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波的诗歌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金波的诗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金波的诗歌

金波的诗歌范文1

原则一

知识就是力量

培根有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约翰・伯格认为这句话对今天明智的投资者而言,仍然是非常正确的座右铭。泰达荷银建议,在进行任何一项投资之前,都应该对此投资工具进行全方位了解。约翰・伯格推荐一些挑选基金的主要信息来源,包括基金招募说明书、年报以及主要统计服务公司,例如晨星。这些信息源能帮助你了解基金的投资目标、基金的投资政策以及该只基金是否符合你的需要等各种信息。

原则二

设计一个适应当前财务目标的基金组合

对于基金投资,约翰・伯格曾经有过一句金玉良言:“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购买适合自己的基金。”这句话一方面表明基金投资要有组合的概念,另一方面表明设计的基金组合要符合自己当前的财务目标。泰达荷银认为,没有任何一只基金产品能够完全符合投资者的需求,只有通过几只具有不同投资风格和风险收益特征的基金进行组合,才能构建出符合自己风险承受能力和财务投资目标的基金投资组合。

原则三

适时动态调整资产配置比例

约翰・伯格这位投资界的牛人在强调构建基金组合的同时,也非常强调要对组合中的基金进行适时的调整,“投资要放眼长线,还得适时动态地调整资产配置比例”。泰达荷银认为,适时地调整资产配置比例是非常必要的。例如你现在30岁,由于距离退休的日子尚远,而且风险承受能力较强,因此可以采取比较激进的投资模式,拿出较多的资金投资收益高、风险大的产品;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等到60岁的时候,风险承受能力就大不如前了,此时可以采取比较保守的模式,更多的资金用来投资于风险较低的产品。

金波的诗歌范文2

关键词 博洛尼亚进程;德国;职教师资培养;学士-硕士结构;转换

中图分类号 G71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04-0090-04

德国传统的学位制为二级学位制,第一级学位分为三种:理工硕士(Diplom)、文科硕士(Magister)和国家考试(Staat sexamen)。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社会科学和经济学专业一般授予的是理工硕士学位;人文科学和一些社会科学专业授予文科硕士学位;师范、医学和法学专业的毕业生则要参加国家考试。第二级学位即为博士学位。

1999年,29个欧洲国家的教育部长在意大利博洛尼亚提出了欧洲高等教育改革计划——“博洛尼亚进程”,旨在保证欧洲高等教育的质量,建立统一的欧洲高等教育体系。作为《博洛尼亚宣言》的首批签署国、博洛尼亚进程的倡议国和积极推动者,德国据此对其高等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包括:变传统的二级学位体系为国际上主流的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体系;引入欧洲学分转换系统。相应地,德国职业学校教师的培养也进行了变革[1]。

一、博洛尼亚进程后学士-硕士结构的确定

德国传统的职教师资大学教育阶段至少包括8个学期(平均10个学期),需要学习一门职业教育主专业和一门普通教育副专业,还包括若干周的学校实习和社会实践,毕业时需通过第一次国家考试。接下来进入第二阶段,即见习期的学习。主要教学内容是通过教学实习实际应用在大学中所学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知识。这一阶段为期至少18个月(一般为2年),结束时需通过第二次国家考试[2]。

在博洛尼亚进程的背景下,德国职教师资的大学教育也分为学士、硕士两个阶段。各州进行改革的时间不同,在柏林的大学,从2004~2005年冬季学期开始,师资培养调整为模块化的、学分制的、分级的课程模式,以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为结束[3]。不莱梅大学在2005~2006年冬季学期,开始了新的学士-硕士培养模式,代替原来的师资培养模式。而莱茵兰-普法尔茨州制定的改革时间表是:对于已经作好准备的大学,从2006~2007年冬季学期开始;其他大学从2008~2009年冬季学期开始[4]。

改革后职教师资的培养引入了学分制。欧洲学分转换系统是目前在欧盟成员国高校中盛行的学分互认和转换系统,旨在提供一种在高校间测量、比较和转换学习成绩的方法。它对大学学习所要承受的学习强度进行了量化规定:一个学期相当于30学分,一个学分相当于学生30小时的学习量,即每学期平均900小时的学习量。根据规定学制的不同,取得学士学位分别需要180(六个学期)、210(七个学期)或240(八个学期)学分,取得硕士学位则需要至少300总学分(十个学期,含学士学位阶段)[5]。

据此,德国职教师资的学士学位要求学习6个学期,修满180学分。硕士学位要求学习4个学期,修满120学分。这是职教师资培养的第一阶段,即大学教育阶段。学士学习阶段通常被称为“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学习阶段则被称为“职业学校教师”。从命名上可以看出,两个学习阶段具有其不同的培养目标。

学生完成职教师资学士学习后,可以获得“教育学士”学位,该学习阶段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获得第一个具有就业资格的高校毕业证书。“教育学士”不能成为一名职业学校教师,只能进入其他非学校的职业教育机构工作,诸如企业的培训机构、业余大学、私立教育机构和职业教育研究所等。此外,毕业生也可以凭借自己对职业专业方向的学习从事相应的技术工作。当然,完成职教师资学士阶段学习的毕业生完全可以进入职教师资硕士学习阶段继续深造。而职教师资硕士学习阶段的培养目标则是使学生有资格进入职业学校教师预备服务期,为成为一名职业学校教师作好最后的准备,学位为“教育硕士”。毕业时各州规定的考试要求不同,例如在莱茵兰-普法尔茨州、柏林需要通过第一次国家考试。而在巴登符腾堡州、不莱梅则需完成硕士阶段的学习和硕士论文[6]。

同时,需要提及的是,改革后的职教师资培养保留了见习期学习的传统,即教师培养的第二阶段。见习期的学习不是由大学负责,而是主要由师范学院和教育学校负责。见习期一般为2年,以通过第二次国家考试为终结。只有通过了第二次国家考试,才可以申请国家的、市政的或私立的职校教师工作。因此,总体来说,职教师资两个阶段学习时间是7年。但有些州规定的职教师资不同阶段的学习时间较短,例如莱茵兰-普法尔茨州规定:职校教师平均学习时间是,到第一次国家考试结束9个学期[7],而巴登符腾堡州规定的见习期为19个月[8]。转而攻读教育学硕士的其他专业的学士毕业生,由于要补修部分课程,其学习时间可能会延长。

二、教师教育与其他专业大学学习的转换

学士-硕士结构的职教师资大学教育,使教育学专业与其他专业之间的学习可以转换,主要体现在学士毕业后的相互转换。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他专业毕业的学生攻读教育学硕士,必须补充学习一些内容。具体操作方式各大学不同,有的大学对应不同来源的硕士生设置不同的课程模式,如斯图加特大学;有的大学则要求攻读硕士之前补修一些教育学理论或实践内容,如慕尼黑工业大学和达姆斯塔特工业大学。

斯图加特大学职教师资硕士的培养有三种课程模式。课程模式A主要为在技术教育学或类似学习课程中获得学士学位的学习者拟定。他们考入职教教师师范学院,深入学习主科、限选课程和教育学,获得硕士学位后可以进入见习期学习,也可以从事企业职业教育和职教研究。课程模式B适用于原来学习工程知识的学习者。他们毕业后一般不从事学校工作,但如果愿意,也可以通过一系列补充课程获得进入见习期资格。课程模式C对教育学或社会学学士学习的毕业生是一个延伸,专门为学校外职业教育学的相关职业作准备,例如企业培训工作。见图1。

位于巴伐利亚州的慕尼黑工业大学,也规定了教育学学士和硕士与其他专业学位之间相互转换学分的方法,学生可以选择从教育学学士转向专业类理学硕士或文学硕士,也可以从专业类理学学士转向教育学硕士,当然,在转化前可能需要补充一些学习模块。见图2。

黑森州达姆斯塔特工业大学,师范类教育学士毕业生可以直接进入师范类硕士阶段学习,也可以就业;反之,专业类的理学学士也可以进入师范类硕士阶段学习。见图3。可以看出,在“学士-硕士”模式的职教师资培养过程中,职教师资专业教育学士的学生相对过去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他们可以进入获得教师资格的“教育硕士”阶段学习,也可以“教育学士”的身份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还可以攻读工科类学士学位,毕业后继续进入工程硕士学习阶段深造,而与原本的职业目标“教师”告别。相反,渗透性同时也为职业学校教师开启了新的来源,确保那些原先不是以职教师资为学习目标的学生,在学士毕业后也可以在满足各高校要求的一些补充条件后(如达姆斯达特工业大学的教育学士部分教育类学习和实践:学校实践学习1,专业教学法和教育学),以“横向进入者”的身份转换到职教师资“教育硕士”阶段学习,为今后成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作好准备。目前,由于职教师资的工作与职责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得更为广泛,其需求量正在不断增加,所以“横向进入者”在一定程度上扩充了职教师资的来源渠道,解决了德国所面临的职教师资缺乏问题。

三、职教师资培养的变与不变

在博洛尼亚进程后,德国对职教师资的培养进行了结构调整,传统的职教师资培养方案已经被转换为“学士-硕士”模式。这种培养模式可以为师范类毕业生提供不同的选择,同时也可以使非师范类毕业生进入职教师资的培养进程,从而提高职教师资学习的吸引力。

(一)师范类毕业生可以提早就业

在德国传统的“两次国家考试”职教师资培养模式中,学生必须完成整个职教师资培养过程,才能踏上工作岗位。而现在的“学士-硕士”职教师资培养模式,使学生可以在获得学士学位后,凭借第一个具有就业资格的毕业证书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相对于传统的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学士-硕士”模式只需要学生完成6个学期,即3年的学士学习并获得学位后,就可以投入工作,这无疑可以提早职教师资专业学生的就业时间。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学士-硕士”模式职教师资培养方案的改革,并没有降低对职教师资的要求,而只是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可能性。

(二)增加学习转换可能性

由于“学士-硕士”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在欧洲和德国的各高校间,包括各职教师资培养院校内部,与其他专业的学习阶段具有相同的学习结构,所以,“学士-硕士”模式为职教师资专业和其他不同专业间建立了进行全面衔接的可能性,使学习产生了渗透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机会在不同的专业间流动,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更广泛的选择权,他们可以反复思考自己的职业决定,有意识地选择自己的职业目标,确定自己今后是否愿意成为一名教师,并且有机会对此作出改变。

但是,“学生-硕士”培养模式也保留了传统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一些特点,这集中体现在职教师资的入职条件上。第一,教学能力。虽然允许其他专业的学士毕业生转向职教师资的硕士阶段学习,但必须补充完成相应的教育学学习。随后还必须完成见习期的学习。见习期是德国职教师资培养的一个特别之处,这一阶段的教育在各州的教师进修学院和指定的职业学校中进行。由职业学校校长和教育学院院长共同任命相同专业的资深教师作为辅导教师。在此期间,实习教师一方面在职业学校由辅导教师带领见习教学,另一方面每周有一天到教师进修学院或大学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等课程。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把所学课程与学科知识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职教教师的基本素质。第二,学历条件。完成教育学硕士学业是职教师资从业的基本学历要求。第三,资格。在获得教育学硕士、完成见习期学习的基础上,还要通过统一的国家考试才能获取资格。可以说,德国对职教师资的专业成熟要求比较高,保证了职教师资职业的不可替代性,这既是职教师资专业化的体现,也是职教师资自身价值的体现。

与此相比,我国对职教师资的要求显得较低,主要体现在学历和资格两方面,尤其体现在对于教学能力的要求上。目前,大部分中职教师来自于理工科大学,专业教师尤甚。教师资格的认定也仅限于教育学、心理学,不仅局限于普通教育学范畴,而且主要是理论知识的考核。教师无法将有限的理论知识得心应手地运用于教学实践,尤其是面对复杂多变的教育情境时,难以自如地驾驭,导致中职学校教学效率低下,教师自身成就感缺失。与此现状紧密相连、互为因果的是对于职教师资教学能力的漠视。职业学校的普遍看法是,深入的专业知识学习比教学能力重要,体现在新教师的聘用上,一个本科专业学习、研究生教育学学习应聘者的竞争力远远低于本科研究生一直专业学习的应聘者;体现在教师的培训上,对大部分来自非师范院校专业课教师的培训,其侧重点在专业方面,而非对他们而言相对较为欠缺的教学能力。甚至有许多人认为,一个好的工程师或高级技师必定是一个好的中职教师。在教师专业化成为共识的今天,这不能不令人诧异,需要大力呼吁和宣传,以引起相关的管理人员和教师的重视。同时,应加强对职教师资资格的研究,从入职开始就强调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性。当然,对于目前在职教师资教学能力匮乏的问题,需要通过各种培训予以提高。

综上可知,在博洛尼亚进程后,德国职教师资的大学教育进行了相应变革,与欧洲其他国家“接轨”,增加了灵活性和学习转换的可能性;与此同时,仍然保留了自己独特的“个性”,保证了对职教师资的严格要求。相对而言,我国的职教师资培养起步晚,在发展中出现了不少问题,需要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尤其是在职教师资的教学能力要求方面。但是,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决不能丢掉我国在多年实践中探索出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理论与经验。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形成适合自己的、有特色的、在中国切实可行的职教师资大学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5]徐理勤.博洛尼亚进程中的德国高等教育改革及其启示[J].德国研究,2008(3):72-76,78.

[2]国家教委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历史与现状——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278.

[3]Regelungen des Lehramts an beruflichen Schulen (Sekundarstufe II) in den Bundesl?ndern(联邦州职业学校教师规章)[EB/OL].[2011-03-23]..

[8][9]Burkhard Bendig, Dieter Münk. Von Bologna über Wiesbaden nach Darmstadt——Hessische Lehrerausbildung für berufliche Schulen auf neuen Wegen. berufsbildung Heft 97/98, 2006:43-45.

Reform in Education of Vocational Teachers in Germany after the Bologna Process

CHEN Yong-fang1, DU Juan2

(1.College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2. Shanghai Electrical Engineering School, Shanghai 200070, China)

金波的诗歌范文3

早期石油现货市场交易给石油生产行业带来了较大的价格风险,供求双方都需要某种市场规则或交易方式来锁定成本或利润,达到石油产品保值之目的,这种背景下,期货合约应运而生,石油期货的引入使石油产品从此具有了金融属性。石油期货市场的参与者可以根据自身对市场价格的预期进行买、卖合约的相继操作,来赚取价差利润。因此,石油金融市场吸引了大量石油相关企业、对冲基金、投资银行、机构投资者、私人股权站金及其它金融资本纷纷参与其屮。近年来美元贬值造成以美元为主的各国外汇储备也随之发生贬值,国际汕价持续上涨,为了保障外汇安全,避免外汇资源浪费,稳定本国石油生产和供应,世界各国纷纷将国家外汇用于石油储备,因此国家外汇也走入了石油金融市场。

一、国际油价波动基本理论

(一)国际石油价格体系

国际石油价格是一个庞大的体系。石油包括原油和成品油,成品油又包括石油燃料、油、脂、石腊、石油浙青、石油焦、石油溶剂、石油化工原料等,它们都有各自的价格。目前国际石油价格体系主要包括欧佩克官方价格、非欧佩克官方价格、现货市场价格、期货市场价格、晃货贸易价格、净回值价格和价格指数。

(二)国际油价波动的原因分析

国际油价波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石油自身特性、石油供求因素、石油政治因素、石油金融因素等都会对油价波动产生影响。结合近年来国际油价波动态势进行考察,我们发现石油自身特性内在决定油价波动,供求因素是油价波动的基本影响因素,政治因素是油价波动的短期诱发因素,金融因素主导近期油价波动态势。

二、基于金融因素的国际油价波动内在机理分析

(一)石油金融属性的由来

1973年和1979年两次石油危机过后,OPEC取得国际石油的定价权,为了获取更高收益,OPEC国家不断单方提高石油价格。石油价格的攀升导致两个结果:一是大多石油进口国依靠技术进步尽可能减少石油消费,同时积极寻找新的替代能源;二是世界各国纷纷加大油田勘探力度。80年代大量非OPEC产油国开始兴起,OPEC国家对石油价格的控制力逐渐消弱。一方面石油需求相对下降,另一方石油供给绝对增加,石油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从而导致石油价格不断下跌,剩余石油交易开始走向现货市场,交易方式从价格固定的长期合同交易转为现货市场交易。

(二)金融因素与石油日益融合

石油期货市场的参与者可以根据自身对市场价格的预期进行买、卖合约的相继操作,来赚取价差利润。因此,石油市场吸引了大量石油相关企业、对冲基金、投资银行、机构投资者、私人股权基金及其它金融资本纷纷参与其中。为了迎合不同主体的参与需求,石油金融衍生品市场迅猛发展。石油进口国的石油企业为了实现“走出去”战略,参与国际石油市场竞争,需要有石油基金、石油银行为其提供资金与保险等服务,共同实现石油净进口国的石油战略目标,石油基金、石油银行的参与,进一步促进了金融因素与石油的融合。随着二者的不断渗透和结合,石油金融属性逐渐得到强化,“准金融产品”特征日益彰显,石油市场日趋金融化。

三、基于金融因素的国际油价波动对策分析

(一)国际对策

美元汇率波动是国际油价波动的重要影响因素,短期中石油投机因素主导国际油价的波动态势,为了有效应对这一局面,必须从根本上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稳定美元汇率,逐步解决外汇储备货币问题和石油计价货币问题;同时,世界各国还应加强协调工作,共同监管共同基金、养老基金、公司基金、基金会基金等对冲基金在石油金融领域的投机运作,以避免或减弱过度投机引起国际油价飞速增长和剧烈波动。

(二)构建中国石油金融战略体系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家,预计未来几十年里,我国经济仍会继续高速增长,高能耗产业规模扩大、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交通运输工具飞速增长等因素会导致石油消费需求进一步增加;反观我国石油供给,前景并不乐观,我国石油勘探逊展缓慢,石油增产空间己经很小,目前石油消费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0%,预计西过十年,将会达到60%。我国如此庞大的石油进口量理应对国际石油价格产生重要影响,但事实并非如此,据测算我国对国际石油定价的影响权重不到1%。目前国际油价是以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和英国国际石油交易所的石油期货价格为基准而形成的,应该说,当前的国际油价仍然操纵在西方大国和国际资本集团手中,中国只能被动接受国际油价的剧烈波动,经常陷入“高买低卖”困境,蒙受巨大损失。石油金融化的背景下,石油安全本质上已经从“生产一供应”型的“供给安全”模式转变为“贸易一金融”型的“价格安全”。

金波的诗歌范文4

【关键词】新媒体;医院院报;宣传品牌

当今社会新媒体发展迅速,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冲击着传统的媒介,人们越来越依赖于电脑、手机等进行阅读和信息的获得,原来的纸质媒介发生了改变,医院院报院刊面临阅读人群缩减的挑战。泰安市中心医院院报《泰山医院》创刊于2001年,月刊,已出版196期;院刊《泰山医学》创刊于2002年,季刊,已出版56期,在地级市医院中属创刊较早的院报院刊之一。

一、 做法

(一)明确院报院刊的定位,做好版面的规划和设计。医院院报院刊的定位包括宗旨定位、受众定位、内容定位。要办好一份报刊纸,首先需要确定办报办刊宗旨。办刊宗旨是宣传和传递医院大事、要事等动态信息;传递医院医疗服务信息;传递健康科普知识;传递医学人文精神等。第二,要确立受众定位,也就是报纸刊物给什么人看。院报院刊物目标人群成分复杂,有学识渊博的知识分子,也有医学知识匮乏的病人及其家属,不同的读者人群其阅读要求参差不齐。应该对目标人群进行服务分类,使得刊物各有所长,各尽其责。第三,报纸刊物的内容定位,即报纸刊登些什么内容。因此,我们对院报院刊的版面进行了规划和设计。我们的院报共四开四版,第一版:医院层面的大事、要事,主要报道医院各项中心工作及重要活动。第二版为综合资讯,主要报道临床医疗、科研、护理的最新动态。第三版为健康园地,主要报道百姓关心的常见疾病、多发病的预防保健知识,以及科室的新技术、新项目运用下的疾病治疗动态。第四版是文化副刊,主要刊登职工工作、业余文化与生活感悟、摄影和书画作品等,患方沟通稿件以及各类优秀征文等。

1.建立一支高效的通讯员队伍,保障稿件数量、质量。我院非常重视各科室通讯员队伍的建立和培养。一是医院宣传部门深入各个科室鼓励有写作能力的职工加入到通讯员队伍,组建了一支以医、护人员为主的通讯员队伍。二是每年组织1―2 次通讯员业务培训与指导,为他们讲解信息宣传稿件的写作技巧和摄影技能等。三是平时督促各科室通讯员的工作。四是加强奖惩考核

2.精心精致、可看可读,提高编辑水平。作为院报院刊编辑,首先,应努力学习,不断丰富和积累知识,而且要注重知识的多样性。其次,要善于思考和借鉴,学习其他医院院报院刊和社会纸媒的好素材和新创意,汲取营养,结合本院的实际,精心组织院报院刊。第三,要善于找视点,用不同的角度报道事件,不断提高稿件精品性。第四,要学会讲故事,增加可读性,用文字和图片抓住人心。第五,版面设计要从增加可看性出发,有自己设计的风格。

3.顺应形势,广泛开展活动,有丰富的稿源支撑院报院刊内容。医院宣传部门协同院办、党办、工会、团委、医务部等,组织策划开展活动。

(二) 加大院报的发放,注重传播效果。面对新媒体的影响,如果不采取措施,很难有主动阅读院报的兴趣。因此,我们采取以下措施增加投递和发放。一是对外采取邮寄发放、夹报发放。邮寄对象为政府各部委办局、区域内乡镇以上卫生医疗机构,行风监督员,部分出院病员以及外地区兄弟医院。将院报夹送于地方报纸发行,大大增加阅读量。二是对内向住院病人和门诊病人发放;各病区要求发到每个病房,门诊在各候诊区放置展架,让候诊者随便取阅。三是对投稿的作者赠阅。另外,我们在医院网站上,上传院报院刊的电子版,方便读者阅读,开辟新媒体阅读途径。

二、 体会

近年来通过我们的努力,医院院报院刊已然成为我院在本地区的一个宣传品牌,它成了职工、患者、地方各单位、兄弟医院、社会媒体等了解我院各方面情况的一扇窗口,是医院对外对内宣传的重要平台。

(一)院报院刊对医院文化建设和传播有积极的意义。主要内容如下:

1.医院通过院报对外不断展示医疗技术创新、人性化服务、先进典型事迹以及医院管理的提高,提升了医院的知名度,有利于传播医院良好形象。

2.报院刊的文章素材大多反映了医院职工工作状态、生活剪影和不为人知的酸甜苦辣,医院、科室、职工的荣誉事迹的展示,增强了职工的向心力、凝聚力,激发医院广大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弘扬医院的团队合作和奉献精神。

3.患者提供医疗信息服务,了解医院动态,起到医院与患者主动沟通的作用,而院报院刊组织的征文摄影大赛活动,也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因此院报院刊是医患合作关系的剂,它有效地促进了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有利于医院可持续发展。

(二)办好医院院报院刊必须与时俱进发挥特色注重实效。我们要进一步分析新媒体下读者的心理需求,将便民阅读和医院宣传结合起来,增加专题报道、寻医问药、健康宣教等专栏;定期进行院报院刊阅读回访,收集整理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院报院刊质量。

【参考文献】

金波的诗歌范文5

1.引导学生倾听、朗读、言说、想象,初步体会儿童诗的特点和韵味,领悟儿童诗的情趣。

2.走进《让太阳长上翅膀》一书,感受书的魅力和作者的

魅力。

【教学难点】

通过欣赏儿童诗,启发、诱导学生初步学习口头创作。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

师:还记得我们一年级学过的一首儿童诗《鲜花和星星》吗?

生:记得。

师:哪位同学愿意来背给大家听一听?好,请你。

(一生背)

师:你背得真好听!你们想不想把这首儿童诗送给大家?

生:想。

师:请你们用最美的声音把这首儿童诗送给所有的人。

(全体学生深情地背诵)

二、以诗引思

1.《愿站成一棵树》教学。

师:真喜欢你们送给大家的诗。今天,李老师也带来了几首儿童诗,想要送给你们。可是,只有认真地听和读、大胆地想和说的孩子,才能真正地得到它们。现在,我们先来看第一首儿童诗,它的题目是――

生(读):愿站成一棵树。

师:孩子们,现在老师请你们放开声音,大声地去读两遍,然后跟老师说说你喜欢不喜欢这首诗。

(生读)

师:你喜欢这首诗吗?

生:我喜欢这首诗,因为这首诗描写得很美。

师:你感受到了其中的美。还有谁来说?

生:我喜欢这首诗,因为作者把每个事物都写得特别生动。

师:是吗?你觉得作者将哪个事物写得特别生动?

生:我觉得作者把树写得特别生动。

生:我很喜欢这首诗,因为我很喜欢听鸟儿的叫声,这首诗里就描写到了。

师:你能跟我们说说鸟儿的叫声是什么样的吗?诗里是怎么描写的?

生:诗里说只有走进树林中,才能听到鸟儿的叫声。因为树林里很安静,静静地去听,就会觉得鸟儿的叫声特别美。

师:诗里是怎么说鸟儿的声音的?

生:是被晨光唤醒的声音,是被露水润湿的声音,是被花香浸染的声音。

师:在我们的课文里曾出现过“湿润”这个词,但在这首诗里是“润湿”。还有谁想把鸟儿的叫声读给大家听?

(一生读)

师:我听到了,那是多么美妙的声音啊!

(另一生读)

师:你读得特别美。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

(师生齐读)

师:刚才有这么多同学喜欢这首诗,是因为他们都喜欢鸟儿的声音。你喜欢这首诗是因为什么?还有谁来说说?

生:我喜欢这首诗,是因为作者用了拟人的写法。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答不出来)

师:哪位同学愿意来帮帮他?

生(读):“唱的是树与树的故事,唱的是叶与叶的亲昵,唱的是花与花的秘密。”

师:从哪个词感受到像人

一样?

生:从故事、亲昵、秘密……

师:可以从这么多词里感受到啊!(对着答不出的学生)你现在懂了吗?(该生点头)谁能把“鸟儿唱的是什么”这一小节读给我们听听?要读出鸟儿唱歌的美妙。

(一生读)

师:好美啊,我都忍不住为你鼓掌了。

(另一生读)

师:我感受到了鸟儿叫声的美妙。我想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起来感受一下。

(生齐读)

师:诗人感觉鸟儿唱的是那么美妙。那么,在你们的想象中,小鸟唱的是什么呢?可以用 “小鸟唱的是_______” 这样的句式来说。

生:小鸟唱的是草与草的

游戏。

师:很有想象力。

生:小鸟唱的是河与河的

争吵。

师:争吵那就不美了。你再想一想,待会儿我再请你说。

生:小鸟唱的是鱼与鱼的

戏水。

师:刚才是相同的事物,我们也可以换上不同的事物。

生:小鸟唱的是江与海的

壮观。

师:一下子把我们的视野打开了。(对前面那位学生)你已经想好了,就请你来说。

生:小鸟唱的是河与河的

交谈。

师:你在不断的思考中修

正了自己的语言,有了诗歌的

感觉。

生:小鸟唱的是花与蝴蝶的亲昵。

师:你说得真棒!孩子们,老师跟你们一样,也非常喜欢这首诗。为什么呢?因为我觉得,当我站成一棵树的时候,想象的种子就会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长叶、开花,到那个时候就不仅会听到鸟儿们美妙的叫声,还会听到许许多多大自然的语言呢。听了同学和老师刚才所说的,开始更加喜欢这首诗的请举手,把手举得高高的。

(生全都举起了手)

师:你们都喜欢啊。那老师就请你们站成一棵棵小树。这棵小树站得特别挺拔,那棵小树站得特别自信,这一棵棵小树就站成了一片树林。亲爱的小树们,就让我们听着音乐,再来读一读这首诗,去感受鸟儿们美妙的叫声吧。

(师播放音乐,读诗题,生接着读诗。)

2.《想变成……》教学。

师:小树们,轻轻地坐下。当想象之树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种下之后,就会有许多奇思妙想涌出来。老师这儿有一个诗题《想变成……》,看了这个诗题,你想变成什么呢?请用你的奇思妙想把这个诗题补充完整。

生:想变成蝴蝶。

生:想变成航天飞机驾驶员。

师:男孩的想法就是跟女孩不一样。

生:想变成一只小鸟。

师:很自由。

生:想变成一只蜻蜓。

师:真美。

生:想变成一朵白云。

师:好漂亮的一朵白云。

生:想变成一架飞机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

师:注意,诗题要简洁。

生:想变成一片落叶。

生:想变成一片荷叶。

生:想变成一条小鱼。

师:好有趣,看来你们的奇思妙想真不少。越来越多的同学想说,请别急,把你的奇思妙想告诉你的同桌。

(生互相说)

师:想不想知道诗人想变成什么?请同学们轻轻地、轻轻

地读两遍诗,看看诗人想变成

什么。

(生开始自由读)

生:诗人想变成一棵树,想变成一朵花,想变成一阵风。

师:真了不起,读了两遍,就把诗读懂了。谁能在她的基础上变成一句话来说。

生:诗人想变成一棵树、一朵花、一阵风。

师:这样的表达非常简洁。那么变成一棵树能做些什么呢?请你来读。

(生读)

师:老师听到了,多美啊。还有谁喜欢的,愿意给大家读

一读?

(生读)

师:我听到树叶沙沙作响的声音了。再来。

(生读)

师:你读得真棒!还有哪个同学想变成一朵花?请你告诉

大家。

(生读)

师:一幅画。(正音:幅)一幅特别美的画。谁还想再读读?

(生读)

师:大自然真是特别美啊!还有谁想继续读?

(生读)

师:这是多么美的一朵花啊!还有谁想变成一阵风?这么多啊,请你来读。

(生读)

师:这是快乐的风。再来。

(生读,不流畅。)

师:别着急,你可以读对的。我们一起读最后一小节好不好?

(生齐读)

师:我们欣赏了诗人想变的,通过朗读知道了能给大家带来什么。刚才你们都说了自己想要变成的事物,那能不能学着诗歌的样子自己也来说一说?

生:能。

师:好,请大家先练习一下,互相说一说。

(生自由练说)

师:我知道你们班的小诗人是强力,对吧?先请他来说。

生:想变成一片海,拥有无数水滴,浪涛轰轰作响,讲述着蓝色的故事。

师:真不愧是小诗人!不过老师要给你个建议,浪涛不能轰轰作响。你再仔细想一想,好吗?

师:谁能超越小诗人?

生:想变成一条小鱼,在小河里自由自在地游着,无论有多大的风险,我都勇往直前。

师:我真喜欢这条小鱼,自信而勇敢,遇到什么困难都

不怕。

生:想变成一片大海,让浪涛奔腾着,不管流向哪里,都送去深蓝的水花。

生:想变成一颗星星,拥有无数光芒,一会飞这儿,一会飞那儿,讲述着黄色的故事。

(听课教师笑)

师:这是一颗会飞的星星。不过,老师有个问题想问你,为什么讲述着黄色的故事呢?我很好奇。

生:因为星星是黄色的,它有无数黄色的光芒,所以讲述着黄色的故事。

师:老师明白了,你是我的老师。

生:想变成一个火箭,拥有高科技的身体,载着宇航员飞向太空,到太空里安个家。

师:有人举手有话要说。你想说什么?

生:我想告诉他,不能说一个火箭,应该说一架火箭。

师:对!我们在说的时候,还应该推敲一下,词语用得是否

准确。

生:想变成一棵草,拥有无数伙伴,微风里啦啦作响,讲述着美丽的童年。

师:我喜欢“讲述着美丽的童年”这一句。不过,小草啦啦作响,不太准确,可以再想一想。

生:想变成一架飞机,在天空自由地飞着,给天空添彩,和小鸟嬉戏。

生:想变成一条河,看着小鱼嬉戏,听着荷叶唱歌,叮叮咚咚是最美的声音。

师:小诗人强力又有灵感了,你们同不同意我再请他

一次?

生:想变成一盏灯,在黑暗里安家,照亮着行走的人们,让黑暗变得明亮。

生:想变成一条小鱼,在水中欢快地游着,快乐地跳着芭蕾,讲述着游泳的乐趣。

生:想变成一颗星星,一到夜晚就照耀大地,(停顿了几秒)一闪一闪亮晶晶,讲述着天空的故事。

师:瞧,我们多等他一秒钟,他就还我们一个惊喜。还有没有跟别人说的事物不一样的?

生:想变成一架战斗机,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着,拥有无数的子弹,讲述着勇敢的故事。

生:想变成一只小鸟,拥有碧蓝的天空,飞向世界各地,讲

述着世界的故事。

师:老师明白了,孩子天生就是诗人,就有那么多的奇思妙想。我建议你们,回去以后把你们刚才说的写下来,送给你们的老师。我相信,你现在再读这首诗,一定会比刚才读得更好!咱们这回合作来读,男生读第一小节,女生读第二小节,全班读最后一小节,老师读诗题。

(师生配乐合作读)

师:孩子们,你们可真是读得越来越好,越来越懂得儿童诗了。老师告诉你们,一首好的儿童诗也是一首优美的歌。现在老师想请大家听听由《想变成……》这首诗改编的一首歌。(播放歌曲)

师:来,孩子们,闭上你的眼睛,静静地去聆听,让你的想象飞起来,这个时候你就是一朵花,一棵树,一阵风……

(学生们闭着眼睛,神情很美。)

师:睁开眼睛,看着诗歌,听着音乐,跟着一起唱一唱,把你心中的梦想唱出来。

(生跟着唱第二小节)

师:(音乐尾声)孩子们,就让我们变成风吧,一阵快乐的风啊,无论飞到什么地方,都送去鸟语花香……

3.《让太阳长上翅膀》教学。

师:刚才你们把诗歌读得那么好听,把歌曲唱得那么好听,老师也忍不住了,想为你们朗诵一首儿童诗。这首诗的题目是――

生(齐):让太阳长上翅膀。

师:老师想请你们帮我读一读最后一小节。

(生跟师读最后一小节)

师:咱们一起把最后一小节再读一读。

师:我很想把这首诗送给大家。如果你觉得老师读得好听,你读的时候声音就响亮一些。老师还有一个主意,让所有的老师与你们一起读,好不好?(师朗诵,全场共读最后一小节。)

师:长翅膀的太阳是我们的心,好把光和热送给所有的人。长翅膀的太阳是我们的心……反复地去读这句话,你会不会想到,让太阳长上翅膀也就是――

生:让我们的心长上翅膀。

师:你们可真是作者的知

音啊!

三、以点引面

师:今天我们所读的诗都是出自这本诗集,诗集的名字叫――

生(齐):让太阳长上翅膀。

师:喜欢这个题目吗?

生:喜欢。诗题表达了诗中想表达的意思。

师:想表达的什么意思?

生:让我们的心灵自由飞翔。

师:经过努力思考,终于想起来了。你想说吗?

生:我很喜欢。因为长上翅膀的太阳就是爱。

师:说得多好,诗人一定会把你当成知音的。

师:诗集的作者知道是谁吗?

生:金波爷爷。

师:了解金波爷爷吗?

生:我看过他写的《乌丢丢的奇遇》。

生:我知道金波爷爷是位大作家。

生:金波爷爷还写了《和树谈心》。

生:金波爷爷还写过《追踪小绿人》《又见小绿人》。

生:他写的《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我读过。

师:看来金波爷爷早就是你们的好朋友了。孩子们,我们学过的《鲜花和星星》,作者是――

生:金波爷爷。

师:《愿站成一棵树》,作者是――

生:金波爷爷。

师:《想变成……》,作者是――

生:金波爷爷。

师:《让太阳长上翅膀》,作者是――

生:金波爷爷。

师:听到你们这么热情的叫声啊,金波爷爷也乘着诗歌的翅膀飞到我们中间来了。(出示照片)跟金波爷爷打个招呼吧。

生:金波爷爷好!

(师播放金波谈诗的视频)

金波:同学们、老师们好!

这次我不能到这里来听课,感到非常遗憾,可是我的心已乘着诗歌的翅膀飞到你们那儿去了。

我是经常读诗的。我感觉读诗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非常美好。我有时这样想:

当我们读一首诗,诗就有了我们的感情,有了我们的呼吸、我们的心跳,就有了我们的生命。

当我们读一首诗,诗也在读我,诗让我们的情感温暖,呼

吸流畅,心跳有力,让我们生命

如歌。

我们每天都要阅读,我经常跟同学们说,美好的一天从阅读开始,阅读从诗歌开始。因为读诗可以提高我们的鉴赏水平,

让我们从生活中感受到更多

的爱与美,给自己营造一个诗意

童年。

这次我不能来听课,但是我要感谢李娟老师,我相信她的这节课可以把你们引入到诗的

境界当中去,让你们感受到许多

快乐。

当明年春暖花开的时节,让我们在诗情画意中相聚。谢谢老师们,谢谢同学们!

师:这是一个多么美好、多么令人期待的约定。谢谢金波爷爷!金波爷爷为什么能写出那么多那么好的童诗来呢?是因为他拥有一颗富有诗意的童心啊!在这一点上,你们的心与金波爷爷的心是紧紧地贴在一起的。

四、以书引读

师:金波爷爷还让我把签

了名的书送给你们,谁来读读

题词?

(一生读金波爷爷的题词)

师:课后,你可以和你的同班同学,和你的老师,和你的爸爸妈妈,或者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去读一读这本书。到那个时候,你也会长上翅膀,和金波爷爷在书里相会呢!孩子们,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这本书――

生(齐):让太阳长上翅膀。

【评析】

看了李娟老师的儿童诗歌阅读指导课实录,我很快乐。

李娟老师指导学生阅读的是我的诗歌集《让太阳长上翅膀》。李老师以读一首诗带读几首诗,再以读几首诗带读整本诗,让孩子们读得很有兴趣,也读得很开心。这堂阅读指导课的效果这样好,与李老师的精心设计和指导是分不开的。

李娟老师的这节儿童诗歌阅读指导课,在三个方面做得特别好。

一、大声朗读,反复诵读

儿童诗歌是最适合儿童阅读欣赏的诗歌作品。儿童诗的本身反映的就是儿童的世界和儿童的生活,它表达的是儿童特有的纯洁真诚的情感,想象力丰富,音韵优美和谐,能给儿童带来不同于成人诗歌的审美享受。对乐音的敏感是儿童的天性,儿童诗歌明亮的语言、动听的音韵、鲜明的节奏,会给儿童带来独特的愉悦感。因此,儿童诗非常适合孩子们来诵读。

李娟老师很好地抓住了儿童诗歌的特点和孩子们阅读儿童诗歌的心理特点,在大声朗读、反复诵读上下了功夫,孩子们通过很多遍的诵读,越读越熟,越读越好。在朗读《愿站成一棵树》的过程中,孩子们渐渐地走进了诗中,读着读着,孩子们就成了诗中的树林、林里的鸟儿,就听到了鸟儿的鸣唱,还听出了鸟儿鸣唱的是什么,孩子们不知不觉地都“愿站成一棵树”,静静地候着鸟儿,都愿意让鸟儿落在自己的枝头上、叶丛里,倾听鸟儿们的美妙歌唱。在诵读《想变成……》时,孩子们都情不自禁地想变成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成为大地的“绿色故事”“一幅画”和“鸟语花香”。大声朗读、反复诵读是阅读儿童诗歌的基本方法,不仅激发了孩子们阅读诗歌的兴趣,抒发了情感,也很好地满足了孩子们的审美需求。这样带孩子们读儿童诗歌很值得借鉴与提倡。

二、放飞想象,进入诗境

儿童诗歌的语言简洁凝练,跳跃性很大,留白也很多,这就给小读者们留下了很广阔的想象空间。李娟老师采用多种方法,激活了孩子们的形象思维,孩子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在诵读中跟着诗句自然地走进了诗歌的意境,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想象。孩子们在读着鸟儿们唱的“树与树的故事”“叶与叶的亲昵”“花与花的秘密”时,想象力迅速迸发,联想到了鸟儿唱的是“草与草的游戏”“鱼与鱼的戏水”“河与河的交谈”“花与蝶的亲昵”。

在阅读《想变成……》时,李娟老师以“你想变成什么呢”先让孩子们根据诗题展开初步的想象。受到已经诵读过的诗句、画面和意境的影响,孩子们涌出了许多奇思妙想:有些孩子想变成一只蝴蝶、一只小鸟、一只蜻蜓、一条小鱼,有些孩子想变成一朵白云、一片落叶、一片荷叶……在孩子们想象的基础上,在孩子们的阅读期待中,李老师用“想不想知道诗人想变成什么”这个问题,把孩子们带入了《想变成……》的诗行里,孩子们在声情并茂的诵读中,踏上了诗歌意境的体悟旅程。

这节课上,李娟老师独具匠心的阅读设计和巧妙引导,让孩子们走进了一个极其美妙的世界,呈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随着诵读的进程,孩子们用他们水晶般的心灵,把这些图画串成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故事中满是童真童趣,满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李老师就这样领着孩子们诵读儿童诗歌,放飞着孩子们的想象,孩子们始终浸润在诗的意境中,快乐地走在了七彩铺成的诗路上。

三、读出方法,读中学写

李娟老师的这一节儿童诗歌阅读指导课,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让孩子们在读诗歌的同时也学习写诗歌。仔细看课,我发现李老师指导孩子们学习写诗是经历了一个实实在在的过程的。反复诵读,从读正确、读顺畅到读熟,再到读出想象、读出意境、读出情感,李老师都相机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表达。

在诵读《愿站成一棵树》时,她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去发现:诗把哪些事物写得特别生动?从哪些词语可以感受出来?她还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仿照诗歌的句式即兴进行表达,如“小鸟唱的是_______”。

在诵读《想变成……》之前,李老师引导孩子们用自己的奇思妙想将《想变成……》这个诗题补充完整,让他们想象一下自己想变成的事物,实际上这是为仿写作的铺垫。

在孩子们诵读了《想变成……》,欣赏了诗人“想变成”什么之后,李老师利用诗歌的最后一小节,启发他们学着诗歌的样子说说自己“想变成”的事物。孩子们“自说”练习后,李老师又鼓励孩子们当众说。孩子们积极踊跃,说出了不少精彩的句子。如:想变成一片海,拥有无数水滴,波涛轰轰作响,讲述着蓝色的故事;想变成一颗星星,一到夜晚就照亮大地,一闪一闪亮晶晶,讲述着天空的故事……虽然这些诗句中有些词语需要推敲,但李娟老师还是很适时地鼓励了孩子们,称他们是“天生的诗人”,并要求他们回去后把刚才口头说的诗写下来。

我非常赞赏李老师的话,孩子的确是天生的诗人。有许多孩子在童年时期,就能写出精彩的诗歌。作为老师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要能及时发现这些小诗人并呵护他们。

金波的诗歌范文6

一、要适当补充篇目

教学场景之一。在学完了《鲜花和星星》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五颜六色的鲜花,老师也看到了小朋友们在静静的夜里,举起小手数着满天的眨着眼睛的星星。其实呀,金波爷爷为我们写了许许多多小诗呢!”(课件出示金波作品《长出翅膀的太阳》封面)……

思考:对于小学生来说,应该引导学生诵读更多的富有情趣的儿童诗,但是,纵览小学语文教材,儿童诗的篇目显然少了点。于是,作为孩子语文学习过程中,最初接触的文学样式的儿童诗,在一定的时候,已经失宠于儿童文学了,也被阅读教学边缘化了。因此,笔者以为:在儿童诗教学中,千万不能忘却了课外儿童诗的整合,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去阅读更多的童趣小诗。让孩子走进美丽的大自然,让月亮,星星、春风、雨露、雪花、小鸟……走进孩子的视野,与孩子的情感融通。

在这一场景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学习《鲜花和星星》补充《长出翅膀的太阳》。这样学生就会带着对儿童诗的好奇心理,以及对金波爷爷无限的崇拜,去与一首首小诗对话,去享受儿童诗给自己带来的诗意世界。

二、要重视诵读训练

教学场景之二。在教学《鲜花和星星》一文第一部分的时候,教师将教学重点定位于循序渐进的诵读策略。具体分为三个朗读层次:首先,要求学生读准诗歌中需要轻声读的词语,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在诵读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到鲜花很多,并且通过朗读找出诗歌中的关键词语。第三,当学生在感受到徜徉于鲜花丛中的快乐时,再让学生诵读第一部分,读出自己对鲜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思考:透过儿童诗的语句,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诗歌内容的丰富。感受到蕴藏在每一行诗里的意境之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对诗歌进行必要的分析思考,是可以的,也是必须的。但是,我们千万不可以片面地理解诗歌分析。有的教师引导学生逐字,逐词,逐句地去理解感悟。有的甚至已经将这样的理解,简单为明晰字、词、句的意思。这样一来,诗歌的整体美荡然无存,因为诗歌已经被“肢解”得七零八落。学生对诗歌的好奇心也在分析理解的过程中被扼杀了。谈何意境,谈何美丽?

在这一教学场景中,教师将教学重点定位于循序渐进的诵读训练。这给我们以启发:在儿童诗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各种策略激励学生大声诵读,在这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情感体验。有了独特的体验,学生诵读诗歌的热情就会高涨起来,对诗歌浓厚的兴趣就会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

三、要强化诗歌练笔

教学场景之三。在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进行儿童诗的创作训练。教师采取了三个步骤: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全诗,找出诗歌两部分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形式一样:这里――,那里――真比 );接着,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将诗歌补充完整:“我喜欢池塘里的荷花,这里――,那里――,真比――。我喜欢草原上的羊群,这里――,那里――。真比―― ”最后,教师提醒学生:“孩子们,除了一池的美丽的荷花,除了草原上的羊群,还有什么呢?大树上有什么呢?小溪里有什么呢?大海里有什么呢?花园里有什么呢?田野里有什么呢?……你能不能模仿书上的样子写下来呢?”于是,学生开始创新练笔……

思考:笔者以为,小学生应该接触更多的儿童诗歌,也应该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写诗歌的时空。因为,就当下的儿童诗教学现状来看,诵读、理解已经成了儿童诗教学的重点,而儿童诗的创作似乎已经被诗歌教学遗忘了。其实,创作对于儿童来说,与他们的年龄特点与心理更加的匹配。

在这一教学场景中,学生诗歌创作的兴趣得到了很好的激发。作者采取三个步骤,在观察《鲜花和星星》结构的基础上,在学生脑海里形成初步的仿写模式。然后进行练习的迁移,让学生明确怎么样进行仿写练习。接着,鼓励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创作。这样一来,学生的创作热情得到了保护,创作的信心也会进一步增强。学生就会将自己丰富的想象以儿童诗歌的形式融于笔端,表达出对大自然无限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