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经验交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堂教学经验交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堂教学经验交流

课堂教学经验交流范文1

所谓的有效性,我的理解就是因材施教,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都能达到所要求的目标。所谓的有趣性,就是不能纯碎的理论知识,而应以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为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讨论合作,实现知识的生成。

实现有效性和有趣性的统一,对老师的要求更高。首先,老师要有正确的意识。俗话说:“兵马未动,思想先行。”因此,我们年轻教师就要多阅读一些报刊杂志,像《中学政治教学参考》,里面汇聚了一线教师的先进思想。或浏览一些知名网站或博客,像林老师的博客、中学政治园等,或加入一些高中政治qq群,了解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思想先行,以此促进我们的教学改革。

其次,老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特别是要拓宽自己的课外知识面。有时我们会有这样的困惑:我也想找有趣的合适的例子来生成相应的知识点,但无奈怎么冥思苦想都找不出合适的例子,最后只有找个不是很满意的例子来完成,这样有效性和有趣性就大打折扣。我们仔细分析会发现,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知识储备,准确的说是课外知识储备的不足导致的。因此,我们应寻找各种机会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如果时间不是很充裕的话,我们完全可以发挥不耻下问的精神和团队精神,向同事们请教。

再次,老师要提高个人能力和个人魅力,包括课堂语言、教态、处理问题的能力等。我们会发现,同样一个课件,如果你用富有激情的声调和优美的风趣的语言,再加上你那丰富的肢体语言,你会发现学生的专注力会得到普遍提高,课堂会因你的魅力而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效。反之,如果从头到尾你就像一池平静的小湖,那么你可以看一下效果怎样。所以说,平时上课,我们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语言、声音及肢体语言,只有先让我们自身的各个细胞动起来,学生才会活跃起来,才有可能实现有效性和有趣性的统一。

如果说课前准备是前提,那么课堂组织就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东风了。能不能实现有效性和有趣性的统一,关键就看课堂组织了。从我的教学实践中我现在摸索出了这样的课堂组织:

首先,重视上课前十分钟。实际上在我看来,课前十分钟已经属于上课时间了,所以每次上课我都会厚着脸皮提前10分钟进班,然后打开PPT,把需要复习提问的问题展示给学生,这样学生无形中就多了10分钟的时间去看课本,去记忆。而我们在学生背书时,我会在教室不停地转,或与他们讨论问题,或与他们进行交谈,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这十分钟,既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提高了他们的复习能力和记忆能力,同时又拉近了与他们之间的距离,从而起到“亲其师,信其道”、“爱屋及乌”的教学效果。

其次,不能忽视导入环节。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其实对一节课来说非常重要。好导入,即可以让学生明白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又可以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从而从开始就实现有效性和有趣性的统一。所以,每次上课针对不同的内容,我们都要精心设置导入。导入情节可以是生活实例,可以是一些音频视频,我们或以问题的形式导入,或以陈述的方式导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再次,课堂组织的重中之重就是探究活动。以前我只侧重于知识的生成,认为每一个知识点都需要探究活动来生成。一路走来发现,其实没必要,针对容易的简单的知识点,可以选择学生自学,也可以选择老师简单讲解。而针对重点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材料或生活实例的展示,设置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探究,最终生成知识点。在设置探究问题时要注意“选择的材料或事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或具有典型性,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或兴趣;还要注意材料是否准确贴切。只有准确贴切的材料和事例才能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引起学生共鸣或兴趣的事例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当学生探究完后,老师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的评价,或肯定,或提出建议,这样才能有效的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千万不要说“好、坐下”;另外还要针对学生的疑惑进行讲解,讲解完后记得要问一句“我说清楚了吗?”而不是“大家听明白了吗?”,“我说清楚了吗”是把责任归于教师本身的表达能力,而“大家听明白了吗?”则是把责任推到学生身上。问法不同,效果不同。“我说清楚了吗?”这句话可以把学生的质疑积极性真正调动起来。

第四,要重视最后五分钟。由于高中学业繁重,所以学生学习政治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应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来尽可能的提高学习政治的效率。每次新课讲授完后,我就会进行“限时记忆”,根据内容设置2分钟或5分钟。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记忆效果会极大提高。

课堂教学经验交流范文2

一、高效课堂重视课前的备课

(1)认真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2)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那么备课“备”什么?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们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是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高效课堂重视课中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课改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都是在教师组织、指导等“教”的行为下发生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师“教”的行为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具体行为都应当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设计。如何提高教师高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呢?我认为:

(1)教师要着力打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传统观念中“师道尊严”的架子,要“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只有在和谐、平等、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中,才有师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飞扬,学者兴致高涨。这就需要教师树立以发展学生为本的观点,坚持教学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师更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此外,教师还要时刻铭记学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积极地建构知识。

(2)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学情,结合教学内容,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动机,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3)高效课堂来自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设置。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

课堂教学经验交流范文3

关键词:教师语言 二语习得 中介语石化 对外汉语教学

一、引言

语言输入在二语习得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对语言输入的研究有很多,影响较大的是克拉申的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他认为当一个学习者理解了“i+1”水平的语法形式输入时,二语习得就产生了,二语习得有赖于可懂性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

课堂中的教师言语虽然是一种可懂性的输入,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对二语学习者也产生了很多负面的影响。目前的语言输入,国外学者研究较多,国内对英语课堂上的教师语言研究较多,国内对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语言的研究一般是从构成、特点以及组织原则上说的。本文主要研究对外汉语课堂上的教师言语的输入对二语学习者的影响。

二、教师语言

教师语言(teacher talk,或称之为课堂关照语),是对外言语(foreigner talk,或称之为调整语)的一种。对外言语是本族语使用者在与外语学习者交谈时,为了帮助听话人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话,而在语言上作出让步的一种简化了的语言。但在自然情境中,由于交谈的随意性较大,母语使用者常常忽略语言形式的正确性,使用不合法的语言,而且这种情境下的言语缺乏系统性,偶然性很大,不利于研究。而教师语言的内容是预先设定好的,围绕课本组织教学,要求语言是规范的,而且因为话语范围固定所以容易分析,教师语言的大致特点是:语速慢、发音标准、词汇简单、句子简短、经常重复调整等。

三、课堂常用语

教师的课堂用语一般分为讲授用语和师生互动用语,即教师展示语音、讲解词汇、句子结构使用的语言和教学各个环节的特定用语,还有师生交流互动的语言。下面选取课堂上使用频率较高的几个用语,具体分析对学生二语习得的影响。

(一)寒暄用语——“怎么样?”

正式上课之前,教师会和学生寒暄。如“同学们好!”“周末过得怎么样?”等,这可以帮助学习者进入正式学习的状态,也为学生营造了寒暄的自然场景。长此以往,学生会自然地习得寒暄语,但也会因受到教师的误导而习得错误的寒暄用语。如有的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用“怎么样?”来和其他人打招呼。“怎么样”一般放在句尾,用来询问天气、身体、学习等很多方面的情况,在寒暄时经常会用到,但生活中一般不单用。留学生单用“怎么样”,与同学或中国人打招呼,可能因为留学生之间的交谈比较随意,目的语使用者对此可以容忍,因此没有进行纠正。或者即使后来给予了纠正,留学生却仍然会重复犯错,这可能与其中介语系统中这一表达正逐渐石化有关。这是因为某些不地道的或不合适的语言运用,使学习者产生了对目的语的某些语言点及语法规则不正确的理解。这些误解产生于学习者学习的最初阶段,即语言习惯形成的时期,因而往往根深蒂固,不易清除。且由于寒暄的次数多,无形中就增加了输入量,虽然对学习者来说是错误的输入,但是是可理解的,因此他们会很快习得继而运用,长此以往便会造成寒暄语的石化。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常用的寒暄用语可以简化,但不能过度简化,更不能使用不正确的形式,否则会造成留学生的错误理解。

(二)指令用语——“下一个”

课堂中的指令大致可分为两类:①纪律控制指令,如“请安静”;②教学实施指令,如“请把书翻到×页”“跟我读生词”“再读一遍”。这些指令多为祈使句,能够指导教学活动的开展。不同指令对学生的影响不同,带有明显课堂色彩的指令语,学生在生活中不会使用,如“请把书翻到×页”“跟我读”等。课堂色彩不太浓的指令语如“再读一遍”学生会替换使用,频率也较高,如“再说一遍”。而课堂色彩不浓的指令语学生习得使用的几率较高。如默写单词时教师的“下一个”指令,学生印象深刻,自己会不自觉地进行应用。“下一个”意思是接下来的一个,名词性短语,多作定语。根据北大语料库检索,50个有效例句中,只有一个是指代上文提到的某物,如“这个人投进了两个球,我们就一直喂他球。如果他失误了我们就会给下一个或者再下一个”,其他都是作定语。日常生活中由于情景的限制,常常会在排队时说“下一个”,指轮到下一个人了。对留学生而言,很多涉及顺序性的事件都会单用“下一个”,这是教师言语的影响。

(三)解释用语——“……明白吗?”

“解释”是教师的讲授用语,教师讲解完词汇、句子结构、分析完语篇后常常会使用“明白吗?”当给学生单独讲解时还会加上人称代词“你”,变成“你明白了吗?”经常置于所解释的话语开头或末尾,即“你明白吗……”或“……你明白吗”。这句话的长期输入使得学生在平时与人交谈时高频率使用,尤其是在要求刚刚接触的人做某件事情,而对方似乎对自己的话没有反应时,使用较多。这其中涉及到跨文化交际的问题,当中国人在听到某段话沉默时可能表示是在聆听对方的话语,而对方会以为你没理解,于是使用“你明白吗?”来强调自己的意思。通过对北大语料库的检索,学生在使用“你明白吗”时更多是为了强调自己的观点,感彩较浓,如“我不能忍受!你明白吗?我实在不能忍受!”有时含有说教的意味。所以学生习得的“你明白吗”是语用偏误,也是受教师用语影响的结果。

(四)语法用语——“差不多”

笔者在与上海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留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他们在表示概数时,使用副词的丰富度与汉语水平成正相关,其中,“差不多”出现的频率较高,时间、距离、价格等的概数都会使用“差不多”来描述。上海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初级汉语教材使用的是《博雅汉语》,留学生学会表示概数的第一个词就是“差不多”。在第一册的第十四课,有这样一个例句:“对,北京的冬天比较冷,最冷差不多零下十五度”。如果问母语为汉语的使用者,“你们那里冬天最冷多少度?”他们的回答大多是“×度吧”“将近×度”或用数词连用来表示。

“差不多”可以作副词,表示“接近、几乎”义,如:“差不多走了十五里山路”。通过对北大语料库的检索,随机抽取的50个“差不多”表接近的例句中,只有6个直接加了数词。因此,笔者认为留学生过度使用“差不多”是受教材的影响,《博雅汉语》中出现该语法点较早且例句不够典型,加之课堂上重复操练导致“差不多”的过度使用。根据心理学的观点,先习得的后忘记,后习得的先忘记,因此,就算留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学到“左右”“大约”“大概”等表示概数的词语,也不一定会比“差不多”印象深刻,所以他们对概数的使用很可能发生石化。因此笔者认为,在表示概数的例句中,应首先给出中国人常用的表示概数的方法,“差不多”可以放到后面学习。

(五)其他

还有一些情况,如教师在举例子的时候经常使用“是这样的,比如说”,多次重复以后,学生也会使用,过度频繁之后就会出现偏误。当有的教师对某个问题一时想不起时会说“这个,那个”,或者常常使用“然后”,算是口头禅的一种,学生对这些学得很快。还有的学生在建议别人做某事的时候,句尾都会使用“好吗?”,“好”发的是全三声,而“吗”发得又短又轻,使得尾音上扬,听起来很不自然。

四、中介语的石化

以上问题都与语言输入有关,如果学习者能够排除情感因素的干扰,大量接触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可以习得语言,教师课堂用语中简单的、复现率高的用法就会被学习者习得。在学习者学习初期输入的正确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初期是语言习惯形成的时期,这时候错误的影响往往根深蒂固,容易导致语言的石化。在目前对石化的解释中,Selinker提出的培训转移失误应该引起重视,本文涉及到的培训转移失误,包括教师语言的某些不地道的或不合适的运用及教授使学习者产生错误理解,教材编写中选用不地道的语言形式造成学习者二语石化。

五、结语

综上所述,语言的输入非常重要,教师的课堂常用语和教材语言形式的呈现对学生的学习和习得产生极大影响,这促使我们对教师语言进行深入的研究,研究过程中要以实证研究为总趋势。

参考文献:

[1]戴炜栋,李明.调整语话语初探[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

报),1998,(3).

[2]旷娟.汉语作为二语的课堂教学语言[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06,(1).

[3]汤燕瑜,刘绍忠.教师语言的语用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1).

[4]胡荣.中介语僵化现象研究纵览[J].外语教学,2003,(1).

[5]吴艳.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课堂教学语言综述[J].教学研究,2010,

课堂教学经验交流范文4

【关键词】中老年教师研修方式调查对策

一、调查的背景

随着课程改革的继续深入,在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对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方式和模式的改革也到了关键期。温州市瓯海区中小学的中老年教师(35周岁以上)约占35%左右,在学校担任重要角色。虽然他们教学经验比较丰富,但他们在思想上面临新理念的冲击,在实践中遇到许多新的困惑和困难。同年轻教师相比,他们更加需要通过研修培训来更新自己的知识,增强教学理论水平,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温州市瓯海区还是处于城市化的进程之中,大部分学校还是农村学校,根据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省农村骨干教师的领雁工程和温州市教师素质年――中老年教师基本功升级活动等项相关要求,瓯海区非常关注中老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在2007年9月,组建了瓯海区首届中老年骨干教师培训班。

优质教育需要优质教师,需要优质培训,培训中最不容忍“豆腐查工程”。为了更好地利用和优化已有的教育资源,探索有效的研修培训方式,我们对温州市瓯海区中老年教师(35周岁以上)研修方式进行调查。调查表参考浙江省首期教研员培训中的一张模板,请教专家进行修正设计而成。我们随机抽查了初中和小学各五所学校,其中省示范小学一所,乡镇中心小学和村小各二所,市示范初中一所,街道初中一所,农村初中二所,民办初中一所。共发放150张调查表,回收131张,有效131张,其中小学教师61人(男16人、女45人),初中教师70人(男44人、女45人)。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供研修活动组织者参考。

二、结果与分析

1.有效促进中老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研修方式类型

表1表明:有效促进中老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研修方式类型的选择排序是经验案例类占61.8%、现场分析类58.8%、同行座谈类57.3%、专题报告类18.3%和研修作业类12.2%,男女中老年教师的选项差异相近。说明中老年教师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主研修三种形式的校本研修中,认为有效的研修是同伴互助形式,如经验案例类、现场分析类和同行座谈类。同伴之间经历相近,经验相仿,能易于沟通、易引起共鸣和深度交流,效果自然较好。

专题报告类的研修方式是专家引领形式,部分的专家精于理论、疏于实践,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和理论联系实践的效果大大折扣。专题报告类往往出现专家滔滔不觉、口若悬河的高深理论引领,听者一头雾水、一脸茫然而不知所措,“供”和“需”没能较好协调成一致,思维的“交叉点”不多,思维交流碰撞的“火花”也就不多,研修的效果可想而知。研修作业类的研修方式是一种自主研修形式,需要较好的毅力和时间,中老年教师一般都是学校的教学骨干,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又受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琐事限制,研修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毅力大大受影响,研修作业类的研修方式的研修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表1有效促进专业成长的研修方式类型选择一览表n=131(男60女71)

2.专题报告类型中有效研修方式的选择

表2表明:中老年教师在专题报告类型的有效研修方式的选项中,有53.4%选择专业授课,如针对学科专业的培训授课等等;有45.8%选择专家对话,如针对新课程教学实践的困惑与专家直面对话;有35.9%选择专题讲座,如专家的新课程理论、通识、教学方法等专题讲座;有30.5%选择专题论坛,如结合专题进行阐述交流碰撞等。说明中老年教师离开校园较久,学科专业知识比较陈旧,难以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需要学科专业知识的更新,需要与专家交流新课程教学实践的困惑,寻求解决的办法。

表2专题报告类的研修方式选择一览表n=131(男60女71)

3.经验案例类型中有效研修方式的选择

表3表明:中老年教师在经验案例类型的有效研修方式的选项中,有64.1%选择经验交流,如教师之间的教育教学经验交流等;有46.6%选择课例研究,如对教学实践中典型的课例进行交流和研讨等;有42.8%选择案例研究,如对教学实践中经典的案例进行交流和研讨等;有40.5%选择教学设计,如对精心预设的教学设计进行交流和研讨等;男女选择的顺序差异相同。说明中老年教师还是习惯于一般的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主题不明确,目的性不强,针对性不够;没有重视把教学中的经典课例和案例进行交流和研讨,忽视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忽视对教学预设的交流。以上现象要充分引起组织中老年教师研修活动者的重视。

表3经验案例类的研修方式选择一览表n=131(男60女71)

4.现场分析类型中有效研修方式的选择

表4表明:中老年教师在现场分析类型的有效研修方式的选项中,有69.5%选择听评说课,如现场听课、评课、说课,互动交流,取长补短,形成共识,写出心得等;有46.6%选择课例剖析,如现场对课堂教学进行课堂实录,并进行详细的分析、交流、改进等;有42%选择实践考察,如外出观摩学习,撰写学习体会等;有29.8选择生成智慧,如现场对预设与生成的现象进行分析、交流、讨论等。听评说课研修方式的选择远远高于其它选项,说明还是习惯于同学科之间、比较传统的交流方式。生产智慧研讨的研修方式选择只有29.8%,要引起组织研修活动者的思考。可能中老年教师对研修方式选择和认可也是比较传统的,对教学实践中预设和生成发生冲突、思考解决冲突的办法而现场生产智慧或教学机智的有效教学方法不够重视。

表4现场分析类的研修方式选择一览表n=131(男60女71)

5.同行座谈类型中有效研修方式的选择

表5表明:中老年教师在同行座谈类型的有效研修方式的选项中,有48.1选择案例交流,如同行对教育教学实践中撰写的案例相互交流等;有45.8%选择主题交流,如同行对教育教学中遇见共性的小话题(主题)进行交流等;课题研讨,如同行对教育教学实践中问题的研究进行相互交流讨论或合作研究等;只有19.9%选择论文交流,如同行对教育教学实践中撰写的论文相互交流、答辩等。说明中老年教师在与同行座谈交流时,认为经历相近的案例、问题相似的主题的交流座谈是比较有效的。课题研究的认可度也较高,可能认为课题研究的问题具有针对性,研究的周期较长,能与教学实践密切相关。论文交流的选择很低,可能是中老年教师认为论文都是在评比和职称晋升时应付一下,对教学科研的作用不大。

表5同行座谈类的研修方式选择一览表n=131(男60女71)

6.研修作业类型中有效研修方式的选择

表6表明:中老年教师在研修作业类型的有效研修方式的选项中,有63.4%选择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如结合平时教学实践积极撰写教学反思等;有42.8%选择课题研究,如对教育教学实践中遇见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等;有30.5%选择论文撰写,如总结提炼教育教学经验,形成教育教学论文成果等;有27.5%选择课件研制,如探索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与方法等。说明中老年教师对积极进行教学反思,思考改进教学行为方法的研修方式积极认可,这是值得欣慰和肯定的。对于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的选择,同上面的选项类似。选择课件研制的比例最低,说明中老年教师认为,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不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对于部分学校和教师过分追求利用大量的课件来代替板书,费力费时,又不能达到高效,要引起思考。

表6研修作业类的研修方式选择一览表n=131(男60女71)

7.中老年教师对研修活动的其它要求和建议

通过提建议和要求的形式表明,有51.7%中老年教师建议要提供更多外出学习机会和多参加研修活动,有20.7%中老年教师建议学校要建立有效激励评价制度。34.5%中老年教师提议,研修活动要有效性和针对性。有20%多的中老年教师建议组织研修活动时要多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多加强理论结合实践,多加强专业引领,加强教学方法研究,搭建平台让中老年教师展示教学经验和特色等。

三、建议与对策

1.要建立中老年教师研修机制

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要建立中老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研修制度。中老年教师是学校一支特殊群体,也是学校的骨干力量,对中老年教师的研修活动要一视同仁,要形成“合力”。如在经费上要有保障,在外出学习培训上要同待,在在职继续教育评价上要加强等。

2.要创设适合中老年教师的研修方式

适合才会有效。中老年教师教学实践经验非常丰富,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宝贵财富。中老年教师认为有效的研修方式是教学经验和经典案例分享,同行之间座谈交流,现场问题的交流研讨。研修活动组织者在组织各种研修活动时,一定要考虑以上的因素。同时,针对中老年教师的特点,也要在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论、新的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给予专业引领,帮助中老年教师更新观念、吸取新营养。要注重中老年教师观念转变,要注重教学行为跟进。

3.要给中老年教师研修的时间和空间

中老年教师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空间比较特殊。要处理好“工学矛盾”,最好在一周的时间内安排半天时间作为专门的“校本研修日”,让中老年教师们有时间参加各级研修活动,提高他们参加研修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各类的研修活动更具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S].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

[2]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人民教育出版社.

[3]朱万银.学校体育校本研究方法论析(上)[J].中国学校体育,2007,(3).

[4]朱万银.学校体育校本研究方法论析(下)[J].中国学校体育,2007.(4).

课堂教学经验交流范文5

关键词:信息化;青年教员;教学能力

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的影响。教学从传统思维拓展到计算思维,学习从书本拓展到网络,教材从纸质课本拓展到多媒体教材,课堂从传统授课拓展到慕课(MOOC)、微课和云端……这些影响深入到教育的各个领域,同时使青年教员也必须接受严峻挑战:教员学生角色的变化,教育与技术的融合,社会环境的变革等等。怎样才能有效提升青年教员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是高校教育发展道路上的一项重要任务。

1青年教员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能力,是在传统教学能力的基础上,强调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而开展教学的一种综合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要素包括信息化资源整合能力、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等。

影响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因素复杂多元,目前高校青年教员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不一且有待提高。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学校支持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教员自身水平有限,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受阻;工学矛盾突出,缺乏进修机会等等。

1.1高校支持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

当前,很多高校都重视硬件设备的更新换代,数字化校园建设进程加快,基本实现了网络全覆盖。但是也有一部分学校过于重视硬件建设,而忽视了"软件"建设,主要表现为缺乏信息化教学意识,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关注与支持力度不够,投入到教员身上的培养资金不足。由于缺乏学校的有效支持,青年教员便停滞不前,不愿多花精力以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1.2 教员自身水平有限,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受阻

虽然高校配备了新的信息化教学设备,但是青年教员教学经验不足,教学设计不合理,课堂互动交流较少,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员自身水平受限,在课堂中使用的信息技术方法比较传统,过多依赖多媒体课件授课,不能或者很少结合MOOC、微课和翻转课堂等开展教学,信息化教学方式单一,缺乏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意识和有效指导,导致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受阻。

1.3 工学矛盾突出,缺乏进修机会

由于部分青年教员是直接毕业就到高校任职,教学经验不足,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来备课。同时,近些年职称评定标准不断提高,青年教员要花费大量时间从事科研。因此,青年教员在职业生涯初期承担了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工作和学习之间的矛盾突出。青年教员普遍认为时间紧、任务重,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自我提升,或者自我提升的时间有限,进修机会匮乏。

2加强青年教员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方案

2.1培养目标

帮助高校青年教员形成正确的信息化教学态度与意识,加强信息化教学工具和资源的实践应用,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

2.2培养对象

从事教学工作的青年教员。按照一般情况,青年教员是指40岁及以下的任课教员(不包括行政管理、教辅人员)。

2.3培养形式

可以通过参加专题讲座、专题讨论、教学实践、教学观摩、教研室活动,参加校内外学习、培训、研修活动,各类竞赛(课堂教学竞赛、微课比赛、多媒体课件大赛等),申报精品讲座和教学研究项目等多种形式,多途径提升青年教员的信息化教学水平。

2.4培养项目

高校青年教员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模式应该多元化,培养项目可以包括校外交流培训、校本培训、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和科学研究项目等。

3提高青年教员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几点建议

3.1 以培训项目帮助教员掌握信息化教学内涵

培训分两种,一种是针对新入职教员的岗前培训,一种是针对所有青年教员的培训。岗前培训主要是让青年教员学习、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方法和理论,另外一种则是结合本校青年教员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实际情况而开展的系列培训。二者相辅相成,旨在帮助青年教员掌握信息化教学的内涵。

3.2 以课堂教学竞赛促进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

青年教员的信息化教学能力需要实践锻炼。通过参加课堂教学竞赛,可以加强教员之间的经验交流,互相借鉴好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以便于检验和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在这一过程中教员将教学竞赛作为重要的教学观摩与交流活动,旨在通过教学观摩,学习同行教员的教育教学技巧、教学内容组织方法、语言表达与教学特色等,达到相互学习、交流和提高的作用。参赛教员通过积极备课、反复演练,自身教学能力及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3.3 以微课教学比赛推动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

在微课竞赛中,青年教员自主录制微课作品,各单位评审收集到的微课作品,并推荐优秀教员参加学校选拔;然后学校在各单位推荐的教员中进行选拔,确定参加更高级别的微课教学比赛的教员名单。通过这样的比赛,青年教员更新了教育理念,加深对信息化教学的理解,加强了青年教员之间对信息化教学的经验交流,掌握了信息化教学的实施方法,进一步推动了青年教员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和专业成长。

3.4 以教学研究项目加强教员教学反思

要求教员积极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申请教学研究项目,借鉴国内外经验,探索出提高教员教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策略及方法。青年教员利用科研项目,可以进行创新的信息化教学实践,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进程不断加快,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型教学形式, MOOC、微课和翻转课堂都不断影响着高等教育,这无疑是对高校青年教员更大的挑战。研究高校青年教员信息化教学能力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是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必然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经验交流范文6

在《全国高中学校数学新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暨研讨会》上的收获可以用一下关键词来总结:“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交流、数学阅读理解、作业评价、数学本质。”新课程的主持人刘坚、王尚志、张饴慈、张思明等都做了报告;6个先进学校的代表做了发言。共有大约150名专家、老师出席活动,还有数学通讯、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报等杂志媒体参加。虽然新课改没有实质性与根本性的突破,但是已经有很多学校抓住机遇、走在前面,而且教育部门对此次新课改决心很大、极为坚决,不积极推进新课改就会成为“历史的罪人”。

在《教育部2010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教师远程培训》的10天中,主要是以课程专家的身份每天批改作业、上午学术报告、穿插小组座谈研讨、晚上学术沙龙等活动。可以用一下关键词来概括:“把数学教的更简单。”“把数学的本质教给学生。“‘问题’对数学课堂太重要了。“‘图对于数学太重要了。”“学会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探索。”“‘数学阅读’的培养。”“三维生态教学课堂”。“课堂教学观察。”“教学活动经验。”“区域教研。”“作业评价---学生批作业。”“双向数学建模”“数学阅读理解”参加此次培训的老师大都是水平很高的特级、高级教师,他们的理念先进,大多有突出的教学成果,他们所在的学校也都有新课改先进的经验。相比之下,我的水平就很有限了。

新课改还没有取得实质性和根本性的突破,可是时代的步伐不可阻挡!全国取得成果的学校已经很多,他们已经成为领先者,因此我只能在下面听他们的老师讲座。与我同去的青岛二中的**老师也得到了很多老师、学校的关注,因为他们青岛二中在课改方面的地位是:“北有青岛二中,南有深圳中学。”本来自己带了一些教学上的东西,可是听完人家的报告后就不敢拿出来了,也没有机会拿出来。我在高考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可是大家谈的都是教育教学,高考根本没有成为研究对象!我在教学方面有些东西,听完别人的报告后觉得很不成熟也没有敢拿出来。不过,在最后一次研讨时,我利用讨论高考题好坏的机会做了一个主题发言,算是对学校有一点交代吧。

下面是是一些个人思考。

一、关于数学教育教学的思考与困惑

1,为什么不是数学教学呢?我们很多时候忽视了教育。新课改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老师不只是教数学,他也是老师也要育人!为什么我们老师抓学生越来越近、成绩越来越高,可是师生感情越来越淡呢?这一点我并没有好的想法与做法,但是我们要高度重视此事!

2,我们为什么没有名师、名师工作室呢?我们拥有“打不垮的数学老师”可是却没有有特色教学经验与成果,我们可以在高考中取得不错的成绩却得不到全国先进学校的认可,我们有各种形式的个人教学与集体备课却形不成一种统一的先进的教学模式(即数学组有语文组没有的,我们学校有其他学校没有的)。数学组的强大离不开水平的老师?高水平的数学老师也只会诞生在优秀的数学组内?优秀的数学老师必须要进行大量的学习,我们在繁忙那个的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学习呢?

3,这一次学习了很多经验。可我想是不是可以照搬某一种模式(如:杜郎口?)?如果各学一点会不会成为“四不像”?如果彷徨等待会不会成为“教育的罪人”?我们的现实情况允许我们迈多大的步子?举个例子:学案没有被证明是一定更有效地教学载体,也没有被证明是唯一载体,我们是不是坚决做下去?(青岛二中已经淡化了)。我们有没有更好的载体?如果老师们各用个的载体会不会很难控制整体水平的提升?

4,我们如何将数学的本质教给学生?我们敢不敢完全按照新课程标准授课?(如选修课敢不敢开齐?数学建模等能不能开展?等等)

二、关于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1,“问题”。“问题”成为本次学习给我最深印象的词。如何创设有效数学的问题情景?(即数学背景。体现数学价值,抓住学生的心。)如何提出有效的问题引发学生自主学习?如何提出有效的问题引发学生合作学习?“问题情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交流”已经成为新课改的课堂教学的“骨架”,他们都需要有效地“问题”。但是我们的老师目前基本没有主动制造有效“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我觉得这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我自己喜欢编题,可是张思明博士一模型连问编十几问是我极为震撼!

2,“教师与问题”。我们没有形成有突出特色及成绩的数学教学模式,可是我们不乏优秀的老师。如何整合我们的教师资源?如何使得教师个体与数学组整体相辅相成的共同提高?我个人觉得:我们不妨就是以学案为载体,以集体备课为平台,充分发挥所有老师的智慧在教学上重点先进行“问题”意识上突破。我觉得我们老师“问题”意识的提高后,制造“问题”的能力自然就有了!为什么我们的学生提不出问题?因为我们老师就提不出问题!我们一节课平铺直叙的听课的数学老师都想睡!举例:江苏南通的葛老师某节课的问题情境“周杰伦的专辑。。。。。”,学生怎能睡着呢?城阳的柳美欣老师课堂用“西瓜图片”引入,课堂怎会无味呢?也许提出一个问题不用一分钟,可是制造这个问题绝不仅仅是超过一分钟的时间问题!“没有问题的课堂不是好课堂!”“课堂一开始就给学生问题课堂结束学生有了更过的问题”这是好课堂!:

3,“课堂观察”。这一点我是内心反对的,因为我教学就很随意,我不喜欢没有创造力与个性的课堂。但是,东北师大与青岛二中的老师都认为其操作合理的话会对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帮助很大,我的理解就是至少参加比赛容易获奖!至于如何课堂观察?是不是连学生笑了几次都要记下来?我并没有成熟的办法。

上一篇空间搞笑日志

下一篇电子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