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固定资产投资的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固定资产投资的概念范文1
关键词:投资统计;难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F4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1
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的特点
众所周知,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范围是指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把固定资产再生产过程的经济现象作为统计对象,从建设准备开始,经过建筑施工、设备安装、建筑投产的全过程,体现了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有如下特点:
1.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对象的广泛性
凡是属于为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可供较长时间反复使用,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上不改变原有实物形态的劳动资料和其他物质资料,单位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上的固定资产都属于统计对象,反映了固定资产投资对象的广泛性,投资主体涉及到国民经济各行业。
2.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单位的不固定性
一个单位往往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通常是在一个较为确定的时间内完成,加之一个单位要通过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单位下达计划并进行投资后,才能成为固定资产投资的统计单位,因此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单位与一些统计专业相比,具有不固定性。
3.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信息及时性
由于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是在获取投资项目建设信息基础上建立统计报表关系进行投资统计工作,因此为确保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单位不漏,要求统计专业人员及时了解辖区内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的动态信息。
4.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的工程专业性
按工作量统计是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原则,即工程形象进度法填报固定资产投资额。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据主要取自施工单位或监理部门每月报给建设方的进度报表,而这一数据取得的原则不仅要求建立在施工单位或监理部门管理规范的基础上,而且还需要投资统计专业人员具备一定建筑工程专业基础知识。
二、现行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的种种特点使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实际工作面临较多困难和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投资信息获取协调难度大
未经本级政府发改部门批准的项目信息获取过程复杂、环节多、难度大,通常由地市级统计部门与发改部门协商取得投资信息,县级统计部门再从地市级统计部门获取信息资料,增加了数据收集环节。目前许多投资项目的立项、审批、备案工作不属同级审批,要及时、准确掌握不属于同级部门审批的投资项目统计信息,常常依靠项目清理取得相应统计信息,导致了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信息工作滞后。
2.部门联动机制不畅通
早在1991年国家统计局、国家计委、建设部、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四家部门就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新开工统计和竣工统计报告制度的通知》,根据通知规定:项目建设单位开工要进行统计登记,竣工要提供竣工统计报告。这两项规定,对通过统计数据质量检验项目投资实施情况起到很好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部门没有形成共识,没有建立起相应约束机制,当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经建设部门批准开工建设后,统计部门就成为一个孤立收集项目建设信息的部门。特别是验收的竣工项目,统计报表上计划总投资与实际投资差距过大,增加了投资统计数据查询量。
3.部分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内容界定存在差异
根据实践,举一例:如原煤生产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应包括哪些?单凭对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概念理解,企业统计人员难于清晰。由于统计内容划分较粗,常常出现同一企业的同一个投资项目由不同统计人员得出的统计数据不一致。
新形势下做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的对策针对现行固定资产资产投资统计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及时建立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定期联席制度。在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中应建立起以政府牵头的投资统计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每月按投资项目审批权限,把发改、经信、财政、卫生、住建等有项目审批权限的部门纳入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定期联席常态化管理。特别加强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新开工统计和竣工统计报告制度,只要有新开工项目,住建等部门及时督促施工方与统计部门建立统计报表关系后方可颁发开工许可证,此外,对竣工项目要实行统计报告制度。这一措施既能保证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单位的不重不漏,还能加强部门之间数据协调性。通过对项目投资统计报表、工程进度报表的互相检验,在保证投资统计数据质量的同时,还能保证工程投资数据的准确性,使住建、银行、发改、统计部门就同一项目所取得的数据保持一致。
二是积极研究建立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口径、范围的细化。只有统计口径、填报范围一致,才能保证统计数据可比性与一致性。从目前看,特别要对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内容、范围进一步明确,应针对某地区某一行业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积极协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对本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口径进行明确细化,使行业统计范围更加明确、具体、统一和规范。
三是下功夫建立一个上下连贯、畅通无阻的投资统计信息网络体系。投资统计信息网络建设是投资统计的基础,在统一网络平台上,各施工单位与各县区统计局进行联网直报,在统一的数据处理平台下对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县区专业人员与企业统计人员能即时传递程序和规范工作进程,加强对专业知识沟通交流,不断提高统计资料及时性、准确性、客观性和科学性。此外还要进一步建立部门、企业投资统计人员业务培训机制。要逐步完善和建立部门、企业投资统计人员业务培训机制,不断开拓统计人员视野、提高素质,使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据更能准确、客观地反映经济发展状况,不断提高政府统计数据公信力。
参考文献:
[1]黄瑞宝.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膨胀型波动及解释[D].山东大学,2005.
固定资产投资的概念范文2
一、引言
促进农民增收和保持经济增长一直是我国经济政策的根本出发点。从现阶段来看,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依然存在,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金融危机的后续效应造成经济复苏不确定,保证经济拥有一定速度增长,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必须手段。所以,将这两个目标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具有其内在合理性。
促进收入和经济增长其实属于同一问题的不同侧面,在外需陡降、内需疲软且无法短期拉动的情况下,关注并分析投资对其的作用就格外重要。投资的有效性一直是经济理论和经济现实中高度关注的命题。自从“人力资本”概念引入正统经济学后,将投资分为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成为分析的一种趋势。大量的经验分析表明,投资对我国的经济拉动和居民收入增高具有显著性。在国外,对经济增长的研究主要包括扩Solow[1](1956)为代表的新古典增长理论以及80年代末以Lucas[2]和Romer[3]为代表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或新增长理论。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由于资本收益的递减作用,长期的人均产出会收敛于一个稳定状态的水平。如果没有外生的技术进步,经济将趋于停滞。内生增长理论通过使用更广义的资本概念,即物质和人力资本以及干中学,克服了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的报酬递减趋势。自Lucas[2]以来,人力资本积累就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Glomm&Ravikumar[4-6]利用了公共经济学模型论证了公共教育支出直接影响人力资本积累并借此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由此,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效果的分析就大量涌现。在中国,由于强势政府的存在和历史上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的长期经济增长一般被认为是基于政府支出的结果,而政府支出包含政府购买和政府主导的公共投资。特别是在经验分析上,由于长期把投资归结为固定资产的投资,导致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往往得出固定资产导致经济增长的结论,而对微观福利——“人均纯收入”关注较少。人力资本理论集中解释了一些在理论界长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的问题,使这一理论在主流经济学中占据一席之地。周其仁[7]与萧灼基[8]都丰富了人力资本理论的论述,将这一理论与中国的农村改革紧密结合,通过实地调查和个案分析,深化了对人力资本理论的认识和运用。如果按照收入法来考察GDP,则可知工资收入也是经济增长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投资尤其是人力资本投资,应该会增加人均收入。但两种投资究竟对农民增收和经济增长的效应如何?是否存在不同的作用机制和特点?尚不得而知。本文从投资的基本事实出发,归纳出若干现象,最终通过计量方法得出两种投资对农民收入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
综观国内外研究,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和分析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首先是从理论上详细探讨和证明投资对经济增长、提高收入的作用,著名的Solow模型以及Ramsey、Dimond模型等均做出了经典的说明,国内较有代表性的如战明华等[9]就借助了Ramsey-Cass-Koopmans的模型构建了一个中国高投资、低消费经济模式经济增长模式的解释框架。第二是从实践上深入考察资本量的度量问题,如Chow[10]较早地度量了资本存量,随后贺菊煌[11]、王小鲁和樊纲[12]、张军和章元[13]都度量了中国的资本存量;陈钊等[14]通过估算形成了1987—2001年各地区完整的教育发展面板数据。第三是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进行了大跨度的面板分析,从实证分析上通过计量经济技术得出较为准确的度量,较近的研究如贺坚[15]专门讨论了中国投资、消费比例与经济发展政策的相关问题;张占东[16]实证分析了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村需求对河南经济增长的具体效应;杜丽永[17]借助省际动态面板数据实证了投资在长期中的作用,并认为在不同阶段上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存在差异。
二、中国农村投资的基本特点
图1显示了自1980年开始的我国农村集体和个人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从中可以看出,农村的固定资产投资只占了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一个极小的比例。这个比例的变化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农村集体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占比在90年代初期有一个攀升,后期一直处于较为平稳的状态,并且始终保持着一个10%以上的投资比重。而个人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则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到2010年已经降至2.8%左右的水平。有两个原因导致上述变化:首先是国家不断加大农村投资,从政策层面上保持了集体单位对农村投资一个较为固定的比例;其次是随着国家投入的不断加大,使得个人投资被很大程度挤出。此外,劳动力流出严重也是导致农村个人固定资产投资占比急剧下降的原因。这也说明,在分析农村投资对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影响时,不能采用个人固定资产投资额,以免得出负相关的错误结论。
由此得到农村投资的第一个特点是:农村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例不高,其中农村集体单位固定投资占比一直稳定在10%左右,而农村个人固定资产投资占比一直趋于下降。
农村投资由于其目的性不同而具有很多内容,且农村分布广泛,加之项目众多,使得我国的农村投资分析具有特殊的复杂性。根据《2011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显示,2010年全国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36691亿,其中建筑工程投资为21192.4亿,占比57.76%。同时,我国水利基本建设投资占农业基本建设投资比重也逐年升高,(表1)。
从表1中可以得到农村投资的第二个特点:农村投资中建筑工程投资占一半以上,水利建设相关投资占基本建设投资稳定在50%以上且持续上升。与此同时,农业基本建设占比非常小,这与人们通常想象的占比很不一样,主要原因是统计口径和统计方法上存在不一致。考虑到变量统计上的一致性和占比的代表性,更宜选用与水利建设相关的投资额作为分析数据。
中国农村投资的第三个特点是:农村固定投资更注重公共物品投资,且公共物品投资占据农村投资绝大部分。从表2中可以明显看出公共物品投资(如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成为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中的主力。
对于人力资本投资的度量一般都以农村受教育经费或投向教育领域的各种费用之和进行计量。《2011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和《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专门列出了“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现金支出及构成”,表3是对其的摘要。在相关年鉴中,专门列出“当年教育经费投资金额”项,相较其他支出表,该项所列金额为当年实际完成教育经费投资额,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因此考虑以该数据作为人力资本投资变量的测度。结合陈钊等(2004)和张公信(2010)[18]的研究可以得出中国农村投资在人力资本方面的特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占农村投资极少的比例,且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内容主要是技术含量极低、期限较短、简单重复的技术培训等。这个特点导致农村的人力资本投资转化为人力资本可能需要较短的时间,但人力资本可能提高的效率较低,从而影响其今后对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的作用程度。
考虑到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和全社会总投资的关联性和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特征,可以得到如下的命题:中国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但前者与后者的作用机制和传导特征会有所不同。其中前者对农村社会发展有一个较强的时滞,而后者可能时滞并不长。
三、数据与建模
(一)模型与数据
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是1980年由西蒙斯(Sims)提出的。这种模型采取多方程的形式,用模型中所有内生当期变量对它们的若干滞后值进行回归,从而估计出全部内生变量的动态关系。它不但具有联立方程对多个经济变量相互影响进行分析的优点,而且还平等地对待了所有变量,避免了主观上的随机性。其基本模型可以描述为:Yt=m+P1Yt-1+P2Yt-2++PnYt-n+ut其中,Yt为n×1维列向量;m为n×1维常数列向量,ut为n×1维随机误差列向量。数据采用1990—2009年中国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income)、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产值(gdp)、农村教育经费投资额(intel_inv)、水电建设和当年发电量完成额(estat_inv)作分析,其中用农村教育经费投资表示人力资本投资,水电建设和当年发电量完成额表示固定资本投资。为了克服可能的异方差,数据均取其自然对数;为了增强可比性,所有数据均采用可比价格,其中1990价格=100。所有数据均来自各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本文计量分析采用Eviews5.1软件进行。
(二)建模与分析
为了避免可能的伪回归问题,对所有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所有变量在取自然对数后为二阶平稳,即所有变量均是I(2)的。由于非平稳序列之间也可能存在平稳关系,需要对非平稳序列进行Johansen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不存在协整关系(见表4),可以进行VAR建模。似然比检验统计量表明在5%的水平的上不存在协整关系。图3为模型的稳定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模型本身是稳定的。根据相关准则判断,最优滞后阶数为2,所以建立的模型见表5。本文主要关注的是第二列和第三列的两个方程,重要的系数已经用加粗予以表示。尽管是二阶差分后的变量,在经济含义上并不那么明显。但系数本身的大小仍能说明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首先,固定资产投资对数波动的变化存在较强的滞后效应,即第二期的系数大于第一期的系数;其次,人力资本投资对数波动的变化存在较弱的滞后效应,即第二期的系数小于第一期的系数;第三,从波动的两期幅度来看,人力资本投资波动的变化对地区生产总值和农村人均收入的波动变化都具有更大的总效应。具体而言,假设存在1个单位的冲击,则固定资产投资波动的变化对其他两者的效应分别是0.3961和0.1651,类似的,人力资本投资波动的变化对其他两者的效应分别是1.1792和0.8184。这说明人力资本投资投资波动的变化对地区生产总值波动的变化和农村人均收入波动的变化具有更大的效应。
(三)脉冲响应分析
为了进一步说明表格方程中所表示出的经济含义和实际效果,可以利用软件生成其脉冲响应的图示(图4)进行考察。脉冲图反映,D2lngdp和D2lnincome对D2lnest_inv和D2lnintel_inv产生冲击的反应,从脉冲图中可以得出如下基本结论:
(1)冲击最终都将收敛,但在收敛过程中固定资产投资带来的其他两个因变量波动明显大于人力资本投资所带来的因变量波动,这符合中国投资基本事实:固定资产投资速度呈现高位增长的同时国内生产总值的波动与其波动高度相关;而相比之下,人力资本投资则较为稳定。
(2)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出较人力资本投资稍长的滞后效应。传统观点认为固定资产投资是“立竿见影”的,而人力资本投资转化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但本文所选取的农村人均支出涵盖的内容基本上还是九年义务教育和职业方面的培训,所产生出的人力资本也绝大多数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与城镇中的人力资本投资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并不相同。
四、结论
本文立足1990—2010的时间长度实证了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地区生产总值和农民人均收入的作用,本文证实了投资对于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提高的积极作用,拒绝了理论上投资加大与经济增长中出现的“负相关关系”。研究发现:
(1)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具有显著影响,且这种影响大于固定资产投资。从得出的模型可以看出,假设存在1个单位的冲击,则固定资产投资波动的变化对其他两者的效应分别是0.3961和0.1651,类似的,人力资本投资波动的变化对其他两者的效应分别是1.1792和0.8184。
(2)固定资产投资只是在滞后2期才对前两者有显著影响,而这种影响的系数还很小,但是人力资本投资则在每期都有显著影响。这充分说明我国人力资本投资极具价值。同时,也说明我国人力资本投资无论是在结构还是内容上还存在不科学的地方,过多的低效率、低科技含量的人力资本投资虽然见效较快,但不利于人力资本的积累,使得人力资本积累只能从干中学中得到,丧失了技术赶超、降低学习曲线的机会。
(3)人力资本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对前两者的影响均出现正负交替的影响,且后者对地区生产总值和农村人均收入的影响波动更为剧烈。这从一定程度说明我国的投资比较紊乱,投资方向和投资结构都还存在不合理,可能这与我国长期以来投资由政府主导而非充分市场化所致。但脉冲响应还是显示出人力资本投资的波动区间明显窄于固定资产投资波动区间,这说明人力资本投资本身具有长期的内在稳定性,不易受市场的大幅波动。
本文结论具有一定的政策含义:
固定资产投资的概念范文3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 经济增长 协整分析 格兰杰因果检验 方差分解
一、引言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外资始终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从1979年到2000年底,流入我国的外资累计达5185.64亿美元,其中“九五“期间,我国累计利用外资2135亿美元;并且从1993年起,我国利用外资连续8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连续7年居世界第二位。外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时利用外资对于更新观念,加快我国改革的步伐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广东利用外资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1979―1998年间,广东累计协议利用外资金额1765.86亿美元,签订利用外资项目202852个,实际利用外资金额961.9亿美元;其中协议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556.15亿美元,签订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项目76510个,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743.78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对广东省的经济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另一方面,固定资产投资也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本文拟运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分析方法从实证角度来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外商直接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协整分析
本文变量以GDP代表经济增长,FDI代表外商直接投资,GDI代表固定资产投资。三个变量数据都是以1978年为基期计算得到。由于数据的自然对数不改变原来变量的协整关系,并能使之线性化,消除时间序列中存在的异方差现象,所以对GDP,FDI,GDI进行自然对数变换,以LOGGDP,LOGFDI,LOGGDI表示经济增长,外商直接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的自然对数。
协整(Cointegretion)的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由恩格尔-格兰杰(Engel-Granger)提出的,实际上某些非平稳经济变量的线性组合有可能是平稳的,非平稳经济变量间存在的这种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称作协整关系。我们首先对变量的平稳性进行检验,同时考察变量的单整阶数,即对变量及其差分进行单位根检验。
1.单位根检验
由于大部分经济变量的时间序列为非平稳序列,不具备方差齐性和均值为常数的要求,属于单整变量。所以在进行分析之前必须对变量做平稳性检验。我们利用ADF检验分别对三个变量进行了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表明LOGFDI, LOGGDP,LOGGDI是一次差分平稳,也就是说这三个变量均为I(1)过程。见表1
2.协整检验
三个变量都是一阶单整,说明三个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即变量之间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本文使用Johanson(1995)多变量协整检验方法对时间序列LOGGDP,LOGGDI,LOGFDI进行协整检验。Johanson协整检验是一种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检验方法,在进行协整检验以前,必须首先确定VAR模型的结构。
用赤池(Akaike)信息准则(AIC)或用施瓦茨(Schwartz)准则(SC)选择最大滞后期k值,选择k值的原则是在增加k值的过程中使AIC的值或SC的值达到最小。同时我们知道在VAR模型中适当加大k值(增加滞后变量个数),可以消除误差项中存在的自相关。但从另一方面看,k值又不宜过大,k值过大会导致自由度减小,直接影响模型参数估计量的有效性。最后选择k=3,同时,用Q统计量检验残差序列有无自相关,怀特(White)检验和ARCH统计量检验是否存在异方差,JB(Jarque2Bera)检验残差的正态性,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水平上各方程回归的残差序列均满足正态性,不存在自相关和异方差。通过模型选择的联合检验,确定最合适的协整检验模型为协整空间中有常数项,有线性趋势项,数据空间有线性趋势项。
特征根迹检验和最大特征值检验都表明,在滞后四阶的情况下LOGGDP与LOGFDI之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这说明广东省的经济增长与外商直接投资在增长率水平上存在一个长期的均衡关系。这一长期的均衡关系保证了各变量在增长率水平上的任何短期偏离最终会在这一协整关系的引力作用下回归到长期的均衡状态。
特征根迹检验和最大特征值检验也表明在滞后三阶的情况下LOGGDP与LOGGDI之间存在两个协整关系,说明广东省的经济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在增长率水平上存在一个长期的均衡关系。
3.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协整关系
由于存在协整关系,因此可以建立包含一个协整方程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模型结构选择保持与Johanson协整检验结构的一致性。由于单个参数估计值的解释是很困难的,同时意义也不大,我们这里就省略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具体形式,只写出相应的协整关系式。首先估计出LOGGDP与LOGFDI的协整(长期)关系为:
loggdpt-1=0.286287logfdit-1+3.128233
从上式可以看出,从长期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弹性为0.286287,外商直接投资对广东省的经济增长可能起一个较大的作用,外商直接投资每增加1%,广东省的国内生产总值约增加0.296287%。
其次估计LOGGDP与LOGGDI的协整关系:
loggdpt-1=0.881075loggdit-1-1.78778
上式表明,从长期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弹性为0.881075,这也说明广东省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国内投资。所以广东省在大力引进外资的情况下,还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挖掘自身的能力上。
三、外商直接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方差分解
基于建立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为了更好的观察外商直接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与广东省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可以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同时对三个序列之间的关系进行方差分解。
1.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协整检验结果可以说明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是否具有因果性还需要作进一步的验证。Granger(1969)对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作了定义,并就这种因果关系的存在提出了一种检验方法,即Granger因果性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滞后期为3。
如表可以看出LOGGDP是LOGGDI的格兰杰原因。这说明广东省高速的经济增长吸引了更多的国内投资。LOGGDI不是LOGGDP的格兰杰原因,这说明广东省的经济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只有单向的因果关系。LOGGDP不是LOGFDI的格兰杰原因,而LOGFDI也不是LOGGDP的格兰杰原因,说明广东省的经济增长与外商投资之间没有什么因果关系。
2.方差分解
Granger因果关系只能说明变量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但是不能够测度这种因果关系的强弱,因此我们采用方差分解来对这些变量不同预测期限的均方误差(MSE)进行分解。方差分解的主要思想是把系统中每个内生变量的波动按其成因分解为与各方程信息相互关联的部分,从而了解各信息对模型内生变量的相对重要性,结果详见表3.表4.表5
从表3可以看出:对于LOGGDP与LOGFDI两变量的系统,广东省经济增长的预测误差主要来自于其自身,而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预测误差影响很小。
从表4可以看出:对于LOGGDP与LOGGDI两变量的系统。LOGGDP的预测误差主要来自于其自身。而LOGGDI对LOGGDP的影响从第7步开始稳定在13%左右。
从表5可以看出:LOGGDI的预测误差主要来自于LOGGDP,说明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主要由于经济增长的原因。
四、结论
1.资本是推动广东省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无论是国内的固定产投资还是外 商直接投资都对于广东省的经济增长起着正面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比较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要大于外商直接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因此从长期来看,广东省的经济增长还应主要依赖于固定资产投资,同时也要积极,审慎地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2.广东省的经济增长,外商直接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三个变量都不是平稳变量,这三个变量的自然对数都是I(1)变量,其中经济增长,外商直接投资在增长率方面存在一种长期,均衡的关系。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在增长率方面也存在一种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3.从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中看出,广东省的经济增长是其省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格兰杰原因,没有双向的因果关系。
参考文献:
[1]薄文广:“FDI,国内投资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数据的分析和检验” 《世界经济研究研究》 2005年第9期
[2]刘 明 张冬霞:“FDI与经济增长关系――基于广东数据的经验研究” 《商场现代化》2006年1月
[3]戴金平 王晓天:“中国的贸易,境外直接投资与实际汇率的动态关系分析”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5年第11期
[4]黄海南 府亚军:“外商投资,对外贸易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 《统计与咨询》 2005年第5期
[5]李 军:“ 广东外商直接投资面面观” 《国际经济合作》 1999年第10期
固定资产投资的概念范文4
中国经济目前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具有典型的要素拉动特征。经济发展需要刺激投资需求,最终消费需求的形成也有赖于加大投资力度,投资与消费双管齐下,投资需先行。因此,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离不开投资的持续增长。从理论上讲,投资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具有一种正向的关联关系。
一般认为,建设投资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拉动因素。几乎所有国家的政府都会在经济不景气的时期,将建设投资作为刺激经济增长的工具。加大建设投资的规模,既可增加就业机会和国民可支配收入、扩大内需,又可以直接带动当前的经济增长,为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奠定物质基础。西方学者的研究表明:建设投资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建设投资在这些国家的整体投资中的比率甚至达到了20%(Kessedes,1995)。
我国大量的文献也讨论了建设投资对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但是,真正能够揭示建设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研究成果却极少。中国发展研究院曾经做过一项研究,发现在中国经济中固定资产投资是决定社会需求的最积极的因素。因此,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可以作为刺激经济活动的主要手段(中国发展研究院,1997)。虽然还有其他一些关于建设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重要性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大部分还处在定性阶段,很少能够指出建设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水平。本研究就致力于找到其对中国经济发展拉动水平的具体数量关系。
二、数据和模型
在本研究中,建设投资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是指以一定速度增长的建设投资所拉动GDP的增长量或增长率。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水平的重要指标和方法。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年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的价值形态。另外本研究涉及的指标还有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安装工程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FAI)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年内在固定资产方面投资总量的指标,它同样也能够以价值形态反映固定资产建造和购买活动的总量,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和使用方向的综合性指标。固定资产投资可以根据国家的投资计划分为基本建设投资、更新改造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四部分。本文采用这个指标来代表宏观意义上的建设投资水平,既包括建水坝、修公路这些大型的土木工程项目,也包括住宅和商业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同时,还涉及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和大型设备的修缮和改造。
固定资产投资活动按其工作内容和实现方式可以分为建筑安装工程,设备、工具、器具购置,其他费用三个部分。在本文中也将建筑安装工程投资(CI)作为衡量建设投资活动对国民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一个变量,它是指各种房屋、建筑物的建造和各种设备装置的安装工程投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比固定资产投资的范围小一些,可以代表一年内国民经济中的建筑工作量,是一个衡量建设活动水平更为合适的指标。
本研究拟采用动态计量经济学所倡导的误差修正模型来描述建设投资和国民经济的相互作用。建立经济学模型的传统方法主要是以理论为导向,依据某种已经存在的经济理论或者已经提出的对经济行为规律的某种解释设定模型的总体结构,这种建模途径对先验的经济理论有很强的依赖性。这种建模方法在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动荡前屡次预测失灵,促使人们寻求另外的建模方法。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英国经济学家D·F·Hendry为代表,提出了动态建模的方法,交替利用经济理论和经济数据提供的信息,在协整理论的基础上建立反映变量短期波动和长期均衡的误差修正模型(D·Hendry,1998)。
一般经济变量都可以用时间序列来表示,如果它的均值和方差都不随时间变化,就称这个序列是稳定序列。如果一个序列在成为稳定序列之前必须经过d次差分,则称该序列是d阶单整。按照协整理论,几个同阶单整的时间序列之间可能存在着一种长期的稳定关系,其线性组合可以降低单整阶数,即所谓的协整关系。误差修正模型就是建立在这种理论之上的。以GDP和建筑安装投资(CI)为例,若GDP和CI具有协整关系,则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写作一般的自回归分布滞后的表达式:
附图
和CI之间存在的长期均衡关系。于是GDP的短期波动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长期均衡,一部分是短期波动。一般(β[,2]-1)都会小于0,因此,若(t-1)时刻GDP大于其长期均衡解,γecm[,t-1]为负值,使GDP[,t]减少;若(t-1)时刻GDP小于其长期均衡解,γecm[,t-1]为正值,使GDP[,t]增加。体现了长期均衡误差对GDP的控制。
以不变价格表示的流量指标一般是一阶单整。固定资产投资、建筑安装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都是流量指标,一般情况下属于一阶单整,它们之间可以存在这种长期稳定的关系,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建筑安装投资的短期的变动又会对国内生产总值产生短期的影响。因此,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既受固定资产投资、建筑安装投资短期变动的直接影响,又受两者之间长期稳定关系的调整,可以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来讨论这种关系:
附图
表明如果FAI变化了1%,GDP将变化β[,1]%。α[,1]同理。可见各个系数具有很强的经济意义。
本研究中的数据都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自1981年始,且已经折算为1981年不变价,这样可以去除通货膨胀的影响,更好地反映数据内在的规律性。在本研究中,采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各年的数据如下;
表1固定资产投资、建筑安装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
(1981-1999年,单位:亿元)
附图
注:1.所有数据均为1981年不变价;2.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0》。
三、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一)方程的初步设定和简化
一般来讲,在经济数据中,以不变价格表示流量的序列往往表现为一阶单整。因此,从理论上判断,LnGDP、LnFAI和LnCI序列都应该是一阶单整。采用Dickey和Fuller于1979年、1980年提出的ADF方法进行单整检验结果也表明,的确如此。
然后,可以将方程设定为一般的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模型的右边包括被解释变量的滞后、解释变量及其时间滞后项。对于固定资产投资方程,首先设定为:
附图
用最小二乘法估计这两个自回归分布滞后方程,采用逐步回归(Stepwise)方法,剔除不显著的变量。
在固定资产投资方程中,LnGDP[,t-1]、LnFAI[,t]和LnFAI[,t-1]被引入方程。估计得到的方程为:
附图
可见方程的显著性很高,完全可以通过检验。常数项的t值很小,并不显著。(由于此方程对后面的过程只有理论上的意义,因此不必剔除常数项。)其他各项系数在99%的置信水平下显著不为0。该方程的残差类似白噪声。
在建筑安装投资方程中,也是LnGDP[,t-1]、LnCI[,t]和LnCI[,t-1]被引入方程。估计得到的方程为:
附图
方程的显著性很高,完全可以通过检验。常数项的t值很小,也不显著。其他各项都在99%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不为0。该方程的残差类似白噪声。
可以看到,以上两个方程中LnFAI[,t-1]和LnCI[,t-1]前的系数为负值。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它们分别与LnFAI[,t]和LnCI[,t]之间存在着共线性的关系,导致两者的系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互相任意分配。但这对后面的研究影响不大。
(二)求长期均衡方程
下面可以用简单的回归分析求得长期均衡方程。对于固定资产投资方程,长期均衡方程为:
附图
可见,整体显著性明显满足。各项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均顺利通过。从此均衡方程可以计算ecm序列(即残差序列):
附图
AdjustedR[2]=0.982F=980.657
整体显著性明显满足。各项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均顺利通过。
ecm[,t-1]=LnGDP[,t-1]-3.228-9.793LnCI[,t-1]。
(三)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1.固定资产投资方程
考虑到在初步设定的方程中LnFAI[,t]、LnFAI[,t-1]和LnGDP[,t-1]都比较显著,在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时引入LnGDP[,t],LnFAI[,t],ecm[,t-1],以保证方程的包容性。
设定误差修正模型为:
附图
p=0.0002,可见整体显著性明显满足。
从变量显著性检验来看,两个方程的ecm[,t-1]的显著性较低,但是,考虑到它们重要的经济意义,仍不将其剔除。
四、经济意义分析
(一)弹性分析
在以上两个误差修正方程中,LnFAI[,t]和LnCI[,t]前面的系数可以看作是GDP对FAI和CI的弹性系数,因此,可以根据方程的系数对它们进行弹性分析。
LnCI[,t]前的系数为0.324,这说明国内生产总值对建筑安装投资的弹性系数为0.324。当建筑安装投资增长1%时,将带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324%。而LnFAI[,t]前的系数为0.317,这说明国内生产总值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弹性系数为0.317。当基本建设投资增长1%时,将带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317%。
这是非常重要的结论,定量地给出了建设投资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的大小。可以看出,建设投资对国民经济的拉动效应大致是这样一个概念,即当建设投资增长1%时,能带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大约0.32%。以往的分析往往仅限于定性,没有反映出真正的定量关系。从两个弹性系数可以看出,建设投资对国民经济的增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弹性系数都较大。
(二)拉动效率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建筑安装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的大小,引入一个新的系数,将其称之为“拉动效率”,它是GDP对该变量弹性系数与该变量在GDP中所占份额的比值,即附图,D[,i]表示在此区间内GDP对某一变量i的弹性系数,S[,i]表示某一变量i在此区间内占据GDP的平均百分比。这样可以排除弹性系数大小中不同变量份额因素的影响。如果q>1,这表明某一变量在这一阶段对GDP的拉动作用是积极的,超过了自身在GDP中所占据的份额,是高效率的。相反,如果q<1,则表示这种拉动作用是消极的,少于变量自身占据GDP的份额,是低效率的。
结果如下(1981年—1999年间):
变量D[,i]S[,i]q[,i]
CI(建筑安装投资)0.3240.1961.652
FAI(固定资产投资)0.3170.3001.057
由此可见,两者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都是很积极的,q[,i]均超过了1,建筑安装投资更为显著。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为19.6%,而弹性系数达到了0.324%。这进一步验证了在本文开始时所提到的定性研究的结论,建设投资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刺激经济活动的主要手段,能够高效率地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
(三)误差修正项(ECM)的分析
Ecm项系数的大小反映了对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系数的估计值一般是负值。对于固定资产投资方程,Ecm前面的系数是-0.049,由此看来,调整的力度不是很大。调整的过程大致如下:
附图
对于建筑安装投资方程,Ecm前面的系数是-0.018,调整的力度也较小。因此,可以看出,建设投资主要以短期波动的形式来影响GDP的变化,长期均衡起的控制作用不大。这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具体情况,我国目前正处在大规模建设的发展阶段,还远远没有达到建设量的稳定和平衡,因此,目前主要是增量在起作用。
五、总结
本研究将固定资产投资(FAI)和建筑安装投资投资(CI)作为对GDP产生拉动作用的变量,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得到了反映它们之间长期均衡和短期波动的表达式。从弹性系数可以看出,无论是建筑安装投资,还是固定资产投资,二者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都是很明显的,国内生产总值对建筑安装投资的弹性系数为0.324。当建筑安装投资增长1%时,将带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324%。国内生产总值对基本建设投资的弹性系数为0.317。当基本建设投资增长1%时,将带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317%。综合起来,当建设投资增长1%时,能带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大约0.32%。从拉动效率来看,两者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都是积极的,q[,i]均超过了1,建筑安装投资更为显著。
建设投资主要以短期波动的形式来影响GDP的变化,长期均衡起的控制作用不大。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目前正处在大规模建设的发展阶段,还远远没有达到建设量的稳定和平衡,因此,目前主要是增量在起作用。
因此,本研究的定量结果不仅验证了很多研究者的定性结论,即建设投资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刺激经济活动的主要手段,能够高效率地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而且给出了具体的拉动效应值,分析了短期波动和长期均衡各自的作用,有助于更加准确地分析建设投资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
收稿日期:2001-03-23
【参考文献】
[1]中国发展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分析[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7.38.
[2]中国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3]陈炳煌.当前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龙岩师专学报,2000,(6).
[4]黄聪,李启明,申立银.中国建设推动力的计量模型与分析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2000,(4).
[5]李子奈.计量经济学——方法和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
[6]李子奈,叶阿忠.高等计量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固定资产投资的概念范文5
一、项目立项、投资决策阶段的控制
(一)项目立项的可行性分析
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是立项的最基本要求。加强可行性研究,对不同建设和方案进行技术、经济的比较和选择,作出判断和决定。项目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及投资效果的好坏。正确决策是合理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前提,正确的项目投资行动来源于正确的项目投资决策。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市场需求及发展前景,合理确定工程的规模及建筑标准,并从客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投资项目的风险进行认真分析。
客观分析主要是从宏观上评价社会政治形势、国家政策法规、市场需求和资源情况,从而正确选择投资机会;微观分析是根据单位发展战略和项目开发的需要,组织专家或委托咨询机构,从技术、经济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全面地、系统地论证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拟建项目的建设规模、资源条件、市场预测、工程技术和财务经济评价等的真实性、客观性、可靠性进行全面评价,作出投资决策。运用科学的风险投资决策分析方法,如差量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净现值法、回收期法、销售无差别点等测算不同方案的净现金流量、期望收益率等,从而正确选择投资方案,避免因决策失误而造成损失。
(二)投资估算控制
投资估算对立项具有决定意义。项目立项前。除进行可行性分析外,还要科学地进行工程项目的效益分析、编制工程投资估算。
项目投资估算是项目主管部门审批项目建议书的依据之一,并对项目的规划、规模起参考作用;是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研究、分析、计算项目投资经济效果的重要条件,并对工程设计概算起控制作用。投资估算是项目资金筹措及制订建设贷款计划的依据,是核算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需要额和编制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重要依据。项目投资的估算包括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和流动资金估算两部分。
固定资产投资估算的内容按照费用的性质划分为: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此时不含流动资金)、基本预备费、涨价预备费、建设期贷款利息、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等。其中,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形成固定资产;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可分别形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基本预备费、涨价预备费、建设期利息,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为简化计算,一并计入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投资可分为静态部分和动态部分。涨价预备费、建设期利息和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构成动态投资部分;其余部分为静态投资部分。
流动资金是指生产经营性项目投产后,用于购买原材料、燃料,支付工资及其他经营费用等所需的周转资金。它是伴随着固定资产投资而发生的长期占用的流动资产投资,流动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其中,流动资产主要考虑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流动负债主要考虑应付账款。因此,流动资金的概念实际上就是财务中的营运资金。
投资估算编制尽可能细致、全面,从现实出发,充分考虑到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及不利因素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考虑市场情况及建设期间预留价格浮动系数。使投资基本上符合实际并留有余地。在规划阶段的投资估算误差允许大于±30%;建议书阶段的投资估算控制在±30%以内;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控制在±20%以内;详细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控制在±10%以内。使投资估算真正起到控制项目总投资的作用。
二、招标过程控制
在招标阶段,一定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有关招标投标制度,择优选择施工队伍。招标成功的关键取决于建设单位对市场价的掌握程度。在建筑市场上。各施工单位在管理水平、施工工艺、组织方案及工效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对于同一个工程项目,其造价离散性很大。项目管理者在招标中可采取的办法:一是设定标底但不唯标底,评标时,对商务标上下封顶,低于底线的。
必须有可行的降价措施;二是推行国际通行的工程量洁单报价,可使真实的价格更加明朗化;三是用奖励的办法鼓励承包商使用新技术来降低工程造价;四是引导承包商在费率上进行竞争,对有些主材料占比例大的项目,大幅度进行总价降点对承包商显失公平,可采用综合费率降点招标。
在目前不很规范的市场机制下,工程招、投标管理没有完全法制化、规范化,不正当的竞争依然存在,工程投标依然采取各种手段进行竞争。施工企业为了争取施工项目,通常是以降低标价、提高标准、缩短工期或减少应有的费用项目等为代价,造成施工项目到手后降低施工质量,或者盲目超概,造成投资损失。因此,在招标过程中要进行严格评标。
固定资产投资的概念范文6
一、我国投资项目决策的现状
1.在法律法规方面存在问题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取得突破性进展,并且发展速度非常快,因此,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受到整体大环境以及政府政策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固定投资方面一直没有构建起完善的法律法规。这就导致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我国缺少了法律法规上的约束,导致很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都存在违规、违法操作,存在较大的法律风险,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对整个投资项目造成影响。同样,缺少法律法规的约束,在对项目投资决策上也会造成一定影响,尤其是对于政府项目而言,不对项目本身的市场前景、发展以及风险等进行评估,就盲目进行投资,影响最终的投资结果和收益。
2.存在个人主义问题
在对项目投资进行决策的过程中,除了法律法规方面存在的问题之外,个人主义当中存在的问题也非常重要,能够直接对项目投资的决策性产生影响。个人主义问题方面主要包括三个原因:首先是行政责任层次方面的原因。在当前企业在对某一个项目投资问题进行内部决策的时候,严重的缺少相对应的责任约束机制,缺乏相对应的社会民主监督,这样一来,决策者自身的决策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领导者自身的个人意志在这种形势下,就会受到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促使一些“不法者”混入其中,扰乱决策者的决策思维,导致一些不理智的决策结果。其次是市场发展层面的原因问题。企业在实际投资项目的决定过程中,为了保证决策的有效性,就会向各种各样的中介单位索取相对应的服务。而中介单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够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也有很多,很难保证其自身提供给企业的投资项目决策服务就一定能够保证客观性和有效性,所以对决策者的整体决策来说,并不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最后是组织管理层面的原因问题,很多企业在对项目投资进行决策的过程中,会出现法人实体缺失的现象,项目的投资主体和决策主体以及实际建设管理主体相互之间并没有完全的分离。
二、投资项目决策体系在构建过程中的组成部分
企业在对某一个投资项目采取决策措施时,应该制定完善的决策体系,如图1所示即为投资项目决策体系的组成图:
1.投资项目决策体系的核心部分
企业在针对投资项目采取决策措施时,要将决策体系一并融入其中,利用体系中各项指标和内容,对决策提供切实有效的依据支持。决策体系当中的核心部分能够引导决策机制的有效运行,从根本上来看,可以看作是决策主体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的一种之表现形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企业行政正处于决策主体当中的核心部分,可以说是决策权力的最终拥有者,其自身能够对决策结果产生直接性的影响。与此同时,在投资项目的决策过程中,其自身的投资主体呈现出的多元化特征,为当前社会投资者提供了更多决策的依据。
2.投资项目决策体系的中间部分分析
投资项目决策体系当中的中间部分,是主体在执行其自身决策权力的作用部分。在实际决策过程中,为了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可以提供相对应的理论作为基础支持,而决策主体会将决策程序作为另外一种决策的表现方式,两者之间都是决策主体在决策实施过程中,所需要选择的必然途径。所以,投资项目决策体系当中的中间部分,一直以来都是作为一种辅助决策的作用出现。
3.投资项目决策体系的外部分析
投资项目决策体系的外部内容主要是指决策主体自身所处的环境,在制度规范、标准的形势下,企业的决策主体才能够将其自身的影响和作用发挥出来,直接对决策结果产生影响。决策制度的实际应用,不仅能够对决策主体形成良好的制约和控制,而且还能够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从中获取到相对应的经验,为决策制度的完善和优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投?Y项目决策机制的相关内容内容研究
1.对投资项目决策机制的评价分析
对于企业投资项目来说,决策的整个过程与结果相比,过程显得更加的重要,在整个决策过程中,能够促使决策者不断的总结经验,为日后的项目决策提供更多可以参考的依据。决策机制的评价在实施过程中,不仅是眼前机制在产生过程中呈现出来的静态结果,而且还应当将相关因素内容落实到动态追踪方面,将静态和动态进行有效结合,这样才能够对整个决策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比如湖南高新创投集团盈成油脂项目的投资决策中,正是由于构建了完善的项目决策机制,并以此为基础对投资项目进行良好决策,才取得了最终的良好效果。
2.投资项目决策机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实施
投资项目决策机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实施,需要将评价根本目的和目标作为前提条件,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特点来进行制定。在评价当中,需要将一些宏观概念和微观概念进行有效结合,只有保证将宏观指标作为主体,而微观指标作为辅助存在,这样才能够尽可能保证指标的全面性和有效性避免一些信息数据失去真实性。这样一来,定量指标就需要更加的明确,让其具有更强的说服力,这样才能够将其自身的影响和价值体现出来。如果是动态指标与静态指标之间的相互结合,在这种形势下,需要将动态指标作为主体。决策机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会随着环境、决策者自身的思想以及社会经济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所以指标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应当保证一定的动态性和开放性,其具体如表1所示。
3.企业投资项目决策机制模型的构建
为了保证达到良好的决策机制应用效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科学合理的投资项目决策机制。决策机制模型构建图如图2所示。
在任何一项投资项目决策开始之前,需要对呈现出来的一系列决策问题进行一一的核对和分析研究,将这些问题转化成为各种各样的决策目标,并且对决策目标作出相对应的决策预期。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决策效果最终呈现出来的最优化状态,而且能够保证将决策信息与决策主体之间有效的结合,从根本上利用决策制度来对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