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学生会主席述职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系学生会主席述职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系学生会主席述职报告

系学生会主席述职报告范文1

本学年,我系学生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在院团委和系团总支的领导下,紧紧围绕系团总支部署,密切配合院团总支的工作,切实做好学生服务工作,坚持求实效、求实务,在赢得广大同学满意上下功夫,以丰富校园文化,活跃第二课堂,促进广大同学成长成才为己任,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达到代表广大同学利益与促进学校学生工作的双重目的,继续推进我系学生会改革,不断创新,利用各方面资源,进一步加强对班组工作体制的领导与互动,带领全系同学以实际行动为母校做贡献。一:加强结构组织建设。

首先我们要加强学生会内部的结构建设,主要体现在团结问题上,从建校以来我分院学生会队伍一直都在不断壮大,也逐渐走向正规和正统化。作为一个好的团队,我认为只有大家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把整个学生会的工作当作自己的事来办才能做出更加骄人的成绩。我希望这种风气在以后的每一界学生会中都能够永远保持下去,形成一种传统,

二:对各部门的工作要求。1.学生会各部门必需要对本学期的每一项工作都要进行合理周密的计划和安排,根据院团委的具体要求和我们分院的工作计划来制定本部门的相关具体工作。认真贯彻学院有关文件精神,创造有利条件力争把各项工作做到最好。

学生会是在学院党总支和团委的指导下的代表广大同学利益的学生组织,是联系学生与学院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与繁荣校园文化的舞台和基地,是培养大学生全面成才的重要载体,我们的本职是立足同学,服务同学,我自加入学生会以来,从未脱离这一主题,认真履行职责,积累了很多工作经验,在组织活动的同时积极地带头参加了很多学生会的活动,取得一定成绩。首先,做好规范的存档工作。学生会的每一次活动都有计划、总结,以及由秘书处负责填写的活动记录表。做好活动记录的备份存档工作对于以后各项工作的开展将会有很大的便利,但之前的存档工作做的不是很好,总是丢掉一些很有价值的文件。革新之处:要求各部的活动备份一式三份,分别放在本部,秘书处,学办老师的档案盒内,并将电子稿发到学生会的邮箱内。这是不成文的规定,必须长久贯彻下去,使学生会的存档工作日益规范化。

其次,制定计科院学生会章程。学生会自成立以来,逐渐发展形成了纳新制度、财物制度、会议制度、评优制度、奖惩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但林林总总,不成体系,也没有落实到文字上。今后学生会有了规范化的章程,就会有规范化的运作,也为计科院学生会长足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系学生会主席述职报告范文2

一、坚持把优点、长处、正确的事情做成习惯,哪怕很简单

魏老师的班主任“7个1分钟”“8个学生习惯”也令人印象深刻,就感觉魏老师做的这些事都是非常简单甚至是“平常”的,没有花里胡哨的弄一些看起来高大上的事,没有变来变去,魏老师的原则是“坚持把优点、长处、正确的事情做成习惯”,就是把简单却有效的事发现出来,然后长期坚持、不折腾。

当今时代,信息的海洋浩浩汤汤,概念的变换层出不穷,工具的更新日新月异,一直在变,人们也以变化为傲、以创新为傲,不是说创新不好,但有时却忘了从何出发、为何出发、所去何处,我们做“事”的目的是什么,怎样实现这个目的,怎样能够更简单却有效的实现这个目的,化繁为简,锚定目标,坚持、再坚持。简单、有效,把简单的事情好好做,长期做,进而从“要求”变成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坚持把一件件正确的小事、一个个正确的优点长处做成习惯,养成习惯就自然而然保持下去了。这也让我想到“自律”这个词,现在人们都在提“自律”,但网友们往往很难坚持自律,而我想说,不要自律,要“规律”,就是把一件件显而易见的正确的小事、优点、长处做成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养成一种定时、定点、定量的“规律”,从而养成一种类似“生物钟”的东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么人自然而然就按照规律走了。用“规律”代替“自律”,用“习惯”促进“规律”的养成!

二、找到一个人的“最近发展区”,把能做的事情做好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理论可能都知道,但从理论到实践,魏老师的做法值得借鉴。用他的话说,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找到学生的实际起点,指导学生做自己能做的事,说自己是能说的话,读自己能读的书,教师要“懒”一点,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学生自己给自己找事做,教师只是在旁辅助,根据对学生的观察,给出适合学生能力水平的建议,比如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布置课后作业,自己给自己批改作文等。另外,魏老师还十分注意讲课“提问”的方式,要根据授课(学生、老人、犯人等)对象的不同提出不同的问题,问题虽然,但有一个相同的原则:适合他们的能力。当任务(提问)特别清晰,但任务又不是特别重的时候,能够让人比较专注,当人做他能力范围内甚至擅长而又稍微有点难度的事,人的注意力能够被吸引。

三、把“开心”变成一个动词:开发自己的心

系学生会主席述职报告范文3

学习篇

经历过高中三年辛苦的学习,大家都有着同样的感觉,希望自己的大学生活轻松而丰富多彩。于是,我们加入了各种社团,学生会等等,充实着自己,锻炼着自己。但是,与此同时,我们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学习。学习是学生时代一个永恒的话题,努力使自己学好每一门功课,掌握每一种方法,是我们参加各种活动,培养自己各种技能的基础。

我们充满热情地生活,学习使我们更加充实。在大学一年全班同学勤奋刻苦,奋发图强,互相帮助的努力下,学习成绩较之从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全班不管是平均分还是优秀率,都在中文系遥遥领先。

我们的成绩

1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突出:

我们全班有42名同学通过计算机一级考试,考试通过率为96%。其中有17个同学获优秀,优秀率为38%。

2英语水平:

王辑媛和卢洁兰同学凭着她们自己踏踏实实的刻苦学习和扎实的英语功底,在大一时就顺利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在期末测评中我班英语单科成绩过80分的有12人,优秀率为27%。

3专业成绩:

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我们来说,汉语言文学课程无疑是我们的核心课程,经过大家一年的互相帮助,共同努力,最后我班的专业课考试通过率为96%。

4综合成绩:

在期末考试中我们班考试通过率为95%。

工作篇

在全班学习成绩取得显著进步的同时,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人才,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不同方面表现了自己的才华。杨丽丽同学凭着一颗为中文系,为同学们服务的心,平时工作不怕苦,不怕累,出色的把系里面分配的每一件工作做好,今年顺利当选为中文系分团委副书记;思世宝同学在大一的时候工作任劳任怨,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成绩在系里面也是名列前茅,今年顺利当选为我系学生会主席并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严彬航同学平时工作积极创新,乐于助人,在院学生会担任文体部委员,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欧其锦同学热爱写作,现担任院记者团编辑、红岸网编辑,曾在《南国早报》、《右江日报》、《北海日报》、《百色学院报》、《广西新闻网》等报刊、杂志、网站发表多篇文学文艺作品和新闻通讯。梁和敏同学热爱美术,有书画特长,由于工作积极,才华出众,当选为我院美术协会会长;还有邓永剑、陈静、陈钦永、邓媚娜、陈婉婷等多位同学在我系分团委、学生会、《风景》编辑部以及院记者团担任部长、副部长、编辑、记者等职务。

课外活动篇

青春的岁月激情四射,热力无边,年轻的我们梦想无限,神采飞扬!我们怀揣着同样瑰丽绚烂的梦想,挥斥着青春的冲动和力量,在百色学院这所人杰地灵,众多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学府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重塑自己的人格,锻造自己的命运!

中文07本(2)班的同学因为共同的选择,共同的梦想,共同的期望,聚首百院,共同谱写自己人生中最华美的一段乐章,共同创造自己人生中最绚烂的一段时光,共同经历那属于我们的永不回头的黄金时代!在这里,我们哭泣过,疲惫过,迷茫过,失败过;但是同样是在这里,我们欢笑过,开心过,坚定过,成功过!青春的岁月如湍急的流水,步履匆匆,一去不回,但是我们曾经用心用力地去创造过,感受过,聆听过,我们无怨无悔,我们难以忘怀。

1中秋佳节,相聚“澄碧湖”

同学们为了对梦想的执着追求,远离家乡和亲人,独自踏上列车。坚强的我们已经不像第一次那样挥泪作别父母。但是,古语说的好,“每逢佳节倍思亲”,尤其是中国传统的团圆节----中秋来临的时候,同学们心里都会突然涌动起浓浓的思乡情怀。只有这个时候,我们才发觉,年轻气盛,一心想要逃离熟悉陈旧,奔赴崭新陌生世界的我们竟然会那样想念故乡的人,故乡的景,故乡的情。

鉴于此,班团委再次“蠢蠢欲动”,策划了“金色中秋,相聚澄碧”活动,班团委积极策划,在澄碧湖风景区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全班同学都参与了进来,没有父母、亲人在身旁,但我们都玩得很开心。

2学习娱乐两不误,举行英语晚会

为了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增强班集体凝聚力,让同学们学习娱乐两不误,我班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冬天不再来”英语文艺晚会。班主任梁冬丽老师和王雅兰老师参加了晚会。同学们相聚一堂,拿出了自己精心准备的节目,班团委也设计组织了很多有趣的互动游戏,再加上主持人的调侃风趣,整个晚会其乐融融,精彩纷呈。班主任梁冬丽老师对晚会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说:“大学生除了学习课内知识外,还要锻炼自身能力,同学们应学会自信、自强,勇敢地走向舞台。”

3“秋思”辩论赛,唇枪舌剑展2班风采

学中文的不但笔杆子要硬,嘴皮子也要溜。在我系主办的“秋思”期间我班积极策划,选出了严彬航、吴诗、唐琼芳、唐怡组成“晶明队”代表本班参加比赛,他们不顾众望,“战场”上过五关,斩六将,最终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4“做官”的咱最尽责,班团干进行述职报告

“我是管帐的,担任一年的“财务部长”我精打细算,东西不是物美价廉的不买,开销不是光明正大的不批……”生活委员在述职报告时幽默风趣地说。我们举行了两届述职报告,得到了中文系领导的高度赞扬。黄鹏书记在我班的述职报告会上作了指导发言,他对我)班的班团干部的工作成绩表示肯定,认为在班主任和班团干的共同努力下,我班已成为一个充满活力、有较强凝聚力的班级体。并指出班团干部有组织地公开向班级同学述职,是创新的表现,希望全班同学再接再励,争取更大的进步。

5畅游红城好风景,饱餐鹅城秀美色

百色个公认的旅游城市,无论是人文景观,还是自然景观都异常丰富,作为青春迸发的大学生,面对祖国这样的大好河山,怎么能够不意气风发,想要“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呢?作为一个班级的领导层和中坚力量,班团委又怎么能不想到用集体登山这样的运动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坚韧拼搏的意志呢?

系学生会主席述职报告范文4

如果说,30多年前互联网对中国人来说还是一场遥不可及的梦,那么今天,这场看似遥远的梦已经照进现实。网络在当今,无疑已经成为很多中国人生活、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相比而言,美国的总人口也就3.15亿。

这样的改变,得益于一批为实现中国互联网之梦而不懈努力的有志之人。如果您了解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那么您一定听说过这么一个人――

他被誉为“中国互联网之父”,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完成了从一名北大核物理专业学子到中国互联网发展奠基人,从一名被“发配沧州”的工人到“中国十大杰出网络人物”等一系列跨越性的转变。从在逆境中靠“饥不择食”的精神从事半导体研发,到“转舵”计算机科研领域,并最终在互联网这片天地大放光彩,他的经历跌宕起伏,充满传奇,全凭一颗执着于梦想,追赶时代的心。让我们走近这位颇具传奇性的信息网络时代代表人物――刘韵洁院士。

深厚底蕴贫贱不移――机遇在前方等你

刘韵洁,1943年出生于山东烟台一个有着深厚书香底蕴但却贫寒的家庭。祖父是知识分子,早年毕业于北京一家师范学堂,长期从事文科教学工作。他富有诗意的名字就是祖父给起的,希望他干净做人,纯洁高尚。

由于祖父和父亲一直在外工作,是母亲,一个善良而倔强的女人一手撑起了一个家,并奠定了刘韵洁一生做人做事的行为准则。虽为家庭主妇,她素来教导自己的孩子做人要正直、厚道,宁可自己吃亏也不要占人便宜。她用自己的行动为孩子们树立了人生榜样。

刘韵洁是家中幼子,上有一位姐姐和两位哥哥,清贫的家庭使他们自小就懂得发奋努力,但因要为家庭分忧,很早就辍学从工。相比而言,刘韵洁是最幸福的一个。因有兄长一路支持,他放弃了最初与兄长们走同样老路的决定,立长志以知识改变命运,报效祖国。

长兄如父,刘韵洁的大哥是对其影响至深的一位亲人。是他,将尚在懵懂时期的刘韵洁带到了北京,供其读书,立其志向。大哥的一言一行,品行喜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尚处在青葱岁月的刘韵洁:他以小学文化自学大学课程,由一名化工厂学徒成为技术高工的故事,教会了刘韵洁凡事不能自暴自弃,要自强自立;他喜欢的马克思、爱因斯坦、门捷列夫等伟人和科学家的传记,名家作品,同样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刘韵洁;他告诉刘韵洁,做人要勤勤恳恳,要热爱祖国,因此在读书时期,刘韵洁硬是不给国家添半点麻烦,放弃申请本可以享受的助学金,靠大哥一路支撑直至毕业。

“自强不息”、“执着认真”道出了刘韵洁一家三代人一生勤勉、锲而不舍的人生追求。他们所坚持的品质,就像准绳,比量着他之后的人生轨迹。

1963年,怀抱以核物理专业报效祖国梦想的刘韵洁考入中国一流学府――北京大学。“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巍巍学府里满腹学识的科学巨匠,蕴含的深厚底蕴和涌动的学术思潮充分滋润着这位年轻学子求知的欲望,在拼命吸取知识养分的同时,自小就担当过班干部的他更是找到了发挥自己热情的天地,在学生集体中绽放着光芒,先后担任团支部书记、系学生会主席以及系党总支委员等职。

可惜好景不长,两年多后,爆发了。刘韵洁不可避免地赶上了这场浩劫,不仅影响了毕业时间,毕业后一心想在国防建设尤其是核试验方面有所作为的他,被“发配沧州”,到一个农机厂当起了工人。从“天之骄子”变为“发配工人”,他难免会有失落和困惑,但从小所受的凡事不必自暴自弃,要自强自立的教育在这时候发挥了作用。在那样的环境下,他选择的不是一味地抱怨,而是既然要干,就要干好一行。果然,机遇留给认真对待工作的人。

20世纪70年代初,上级交给沧州地区一个研制高频大功率晶体管(要求输出功率达100瓦,截止频率50MHz)的任务。这个任务难度非常大,当时沧州地区的领导想到了被发配至工厂的那群大学生。因刘韵洁向来表现优异,他们把希望寄托在了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身上。对于这个跨专业的任务,刘韵洁“饥不择食”,选择了迎难而上,因为他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没有学不会的知识,钻研不出来的课题。拿出以往在组织领导方面的才能,他团聚起几个北大同学,硬是带领大家把这块“硬骨头”“啃”了下来。该成果在河北引起不小反响,也为刘韵洁“打响”了名声!

“在顺境中不狂妄自满,在逆境中不妥协丧志”、“贫贱不移”、“永远向前”成为刘韵洁成长路上积沉下来的一个又一个宝贵的优秀品质,这些品质成为他在半个世纪科研和人生道路上克服困难的精神动力,成为引导他从一个成功走向更大成功的坚定支撑。

回忆自己的求学和成长经历,刘韵洁感谢人生路上遇到的每一位领路人和每一段经历。他将在这些经历所提炼的精华用于丰富自己,并引领自己走向成功。总结自己的成长经验,他很坦然地说自己虽然智力不错,但并不是那种天资聪颖的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但也正因为如此,他很早就知道扎实为学的道理。他将成功归功于不懈的努力,不管前路有多难,执着于内心所想,机遇总会在前方等你!

与时代同行――追求卓越勇敢创新

“永远前进,追求卓越”,是刘韵洁对待事物的一贯态度,是他能够坦然面对现实,勇敢地憧憬未来的原因。也许,先驱者心中都怀有这样的信念。也许,只有怀有这样信念的人才能追赶飞速发展的时代。

在刘韵洁一生的科研生涯中,有两次让人深感意外的大转变。每一次都是在众人以为他要沿着前景光明的路途走下去的时候,突然转向,投向一个未知的冒险旅程。然而事实证明,每一次都是超前而准确的预判。他说:“我不是在喜新厌旧,而是追求完美和执着的秉性驱使着我不断寻找新的挑战和机遇。”恰是这种执着的态度,帮助他实现了人生的多次跨越。

第一次大跨越发生在1973年他从沧州调回北京以后。因在半导体领域有过不俗的成绩,有科研院所通过高职向他抛去橄榄枝,但刘韵洁却一一婉拒。因为,在他心里,已经有了一个“梦”,一个有关于“计算机”的梦。他感觉到,这个梦到了必须要实践的时刻。

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对中国人来说还是个绝对新鲜的事物。幸运的是,早在北大附中念中学的时候,刘韵洁就有幸接触到了计算机,并参加了老师组织的计算机兴趣小组,梦想的种子由此种下。回京后,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到原邮电部数据通信技术研究所组建不久的计算机室工作,从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做起,开始了自己的计算机研究之旅。没有人料到,正是这样一个“门外汉”做出了国内从未有过的“创新之举”。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在计算机领域内的积累还十分薄弱,许多部委都依靠从国外引进大型计算机联机系统来建立计算机中心。工作中,刘韵洁发现了日本厂商的“挣钱之道”,他们往往将大型机卖得很便宜,作为吸引顾客的“筹码”,但终端却卖得很贵,以此“绑架”国内已经购买过他们大型机的客户,因此造成了大量的资金外流。何不将PC机拿来当做联机终端?何不将国产计算机与国外大型计算机联网?一旦成功能为国家省不少钱啊!刘韵洁大胆地做出了这样的设想。但很多人表示反对,这是一条艰难的道路,其中牵扯到很多错综复杂的难题:电脑之间不同的协议,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网管……千头万绪,要一一屡清谈何容易!但刘韵洁却选择了迎难而上,畏首畏尾从来都不是他的风格。1980年,当清华大学刚出PC机的时候,他买了两台,别人都是拿来当电脑用的,只有他,用来当成终端,并开始了联网试验。随着一个又一个难关的突破,一个连接起国外引进计算机与国产计算机的异种计算机网络系统诞生了!

这是一次大胆超前的创新之举,大概过了六七年,《计算机世界》才报道:“PC机联网具有非常大的市场前景。”他当时就在PC机上增加了通信软件,成为第一个“吃到螃蟹”的人。

创新有时候看似很容易,它往往在思考过后的一瞬间灵光闪现;创新有时候又很难,因为它常常隐藏于很多看似平常的事物中,不易被察觉,或者容易被人忽略。事后,刘韵洁回忆这段经历,总结他的经验:“其实,解决那些问题并不是很难的事,但因为很繁琐,很多人在此面前止了步,而我,只是因为不惧怕困难,选择了别人不愿意去做的事情而已。这,或许正是他常常先于旁人摘取胜利果实的原因所在。这次成功,也为他后来转向网络,埋下了良好的伏笔――

1980年,刘韵洁已经是计算机行业一名小有名气的技术专家,这也证明了他当初义无反顾投入这一领域所体现出的超前意识。但就在众人以为他会趁胜追击一路领航的时候,他又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在计算机发展风潮涌动的时刻,他选择转入不被大家所重视的信息网络领域,从此对网络情有独钟,结下不解之缘。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各部委开始引进计算机系统,每个部委的系统都从中央到省,再到地市,最后到县,这必然产生网络的需求,如果没有网络,就必须走专线,当时我国没有那么多专线,而且也不经济,这是我国数据通信网络产生的大背景。

1993年,刘韵洁临危受命担任邮电部电信总局数据局负责人,由此开启了他20世纪90年代极具代表性的“数据开拓之旅”,为将我国顺利带进“数据时代”,他勇敢地走出一条前人未曾走过的路,并大胆预测我国数据网的发展趋势。在短短的5年时间里,他克服了最初人数少,任务重等一系列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带领数据局的员工先后建成了中国分组交换数据网、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中国公用帧中继宽带业务网,使我国的数据网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完备、从低速到中高速的巨变,并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促进了我国信息化的发展。

其中,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成为国内计算机互联网名副其实的骨干网,它的建设凝聚了刘韵洁的很多心血。1993年,他凭着自己对技术的敏锐洞察力和对数据业务发展的预见性,提出了建设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的建议。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里,他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将互联网和宽带网络覆盖到全国各地。又将以中文内容为主的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蓬勃发展起来,结束了我国互联网应用仅限于科研领域的局面,标志着我国信息网技术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此后,互联网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除了以最快的速度建设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以适应中国用户的需求外,刘韵洁还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大力推动因特网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正是因为这一系列对中国互联网发展具有开创意义的工作,今天我国在数据通信领域才没有走在人后。刘韵洁敏锐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为中国的网络发展抓住了机遇。1998年10月,他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在信息技术领域有特殊贡献的50位杰出人物之一,该刊尊称他为“中国的因特网之父”。

历史的车轮还在前行,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为时刻保持与时代同行的步调,刘韵洁一路追索,一路奔跑。他就像是一个不停转的陀螺,将自己所有的精力都用在感知前沿,思索问题,解决问题上。时代赋予每个人不同的使命,而他,注定要成为引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领头人。如此,虽然很累,但使命所在!责任所在!正因为这份使命感与责任感,让他时刻保持追求卓越,勇敢创新的追赶姿态,这才有了现在的成功,有了他后来的“联通破冰之行”和未来网络的运筹。

融合之道――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融合是未来网络的趋势。――刘韵洁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自古人类就知道以容纳和融合来实现自身的新旧更替。在技术日新月异,数据海量生成,包罗万象的IT江湖,融合的作用和意义显得更为重要。刘韵洁,搏击在互联网发展的数次浪潮中,早就练就了一身“融合之道”。

“不走寻常路”是他的一贯作风。即使在创新思维层出不穷的互联网世界,他的与众不同依然显得尤为突出。立于风云变幻的网络天地,他总能大胆地在平静的未知湖面里“投下一枚石子儿”,唤醒网络新的生命力;但在网络充斥着泡沫、虚假繁荣景象的时候,他又能清醒认知,脚踏实地。难怪有媒体评论他为“富有想象力却脚踏实地的人”。诀窍或许就在于恰到好处地绝妙融合。

20世纪90年代末,新世纪钟声快要敲响的时刻,在人们惊叹于互联网不断带来的惊喜和快乐享受它诸多便利的时候,网络泡沫充斥着整个IT业。刘韵洁,并没有被这种网络的虚假繁荣冲昏头脑,而是清醒地认识到,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创新才是长远之道。在他56岁的时候,又迎来了人生的机遇和挑战。

1999年初,国务院决定重组中国联通,从事数据通信以及互联网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工作多年的刘韵洁被任命为中国联通总工程师。因在中国电信建设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时的突出表现,他被委以重任,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建设中国联通的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相当于是为中国联通业务“开枝散叶”搭设“树干”。

因为有了前期良好的铺垫,在众人以为刘韵洁会按照原来在电信的那一套做法布局的时候,(事实上,联通公司最初对他的要求也只是如此),他又做了一个让人不解的“自我挑战”――重新构架一套新的网络平台。

“如果按照电信局的一套做法来做,对我来说更为简单,但投资成本要成倍增加,建网周期也会很长,将来网络维护费用也要大得多,当时的联通并不富裕。”刘韵洁如是解释当时选择“自我挑战”的原因,一切都是从国家、公司利益角度考虑问题。但挑战并不容易,有事实为证: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电信运营公司都曾尝试过在一个统一的网络平台,同时提供语音业务、数据业务以及视频业务,但并没有一个公司成功。

当时只有两个技术能选择,一个是互联网IP技术,一个是ATM技术。但是,使用单一的路由器技术,语音、视频等实时业务的质量就无法保证;使用单一的ATM技术,则无法适应大量IP业务的迅猛发展。那么,能不能将两者融合起来呢?刘韵洁的脑子又运筹思考起这一问题来。为破解这一谜题,他反复比较、分析、调研、论证,为此还专门组团到美国知名电信公司寻求技术帮助,当被询问诉求的时候,他如是阐述自己的构想:既非现在的路由器技术,也不是现成的ATM技术,是非驴非马矣。当时一名通晓中国文化的专家接过话茬:那就是骡子了!

对!就是骡子!这一创造性的思路使刘韵洁和联通走上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正因如此,同样遭到很多人的质疑,当然外国人也不愿意与他冒这个险。刘韵洁一人将巨大的风险和压力肩挑起来,带领团队成员踏上了这条将IP和ATM进行嫁接并采用虚拟网络技术的创新之路,他们并没有辜负众望,克服了重重困难在全球率先实现了可以在一个网络平台上同时提供语音、数据、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视频等多种业务的梦想,成功建成了联通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开创了电信运营公司当年建设当年盈利的范例。联通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是向下一代网络演进的一次大规模成功的实践,为业界多年追求三网融合的目标探索出一条可行的途径。该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鲜花和掌声背后,饱含着多少辛酸苦辣,只有刘韵洁及其团队成员们心里最清楚。建网之初,除了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之外,刘韵洁还做了一个备用方案。在全力以赴构建新网的时候,出现过很多次较大的故障,网络经常瘫痪,很长一段时间,刘韵洁在晚上11点以后接到电话的第一反应就是“网又瘫痪了”。在长时间不断的挫折和失败面前,有些人顶不住了,恳求他“启动备用方案”。在一次中层干部述职报告会上,有人在说到难处时忍不住哭了,结果引来众人哭成一片。男儿有泪不轻弹,对见惯了大风大浪的刘韵洁来说,他深知自己的团队成员并不是经不起风浪,而是身上所背负的太沉,太重了,如果不是到遇到难以想象的困难,他们不会如此。但他始终没有表态,逼迫大家不得不坚持走下去。后来证明,一切努力和经历的痛苦在巨大成就面前,都是值得的。

回望当初的艰辛,刘韵洁称不后悔于最初的选择。“创新路上荆棘密布,艰难困苦在所难免,但只要坚定目标,相信自己,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看到曙光。我们做到了,这是让我一辈子感到自豪的事。更让我感到高兴的是,用虚拟化技术解决网络融合问题的思路后来得到了业界的认可,并成为研究未来网络最核心的技术之一”。所谓创新不是一个人、一个团队在孤独前行,而是得到业界的肯定、应用和追随,这才是真正的原始创新,创新的价值才能得到体现,刘韵洁做到了,这次成功让他更为坚定地走融合之道。

一位科学家真正应该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学术著作或者科学成果,更重要的是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科学探索的精神。对刘韵洁来说,他把自己的命运与我国互联网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是执着的精神使他抓住了一个又一个难得的机遇,而融合之道成了他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他认为,融合是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这也成为他不遗余力倡导以SDN(软件定义网络)+ICN(以信息为中心的网络)技术融合的方式寻求解决未来网络发展问题的原因所在。

老骥伏枥开启未来网络大门

2013年8月8日,对年已70的刘韵洁来说,是值得高兴的一天。这一天,他迎来了期盼已久的盛事:我国首个未来网络小规模试验设施开通仪式在中国(南京)未来网络谷隆重召开,它的召开标志着我国在未来网络领域的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其必将对我国未来网络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俗语有云:人生七十古来稀。悠悠探索征程五十多年,刘韵洁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信息网络发展事业。如今,青丝早已变白发,他依然奋战在为我国互联网事业发展运筹帷幄、献策献计的第一线,不辞辛苦,不知疲倦。“老骥伏枥奋力行,只为晚霞红满天”。这,又是一段令人感动的奋斗之程。

早在2005年,当互联网成为全球最火爆的行业的时候,刘韵洁就已经开始致力于为中国互联网未来发展寻求出路的不断思索中,经过反复思考和论证,他又开始步入一个无路可寻的荆棘之地――未来网络领域。

什么是未来网络(FutureInternet)?具体说来,未来网络就是不受现有网络架构模式的约束,设计出高效、高度可伸缩、灵活快捷、支持异构融合的新型网络体系机构,具有可扩展性、安全性、移动性、服务质量保障、可管可控、可重构、可感知以及绿色节能等特征,同时还要与现有的网络技术高效融合,并能够灵活地支持不断涌现新型业务需求。

对为什么要推动未来网络发展这一问题,刘韵洁如是解释:“现在的互联网发展超出人们的想象,路由器的功能越做越复杂,问题也越来越多,包括安全、绿色等一系列伴随而生的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可扩展性,发展不下去,网络不可期许,解决的方案就是未来网络。”

“未来网发展有两个大的思路:一个是软件定义网网络(SDN);一个是以信息为中心的网络(ICN)。前者核心思想是将网络的控制面与数据面分离开来,通过硬件将数据平面尽量简单化、标准化,通过软件将控制功能集中处理,但由此也带来一个新的扩展性问题;而后者能解决现在网络普遍存在的信息重复传输等问题。“总体来看,SDN和ICN均有许多挑战尚未解决,所以我认为,将SDN和ICN两种技术思路进行融合,取优弃弊,可能是一条出路,这也是我们团队向未来网络领域进军的主要技术路线。”

或许,您会觉得未来网络的这些专业、技术性的问题让您觉得有些乏味,但刘院士之后的一番描述一定会让您大开眼界,恍然大悟,原来我们的网络世界会因为未来网络的发展变得更让人充满想象。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刘院士对未来的遐想告诉我们这么一个道理。或许您会觉得我们当前的通讯网络发展已经够好了,但其实,它可以做得更好!未来网络发展以后,我们的世界可以是如此的美好:进地铁、进电梯信号将不再中断,网络QQ不再掉线,视频、网络连接将随心所欲,下载也会变得飞快……更让人期待的是,我们每个人都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网络,它如影相随,甚至会根据您的需要来设置布局,你可以不再需要“翻墙”去外国网站浏览所需要的信息,翻译好的中文版内容早已“恭候多时”;我们需要的信息也不再需要重复性地通过少数几个门户网站去获取,而是“量身定制”,“就近选取”。网络,变得更为“亲民”,更为廉价、更为快捷……

五十多年探索征途中,一个不断成长的探索者用自己一次又一次的成功证明了梦想可以创造奇迹;五十多年后,同样是这位探索者,虽然岁月霜染了白发,但他告诉我们梦想不只是年轻人的专利,而此时,他已经用他的成功和不懈让人不再敢轻视他的梦想。

朝着梦想,他继续努力着,奋斗着。随着未来网络小规模试验设施的正式开通,刘韵洁院士下一步的规划和想法将会得到进一步的验证和推进。对于南京政府基于创新体制探索建立起了的中国(南京)未来网络产业创新中心(更名为中国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他深表赞赏。他认为这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是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一次很好的探索。得益于这一机制的创新,很多有志、有识之士集聚一堂,围绕我国未来网络发展顶层设计、技术研发、标准推动、知识产权保护、产业孵化与发展奉献智慧,进行创业。令他感到欣慰的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支致力创新的队伍已经由原来的三个团队发展到现在29个团队,呈现出一片蓬勃的发展前景。

“我们国家要可持续发展必须走原始创新之路,但大家都在喊原始创新,该怎么走?至今仍没有一个很好的出路。中国(江苏)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的模式不失为一个好的探索……”“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世。”作为一个领域的主要谋划者和推动者,刘韵洁的目光并不局限在“一领域之发展”上,而是融入到历史中,站在一个国家,一个行业长远发展的层面上去思考问题,去谋划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