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能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能化范文1
在互联网概念还处在世界主流地位时,德国学术和产业界于2013 年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工业 4.0 研究项目”,此概念的核心是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s,CPS),整合各种数字信息、资源、产品和人,从而建立起高效快速灵活的信息化,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此概念一经提出则从德国迅速传播到欧洲,并开始影响世界[1].
1 智能化LED照明的内涵
传统的 LED 早在 1962 年就已经出现,一开始 LED 产品只能发出低光度的红光,而现在能发出的光已经遍及可见光、红外光以及紫外光;同时用途也从最初的指示灯、显示板发展到显示器、采光装饰和照明[2].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出现,人们已经不满足于 LED 照明高亮度、低能耗、寿命长、功率小的这些基本的功能和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而是更多的以 LED 与先进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相结合,从人体心理学、生理学和社会学出发,考虑个体舒适度,光生物安全等改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条件软指标和减少空气污染保护环境的社会效益,即 LED 的智能化[3].
而在工业 4.0 的大背景下,结合近十几年来传统 LED 同质化低端化出现严重产能过剩的问题,我们对于 LED 产品的发展和需求已经不能仅仅的停留在照明的本身性能上,而是努力的与其他产业技术相结合,以期获得具有复合功能的 LED 智能灯,从而对 LED 产业产能进行分流。就目前为止,有两个主要的分流方向,第一个是向农业照明领域突破,第二个就是向光通讯领域发展。
2 LED农业智能化
在农业方面,我们知道光是植物生长发育最为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对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新陈代谢都有着直接的调节作用[4].目前已知的环境因素,比如相对的潮湿、温度、光强度和光质量都对植物的生长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影响。而在这些因素中,光质量则直接影响植物干的生长,侧分枝,叶扩展和色素的沉积等主要的生长指标。而这些光质量的集成,主要是通过持续强度的红光,蓝光,同时荷尔蒙信号的路径对植物有着深刻的影响触发生理学反应从而对植物的生长和发展起着控制作用。
采用 LED 作为控制植物生长的人工光源的优势在于具有高的能量转换效率、使用的是直流电源、产品体积小,寿命长、波长确定、光强度/质量比可调和低的热能输出。一些农作物已经在被 LED 光照下进行培养了,比如蜗居、辣椒、小麦、菠菜等。研究表明,红光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器官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可以增加植物上淀粉的积累量。同时有报道,用远红外辐照植物可以提高稻壳的抗氧化性。这表明特定的光照辐射可以增加食物中的营养成分[5].总的来说,从长远的角度去看,LED 大有取代传统照明光源的趋势。
基于 LED 的智能照明系统技术可以被广泛的应用于植物或动物的生物研究中;同时这种智能系统还可以比较精确的确定特定植物生长所需要光照的强度和质量;另外智能系统还可以分析不同光脉冲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影响。可以预见基于 LED 的农业智能化系统将会是“工业 4.0”在农业上应用的重要体现。
3 LED光通讯智能化(lifi)
Lifi被认为是一种在21世纪出现的新的光设备。设计这种设备的基本思想是可以通过 LED 的灯光对数据进行传输。但通过 LED光能传输的数据数量还是相对较少的。目前,Lifi 被称为 Wi-Fi 的一个优化的版本,它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无线通讯大量的降低成本。
被誉为“Li-Fi 之父”的英国爱丁堡大学教授 Harald Hass(哈拉尔德-哈斯)认为 Lifi 技术的核心在于发光二极管的强度和潜力[6].他同时认为这种技术可以改变我们上网,视频,收发邮件等等。由于社会发展对数据的传输是有广泛的需求,所以 lifi 技术的应用可以扩展到那些 Wifi 技术覆盖不到的领域,比如医学技术,发动机等各种其它的行业。由于 lifi 被认为是有着最快速的互联网接入服务,所以这项技术就很有可能取代目前研究所和公司中广泛应用的 wifi,同时人们可以用 lifi 技术扩展更多的特殊领域[7].
智能化范文2
企业的转型升级,成为近年来最吸引人们眼球的战略方向。在大多数的企业还在转型的阵痛中挣扎的时候,也有走在前面的企业,会占得先机,成功实现结构性的转型。
早在今年3月10日,美的就在其M-Smart智慧家居战略会上,对外公布了美的在智慧家居领域的战略构想和行动规划,依托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美的集团将由一家传统家电制造商,转变为一家智慧家居创造商。
在转型升级、持续创新路上的先人一步,让美的业绩有了良好的表现。公司2014年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777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66亿元,同比增长58%,每股收益1.57元,同比增长58%。
发力电商,线上线下融合
在半年报的同时,美的集团一并1―9月预增业绩及股份回购计划公告,公司预计1―9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增长45%―60%。持续增长的态势表明,美的集团坚持消费者研究与产品开发,产品结构不断优化,高端占比稳步提升,盈利能力持续增强,产品口碑日益改善。在线下渠道方面,据中怡康数据,主要产品市场占有率持续上升;在电商销售方面核心品类如空调、冰箱、热水器、电饭煲等小家电销售占比进入行业前两名,实现“数一数二”的电商发展目标,进一步夯实了公司面向未来竞争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大数据时代,企业的发展也要跟得上。渠道转型显得尤为紧迫。当此之时,美的成立电子商务公司,开设天猫美的全品类官方综合旗舰店,启动“爱美的”商城运营,推动美的电商业务全渠道战略部署,推进内部物流资源协同与社会化物流资源整合,加快干线和支线物流建设与区域仓布局,将美的旗舰店、专卖店及售后服务网点等线下优秀资源纳入电商业务支持体系,加速美的电商的线上与线下互融,提升电商“最后一公里”服务水平。
截至2014年6月底,美的已建成约1400家定位零售、售后服务、送装服务和会员社区等功能的“四位一体”的旗舰店,美的旗舰店作为美的集团具有特殊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渠道价值和效应已经开始显现,以旗舰店为主要载体的电商O2O(线上线下融合)融合业务逐步落实。
线上,美的预计今年的电商收入达到100亿元;线下,美的旗舰店目前是1400家,预计到2016年将达到4000家。这些数据都显示了美的集团渠道战略的转型和升级,更深远的是这让将来美的集团完成线上线下融合,实现O2O成为了可能。旗舰店被美的集团视为特有的战略渠道及未来营销生态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零售店和品牌形象展示,是美的与消费者互动的重要纽带,更起到配送、售后等作用,结合O2O发展趋势,综合美的全品类及物流优势,通过旗舰店延展服务,可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为了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美的旗下的安得物流正在悄然转身,从传统物流商向电商物流拓展。物流将是打通美的线上电商及线下渠道这“任督二脉”的关键所在。
“现在,美的旗舰店将向售后服务、电商线下安装类产品的送装等功能延伸,随着软、硬件设备的完善,不远的将来还要进一步延伸到会员社区服务等领域,最终成为‘四位一体’的平台。” 美的集团副总裁、国内市场部总监王金亮表示。
从2011年转型到2013年有所成效,有赖于美的先进的内部管理体制,强调做强事业部,做精集团总部,有效激发企业潜能,提高运营效率。与此同时,其充分放权和以业绩为导向的考评、激励机制,成为职业经理人成长的平台,利于培养优秀职业经理人团队,推出中层人员股权激励计划,驱使各方利益一致。
2013年,美的集团整体上市,旗下所有白电相关业务在一个主体内上市,既解决了产业内关联交易,也使得公司最大程度接受公众监督,并形成控股股东、战略投资者、管理层、流通股东共同持股的多元化的股权结构,解决了管理层中长期激励,建立起持续有效的治理管控机制,以一个整合型企业呈现,巩固集团行业地位和核心竞争力。
智能化的行业领跑者
在渠道向O2O模式转型的同时,产品智能化更是美的坚定地领跑智慧家居的原动力。
今年以来,美的了M-Smart智慧家居战略、基于全球最齐全的产品群优势与用户基础,致力于给消费者提供最专业的智慧家居体验。公司已成立智慧家居研究院,通过系统整合旗下产业群优势和技术研发等优势资源,以传感、大数据、智能控制技术为手段,加速推动全品类家电产品智慧家居互联平台的建设。公司对内统一协作、对外开放融合,与阿里、京东、华为、高通、东软、LeTV、港科大在多个层面开展合作,推动突破行业现在的单品智能局限,打造开放的智慧家居应用系统。
日前,在美的集团半年报公布后,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在与机构投资者沟通时首次指出“美的要做时代的公司,而不是传统的公司”这一长远发展战略和目标。围绕“深化转型,勇于改变,重新增长”的发展方向,方洪波认为,“未来美的集团收入达到2000亿的空间是存在的”。
不过,当前美的集团的首要任务,并不是追求营收规模从1000亿向2000亿的跨越,而是基于满足市场和用户需求的好产品的打造。
在知情人士看来,三年前开始的那场“经营转型”,为美的集团此后的市场竞争力特别是业绩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并形成了“科技产品力+营销整合力”双轮驱动体系。从1000到2000亿将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做好产品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要基于一系列好产品构筑一个智能家电圈,并最终推动家电企业从制造商向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的跨越和升级。目前,美的集团正在从“好产品”向“系统解决方案”转身。
“今后,美的集团将对内统一协议,对外开放协议,实现所有家电产品的互联、互通、互懂。”根据规划,美的集团在智慧家居领域将实施“1+1+1”战略,即“一个智慧管家系统+一个M-Smart互动社区+一个M-BOX管理中心”,将基于全球最齐全的产品群优势,致力于给消费者提供最专业的智慧家居体验,通过打造“空气智慧管家”、“营养智慧管家”、“水健康智慧管家”、“能源安防智慧管家”等智能服务板块,全面布局智能家居市场,从而构建全球首家开放的互联智能体系。
随着人口红利的减少,人工成本的增加,美的也开始了工厂自动化的进程,2014年,应用于生产线上的机器人将超过800台。从2012年开始,美的集团已成立了自动化设计、制造团队,目前团队超过150人,负责全集团机器人的自主研发、制造、安装、维护、保养等,现在已经掌握了部分先进技术,为美的机器人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
“自转型提出,美的集团主要做三件事:一是用工转型,实践以人为本的人员管理;二是制造升级,全面向自动化转型;三是精品战略,首要任务就是把产品做好。”美的集团生活电器事业部总经理李国林表示,美的机器人战略的大力实施,不断提升效率、升级产品力,契合了美的集团“深化转型、勇于改变、重新增长”的经营主题,意义十分深远。
智能化范文3
关键词:校园安防系统智能化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活动领域巨大延伸,人为的治安问题日趋动态化和复杂化,自然灾害也呈现突发性和严重危害性的特点,高技术犯罪上升,新安全问题突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空间受到来自于多方面的威胁。为避免人身受到伤害、财务受到损失,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不受干扰,针对各种主要安全威胁的综合安防系统就应用而生。综合安防系统是指利用各种高科技的监控手段和信息处理技术,对各种居住环境加以监控,及时反馈环境中的各种事故、灾害和违法事件信息,从而对治安和安全进行预防和有效处理的安全防范系统。高校校园作为特定的人群居住环境,保证该环境的安全和稳定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整体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1校园安防系统的概念
校园综合安防系统就是以一般人居环境安全防范系统为基础,结合高等学校建筑物多、人员密集复杂、环境功能主体繁杂的特点,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根据国家教育部门和公安部门的有关规定,对大学校园中重点要害部门进行实时监控,及时采取有力措施,使校园安全管理实现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安全防范系统。其特点主要表现在:
1.1重要性的特点。高等学校是国家培养高层次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场所,在高校校园生活的学生属于特殊群体,其人身和财产安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的稳定,因此在高校校园建立的综合安防系统较其他人群居驻地有着独特的重要性,属于重点监控和防范的区域,不论是从技术上还是从认识上都具有重要性的特点。
1.2高技术的特点。在我国,高校本身是技术生产的重要场所,与此相对应的治安案件、灾害事故也有着同样的高技术性质。学校聚集的人群由于受到环境的影响,其知识水平造就的治安案件或者违法事件以及灾害事故的技术水平也相应较其它区域有所提高。因此防御此类事故的发生必须与其相对应,使用高技术的手段和措施加以预防和处理,决定了高校校园综合安防系统的高技术的特点。
1.3广泛性的特点。在其他人群聚居地,进行综合安防系统设计与管理的时候,公安部门或者安全保卫部门独立工作和行动的特点很突出。但是在高校这一特殊的环境中,综合治理的特点十分明显,它需要有着广泛地参与,调动环境中一切有利于系统实施的因素协同进行工作。因此便决定了高校校园综合安防系统的广泛性特点。
1.4预防为主的特点。其它环境之中的安全防范系统除了强调预防功能之外,更加注重事件的事后处理问题,而系统主要是提供事件处理的各种重要信息。但是在高校校园这一特定的环境中,考虑到对整个社会的突出影响,一般不允许重大不稳定事件发生。因此高校校园综合安防系统必须注重于事前预警和防范功能,使各类事件的发生最大可能的被消灭在萌芽状态。所以说,高校校园综合安防系统必须是以预防各类治安案件的发生为主要功能。
2校园综合安防系统的组成
为了更好的营造高校教学、科研氛围,保证良好的治安和安全环境,在高校校园建立综合安全防范系统越来越显得十分必要。按照当前安全防范系统的基本功能要求,系统的组成主要包括信息采集、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三个主要部分。通过这三个部分的正常运转,及时将各种有利于解决校园安全问题的信息传递到相关职能部门,促使相关职能部门做出正确的安全管理决策,有效地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和灾害事故。
2.1信息采集部分。信息采集部分的功能主要是在第一时间获得校园区域内各种人员及事件的信息,其实现途径主要是通过电视监控系统或红外探测系统完成。信息采集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通常的采集渠道不仅仅限于单一的途径,往往在安全防范区域内设置多重防线,分层管理和布控,获得有利于安全决策的相关信息。
2.2信息传输部分。当信息采集设备收到的各种有用信息之后,需要将这些信息及时传送到信息处理系统,以便决策设备或机构及是获取正确信息。信息传输部分对整个系统的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必须考虑信息传输介质,如光缆、电话线等;信息传输介质的分布也是在设计安防系统时必须仔细研究的问题,例如,如何使传输距离最小化、传输信息损失最小化等。
2.3信息处理部分。信息处理系统是整个综合安防系统的核心和心脏,承担对所采集到信息进行处理的全部工作,并且为安全管理决策提供最直接的信息支持。通常信息处理部分在安防系统中被称为“监控中心”。它负责整个安防系统的动态图像监控、显示、控制、记录、指挥、调度、电力供给等任务。
不论校园综合安防系统的功能如何,其组成部分均为上述三个内容,在高校这一特定的环境区域中,安防系统的主要功能集中体现在对人的防范和对事的防范上。这里所说的对人的防范主要是通过电视监控系统来完成,通过电视监控系统的信息采集、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实时了解和掌握各种嫌疑人作案的治安隐患;对事的防范主要是通过报警系统来完成,报警系统负责收集校园内各种灾害事故发生的前兆信息,以便有关部门作出及时正确的事故判断和安全管理决策,其实施的过程也是通过上述三个组成部分来完成。因此,一个完整的校园综合安防系统应该是包括有电视监控系统和防盗及灾害报警系统两大部分、三个阶段的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
3建立智能化校园安防系统
建立智能化校园为基础的综合安防系统除了应该具备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周界防盗报警系统和消防报警系统之外,还应该包括对讲/可视系统、电子巡更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门禁系统和公共广播系统等内容。
3.1对讲/可视控制系统在各个办公楼或建筑物及教师住宅的单元入口处安装防盗门和对讲装置,以实现访客与建筑物内人员(住户)对讲/可视,可以实现语音/图像传输;通过室内分机可以遥控开启防盗门电控锁,也可利用门口主机通过密码、钥匙或者感应卡开启防盗门;在有火灾报警的情况下可以自动开启楼梯门锁以及向所有室内人员群发报警信号。该系统主要用于校园教职工的住宅楼中。
3.2电子巡更系统该系统可以指定保安人员巡更校园各区域及重要部位的巡更路线,并安装巡更点。保安巡更人员携带巡更记录机按照指定的路线和时间到达巡更点并进行纪录,将记录信息传送到监控中心。管理人员可以调阅、打印保安人员的工作情况,加强保安人员的管理,实现人防和技防的结合。
3.3停车场管理系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校园区域内的车辆也越来越多,因此停车场管理系统也应该是未来综合安防系统的发展目标。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在校园停车场的出入口进行控制,对校园内人员和外来人员的车辆进出及收费进行有效管理,包括记录各种车辆进出及存放的时间,对内部车辆进行存放管理,对外部车辆进行收费管理等。
3.4门禁系统主要应用于重要部门的入口。用户采用非接触感应卡出入大门,通过电脑编程在控制主机上进行开门/关门的设定,系统可以任意对卡片的使用时间、使用地点进行设定,对门户的状态包括门的打开/关闭、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等都被记录在电脑之中。系统还可以通过硬件触电联接或通过网关与闭路监控,防盗及消防报警实现系统间协调联动。
3.5公共广播系统在校园的广场、草坪、绿地、道路交汇处等位置设置音响、音柱等放音设备,由监控中心和其他有关部门共同控制,在每日早晚及特定时间(课间、休息时间等)播放音乐、通知、娱乐节目等。在有紧急事件发生时监控中心可以强制切换至紧急广播状态,进行各种灾害报警或者事件消息广播。以智能化校园为基础的综合安防系统建设必须以校园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既要符合校园区域的安全要求,还要考虑合理的经济性,不能盲目建设,求大求全。以上所列的是构建智能化校园安全防范体系的一些可选择的子系统,在资金投入许可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加以应用。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社会快速的进入信息化的时代,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作为国家培养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学习和生活的场所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影响者众多的家庭和社会的稳定。正是这种情况使得高校校园的安全管理成为不仅涉及自身区域环境的问题,而且成为影响整个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愈来愈成为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焦点和核心,成为众多学者关心的重要课题。
对于高校校园这一特定的小区环境,必须利用有效的科技手段和管理方法对其进行稳定的、长期的实时监控,保证高校校园的安全,积极寻求改变学校的安全防范手段和途径,使校园的安全防范模式不断向信息化、综合化、网络化和主动化方向发展,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国斌.校园安防系统建设方案[M].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1):99.
[2]王军,马青波,隋虎林,赵辉.火灾自动报警监控联网技术的应用于发展[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8(12):5-10.
[3]刘光德,一种报警系统的设计方法[J].机械与电子.2008.(7):72-74.
[4]陈海燕.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途径研究[D].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5]刘宏.高职院校大学生管理对策[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3月.
[6]赵有生.国外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给我们的启示[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8月.
[7]陈昭明.关于提升高校教育质量的若干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8期.
[8]吴建设.丁继安.高等职业教育核心技能培养:意义、现状、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08年11月.
智能化范文4
关键字:高校新校区智能化数字化
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教育投资力度,高校建设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新时期。一座座新楼在高校拔地而起,一片片高校新区在各大中型城市四周日渐成形,上海的松江大学城、南京的仙林大学城等都已具规模。作为体现高校实力和人才竞争的重要一环,智能化系统的建设更是引起了一轮竞赛。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智能化应用日新月异。高校作为国家振兴的人才培养摇篮、科研开发基地,基础建设中智能化系统是必不可少的。新校区的建设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之大计,智能化建设铺就了校园的神经网络。智能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学校运行的可靠性和高效性,直接影响到学校教学和科研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到基建、设备投资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对大多数高校基建部门来说,对智能化建设的内容都早有接触,但基本上是以单体建筑为主。而整个校园,非凡是一个现代化新校园的智能化建设内容和系统形式要复杂得多,牵扯的部门也多,做好充分的预备和设计工作相当重要。相对而言,高校基建部门在智能化建设方面的知识和人才储备还相对薄弱,往往是从各自的计算机系、电教、保卫等部门抽调人员和基建办、校领导等临时搭建智能化建设领导小组。在工程初期,这些工程经验不多的人员组合在规划、组织、协调等方面都面临很大的压力。
笔者自1999年以来参加了南京东南大学、师范大学、财经大学、森林公安学校、上海松江大学城、苏州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山东济南大学等一大批新校区的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在工作过程中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新问题,也略有心得。下面,就智能化建设在高校新校区建设中碰到的一些新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1新问题分析
几个工程下来,笔者感觉到各个学校对智能化建设都相当重视,但具体实施中却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因此出现了不少新问题,产生了许多遗憾,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整体进度布置不合理
这是个常见的现象,抢工期的现象比比皆是。业主、设计人员、监理、施工队伍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摘要:某年某月某日开学。于是“三边”甚至“多边”工程大量涌现摘要:边规划、边设计、边施工等等,一个“抢”字带来了诸多新问题1整体规划和单体规划的脱节;设计和需求的脱节;设计和施工脱节,还怎么保证工程的质量?对智能化系统来说,本身就处在整个设计过程的最后环节,设计工期不能保证,其他专业资料配合不能及时到位,再优秀的设计人员,设计质量也会出新问题。
1.2前期整体规划工作不到位。具体表现有摘要:
第一,随着工程进度的不断推进,发现不能明确智能化建设包含那些具体内容。多数高校新校区在立项时已明确了建设时间表,但在整体规划及方案确定时智能化部分的内容往往被忽视了,而且很快就进行几个主要建筑单体如教学楼、宿舍、食堂的设计工作。智能化设计内容很多,学校此时缺乏一个前期的整体规划,智能化领导小组往往是在设计人员多次催促后召开紧急协调会,然后匆匆商定委托智能化设计的内容。如此商定的内容经常会出现变数,且最后往往和园区整体智能方案衔接错位。
第二,控制中心的重复设置和协调不畅。没有一个前期的整体规划,各单体建筑智能化系统往往设计成独立控制模式,由此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控制室,如摘要:消防控制室、保安监控室、电视前端室等等。一来增加了值班人员数量,二来各控制室之间的联络协调也很不方便。
第三,各单体建筑智能化系统安装到位但长期不能使用。各单体建筑智能化系统虽已安装到位,但整个校园的各个智能化系统总体方案滞后。而且,总体方案和单体系统的配合不可能天衣无缝,出现产品不统
一、接人形式不统一等新问题。协调解决、整改需要一段时间,造成智能化系统整体开通往往要滞后学校开学很长时间。
第四,系统开通后整改麻烦。系统开通后,随着时间的发展,一些大大小小的整改是必要的。由于整体方案和单体方案配合的不到位,整改的难度和投入可想而知。先单体后整体规划式设计流程的弊端大家都清楚,抢工期做法严重影响了学校智能化的整体规划和建设质量。
1.3“业主”前期介入太少
此“业主”是指学校某个大楼的某些房间的使用者或某些系统的管理者。对学校而言,此“业主”涉及的面非常广,可以说牵扯到学校的每个部门、每个人。由于“圈地”的不确定或责任人的不确定,基建部门在搜集基本设计要求时虽然尽心尽力亦不可能为设计人员提供完善的资料,设计人员也不可能充分理解“业主”需求,后果只会是出现下面两种情况摘要:第一种情况,在图纸设计已完成、土建施工进行的过程中“业主”要布置自己的使用功能时发现缺、少等新问题,怎么办?请设计人员提供修改图,请安装人员增补管线,影响投资和工程进度。第二种情况,“业主”一直等到人住后才发现缺、少等新问题,这会既影响使用,又造成一种无法追究责任却影响使用者、建设者、设计者相互关系的事实。
补救的范围究竟是有限的,各个系统还要整体调整,同时因为采取的办法多数只能明装,又要影响大楼的美观。
1.4设计各专业人员的配合素质有待提高
大学新校园请来的设计人员队伍基本上都来自国内最具实力的各大设计院,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堪称一流,为什么说他们的配合素质有待提高呢?大家都知道,国内大部分智能化系统规范和标准的制定是最近十几年的事,相对来说,其他专业对其理解还不透彻,本专业和其他各专业的配合也还不够熟练。多数建设单位心目中教室、实验室、办公室、会议室的数量以及位置、面积等一定要满足要求,对于设备机房乃至通路却熟悉不足,以致造成建筑专业设计人员在满足建设单位要求以及规划批准面积、形式的前提下对设备机房和通路能小则小,能偏则偏。其实,建成后对大楼的整体运行起关键功能的是那些机房和通路的管理、维护。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校园智能化方面的内容只会越来越多,对机房和通路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对设备机房、通路不予重视的做法只会造成日后管理不便、扩容困难、运行不畅。
另外,由于智能设计人员的设计时间非常紧张,配合工作往往不足。这里讲的配合包括和业主的配合、专业间配合、和专业集成商的配合、和施工人员的配合等等。大部分设计人员和业主的配合往往停留在业主提供资料的层面上,和专业集成商用于设备调研的的配合时间很少,本专业需要其他专业配合的资料也不够全面,总是希望业主标定的集成商最后优化。这当然会影响图纸的质量,而且会引起不少的修改,这些修改往往是在土建基本完成甚至装修完成已经使用的情况下,修改的难度很大。
2建议
针对上述几个新问题,笔者在总结经验教训、分析前因后果的基础上认为,做好一个大学新校园的智能化系统,下面所列几个新问题值得引起重视。
2.1设计周期要保证
业主在布置整个园区建设进度时应和设计、施工人员充分沟通,给设计人员留有合理的调研、设计时间,以保证设计质量。
2.2作好前期整体规划
在校园整体规划方案确定时,智能化系统也要确定一个整体规划方案。校方在确定整体规划方案的过程中,可以首先到一些智能化系统作得较好的大学校园参观取经,学习他们好的作法,同时更重要的是从他们的失败教训中获得前车之鉴。然后组织设计人员、校方使用者、智能化方面的专家、系统集成商、设备供给商等共同协商智能化各系统的规划方案,这一过程可能要费点儿时间,也会有许多反复,但却是相当重要的。最后可以将议定的方案提交校领导审阅批准,形成一个明确的智能化系统规划方案。在这个过程中,笔者觉得以下几条好的经验可以采纳。
第一,高起点,高质量。新校园的智能化建设要充分考虑适应时展、适宜学校育人环境的要求,着眼于长远发展,在系统形式、产品选型等方面要有一定的前瞻性,还要充分考虑其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果断不采纳很快将要淡出市场的系统形式和产品,各个系统最好选用统一或兼容的产品。高起点、高质量不是提倡攀比。有的业主一心想要比别人的好、系统比别人全、布点比别人多、牌子比别人响,这种心理要不得。各个院校都有自己的优势,也有不同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只要是结合了这些特征而制定的满足师生需要的规划,就是一个好规划。
第二,充分的预留。新校园的发展余地很大,考虑一期投资的新问题可以先确定几个要上的系统和系统形式,但规划最好作全,管路要预埋到位,而且考虑到分期实施的难度,预埋的室内外管路、安装的配线线槽要考虑充分的扩容余量。
第三,控制中心集中化,相关系统集成化。也就是说整个校园集中设一个智能化各系统管理控制中心,而在每个单体建筑中设分控单元,值班、管理、维护人员集中在中心工作,既减少了人员数量,也提高了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同时方便了校方对人员的管理。现在智能化建筑的概念炒得很热,笔者认为,对学校建筑来讲在投资方面多受限制,在资金答应的前提下,可以考虑几个系统的小集成。比如安保监控系统就可和电视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集成,在这方面技术很成熟,投资少,但是很实用。
2.3基建部门在搜集基本设计要求时要充分熟悉到其重要性和难度,尽可能为设计人员提供详尽的资料搜集基本设计要求的工作可以说涉及的面太广,难度也很大,短时间内完成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建议负责人员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仍要注重和有关“业主”联系,让他们了解图纸设计情况,尽早确定需求。施工过程中的修修改改是很正常的,也是轻易解决的,等人住后才发现新问题就太晚了。
2.4设计人员要维护规范的权威,在设计过程中提高配合质量。
规范是设计人员设计图纸最重要的依据,对智能化各系统的机房、布线通路的设置必须满足规范要求。另外,为了便于扩容、维护,其数量、面积要考虑一定的余量,其位置分布也要合理。校方和建筑师在确定方案的时候,希望能体现这些要求,维护规范的权威。
配合是设计人员必须熟练的一门技巧。配合首先是双向的。具体来说和业主的配合就不单是提供资料这么简单,设计人员要在充分分析业主需求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经验,为业主提供一个初步方案,在和业主和集成商协商后才能确定最终方案并转化为图纸。和集成商的配合也不单是了解他们的产品和系统,还要进行对比优选,将他们的产品和系统转换为自己的方案。和施工人员的配合也很重要,因为设计不可能尽善尽美,小小修改总是必然的,关键是要配合施工人员工程完美体现自己的设计意图。配合到位是智能设计人员提高设计质量的保证。
智能化范文5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综合服务环境;趋势;主流
1 引言
建筑智能化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其功能要求的变化而不断更新、补充内容。建筑智能化系统,利用现代通信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监控技术等,通过对建筑和建筑设备的自动检测与优化控制、信息资源的优化管理,实现对建筑物的智能控制与管理,以满足用户对建筑物的监控、管理和信息共享的需求,从而使智能建筑具有安全、舒适、高效和环保的特点,达到投资合理、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目标。建筑智能化涉及广泛,涵盖电气、安装、装修、弱电、计算机、软件等诸多学科,又属于建筑行业的一个边缘分支,在很多时候不受各大设计院青睐,多数设计院都把建筑智能化划在了电气专业,而一级建造师又把建筑智能化划在了机电工程专业,而有些业主更是把建筑智能化划在了IT或信息化专业,对建筑智能化的定义可谓是五花八门。我国建筑业普遍认同的定义为:智能建筑以建筑为平台,兼备通信、办公设备自动化,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提供一个高效、舒适、安全、便利的建筑环境。
2 世界各国对建筑智能化内涵的定义
美国智能化建筑研究所通过对建筑的四个基本要素,即结构,系统,服务,管理以及她们之间内在的关联的最优化考虑,来提供一个投资合理的但又拥有高效率的舒适、温馨、便利的环境,并帮助建筑物业主、物业管理人员和租用人实现在费用、舒适、便利和安全等方面的目标,当然还要考虑长远的系统灵活性及市场能力。欧洲智能化建筑集团:使其用户发挥最高效率,同时又以低廉的保养,最有效的管理本身资源的建筑。能为建筑提供反映快,效率高和有力支持的环境,使用户达到其业务目标。
在日本智能化建筑就是高功能大厦,其功能是:1、方便有效的利用信息和通讯设备:2、采用楼宇自动控制技术,使其具有高度的综合管理能力。新加坡:智能化建筑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安全、舒适的环境,即具有消防功能,温度和湿度控制功能以及灯光及其它楼宇设备的控制功能,2、良好的通讯网络设施,使数据信息能够在大厦内传输。3、足够的对外通信设施与通信能力。
我国建筑业普遍认同的定义:智能建筑以建筑为平台,兼备通信、办公设备自动化,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提供一个高效、舒适、安全、便利的建筑环境。智能建筑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其功能要求的变化而不断更新、补充内容。我国智能建筑专家、清华大学张瑞武教授在1997年6月厦门市建委主办的“首届智能建筑研讨会”上,提出了以下比较完整的定义:智能建筑是指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现代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建筑环境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技术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现代化建筑物。这是目前我国智能化研究的理论界所公认的最权威的定义。
3 建筑智能化发展历程
1、智能建筑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美国,智能建筑是建筑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1984年1月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特市(Hartford)建立世界第一幢智能大厦之后,大厦配有语言通信、文字处理、电子邮件、市场行情信息、科学计算和情报资料检索等服务,实现自动化综合管理,大楼内的空调、电梯、供水、防盗、防火及供配电系统等都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有效的控制。
2、美国诞生智能建筑之后,日本派出专家到美国详尽考察,并且制定了智能设备、智能家庭到智能建筑、智能城市的发展计划,成立了“建设省国家智能建筑专家委员会”和“日本智能建筑研究会”。1985年8月在东京青山建成了日本第一座智能大厦“本田青山大厦”。
3、西欧发展智能建筑基本与日本同步。1986~1989年间,伦敦的中心商务区进行了二战之后最大规模的改造。英国是大西洋两岸的交汇点,因此大批金融企业特别是保险业纷纷在伦敦设立机构,带动了智能化办公楼的需求。
4、法、德等国相继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20世纪90年代初建成各有特色的智能建筑。
5、智能化办公楼工作效率的提高,使当时处于经济衰退中的西欧的失业状况更加严重,进而导致对智能楼宇需求的下降。到1992年,伦敦就有110万平方米的办公楼空置。
6、20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亚太地区经济的活跃,使新加坡、中国台北、中国香港、汉城、雅加达、吉隆坡和曼谷等大城市里,陆续建起一批高标准的智能化大楼。
7、泰国的智能化大楼普及率领先世界,20世纪80年代泰国新建的大楼60%为智能化大楼。
4 建筑智能化系统分类
在通常的设计当中,建筑智能化分为三个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通信及控制系统、多媒体系统,每个大系统内又包含了诸多的子系统。实现建筑智能化的目的:是为用户创造一个安全、便捷、舒适、高效、合理的投资和低能耗的生活或工作环境,在建筑物内设置的任何设施与系统都要服从于这个目标,否则建筑智能化就失去意义了。
常见系统
(1)消防报警系统、计算机网络、宽带接入及增值服务
(2)闭路监控系统,无线转发系统及无线对讲系统
(3)停车场管理系统,音视频系统
(4)楼宇自控系统,水电气三表抄送系统
(5)背景音乐及紧急广播系统,物业管理系统
(6)综合布线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
(7)有线电视及卫星接收系统,机房装修工程
5 建筑智能化的设计规范
设计规范在设计中起到法律的作用,国家制定的设计规范实际上就是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必须遵守的法规。安全性在智能化建筑中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安全性,舒适性和使用性都无法保证。安全性包括人身安全与设备安全。智能化建筑人员集中,设备昂贵,安全性就尤为重要,所以智能化建筑必须严格遵守设计规范。
6 结束语
智能建筑的发展正向着高效节能、生态环保、健康、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好的为人们提供更加便利、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紧紧围绕“绿色、人文、科技”的主旋律,秉承“低碳、节能、环保”的理念。
参考文献:
智能化范文6
关键字:建筑智能化;设计模式;改进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development, the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more and more widely, how better to complete the building intelligent design, has been is what we are after direction.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design model and how to improve.
Key word: building intelligent; Design mode; improvement
中图分类号:TP2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建筑智能化常见设计模式
现今, 设计已经走向市场化。国家对建筑智能化设计还没有相应的收费标准, 加之部分设计单位对建筑智能化设计的知识储备不够, 建筑智能化设计业务开展进程缓慢。由于建筑智能化设计收费标准悬而未决, 这部分设计很多时候推给了智能化施工单位, 名曰“深化设计”。
工作中, 笔者所遇见的建筑智能化设计模式最常见的有两种:
a. 设计院虽然提供建筑智能化设计的施工图,但未提供明晰的设备材料清单, 系统构成仅为框图,并在图中注明由施工方做深化设计, 施工图设计深度不够。业主根据施工图请招标公司进行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招标, 中标施工单位一般均放弃设计院的施工图, 根据自己投标时的方案做深化设计进行施工。
b. 业主直接请招标公司做智能化招标方案进行施工招标, 中标施工单位根据自己投标时的方案做深
化设计进行施工。
这两种方式的弊端是在设计程序中, 由于没有设置一个对技术的控制节点。方案、设计、施工都是项目承接方自己说了算。常常是在中标之后就开始施工, 无图纸或连所谓的深化设计图都没送施工图审查通过就开始施工, 与建筑设计的其它专业没有配合,造成业主心里无数, 监理无从把关。超投资、返工浪费、使用不合理等现象比比皆是。究其原因, 主要是设计单位和承接施工的智能化施工单位在设计上的出发点不一样。设计单位在收取设计费后提供给业主的是满足需求的施工图成果, 在施工过程中全程提供服务。而智能化施工单位虽号称免费设计, 但在商言商, 其目标还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2 改进后的建筑智能化设计模式
在笔者所在单位接受省内重要工程的建筑智能化设计任务时, 分析了上述两种建筑智能化设计模式的利弊, 对常见模式作了改进, 采用了不同的建筑智能化设计模式。按此设计模式, 这几个项目的建筑智能化设计工程均已验收完毕, 投入使用。下面对该建筑智能化设计模式的流程作简要的说明。
a. 项目立项后智能化设计的流程: 设计任务书 智能化方案设计 专家技术评审 初步设计初步设计批复 施工图设计 施工图设计成果交付 施工图审查 施工招标 施工阶段服务项目验收。
b. 智能化方案及初步设计: 根据设计任务书制定的框架, 了解业主需求, 分析研究收集业主对智能化系统所提出的设想、要求、问题及要达到的目标。从功能、性能、实施和费用等方面结合现有的智能化系统设备, 在其供应商的技术支持下, 确定智能化系统的构成。在此基础上, 向业主提出项目可行性报告。
以项目可行性报告批复作为依据, 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和投资费用, 设计单位向业主提供建筑智能化设计方案, 并提供多家技术相当的设备供应厂商供业主方决策。
业主方可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设备供应厂商进行询价, 而后锁定价格, 提供给设计单位作为初步设计的依据, 这点非常重要, 设备供应厂商为了能使自己的设备进入施工图阶段并得到业主的采购订单, 往往会报出其真实的价格。
c. 专家技术评审: 由业主组织智能化方案设计技术评审会, 邀请业内或智能化专业协会专家组成专家组, 对方案设计进行技术评审, 设计单位根据专家组的评审意见对方案设计进行优化, 优化后的方案设计再交专家组审核、确认。
d. 初步设计: 设计单位在专家评审通过的方案设计的基础上, 进行初步设计, 初步设计完成后报有关部门审批。
e. 初步设计批复: 以初步设计的批复作为依据,展开施工图设计。
f. 施工图设计: 设计单位在初步设计批复的基础上, 根据业主提供的已锁定价格的设备型号规格,与建筑、结构、暖通、给排水、电气等专业互提资料, 相互配合, 展开施工图设计工作。
g. 施工图设计成果交付: 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 提供包括能指导施工的施工图纸和详细的设备材料工程清单在内的设计成果, 并在通过施工图设计审查后, 交付业主。
h. 施工招标: 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设备材料工程清单招标。
i. 施工阶段服务: 施工图交底, 现场服务。配合监理, 协调各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各专业间的配合。若业主有新的需求, 配合业主变更设计。
j. 项目验收: 配合业主和专业验收专家组进行验收工作。
3 总结
通过在几个工程项目中采用改进后的建筑智能化设计模式, 笔者有如下的感受:
a. 设计单位和承接施工的系统集成商在设计方面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 前者在施工中只是提供服务, 后者在施工中寻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
b. 设备的技术指标和产品档次、采购单价在方案及初步设计中已经业主确定, 施工图设计可提供设备清单中的设备型号、规格。在相同的工程量清单下进行招标, 能节约投资。
c. 智能化工程的招标, 若不是按工程量清单招标, 只是以一个方案文本的技术要求或深度不够的图纸进行工程招标, 施工单位会根据自己的设备和自己对招标文件的理解去投标, 并尽可能地把系统做大。投标成功后, 再进行所谓二次设计或深化设计, 实际情况大多是由于工期原因, 最终结果是边设计、边施工, 无法和其它专业沟通配合。甚至有的施工单位竟然是无图施工, 监理也无法对施工质量进行监督。
d. 由于不是按设备材料工程量清单进行招标,如此多的投标单位和不同的设备, 在很短的评标时间内, 评标专家没有足够的时间, 也不可能做出最合理的评价。反之, 可以降低招标难度, 规避各家投标单位不同方案的投标文件造成评标困难和有失公平的问题。设备材料工程量清单就像一个模子, 用一个预先设置好条件的模子去评鉴施工单位投标经济性, 能最大限度地去保证投标和评标的公平、公正。
e. 设计指定产品是有悖于现行规定的。如何能保证不花冤枉钱就能采购到符合设计技术要求的智能化系统设备, 于设计方、业主方来说都是新的难题,有待于更好的解决方法、政策出台。
f. 智能化设计虽是专项设计, 仍需与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建筑电气等专业密切配合。各专业协调配合, 可减少施工中的返工和浪费, 这恰恰是设计院的优势, 设计院目前推广使用的三维信息化协同设计会进一步扩大这一优势, 可最大限度地减少返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