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儒家代表人物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儒家代表人物范文1
思想主张不同:
庄子:
1、庄子的核心思想是“道”;
2、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思想精髓是主张“道德”;
3、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思想,故历史上老庄并称,道家思想又称为老庄思想;
4、庄子思想的可贵之处是具有朴素的唯物自然观和辩证法因素。
孟子:
1、孟子的核心思想是“民本思想”;
3、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思想,与孔子并称“孔孟”;
儒家代表人物范文2
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
5、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
6、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
7、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
9、沈诗任笔:指南朝齐梁间的沈约和任昉。
10、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1、沈宋:指初唐武后时期著名的宫延诗人沈全期和宋之问。
12、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
13、张王乐府:指张籍、王建所写的乐府诗。
14、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
15、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
16、南唐二主: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
17、三苏:苏轼、苏洵、苏辙。
18、唐宋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19、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
20、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21、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22、明代后七子:指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涂中行、吴国伦。
23、唐宗派:是明代前后七于的反对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
24、公安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25、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6、南施北宋:指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和宋琬。
27、宋诗派:即清代“同光体”诗人,代表作家是陈三立、陈衍。
28、浙西词派:清初词派,以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朱彝尊为代表。
29、阳羡词派:清初词派,以江苏省宜兴人陈维崧为代表。
30、常州词派:清中叶词派,代表人物是张惠言。
31、桐城派: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姚鼐。
32、苏州作家群:清初戏曲家群体,代表人有李玉、朱素臣、朱佐朝。
33、南洪北孔:指清初著名的戏剧家洪异和孔尚任。
儒家代表人物范文3
一、两派轻税思想产生的理论背景
儒家产生于我国社会经济大变革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我国经济由领主制向地主制过渡,促进这个过渡的主要社会力量是人民大众和新兴地主阶级。伴随着经济大变革,出现了政治大变动。首先是周王室权力的瓦解,继之是国家分裂和兼并战争。战争与动乱给劳动人民造成了严重灾难,破坏了生产。在这种情况下,各阶级代表人物从自己的阶级立场出发,探讨社会改革、安帮定国,实现国家统一的理论和策略,形成了后世称之为儒、法、墨、道、农等许多学派。儒家的轻税思想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供给学派轻税思想也是在社会经济动荡条件下产生的。1973-1975年,美国发生了严重的经济恐慌。1975年联邦预算赤字为450亿美元,是战后最高记录,通货膨胀加剧,物价飞涨,失业率猛增,达到二战以来的最高水准8.5%。这宣告了凯恩斯经济理论的破产。为了摆脱“滞涨”局面,尽快使经济复苏,许多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纷纷起来批判凯恩斯经济理论,提出自己的政策主张,逐渐形成了新剑桥学派、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等各派群起逐鹿的局面。供给学派以减税从而增加供给,恢复经济发展而独树一帜,并一度成为官方学派。
尽管儒家与供给学派产生的年代相距两千多年,而且一个在太平洋西岸,一个在太平洋东岸,但其轻税思想产生的时论背景却有相似之处:都是处在经济或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或威胁,急需恢复和发展的大变革时期,都是处在思想自由,诸派纷争的时代背景下,而且儒家思想产生后从汉代始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而以减税为核心的供给经济学也一度成为官方经济学,它们都对社会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所不同的是,儒家轻税思想的影响主要是纵向的、长期的,它对其后封建国家的赋税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供给学派轻税思想的影响则主要是横向的、短期的,它对当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赋税政策产生了轰动一时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所得税率的大幅度削减上)。
二、两派轻税思想的具体比较
1.出发点和目的的异同
儒家和供给学派主张轻税的出发点都是发展经济,涵养税源,扩大税基。如儒家创始人孔子认为“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在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了涵养税源、发展生产的重要性。孔子后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孟子则要求“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孟子·滕文公下》),即税收征收要有节制,不可伤及税本。儒家另一位代表人物荀子更明确地主张“田野县鄙(农村)者,财之本也,垣窌仓廪者,财之末也;百姓时和,事业得叙者货之源也,等赋库者货之流也。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忧不足。如是,则上下俱富。”(《荀子·富国》)生产是财富的本源,生产发展才能使“上下俱富”。
供给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万尼斯金在《税收收益和拉弗曲线》一文中对拉弗曲线(见“理论基础比较部分”)作了分析说明后尖锐地指出:“帝国是在这条简单曲线的底部建立起来的,也是在它的顶部覆灭的。”为了避免使处于曲线顶部的美国走向覆灭,就必须实行减税,以增加企业和个人的收入,提高他们进行投资、扩大生产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生产,并在生产发展基础上征收到更多的税收收入即“用糖浆比用醋能逮住更多的苍蝇。”
尽管儒家与供给学派都是从发展经济,扩大税源出发主张减税,但比较起来,儒家更着重于发展经济,富国裕民;而供给学派则偏重于扩大税基,取得更多的税收收入,即如保罗·罗伯茨在《供给学派革命》一书中所说的“倘要取之,必先予之;榨取富人并从他们那里聚集更多的资金的办法,是降低而不是提高他们的税率。”
儒家与供给学派轻税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所不同的是,儒家维护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其中孔子所维护的是领主(领主封建地主)的利益,孟子和荀子维护的是封建地主的利益;而供给学派维护的却是资产阶级主要是国家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2.理论基础比较
儒家轻税的理论基础是“仁政”思想。它要求统治阶级要体贴百姓,爱民如子,尽量减轻人民疾苦,具体到税收上就是轻徭薄赋,不横征暴敛。供给学派的轻税理论基础与儒家有明显不同,它减税的直接理论基础就是拉弗曲线(见图)。该曲线表明,当税率增加时,税收收入也随之增加;当税率上升到范围(阴影部分)内时,税收收入就会因削弱了经济主体的活动而减少。拉弗等人认为,美国等国的税率早已处在“”之内,这正是引起这些国家生产率下降,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摆脱这种局面,就必须实行减税,将政府税收降到“”以外。
儒家的“仁政”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要求。在当时的条件下,提出这种思想是难能可贵的。拉弗曲线表达税率与税收收入的关系,简单明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指导意义。然而,儒家把轻税的希望寄托于统治阶级的施“仁政”上,这显然是一相情愿的;而拉弗曲线虽提出了高税率对经济供给方面的损害以及最优税率的选择等,但“拉弗曲线不仅在量上而且在质上也是值得怀疑的”(芬克《供给经济学:一个批判性评述》导言),因为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可能有一个政府的税率为零或100%,并且最优税率的选择更难乎其难,基本不可能找到这一点。两派基础理论的上述欠缺,也是导致其政策主张在实际执行中困难频出的根源所在。
3.政策主张比较
儒家的政策主张因其代表人物生活年代不同而有所不同,如孔子主张实行而且只能实行助法,孟子主张助法或彻法,而荀子则主张贡法。但主要的一点是,他们都反对横征暴敛,主张实行什一税,即按十分之一税率征收农业税,并且认为这是最为适中的“尧舜之道”,而“欲轻于尧舜之道者,大貉小貉也;欲重于尧舜之道者,大桀小桀也”(《孟子·告子下》)。版权所有
供给学派的减税主张主要是削减大公司、大企业的公司所得税税率和富人的个人所得税税率,主要是边际税率的削减。他们认为:大公司和富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导力量,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因为他们是主要的储蓄者、投资者、生产者。供给学派中的一部分人主张实行补充性税收政策,即补充凯恩斯学派的需求管理政策,另一部分人则主张实行替代性税收政策,即用减税政策完全代替需求管理政策。
儒家主张实行什一税的固定比例税率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而供给学派削减边际税率有利于富人和大公司扩大投资和生产规模,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壮大自己的力量,从这一点上说,两派的意图不谋而合。但是,儒家不顾发展变化了的经济情况,不顾国家职能的扩大,要求税收相应增加这一事实,一味坚持什一税,实际上是没有很好地坚持什一税的原义,因而也就不可能好地坚持。供给学派削减富人和大公司的边际税率,企图以此推动经济发展(实际上也确实某种程度地达到了这一目的的要求),但它同时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这表现在它过分注重了社会效率,而忽视了一定时期内税收公平的重要性;只从减税对供给的影响着眼需求,而无视减税所造成的社会、政治后果。其对富人和大公司的减税便是明显的“劫贫济富”之举,引起了众人的强烈反对。另外,同儒家“师古”什一税一样,供给学派部分师从了萨伊的轻税主张即最好的税是最轻的税。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儒家和供给学派的轻税主张都有意无意地重效益、轻公平,尽管一个比例税率,一个累进税率。两派主张轻税,但也不是主张越轻越好,儒家认为什一税率是最佳税率,供给学派认为能使产量最高、收入最多的税率为最佳税率。同时两派都主张与轻税相适应,政府应“节用”即减少政府开支。
三、两派轻税思想的借鉴
儒家代表人物范文4
关键词:先秦时期 儒家文学 人文哲学思想
一、先秦儒家文学作品的总体概述
先秦时期是儒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孔子是这一学派和思想的创立者和奠基人,被后人尊称为孔圣人。在先秦时期,有关孔子的思想著述当中,主要包含在《论语》《大学》《中庸》和《易传》当中,这是我们可以直观感受到远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思想最为闪耀的依据。在这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当中,涵盖着孔子对人文哲学思想的一些思考和观点,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中庸”之道的人文哲学思想,这是孔子和有关孔子的著作当中,可以总结出来的有关他在人文哲学思想中最为突出的代表思想。《论语》这部著作是记录孔子言行最为重要的一部著作,是他弟子和再传弟子在继承孔子思想作出的努力的思想结晶,成为对后人影响非常深远的一部儒家必读书籍。先秦时期儒家的第二位代表人物就是孟子,他被后人尊称为亚圣,在儒家历史上的地位仅次于孔子,他在《孟子》当中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主张和观点。《孟子》这本书是记录他本人言行的一部汇编,是他和自己的弟子一起努力编写成册的,主要记录的是孟子的语言和他在政治上的一些看法以及行动。在这部书当中,主要可以总结出孟子在思想上的性善论观点,这也是这部书和孟子本人的人文哲学思想的具体表现。先秦时期儒家学派还出了另外一位伟大的代表人物,那就是荀子,《荀子》这部著作是荀子思想的结晶,虽然在个别观点上和前面两位代表人物会有一些不同,甚至是对立,但是就整部《荀子》来看,其中的人文哲学思想也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和价值。
二、先秦儒家文学作品中的人文哲学思想的总体概述
先秦是儒家学派和儒家思想的诞生和逐渐形成的历史时期,三位代表人物在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传承上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首先是孔子创立了这一学派,在其代表作品中,提出了他的有关人文哲学思想。孔子强调的是通过中庸之道来达到处世为人,这可以说是孔子人文哲学思想的核心和精华。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尊称为亚圣。他在儒家学派的发展和弘扬上,也有不朽的贡献。他主张民贵君轻,极力反对发动武装、进行征伐,可以说在传统儒家思想的基础之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荀子虽然是比较另类的一位圣人,有别于孔子在人文哲学思想上的重视“仁”,也不同于孟子在这方面的强调“仁义内在”,荀子主张一切讲究客观的“礼”。
三、先秦儒家文学作品中的人文哲学思想的具体表现
(一)儒家的处世原则
在先秦时期的儒家代表文学作品当中,蕴藏着非常深刻的人文哲学思想。首先表现在儒家的处世原则上。《论语》中“朝闻道,夕死可矣。”对一个热爱真理的人来说,为了得到真理,即使是牺牲自己性命也是值得的,这种人文哲学思想很好地支持了那些为了真理不断坚持和拼搏的人们。而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也把追求真理放到了特别重要的位置。在他看来,一个人不追寻真理就是枉费生存,我们作为一个有行知的人,必须要保持着一颗不断追寻真理的心,只有不停地向真理靠近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哪怕是早上得到真理,在晚上死去也是可以获得永恒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信仰真理,维护真理,坚持去追求真理,才能不断地领悟到我们人生的真正价值和意义。其次表现在对知识分子的要求上,从儒家的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出,儒家所主张的是希望知识分子可以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职责。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说的是作为知识分子必须担负一定的历史责任,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自己应该有的奉献。最后表现在儒家还特别注重讲究个人的气节。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在《孟子》当中也有相关的论述:“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二)对财富上的认识
我们在儒家经典文学作品当中,发现值得我们现在还要学习和继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思想就是对于财富的认识和态度。儒家表现的是对于财富的不在乎,甚至是摒弃和轻蔑,因此,儒家的先贤们都各个俭朴,言行一致。《论语》言:“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作为老师,大加赞赏自己的得意弟子颜回所坚持的简单生活。《论语》还记录了孔子对于富贵的态度,“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种将金钱财富看作过眼云烟一般的圣人态度,是我们这些后人的巨大财富。《孟子》中详细阐述了孟子关于财富的看法:“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就是孟子的直接表露。他认为,一味追求金钱,会使得一个人失去更为重要的仁德。因此,我们必须很好地理解孟子在《孟子》一书当中阐述的这些有关人文哲学的思想,来指导我们准确对待财富,去享有一个完美而有价值的人生。在谈到社会公平的时候,无论是《论语》《孟子》,还是《荀子》,都有详细的解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这是《孟子》中记载孟子极为严苛地道出他对社会不公平的呼声。由于在我们的儒家思想内涵当中,先哲们都提倡的是积极地对待社会财富,这为我们后人在面临金钱选择的时候,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支持。在崇尚节俭、强调社会公平的人文哲学思想下,我们应该接受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把这样正确地对待金钱和财富的观点,运用到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去,以此达到人生境界的新高度,从而追寻更加有意义的人生。
(三)儒家对和谐的主张
在优秀的儒家文化当中,经典的儒家文学作品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蓝图。在《论语》中有具体的特征表现,在《孟子》中有详细的行为准则,在《荀子》中提醒人们注意发挥我们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中庸》中也有处理一些有碍于和谐的很好方法。儒家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中流砥柱,一直都是主张和谐,向往美好,这也是儒家留给后人的优秀的人文哲学思想的精髓。“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这是《中庸》中阐述和谐的话语。“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大也”,说的是世间彼此都是共生共存的,我们应该发挥我们每个人的特长和优点,去帮助周围的一切,这样的话,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符合天地之间变化进步的规律,也是和衷共济的具体体现。《孟子》中的阐述更为具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美好社会的向往和真实表达,九州之内和乐温馨,这样的社会才是真正的和谐。“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还补充:为社会进步,促进和谐的人,正是作为君子的条件,圣人们给我们描绘着美好的和谐社会,我们可以在这些先秦儒家的文学作品中寻找到答案,蕴藏在这其中的人文哲学思想,可以成为我们当今社会学习的榜样。 语
结语
在浩瀚的儒家文学作品当中,一些经典的文学所承载的人文哲学思想,使得儒家思想更加光彩熠熠。在当今的社会,我们仍然强调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可以为我们的社会进步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指导和支持,通过分析阐述在先秦儒家文学作品中的人文哲学思想,详细从《论语》和《孟子》等著作当中为大家挖掘出其中的优秀人文哲学思想,以供当下社会学习。语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儒家代表人物范文5
1、荀子是儒家学派的,荀子出生在战国时期,荀氏是从荀息传承下来的,《史记》中记载了荀子的生平和经历,他游历各国,传播发展儒家文化,先是到齐国,然后去了楚国,而且韩非和李斯都是荀子徒弟,所以有人质疑荀子到底属于儒家还是道家。
2、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曾经在齐国担任过祭酒一职,之后进楚后认识了春申君,然后被封为兰陵令,只是后来春申君犯事被惩处,荀子的官职也被罢免。
3、荀子提倡性恶论,表示人性中肯定有恶,这与孟子所提出的性善论相反。荀子还对儒家学派的书籍进行整理,保留和传播了儒家文化,所以他是儒家学派的人物。
4、荀子有两个弟子,分别是韩非和李斯,他们二人都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世便对荀子的身份提出质疑,他难道是道家学派的吗?但这是需要因人而异的,荀子所信仰和崇拜的是儒学,这和道家没有任何关系。
(来源:文章屋网 )
儒家代表人物范文6
1、梁漱溟(1893年10月18日—1988年6月23日),蒙古族,原名焕鼎,字寿铭,曾用笔名寿名、瘦民、漱溟,后以漱溟行世。原籍广西桂林,生于北京。因系出元室梁王,故入籍河南开封。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国学大师、爱国民主人士,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之称。
2、梁漱溟受泰州学派的影响,在中国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并取得可以借鉴的经验。一生著述颇丰,存有《中国文化要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唯识述义》、《中国人》、《读书与做人》与《人心与人生》等。
3、1988年6月23日,梁漱溟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