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生路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生路遥范文1

2007年10月24日,姚恒璐主持了整场长达3个小时的音乐会,整场音乐会的作品有着三十余年的时间跨度(1975-2006),以1989年姚先生赴英国留学为界分成上下半场。上半场“旧曲拾遗”,以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姚先生在山西学习工作期间的创作为主。下半场“小品识趣”则集中了90年代末至最近的作品。

开场两部作品均为作曲家学生时代的创作:钢琴伴唱晋剧《龙江颂》选段和弦乐钢琴五重奏京剧《龙江颂》选段(1975)。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也可以看出学生时代不可避免的模仿痕迹,“在和声上还没有什么个人的追求”。而接下来的三首选自钢琴套曲《雁北印象》(1981)的小品,已可以听到作曲技法上的探索和创造,具有一定的现代元素。三首精致小曲性格鲜明,通过对雁北地区的民间生活、自然景观和民间习俗的生动展现,描抹出一幅形象意境感十足的风俗画卷。其中《乡间行》表现了农民手推独轮车行走在乡间的情景,《恒山高》描绘出深邃、空旷、广漠的恒山雄景,而《闹红火》表现的则是热烈的欢庆场面。

随后是七首声乐独唱曲和一首钢琴曲。其中有三首歌曲分别运用云南、新疆、福建的民间音乐风格,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对此姚先生解释说:“学习歌曲写作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熟悉各地区不同的地方音乐曲调、风格。”另一首《中华之恋》则结合了大小调和中国的雅乐调式。

下半场的作品写于作曲家从英国学成归来之后,从作品的构思到作曲技法都已非常成熟。民乐四重奏《杏花天影》(1999)是为姜白石歌曲而作,我个人感觉扬琴略嫌突出。《为汪国真词作艺术歌曲二首》(2002),音乐语言含蓄,调性转换频繁,富有很强的艺术性和哲理性。古诗词艺术歌曲二首《古言乐语》(2006)选用刘长卿、苏轼等古代诗人对于音乐评论式的诗篇谱曲。而且在《弹琴》一曲中,表演者不用常规的美声唱法,而采用一种吟诗般抑扬顿挫的演唱方法,浓浓的古韵飘然而出、氤氲诗人的几多惆怅,几多豪放,足见作曲家和表演者的独运匠心。

我个人更喜欢下半场的几部器乐作品,也是整场音乐会现代性最强的作品。两首为自由低音手风琴与大提琴而写的作品,将两种音色融合、结合,或突出其尖锐的对比,或挖掘其相互谐调的可能。第一首《盘丝缠》(2002),根据作曲家的解释,标题一语双关:“盘”为食,“丝”为衣,衣食为生存之所必需;而从乐器的角度,“盘”为键盘乐器(手风琴),“丝”为丝弦乐器(大提琴),点出作品所要描述的两种音乐实体。第二首《可爱的一朵玫瑰花》(2003)则更多地体现出两乐器一定程度上的相融与配合。以大家耳熟能详的同名歌曲为素材,运用对位手法,听来也别有一番新意。

同样选用观众熟知的旋律、但创作更为成功的是钢琴组曲《北京童谣四首》。作品写于2000年至2006年之间,作曲家已年过半百,因而作品显然具有一种追忆色彩。我个人最喜欢《丢手绢》和《打花巴掌》,这两首乐曲也最能体现作曲家的创作理念。熟悉的旋律碎片“闪回”与新颖的发展变化手段相互交替、相互渗透,儿时的记忆若隐若现。尤其是《打花巴掌》,用突出节奏特征的手法,配合原歌谣的说唱特点,极为巧妙。

本场音乐会的压轴大戏,在音响、乐曲规模、技术含量上都最为重量级的作品――双钢琴曲两首《双磬》(2004)和《啊,我们叫它》(2006),真正使这场丰盛的音乐大餐升级为饕餮盛宴。昂贵的蓓森朵芙钢琴也真正有了用武之地。《双磬》,“将两架钢琴用作两座古代的石磬”,音响铿锵而古朴,厚重却洪亮,一声声震在耳际,砸在心头。除却模仿磬声外,那些相对较有流动性的段落则刻画出古人奏磬的虔敬狂喜神态。

人生路遥范文2

这是一部写就于三十年前的小说,作者是路遥,这个名字相信你耳熟能详,如果你看过他的另一部小说《平凡的世界》的话。在那时候,以及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生》和《平凡的世界》都是许多中学生叩响文学之门的必读作品,他们在其中看到了自己,也看到了自己未来的路应该如何走下去。对于满怀理想和激情的青少年来说,那里面有切切实实的奋发和迷惘,曲折和无奈,当然更有一种奔涌澎湃的力量。

比起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人生》中的高加林和《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孙少平的道路似乎更贴近中国年轻一代的心。他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他们在苦难中的执着与奋进、屈辱与笃定,都深深地扎根于我们所熟悉的这片土地,这是异域文学永远都无法替代的。千千万万青少年因有他们相伴,而走过了那段美丽而忧伤的青葱岁月,我们又怎能错过?经典的力量就在于它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丧失其价值,反而历经淘洗,会迸发出更为耀眼的光芒。

说说路遥吧,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贫家孩子,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成为蜚声文坛的作家,他苦难而坎坷的经历本身就是一部“人生”,而奠定他文坛地位的恰恰就是我们所要介绍的这篇成名作《人生》。人们说,路遥是用生命在写作。此言非虚,而他四十二岁便英年早逝,也让我们在感叹唏嘘之余,更多了一份由衷的尊敬。

“人生”导读

你将度过怎样的人生?

这是一个任谁都逃不脱的问题。路遥将小说定名为“人生”,就已经暴露了他力图展现“人生”的雄心。但哲学家的思考与小说家笔下的创作毕竟是两回事,哲学家用理论作答,小说家用的则是故事和故事中的人物。所以,高加林出场了,他的理想抱负、事业爱情成为一条牵系故事的主线,而他在这条线上的每一次舞蹈,又绝不仅仅是他自己的舞蹈——虽然大部分你都还没有经历,但你敢说,你以后不会经历吗?这就像高加林时代,农村青年对城市的向往到现在依然存在一样,历史往往存在着惊人的相似。

高加林有理想,有文化,不愿意像祖辈父辈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当农民。逃离土地是他梦寐以求的,他发出了几乎是所有生活在中国农村的青年的心声。但命运跟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经历悲喜几重天的炼狱之后,他又回到了曾经厌恶乃至鄙视的乡村。直到此时,他才惊魂初定,毅然甩掉过去,开启了真正的人生之旅。你或许会问,那他以前的那些挣扎、痛苦、快乐和悲伤就不算人生吗?当然算,但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人生的前奏,而前奏意味着磨难,一次次的磨难之后,才能让我们看清楚路向何方。高加林也正是这样走过的,对与错、成与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得意识到,你的人生将不会平坦,迎接它远比抱怨它更会让你接近人生的真谛。一帆风顺?只是美好的祝愿而已;一帆风顺?多么苍白空洞,若果真如此,还怎么品咂生活的酸甜苦辣?

爱情,对你,不应该是个禁忌的话题,尽管你知道,这还很遥远,也应该遥远一些,那就让我们在遥远的位置上来看看高加林的爱情选择会带给我们些什么吧。在高加林被村支书的儿子顶替免去民办教师的职务,重新成为一个农民之后,是美丽、质朴的农村姑娘刘巧珍给了他精神上的慰藉和温暖,他对巧珍的感情也同样是真诚的,即使后来到县城做了宣传干事,亦未改变。偶然的因素,来自于县广播站的老同学“现代女性”黄亚萍出现了,在亚萍的爱情攻势下,高加林经过痛苦的思索,最终屈服就范了。他抛弃了巧珍,但这种抛弃明显地带有功利的成分,在他感情的天平上,从来都是巧珍最重。不过,随着巧珍的出嫁,一切都无法挽回了。

这可不是简单的陈世美抛弃秦香莲,虽以爱情为依托,但作者想告诉我们的又何尝不是如何抉择的问题。撇去爱情的外壳,就你曾经历或正在经历的学业、亲情和友情,甚至是少男少女之间的某种爱慕,不都面临着选择吗?如何选择,怎样选择,都将考验你的智慧。尽管阅历尚浅的你不一定会遇到上述的所有,但你必须做出选择,要知道,每一次的选择都是一次成长的体验。

而在人生关键处的选择,可能会影响你的一生。

柳青(一位前辈作家)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被路遥奉为座右铭的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呢?

晒一段读书笔记

高加林被解除民办教师职务后,回家务农。这一天,县里正逢赶集,父亲让母亲蒸了一锅白馍,吩咐加林提到县城集市上去卖,以解家里油盐即将告罄之急。

——笔者注

当高加林挽着一篮子蒸馍加入这个洪流的时候,他立刻后悔起来。他感到自己突然变成一个真正的乡巴佬了。他觉得公路上前前后后的人都朝他看。他,一个曾经是潇潇洒洒的教师,现在却像一个农村老太婆一样,上集卖蒸馍去了!他的心难受得像无数虫子在咬着。

但这一切是毫无办法的。严峻的生活把他赶上了这条尘土飞扬的路。他不得不承认,他现在只能这样开始新的生活。家里已经连买油盐的钱都没了,父母亲那么大的年纪都还整天为生活苦熬苦累,他一个年轻轻的后生,怎好意思一股劲待下吃闲饭呢?

他提着蒸馍篮子,头尽量低着,什么也不看,只瞅着脚下的路,匆匆地向县城走。路上,他想起父亲临走时安咐他,叫他卖馍时要吆喝,他的脸立刻感到火辣辣地发烧。天啊,他怎能喊出声来!

“可是,”他想,“如果我不叫卖,谁知道我提这蒸馍是干啥哩?”

走到一个小沟岔的时候,高加林突然想:干脆让我先跑到这没人的拐沟里试验喊叫一下,到城里好习惯一些嘛!

他满脸通红朝公路两头望了望,见没什么人,于是就像做一件见不得人的事一样,匆忙地折身走进了公路边的那条拐沟里。

他在这荒沟里走了好一段路,直到看不见公路的时候才站住。

他站住,口张了一下,但没勇气喊出声来。又张了一下口,还是不行。短短的时间里,汗水已经沁满了他的额头。四野里静悄悄的,几只雪白的蝴蝶在他面前一丛淡蓝色的野花里安详地飞着;两面山坡上茂密的苦艾发出一股新鲜刺鼻的味道。高加林感到整个大地都在敛声屏气地等待他那一声“白蒸馍哎——”!

啊呀,这是那么的难人!他感到就像要在大庭广众面前学一声狗叫唤一样受辱。

他用手背擦了一下额头的汗水,决心下一声非喊出来不可!他狠狠地咽了一口唾沫,把眼一闭,张开嘴怪叫一声:“白蒸馍哎——”

他听见四山里都在回荡着他那一声演戏般的、悲哀的喊叫声。他牙咬住嘴唇,强忍着没让眼里的泪花子溢出来。

他直愣愣地在这个荒沟野地里站了老半天,才难受地回到公路上,继续向县城走去。从他们村到县城只有十来里路,但他感到这段路是多么的漫长和艰难。他知道,更大的困难还在前头——在那万头攒动的集市上!

当他走到大马河与县河交汇的地方,县城的全貌已经出现在视野之内了。一片平房和楼房交织的建筑物,高低错落,从半山坡一直延伸到河岸上。亲爱的县城还像往日一样,灰蓬蓬地显出了它那诱人的魅力。他没有走过更大的城市,县城在他的眼里就是大城市,就是别一番天地。他对这里的一切都是熟悉的、亲切的,从初中到高中,他都是在这里度过。他对自己和社会的深入认识,对未来生活的无数梦想,都是在这里开始的。学校、街道、电影院、商店、浴池、体育场……生活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可是,三年前,他就和这一切告别了……

现在,他又来了。再不是当年的翩翩少年,衣服整洁而笔挺,满身的香皂味,胸前骄傲地别着本县最高学府的校徽。他现在提着蒸馍篮子,是一个普通的赶集的庄稼人了。

往事的回忆使他心酸。他靠在大马河桥的石栏杆上,感到头有点眩晕起来。四面八方赶集的人群正源源不绝地通过大桥,进了街道。远处城市中心街道的上空,腾起很大一片灰尘,嘈杂的市声听起来像蜂群发出的嗡嗡声一般。

他猛然想到一个更糟糕的问题:要是碰上他在县城的同学怎么办?

他下意识地抬起头,先慌忙朝前后看了看。这时候他才真正后悔赶这趟集了。一般的赶集倒也没什么,可他是来卖蒸馍的呀!

现在折回去吗?可这怎行呢!他已经走到了县城。再说,家里连一点零花钱都没有了,这样回去,父母亲虽然不会说什么,但他们肯定心里会难受的——不仅为这篮没卖掉的蒸馍,更为他的没出息而难受!

“不,”他想,“我既然来了,就是硬着头皮也要到集上去!”当然,他也在心里祷告,千万不要碰上县城里的同学。

他很快提起篮子,过了桥,向街道上走去。他准备穿过街道,到南关里去。那里是猪市、粮食市和菜市,人很稠,除过买菜的干部,大部分都是庄稼人,不显眼。

是对农民、对土地的厌恶和抵触,也是今昔对比的巨大落差,让他觉得抬不起头来。

还是面对现实吧,现实最终会让我们那点小小的虚荣心相形见绌的。

“匆匆”“立刻”,极言高加林之自卑、羞怯。

叫卖还要找个没人的地方预演,可见其心里害臊到何种程度。

景物描写恰到好处,大地“敛声屏气”是拟人手法的运用,均突出了高加林此时的尴尬处境。

等得人心焦啊,他可终于发声了。此处是细节描写,“擦”“咽”“闭”

“张”“叫”,五个单音动词,准确生动地刻画了高加林喊出那几个字的不易和别扭。

怪叫嘛,当然听起来像“演戏”,也点明了这一声喊叫的实质。“悲哀的”暗示高加林叫喊时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他对城市是充满向往的,因此,在他眼里的县城也被浸染上了更多的感彩,“亲爱的”“诱人”“亲切的”等等形容词,竟让原本一个山区的小县城,成为了高加林眼中的圣地。

这是一段插叙,交代高加林内心“城市情结”的根源:他曾与城市如此亲近过。由这段插叙,我们也更能体会到今昔落差之大,体会到高加林“心酸”的原因。

难道一辈子还不见人了?呵呵。

前思后想,左思右想,人物的矛盾心情正是下出选择的必然过程。不像某些同学写作文,情感一百八十度“突转”,让人感觉失真。

记得我上初中时,母亲跟我讲,她为贴补家用,第一次上街卖枣的情景。她也是躲到一个犄角旮旯,不敢叫卖,离着摊位远远的,待有人来问“这是谁家的枣呀?多少钱一斤”时,母亲才憋着个大红脸走过来,像是做贼一样。看来,人都是被现实逼出来的,现实是最好的人生教材。

学一种写作方法

心理描写与配合

人生路遥范文3

关键词:个性特征用心引路人

班主任从事着关系到国家、民族未来的工作,承担着最大的责任。“认真做事,才能把事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好。”只有用“心”呵护,才能使每个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只有用“心”导引,才能使每个孩子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班主任要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引领学生走上成人、成才的道路,走上幸福和成功的人生道路。

一、爱心导航――让学生有决心

热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和核心。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教学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热爱学生。”这种热爱和关心,可以开启学生的心灵,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我常通过日记、家访、谈心等方式洞察学生的思想动态,随时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发现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让学生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和价值追求,既要树立长远的志向和理想,还要制定中期、短期的目标,更要有每天的计划和安排,每个阶段都有梦可追,每天都有“计”可循,当自己人生的主人。

二、精心点津――让学生有恒心

1、欲抑先扬,营造气氛

我们面对的是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情感冲动、理性思维尚不强大的中小学生,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容易犯错误。教育就是面对一个个错误的过程:学生因错误而成长,教育因错误而富价值和意义。面对学生的错误,要讲究策略。不能大喊大叫,严厉批评,不能收到预想的教育效果,有时还会引起学生内心的消极反抗,使学生感到教师无能。如学生因作业没写完,我会先翻看他前面作业完成情况,如有一次作业书写工整或完全正确,我会先表扬他,并告诉他只要认真就可以做好,让他对自己有信心,再对他进行惩罚。这样的惩罚更有说服力。

2、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班主任要注重自己的仪表,因为教师的仪表影响学生对教师教育教学的可信度,代表了教师的形象。学生喜欢你,才能自觉自愿地接受你的思想、要求和教育,听你的话,并愿意为你做事。努力让学生想到真善美的代表时,能够首先想到你。仪表和谈吐是教师的名片。从不说大话,用行动为我们树立好的榜样。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教育,身教重于言教。班主任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成长,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3、换位思考,留有余地

班主任与学生交流时,应尽量避免使用责问、命令、呵斥的口气,摆长者训话的架式,而应坦诚相见,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真挚的情怀和情感的力量。“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待学生的过错,班主任应以自己的仁爱之心,宽容之心,唤醒学生的改过之心。在具体问题上也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替他们“说话”,如“你这种过错我上学时也犯过”,“某某名人也曾犯过类似的错误”等,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过失还有药可救,不至于绝望,产生破罐破摔的心理。不要挖苦讽刺,乱扣帽子;不要随意责骂,造成对立。要注意分寸,留有余地。

4、寓庄于谐,幽默自然

幽默是给人带来快乐的生活智慧。教师充满智慧的幽默会给学生带来生活和学习的快乐。让自己的举止言谈、喜怒哀乐这些人之常情中包含知识和真理,蕴藏教育和智慧。板着面孔说教,很多时候,效果并不理想。幽默的语言,创设了一种心理相容的教育环境,效果自然会好些。

5、因人而异,有的放矢

我们面对的是千变万化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班主任也要根据孩子不同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设计出符合孩子个性的批评语言。如:对性格内向,有自卑心理的学生,通常采取平等对话、逐渐深入的语言方式,使他们感到教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对自尊心强,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往往采用平等商讨的语言,以不卑不亢的态度使他们心服口服;对思维敏捷,口头表达力强的学生,力求做到掌握事实根据,以理服人;对自我防卫心理强烈,不肯轻易认错的学生,要找准突破口,突破他们的心理防线。

三、热心加油――让学生有信心

1、用赞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作为班主任应该善于捕捉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虽然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但很有可能你通过这个小小的闪光点可以挖掘出埋藏在他心里头的大金矿。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科曾经有这样一句话:"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我们会发现那些所谓的问题学生,那些看来没有什么优点的学生原来是那么可爱。

2、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

后进生要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对“后进生”的教育,必定存在着反复。对此,教师一定要从“爱”字出发,倾注更多的时间熏陶,不能因为“反复”,就否定他以前的进步,更不能因为“反复”,就认为他不可求药,“朽木不可雕”。转化后进生不能急于求成,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在反复中不断进行跟踪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中国不是有句古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吗?后进生毕竟不是无法挽救的顽石,他们早晚能体会到教师的良苦用心,从而真正转变。

3、把微笑送给每一个孩子

微笑是一种快乐的情绪,是爱的凝聚和升华。微笑是教师爱的语言,被爱的招牌。微笑是每个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莎丽文老师的一个“微笑”,让海伦凯勒感受到:“温暖的阳光照在我的脸上,我的手指触摸到了鲜花和绿叶,意识到春天来临了”。

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我们老师只要能调整好心态,先建立真诚的师生友情,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学生自然也会想办法把他们该做的事情做好。人是有感情的,学生是有良知的,他们与社会上有些人不同,只要我们舍得花时间、花心血,我们完全可以用真诚的师爱唤醒学生,感化学生,转化学生,使问题学生问题更少,达到先说情再育人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吴旋州.班级管理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

[2]柳清秀.班级教育管理艺术[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

人生路遥范文4

摘要:该论文通过对高加林与刘巧珍,高加林与黄亚萍的情感纠葛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来理解人物的悲剧性。这种悲剧性对我们认识作家及其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知识;爱情;命运;悲剧性

鲁迅先生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3]419。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人们不免感到悲痛与震惊,这就是悲剧。路遥的小说中写得最多的就是悲剧,比如《人生》中的爱情悲剧。爱情的产生源自双方的相互爱慕,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盘算了。情侣之间的相互倾慕因为外在,因为志趣而交往。但是,这种情侣在路遥的作品里却总是难成眷属,爱情总是以悲剧收场。

一、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

《人生》里的刘巧珍是一个带有母爱关怀式的女性形象,当高加林生活遇到挫折,为了安慰心灵受伤的高加林,而来到他的身边,给高加林母亲般的爱,刘巧珍深爱高加林就像深爱着自己的孩子,而高加林本身投进巧珍的怀抱,就像受伤的孩子希望得到母亲的。高加林一开始并未考虑到自己是不是真的爱巧珍,所以他们的爱情揉进了太多的母性情感。一方是付出者,一方是接受者,这样的爱情模式是一种母性化的爱情。这也是在农村的大背景下,他们可以相恋,可以相爱的基础,因为这是高加林此时的心理需求,在刘巧珍的这里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是他们可以在一起的现实可能性。

高加林和刘巧珍的这种母性化特征的爱情,也为最后的悲剧式收场埋下了痛苦的种子。高加林身上打着无法抹去的农村烙印,可是他面对乡村的土地充满了逃离的意念。和刘巧珍在一起,很可能就要做一辈子的农民,这根本不符合他的追求,所以这也注定了只要有新的做一个城市人的机会,摆脱农民的身份,他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背叛。这也可以看出在刘巧珍那里寻求的不是爱情,只是暂时的慰藉而已。而这对刘巧珍来讲,无论爱得有多无私多痴情,也挽回不了爱人。人活者就会有痛苦,这大概就是生而无奈。但是高加林和巧珍没能走到最后,我们并不能全部归咎于高加林的负心,他们确实存在文化上的差异,巧珍是一个文盲,在她这里高加林在精神上永远不会得到满足,而这种鸿沟,刘巧珍无论多么痛苦也是迈不过去的,这就是悲剧发生的必然。

二、高加林与黄亚萍的爱情悲剧

黄亚萍是一个富有才情的城市女孩,她不仅可以满足高加林追求爱情的虚荣,还可以在事业在帮助他,这样看来,他们的确更容易产生情投意合的爱情。黄亚萍受过现代教育,她和高加林一样,有理想,有追求,焕发着新时代的知识女性气息,注重恋爱双方的理解与共同语言。所以她和高加林之间的爱情是现代的。从一方面来看,黄亚萍也是传统的。她与高加林的爱情悲剧主要是传统的门户之见造成的,注重高加林的非农身份。黄亚萍喜欢的是通讯干事高加林,而不是农民身份的高加林。

S亚萍与高加林的爱情故事在小说中是有其社会现实性的。首先他存在着共同的文化基础,所以是可以生活的。但是小说设置了一个矛盾,就是高加林不能再留城市生活,这样地域的差异就失去了共同的地域基础,在小说中我们也看到高加林走后门在县城工作的事情被克男的母亲举报,从而导致不得不回到乡下的命运。那么就完全隔断了黄亚萍与高加林生活的可能。社会的现实加上黄亚萍门当户对的择偶观,一起扼杀掉了他们的爱情。人生大概就是这样的充满不确定性,充满着起落。“作家写小说,总免不了以己度人,只有把自己放进去,描写才会具有深切的力量”[2]154。路遥的写作往往从自己的人生出发,所以他对人生的变幻莫测,对幸福充满着不信任感,那种悲剧意识流露出来,增加了作品的悲剧底蕴。

三、结语

在路遥的小说《人生》里,那些经历了爱情悲剧的高加林,刘巧珍,黄亚萍这些青年人,即使经历了这样和那样的不顺与挫败,但是他们依然有应有的责任和承担,坚强地生活着,这些在人生苦难中所应该具有的抗争品格,才是路遥在悲剧意蕴下所推崇的精神。《人生》的结局是开放的不确定的,高加林还有选择人生的机会,他向往城市,所以有机会还会选择离开农村,继续追求自己的理想,他本是个有知识,自强不息的青年。从这个层面说,这部作品我们也可以看到路遥对生活还是有希望的。“任何伟大的悲剧归根结底又必然是乐观的,因为它的本质是表现壮丽的英雄品格”[3]418。

在作品的扉页,写到“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4]1。也就是说,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中,每一个转折都是重要的,或许我们不知道这个转折之后,会有怎样的人生轨迹,但是它真的关系到今后的发展。因此,在面对人生的选择时,不要急躁,要认清自己,给自己的未来一个定位。在努力学习知识的同时要时刻提醒自己,每一个选择也同样改变命运。这大概是小说《人生》最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鲁迅.鲁迅散文[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

[2]王晓明.潜流与漩涡[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人生路遥范文5

这个故事虽短,但当中却颇有启发。

没人出声,神父又说:不要怕羞,真的,谁想要就举手,

神父手持一张新的百元钞票举起,问大家谁想要?

全场大约三分之一的人举手。

神父又将这张百元新钞揉成一团,

再打开问现在还有谁想要?

仍然有人举手,但少了差不多一倍。

神父再将这张纸钞放在地上用力踩了几下,

再捡起来打开,问大家那这样还有人要吗?

全场只有三.四个人举手。

神父请了一位男士上台,把一百元给了这位男士,

说这位男士是三次都举手的,当全场大笑时,

神父示意大家安静,并向新郎说:

你今天迎娶的这位心爱的女士,就如同一张新版的百元钞票,

岁月加上辛劳,就如同残破的一百元钞票一样,

日子久了,令起初宠爱的人变了心,

事实上,这张一百元钞票仍然是一百元,

人生路遥范文6

遵照指点,拓荒者一步一个脚印地顺着小河艰难地前行。小河似乎很长,他走了好久还是不见“希望”。失落之时,更大的难题摆在面前:小河流到一处开始分叉,拓荒者不知朝哪个方向走。此时,经验告诉他:水往低处流,一股水向更低的方向流,另一股好象在平缓地流。他不再犹豫,选择了第一股水流的方向继续前行。

几小时后,拓荒者发现流水几乎走到了尽头,水怎么变得干涸了呢?而此时自己仍身陷大山中。拓荒者突然意识到,也许那几个进山的人欺骗了自己,他恨自己为何如此轻信他人的话。后悔和怨恨无济于事,他必须设法走出去才行!可路又在何方呢?茫然之际,他又听到脚步声。拓荒者赶紧冲过去,眼前的情景让他吃惊;原来,还是那几个人。

拓荒者气愤地质问,你们自己都走不出大山,为什么要欺骗我?人家同样吃惊地说,你怎么还在山里?我们已经开始返回了。拓荒者冷笑道,你们为何还在骗人?我听你们的话,到现在还困于山中。人家说,我们怎么可能骗你?我们现在就下山,如果愿意,和我们一起走。拓荒者想,与其迷茫地乱走,不如再相信他们一次赌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