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政治理论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政治理论知识范文1
论文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培养面向社会的高质量适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应该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开展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
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的认识
思想政治教育是“作为一定的阶段,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活动。”从本质上看,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即实践活动。如果将实践活动区分为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和科学实践三大类的话,思想政治教育应归入社会实践活动,是其中的教育实践形式之一;如果将实践活动对象区分为自然、社会、人的话,它属于以人为对象的实践活动,因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关于人思想观念与行为的发展与改造的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是关于“教学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而不是关于“教学是什么”的问题。学生通过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践课程,既把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又在实践中得到了理论教学和课堂上得不到的知识。
同时,在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并且从中受到了最为切实有效、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目标的认识
1.通过课堂实践教学,可使教学内容活起来,使学生的思维活起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实践教学中以大量的、鲜活的资料或案例,为理论教学提供坚实的实践支撑。一方面,解决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从理论到理论单一的模式,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另一方面,通过给学生提供自学、思考、研究、讨论、辩论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加深了对理论的认识,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2.通过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注社会承担责任,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法律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管理活动,在活动中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协调与管理,在参预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对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实施方式的认识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分为课堂内的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而课外实践教学又分为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
(一)课堂内的实践教学是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上根据教学要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积极性而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主要包括:课堂讨论、演讲、辩论、观看课件等。
1.课堂讨论和辩论。课堂讨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围绕某一理论或现实问题各自抒发己见,展开辩论,以求得正确认识的实践活动。这种活动的特点在于信息多向,传递反馈迅速,能够调动每一个参与者的积极性。增强参与意识,使得教学模式不再单一,课堂气氛不再沉闷,增加吸引力和说服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通过课件创设现实情境。课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创设了用语言无法营造的情境,能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其主要特点是生动、形象、具体、富有吸引力。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有些事物和现实,如具体事件、异国的风土人情、宏观世界、微观结构、事物的内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等很难使大学生实际感知,而这些通过教师的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都可以表现出来,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增强生动性、实效性,并提供更大的信息量,使抽象的理论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接受理论知识。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课外实践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外所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以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包括校内实践活动和校外实践活动。
1. 校内实践活动
校内实践活动是在学校范围内除课堂实践教学活动外所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主要有:读书活动、社团活动等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堂教育教学的延伸,是寓教于乐的载体,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激发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堂内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1)读书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组织学生经常阅读报刊,丰富时事政策教育的内容,加深对时事政策的理解,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帮助学生用已学的知识和马列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形势,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丰富和加深已学的政治理论知识。(2)观看影像资料。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观看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电影、教学资料片、以及富有教育意义的影视资料,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构建良好的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怡情养性、陶冶高尚情操。(3)大学生社团活动。大学生社团活动作为学校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而存在,是学生依据自己的需要而自由拓宽的天地,是大学生培养能力、增长知识、提高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仅靠课堂教育是不行的。(4)开设专题讲座。根据实际情况开设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问题专题讲座和学术讲座,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可以通过外请专家或自己开设讲座的方式。
2. 校外实践活动
校外实践活动是指在学校以外进行的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活动,以弥补校内实践活动和课堂内实践活动不足。它包括: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志愿者服务等。(1)社会调查。社会调查就是指大学生带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深入农村、社区、单位和家庭,了解情况,找出问题的表现、分析原因的实践活动。(2)参观访问。参观访问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按照教学内容、要求有目的地组织大学生到纪念地、示范村、镇、企业等单位了解情况,获得信息的实践活动。(3)志愿者服务。志愿者服务是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组织下学生利用自己的休息闲暇时间、自己的技能、自己的资源、自己的善心,无偿为社会上的孤寡老人、残疾人、孤儿等提供帮助或向社会奉献爱心的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培养面向社会的高质量适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我们应该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制定详细的措施,开展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政治理论知识范文2
关键词: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措施
G711
近年来,国家对高职高专院校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强调要注重这些院校的办学特色,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探索新的方法与思路,实现高等院校中德育为本的培养目标,这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需要思考的新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课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在新的教学形式下,必须要在教学的内容、目标、方法上进行改革,提高思想正之理论素质与实践能力,培养出适应社会的人才。
一、 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高职院校中,职场教育的理念有待增强。高职院校作为高等院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责任与使命,高职院校的教育必然充满着开放性、职业性、实践性,职场教育就是通过学科教育,促进学科专业与其他工作相互f调、相互发展、相互促进,引导学生顺利的就业。从这一方面来讲,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涉及到职业教育的内容比较少,课程在职业的意识、习惯、道德、信念上比较欠缺,思想政治教育没有与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在一起,缺少职业素养的培养,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与职业习惯已经成了必然的取值。
2.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缺乏针对性。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是一门具有社会学、实践性、辩证性的学科。但是传统的政治理论教学缺乏这方面的缺点。例如,在传统的教学中,提倡一个非常关键的理念就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种传统的德育理念在当今受到较大的冲击,当今的歌星、影星具层次不穷,传统的英雄人物被挤出了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在讲解一些知识的时候,缺乏辨证思考的认识,例如在讲解“个人主义”的问题时候,教师一味的讲解这方面的自私自利、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等方面的消极影响,忽视个人主义强调独立自主的主体精神以及强调自主的生存方式,很少给与积极合理的评价。
3.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手段有待改进。目前,在很多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一般会采取讨论、研究、合作、讨论等方式进行,但这些只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手段,在培养学生政治素养上发挥较少的作用。同时,课堂教学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化、平面化,传统政治理论课的考核方式显得比较滞后,期末考试的考核方法,已经很难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进行有效的评价。这些传统的考核方式,没有办法对学生的政治觉悟、思想水平、道德水平有合理的反应,不利于培养应用型的人才,特别是毕业证在应聘的时候,面试单位往往就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行为习惯、学习能力进行培养与探究,,然而传统的开合方式并不能考验学生。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改革的措施
为了适应高职院校面临的新问题与挑战,实现高职院校以人文本的教学理念,这些年笔者对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政治理论教学进行改革与尝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笔者所在学校具体做到了以下几点:
1.进行科研活动,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进行实证分析。作为一名大学的老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以科研工作作为支撑,这样教学才能够达到更高的水平。从2007年开始,我们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工作就以提升教学实效性为目标,申报了多个研究课题,有院级课题与省级课题,这些课题设计到政治理论教学的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价值取向上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研究,并且依据此提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改革的基本思想与思路。
2.采取多种方法与途径,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师可以讲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在课前十分钟的时候,不同的小组在每节课的前十分钟将一些时事,这有利于学生关注近期以来所有的时事,将这些时事做成课件,以多媒体的形式在课堂上讲解出来。教师在讲解的时候,要尽量采取教学案例,教师与学生之间共同探讨与分析,在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相关知识的时候,笔者在教学之前设计一个问题,“同学们怎么认识同志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历史局限性”,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分析,之后教师在进行点评,师生之间共统计部、共同提高。第三,积极推荐学生优秀的学习作品,引导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体验。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学习中,基础比较差,缺乏理论学习的自信心,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要将学生在理论学习中的优秀作品推进各学院领导与团委,保存经典的案例,更好地传授理论知识。将学生优秀的作品放在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网站上,提供给更多学生广泛的学习。第四,将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在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中,在课堂学习中,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的结合在一起,除了学院团委,开展的思想政治活动外,还要打造自己的教学品牌。
3.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在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要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就要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站,建立师生之间活动的网站,延伸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我实践、自我教育,对学生实施润物无声的教育,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度与广度。
总而言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自身需要对政治理论教学给与高度的重视,从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出发,探讨改革的必要性,采取有效的手段,进行科学研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逐渐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要尊重每个学生,公平处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事件,激发学生内心良好的学习情感,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赵建平.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关怀[J].思想政治教育,2007,(7).
[2] 黄向阳.德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政治理论知识范文3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模式构建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机械、沉默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师生的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虽然在一定意义上使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但是学生对知识也仅停留在了解,缺乏实践的认知。学生长时间接受单纯理论知识的灌输会对所学知识产生厌烦,甚至拒绝学习。互动教学是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达成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互动对于师生双方思想的深入、对学生行为的导引、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有重要意义。
一、互动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以教师生动讲解为主的理论灌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必不可少的。然而,一切的理论教学不仅需要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和体悟,更需要师生间形成一种互为主体间的对话、包容和共享的互动关系。互动教学对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互动教学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化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培养学生主体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要求学生熟背结论与原理,而是要求学生在具有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质是将社会对学生有关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方面的要求转化为学生在这些方面的思想、情感、品德、觉悟乃至人格,让学生掌握立场、观点和方法,并内化为实际行动。互动教学为学生提供与社会活动统一的学习背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互动教学法运用中,教育者不过分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不固定问题的标准答案,而是以真实案例为基础,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互动教学在互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合作能力和合作品质。
2.互动教学可以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互动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适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要求,主动研究教育教学理论,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其次,要在教学实践上狠下功夫,对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都要充分体现“互动”的特色。所以,教师不仅要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同时要充分了解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详细考虑课堂教学设计,不要让“互动”流于形式,而要有真正的实效。这要求教师不仅具有较广的知识面和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而且要具有较强的总结、分析、应变能力,以便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和及时调控教学内容。这对于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业务水平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3.互动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习是一种受主观意识支配的自主、自由的活动,学习的根本动力在于学习者对知识的渴求及对其意义和价值的认可。以前的教与学的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获得知识,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和意见的机会。互动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主张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而教师则充当引导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教育者,所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教和学的双向运动。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明确的范围界限,双方在平等的地位中开展积极有效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阅读、独立思考、相互议论如能和教师释疑和谐运转,则学生不仅能学得深刻,而且能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增强自我意识,充分发挥主动精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引导学生自主成立学习小组,小组之间开展竞争,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结合实际大胆地对一些问题进行探究,从而使思想政治课成为学生长知识、长见识、长才干、立思想、塑人格的好课程。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模式构建的途径
在互动式教学中,教师是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师生之间是一种互为主体间的互相对话、包容和共享的“伙伴”关系。这种关系并不否认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对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设计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的需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模式构建首先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长需求与教学需求、学生的物质需求和深层精神需求、学生的现时应急需求和未来根本需求、学生的个人需求与群体秩序需求的相互对接,全面了解和掌握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整体状况、一般特点、最新动向。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要联系社会现实,满足学生的社会需求。要把教学与现实生活世界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和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察、分析和思考当前国内外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引导学生关心时事、关注社会。比如,看《新闻联播》《时事报道》《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电视栏目或网上新闻时事等,不断丰富新信息和新知识,满足大学生求新求知的需求。此外,思想政治课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满足学生成才成长的需求。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怎样通过学习和奋斗,使自己成长成才,实现人生目标,体现人生价值,是他们思考的最主要问题。互动教学要把知识传授为主转向指导学生做人成才为主,开展做人成才的综合素质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社会的人才标准、人才素质要求,启发学生认识理论在成人、成才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更益于学生将理论教育化为内在的需要。
2.巧妙设计探究问题,鼓励学生参与
创新思维的兴趣从何而来?应该从问题情景中来。因为从本质上说,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创设问题情景的目的,主要是引发学习欲望,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始至终都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鼓励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发展创造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枯燥单一的注释、说教式的教学方式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探究。以问题为出发点和目标,让学生不是课堂中的“看客”和“听众”,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实践者。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师生互动旨在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升华学生的情感觉悟,因此,把握好师生互动的切入点尤为重要。教师要善于创设教与学的情境,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心理实际,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使师生互动围绕教学内容有效地进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更有实效。
3.拓展教学源,实现课内课外、课上课下的互动
教学互动不仅要以课堂传授的理论知识为依据,还要把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起来,长期教学实践基地与流动实践基地结合起来,理论教育与学校各种形式教育活动结合起来,积极开展社会调研、社会考察等活动,通过体验式教学,使受教育者切实感受到心灵的撞击和思想的升华,形成课内课外、课上课下的互动。比如,在网络信息时代,可以充分利用“BBS”、微信、博客等平台,使思想政治课教师与学生充分实现互动。思想政治课教师利用各种网络平台了解学生的实际和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提供各种学习资源,让学生利用平台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时间。教师与学生、学生彼此之间则可以随时进行交流、讨论,打破时空限制,从而形成教学合力,提高教学效率。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活动也可以在互动过程中提高实效,可以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和地区资源优势,通过多样化教学实践推进课内课外教学互动。例如,在课堂内组建马列学习小组带动全班开展讨论学习;在课外加强马列协会等理论社团的建设,扎实做好课外自学;通过小组研讨、班级汇报、社团活动、“思想论坛”等形式推动马列小组与理论社团的交流互动,实现课内课外合力,助力教学作用的持续发挥。
总之,今天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就要关注师生互动的数量和质量,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与渗透,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政治理论知识范文4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评价本身的研究相对不足,探讨不够深入。实事上,要想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必须追本溯源。本文试从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评价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实效性评价应注意的几个方面进行解析。
1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评价存在的突出问题
1. 1 将实效性等同于时效性,概念内涵缩小
实效性是指实际的效果,既包括当前呈现的效果,也包括未来显现出的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是指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即学生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所产生的正面而积极的影响。即帮助大学生获得理论知识,培养大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知识的获得可以通过考试即刻反映,能力及观念的呈现将是长期的过程。当前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评价更多强调的是即时效果。近年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评价的实证研究,几乎所有研究者也都是对在校大学生当前状态的调查,也有教育机构对在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滚动调查。如教育部从1991 年开始,持续对多个省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状态进行滚动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思想呈现积极健康向上态势,2012 年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满意度高达95. 1%,2013 年这一指标较2012 年有明显增长。这依然是现时性评价,目前鲜有个人或机构从长时段角度对已毕业的大学生进行长期跟踪调查。这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评价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通过科学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去武装人、改造人、塑造人,培养有能力有信仰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人是一个长期过程,效果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或很长时间才能显现。这就是钱理群先生所说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是生命潜移默化的过程,教育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细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潜,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
用时效性代替实效性,遮蔽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它专业课程的区别。一般专业课程教学效果的确定主要通过对学生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及教师工作能力等方面的判断及测量便可以基本实现,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的检测则要复杂得多。
1. 2 将实效性等同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外延扩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其主要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化、课程化,教学效果必然体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上,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并不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结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不直接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二者具有目标的一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大德育范畴,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但不是唯一渠道和唯一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要传授基本理论,但这些理论能否转化为实际行为,取决于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形势与政策教育、哲学社会科学也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高校的各门课程皆有育人功能,另外,校园文化,社团活动、互联网、社会环境等都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影响。2012 年的一项调查表明: 73. 1%的学生获取社会信息最主要的渠道是网络。微博在学生中的影响进一步扩大,59. 9%的大学生使用微博,比2011 年上升了13. 1 个百分点。互联网成为影响学生思想状况的新阵地。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是全方位育人的结果。我们不能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完全安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身上。
1. 3 实效性评价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
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现采用的评价观主要有两种,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评价观; 另一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观。两种评价观在实践中都存在不足,评价观标准的不统一,严重影响评价的结果。
以教师为中心的评价观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课堂实效性评价聚焦于教师身上,如教学实效从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是否多样、教学过程是否流畅、教学气氛是否良好。评价者希望通过这些评价促进教师扬长补短,以促进教师发展来促进学生发展。这种评价对提升教师的教学有很大帮助,一定程度也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其弊端在于将评价的焦点过度集中到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上。这种评价可能会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度关注自己的教,而不是关注学生的学。
以学生为心的评价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观,是对以教师为中心教育观的修正,这是教育理念的重大进步。教学,实质是教学生学,教与学是一件事,而不是两件事。师生走进课堂是合作完成学生学的任务来了。因此,评价教学实效性应从学生的角度来考量。理论上可行性的评价观现实中却出现了评价重形式轻实质的现象。由于外行评价内行仍普遍存在,评价者多考察学生的出勤率、抬头率是否高,课堂参与面是否广,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学生评价更是强调幽默风趣、轻松活泼。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教学的效果,促使教师增强课堂吸引力。但弊端不容忽视,教师为取悦学生,可能降低教学难度,只注重形式化的技巧,表演多于真诚,既没有智慧的深入发掘,也没有情感的真诚投入。教学逐渐走向娱乐化。形式大于内容的教学将伤害教学本身,课堂气氛热热闹闹,学生过后一无所获,这种舍本逐末式的快乐教学值得警惕。教学的本质不仅仅是让学生开心,更要让学生开窍。
1. 4 评价主体素质参差不齐
实效性评价直接受制于评价主体的自身素质,评价主体必须熟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特征与规律,熟悉学生的思想状况。当前,高校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人员主要包括各级教务部门、督导组、同行、学生,评价者的素质参差不齐。
教务部门、督导组多采用随机听课方式,听课时长与次数有限,听课者专业未必与授课者一致,重形式轻实质的现象较为突出,评价的信度和效度难免出现偏差。同行评价,由于评价双方有相近的专业背景或教学经历,评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但很多时候同行并非同专业,教学理念亦可能不同,评价都会产生较大差异。学生评价是高校普遍采取的一种评教方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学生长时段接触教师,评价总体上较为客观。但由于受知识水平、个人喜好、评价角度等因素的限制,学生评价的浅表化、情绪化、随意性亦不容忽视。评价人员的主体素质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影响评价的信度与效度。
评价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改进,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改进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重要依据,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2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评价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2. 1 理清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边界
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准确客观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必须明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具体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具体目标的不清晰,也是在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上没有客观标准的主要原因。人们容易将课堂教学当作解决大学生一切思想政治问题的万能钥匙,当学生中出现思想政治方面的问题时,就简单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无效或低效。有学者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门理论课,发挥的只能是理论应该发挥和能够发挥的功能,理论课提高的只能是人的认识能力。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就在于认识能力的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大目标上具有一致性,但作为一门理论课,还有应该确定具体的目标,这方面还需要加强研究。只有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科学定位,才能在实践中激励老师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
2. 2 时效性与长效性的统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评价既要看现实效果,更要看长远影响。学生经过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是否掌握了的基本理论,是否树立了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否养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行为上是否积极进取,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效性是长效性的基础,没有时效性,长效性则失去了依托; 只考虑时效性,忽视长效性,则忽视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形而上的理论,其影响通过内化再经外化而显现,时空上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评价要注重长效价值。人的主观世界是否得到改造,人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否得到提高,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否得以实现,这不仅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更是一个长远的问题,只有在长期的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在现实中很大程度上只能以潜在形态存在着。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单纯的理论课程,政治性、思想性、实践性也是这门课程的显著特点,这些特点并非在大学期间都能得到充分体现,很多是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展现。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不仅要着眼于现实评价,还要着眼于长远评价,不仅要评价现实效果、现实价值,还要评价潜在效果、潜在价值。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在坚持时效性评价的基础上,更需重视长效性评价,可以通过长时段调查来衡量和检测教学效果。
只有坚持时效性评价与长效性评价相结合,才能更加客观、真实地评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与价值。
2. 3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统一
定性评价,是指对评价对象进行质的界定,主要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概括、判断得出结论,定性评价一般揭示事物的本质,但主观性较为浓厚。定量评价,是把评价指标量化,采用模型或数学统计方法对评价对象作出精细判断。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辅相成,没有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将迷失方向; 没有定量评价,定性评价就缺少了坚实的支撑。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既需定性评价,亦需定量评价。本质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价值观教育,评价时必然包涵有无价值的界定,看其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是否有帮助,这属于定性评价。帮助作用的大小,则需要通过定量评价来衡量。
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定性评价是一种普遍使用的方法,定性评价方便快捷,便于抓住事物的本质,但定性评价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实事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有些可以定量评价。通过定量评价对定性评价进行补充和矫正。二者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无论是定性评价还是定量评价,评价指标体系与权重应具有科学性,评价主体应专业和严谨,评价结果要有可靠性。
2. 4 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
教学,包括教与学两部分,教师教的效果要通过学生的学体现出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像其它课程一样,有知识传授的目标,但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有其独特的要求,即价值观的塑造。因此,考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既要看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更要看本课程的学习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是否起促进作用,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理性的体现;还要看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提升,这是工具理性的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评价,应坚持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其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价值理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鲜明特征。一项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给你的最大收益是什么?的调查报告中,选择人数由多到少依次为价值观、知识、分数、能力,其中选择价值观的同学占64. 5%。说明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总体上得到学生的认同。调查中学生将能力放在最后,反映了学生仅仅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看作意识形态教育的倾向,方法论层面未得到相应的重视。在另一项关于心目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授课风格( 多选) 调查中,幽默风趣式以72. 5%的绝对优势位居榜首,逻辑推理式则只有24. 7%。说明本课程方法论方面的工具理性价值并未得到多数学生重视与认可。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评价除其主导的价值理性外,工具理性作用应受到重视。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周期日益加快,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是解终身之困的基本要求,各学科皆肩负此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价值观塑造固然重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大学生的不应是概念、原则、结论的叠加,而应是一种理论思维,是观察社会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在理论讲授过程中,应注重方法论的引导与培养。
2. 5 完善多元评价体系
多元评价模式无论对于教师教学效果的客观鉴定还是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比较明显的优越性。多元评价中,各主体评价的权重比例应有科学设定。在多元评价主体中,现在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评价。学生作为教学对象,全程参与教学过程,是教学效果的主要体验者,总体上来说,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对教学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也存在部分学生对课程目标理解不清、评价标准把握不准,还有少部分学生态度不端正,评价结果也存在一些误差。因此,应加强学生评教的指导,做好学生评教的宣传,教育学生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进行评教。同时,完善评价机制,谨慎处理评教结果,保证评价的客观公正性。
政治理论知识范文5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参与式;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随着高等职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但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升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仍然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探究的重要课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认为参与式教学的恰当运用,是提升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一、参与式教学的含义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将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生活的主置,教师通过组织、设计“活动”的形式,全面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创造性地学习与发展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是由师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参与和发展机会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这种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运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并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生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参与式教学具有以下特点:(1)学生参与对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2)学生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撑,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活动能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适。
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参与式教学法的依据
(一)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参与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奥尔波特人格形成的“阶段论”告诉我们,一旦学生形成了一定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学生的学习就不再是简单、机械的知识叠加,而变成了学生在其一切学习和活动中积极地构建知识。这种自主获得的知识将以其鲜活的特性成为学生主体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本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马斯洛同样注重人的尊严,重视人的主观性、自我实现的价值。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教学目标在于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的思想家。这些理论在教学活动中的共性就是要给予教育对象充分的尊重,激发教育对象的主动性,使其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这正是我们所倡导的参与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参与式教学法的现实依据
1.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内容是参与式教学的直接依据
当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有两门课程,即《基础课》和《概论课》,这两门课程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又具有丰富的知识性,这两门课程实际上综合吸收了相关学科的知识,如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法学等,理论与知识教学的实效性要求代们不能简单地进行灌输。更为关键的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不同于其他专课程,不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更深层次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观察社会、思考人生,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学会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和大学生思想实际,帮助高职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已经遇到或将要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无论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还是深层次教学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参与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2.当代高职生的特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参与式教学法的必然要求
一方面,高职生从人生的成长阶段上来看,正处在从未成熟向成熟的过渡阶段,其自主意识不断增强;另一方而,随着社会的变革,时代的发展,也促使当代高职生的自主意识逐渐浓厚,乐于且善于独立思考,渴望参与。他们所需要的不只是一般知识的接受,而是渴望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同时使自身的个性和想法得以张扬。由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熟,思维非常活跃,再加上社会转型期所存在的特殊问题,使他们对某些理论存在怀疑态度,对某些问题产生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他们渴望探讨,寻求答案。因此,把学生课余的争论,有目的、有专题地转移到课堂上来,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讨论,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能够澄清―些模糊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会更好地得以实现。
三、如何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运用参与式教学法
(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原则
而在参与式教学中,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则是教学的主导。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一个讲授者,还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协调者,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布置任务和组织实施。教学组织有时比简单的“填鸭式”传授更为重要,应使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参与,使学习成为他们的一种内在需求,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老师和学生既是师生关系,又是平等合作的关系,老师与学生要相互尊重。教师虽是施教者,但不能把自己当成教学过程的绝对权威,要以平等的合作者、促进者的身份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真正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积极表现者,要认真听取学生的合理性意见和建议。要让学生在平等、信任、理解、尊重与和谐的氛围里学习,能轻松愉快地进行独立思考,并且自由地表现自我。
(二)坚持教学过程启发性原则
参与式教学不同于过去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教师要适时根据教学内容启发学生思考,学生除了从老师的阐述中获得启发外,在参与式学习中,学生参与的实践则应更多地引发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寻找问题的可能性方案,并且使学生对问题进行主动、独立的思考。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得好:“教师的教育在于导。”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的使命在于恰到好处地布置任务、设计活动和组织实施,从而启发学生从“无疑”到“有疑”,由无知到有知,由茫然困惑到豁然开朗,提高其思维能力。这是参与式教学方法启发作用发挥的必要条件。
政治理论知识范文6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基于教师的高尚人格与学生建立起来的一种感情的力量并由这种力量形成的教师威信,是一个人思想道德、学识能力、工作作风等的综合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真正能教育人、感染人、征服人,从根本上说,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魅力。因此教师的人格魅力,尤其是高尚的人格魅力,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具备的人格魅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魅力应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1 高尚的道德素质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他们的立场、思想、观点、情感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感染、熏陶着大学生,对大学生影响重大,因此教师必须要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要坚定自己对的信仰,并自觉地把这种信仰上升为矢志不渝的信念;应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对学生、对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
1.2 丰厚的理论底蕴
一个有人格魅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不但要熟悉、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同时还要储备与理论相关的各学科知识,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同时还要不断更新观念、知识、技能,尤其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的情况下,教师更要时时关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最新、最前沿的知识,为理论教学奠定深厚的理论基础。
1.3 丰富的情感因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的是还未走向社会的青年大学生群体,他们的思想活跃,但是又常常处于矛盾之中,他们对未来充满憧憬,但是又常面临成长问题的困惑,因此需要教师以诚挚博大的爱心进入到学生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想法、体会学生的感情、尊重学生的需要,用爱心架起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从而使学生“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这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目标的达成意义非凡。
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的作用
近几年来,高校生活环境日益复杂化,这造成大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方面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的重任,另一方面也有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心理品质等方面的引导的责任,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责不同于其他教师:他应该既是理论的传播者,又是德育工作者;既是经师,更是人师,这使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育中的作用就更为突显。
2.1 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完成这一任务,除需要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教学能力外,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巨大的人格魅力可以转化为教师崇高的人格威信,释放出来强大的吸引力、感染力、征服力和凝聚力,起到教学手段所起不到的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2 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所进行的教育,从内容上来说首先包括“人格化”的教育,就是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教师人格的具体体现,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实践证明,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自身人格高尚,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人格形象,才能使所实施的教育、所要灌输的真理通过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人格”予以昭示,使学生以其为榜样和楷模,形成完美、健康的人格。
2.3 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美是一种心灵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灵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魅力实际上也是这样一种“心灵体操”,他们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无声语言的引导,从而使学生的灵魂得到净化,品质得到陶冶,人性得到升华,这也正是我国教育历来所倡导的“身教重于言教”思想的体现。
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
塑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完美的人格,使其富有迷人的魅力,是一个极其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内外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是一个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
3.1 正确认识自我
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是塑造人格、增强人格魅力的根本前提。现代社会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尤其是网络的出现,它直接挑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知识权威。在这样一种新技术面前,教师已不再是“先学先知”之师和信息的权威拥有者,甚至唯一的传播者。学生获取知识、信息量很有可能会超过教师。因此,教师要清醒地认识自己,“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对自己认识越清醒,自我教育的动力就越大,就越能塑造完美的人格魅力。
3.2 修炼教学艺术
在高校的课堂上,学生对教师的尊敬源于教师的才与德。教师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修养和缺乏良好的课堂教学技巧,特别是后者,对于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不会取得良好效果,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本应有的魅力和功能丧失殆尽,导致学生课堂“睡大觉”。因此教师除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外,更应该讲求教学的艺术性。通过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课堂设计来活跃课堂气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