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贸易保护主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贸易保护主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贸易保护主义

新贸易保护主义范文1

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新特点

(一)贸易保护主义的方式具有多样性

上世纪三十年代,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但最终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新时期,贸易保护主义表面上看已经消失,但实际上已经愈演愈烈,国家之间以多样化的、隐蔽的贸易保护政策获得短期利益。出口产品安全标准、技术信息标准甚至是卫生标准上,都存在技术性的壁垒。近年来的“碳关税”就是贸易保护主义多样化的重要体现。贸易保护已经由裸的保护方式演变成虚伪的、凌驾于法律范围之上的保护。

(二)国际贸易保护范围扩大

以往的贸易保护主要针对传统的工农业。而新时期的贸易保护显然已经不仅关注传统的企业,全民经济已经进入了国际贸易保护时代,知识产权、新生的技术甚至一些无法命名的项目均成为贸易保护手段。一些国家提出了限制我国高科技产品出口数量的策略。金融保护主义在以往很少见,但近年来不但出现而且呈现出快速增长之势。金融保护是全球经济低迷或者市场进入饱和状态下的紧急救援手段。贸易保护的复苏对我国金融和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并且,这种贸易保护策略已经演变成裸的资本保护。

(三)贸易保护的指向性

新时期,贸易保护主义虽然具有隐蔽性,但事实上,其政策存在明显的指向性特征。如奥巴马政府出台了“购买美国货”的保护策略,这一策略实际上就是变相的抵制中国货的体现。究其主要原因,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世界经济甚至是政治产生一定的冲击,为了控制这种冲击,贸易保护就成为一种必然。我国贸易交易国众多,以欧美国家为首的国家都开始采取针对我国经济的贸易保护策略,这种保护策略具有动态性特征。也就是说,一旦某个国家出台了保护策略,其他国家将加紧这一策略的实践,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我国不采取必要的针对措施,将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这一贸易保护现象不仅出现在发达国家,如以美国为首的轮胎特保案在南美的阿根廷和巴西竞相效仿,出台了对我国轮胎的限制策略,或禁止购买,或增加关税。贸易保护策略的出台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这种不正常的经济发展模式需要我国出台必要的应对措施。时刻保持其在市场经济中的有利地位。

二、基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新特点的应对措施

(一)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维护企业在国外的正当利益

针对各国出台的贸易保护策略,政府应发挥其主导作用,确保我国企业的合法利益。分析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本质,充分利用WTO双边纠纷解决功能并结合法律手段对不合理的保护实施反击。通过研究转战经济市场,将产品输送到有需求的国家。政府还应指导我国企业的发展方向,防止其成为贸易保护的对象。带领企业打破其它国家的贸易保护策略,树立反贸易保护典型,为其它企业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以贸易保护信息库的形式出现,使企业掌握最新的贸易保护方向,使企业处于警惕状态。政府还应发挥其调节功能,明确我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使各个国家认识到放弃与我国合作所带来的后果,确保企业能够应对新时期的保护主义。

(二)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和方向

我国在面对贸易保护时,不但要关注对其他国家的策略研究,还应从产品入口出发,使产品质量得到提保障,从而获得附加值,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降低贸易壁垒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加强管理是抵制贸易主义的主要途径,只有不断的对员工进行培训才能使其处于市场经济前沿,树立我国产品的品牌形象,使世界认可我国的经济地位。将技术的革新放在重要位置上,合理定价以促进贸易交际。

(三)同行业企业应协同作战,积极应诉

我国企业应联手起来共同应对贸易壁垒,而不是单独的降低价格或者接受贸易保护。尤其是同行业之间,要共同努力提高产品质量,严格防止不正当的贸易保护,维护自身利益。如各国针对我国出台了反倾销策略,我国企业虽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在抵抗措施上始终是单独应对,中小企业基于发展需求无法与之抗衡,具有明确意识的企业未对其它企业做出提醒。行业协会、政府以及企业管理人员均未在这一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政府应发挥其引导作用,为企业打破贸易保护主义提供政策支持,确保我国经济的发展,提高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三、总结

新贸易保护主义范文2

1.新贸易保护主义

贸易保护主义,是指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主要包括关税、配额等一系列政策。

而新贸易保护主义又被称为“超贸易保护主义”或“新重商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初才兴起的,以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非关税壁垒措施为主要表现形式。

2.新贸易保护主义特点

与贸易保护主义相比,新贸易保护主义在保护目的、范围、方式等方面有新的特点。

2.1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保护目的多样化

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主要是防守型保护,通过关税、配额等方式通过限制进口或增加进口成本来达到降低国际成熟企业对国内起步企业的冲击,来达到保护幼稚产业的目的。而在新贸易保护主义框架下,其动机是进攻性的,这一特点在发达国家采取的贸易政策中尤为明显。发达国家凭借其自身在世界贸易中的主导地位以及政治影响力,通过设置各种贸易壁垒,提高准入门槛等手段来削弱其他国家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新贸易保护主义保护目的的改变不仅体现在保护的程度和方式,更体现在其保护的领域。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旨在保护在摇篮中的新兴产业、幼稚产业,如农业和新兴工业,以免其受到成熟同业的冲击,而新贸易保护主义除了对以上产业加强保护,还将保护范围扩大到了服务业、知识产权业等领域。在这些发达国家已经掌握垄断权的行业,仍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显然会对国际贸易的长远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2.2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形式和手段复杂化

与传统的关税、配额、发放许可证等贸易保护方式相比,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形式更为隐蔽和软化。首先,发达国家经常通过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如对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平均征收高于工业国10倍以上的反倾销税)、反补贴税以及动用保障措施条款,打击进口商品的竞争力;其次,通过制定严格的技术标准和认证制度,是的多数国外企业难以进入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领域;再次,执行严格的检验、建议标准以及环保、劳工标准,抬高进口商品的生产成本,从而降低发展中国家在农产品以及其他劳动密集型产品中的竞争力。

最后,以保护环境为名,在新贸易保护政策中最具代表性的“绿色壁垒”。如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减排意识在全球范围内普及,“低碳”家电热持续升温。碳标签制度已为日本、欧美等国家推崇,自2009年4月日本开始试行碳标签制度以来,其产品种类目前已扩大至94类,广泛涉及农产品、轻工和部分机电产品。碳关税、碳标签制度等实质是强制发展中国家减排,以环境保护为名,采取绿色壁垒措施,行贸易保护之实,不仅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也妨碍了绿色经济的发展。

3.我国应对当前国际新贸易主义的对策

2008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达2.56万亿美元,2009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为2.21万亿美元,2010年对外贸易总额达到2.97万亿美元,贸易总额在金融危机后呈攀升态势。作为一个贸易大国,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不言而喻。在面对新贸易保护主义日益多样化、复杂化、隐蔽化的情况下,我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实施相应对策:

3.1扩大内需,保持增长

当面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时,首先要扩大短期内需,抵御世界经济衰退与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保持平稳较快的经济增长。我们不能把中国经济增长的前途完全寄托在国际环境的好转上,必须采取积极措施消除这种恶化的环境对我国经济的中短期影响,消化一部分过剩的产能,促使我国经济尽快走出低谷,实现经济增长。

3.2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我国在贸易保护主义前受到约束的重要原因在于自身经济对出口依赖性过大,中国目前出口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40%左右,属于典型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在受到冲击时,易迅速传导并造成重大影响。其中根本原因就在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目前我国出口的大多数是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利润微薄,容易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国家为了发展本国的工业,采取了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限制了我国对外的出口。因此我国应该加快产业的升级,加快产品的创新,提高产品的品牌效应。企业要牢固树立以质取胜的战略意识,广泛推广国际认证标准和发达国家的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按照国际标准安排生产,以更好的攻破技术性贸易壁垒。企业应全力提高自身技术、管理水平和品牌营销能力,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强化创新意识,提高产品的技术和品牌附加值。

3.3国内价值链的重新构建

国内价值链是指从产品的研发、金融服务、设计、关键零部件的制造、一般零部件的制造、加工组装、物流、分销渠道、品牌等整个价值链全部或者大部分由国内企业分工完成。强调国内价值链的构建,就是要求尽可能增加国内价值增值的过程,包括原材料与零部件采购、加工生产、运输仓储及销售各个环节。加工贸易通过构建国内价值链,具有明显带动产业升级的作用。首先是拉动为其配套企业的产品升级。比如在下游企业推出新产品的同时,供应商就必须相应地生产出适合新产品要求的零部件才能保证其供应商地位。加工贸易产业通过国内价值链的构建,使得国内价值链延伸加长,意味着这种升级的拉动作用将传递给更多的供应商,在这一进程中,在产业升级的同时完成国内价值链的构建,国内价值链构建又反过来促进产业的升级,最终形成动态循环。

新贸易保护主义范文3

关键词:金融危机;新贸易保护;中国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8-0158-02

一、背景分析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话题,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会选择不同的贸易政策。在世界经济低迷的今天,贸易保护则愈演愈烈,特别是中国作为崛起的国际贸易大国,进出口量快速增长,与世界各国的贸易摩擦和冲突时有发生。从2009年9月起,轮胎特保案、无缝钢管“双反调查”、铜版纸及紧固件“双反调查”一波接一波,有人将其喻为“中国国际贸易史上的9.11”。2009年12月30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批准对中国产石油钢管征收大约10%到16%的关税,这是迄今为止美国对华最大的一起贸易制裁案。

根据2009年12月24日中国社科院的2010年世界经济黄皮书《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分析,从2009年二季度开始,中国经济已走出低谷,步入复苏轨道。进入2010年我们讨论最多的将是“复苏”这个词。假如全国经济顺利复苏的话,一方面,中国的出口将强劲增长,另一方面,欧美等国失业率仍在高位徘徊,因此,欧美等国家在国内政治压力下可能采取一系列的贸易保护措施。所以专家预测,2010年中国这个出口大国将遭受更多的贸易保护制裁。

二、新贸易保护的理论基础、表现形式及特点

贸易保护主义是一种为了保护本国相关产业免受国外竞争压力而对进口产品设定极高关税、限定进口配额或减少进口额的经济政策。一些国家为了摆脱双边与多边关税协定的约束,便会采取一系列限制商品进口的非关税壁垒新措施(例如把质量认证、技术认证、环境保护、劳动权益、人权等作为限制进口的主要理由),贸易保护主义便有了新的发展。

(一)新贸易保护的理论基础

新贸易保护主义,是指以非关税壁垒为主、以关税壁垒为辅的新的贸易保护主义。

1.地区经济保护论。这种理论以英国学者蒂姆・朗和科林・海兹为代表,认为自由贸易无法解决贸易与发展、贸易与环境等问题,因此必须用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取代它。他们主张,首先,要加强地区间合作,实行地区性贸易保护主义;其次,一国根据预期的出口量控制进口量并且要使两者严格平衡,从而应制定高标准的进出口限制规则。

2.环境保护论。随着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但是,一些国家却以环境保护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借口保护环境,指定本国的环境标准然后强加于他国,排斥或限制对他国商品的进口。

3.社会保护论,也叫劳工保护论。这也是一种贸易保护的非经济主张,主要流行于当代的发达国家。该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产品的生产成本低,是因为劳工成本低,而劳工成本低的原因是因为发展中国家忽视劳工保护,甚至采取“血汗工厂”式的生产方式,这对发达国家构成了不公平竞争。因此,发达国家应该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一定的关税或采取其他进口限制措施,以抵消发展中国家因不公平竞争而获得的成本优势,同时,也可以迫使发展中国家加强国内的人权和劳工保护。

(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形式

1.反倾销、反补贴。反倾销与反补贴措施是WTO所认可的用于维护国际经贸秩序、保护本国产业免受不合理侵犯和对付不公平竞争的合法有效措施。可是,发达国家并未严格按照反倾销与反补贴守则去实施,而是借反倾销与反补贴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而今,反倾销与反补贴已成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手段,我国是目前受反倾销与反补贴最多的国家之一。

2.技术壁垒。随着科学技术与管理水平的发展,各国关于产品生产标准的技术法规及管理体系认证的标准、评审程序和认证制度等日渐复杂多变,且常常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不透明性,从而对其他国家的产品和服务形成重重障碍。这些过于严格的认证标准和要求自然而然地给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造成严重的阻碍。

3.绿色壁垒。《关贸总协定》在第20条中规定:为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及健康,为保存有限的天然资源,允许对贸易进行限制。一些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即以此为借口,凭借其经济和技术上的优势制定了一系列苛刻的环保措施和高于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的环境质量标准,以此作为市场准入条件,构筑起所谓的“绿色壁垒”。例如,美国借“环境保护”之名推行的“碳关税”,对高耗能产品进口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这些新型的“绿色壁垒”,虽然喊着“环保”的口号,但其真实目的在于维护自身经济利益,凭借其先进的环保技术,阻碍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

4.蓝色壁垒。近年来,一个新的国际贸易标准――社会责任标准(SA8000)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许多国外采购商品订单的附加条件中,作为一种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SA8000以改善劳动环境和条件、保障劳动者权利等作为重要目标,涉及包括童工、强迫劳动、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权、歧视、惩戒性措施、工作时间、工资报酬、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等9项核心内容。但这种以保障劳动者劳动环境和生存权利为借口的保护措施,也成为我国产品出口遭遇的一种新的贸易壁垒。

5.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历来是发达国家维护其技术和产业的垄断地位,对发展中国家施压的重要工具。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借助知识产权等法律形式产生的争端和纠纷也日渐增多。例如,美国337调查。美国337调查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针对不公平的进口行为,主要是进口产品侵犯美国知识产权的行为进行调查并采取制裁措施的做法。337调查逐渐成为美国遏制我国具有一定出口潜力,特别是技术密集型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对美出口的重要手段。

(三)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

1.保护手段灵活多样。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手段更趋多样化。传统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保护手段仍被频繁使用,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标准等贸易壁垒花样翻新,应对起来非常困难。

2.保护措施表面合法。WTO允许成员国利用其有关协议保护本国利益,反击遭到的不公平待遇。这就为各国以“公平贸易”为理由实行贸易保护留下了空间。采取与WTO不直接冲突的各种保护措施,已成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贸易保护主义的普遍形态。

3.表现形式愈加隐蔽。各国往往以保护就业为理由,以经济安全、社会责任和保护本国受冲击产业为旗号,阻挠其他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出口,隐蔽性更强。

4.保护对象国针对性强。奥巴马政府的“购买美国货”条款将众多外国商品拒之门外,尤其针对中国商品,因为美国国会正是以抵制“中国制造”为借口,推行这一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全球40%反倾销调查和70%反补贴调查是针对中国出口产品。

三、我国积极应对新贸易保护的对策

(一)加强国际合作,共同阻止贸易保护主义

贸易保护主义的不断蔓延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忧虑,20国集团峰会、APEC会议、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等都一致表明了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共同立场,但仍缺乏有约束力的执行体制和监督机制。我国应抓住机会,超前研究,科学决策,当仁不让地提出符合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和自身利益的提议和方案,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与修改,维护我国正当的国际贸易权利,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性与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组织的运行与管理,利用国际组织稳定与维持和主要贸易伙伴国的磋商与合作关系,防止一些贸易伙伴国单方面采取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我国国际贸易造成的不确定性风险。

(二)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健全快速反应机制

政府是商务外交的中心和主体,在促进经贸合作和应对贸易摩擦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明显不公平的贸易保护主义,有关部门应与相关国家进行及时有效地对话、磋商与交涉,坚决反对任何国家针对中国实施的歧视性政策。一旦发生贸易摩擦,政府应充分利用WT0解决贸易纠纷的协商机制,必要时也要及时采取针锋相对的行动,以帮助国内企业维护正当权益。建立预警机制。政府要通过信息分析,定期对一些敏感产品列出清单,公布有关商品的最低限价,变被动应诉为主动预防。在条件成熟时,建立合理的出口商品评估制度,对出口商品的生产技术标准、品质和价格等进行评估,限制或禁止出口那些技术附加值低、以大量输出自然和环境资源为特征的商品。

(三)提高企业自身素质,切实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主体。新贸易保护主义大多都是针对发展中国家出口档次不高、加工技术标准低、技术附加值较低的商品和一些出口贸易的不规范行为提出的,虽有大量不合理成分,但毕竟披着保护环境资源及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合法外衣。因此,企业必须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树立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企业应尽快调整现有的竞争策略,努力提高技术创新和培育自主品牌的能力,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着力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变“以廉取胜”为“以质取胜”。加大研发、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的力度,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速实现外贸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从长期来看,要避免贸易保护带来的冲击,关键是要打造有竞争力的企业,打造具有自主技术、自主品牌的企业,这是应对此次危机的着力点,也是把应对危机与促进中国产业升级转型结合起来的结合点。

参考文献:

新贸易保护主义范文4

关键词:新贸易保护主义;出口贸易;影响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7006203

中国的国际贸易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张骞开辟了路上“丝绸之路”,将西汉的丝绸、精美瓷器等物品销往中东、欧洲等地区。不过当时更多的是以交换为主,并不以贸易盈利为目的。随着商品交换的兴盛,以增加国家财富为目的的国际贸易蓬勃发展,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本国利益,各种贸易保护主义也层出不穷。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主要是通过提高进口关税和对进口商品数量的控制,来达到本国企业不受或少受进口商品竞争的目的。不过,受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各国经济发展普遍放缓,继续采用传统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将导致其贸易伙伴国家的不满,甚至加深贸易摩擦。因此,发达国家开始采用更为隐蔽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而一些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寻找除关税壁垒以外的有效保护工具。毋庸置疑,不管是传统贸易保护主义,还是新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的贸易发展都有着深刻影响。

1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1新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背景

新贸易保护主义又被称为“超贸易保护主义”或“新重商主义”,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西方国家经济进入缓慢发展时期,货币危机、石油危机、债务危机以及世界性的经济衰退给发达国家以沉重的打击,各国又重新考虑对国内市场保护的问题。与传统贸易保护主义的关税壁垒不同,新贸易保护主义以技术性贸易壁垒、反倾销等非关税壁垒作为主要表现形式,通过贸易保护达到保护本国就业、维护在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中的支配地位。

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国际资本流动、国际贸易和技术转让为载体的经济全球化出现了加速发展的态势,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为促进本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各国对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更加重视。同时,为了少受或不受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冲击,各贸易伙伴之间为维护本国利益进行的较量,势必造成贸易摩擦,继而造成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蔓延和盛行。

而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各国经济面临巨大灾难,为摆脱经济危机,各国纷纷采取救市措施,新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导致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浪潮的产生。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新贸易保护主义的重新抬头严重阻碍了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

1.2新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原因

1.2.1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导致国际竞争加剧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经济全球化出现了加速发展的态势,在以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等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助推下,部分国家经济实力迅速增强。相应的,其国内经济产业结构等也发生了变化,一些新兴出口产品可能会对其他国家的出口造成干扰,导致国家间摩擦升级,国际竞争加剧,各国开始以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作为指导,利用WTO相关协定以及本国的法规政策,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企业以及国民就业免受外国商品和外国劳务人员的竞争。

1.2.2双边贸易的兴起和区域经济体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自由贸易协定”在双边层面中形成,其在初期有促进双边贸易增长,消除贸易壁垒的作用,被很多国家广泛利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缓解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各国纷纷利用双边协调和自由贸易协定。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成员国国内要素可以自由流动,实行自由贸易。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与其贸易伙伴签订了双边贸易协定,事实上,全球经济就被分割成了多个小经济体。各个经济体之间依然存在着贸易壁垒并同时加剧了贸易摩擦。

进入21世纪,区域经济的发展明显加快。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等区域经济联盟的发展,实际上对非成员国的进口构成了障碍,对外构筑了新的贸易壁垒,既保护了成员国的市场,提高整体竞争力,又共同应对外部国家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毫无疑问,这一行为具有很强的排他性色彩,也说明新贸易保护主义正在向双边化、集团化和区域化发展。

1.2.3中国、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地位的提高

被称为“金砖四国”的中国、巴西、印度和俄罗斯,即使在全球经济大环境低迷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上升的经济增速。与此同时,以“金砖四国”和越南、墨西哥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输出了大量廉价劳动力和低价原料。在一些中低端市场上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力,对发达国家的原有份额造成冲击。

在发展较为成熟的国际体系里,存在着核心区和边缘区的划分,核心区代表着世界经济增长集中的地区,往往处于世界经济的主导支配地位,而边缘区处于从属地位,并向核心区提供廉价的原材料、劳动力等。但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这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明显提高,其出口产品对以前拥有绝对优势的核心区,即发达国家造成一定影响,而发达国家也不再拥有绝对优势,由此,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和冲突不断增加。此外,核心区的一些发达国家为了获得国内相关利益集团的支持,而采取一些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或建立起有益于本国经济的体系以应对新兴经济体的挑战。

2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形式及新特征

2.1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形式

(1)技术性贸易壁垒。

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是发达国家在国家贸易为限制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发展速度而做出的反应。特别是以美国、欧盟为主的地区或国家,在对华贸易中,总是以产品技术上的严格标准来限制进口。2004年,欧盟出台了一项规定,即中国在欧盟的中医药企业必须在规定时期内完成注册,否则将会被强制退出欧盟市场。而6年过去后,到2011年,大多数在欧中医药企业没有完成注册而被迫退出了广大的欧盟市场。究其原因,除了部分中医药企业对注册积极性不高之外,更为重要的就是欧盟变相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欧盟对所有中药药材成分的标准做了严格的要求,但是事实上,很多中药根本不可能达到这些标准,这一客观因素决定了中医药企业在欧洲市场的黯然退场。

(2)反倾销。

由于部分国家出口产品的价格远低于进口国的市场价格,使进口国的国内相关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进口国为了保护本国相关产业,通过反倾销这一合法的方式去实现其贸易保护的目的。

就全球的情况来看,反倾销的案件逐年增多。不仅存在于发达国家,现在,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如印度、韩国、墨西哥等,对中国的反倾销诉讼案件也越来越多。据WTO统计资料显示,2008年至2012年,中国遭遇的反倾销案件数分别是78、78、44、51和60。从1995年1月1日至2012年上半年底,印度共发起反倾销诉讼案件数为513,比传统的反倾销诉讼主要经济体美国和欧盟的各自318和293要高出很多。

(3)绿色贸易壁垒。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绿色贸易壁垒面前,损失尤为严重,美国对华征收“碳关税”便是一个典型案例。这主要是因为在中美贸易里,中国出口产品中矿物燃料、化学产品、原料制成品和高耗能金属制品及一般低端机械设备等产品占出口的比重较高。美国征收“碳关税”,一定程度上的确能够促进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促进节能减排,但在现阶段其给中国对外贸易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更大。

(4)蓝色壁垒。

蓝色壁垒,即劳工壁垒。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从20世纪90年代国际社会对社会条款的争论开始,发达国家极力主张各国采用相同标准的社会责任认证条款,发达国家积极推进SA800标准,即社会责任标准的直接动机,并不在于维护劳工的权利和消费者的权益,而是为了维护本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地位。

但是,发展中国家要想履行SA8000存在一定难度。因为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较低,企业拿不出更多的资金用于改善劳工条件;另一方面,企业对产品生产中应遵循的社会责任意识比较淡漠,政府对企业的约束力也不够。

(5)金融保护主义。

金融保护主义是指金融行业里的贸易保护,主要出现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欧、美、日等国家中央银行要求本国的商业银行不能将贷款贷给国外,只能贷给国内企业。这也是商业银行能否得到央行救济的首要因素。因此,许多商业银行只将贷款业务瞄准国内企业以获得央行给予的救济补贴(王旭,2010)。除此之外,很多发达国家的央行决定抵制部分发展中国家的财富基金,因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财富基金的资金来源表示质疑,且认为其财富基金由政府控制,不利于遵守市场规则运作。

2.2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新特征

(1)保护对象的领域扩大。

传统的贸易保护存在于实物产业,或是弱小的新兴工业,主要涉及有形货物和农产品。而新贸易保护的对象,除了一些正在衰落的垄断产业,如钢铁业,还有看不见的第三产业,如上文中提到的金融保护主义,还有劳动力雇佣的领域。许多国家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对劳动力的来源做出了严格的规定,相比外国的短期合同工,它们更愿意招聘本国的劳动者。这就减少了其他国家的劳务输出,相应地减少了资金的外流。此外,新贸易保护主义还鼓励出口,由国内市场的消极防御转为向国外市场的积极进攻,并形成出口信贷、国家信贷担保等一系列的体系化制度。

(2)政府干预增加。

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陷入低迷,为了尽快度过萧条期,各国政府都加大了对本国企业的支持。美国参议院通过了一项法案,决定对美国国内的钢材产业进行补贴保护,限制进口使用其他国家的钢材产品。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国内经济复苏。但是,在不同时期,经济学家们对一个国家是否应该执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各有见解。不过,在对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进行国家和世界福利分析时,得到的结论总是自由贸易使国家和世界的福利水平增加,而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时,各国因各自在贸易中的角色不同而福利有所不同,但是世界的福利水平都下降。因此,对于全球经济来说,过多的政府干预带来的只能是世界福利水平的下降。

(3)利用区域经济一体化实施新贸易保护。

在经济全球化的前提下,国际贸易的发展始终具有超前性,但是不可否认,各个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摩擦也越来越多,因此为了发展本国贸易又减少贸易摩擦,区域经济就显得格外重要。一旦相关区域经济策略制定,成员国的相互协作使其可利用区域经济来实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这可谓一举两得,既可以增强区域内部经济实力和国家间的关系,还可以有效地限制区域外的国家贸易对本区域的影响(张立,2010)。

3新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3.1出口贸易量下降,增速放缓

金融危机后的低迷状态,让许多国家更加注重国内市场和企业的状态,还有本国公民的生活水平。受金融危机影响较重的国家开始运用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降低进口,保护本国企业。因此,对于外贸依存度较大的国家,例如中国,短期内会受到很大影响。各个国家都对进口产品制定了更加高要求的标准,对进口产品的生产过程、包装、环境生态等因素都考虑到其中,实际上形成技术性贸易壁垒,但对中国企业来说,短时间内是不可能达到这些要求的,因此,贸易量下降,增速放缓。

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市场上对中国产品的需求萎缩,2009年中国进出口总值为22072.7亿美元,其中出口12016.7亿美元,同比下降16%,虽然中国政府的救市措施起到一定效果,但是影响仍在蔓延,2011年,中国加工贸易出口增速下降到个位数,不超过3.5%,2012年的出口增速继续下滑,出现负增长。

3.2贸易摩擦频发

发达国家应用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来限制中国产品的出口,而由此引起的贸易摩擦也越来越激烈。中国曾连续13年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2010年1至5月,共有14个国家或地区对“中国制造”发起31其贸易救济调查,总案值达到18亿美元。同时,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贸易调查案件数量也在上升中,比如印度、阿根廷、南非等国。数据显示,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实行的反倾销调查站到了总案件数的41%。中国已经成为贸易摩擦的第一目标和最大受害国。除此之外,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在针对知识产权、劳动福利、产品安全等问题上,提高对中国的检测标准和进入门槛。

3.3增加了出口成本并导致出口企业失业率上升

对外贸易量和贸易额的下降,都体现出中国贸易行业的萎缩状况。由于市场上不需要这么多产品,为了维持一定量的出口额,出口企业必须花更多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去生产产品,出口成本大大提高。相应的,因为国际市场需求变小,企业不再需要这么多员工,所以很多企业选择了裁员。这在中国沿海地区更是普遍。很多民工或者临时工甚至工作经验丰富的高级管理人员都被解雇,失业率居高不下并且还有上升的趋势。

3.4金融保护主义导致吸收外资困难增加

因为金融保护主义的出现,许多国家的银行都不愿意贷款给其他国家。这对于新兴经济体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因为国内经济发展的需求,新兴经济体迫切需要大量资金进行国内建设的各个行业,由于本国不能创造足够多的财富,而有能力的国家又不愿意将贷款外流,这就让新兴经济体的发展面临了一个困境。中国现今的经济发展绝大部分归功于外商的直接投资,由于金融保护主义,中国的投资环境不再有足够吸引力,外商也没有足够的积极性进行海外投资,无疑放缓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

4中国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

4.1国家角度

(1)积极扩大内需。

金融危机造成各国经济增长放缓,国际市场需求下降,这使中国一部分企业海外订单减少,并陷入经营困境,一些企业甚至破产倒闭。因此,在出口下降的情况下,中国宏观调控的着眼点应更多地放在扩大内需上,加大公共投资,拉动国内消费,积极扩大内需,消化一部分过剩的产能,以抵御世界经济衰退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尽快走出低谷。

(2)建立贸易预警及对话机制。

由于新贸易保护主义表现形式的不断创新,如果信息不畅,就无法适应变化。因此,中国政府应该尽快建立有关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组织专门的人力和物力,加强对国外贸易保护政策和法规的研究,包括技术性贸易壁垒、反倾销和绿色贸易壁垒等,建立起有关贸易壁垒的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和面向社会公开的信息数据库和网站。根据国际市场的新动向,及时向国内企业预警信息,并帮助知道国内企业突破国外新贸易保护主义的障碍。

(3)加强金融体系管制和优化。

由于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保护对象从有形产品转至无形产品,那么掌握这一国财富资源的金融体系就应该进行优化升级。我们应该出台相应的金融保护政策,在本国国内需求没有满足的情况下,尽量减少财富的外流。不过,金融创新虽然会带来新的契机,但同时也有着风险,如果政策不合理或者政府过度干预,那么对国内市场甚至国外市场都有着负面的影响。

4.2行业角度

(1)健全自身管理和协调机制。

首先,完善行业协会的组织机构,健全理事会、专业委员会和日常职能部门,健全和强化决策机制,充分体现协会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其次,行业需要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运用电子网络信息系统,加强数据库建设,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引入竞争机制、奖惩制度和人才流动。最后,行业协会应该根据国际市场发展动态,及时向相关出口企业最新信息,调整其出口规模,规范出口秩序。

(2)提高产品标准化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在全球的迅速发展,各国对进口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标准化水平也提高了很多,对中国的出口企业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行业协会要加强国内标准化体系建设,制定标准化法规和实施细则,增强企业标准化意识,规范其市场行为。同时,广泛收集和研究国际上相关技术法规、标准和认证制度的信息,加快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的接轨,通过技术和学术交流提高行业内产品标准化的整体水平。

4.3企业角度

(1)开拓新兴市场。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特点非常明显,即出口目的地很集中。而且多为欧美等发达国家,这样其实很有风险,就如同“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一样,要是我们的出口目的地太过集中,那么受到的风险也就增大。因此,中国企业应该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争取将出口目的地的范围扩大,例如非洲、南美、中美。这些国家对于中国的产品需求很大,而且出口地分散的话,风险也就降低了(李武歌,2010)。

(2)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创建自主品牌。

长期以来,中国出口企业主要依靠低价多量的贸易方式获得利润,参与国际竞争。这种竞争方式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容易引发国际贸易摩擦,导致中国企业遭受国外反倾销案件的迅速增长。

首先,企业应该意识到单纯的低价并不是长远之计,要有变“以价取胜”为“以质取胜”的观念,跳出低价竞争的圈子,这也是规避反倾销的关键之处。

其次,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实施出口品牌战略。这需要企业拿出大量资金进行研究和开发新技术,提高生产水平,同时,研究国际市场上消费者的偏好也很重要。这样,才能使中国企业提升自主品牌的价值含量。最后,企业也需要学会运用相关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参考文献

[1]陈传兴.新贸易保护主义产生原因及对策[J].国际商务,2006,(4):4446.

[2]程小芳.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J].商品与质量,2012,(7):3031.

[3]栾信杰.国际贸易摩擦与应对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333356.

新贸易保护主义范文5

【关键词】金融危机;新贸易保护主义;绿色壁垒

金融危机使更多国家卷入经济衰退的漩涡之中,纷纷开启了形形的“贸易保护阀”,试图使用贸易保护措施来缓解金融危机的冲击,推动本国经济走出泥潭。目前,全球经济正在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走向稳定,并有望复苏,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了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中占领先机,取得新一轮国际竞争的主动权而积极布局,发起新贸易保护主义。2009年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特保案,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征收为期3年的惩罚性关税。这种行为违背了美国G20峰会的承诺,违背了世贸组织的规则,是相当明显的新贸易保护主义行为。

一、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

贸易保护主义,是指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冲击,同时为本国商品的销售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传统的贸易保护手段如关税、配额、许可证等,由于受到WTO规则的约束,其作用大为削弱。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的变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贸易保护手段也不断翻新。新贸易保护主义采用的贸易保护手段,比传统的关税壁垒更加隐蔽而且显得“合理”,以诸如环境保护、技术认证与安全标准等技术壁垒及反倾销和保护知识产权、特别调查、特别保障措施等行为来规避多边贸易体制的约束,实行贸易保护。归纳起来,当前的贸易保护主义呈现出若干新特点,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1.贸易保护的目的及手段多样化

传统的贸易保护主要以保护本国处于弱势竞争地位的幼稚产业为主,一旦这些产业发展成熟便取消保护,这是符合WTO基本原则的。而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目的趋于多样化。当前除了提高关税、进口管制、反倾销等直接的保护,也出现了货币贬值、政府补贴等变相保护,还有以政府指令或压力形式出现的干预型保护。印度、俄罗斯、巴西和阿根廷都明显上调了部分进口产品关税。本文开头提到的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乘用车轮胎实施惩罚性关税其目的就是保护美国的夕阳产业。“中美轮胎特保案”让全世界看到了一场贸易战的雏形,进而可能引起贸易保护措施的连锁反应,延缓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

在实施手段上,欧美等国家往往通过立法或者行政干预手段来实施贸易保护。2009年2月13日,在美国国会通过的振兴经济方案中提出了“购买美国货”条款,条款规定经济刺激计划支持的工程项目中必须使用美国国产钢铁和其他制成品,限制使用进口钢材。

在行政手段方面,发达国家通过限制政府经费用途等方式限制相关产品进口,如2009年2月25日,美国众议院通过的综合拨款法案727条款就规定:“根据本法所提供的任何拨款,不得用于制订或执行任何允许美国进口中国禽肉产品的规则”。该条款通过限制政府经费用途的方式,不允许美国相关政府部门开展自中国进口禽肉产品的解禁工作,限制了中国禽肉产品对美出口,造成中美禽肉贸易的巨大不平衡。

2.贸易保护的形式更加软化和具有隐蔽性

在金融危机形势下,一国若明显地实行贸易保护,其他国家很快就会采取反制措施,从而造成两败俱伤。因此,导致当前贸易保护的形式更加软化和隐蔽。如美国对本土三大汽车巨头的巨额注资,欧盟增加奶制品出口补贴,法国成立基金帮助本国企业免遭海外企业并购等。韩国、印尼、俄罗斯、巴西等多个国家纷纷采取货币贬值政策,帮助本国制造业提升竞争力,变相削弱了中国等其他国家产品的优势。在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被不断削减的同时,西方发达国家纷纷采取隐蔽性更强、透明度更低、更不易监督和预测的非关税保护措施,如绿色环保标准、苛刻的技术标准、卫生检疫规定、反倾销、反补贴、知识产权、劳工标准、歧视性的政府采购、汇率变动等形式。

3.贸易保护的范围不断扩大

当前贸易保护主义遍及各大洲,且在各种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之间有所体现。美、欧有意打压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优势,2008年年底以来采取一系列针对中国产品的惩罚性关税,法国甚至限制本国汽车公司到欧盟成员捷克、斯洛伐克等国设厂。亚洲国家之间的保护主义也在升温,印度2009年以来对中国发起多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马来西亚计划2009年年内遣返10万名印尼劳工。这些保护措施的“跟风”现象和报复行为形成恶性循环,会导致保护主义浪潮席卷全球。

二、新贸易保护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随着我国出口商品所受绿色壁垒这样的新贸易保护主义限制越来越多,涉及贸易额越来越大,新贸易保护主义已经成为我国出口外贸面临的主要障碍。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出口商品结构相对落后,产品档次较低,在安全和质量等方面与国际标准存在差距,在发达国家的新型壁垒面前,我国已付出了极大代价,具体体现为四个方面:

1.市场准入限制使出口贸易增长受到抑制,出口数量下降

自乌拉圭谈判以来,关税和传统非关税壁垒对中国出口贸易影响已经大大下降。但是,许多国家从国内利益集团的角度出发,通过立法或其他手段制定许多苛刻的环境标准,使我国出口增长受到极大阻碍。据海关统计,2009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为22072.7亿美元,比2008年下降13.9%,略高于2007年的贸易总值。其中出口12016.7亿美元,下降16%;进口10056亿美元,下降11.2%,全年贸易顺差1960.7亿美元,减少34.2%。

2.增加了企业出口成本,影响了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持续冲击下,各国出台的保护措施要求将环境、生态等因素考虑到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中,这就必然会增加成本。同时,面对市场需求萎缩、用工成本增加、原材料涨价、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等利空因素,中国出口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出口企业为了达到进口国环境标准,不得不增加有关环境保护的检测、认证等环节,从而导致各种中间费用及附加费用增多,最终推动总营销成本上涨,出口产品价格优势减弱,同时出口利润率也出现下降。例如,为贯彻实施环境标志制度,我国越来越多的产品要接受各种绿色检验、测试、认证和技术鉴定,并且在包装、标签等方面作出调整,这些成本最终都要进入产品定价,使出口企业积极性大大降低。有的行业亏损面不断扩大,不少企业陷入生存危局,甚至面临倒闭破产。

3.导致我国的出口环境进一步恶化

中国作为一个贸易大国、“世界制造中心”,不可避免地与其他国家或区域经济组织产生双边或多边的摩擦。在金融危机影响下,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温,作为贸易大国的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形势空前严峻。根据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公布的数字,2009年以来,中国遭遇的贸易摩擦案件数量与金额均创历史最高。2009年全球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发起“两反两保”贸易救济调查103起,其中反倾销67起,反补贴13起,保障措施16起,特保7起。此外,中国还遭遇美国337调查6起,涉案总金额约120亿美元。而且,我国遭遇贸易摩擦的连锁性突显,钢铁、鞋类、玩具、铝制品、轮胎等优势出口产品频繁出现一个产品在不同市场遭遇贸易救济调查的现象,呈现摩擦国别扩散和救济措施叠加的势头。贸易摩擦不仅恶化了我国的出口环境,削弱了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造成我国出口企业经营困难,影响大量人员就业,对我国宏观调控和经济运行造成不利影响。

三、我国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

我国是以出口导向型经济为主的发展中国家,目前外贸出口已占GDP总量的30%以上,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突破新贸易保护主义障碍,已成为我国外贸工作的当务之急,这需要政府和企业形成合力。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的形势虽然有所好转,但我国遭遇贸易保护主义侵扰的案件却越来越多,给我国外贸出口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必须做好长期应对的准备。

1.建立预警机制,实现对外贸易保护前置化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国外对我国的反倾销、特保和技术壁垒不断增加。因此,首先,认真研究国外技术贸易壁垒体系、反倾销调查体系和绿色壁垒体系,总结国内外企业突破贸易保护的经验和教训,及时向企业传递相关信息,预警,帮助、指导国内企业突破国外新贸易保护主义的障碍。其次,检验检疫机构应积极利用信息优势,增强对出口商品价格的分析能力,及时发现低价竞销的苗头,给决策部门提供参考。最后,定期对一些敏感产品列出清单,与海关、经贸部门配合,公布有关商品的最低限价,并建立合理的出口商品评估制度。

2.进一步推进外贸出口市场的多元化

如果出口贸易过于集中,容易形成买方垄断,造成对出口商品市场和价格的控制,甚至附加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也容易受制于固定的国际分工模式,不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因此,企业应通过调整和完善出口战略,实现市场多元化,分散被采取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的风险,减少贸易摩擦。今后,我国外贸市场多元化的重点,应是推进开发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市场,这些国家的加速工业化会给江苏带来很多机遇。但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有一些自然及人文障碍。比如,经济发展水平低,贸易规模不大,外汇短缺,交通运输不便,气候不利等。政府应率先在政策上对发展中国家出口有所倾斜,如提供出口风险担保和运输担保等。

3.以“走出去”战略带动外贸出口

我国的对外贸易要学习日本、韩国在上世纪90年代的模式,不仅是扩大商品、服务出口,也要鼓励企业对外投资。通过扩大对外投资来实现企业更大规模的发展,并带动产品的出口。在选择走出去的产业时,一要选择净出口额大、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高、受贸易壁垒影响较大的产业;二要选择那些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引导这类企业走出去实现市场内部化,并在市场内部化的过程中,掌握科技的最新动态,研制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产品,带动国内相关产业的升级;三是选择一些在国内即将淘汰,在其他发展中国家还有一定生存空间的产业;四是独具民族特色,可以到其他国家直接投资的产业。

4.企业要全面了解国际规则,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规则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许多国内企业对贸易规则和法律还够熟悉,在谈判和交涉的过程中往往只能听之任之,相当被动。只有全面了解国际上通行的贸易程序和法律规则,积极参与应诉,才能面对发达国家不同形式的各种发难有的放矢。企业是贸易保护案件法律程序的应诉主体,必须积极参与应诉,要对违背世贸组织规则的行为坚决予以回击,毫不退缩和让步。企业还应注意调整产品结构,走“以质取胜,科技兴贸”之路。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长期以来,政府一直支持并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导致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主要是纺织轻工和农副产品,结构单一,档次偏低。要从战略上加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引进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让企业在掌握国际标准的基础上去安排生产,牢固树立“以质取胜,科技兴贸”的战略意识,加强品牌建设。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竞争已经开始从产品竞争转入到品牌、营销、管理等综合实力的竞争。我国出口企业应跳出恶性价格竞争的怪圈,追求产品的差异化和自主创新品牌的建立,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根本上解决产品的质量问题。目前新贸易保护主义国家是我国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同时我国的进口规模逐年扩大,因而也在日益成为新贸易保护主义国家的重要市场。要鼓励企业到海外投资设厂,特别是到保护主义严重的国家去投资设厂,就地生产和销售,这既有利于提高我们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还可以将一些国内销售市场已超饱和的如机械加工、机电等部门的企业转向海外,减少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

参考文献:

[1]吴克烈.关于绿色壁垒的战略思考[J].国际贸易问题,2002(5):51-54.

[2]夏友富,俞雄飞,李丽.TBT屏障――技术性贸易壁垒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J].国际贸易,2002(10):4-9.

新贸易保护主义范文6

一、金融危机下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显著特点

(一)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中心发生变化。中国之所以成为新贸易保护主义实施的中心。原因有两个:一是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的增长,致使世界经济陷入低迷,而中国实力却不断增强,自然中国也就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2008年中国GDP为300670亿元,比去年增长9.0%,进出口贸易额为25616亿美元,比去年增长17.8%,利用外资924亿美元,提高23.6%。二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产品遍布世界,因此针对中国产品的新贸易保护案例必然会有所增多。

(二)新贸易保护主义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爆发。这场危机虽然从美国开始爆发,但范围极广席卷全球。首先是与美国经济的紧密联系极为紧密的欧洲、日本被卷入。其次像中国、印度等新兴的经济体国家,也由于对美国市场的严重依赖,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影响。在这种国际经济环境下,贸易保护主义广泛开始兴起,各国纷纷出台相关的保护措施。

(三)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范围不断扩大。这场金融危机具有典型的“蝴蝶效应”,通过各种传导机制很快将亚非拉的很多国家都卷入进来。在金融危机发生后,美欧为首的发达国家率先出台保护贸易的措施,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保护主义也开始升温,这些保护措施的“跟风”现象和报复行为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浪潮席卷全球。

二、金融危机下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一)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的增速减缓和环境恶化。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给我经济发展带来了极端影响。从我国的外贸贸易的统计数据来看,从2008年11月份进出口总额出现了自入世以来的首次负增长,此后进出口总额也不断下滑,且下滑的趋势不断加剧。

(二)多国政府提高了对华进口的门槛。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阿根廷增加了自动实行进口许可证制度和非自动进口许可证制度的名单。与此相应,印度也欲对中国产品设限。如果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也加紧对中国出口品实行贸易壁垒,那么中国出口贸易将遭遇更为严重的冲击。

(三)人民币汇率再次成为焦点。从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国内经济持续衰退,失业率不断上升,财政赤字严重高涨等现象。美国政府认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转而攻击人民币汇率制度,借以转移国内民众对其经济日益低迷的不满情绪。使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世界经济持续低迷,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人民币汇率问题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都将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攻击的对象。

(四)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和反补贴不断增加。进一步增多的新贸易保护主义从发达国家蔓延到发展中国家,我国出口品也将面临更多的贸易壁垒,其中最为典型的是针对我国出口品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诉讼不断增多。中国的出口品将遭遇全球的围堵,必将损害“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严重阻碍中国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增长。

三、金融危机下我国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

(一)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谈判。我国作为WTO的成员,应积极参与该框架下多边贸易谈判和国际贸易规则的制订与修订。同时,利用有利的多边贸易规则规避新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和贸易摩擦,努力推进全球贸易自由化的进程的同时,为我国经济增长创造良好国际环境。

(二)建立并完善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进口贸易管理机制。我国应努力督促国内企业加快国际认证工作和相应技术标准的实施,进一步将国内有关贸易规则和标准与国际接轨。对破坏我国环境和资源的进口贸易利用强制手段进行限制。通过对涉及安全、卫生和健康的进口制定严格的标准等方式,来规范进口贸易的市场准入制度,从而实现同发达国家在贸易纠纷处理上的平等地位。

(三)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以规避贸易壁垒。很多国际贸易壁垒都是针对我国出口品档次不高、技术含量较低提出的。我国政府应认识到这一问题,积极倡导企业树立对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鼓励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科技含量。同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加大科技投入和教育扶持,提升基础研究、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加快企业实行自主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增强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四)创建贸易摩擦预警机制。政府加强对国际市场的监测,建立对出口贸易跟踪机制。帮助企业全面认识和理解各国的技术、环境保护等标准,防止可能出现的贸易摩擦。并在遭遇到反倾销调查时,鼓励企业积极应对,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五)寻求外交途径解决贸易争端。近年来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等国际争端日益频繁的形式下,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我国国际话语权不断提高的局面下,也要努力通过外交途径寻求解决贸易争端的突破点。使外交成为解决贸易争端的有效、有力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