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范本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论文摘要范本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论文摘要范本

论文摘要范本范文1

为规范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格式,进一步保证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一、毕业论文(设计)撰写结构要求

1、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

2、文献综述:一般不少于1000字。

3、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同时有中、英文对照,中文摘要约300—400汉字;英文摘要约200—300个实词。

4、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同时有中、英文对照,分别附于中、英文摘要后。

5、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

6、正文:

(1)毕业论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

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

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

(2)毕业设计说明书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

前言(引言):说明本设计的目的、意义、范围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本设计的指导思想;阐述本设计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论:

①设计方案论证:说明设计原理并进行方案选择。说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设计方案(包括各种方案的分析、比较);阐述所采用方案的特点(如采用了何种新技术、新措施、提高了什么性能等)。

②计算部分:这部分在设计说明书中应占有相当的比例。要列出各零部件的工作条件、给定的参数、计算公式以及各主要参数计算的详细步骤和计算结果;根据此计算应选用什么原器件或零部件;对应采用计算机的设计还应包括各种软件设计。

③结构设计部分:包括机械结构设计、各种电气控制线路设计及功能电路设计、计算机控制的硬件装置设计等,以及以上各种设计所绘制的图纸。

④样机或试件的各种实验及测试情况:包括实验方法、线路及数据处理等。

⑤方案的校验:说明所设计的系统是否满足各项性能指标的要求,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校验的方法可以是理论验算(即反推算),包括系统分析;也可以是实验测试及计算机的上机运算等。

结论:概括说明设计的情况和价值,分析其优点和特色、有何创新、性能达到何水平,并应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改进的方向。

7、谢辞:简述自己通过做毕业论文(设计)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论文(设计)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8、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末尾要列出在论文(设计)中参考过的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

9、注释:在论文(设计说明书)写作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阐述和说明。

10、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例如,公式的推演、编写的算法、语言程序等。

二、毕业论文(设计)撰写格式要求

1、毕业论文一律打印,采取A4纸张,页边距一律采取:上、下2.5cm,左3cm,右1.5cm,行间距取多倍行距(设置值为1.25);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封面采用教学管理部统一规定的封面。

2、字体要求

论文所用字体要求为宋体。

3、字号

第一层次题序和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字;第二层次题序和标题用四号黑体字;第三层次及以下题序和标题与第二层次同;正文用小四号宋体。

4、页眉及页码

毕业论文各页均加页眉,采用宋体五号宋体居中,打印“河北大学工商学院XXXX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页码从正文开始在页脚按阿拉伯数字(宋体小五号)连续编排,居中书写。

5、摘要及关键词

中文摘要及关键词:“摘要”二字采用三号字黑体、居中书写,“摘”与“要”之间空两格,内容采用小四号宋体。“关键词”三字采用小四号字黑体,顶格书写,一般为3—5个。

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字体为小四号TimesNewRoman。

6、目录

“目录”二字采用三号字黑体、居中书写,“目”与“录”之间空两格,第一级层次采用小三号宋体字,其他级层次题目采用四号宋体字。

7、正文

正文的全部标题层次应整齐清晰,相同的层次应采用统一的字体表示。第一级为“一”、“二”、“三”、等,第二级为“1.1”、“1.2”、“1.3”等,第三级为“1.1.1”、“1.1.2”等,具体格式要求详见模板(模板从教务处主页下载专区下载)。

8、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要另起一页,一律放在正文后,在文中要有引用标注,如×××[1],具体格式要求详见模板(模板从教务处主页下载专区下载)。

9、外文资料及译文

外文资料可用A4纸复印,如果打印,采用小四号TimesNewRoman字体;译文采用小四号宋体打印,格式参照毕业论文(设计)文本格式要求,译文一般不少于2000字。

10、图、表、公式

图:a.要精选、简明,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

b.图中术语、符号、单位等应同文字表述一致。

c.图序及图名居中置于图的下方,用五号字宋体。

表:a.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

b.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上方。

c.表序、表名和表内内容采用五号宋体字。

公式:a.编号用括号括起写在右边行末,其间不加虚线。

b.公式中的英文字母和数字可以采用默认的字体和字号。

图、表与正文之间要有一行的间距,公式与正文之间不需空行;文中的图、表、附注、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编号。如:图2-5,表3-2,公式(5-1)(“公式”两个字不要写上)等。若图或表中有附注,采用英文小写字母顺序编号。

11、量和单位

要严格执行GB3100—3102:93有关量和单位的规定(具体要求请参阅《常用量和单位》,计量出版社,1996);物理量用斜体,单位用正体;

单位名称的书写,可以采用国际通用符号,也可以用中文名称,但全文应统一,不要两种混用。

12、标点符号

注意中英文标点符号的区别,不能混用。

三、毕业论文(设计)装订存档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资料应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毕业论文(设计)文本、外文资料及译文、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等。

论文摘要范本范文2

论文关键词 国际投资条约 利益拒绝 国际投资伸裁

近年来,“利益拒绝条款”(denial of benefits clause)在国际投资仲裁中出现的次数日益增多,因而开始引起了学界对这一条款的关注。有学者认为,这一条款的作用在于防止非缔约国投资者通过注册公司“免费搭便车”而获得条约保护,对缔约国来说具有“潜在”的保护性。 我国对外签订的投资条约中也开始逐渐纳入利益拒绝条款,因此有必要对该条款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深入的剖析,以全面理解和使用该条款。

一、利益拒绝条款概述

利益拒绝条款在国际上并无统一的定义。历史上,二战后美国为促进和保护其对外投资而与20多个国家签订了友好通商航海条约(Treaty of Friendship Commerce and Navigation,FCN条约),其中大多数的条约都包含有利益拒绝条款。 这是国际投资法历史上最早引入利益拒绝条款的先例。

之后,利益拒绝条款被引入了当代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FDA)当中。美国所签署的多份自由贸易协定中都包含有利益拒绝条款的内容,并且其他国家在签署FTA时也参照美国的做法而引入类似条款,更有WTO《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中也设置了利益拒绝条款。

当然,投资法意义上的利益拒绝条款最主要还是体现在各种双边、多边投资协定之中。经济合作组织在1995年至1998年之间曾草拟《多边投资协定》(Multilateral Agreement on Investment,MAI),该草案就含有利益拒绝条款。 而区域性投资协定中最典型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 和《能源条约》(ECT) 都规定了利益拒绝条款的内容。在双边投资条约(BIT)领域,利益拒绝条款则更加常见。最初,BIT中的利益拒绝条款并没有被列为独立的条款,而是被放在定义条款之中。随着国际投资活动的日益发展,利益拒绝条款的重要性得到重视,表现之一就是以独立条款的形式存在在现代多数的BIT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1994年和2004年BIT范本都单独规定了利益拒绝条款的内容。我国2008年与墨西哥签订的BIT中首次出现利益拒绝条款的内容。 之后中国与东盟各国签订的《中国-东盟投资协议》 也规定了“利益的拒绝”条款。

二、 利益拒绝条款的适用

利益拒绝条款是投资条约缔约方意志的重要体现,其解释和适用往往也是国际投资仲裁中需要解决的先决问题之一。

(一) 适用范围

从不同的国际投资条约对利益拒绝条款的规定来看,缔约方拒绝给予利益的范围并不相同,有的仅及于条约的某一部分,例如《欧洲能源》第17条规定一方可保留拒绝给予另一方本部分利益的权利,这就将被拒绝的利益的范围限制在某一部分规定的利益之内;而有的就包括了整个条约的内容,如2004年美国BIT范本第17条的规定,一方可以拒绝将该条约规定的全部利益给予另一方投资者。

对于拒绝给予利益的范围作出不同规定的原因,则是基于条约本身性质的考虑,如包含投资、贸易等综合性内容的条约一般会将拒绝给予利益的范围限定在投资章节,而2004年美国BIT范本此类作为专门的投资条约,则理所当然将该条款适用于整个条约。

(二)适用要件

从各国际条约的规定的情况来看,利益拒绝条款的内容主要在两种情况下适用:一种是对在缔约国没有进行实质性商业活动的“邮箱公司”拒绝给予利益;另一种除了上述第一种情况之外,还基于外交因素而拒绝给予利益,如与缔约国无正常经济关系或者无正常外交关系的投资者控制的企业。基于外交因素考虑而拒绝给予利益是一个国家的外交考虑,在此不予阐述。因此,下文将主要分析第一种情况下拒绝给予利益的适用要件。

1.无实质性商业活动。利益拒绝条款的目的主要在于排除特定投资者利用“邮箱公司”免费搭便车,因此,投资者在一缔约方境内是否有实质性的商业活动就成为适用利益拒绝条款的实体判断要件。而对“实质性商业活动”的理解,一般认为应超出法律所要求的商业活动的最低的标准,比如纳税、召开股东大会等。 但是对于具体的解释,任何一个国际条约都没有给出一个清晰的判断标准,这也给国际投资仲裁庭适用该条款提出了一个难题。

例如,在Pan American Energy v. Argentine案中,仲裁庭根据当时该企业在美国有37000名员工、在50个州都有办公室这些事实,对该企业在美国有实质性商业活动进行了肯定,但是未做任何分析。 而在Plama v. Bulgaria案中,仲裁庭基于原告自己承认其在注册地塞浦路斯没有进行重要的商业活动,所以裁决原告在塞浦路斯明显没有实质性商业活动。 而Petrobart v. Kyrgyz Republic 案仲裁庭只是认定原告有实质性商业活动,却并没有给出详细的解释与分析。

论文摘要范本范文3

论文关键词:“神韵说”;创作论;顿悟;学力

作为清代“四大诗歌理论”之一,王士祯的“神韵说”一直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神韵说”以禅论诗,强调诗画一律,推崇清远自然的审美理想,给文学批评领域留下了一份宝贵的遗产。王士祯的“神韵说”涉及到作家、作品、读者等诸多方面,它们散见于王士祯的《香祖笔记》、《渔洋诗话》、《池北偶谈》等著述中。通过对王士祯著作的仔细研读,我们发现,尽管王士祯对“神韵说”没有正面、专门的论述,但“神韵说”作为一种文论体系是比较完整的,尤其是其中有关文学创作理论的论述相当完善,脉络非常清晰。本文主要梳理王士祯“神韵说”中有关文学创作理论的三个层面。

一、强调文学创作中作家的悟性和创作灵感的闪现

“神韵说”的典型论点是“诗禅一致”,将禅宗的“顿悟”引入诗歌的创作和评论。王士祯认为“诗禅一致,等无差别”。禅宗的“顿悟”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关照自身,强调对内心的体悟和独特的感受。王士祯认为文学创作方法同学禅的方法是一致的,都需要作家通过感悟对自身心灵和外界进行探索,进入一种超凡的创作状态,蓦然领悟创作真谛。

在论著中,王士祯多次提到“顿悟”的创作状态,他评价“唐人五言绝句,往往入禅,有得意忘言之妙,与净名默然,达摩得髓,同一关捩。观王、裴《辋川集》及祖咏《终南残雪》诗,虽钝根初机,亦能顿悟”。王士祯推崇王维、裴迪等人的五言绝句是因为二人将禅学的“顿悟”巧妙融入诗歌创作,创作出有“得意忘言之妙”的作品。在《蚕尾续文》中,王士祯曾讲道:“严沧浪以禅喻诗,余深契其说,而五言尤为近之。如王、裴辋川绝句,字字人禅。他如‘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及太白‘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常建‘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浩然‘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刘奋虚‘时有花落至,远随流水香’,妙谛微言,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等无差别。通其解者,可语上乘。”王士祯继承和发扬了严羽“以禅喻诗”的理论,认为作者只有具备自悟的能力,才能进入“拈花微笑”的“悟境”,领悟到创作的真谛,创作出浑然天成的作品。

王士祯把通过“顿悟”创作的盛唐诗作为推广“神韵说”的载体。他编有《唐贤三昧集》三卷,作为“神韵诗”的范本。“三昧”来自印度的佛家语,是佛教重要的修行方法之一,意为排除一切杂念,使心神平静。王士祯以“三昧集”来命名选本,并多选“诗佛”王维的作品,可见,他对文学创作过程中“妙悟”的重视。王士祯说的“诗家三昧”,类似于禅宗的“自悟”,是一种“自得”的状态。诗人要在实际生活中体悟到自身、生活、自然的真谛,然后通过诗歌传达出自己的精神旨趣。在《渔洋诗话》中,王士祯引用云门禅师的话:“汝等不记己语,反记吾语,异日裨贩我耶?”认为此话深得诗家三昧。云门禅师之所以斥责他的弟子“不记己语,反记吾语”,是出自于“自悟”这一原则,“诗乃心声”,要体现作家自己的本心、本性,若刻板地模拟前人的作品,以别人的“心声”代替自己的“心声”.只会走到岔道上去,看不见正确的出路。可见王士祯对作家“自悟”能力的重视和对创作中“机械模拟”、“盲目复古”的批判。

王士祯主张作诗要撷取刹那间的感受,抒发逸兴。若无灵感,则不必强作。《渔洋诗话》中载有王士祯评论古人创作的观点,从中可以看出他对创作灵感的重视。“萧子显云:‘登高极目,临水送归。早雁初莺,花开叶落。有来斯应,每不能已。须其自来,不以力构。’王士源《序孟浩然诗》云:‘每有制作,伫兴而就。’余平生服膺此言,故未尝为人强作,亦不耐为和韵诗也。”所谓“须其自来,不以力构”、“每有制作,伫兴而就”,是指在灵感袭来的偶然机缘下创作,不需费力去安排创作的过程。“伫兴”的状态,是诗人的性情被外物触发而产生灵感的状态。其创作的取材、构思、情感均为当下的直接感受,不被所谓的法则、戒律束缚,不蹈袭前人风貌。至于灵感的显现,王士祯就认为是“忽自有之”的。“越处女与勾践论剑术,日:‘妾非受于也,而忽自有之。”’越女没经过学习,却通晓剑术,有一种顿然明了之感。王士祯称此语也得诗家三昧。

二、强调作家的学识和创作经验的积累

王士祯认为:“学诗须有根柢。如《三百篇》、《楚词》、汉、魏,细细熟玩,方可人古。”强调学习前人著作的精华,体会古人创作的方法和意趣,活学活用,转化为自己的学识。为了更好地推广“神韵说”,王士祯编撰了大量的诗歌范本: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撰《五七言古诗选》;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取唐人选唐诗数种加以删定,编为《唐选十集》;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编《唐贤三昧集》三卷。王士祯编写众多范本的根本目的是推广“神韵说”,希望弟子在学习古人作品时有一定的导向,学习带有“神韵”的精华作品。这种导读范本的推广,间接表明了王士祯对文学创作中学习古人、积累学识和经验的高度重视。

在积累学力时,王士祯认为涉猎要广泛,眼界要开阔。“为诗须博极群书。如《十三经》、《廿一史》,次及唐、宋小说,皆不可不看。所谓取材于《选》,取法于唐者,未尽善也。”作家在积累学识和创作经验的时候,应多方涉猎,博采众家之长,若单取一家学习,未免有失偏颇,不利于培养丰富的学力。王士祯重视学养对于作诗的先决作用,他指出:“为诗要多读书,以养其气;多历名山大川,以扩其眼界;宜多亲名师益友,以充其见识。”作家要博览群书,经过一定的学识积累后方能“豁然有会”,使学问渐渐化为胸中之气,自然地发为才情,作起诗来才能口吐锦绣,妙笔生花。另外,作家要增加生活阅历,多交名师益友,切磋交流,共同提高。

王士祯强调学问和性情并重,认为作诗不能离开学问而徒言性情和神韵,不然会落入空虚无根的弊端。《渔洋文》中有言:“夫诗之道,有根柢焉,有兴会焉,二者不可得兼。镜中之象,水中之月,相中之色,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此兴会也。本之风雅以导其源,溯之楚骚,汉魏乐府诗以达其流,博之九经三史诸子以穷其变,此根柢焉。根柢原于学问,兴会发于性情。”在王士祯看来,“兴会”是可感而不可求的,它发于性情,要靠作家的悟性来把握;“根柢”则是饱读诗书始能有之,它根源于学问,需要作家学习积累。文学创作成功与否,作家的悟性、灵感和学识、修养缺一不可。王士祯认为杨子云“读千赋则能赋”是学问之说,司空图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是性情之说,“二者相辅而行,不可偏废。若无性情而侈言学问,则昔人有讥点鬼薄、獭祭鱼者矣。学力深,始能见性情,此一语是造微破的之论。”简言之,诗人只有具备作诗的“根柢”并处于“兴会”的状态,才能形成个人的独特创作风格。

三、强调文学创作的最高境界

在《香祖笔记》里,王士祯提到“舍筏登岸,禅家以为悟境,诗家以为化境,诗禅一致,等无差别”的观点,“舍筏登岸”这一“筏”字,大概可以理解为文学创作的“根柢”。“学力”是文学创作的基础,作者只有经过勤奋努力积累到深厚的学养后,才能把握住“兴会神来”的灵感,达到文学创作的最高境界——“化境”。禅、诗两者殊途同归,关键在于“悟”与“化”。

禅宗的修持以顿悟为第一要务,顿悟之前如仍在筏上,有所依傍,一旦顿悟则如“舍筏登岸”,见到真如本性,达到澄明空灵的境界,也即进入“悟境”。文学创作的顿悟与禅宗的顿悟很相似,在经过学识的积累之后,作家凭借自己的悟性加上突然的灵感闪现,进入更高一层的创作境地,“化境”指的就是顿悟后进入的自由奇妙的创作境界。进入“化境”之前,诗人需要进行学识积累,参考和借鉴前人的成果,使作品符合前人的艺术法则。进入“化境”后,诗人则可摆脱那些所谓法则的羁绊,任心灵自由驰骋,将创作技法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又无比合乎艺术规律。“悟境”与“化境”是禅学与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均突出心灵观照的体验作用。

论文摘要范本范文4

论文关键词 规范维护者 规范遵守者 博弈均衡 义务

一、引言

霍布斯所言在人类产生初期着实存在灭亡的危险,由于缺乏必要的规范和秩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一种纯粹的战争关系,这种关系带来潜在的后果即每个人都无法确定自己在现在和将来能够处于一个安全的环境,换句话来说就是自己的生命财产随时都有可能被他人剥夺,而剥夺他人生命和财产的人同样也受到来自其他人的剥夺,如此人人都处于一个危险的境地,即使那些身强力壮的也同样如此,因此为了维护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生活于这一社会的所有或者大部分成员让渡了部分权力从而维护自身生命和财产的存在。而让渡出去的权力普遍认为是由政府掌握,即通过成立一个组织来拥有这部分权力,从而维护社会的正常存在,但是更深层次的来讲,社会大部分或者所有成员让渡的权力所建构的应该是一种规范,而前面所提到的组织应该是维护这种规范的执行者,即一旦有社会成员不遵守这种规范进而给他人的利益带来了损害,那么这个组织就必须要对其进行惩罚进而保护社会成员的利益,否则这种规范就有可能面临瓦解的风险,而一旦这种规范瓦解,社会将重新回到先前的战争状态,这是任何一个正常社会成员所不愿意看到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规范本身的价值的认知和认可越来越强度,在传统社会当中,这种规范更多的表现为道德和习俗,而当人类进入到现代工业社会当中时,这种规范则更明显的表现为法律,而不论其内在的价值内容如何,其都表现为一种规范,都是对人的行为的一种规范,都是整合社会资源维护正常秩序的一种方式。

二、在践行过程当中存在的主客体

在任何规范性的社会当中,不论是传统的道德习俗社会还是现代的法制社会,都要处理好一个重要的关系,即规范本身的践行主客体关系,在传统道德约束的社会当中则体现为为了保持这种传统的社会秩序,社会需要全体社会成员遵守这种秩序,换句话来说就是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要牺牲某种利益为代价,这是一个前提,不管这种利益的牺牲是可以通过现有途径正当获取的还是通过一定的成本获取的,总而言之,对于普通的社会大众来说遵守这种秩序所带来的收益是远大于不遵守这种所带来的损失的,因此从一定程度来说,秩序的产生如果仅从其规范性而言于社会则表现为一种正能量。但是社会成员并非天生就有遵守规则的意识,即使是一位异常理性的社会成员,谈到这一点,从逻辑关系上来讲,社会成员对于规则的遵守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只能是良好秩序的一个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不论这种对秩序的遵守表现为权利或者义务。这一点可以追溯到最原始的人们对于权力的让渡,从最原始的角度来讲,每个人让渡的权力可能是均等的,但是由于每个人的天生禀赋及占有资源的多少,其由此而带来的损失时不均等的,也就是说当这种让渡如果其执行主体不能有效的发挥作用或者说尽忠职守,那么社会当中的某些成员就有可能利用社会成员对于利益的遵守进而继续剥夺他们的利益,这一点与当初他们让渡权力时所成立的组织的目的大相近庭,如此社会的成员就有可能重新夺回他们已经让渡的权力,社会将重新回到最初的战争状态。这一点是所有人都不愿看到的,因此在一个成熟的社会当中,更或者说在一个起码的社会秩序的秩序当中,都存着一对关系,即遵守规则的社会成员及惩罚或者奖励违反规则或者遵守规则的成员,而两者都统一于最高规则即法律。这里的统一一个重要的点就是两者都不能凌驾于规则即法律之上,尤其强调的是这里的执行主体,在现实社会当中其更多的表现为一种权力的拥有者,虽然从实质上讲其仅是执行者,但是在践行当中其表现的要超过这个界限,并且其拥有了其他社会成员无法比拟的公共权力和强大的组织权力。

三、主客体在规则即法律运作过程当中的博弈关系

如果抛开法律所体现的内在价值,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伦理价值,那么也只剩下法律的工具性价值了。而法律的工具性价值,即法律的所体现的价值,只有在运用过程当中才能得以体现,它所关注的并非是法律内在的内容,而更多的表现为其对社会秩序的规范作用,换句话来说就是法律在运作过程当中,其对社会的规范程度。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在食堂打饭,若规定大家打饭的时候应该排好队,如果大家能够很好的依照这个规则,那么这个秩序就可能会很好的执行,之所以说“可能”是还存在着个别人插队的风险,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么只能说这种规范的工具性价值没有得到很好的践行,如果大家都插队,那么这种规范的工具性价值也就无从谈及。现实当中规范的工具性价值所体现的特征要复杂的多,就依前文食堂打饭情况为例,在一过程当中明显的存着这两种关系,显性的是打饭者,隐性的是对插队者所进行惩罚的机构,当然在多数情况下,基于节约的视角隐性的部分通常是看不到的,但是在现实当中,当我们违反规则的时候他又是确切的存在的,更进一步来讲两者的行为都是基于这一规范的,或者说是统一于这一规范的。如果把规范关系梳理一下,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关系,即处于顶端的规范,处于下面的一边是规范遵守者,另一边是规范的维护者,它负责对任何违反规范的行为进行惩罚,两者的统一进而保证了规范的工具性价值的存在。也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下面任何一方出现不履行义务时,上面的规范都会失去其存在的价值,在既定的社会里这种情况是比较少见的。针对规范的工具性价值,如若不考虑规范本身,遵守者和维护者两者其实构成了一个博弈关系,虽然规则遵守者认为遵守规则对其来说总体上是利大于弊的,但是在其内部同样存在着一个小型的博弈关系,这个小型博弈关系的存在使得那些严格遵守规则的人利益可能遭受莫大的损失,基于此,这种小型的博弈关系的存在进而使得规则维护者的存在成为一种必要。

但是存在并不一定会起作用,在这一对明显的博弈关系当中,即规则遵守者和维护者之间同样存在着几种可能的情况,在一个比较成熟的社会当中,这种关系表现为双方都是严格的义务履行者,同时又统一于规则之下,这是一种比较完美的情况,也是对于法律工具性价值追逐的最终目的;但是现实的发展往往并非完美所想象的那样完美,而是介于非常完美与非常不完美之间,也就是说两者的关系剔除了双方都完全履行义务和完全不履行义务,通常的情况下两者的关系更多的是双方部分履行义务,这点假设与现实的社会情况可以说是完全符合,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更多是双方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

四、法律工具性价值的现状

我国的法治建设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然而法律的工具性价值始终没有能够得以体现,从大众角度来讲,虽然存在着个别人不遵守规范的情况,但是从辩证的角度来讲,这一现状并非完是有规则遵守者导致的,而是社会当中存在着特殊的利益群体,他们的存在本身就超越了法律本身,更别谈对法律权威的尊崇了。从目前的国情来看,虽然这一现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局部区域仍然存在双方义务履行不到位的情况,也就是上面我们所说的双方只是有选择性的履行自己的义务,而这种选择更多的是基于自己的利益得失而做出的。如果再进一步探讨双方之间的现实关系,虽然从理论上讲,权力的让渡者在遇到规则的执行者没有有效的维护规则运行时,可以选择放弃这种规则,即规则维护者,但是在现实当中,规则执行者会通过其拥有的权力来维护既定的社会存在,从而维护其既得利益,这种情况在民主法制尚不成熟的时期尤其明显。所以就目前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双方的地位其实是一种完全不对等的境地,从社会大众的角度来讲,其利益随时都可能受到剥夺,而缺乏必要的维护;从规则的维护者这一角度来讲,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和激励机制,其可能没有动力去有效的完成自己的使命,加上寻租的存在,使得这一情形尤其明显,甚至出现不履行义务,反倒凭借自己对规则的维护从而伤害或者剥夺规则遵守着的利益,虽然这一观点有可能超越现实的实际状况,但是从目前各地的强制剥夺公民财产的情况可以窥出一二。

五、法律工具性价值有效践行的博弈均衡

论文摘要范本范文5

论文摘要: 为了顺应英语大班教学的需要,弥补教学过程中的缺陷,多媒体教学方式被广泛地应用到大班英语教学过程中。新教学手段必然要求对传统的英语教学结构进行优化,以迎合目前大班英语教学的需要。本文即论述了英语大班教学的多媒体教学设计思路。

目前,英语大班授课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在解决有限的教师资源和庞大的学生数量这对矛盾之前,如何提高大班教学效果是当前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包括多媒体在内的先进技术手段被引入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新教学手段的引入又对相关的教学要件提出了相应的适应要求,其中就包括对传统的英语教学结构设计的重新优化。

一、大班教学的实际需要要求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

随着近年我国高校国际交流的加强,国外大学小容量班授课形式受到不少人的追捧。考虑到语言学习对于交流互动的依赖,英语教学大班授课的形式深受诟病。但在现有条件下,大班授课仍然是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授课的客观存在。

研究表明,教学质量和教学班的大小并不存在必然联系。我们承认大班授课存在以下局限性:学生多,教师与学生个体交流的机会减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大班授课的优势:大班授课时,作为受众的学生心情更放松,这有助于帮助他们克服在学习时容易产生的焦虑心理。如果教学组织者引导得当,大班授课就更易于帮助学生产生竞争心理,增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可见,教学形式并无优劣之分,关键在于组织者对于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和实施。只要有针对性地研究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结构设计方案并不断优化,用先进的技术措施丰富教学手段,大学英语教学就能够在大班授课中取得好的效果。其中多媒体技术手段就为确保大班授课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首先,多媒体教学有效弥补了大班授课的缺陷。多媒体英语教学最大优点是能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利用多媒体创设特定语境,使学生自我建构知识体系。其次,多媒体英语教学能极大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做到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增加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授课信息密度小,这明显不能满足大班授课的要求。现在教师可以采用课件教学,把枯燥的语言学习和形象的语言运用通过多媒体有机结合在一起,为学生创设形象生动的语言环境,有利于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接受和模仿。这些非书面资料真实生动,信息传播速度快、容量大,可以使抽象材料形象化。教师也通过实物投影和电子板书节省了时间。再次,多媒体教学与现代网络相结合有利于课后巩固。我们可以将多媒体教学素材与目前高校校园网络相结合,开展课堂外的远程教育,从而有效弥补大班堂教学交流的缺乏和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忽略。

二、优化设计大班多媒体教学结构的关键是课堂活动

就教学而言,课堂教学结构设计是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础,为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施提供了蓝图。在大学英语大班授课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是有益的,而多媒体充分发挥的关键在于做出合理的教学结构设计并严格实施。教学结构设计的优化就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对教学中师生的活动过程、形式涉及的教学媒体和方法等多种要素进行整体优化的安排,形成特定的最佳的结构或模式。 "

1.教学思路的分析选择。多媒体的实际运用要根据教学结构设计预先安排好的步骤进行。而教学结构的设计则要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的要求及教学目标的规定,形成正确的教学思路,确定多媒体和教学方法的应用。例如,对比研究显示:不同层次的学校的教学目标和施行措施不尽相同。重点英语专业的教学具有研究语言的目的;非重点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目的除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的基本使用技巧外还带有鲜明的功利色彩,即在四六级考试中达到合格成绩;而高职院校则更看重日后对学生形成系统职业技能的帮助。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结构前形成相应的教学思路。否则,眉毛胡子一把抓,势必失去教学开展的方向。

2.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理解性学习中对于多媒体教学的反应更为明显。然而,在记忆性学习中,传统教学模式通过深入细致地分析课文范本、操练重点词汇和常用句型等方法,使学生记忆更牢固,语言使用的精确度更高。因此,对于教学方法的优化绝非简单的此是彼非的选择,而是对不同教学方法的整合,在整合中要求使用最佳的多媒体组合。相反地,对对话部分,在教学中应常采用情景教学法,此时要求多媒体再现或是创设教学所需的情境。以投影仪和媒体播放的声像材料必须是与对话内容最佳关联的;在媒体的选择上,媒体播放工具优先于投影仪,因为媒体播放工具能够非常方便地再现情景,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达到精神的集中和愉悦并存的境界,从而加速对情景的感知和理解。

论文摘要范本范文6

[论文摘要]高校办公室系统的工作,不仅仅是具体的事务性、服务性工作,还广泛涉及到许多人事关系、条块关系,需要平衡协调好许多个人与集体、局部与整体的复杂关系。结合在高校的院系办公室工作的经历和实践,以提高高校院系行政系统的管理效率,优化服务质量为主,对实际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高校院系的管理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高校办公室系统的工作,不仅仅是具体的事务性、服务性工作,还广泛涉及到许多人事关系、条块关系,需要平衡协调好许多个人与集体、局部与整体的复杂关系。因此,高校的办公室岗位既是责任重大的岗位,也是锻炼和提高能力的岗位。如何配合做好院系的各项工作,则是院系办公室主任的第一任务。

南京大学物理系于1920年建系,在我国是建立最早的物理系之一,是一个人才辈出、具有优良传统的大系。南京大学物理系的发展,既受到校外院系的关注,也关系到南京大学相关学科的未来。因此,要将南京大学物理系建成国内最强的物理系,需要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做出大量的优秀工作,这就需要对物理系的方方面面进行科学的管理,增强行政执行力、为教职工提供优质的服务。

办公、办事、办会,是办公室的基本任务。区分好常规工作和紧急任务,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做到不误事则是办公室工作最基本的职责。

始终围绕南京大学“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师资队伍建设为龙头,树立管理以教学、科研服务为目标”的指导思想,确立为教职工服务的意识,团结和组织好行政人员,做好行政人员的思想工作,提高大家的服务意识,增强条块之间的配合协调,实行首问负责制,为物理系的教学、科研做好保障。

一、立足服务,规范日常工作

勤俭节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坚持每天在校园网上及时查阅学校的最新文件、了解学校的最新事件,并将相关信息及时通知相关的老师。

为了做好物理系的对外宣传工作,在原有基础上,组织人员做好物理系主页(/newphy/index.asp)的更新和维护工作。

从2006年3月28日起,组织编辑了第一期《南京大学物理系工作简报》,将系内的大小事情客观地向全系,并在系主页上及时公布。

为规范管理,在年底组织行政人员从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对相关的年度工作进行总结,并将总结发到工作简报上。

物理系的重大科研成果等都能在工作简报中及时予以介绍,相关稿件还主动推荐给南京大学的《科技信息》。

为了做好《南京大学物理系工作简报》的持续编辑工作,在2006年和2007年两次全系聚会时,将全年的工作简报装订成册发给教职工,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并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大家有了需要或交流的信息时,就直接将稿件送到工作简报中。

在全系教职工的支持和帮助下,到2008年2月底,已经坚持完成了71期工作简报。现在,《物理系工作简报》已经成为物理系的一个专项工作,也是全系教职工及时信息、展现各自工作的一个平台。同时,为各位老师在进行各类总结材料时提供了积累。

二、完善制度,提高办公能力

努力做好无纸化办公。做好每次系行政会的会议记录,并整理出会议纪要,及时转发给相关人员。

收集、整理好物理系上报给各级部门的文件,以及发给系内教职工的各类文件的电子档案,使今后的工作能够有据可依,同时也便于大家的监督。

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的组织。随着科研工作的不断发展,各类国内外的交流活动也更趋频繁。办公室人员不断加强自身的系统学习,以适应形势的需要。在确保教师学术交流质量的前提下,积极参与相关活动的策划、组织和总结,逐步形成具有自己传统的会议组织模式,尽量减少教师在会议组织工作上的负担。

三、配合教学,丰富学生活动

南京大学目前的校区分布在长江两岸(江南的鼓楼校区和江北的浦口校区)。物理系一、二、三年级的本科生在蒲口校区学习,四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在鼓楼校区学习。协调和安排好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一直是学生工作办公室的难事,这就需要多动脑筋,处理好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琐事,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组织院士、长江学者等知名教授到浦口校区为本科生做报告,开设物理学前沿讲座。精心选择责任心强的老师担任学生辅导员,充分发挥学生会的作用,经常结合物理教学、传统节日、以及时事,组织有意义的学生活动,对学生进行拓展训练,努力把学生向积极向上的方向引导。

学生工作的精彩内容及时在工作简报中,让学生感受到系里对他们的关心和支持,促进学生工作进入良好的自我管理模式中。

四、以人为本,做教职工的知心人

办公室是全系的后勤保障部门,办公室的工作定位于服务。要提供优质的服务,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因此,平时注意广交朋友,积累资源和经验,配合做好其他各方面的工作,积极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努力做到用真情感动教职工、尽可能不让教职工因琐事而分散教学、科研的精力。

做好办公室工作,不仅要办好公事,还要在可能的范围内努力为大家办好私事。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与教职工的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困难,帮助教职工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做教职工的知心人,让大家为物理系的发展多讲知心话、真心话。

尊重退休教职工,每年安排退休人员来系座谈,向他们请教经验,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

掌握身体状况不佳的教职工的健康情况,在第一时间处理好生病教职工的一些事情,及时汇报给系领导,并按领导意见安排相关人员探望病人,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