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经济专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贸易经济专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贸易经济专业

贸易经济专业范文1

 

1信息化与全球化引致的“新商业革命”

 

近代史上的商业革命是指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商业经济领域产生的一次重大变革,表现为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商路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和全球化给世界各国经济贸易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电子商务的出现则引发一场新的商业革命,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商业形态、组织形式、运营模式、流通技术等发生根本性变革,特别是近几年计算技术发展的重点已经从信息处理逐步过渡到了信息服务,凭借着强大的数据采集、存储、全面精准分析挖掘及呈现共享等技术优势,在诸多领域,“大数据”正以各种方式和路径影响着企业的商业生态,正在引致颠覆性创新,这是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时代背景,而未来,商业领域的竞争,主要是商业模式的竞争。商业模式,是指企业价值创造的基本逻辑,商业模式创新是指企业价值创造提供基本逻辑的变化,即把新的商业模式引入社会的生产体系,并为客户和自身创造价值。

 

2贸易经济专业人才培养及教学工作面临的挑战

 

贸易经济专业是国家教育部保留的特色专业,在全国仅有三十几所高校设置。在计划经济时期,贸易经济专业培养了许多宏观经济方面的人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发展,贸易经济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开始面向政府职能部门、工商企业等部门,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建设需要,通晓市场流通理论,掌握贸易理论和实务的高级专业人才。近年来,该专业面临诸多的挑战及变革:

 

(1)信息化及全球化带来的商业模式创新,“大数据”正以各种方式和路径影响着企业的商业生态,它已经成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时代背景。

 

(2)流通技术创新层出不穷,流通领域已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从我国的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来看,商业正在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从实践上来说,流通产业正处于一个成长、变化、开放的时期,急骤的变化需要贸易经济学科与之相适应。

 

(3)由于市场环境/技术条件变化,企业运营模式及企业经营管理思想/理念/技术手段发生根本新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人才培养方向/导向/定位及课程设置方面作出调整,以顺应潮流,适应变化。

 

3贸易经济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思路

 

为应对变化,专业发展定位需要调整,课程结构需要优化,教学方式需要改进。北京工商大学贸易经济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路是:立足首都流通产业,着眼国内贸易市场,强化应用能力培养,实现“五流”融合贯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理念。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我院认为该专业应着眼于大流通、大市场、大贸易,注重内贸与外贸相结合、营销与管理相结合,以内贸、营销为主,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改革与设计的思路上,应遵循:人才培养应与市场接轨,打造基于工作的或以就业导向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即根据该专业社会需求即与贸易经济专业相关的岗位技能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在校培养(技能MKSA),而不是根据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人才——等毕业了(成品),基于所掌握的技能找工作。社会需求、学校人才培养双向反馈互动,两者是相互适应的闭合回路,是一个逐步改进循环往复的过程,因为就业环境在动态变化,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更高。

 

基于上述思考,做好因社会需求而设专业——招生,因社会需求变动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人才,以及就业指导各环节无缝对接,这样就能保证培养出的人才是社会所需要的、适应性强的,可以后续发展的。这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岗位(就业)为导向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4贸易经济专业教学改革内容

 

我院贸经专业自2002年招生,至2010年共招生9届,应该说经纪人这一方向还是符合当时的实际的,在社会上也受到好评。自2011级以来,我院贸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就基于上述思考,并立足我院实际,本着人才培养方案与市场接轨,以工作为导向的思想,吸收了电子商务/国际商务管理 /营销/商务管理/信息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专业新元素,与此前的人才培养方案相比有了很大变化。对此概括为两点:

 

(1)目标明确,定位准确。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要回答培养什么类型、培养什么层次的人才、具备怎样的素质和服务于哪个地区或行业的问题,我院贸经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目标明确,定位准确,就是培养服务于重庆及周边地区的从事商贸物流的高级专业人才,这一定位符合商业形态变化/贸经领域发展趋势,适应社会需要,也切合我院实际。

 

(2)课程设置多元一体,有机融合的特色逐步显现。借鉴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经过3年来的大胆创新,课程设置科学合理,具有前瞻性,课程体系较系统,比较协调,一些课程比较有含金量,比如我们侧重了流通技术创新教学模块;增设了电子商务/网络贸易与国际商务、消费经济与服务经济/服务贸易等模块;遵循物流与贸经的一体的思想,强化了商务谈判及房地产经营管理、客户关系管理、项目管理模块,以及新形势下的经纪人模块教学等,更加强调课程间的融合。

 

5课程设置与时俱进,突出特色

 

北京工商大学在保留一些传统课程商业/流通经济学、消费经济学、市场价格学的基础上,开设了期货期权、电子商务盈利模式、商业经营与策划,许多传统课程也进行了教学内容的创新与改造,成为贸易经济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骨干课程、特色课题。我院则:

 

(1)将“贸易经济专业”更名为“商业经济学专业”,内涵外延更广,突出了“学”。贸易经济的内涵及外延较窄,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被内涵及外延更为宽泛的商业经济或流通经济取代。

 

(2)核心课程调整。《贸易经济学》与《流通产业经济学》应被《商业经济学》或《商品流通经济学》取代,或取消《贸易经济学》保留《流通经济学》(《流通产业经济学》),因为《贸易经济学》、《流通经济学》、《流通产业经济学》、《商业经济学》、《商品流通经济学》五者为同一事物或很接近。专业核心课程确定为:《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流通产业经济学》、《消费经济学》、《网络贸易理论与实务》。

 

(3)关于专业方向的设计。贸易经济专业选修课,分为两个方向:一是商业地产方向,开设的课程有《房地产经营管理》、《商业地产策划与投资运营》、《商业地产设计与开放》、《商业地产投融资管理》、《商业地产资产管理》、《物业管理》等课程。二是网络贸易方向,开设的课程有《企业信息化工程》(或《企业ERP》)、《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网络贸易(理论与实务)》、《电子商务综合解决方案》、《客户关系管理》、《网络采购》、《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等。

 

(4)突出流通领域的创新,突出新商业模式教学模块以及《创业学》,这是趋势要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也是落实和执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必要一环;将《客户关系管理》、《现代金融业务》增设为专业必修课,或将某选修课替换掉;实践实训方面增加《模拟公司运作》模块,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面加强与重庆商社集团、新世纪、永辉超市等公司的合作等。努力在实践教学及实验实训等各方面突出特色,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6总结

 

尽管当前贸经专业面临诸多的挑战,但也面对更多的机遇,长期趋势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提高的,人才培养及专业建设方面,总的感觉是一定要变革,比如:北京工商大学2009年该院贸经专业被评为北京市特色专业,但2014年又要做进一步调整;上海商学院将原财经学院拆分为财会学院与“流通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将贸经专业改为“商业经济学专业”;还有湖南商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都在变革,与时俱进——打造特色。尽管上述几个高校与我们学院在人才培养类型层次方面及服务对象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其方向及思想是可以借鉴的。总之,我院的人才培养立足我院实际,立足重庆实际,在专业定位及课程开设特色方面要顺应发展趋势,符合发展规律,能够满足社会需要,从而提升起贸经专业核心竞争力,赢得各界的认可与好评。

贸易经济专业范文2

实习日期:2011年2-3月

实习单位:**********有限公司

实习报告 今年寒假根据学校的安排,托父亲的朋友介绍,到丹阳运河工业园江苏蓓花集团丹阳被服厂实习了大约一个月,时间虽短,但收获菲浅,认识颇多,毕竟自己是学生,书本知识学了不少,但缺乏实践,与实际有距离,因此谈认识,谈体会,只是自己的想法,写出来供老师评价。现就实习期间所接触的东西,将认识和体会报告如下。

一、家乡企业的印象.这是一家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占地面积四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有新建的大跨度生产车间楼两幢,还有办公楼、饭店、车库、车棚等设施,路面硬化,地面绿化,连门也是现代化的电动门。有职工500多人,年产值可达5000万元,属市级文明单位,二级强企,还是劳动局评的先进单位。主要生产加工床上用品,如被套、枕套、床单、台布等轻工纺织产品。

刚到这家企业时,我确实被企业的面貌,气派所吸引住了,家乡的变化确实大,工业园到处是这样的现代化企业.据说这个工业园中,外资企业还不多,大多是本地个体私营企业。这家企业老总说现在拥有固定资产4000万,流动资金1000万。

据说在丹阳这样的企业还算不上大企业。光看工业园的景象足让人喜煞,纵敞宽敞平坦的水泥路一排排的新式路灯,一片片的绿地、花草、树木、厂房、洋楼……,听公司的一名副经理说,工业园就是靠环保环境、靠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就此一地就已进驻企业上百家,全市就甭说了,丹阳现在已是全国百强县的前二十几位了。

二、企业的经营管理 老板是总经理,下设经理办公室,进出口部。生产技术部、质量检验部、财务部、总务部六个部门.办公室负责文件资料;进出口部负责采购原材料,办理出口业务及管理原料库,成品库;生产部负责制定生产计划,负责管辖两个生产车间;质量检验部负责原材料以及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工序产品的检验及成品的检验工作;财务部负责财务帐务,工商税务工作。总务部负责伙房、安全、卫生等工作。

总经理亲自抓市场工作,几乎天天接待客户。洽谈、揽客户、接订单、发货都是进出口部业务员的工作。进出口部人最多,每一个产品有一个人负责接订单、登记,并把订单传到生产部,任务完成后,有该业务员负责发货到上海港,每类产品有一个业务员负责采购原材料。

生产技术部接到进出口部的定单后,指定生产计划,根据顾客要求编制“产品作业指导书”,(指导书中有原材料要求、图样、尺寸项目等要求),下发到生产车间,车间主任安排工人生产。

床上用品的生产流程是:领料—验布—裁剪—刺绣—缝纫—熨烫—包装—成品。 质量检验部安排质检员分别在每道工序按照检验标准进行检验,不合格返工或返修。入成品库的均是合格品,成品库属进出口部管辖,有时成品库要保证库存,以备老客户急用。

我一进公司先被安排在办公室,给公司打文件,制表格。确实有些枯燥无味。几天后才被管生产的经理带到生产技术部,并将生产流程逐一给我介绍了一遍。生产技术部有六个人各负其责。生产车间的设备全都是缝纫机、包缝机。一个车间约有100人,全是年轻女工,操作比较简单,缝纫机前有一塑料管,加工好的产品都推到前边的管中。车间里设备放置非常整齐,生产有序,都实现定置管理,工作环境非常好,卫生、整齐、明亮。

工人都穿统一的工作服,带工作帽。在生产技术部待了几天,每天转一转车间,剩余时间在办公室里。技术上觉得也无什么可学的,我觉得工人的工作表面看挺轻松,其实是挺累的,坐在机器前,一坐就是半天,有时为了撵活儿还要加夜班。往往一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

公司实行计件制,只有多干活才能多赚钱。工人都是农村的。个别也有下岗职工,大都来自偏远的农村,每月只挣八九百元。我曾经问过经理怎样才能把一个企业管理好。他说当老板只要明白三条就行了,一条是老板要有市场,二是会核算成本,

三是会用人。当时我觉得他说的太简单了,但现在体会一下,还是很有道理的。“会用人”他的意思是会用他这样的管生产的人,我觉得“会用人”还包括工人,如何关心他们,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能把工人都看成是经济人,另外还有个国家法规问题,国家的法规如何贯彻执行,企业的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合理,适宜。

三、在进出口部的日子进出口部是公司的上层建筑,是老板亲自抓的机构。老板几乎每天都到,客户来了有翻译陪同,恰谈,参观工厂,吃饭。作为业务员每天按其职责工作,采购的原材料主要是布、线、袋子、拉链、纸箱等。供方大都是老合作单位,电话联系,传真定货单,到时业务员负责接货等事宜。

顾客要货时,顾客要货时直接传真过定单来,定单上有品名、合同号、数量等。有时带有图样,标有尺寸、花色、质量要求、包装要求、支付期限等,都是外语需翻译成中文,但感觉以六级的水平还能应付得了,然后再把它传到生产部门生产出样品,经由顾客确认后才进行生产。

由于和公司进出口部的业务员关系处的好,我一边观察不明白就问,很快我就熟悉了他们业务上的工作流程,业务员们的素质较高,一般都大学毕业,他们的工资比工人高,一般都在1500元以上,在这里我一般跟随业务员去送货,由于产品全要出口,所以相当麻烦,需报关,报检,办理出口手续。进出口部的工作,人员大都是年轻人,25岁左右,待人热情,有朝气,但也有牢骚,有怨气,告诫我千万不要到这样的企业工作老板使人不顺眼,也许都是年轻人容易沟通,再加上我不是公司正式员工,没有正经事就帮忙兼跟随学习,了解了不少人情世故,如何和顾客打交道,如何与机关人员打交道等。

我也能看出进出口部存在的问题,

一,分工太明确,缺乏相互帮助的精神,在有些人忙的时候有些人却闲着。

二,按劳报酬体现不出来。

贸易经济专业范文3

 

一、复合型贸易经济专业人才的内涵及自身的特点分析

 

复合型贸易经济专业人才指既要具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国际与国内贸易理论知识、商贸流通业务知识和经济管理知识积淀厚实,实践能力比较强,综合素质较高,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足够的创业能力。还要具有合作意识、开阔的视野,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高本领的综合性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一)具备宽厚的理论基础

 

贸易经济专业是一个在知识储备上具有极高要求的专业。贸易经济人才往往需要具备有关贸易经济的熟练的技能和深厚的理论基础。只有贸易经济专业人才拥有宽厚的理论基础后,才可以在工作和学习中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融会贯通,还有助于不同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各方面的能力培养,丰富自己的头脑。

 

(二)具备相互融合的多学科的知识储备

 

复合型贸易经济专业人才应该具备多角度多方面的知识结构。多学科多方面的知识贮备,并不代表各方面的知识是松散的无联系的知识结构,而是以贸易经济专业人才的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并结合其他学科的理论知识结构,进行一定的融合贯通,使其逐渐形成一种新的知识体系,这不仅是创新知识的源泉,还为新思维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多科学多方面的知识结构,不仅可以开拓贸易经济专业人才的视野,还可以为贸易经济专业人才提供创新思维,从而可以推动社会经济的额不断发展。由此可见,复合型贸易经济专业人才的这一特点已经成为促进自身发展的重要标志。

 

(三)具备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虽然,复合型贸易经济的专业人才具备多方面的科学理论知识,但是对复合型贸易经济的专业人才知识的积累并不是无联系无规律的相加在一起,而是在各个方面的乐学知识融会贯通后形成一定的综合能力,为未来的发展铺垫道路。首先,复合型贸易经济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经过一定的打磨与不同结构知识进行碰撞,才能逐渐使创新能力提高。其次,复合型贸易经济的专业人才既要具备多层次多方面的科学理论文化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时间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使自身能在国内以及国际贸易领域立足,并作出一定的成绩。

 

(四)具备全新的思维模式下形成的创新能力

 

复合型贸易经济的专业人在进行工作或是学习的时候,可以将自身多方面多层次的知识相融合,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实现知识运用的创新。换言之,就是应用创新的思维模式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贸易经济专业人才还被要求具有开阔的视野,灵活的处事思维以及多方面多层次的知识结构。贸易经济专业人才要全面的发展,既要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与应变能力,还要有灵活的思维以及创新思维,加强自身的竞争意识,争取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出一份力。

二、实践教学在复合型贸易经济专业人才造就中的重要性

 

(一)学生的学习成果在实践教学中得以验证

 

众所周知,每位学子学习的目的不是单纯的为了求知,而是为了日后在工作中的应用,也就是实践。而复合型贸易经济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也正是实践。目前,很多学校都采用实践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得到真实的锻炼。实践教学较理论教学更加自由,具有更强的自主性的特点。实践教学是将理论教学过渡到现实当中来,是学以致用的“助推器。”

 

(二)实践教学使学生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复合型贸易经济专业人才的培养,不能简单的从理论知识入手,以理论知识的教授为主。而应该以学生的实践为主,让学生学以致用,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实践教学在学生还没有卖出学校的大门的时候,就应经对社会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做好了心理准备迎接工作中所将遇到的一切困难。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适应了社会的经济发展。

 

总结:

 

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地位和作用的不断提升,培养复合型贸易经济专业人才已经尤为重要。复合型贸易经济专业人才要求具有一定的特征,即具有宽厚的理论知识基础、交叉融合的多科学知识结构、多学科优势互补下形成的综合能力以及全新思维模式下形成的创新能力。当前,这些特征作为区别其他行业的重要标志之一。贸易经济在我国是开设比较早的专业之一,它的开设满足了更多的人对经济学方面求知的欲望,并且为国家培养了全面发展型的人才,推动了社会以及国家经济的不断增长。

贸易经济专业范文4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信息化

[作者简介]詹晶,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湖南衡阳42100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6)10―0053一03

国际贸易对各国的国民经济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对相关产业会产生独特的“乘数效应”,因此,国际贸易被定义为“经济增长的引擎”。当前,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引领着国际贸易的革命,信息技术正在不断融入国际市场调研、交易磋商、货款支付、货物保险等国际贸易活动的血脉当中,并且大幅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与质量。在这种国际贸易发展信息化的趋势中,具有丰富国际贸易经验和熟练信息技术的信息化复合型国际经贸人才正是企业发展所需要的。鉴于此,笔者通过对我国国际经贸人才信息素质需求的调查,试图探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信息化改造的思路,以期为更好地培养信息化的国际经贸复合型人才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有关我国对国际经贸人才信息素质需求状况的调查分析

为了考察我国对国际经贸人才信息素质的需求状况,本课题组在深圳、武汉、上海等地的8个人才交易市场进行了随机性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69份。调查对象主要是拥有外贸业务的国内企业的业务人员及管理人员,其中本科及其以下学历者占76.8%,研究生及其以上学历者占23.2%。本次调查我们主要考察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企业对现有国际经贸人才信息素质的满意度

从本课题组对“用人单位对于国际经贸类人才信息素质现有水平”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82.6%的调查对象认为现有国际经贸类人才的信息素质仅仅停留在对WINDOWS等操作系统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文字处理软件的简单使用。由于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时滞,导致在人才市场上出现公司招聘不到满意人才的情况。调查显示目前企业对国际经贸人才信息素质“一般满意”的刚过半数,只占调查者的50.8%。“非常满意”的仅占10.4%,而“不满意”的占到了38.8%。可见高校培养国际经贸人才时有关信息素质的教育尚需强化。

2.企业对于国际经贸人才信息素质的期望

在目前国际经贸人才供给大于需求的就业环境下,企业在招聘这类人才时,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调查对象普遍认为未来社会对国际经贸人才除了在WINDOWS/OFFICE这些初级方面有要求外,还期望国际经贸人才能够熟悉电子商务及SQL、IBM DB2等数据库软件。在“你是否认为以后国际经贸专业学生需要更好的计算机水平和数据处理能力”的调查中,94.2%的人认为需要;只有5.8%的人认为不需要。可见,目前能够熟练使用电子商务及其他统计软件的国际经贸人才仍然存在巨大的需求缺口。

3.企业对国际经贸人才信息知识体系的要求

调查显示,伴随着国际贸易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对国际经贸专业毕业生有计算机一级和二级要求的单位越来越多,而且主要集中在二级。在二级考试中,包括Visual Basic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公共基础知识、Java语言程序设计等等。可见,用人单位对国际经贸人才的信息知识体系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其掌握的信息知识越来越多,甚至要求其能够了解一门或多门计算机语言,能够读懂或者尝试编写一些小程序,以使对外贸易工作更加方便。当然,我们从调查中也可以看到,用人单位很少对国际经贸人才要求拥有计算机三级及以上水平。

4.企业认可的现有国际经贸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类型

通过本次调查,课题组发现能够被企业认可的现有国际经贸信息化复合型人才主要有以下几种:

(1)懂得进出口业务的人才,同时懂得基本的电脑操作。这类人才对于进出口业务流程熟悉掌握,同时能够使用win(10ws/office等,懂得计算机的简单操作。这类人才占企业认可的现有国际经贸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86.6%。

(2)懂得计算机的专门人才,同时懂得进出口业务的基本流程,但是对于进出口业务并不熟悉。这类人才占企业认可的现有国际经贸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7.5%。

(3)既熟练掌握进出口业务又熟悉rI’的复合型人才,他们是人才市场上争夺的“热点”,但这类人才仅仅占企业认可的现有国际经贸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5.9%。这个比例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对外贸易事业蓬勃发展的需要。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信息化改造的流程设计

教育应该紧密联系社会实际,满足社会需求,特别是对于实践性很强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更应该将知识见之于应用。但是,根据对我国国际经贸人才信息素质需求状况的市场调查,我们发现,我国目前相关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尚不能够很好地满足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需要以及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此次调查的基础上,本课题组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建设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讨论后一致认为,为了培养出更加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国际经贸人才,我们极有必要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建设实施信息化改造。改造的具体流程见图l。

1.创新教育理念

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化改变了传统贸易的运行模式和交易方式,这导致社会对国际经贸人才的要求不再是只懂经济、贸易理论,还要懂得信息技术和管理技巧,要求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满足这种要求的国际经贸人才应该是信息化复合型人才。为了培养出这样的人才,我们首先要树立教育理念创新意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信息化改造工作要有新思路、新举措、新局面,要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学校主管领导和教师们要深刻认识到当前教育理念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认清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信息化改造的本质与内涵;要定期举行专题学习,学习有关新课程改革、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信息化课程资源、国外高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育中信息技术应用推进等知识;要根据用人单位和学生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更新教育理念,并指导教育实践。

2.改革教学计划

为了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实施信息化改造,在教学计划中不断充实信息化类的课程。在专业主干课中可以加入“管理信息系统”、“互联网基础”、“现代商业技术”等信息化类课程,并在专

业选修课中可以引入“Internet技术与Web编程”、“POS/MIS”、“电子商务应用开发工具”、“网络营销学”等课程。信息化类课程的引入,有利于提高国际经贸人才的信息素质,有利于牵动有关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全方位变动。另外,在修订教学计划时,一定要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信息技术的应用应该既要贯穿在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中,又要贯穿在部分课程的实践教学中。信息技术实践应用的课时必须得到充分的保障,而且时间的安排必须符合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进程和规律,以保证学生信息素质的提高。

3.完善教学过程

(1)优化师资队伍。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部分教师的素质令人感到忧虑和担心。他们或者责任心不够强,或者水平不够高,或者喜欢照本宣科,脱离信息化的宏观经济背景和信息技术的技术前沿。这样的师资队伍很难培养出信息化复合型的国际经贸人才。因此,我们必须优化师资队伍,要求教师改进教学手段,多和信息技术实际相结合,让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信息技术,知道应该学习哪些信息技术,知道学到的信息技术怎么应用和可以在哪里应用。

(2)改善课程内容。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内容必须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要不断吸收新知识,把基础理论和最新知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高校培养的信息化国际经贸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多数任课教师更习惯于按照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教学,没有能够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没有能够准确把握目前的社会需求。例如目前有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计算机授课仍然主要集中在of-flee办公常用软件上,这显然已经不能够完全满足国际贸易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3)提高实践能力。在多数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中,更多地注重课本知识的学习,没有或者很少有相配套的实践项目,实习机会较少、实习质量不高。这使得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即使学习了相关信息技术知识,也不知道如何操作,实践能力很差。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校应该成立电子商务模拟实验室,利用实验室的先进设备开展实验教学和模拟教学,并可以利用实验室帮助学生掌握Microsoft SQL Server、IBM database2、MYSQL、Microsoft ACCESS等电子商务数据库软件。另外,学校还可以通过与外贸企业的合作,建立一批实习基地,为学生实习提供保障,以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信息素质。

(4)建设网络教学环境。高等院校可以通过“远程教育”、“网络教学”来促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及其课程的信息化改造。教师可以将部分教学资源在网上,用电子信箱告知学生,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起即时沟通的渠道。部分课程可以形成集文字教材、网络课件、网上资源、网络环境于一体的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学体系。为此,学校可以结合课程内容的信息化改革,进行多媒体教学竞技大赛,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水平,以动感式页面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信息意识。

4.实现良性互动

贸易经济专业范文5

国际贸易从业人员除了要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理论外,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国际贸易是一门操作技能较强的应用型学科。因此,实践教学在培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现行的教学安排中,过多的理论课内容,实践操作训练不够,造成学生国际贸易基本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情况。实践教学是课堂理论教学应用和巩固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我们地方院校,不能仅仅培养只懂理论,不懂应用的学生,必须培养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应用型人才。积极探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并应用于实践,对于推动实践教学发展,培养合格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高校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教学能否贯彻落实,关系到专业和课程设置的任务能否完成,关系到人才培养的目标能否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各个教学质量的好坏。尽管近年来,各个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校内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开展顺利,校内国际贸易实务实训平台建设等诸多方面均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但是,不可否认,在本专业本科教学工作实践中,受传统教学思路和方法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理论,轻实践,没有很好地突出知识的实用性。本专业毕业的学生所具备的理论与实践技能和社会的实际要求有一定差距。因此,本文拟对国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进行思考,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对本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做出积极贡献。

2.国内实践教学研究现状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是在对专业培养模式反思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沿着以下两个思路展开:第一个思路比较研究,即对国内外培养模式和方法进行比较;第二个思路是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实际要求进行研究(王亚新,2010)。刘汉城等(2005)通过与美国相应专业培养模式进行比较,认为我国存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形式单一且方法落后、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积极性不高、实习基地不稳定等问题,并从人才培养观念、培养方法、评价方法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孙良文等(2007)对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进行分析,认为经济管理类专业普遍存在实验教学目标单一、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不能有机结合、实验方法呆板等问题。胡俊文等(206)认为目前实践教学活动存在着培养形式单一、缺乏个性、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创新潜力的发挥等问题。邹忠全(2007)认为目前的实践教学和所要达到的目标相距甚远,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关于本专业实践教学目标的研究是学者们关注的另外一个方面。大多数的研究认为,加强实践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最基本目标,实践教学与素质教育两者有一定的关联性,实践教学的真正内涵就是培养以动手能力、科研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代表的综合素质(孙伟民,2006)。另一方面的研究则是强调实践教学应该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学者们从满足社会实际需求出发,以提升学生能力素质为手段,提出实践教学应该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通过改革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模式和管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务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熟悉掌握国际贸易实际活动过程,适应现代国际贸易活动多方面要求(王亚新,2010)。

如何进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是学者们关注的另外一个焦点。有学者认为应该从体系层面对实践教学进行优化,在教学设置上,重视教学结构建设,通过对教学目的、结构、内容和方法及其相互关系的重新规定,实现国际经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的研究则认为应该重视教学内容建设,应该通过教学内容的整合、优化,进而提高教学效果,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忻红(2012)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目前国内很多高校仍存在理论教学模式为主,针对实践教学的评价尚不健全,认为贸易经济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应该坚持理论和实践并重,同时要重视考核评价体系、组织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健全。

综述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国内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线教师对本专业实践教学非常重视,并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面临的问题、学生的水平、课程的设置等不同,研究角度和结论各有不同。

3.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很多高校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有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在政府机关、科研机构、涉外经济部门、外资公司从事涉外经济、国际贸易、国际商务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李艳丽,2010)。要求学生能够系统掌握国际经济、国际贸易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通晓通行的国际贸易惯例、法规和工作流程,具有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分析方法分析并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并能够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良好的国际交际能力。因此,国际贸易实践教学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对国际贸易实际操作的过程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巩固、深化已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能够很快掌握国际贸易中的具体业务的运作方式,真正吸收和利用课堂上的知识,并为以后步入工作岗位打下好的基础。

尽管各个高校意识到时间教学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国际经济与贸易实践教学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思想上“重理论、轻实践”。很多学校没有真正的重视实践教学,在思想上没有给予实践教学足够的重视,没有把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而仅仅把实践教学作为应付评估的一个手段。这种思想上的轻视,造成了各个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落后;第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目前高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没有对实践教学给出合理的评价,很多老师把实践教学简单的认为是把时间交给学生,没有充分的进行组织实践教学,而现有体系又不能对此进行评价,因此很多实践教学可能成为了学生的自习时间;第三,实践教学师资力量缺乏。这点是各个高校面临的迫切问题,很多高校老师没有实践经验,理论知识的丰富并不能弥补实践的欠缺,很多老师讲的国际贸易实务的内容都与现实脱节非常严重,但是人就在传授。很多实务操作也与现实不符。但很多老师由于没有实践经验,知识没有及时更新,对学生造成的了一定影响;第四,实践教学形式陈旧。实践教学的形式可以有很多,例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软件,一些软件给出了具体的业务操作,学生就可以模拟每个角色,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模拟现实国贸流程;第五,实践教学校内校外基地建设不足。很多学校没有与校外建立广泛的联系,因此实践教学基地就不足这点也是众多高校存在的一个问题。

4.实践教学改革思路

根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要求,结合国际经贸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该以课堂案例教学、课内实践为基础,建立以假期学生社会实践与调查,国际贸易综合技能的校内模拟实训,校外实习基地毕业实习作为辅助教学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李茜,2007)。笔者认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改革传统实践教学思路研究:针对传统实践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逐项分析,研究改革思路与对策,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内容。第二,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结合本校实践,思考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包括:认知(实践)学习;课程模拟;社会调查;综合模拟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认知实践主要目的在于增加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通过感性认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国际经贸专业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课程模拟可以通过实训平台来进行;社会调查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针对贸易企业的调研;毕业实习是学生从理论到时间的一次升华;毕业论文是最终的检验。第三,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如何进一步加强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校内外实践锻炼的机会;建设国际贸易模拟实习基地;建设更多的国际贸易实训平台。第四,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师资不足问题直接决定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各个学校可以通过两个方面进行加强:加大对现有师资队伍的培训,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从校外引进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同时还有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和考核方法,努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贸易经济专业范文6

近年来出现的国贸专业“就业难”问题越来越突出,但并非绝对量上的就业难,更突出的表现是结构性失业问题,这种结构性失业问题主要是指区域流向和行业分布的不合理,而影响国贸专业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就业区域选择。通过对我国各高校国贸生进行调查,对其区域选择偏好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把握当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现状,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二、当前我国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就业区域选择偏好的特征

我们主要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调查。首先是联系各个学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让其填写纸质问卷,最后回收调查问卷,并将调查问卷结果输入电脑,分析数据。调查内容中包括所属学校、愿意去几线城市就业,家里是否会安排工作等。在调查结果中,发现很多同学对工作的要求不低,比如想在外企、私企工作的占很大一部分,很多对工资的要求也不低于两千等,这都将影响就业区域的选择。这也可以解释在调查中,为什么很多国贸专业的学生表示更愿意去一线城市就业,很少有选择回到家乡或者去西北较落后地区。从此次调查的结果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大学生就业区域选择偏好具有显著特点:首先从全国来看,学生就业区域选择不均衡,整体呈现一线发达城市偏多,二、三线城市其次,乡镇最少。其次,从特定区域来看,各个大的区域内部省区之间流动不均衡,主要表现为向区域内的大城市、发达省份集中流动的趋势。但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加上国家政策的影响以及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这种差异也在逐步缩小。通过数据统计可以看出,毕业生流入东部地区的速度正在放缓,而进入西部等国家政策区域的毕业生人数增长明显。

三、影响国贸专业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的具体因素

(一)个人因素大学生自身是就业区域选择的主体,作为主体,其思想直接影响就业区域的选择,个人因素对于大学生就业区域选择至关重要。

1.国贸专业学生的价值观直接影响大学生就业区域的选择。就目前的形势看,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人们变得越来越具有功利性,这也影响到很多大学生的价值观。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在就业区域选择时,变得越来越功利。在挑选就业区域时,大多数学生都会将福利待遇,工资水平等作为首要标准。而针对自身的评价时,也多是以待遇高低、收入多少、个人升迁前景以及工作地位等作为主要评价内容。从这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的思想不太成熟,缺乏远见,享乐观念严重以及缺乏积极上进的态度。在选择择业的目标上,多数向往经济发达地区,追求高薪水、高层次的工作,这也反映了当前大学生就业目标的短期性。

2.在就业时,多数企业会选择能力强的毕业生,所以能力对于大学生的择业很重要。但是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只能通过在校成绩、社会实践等来显示自己的能力。但是由于大学生的人数众多,竞争激烈,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竞争更是达到了白热化。所以各企业对大学生的标准逐渐提高,通过这点也可以看出,刚毕业的大学生的个人能力对就业流向也有一定的影响,

(二)家庭因素在我国,家庭观念较重,这也代表着家庭意愿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个人意愿以及大学生的职业观念。一些家庭受传统观念影响,希望自己的子女可以找到一份社会地位高,薪资水平高的工作,偏重于经济发达地区,这对一些偏远地区的人才引进以及发达地区的人才资源配置造成了不良影响。另外,当大学生毕业时,没有社会经验,没有经济来源,所以,此时的家庭支持会对大学生的就业区域选择偏好产生很大的影响,可以得到家里的支持,不仅经济上会有一定的帮助,心理上也会得到满足,这对于正处于过渡期的大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说家庭因素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区域选择。

(三)社会因素就业观念、地区的基本状况、各地区的地域文化以及各地的教育水平都属于社会因素,这些因素虽然没有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就业区域的选择,但是从宏观的角度观察,可以发现,社会因素影响着各个地区用人单位的招收标准,家庭观念以及大学生的价值观,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就业区域选择偏好。所以说,社会因素间接的影响了国贸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区域选择偏好。我国的传统文化以及特有的国情,都将间接的影响国贸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区域选择。比如我国文化中传统的等级观念,将城市划分为成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等。这样也是将像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定于为高级就业区域。而且会对那些从小城市到大城市就读的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落差,所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更愿意留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寻找工作。

四、引导大学生就业区域选择偏好的策略

(一)增强欠发达地区的就业吸引力收入水平、国家政策、社会保障体制、生活水平以及户籍档案管理体制都是影响欠发达地区就业吸引力的因素。这就需要政府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在欠发达地区,政府应该加快城市自身的经济建设,制定符合当前情况的就业政策,发挥自身长处,极力改善自身劣势,从社会环境以及生态环境入手,提高环境质量,提高该地区的生活总体质量,从而构建一个和谐舒适的社会环境,这样才会吸纳更多的人才,提高自身的就业吸引力。这对地区以后的发展也是极为有利的。

(二)提高欠发达地区发展机会区域的经济构造、类型以及用人单位的招聘标准、公司制度、以及整体条件都将影响该地区大学生日后的发展前景。所以政府应该努力提高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水平。从社会的角度看,用人单位应该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确保每个职位都有上升空间,为大学生日后的发展创造条件。首先,欠发达地区应该提高本地区的就业机会,加快完善经济结构,将经济类型转换为更高级的类型,增加本地人才需求的层次,从而扩大大学生在欠发达地区的就业空间。利用国家的相关战略政策,开展更多的国家重点项项目,这样可以增加大学生的就业机会。其次,加强欠发达地区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从而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良好环境,这样也会缓解大学生毕业的过渡期,使其更快的融入工作中,加快人才的培养。(三)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积极效应首先,政府应大力倡导正确的就业观,帮助欠发达地区确立正确的社会就业观,并将其进行实践;其次,大学生所在的学校以及家庭,应该帮助大学生对自身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最后,应该大力宣传欠发达地区的优势,让大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欠发达地区的机会以及发展前景。

五、结论

上一篇落聊

下一篇火风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