师也认为,教学说明文总不如文学作品那么形象生动,学起来不免让人感到枯燥、乏味。
其实不然,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初中语文也考虑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入选的一些说明文,多是精美的科学小品,不少写得形象生动,通俗活泼,让人读也饶有趣味。教师只要根据说明文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就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客观事物或事理进行介绍或解说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新的科学知识。从传统教学中,我们感觉教学说明文时,课堂气氛像死水一潭,学生昏昏欲睡,打不起精神,教师费尽了心血,效果却很不理想。由于说明文在表达上重在说明事物的特点、性质、成因、作用等;在语言上注重科学性、准确性,缺少生动性;在内容上比较浅显,叙事性、故事性较弱;在教学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方面又比较抽象、枯燥。说明文教学与其他文体教学相比,确实比较平淡无味,不易引起学生兴趣,而它又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必须引起重视。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和写作说明文的能力和情感呢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领悟新课标精神,多一些创意举措,激活说明文教学。
一、教之以情,学之以趣
“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首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让学生爱读说明文。如果教师自己都厌教,那么,怎么谈得上学生“学海无涯乐作舟”呢
二、在明确目标中激发兴趣
无论哪一类文体的教学,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在说明文的教学中,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习对选文内容进行表达时所采用的语言手段和方式,而不是让学生学习教材中的选文内容。有些说明文就是讲科学知识的,学生学习的内容就是科学知识,如果课堂上单讲语言手段和方式,不讲科学知识,这节课上得就没有深度,学生就没有学到知识。说明文是真实地反映整个客观事物的,属于科学认识,获得自然、社会、思维三大领域的科学信息。究竟怎么讲才算是讲出语文的味道呢那就是要将科学知识放在教学当中。换句话说,就是以科学知识为载体,让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让科学知识化在语言的训练当中不着痕迹。
三、注意课堂教学的生发,要开拓与课文有联系的知识
以前,编写教材的指导思想是:“联系生活,扎实、活泼、自觉地进行语文基本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言文字的能力,在训练过程中传授知识,发展智力,进行思想教育。”根据这个指导思想,入选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其中科普说明文占有一定的比例。这类说明文入选时尚能反映当时的科技水平。但由于教材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常常是一经选定就若干年不变,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技成果的不断出现,有些课文的局限就渐渐显示出来,和现实生活的距离拉大了,因此,在教学说明文时。要注意课堂教学的生发,要开拓与课文有联系的知识,补充新的内容,避免教材的局限,尽量使语文教学和现实生活密切结合起来,比在说明文的教学中,注意课外知识的拓展不仅能让学生增长知识,而且还能引起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
四、充分利用和发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说明文“是传授知识的文字”。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根据说明文具有知识性强和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期的特点,教师只要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成教材中的趣味因素,一定会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
五、在“观察”活动中学习说明文
说明文有事理说明和事物说明两类。如果学事物说明文时能让学生亲自去耳闻目睹,进行实地考察,效果就大不一样。此外,还可以利用教学挂图、录像等让学生观看,对照学习课文。总之,在“观察”中学习说明文,学生兴趣异常高涨,收到了“百闻不如一见”的效果。
六、课内外结合,重视实物教学
说明文的说明性强,即实用性强。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各门学科的学习内容联系起来,课内外生活结合起来,多让学生留意自己身边的事物,显示说明文学习的指导作用,也能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浓厚兴趣。
当然,运用多种教学法教说明文形式应多种多样,我们在教学中可灵活地运用、综合地运用。笔者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常用的几种方式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以期共同探讨。我相信如果大家能积极开动脑筋,探求新的途径,在说明文教学中争取高效率也是很有希望的。
七、要寻找课堂与课外的结合点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说明文的目的是给读者以科学的知识,科学地认知事物的方法。说明文的实用性决定了说明文教学更要注重教材与生活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以课内带动课外,课外促进课内。学生从文章中获得知识,但不会运用于实践中,学习便成了纸上谈兵,没有任何意义。教学中带领学生走到户外,书中单调的文字便成了具体的形象,这样既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在生活中运用,可谓一劳多得。
小学说明文范文3
黄淮平原大地流金,洪汝河水深情滋养。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钟灵毓秀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了新蔡县孙召镇初级中学这一颗璀璨的教育明珠,近年来,孙召中学在素质教育改革和双语特色办学的双轮驱动下,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
历史仿佛是一记悠远的钟声,历经62年的风雨磨砺,悠悠岁月里演绎了孙召中学的巨大变迁和神奇发展。始建于1958年的孙召中学,坐落于新蔡县城北侧,西接106国道,北临洪河水畔,校园占地面积3648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290平方米。绿树环抱群楼,一派生机盎然。楼内除了容纳28个教学班近1400名学生和80多名教职员工,还设有实验室、卫生室、图书阅览室、播音室、微机室、多媒体电教备课室、器乐室、绘画室、心理咨询室、体育室等。班班有“两机一幕”,校园网络建设初具规模,软硬件设施设备基本达到了市县标准化学校办学的要求。近年来,更是在县委县政府和教体局指导下,学校高度重视文明校园创建,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以“育人”为核心,以“质量”为基石,为家乡培育了一大批合格人才。随着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显著提高,日渐成为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心目中首屈一指的农村示范性初级中学。
钟灵毓秀育英才
适逢河南省政府、省教育厅加速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大好时机。孙召中学抓住这一机遇,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设施和校园文化建设,争创文明校园。将“立德树人、求实创新”的办学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组织实施了管理改革、队伍建设、素质教育、信息技术、示范辐射的五大系统工程,同时改造校舍、美化校园、充实设备。如今学校设计高端大气,校园布局合理。以天桥为界,南院生活区,北院教学区。一座天桥把生活区和教学区自然相连,浑然一体。40班规模的教学楼拔地而起,雄伟壮观。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自信睿智的学生刻苦学习;古树参天、繁花似锦、整洁优美的校园让师生心旷神怡;篮球场、网球场让学生炼就健康体魄;图书馆、计算机课程使学生涉猎中外古今、触摸时代脉搏。日常教学工作中,加大对学生“爱护环境”意识的培养,增强文明意识,树立“一草一木皆有情,文明意识在我胸”的理念,切实打造文明师生、美丽校园。将德育寓于校园环境建设之中的孙召中学为全体师生提供了展示精彩人生的舞台。
精益求精获增长
孙召中学通过科学的管理打造文明校园。孙召中学组建一支开拓进取、团结拼搏、能抓会管的领导集体。领导班子成员积极进行自身思想建设,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推进教育改革,他们坚持廉政、团结、奉献、创新的工作作风,形成了巨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校行政会决策;党支部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的管理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发扬传统优势,立足开拓创新”的思想指导下,学校又确立了“深化内涵、打造精品、彰显示范”新的发展建设规划,取得优秀的成就,我校2017年被新蔡一高授予为“优质生源基地”。2018年被县教体局授予为“职业招生先进单位”。2019年被县教育局授予为“综合表彰先进单位”、“安全工作先进单位”、 “教育宣传先进单位”、“中招工作先进单位”。孙召中学正向着科学规范办学,人文精神充实,学术氛围浓郁,育人水平不断提升,打造新蔡县具有影响力的优质示范学校的发展目标迈进。
群英荟萃展风采
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学校着力打造一支有高尚师德、有健康身心,有扎实学识、有综合能力、有创新精神。充满活力的“五有”教师团队。学校针对教师群体的不同定位和需求,开展了分层次、菜单式、个性化的校本培训,充分利用校本研修的专家资源,以此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让更多的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同时也为学校骨干教师提供再次发展提升的平台。学校本着在实践中培养,在实践中提高的原则,建立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创设工作氛围,搭建发展平台。以骨干教师发展为龙头,青年教师培养为突破口,带动教师整体教学水平提高。开展“党课”教育、最美教师讲座培训、师德师风培训、组建志愿者服务团队等形式的教育方式,狠抓师德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构建文明教师队伍。
德才兼备促发展
学生的发展是学校的核心,学校立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理念,努力构建分层递进的德育内容和工作体系,突出行为养成,道德认知、情感体验、理想信念的教育重点,坚持“勤、孝、礼、善、诚”的五字学德教育,实施生命教育,激发生命活力,培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担当具有创新意识的“五会”中学生。学校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改革教学方法,探索新型的课堂模式和策略,推进高效课堂建设,让学生参与到德育教育活动中,感受教育的生活性、丰富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德育教育的时效性。为进一步配光德才兼备的学生,学校组织开展演讲、书法、汉字听写、英语诵读等各类比赛提高学生才干,举办运动会、文艺晚会、植树节等活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组织学生观看爱国电影、小李庄烈士陵园等爱国活动增强学生爱国意识,在校园活动、校本课程、综合实践等活动中培养合格、文明的中学生。
百花齐放创辉煌
孙召中学倾力打造校园文化和周边文明环境,学校外墙墙壁被设计成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为主线,弘扬忠、孝、仁、义、礼、智、信和中华古诗词、弟子规、三字经、名人名言等内容的传统文化墙,教学楼内、草坪内设有醒目的标语牌,兴建孙召中学“桥文化”天桥、四层教学楼以感恩、惜时、爱国、奉献为内容展示中华诗词文化,开设阅读校本欣赏课程,给学生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各种设施、植被、雕塑、景点、画廊既独具情态又浑然一体。教学大楼,流淌出琅琅书生,闪耀着求知的目光。德育长廊里,莘莘学子在这里寻寻觅觅,积蓄前进的力量。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是美的所在,都是一个育德的潜在课堂。整个校园幽静中蕴藏活力,热闹中充满生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人文环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苍穹圆庐,星月穿空。新世纪的朝霞为校园抹上了最绚丽的色彩。浪淘尽,数千古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在一代代孙中人的奋力拼搏下,这里已经成为众多学子带着圆梦情结抒写人生传奇的神圣殿堂。
小学说明文范文4
一、科普类说明文的教学价值
1.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科普说明文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其探究精神的有效教学载体。在科普说明文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科学的情感和探求的兴趣,进一步培养起对大自然、对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品质。
2.培养信息筛选和加工的能力,掌握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科普说明文的阅读目的,主要就是获取科普知识。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读懂说明的事物或事理。其教育价值在于:训练学生的信息筛选和加工的能力。其次,说明文教学还必须使学生掌握科普说明文的表达方法。科普说明文的语言有独有的特点,教学时必须引导学生了解文本采用的说明方法、表达的顺序、独特的语言表达等。
二、科普类说明文的教学策略
1.激发学习科学的热情
相对散文、童话等文学作品,说明文内容比较枯燥,它的语言也比较平实,缺少优美的语句,更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因此学生对说明文大多没有多少学习热情,课堂总是少有波澜。所以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教学《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一文时,就可以通过设疑火星与地球之间到底有哪些相似之处,才会被称作“孪生兄弟”,激发学习情趣,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文进行探究学习。
2.概括整合提信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章,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由此可见,说明文教学最重要的一个教学价值就是帮助学生学会提炼信息。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带领学生运用各种方式帮助掌握提取信息的能力。
(1)圈点勾画明重点。学习《石头书》一课时,老师就可以提出:今天老师还想和大家来读一本特殊的书,它叫“石头书”。书有什么特点呢?引导学生明确石头书的特点:一页一页、有字、有画、有知识,然后思考“石头为什么像书呢?”,先自己默读一遍课文,可以拿起笔把你认为石头像书的地方画出来。通过勾画,帮助学生明确文本重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2)设计图表提信息。画图表的方式是提取信息的有效手段。这种方式,能帮助学生快速提取有效信息。比如在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文时,教者就可以设计表格:
这样的表格直观清晰,一目了然,能帮助学生迅速提取有效信息。
3.品味语言明方法
(1)品味语言准确性。说明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征,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内容表达准确无误。科普说明文同样如此。教学时就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些词句进行咀嚼、对比,让学生充分感受说明文准确用词的艺术。比如《神奇的克隆》一文中有一句“克隆技术是一项可以造福人类的科技成果”,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句中“可以”一词,思考能否把“可以”去掉。又如《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一文中,抓住“也许是持续了数亿年的彗星和陨石风暴,给兄弟俩送去了最初的水”中的“也许”一词,体会通过表示揣测、估计的词语表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类似的语句可以让学生反复咀嚼,进行对比研读,深入思考,从而认识到说明文独特的语言特点,语言表达的严谨、精确性,体会说明文的科学性。
(2)明确方法求效果。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科普说明文中,常见的说明方法有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等。如《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一课在介绍国际互联网时,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使一些抽象的或不好懂的知识显得具体、通俗。在课堂上,若能引领孩子进行细细品味,了解科普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文字的独特之处,就会提升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提高阅读这一类文章的能力。
4.揣摩顺序练思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科普说明文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是按照事物内部的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规律进行说明的一种顺序。科普说明文文章思路清晰流畅,教者在教学时要适时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比如《大自然的文字》一文,先总讲“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文字”,然后分别从头顶的天空和脚下的土地两个方面,依次介绍了天上的星座、云朵和脚下的石灰岩、花岗石,告诉我们大自然的文字有助于辨别方向,观察气象,了解地质变化。
科普说明文语言确切、简洁、通俗,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在每个句子的内部甚至句与句之间都有密切的联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认识语句之间逻辑关系的严密。如《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一文,中心突出,条理清楚。文章按照“人与海洋关系密切人类迎来开发利用海洋的新时代开发海洋,必须先保护海洋”的顺序铺排展开。其中,说到人与海洋的关系密切,又从热爱海洋、敬畏海洋两方面展开,层次清晰明了。通过致力于从整体和局部上梳理和把握说明文的内在逻辑结构,对学生今后有条理地表达大有裨益,也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最好的依托。
5.有效拓展显开放
小学说明文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体以记叙文为主,同时也安排了部分诗歌(古诗、现代诗)和说明文,另有少量的议论文。下面就以《飞向蓝天的恐龙》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对说明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说明性文章语言一般较为平实,较之其他类型文章来讲,缺乏几分吸引力,倘若每节说明文教学一开始就能使学生很轻松地进入学习境界,学生就不会觉得学说明文是一种负担,教学效果则会好些。学生自小就对恐龙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绝大多数学生家里都有不少的恐龙玩具、图书。因此,课前我引导学生自主了解与恐龙相关的知识,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以学生交流展示收集来的模型、资料开课,创设“在玩儿中学语文”的学习氛围。
二、紧扣词句,突出语文特色
不少教师在教授说明文时过于偏重文章中所介绍的自然知识,使说明文的教学很容易与自然课混为一谈,使之不像是语文课。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应格外强调突出语文课的学科性特点。语文课的教学特点就是以“字、词、句、篇、点”“听、说、读、写”为训练重点,因此,教学时我通过对文中重点句“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与“亿万年前,一种带羽毛的恐龙脱离同类,飞向蓝天,演化出今天的鸟类大家族。”的对比,使学生体会作者叙述语言的严谨性,进而体会说明性文章在语气表达上的特点。
三、适度拓展,课内课外相结合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为使课堂教学由有效上升至高效,我精心设计课后思考题“我是小小生物学家”。由此,将学生的兴趣由课内引向了课外,不但使课堂的教学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外交流的过程中也更加理解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著与艰辛。由于这样的教学内容既出自课本又超出课本,往往带有基础性、新鲜性和趣味性。
四、读写结合,增强表达能力
本课的读写结合我由两点展开:表格的填写旨在训练学生的整合概括能力,从重点句中自己总结方法找出说明的角度及说明的方法;再通过整理资料,仿照文章写法写出由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则是对学生表格理解的最好检测。
小学说明文范文6
一、在学习写法中体现语文味
关于说明文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给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这正如叶圣陶先生曾说的:“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教学说明文,首先要把握文体特点,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对文本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明白文章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说明介绍的。如《神奇的克隆》一文,作者按照什么是克隆、克隆的作用以及克隆的诱人前景这一顺序安排材料,让读者逐步地、深入地了解克隆这一生物技术。在初读课文后,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这种有顺序的表达方式,上出语文味。叶圣陶先生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神奇的克隆》由《西游记》中“孙大圣”“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 开头,一方面巧妙地说明了克隆是怎么一回事情,另一方面又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还初步体现了克隆的神奇,一举三得。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讨论作者这样开头的作用,感受作者写作手法的高明,体现语文味。
说明文中往往会运用很多说明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方法,体会其妙处,也能上出浓浓的语文味。《埃及的金字塔》一文,在说明金字塔很高时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运用说明方法,通过对比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感受说明方法在说明文中的重要作用,这样就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课堂就能充满情趣。
二、在品味词语中体现语文味
说明文的遣词造句虽比较朴实,但朴实中也蕴涵着语文味。因为说明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所以就要求它必须用准确的语言,包括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的词句,都要准确无误。说明文的教学就是要抓住这些词进行咀嚼、对比,让学生充分感受说明文用词之艺术。《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一文中作者就多处使用了“也许”“可能”等表示推测的词语,充分体现了作者用词的严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细细体会。《神奇的克隆》一文在介绍克隆的作用时,作者用了“可以”“也可以”“还可以”“能够”等词语,体现了克隆技术的作用巨大。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扣住这些词语充分与文本对话,使学生体会到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在介绍克隆技术在医学上的重大意义时,作者用了“制造”“配件”“装配”等学生易懂的词语来描述器官移植这一复形的医学现象,有趣、形象,而且非常生动,这也体现出浓浓的语文味。
三、在体会情感中体现语文味
说明文的教学也需要着力挖掘情感因子,带领学生与文本对话,并引领学生通过深层阅读,展开想象,挖掘文中深藏的意蕴,学生内心被触动的情感转化为语言表达出来,就能引起情感上的激荡。《埃及的金字塔》一文,作者除了介绍埃及金字塔的外形宏伟、结构精巧之外,还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建造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学生与文本三者对话,想象金字塔的建造过程,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学生经历了情感和智慧的旅程,朗读起来就会朗朗上口。再如《麋鹿》一文,在教学过程中仅仅让学生知道关于麋鹿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让学生读出文字背后隐藏的情感。这样一来,说明文的教学就非常富有感染力,就能体现出浓浓的语文味。
四、在迁移运用中体现语文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