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旅游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旅游论文范文1
民俗旅游文化的含义,也是如同文化一般,具有多样性。民俗文化的本真性是相对性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其真实性和还原性,注重于文化以后的发展方向和保持文化的传统性和连贯性以及自身的传承性。民俗旅游文化本真性主要是对某一地区的文化结合自身的旅游特色来宣传与弘扬和保持本地区文化自身的特性而言的。
二、民俗旅游文化的本真性体现
民俗旅游文化的本真性主要体现在不同人群对民俗文化的评判依据上。第一,当地的居民是依据自身的生活习性和生活地区的经济、文化以及思想的变动来体会到民俗文化的本真性;第二,专家是从一个区域民俗文化的保存自身的“本真性”来考察的,主要关注一个地区的民俗文化变化的动态过程,依据文本和史料以及对实地的考察来评判;第三,就是旅游者们,主要从自己的习性来对旅游地区地民俗文化来进行感受,注重自我本身的感受。
三、民俗旅游文化的本真性的多维度思考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现在人们更加关注的是生活的质量,由于快节奏的生活模式使得工作者的压力巨大,这也就需要换个环境来舒缓心情,此时外出旅游,尤其是对民俗风景文化的出游是很好的选择。对民俗旅游文化的本真性的多维度思考,我个人认为应该集中在以下叫几个方面:
(一)民俗文化当中的旅游契机——从旅游当地的角度思考
旅游的风景必须和风俗文化相结合才会显得有人文的底蕴。把民俗文化与旅游进行有机的结合,这样一来既弘扬了文化业又促进了当地的旅游业的发展。第一,首先需要对当地的民俗文化进行深度的挖掘和编纂,把民俗文化归结成为一系列的旅游特色产物,形成具有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产业,把自然风光与民俗文化相连,把自然景色与人文知识有机的结合,例如把当地的节日和风俗人情与旅游的时节相连,做好宣传工作;第二,对有形的和无形的民俗文化进行保护,比如皮影戏、捏泥人、剪纸等等手工艺文化,还有昆曲、河北梆子、京剧等等这些无形的口传艺术形式以及其他的形式的民间艺术,形成艺术展示区,可以定期组织会展或者交流大会,来发扬民俗文化旅游当中的本真性。
(二)民俗文化旅游的广阔性---从民俗文化的多元性来考虑
文化是无界限的,同样的民俗文化也没有严格的空间限制,文化之博大精深的,需要我们积极宣传民俗旅游文化的多样性和的多元性。民俗旅游文化的本真性最重要的体现之一就是当地的民俗文化具有自身的特色,需要我们发扬民俗文化的自身优势结合旅游来发展,比如说各个少数民族自己的节日,维吾尔人的开斋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傣族的泼水节以及彝族的火把节等等,要把这些独居特色的民俗文化节日形成规模与市场来发展旅游,积极在开展旅游的同时弘扬和传播各种不同的优秀的民俗文化,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在实地的旅游当中了解民俗文化的本真性以及加强不同优秀文化的传承。
(三)民俗文化旅游本真的思考角度多样性---从当地居民和专家以及旅游者的角度思考
我们之所以评定民俗文化是具有生命的活力的艺术,就基于民俗文化具有传承性和继承性以及创新适应时代的变迁能力。文化是人为创造出来的,民俗文化是一个地区的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这也就注定了民俗文化的本真性评判的多样性。从当地居民来说,民俗文化就是自身文化的特性,明显区别与其他地区的风俗习惯;从专家的角度出发,就是一个地区带有区域色彩的文化,例如具有特色的服饰、节日、文字、各地的传说等等。带有明显的民俗特色的文化;对于旅游者来说,就是不同于自己日常所接触的风土人情,这三个角度虽说区别不是太明显,但是专家是专业的,带有学术研究的特性;当地居民是最有发言权的民俗文化的传承者和继承人,他们主要把民俗文化与时代相融合;而旅游者主要把民俗文化的本真性进行弘扬和传播。
四、结语
旅游论文范文2
(一)东湖的特色休闲活动
2006年以来,每年推出“春节民俗艺术游园会”、“梅花节”、“屈原暨端午文化节”、“七夕相亲文化节”等10多个文化活动。2014年元宵节也是西方情人节,主办方以灯为媒,举办了一场隆重的灯会,让广大游客既体验到节庆活动的欢乐,又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
(二)东湖现在的休闲氛围
东湖的休闲氛围可以从很多方面体现。景区中常有一些由退休人员组成的业余兴趣爱好团队演绎歌曲、戏剧、音乐等,或者进行体育锻炼,如陀螺、空竹等。这体现了人们对休闲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休闲方式在逐渐的创新。骑自行车环东湖游玩也成为景区的一大亮点,尤其在青年游客群体中是最方便最廉价也是性价比最高的游览方式。景区内的几大草坪也成了沐浴阳光和野餐的好地方。磨山和落雁景区适合大学生团体出行,在学生群体中也形成了一定的休闲氛围。
二、武汉东湖休闲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休闲观念没有深入人心
首先,大众还未形成正确的休闲观念。随着休闲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人们已经基本上改变了把休闲看成吃喝玩乐甚至游手好闲的陈旧看法,但是大众的休闲活动仍然没有转变过来,还是更多的停留在麻将赌博、看电视、购物等上面。休闲文化品位不高,知识含量低,难以提升城市的休闲形象。其次,休闲活动单一,休闲还未能进入大众的视野。汉口江滩、东湖、江汉路、光谷等是武汉市休闲娱乐的主要地区,然能够吸引市民踊跃参加的大众型活动则很少。武汉市休闲文化建设起步晚,各类休闲娱乐设施不足,宣传教育力度也弱,休闲产业并未占据主要地位,因而武汉市民的休闲观念还比较浅显。
(二)各种休闲活动之间协调性弱
东湖景区现存的休闲活动有许多,诸如自行车观光、游船湖面观光、垂钓、沙滩浴场等,但这些休闲活动尚未形成统一的管理体制,抢客、拉客、宰客等现象时常发生。各个经营主体团结性弱,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和信息传递。由于大部分娱乐活动是私家个体经营户,各自追求自身的经济效益,且这些经营者的知识水平普遍低下,法制观念不强,也没有团结一致的意识,对景区管理的规章制度视而不见,严重损害了景区的外界形象。
(三)景区宣传技术和力度不足
武汉市的传统旅游宣传总是围绕“一楼、一湖、一寺”为中心展开,未有大的创新,对于东湖的宣传就少之又少了。东湖在武汉市对外的旅游宣传中并不占据主要位置,这座拥有丰厚旅游资源的中国最大城中湖未能吸引大众的眼球,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名气远不如被古人称颂不绝的黄鹤楼。历年来东湖的文化挖掘定位于楚文化,殊不知东湖在历史上未留下什么痕迹,它的历史文化底蕴不深厚,这些强加的文化反而给人一种衣不合体的感觉。
三、武汉东湖休闲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提升市民休闲观念
加大宣传教育,引导正确的休闲观念。树立积极向上的休闲观,良好的自身文化修养和心态,是获得高质量休闲生活的关键。不仅如此,人们能否创造性地用自己满意的方式来度过休闲时光,还取决于必要的休闲技能、掌握休闲技巧、培养休闲鉴赏力等,这些休闲素质的培养需要居民日常休闲理论知识的积累、休闲文化知识的充实来实现。可以举办公开的休闲知识演讲比赛宣传正确的休闲观念;在一些公共场所可以张贴文明休闲生活的标语;利用媒体做公益广告。根据武汉的休闲文化特征,进一步深入开展旅游、艺术、体育、购物等多领域的休闲文化活动,同时推进大众化休闲活动的普及,开发一些形式新颖、参与性强的休闲娱乐活动。
(二)提高休闲活动的功能
对娱乐活动分类统一管理。首先,要在所区分各个景区的基础上再进行娱乐活动分类统一管理。例如,听涛景区内多种类型的游船,可分别按照游船性质的不同分别制定统一的价格,统一购票使用。集合多个小经营个体统一管理,限定他们的载客数量,公平的为其安排次序,这样不仅出游有规律,而且收入也平均,不会出现相互之间不合理的争夺战争。其次,要制定服务标准。质量往往是衡量价格的重要指标。若制定服务标准,督促各个经营者严格遵守标准提品,不仅便于景区的管理,而且也更容易使这些休闲活动扎根于游客的印象中。景区及其周边休闲区域的资源整合。首先,各休闲区域之间的交通必须便捷。在东湖及其周边有特色的景区景点之间形成高效的交通网络。其次,突出有特色的精品休闲产品,开发一系列的休闲旅游路线。再次,加强各休闲区的竞争与合作,不断创新产品,从而加深休闲文化的内涵。政府就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宏观调控职能。通过休闲事业的发展形成大众休闲文化,从而创新休闲业,引领休闲产业步入正轨。首先,政府需要根据市民的需求合理规划休闲设施空间结构,提供足够的公共休闲设施,协调多方面的利益。其次,政府需要调动市民的休闲积极性,为其搭建多样的舞台,创造各色各样的娱乐休闲活动。再次,政府需要对市场进行监督管制,为企业提供一个具有良好竞争秩序的市场。
(三)提高景区的宣传技术和力度
联合东湖周边的休闲区。要想打造东湖的休闲文化,宣传是必不可少的,仅凭东湖自身来形成这种文化也是不可取的。这些围绕东湖而建的休闲中心间接的提升了东湖的休闲功能。在宣传中应联合多方力量,宣传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时又不失东湖这个重点。联合宣传不仅成本低,而且范围更广,效果也更明显。此外,这种合作能够充分的开拓休闲市场,赢得更多消费群体的青睐。利用节事旅游来扩大影响。节事旅游活动不仅可以塑造地区的城市形象、完善基础设施、优城市环境,还带动当地其他旅游景点的发展,提高旅游景点的知名度,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武汉东湖景区可以举办有影响力的大型休闲旅游活动塑造自己的休闲形象,例如,中国环东湖自行车大赛,不仅能够吸引广大的青年群体的加入,还能塑造景区的休闲形象。
四、结语
旅游论文范文3
古镇磁器口位于重庆市城西的长江支流——嘉陵江下游处,原名龙隐镇,因明清时盛产瓷器和运转瓷器而改为磁器口。而在抗战时期,更有“小重庆”之称。磁器口有悠久的历史,被称为千年古镇。“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来万盏明灯”是其繁荣写照。磁器口不仅以其典型的巴渝沿江山地建筑风格而广为人知,更因其悠久的历史沉淀和独特的民风、民俗而闻名遐尔。古镇昔有“三多”:庙宇多、名人足迹多、茶馆多。在磁器口,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九宫十八庙”之说,宝轮寺、云顶寺、复元寺、文昌宫等。历史上有不少的名人来过磁器口古镇,相传朱元璋之孙允皇帝削发为僧来重庆、四川总督刘湘到磁器口办厂、国学大师吴宓在这里任教、更有徐悲鸿、傅抱石、王临乙、张书族、丰子恺、宗白华等众多的全国知名的美术家及美学家。在古镇磁器口最有特色的一景是茶馆。昔日在这千年古镇,随处可见茶馆。在陪都期间,这一个小镇茶馆就有100多个。其特色是“书场茶馆”,又称艺人茶馆,是品茗欣赏民间艺术的地方。名特小吃毛血旺、软烩千张、椒盐花生被誉为磁器口的“三宝”。
2磁器口古镇旅游中凸显的问题
2.1古城镇规划开发规模较小
古镇磁器口具有典型的巴渝沿江山地城镇建筑风格。它被两条缓河切为金蓉正街、金碧街和金沙街,并呈“川”字形排列。三条街道通过桥梁相连接,不通汽车。一条石板路从江边蜿蜒逶迤,向上坡方向延伸,顺着石板路进入场中心就是千年古寺宝轮寺。随着地形的起伏变化,街区形成若干曲径通幽和富于转折变化的小街巷。街道由石板铺成,沿街店铺林立。街巷的建筑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大多是明清建筑风格。旧山城特有的吊脚楼、石板街、梯坎路、临街旧式茶馆,而这些历史陈迹都完好地保存在磁器口大街上。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古镇的开发程度还远远不够,对游人开放的就只有通向江边的一段短短的街道而已。还有很大一部分街区和巷道以及掩映在其中的古建筑没有开发出来,这样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还不利于古城镇的保护。
2.2古城镇环境状况较差
重庆市本就是一个工业城市,由于发展工业使得城市的环境受到很大破坏。曾经重庆就以中国的“雾都”而闻名。近几年来,由于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环境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比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就发展旅游业所要求的环境来说还远远不够。磁器口这个曾经一度繁荣的地带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磁器口古镇在黄金周期间游客猛增,这势必超过古镇的承载量,不文明游客的乱写乱画必然污损文物,乱扔废物又导致垃圾如山,另外,当地居民和经营者缺少环保意思,大量“三废品”倾入嘉陵江,严重影响了磁器口古镇的环境。磁器口古镇在黄金周期间出现是垃圾遍地“污水自流”的情形,黄金周之后清理的垃圾更是堆积如山。
2.3古城镇的店铺布局较乱
目前磁器口的商业店铺主要经营有传统小作坊、民族服装服饰、特色餐饮、旅游休闲类以及各种旅游纪念品等产品。在磁器口商业街上,以上各类商业交替出现,目前的布局较为混乱,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而且在鱼龙混杂的店铺中,重庆特色的店铺缺乏独特的吸引力。如餐饮属于消费时间较长的商业类型,其过度大量的密集导致某段时间内大量人流的聚集,引起交通阻塞,已成为磁器口街道上交通拥挤的主要因素;而餐饮的散乱布局还导致了环保问题、社会问题等。
2.4古城镇的某些建筑较次
重庆很多古镇历史久远,古建筑随处可见。旧山城特有的吊脚楼、石板街、梯坎路、临街旧式茶馆,而这些历史陈迹都完好地保存在磁器口大街上。然而毕竟有很多建筑年代久远、失修已久。虽然对一些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但破损严重的建筑古迹进行修旧,但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建筑虽能贯承部分历史文脉,体现历史风貌,但是现代的文明——砖墙、水泥柱和瓷砖已然渗透其中。这种新、旧杂陈的建筑模式对古建筑的档次会造成很坏的影响,异常明显的不古不今的建筑会使人对古镇的印象大为降低。
3磁器口古镇旅游再次开发的建议
3.1整体规划的基础上突出古镇的旅游形象
曾几何时,一首民谣描绘出磁器口码头的繁荣景象:“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千人拱手”指的是每天都成百上千只船上的梢公船夫划船向码头停靠;“万盏明灯”是形容码头上商旅云集,晚间油壶、电石灯和汽灯灿若繁星的景致。而现在,呈现在游人面前的只是偌大古镇小小的一部分。如此小的开发,这对于当年有着重要地位的古镇来说,是不正确的。因此,应当在重点突出磁器口码头的基础上加大对磁器口古镇的整体开发力度。在大力发展重点街区的情形下,其他特色齐头并举,形成在头马的带领下“万马奔腾”之象。
在突出旅游形象这方面,应该高举文化的旗帜。毕竟,文化带来的差异才是诸多游人趋之若骛的根本所在。而在磁器口历史上,从“龙隐寺”到抗战时期徐悲鸿、傅抱石等诸多名人留下的印记,足以形成可持续的吸引力。因此,踏着那条特色的“石板路”,去追忆“千年磁器口”的沧桑历史,是现如今磁器口古镇开发的主题所在。“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正是这一主题的宣传口号。
3.2环境治理和保护作为基本
环境对于旅游来说可谓是基础中的基础,一个良好的环境对游人的吸引力比次一级的环境的吸引力要强不仅一点两点。因而,环境的好坏对于旅游地形象的塑造和整体大环境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环境的保护和旅游开发同样也存在密切的关系。重庆市作为一个工业城市,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给环境带来沉重负担。虽然现在加大了治理力度,但是由于历史欠债太多,现在的整体环境也就比前些年好些,与众多旅游发达城市相比还远远不够。
对于古镇的开发,环境问题显得更为重要,人们怎不能从满是油污的石板路上去追溯历史、从雾气迷蒙中感受沧桑吧?因而,在目前开发古镇时,首先,假日游人过多的情形,测评出磁器口合适的环境容量,把每天的游客控制在合适的容量之内。因为人数适量是保证游客有舒适、享受感的前提,也是古镇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其次,制定古镇环境保护条例,对综合开发的小镇要将吃、住、娱,停车场等设施放置在古镇的核心保护区之外,并配好排污系统。再次,增设符合古镇格调的垃圾箱,避免游人乱丢垃圾。最后,以环境整治为任务,禁止在嘉陵江磁器口段(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发展餐饮、娱乐业,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现有的餐饮、娱乐业应坚决予以取缔,并防止死灰复燃,切实保护饮用水源水质。加大力度继续清理清水溪、小街溪两条河道,并对河道两旁的山林进行整治,形成灌木、乔木多层次的绿化系统。
3.3店铺布局与经营方式的强化管理
针对目前店铺布局混乱的现象,应该经由政府相关部门加以干涉。通过行政手段切实根除这种混乱现象,对暂时不能解决的也应该采取措施加以缓解。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重点整治“五低”即低价格竞争、低质量服务、低素质从业、低水平管理、低效益运营的问题。要完善和加强古镇旅游投诉中心建设,及时处理旅游投诉事宜,保护游客的合法权益。同时,针对居民商业化的情形也要合理应对。通过建立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激发古镇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的热情,从而激发起他们参与旅游发展的积极性和保护文化资源、营造传统氛围的自觉性;而且通过居民的参与,还会增添磁器口特有的民俗文化内涵,更能增加其文化的吸引力。
3.4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
古镇的建筑是古老的见证,是古镇旅游的重要看点之一。然而目前古镇的建筑已经新、旧杂陈,遭受了伤残。面对这种情形,采取措施,如涂抹防腐剂、防蛀剂,添置消防设施,防蛀、防火,减少自然风化,禁止人为破坏。同时古镇的管理者也要不断学习旅游专业知识和文物保护专业知识,防止“好心做坏事”。面对年久失修的古建筑,修复时,也要修旧如旧,动作尽量慢,改一些,修一些,补一些,古建筑维修是使其延年益寿,而不是返老还童,要采用原材料、原工艺、原式样,要注意自然、历史、人文的和谐,还古镇以“古气”。
对于特色民居,则应在维持原有的建筑风貌将室内更新使之更适合现代的生活方式,外部根据原有建筑利用同样质地、样式、形状的新构件,来替换已损坏的建筑构件,并让替换物保持本色,在色彩上与老构件形成适度反差。不仅加强了建筑的结构安全性延长了建筑寿命,而且还保留了民居的历史真实性。
4结语
古镇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资源,因此在开发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其的保护。古镇旅游开发与古镇保护是相互依存的,没有古镇保护就没有旅游吸引物而言,不进行旅游开发,古镇保护又缺少物质保证,而资源的合理开发是一种最好的保护,旅游开发与保护利用应该相辅相成。在古镇发展旅游业时,应该立足长远,即不脱离现阶段的条件和发展要求;也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对古镇资源的保护,要在环境可承载的范围内健康发展,使古镇可持续利用、永葆青春。
参考文献
[1]赵昆生,李娅丽.千年古镇异彩纷呈[J].许昌师专学报,2001,(3):108-110.
[2]莫虎.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J].神州学人,2002,(12):32-33.
[3]黄海.走进丽江古城[J].城乡建设,2008,(2):76-78.
[4]龙彬,易德琴.浅论复兴后的重庆市磁器口古镇的持续发展[J].重庆建筑,2006,(08):23-25.
[5]张向华.重庆“磁器口”古镇的复兴[J].城市规划与环境建设,2003,(1):1-2.
[6]田喜洲.古镇旅游开发与保护探索[J].经济问题探索,2003,(2):90-93.
强化管理
针对目前店铺布局混乱的现象,应该经由政府相关部门加以干涉。通过行政手段切实根除这种混乱现象,对暂时不能解决的也应该采取措施加以缓解。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重点整治“五低”即低价格竞争、低质量服务、低素质从业、低水平管理、低效益运营的问题。要完善和加强古镇旅游投诉中心建设,及时处理旅游投诉事宜,保护游客的合法权益。同时,针对居民商业化的情形也要合理应对。通过建立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激发古镇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的热情,从而激发起他们参与旅游发展的积极性和保护文化资源、营造传统氛围的自觉性;而且通过居民的参与,还会增添磁器口特有的民俗文化内涵,更能增加其文化的吸引力。
3.4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
古镇的建筑是古老的见证,是古镇旅游的重要看点之一。然而目前古镇的建筑已经新、旧杂陈,遭受了伤残。面对这种情形,采取措施,如涂抹防腐剂、防蛀剂,添置消防设施,防蛀、防火,减少自然风化,禁止人为破坏。同时古镇的管理者也要不断学习旅游专业知识和文物保护专业知识,防止“好心做坏事”。面对年久失修的古建筑,修复时,也要修旧如旧,动作尽量慢,改一些,修一些,补一些,古建筑维修是使其延年益寿,而不是返老还童,要采用原材料、原工艺、原式样,要注意自然、历史、人文的和谐,还古镇以“古气”。
对于特色民居,则应在维持原有的建筑风貌将室内更新使之更适合现代的生活方式,外部根据原有建筑利用同样质地、样式、形状的新构件,来替换已损坏的建筑构件,并让替换物保持本色,在色彩上与老构件形成适度反差。不仅加强了建筑的结构安全性延长了建筑寿命,而且还保留了民居的历史真实性。
4结语
古镇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资源,因此在开发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其的保护。古镇旅游开发与古镇保护是相互依存的,没有古镇保护就没有旅游吸引物而言,不进行旅游开发,古镇保护又缺少物质保证,而资源的合理开发是一种最好的保护,旅游开发与保护利用应该相辅相成。在古镇发展旅游业时,应该立足长远,即不脱离现阶段的条件和发展要求;也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对古镇资源的保护,要在环境可承载的范围内健康发展,使古镇可持续利用、永葆青春。
参考文献
[1]赵昆生,李娅丽.千年古镇异彩纷呈[J].许昌师专学报,2001,(3):108-110.
[2]莫虎.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J].神州学人,2002,(12):32-33.
[3]黄海.走进丽江古城[J].城乡建设,2008,(2):76-78.
[4]龙彬,易德琴.浅论复兴后的重庆市磁器口古镇的持续发展[J].重庆建筑,2006,(08):23-25.
[5]张向华.重庆“磁器口”古镇的复兴[J].城市规划与环境建设,2003,(1):1-2.
[6]田喜洲.古镇旅游开发与保护探索[J].经济问题探索,2003,(2):90-93.
旅游论文范文4
国人的务实心态使旅游信贷不被接受
西方人将旅游当作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福利和各项保险健全,没有存款也要休假外出旅行。中国人则不同,相对于攒钱购房来说,旅游只能算得上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奢侈品”。旅游贷款不象住房贷款那般火爆,是因为后者是为了一家人安居乐业的百年大计,而前者只是为了逍遥一刻的眼前快乐,大多数生活水平尚未步入小康的消费者的眼睛还是雪亮的。
尽管政府大力提倡居民进行信贷消费,但现实的信贷消费形势并不乐观。据中国人民银行最近调查,半数居民并没有消费信贷意向,与此同时,不同职业不同收入消费群体接受消费信贷的倾向也有所不同,愿意向银行贷款去旅游的人群比例很低,这多少表明了国人对待生活的务实心态,正是这种心态阻碍着旅游信贷业务的开展。
个人信用制度体系制肘旅游信贷消费
信贷消费的全新理念虽然在某些领域逐步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然而,现实中还存在着制约消费信贷的瓶颈问题。目前的信贷消费中,商业银行既是消费受理方,又是授信方,独资承担了信贷消费的资金压力和风险,这对信贷消费的进一步发展十分不利。贷款银行为了减少风险,必然以苛刻的信贷条件要求借款人履行繁杂的贷款手续。
由于旅游的信贷需求是突发性的,短时间内办理完成并不容易,贷方和借方的积极性都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因此,急需有更多的金融机构来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满足百姓的信贷需求。
银行的服务质量和营业模式导致旅游信贷曲高和寡
手续繁琐令人生畏。消费信贷手续非常繁琐,通常都有十几道关卡,作为消费信贷家族成员之一,旅游信贷自然也不例外。一般说来,想借旅游贷款的游客需提前二三十天向开办此项业务的银行提出申请,其间需要往返银行多次,并提供银行所需的各种文件、证明、担保。也许将来旅游贷款门槛放低之日就是旅游贷款大受欢迎之际。
贷款业务覆盖面狭窄。旅游贷款目前只有北京、上海、广州、桂林等少数几个大城市和旅游业发达城市中的商业银行开办,而在中小城市里此项业务尚是一片空白,因而相当一部分有实力、讲信用也有旅游意愿的潜在游客只因身在中小城市想办理这项业务也只能望“贷”兴叹了。
贷款方式呆板单一。旅游贷款一般都是由银行和旅游公司(旅行社)联合推出,借得贷款的旅客一般是拿不到现金的,只能跟随银行指定的旅游公司(旅行社)组成的旅游团随行。旅游者若不想随旅游团一起行动而是想单独自由自在地去饱览风光、指点江山,银行通常会婉拒他的贷款申请。这种单一的信贷模式将大批消费者拒之门外。
启动旅游信贷消费对策与措施
健全管理法规和制度,完善消费信贷体系。有关部门要研究制订与信贷消费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担保、评估、保险、公证等一系列制度,使旅游信贷消费逐步走上法制轨道。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积极探索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共享网络,实行个人信用评估制度,促进信贷消费,规避金融风险。此外,要支持、引导建立个人资信调查和置业担保等中介机构,尽快全面启动旅游信贷二级市场,为旅游者实现自己的旅游愿望创造便利条件。
提供优质服务,改善信贷消费环境。凡涉及旅游信贷消费的各有关部门、有关企业都要加强职工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服务质量。各商业银行应该建立健全消费信贷机构,为消费者提供多种形式高效、便利的旅游信贷服务;银行要配备必要的信贷消费营销人员和管理人员,多与旅行社(旅游公司)和消费者沟通,完善售后服务体系,健全信贷产品质量保障机制。
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居民转变消费观念。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和宣传媒体要加大信贷消费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宣传方式,普及信贷消费知识,逐步转变国人先积累、后消费的传统习惯,引导其树立借助信贷工具,适度超前消费的新观念,以有效增加旅游的即期消费。
加强组织领导,搞好部门协作。发展旅游信贷消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有关部门、有关企业和金融机构都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共同推进。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协调,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商业、旅游等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要把启动和推进旅游信贷消费作为拉动内需的重要任务,积极采取措施,消除制约症结,加大信贷消费工作力度。保险公司可以介入信贷消费,开办履约保险项目,分散信贷风险。
此外,要密切关注旅游信贷消费这一新课题,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引导旅游信贷消费健康发展。旅游信贷市场前景广阔
旅游消费在我国目前已成为重要的消费热点,旅游消费市场的启动对经济增长会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对旅游消费主体而言,决定旅游消费的两个基本要素是“一是有钱,二是有闲”。目前对国内市场来说,耐用消费品已趋于饱和状态,人们的旅游动机和需求日益旺盛,这就要合理地引导人们的消费方向,旅游消费就是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应出台相应措施鼓励人们进行旅游消费,对于收入不高、积蓄有限、收入来源稳定、有一定还款能力且有强烈旅游欲望的个体消费者而言,旅游信贷就是一项很好的措施。有专家认为,贷款旅游的前景应该不错,刚工作或刚成家的青年人将是旅游信贷的主要选择者。另外,境外旅游花销较大,随着出境旅游业务的不断增长,也使旅游信贷显露出光明的前景。可以预见,旅游信贷消费在不久的将来也是肯定有前景的,也许旅游信贷消费也必须经过一段寂寞日子以后才会逐渐红火起来。尤其是中国的入世,受到国外信贷消费观念的影响,旅游信贷肯定蕴藏着比较大的市场潜力。
市场培育尚需时日
这些年,国人外出旅游的兴趣与日俱增,但却掩盖不了一个事实:人们的实际收入水平相对于旅游的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开支来说,悬殊太大。除了极少数高收入者,没有多少人能在一年内潇洒地举家出游几次。就是一年外出旅游一次的,也多是中高收入阶层。真正需要向银行贷款去旅游的,只能是积蓄不够、收入较低的人群。在大多数普通百姓心目中,旅游消费还不是生活中必须的支出项目。
不少消费者对贷款出门旅游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但限于贷款手续的繁琐和贷款期限太短,还贷压力太大等因素,最终也不得不放弃了选择贷款出去旅游的方法。在实际操作中,银行很少将旅游贷款直接贷给个人去旅游的贷款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消费者申请旅游贷款的兴趣。银行的贷款条款上大多规定贷款只限于支付与贷款人签订合作协议的特约旅行社的旅游费用,也即旅游者的旅游只能是跟团,要是为了贷款而放弃了自己的旅游的自由空间的话,有些消费者就不会去考虑办理旅游贷款了。由此看来,在很多消费者的心理上,对旅游贷款仍然抱着一种不办要比办的好的怀疑甚至是否定的态度。
旅行社(旅游公司)作为市场主体,还没有把“旅游”当作真正的商品在操作,还没意识到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是拓展市场的有效之举。例如,婚庆消费是信贷介入的一个契机,现在无论农村、城市,无论年轻人还是长辈,婚庆借贷并不被视为奢侈性消费。在这方面,旅行社就应积极探索。
一些经济学人士分析认为,国家实行假日休息制度,给国民的出门旅游提供了时间上的较大许可,特别是出境旅游现在已成为了不少消费者的首选。但一次支出一笔数额较大的出境旅游费用,也让一般的家庭在经济上感到无法承受。因此,旅游贷款应该成为不少家庭出门旅游的一种比较容易接受的消费方式。只是旅游信贷在目前情况下要达到升温的效果,需要银行、旅行社(旅游公司)和消费者三者之间进一步的磨合。比如说,现在银行一般规定借款人必须在半年或一年内还清所有贷款,借款人每月的还贷负担必然比较重。如果延长还款时间,加之旅游贷款的数额一般不大,那么消费者也就很容易下决心了。只要旅行社(旅游公司)与银行合作,在技术上解决旅游信贷的细节问题,就不愁没有旅游者来问津。可见,旅游信贷市场的培育尚需时日,“银”—“旅”联手为挖掘未来市场的前期投入是必要的。
“旅游金融”大有可为
旅游业在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银行应该抓住个人存款实行实名制的有利契机,尽早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及银行间个人信用查询制度,同时简化贷款程序、拓展贷款方式、扩大贷款覆盖面,为旅游业的发展助推一臂之力。从假日经济高峰期看,我国银行业的旅游金融服务已经落后于方兴未艾的假日经济,“旅游金融”大有可为。
银行业“旅游金融”的服务意识要进一步增强。银行应努力提高旅游金融服务的自觉性,突破等客上门的常规,从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银行可深入旅游客源市场调查研究,调整和优化网点结构布局,完善服务功能。特别是要加强对旅游金融的综合开发,多种服务一齐上,促进旅游与金融的融合。
办好旅游消费信贷这一旅游金融“特色菜”是银行业的当务之急。可以预见,旅游信贷将成为人们乐于接受的一种新型消费方式。银行应尽量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发挥自身机构和计算机网络优势,根据原有客户记录,着手建立个人信用信息库,并实现系统和区域共享。在此基础上,依据消费者的信用状况决定旅游信贷的对象和程序,以及贷款手续的繁简。
此外,银行应拓宽“旅游金融”服务的领域。如充分发挥信用卡在旅游消费中的服务功能,使旅游消费者“一卡走遍天下”的梦想成真等等,这些“微不足道”的中间业务仍有广阔天地。可以相信,在未来的旅游经济中,“旅游金融”必将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旅游论文范文5
(一)公园概况
波阿斯火山国家公园创立于1971年1月25日,属于火山山脉中部自然保护区(ACCVC),位于首都圣何塞以北45公里,占地约65平方公里,海拔最高点为2708米,年平均气温12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3500mm。尽管2009年哥斯达黎加地震对山路有所破坏,但目前仍然有便捷的道路可抵达火山口。波阿斯为成层火山,山顶有三个火山口,主火山口深300米,直径约132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间歇泉火山口,为活火山,有小规模的喷气活动,火山口底部形成一个硫磺湖,直径300米,深40米,水温介于20-50摄氏度,酸碱度小于1,湖水颜色在灰色、绿色、绿松石色间变换。湖内无生物,火山口周围无植物生长。该活火山口东南部有一个更古老的死火山口,雨水在火山口中央形成碧绿的湖泊,曾居住在这里的土著人为湖泊取名Botos,该湖直径400米,深14米,在其周围生长绿色植物。第三个火山口位于活火山北部900米,南侧已被毁坏。在植被方面,波阿斯火山国家公园的代表性雨林为山地雨林和亚山地湿润林,可分为四个主要生物群落:云雾林、湿润林、矮林以及火山口周末植被稀少区。凭借其优美的自然风光,波阿斯火山国家公园目前已成为哥斯达黎加接待游客最多的自然保护区。
(二)波阿斯火山国家公园的开发策略
1、结合自身区位特点
进行科学的开发与规划旅游开发,规划先行。要开发一个旅游景区,首先要编制总体旅游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一个规划是否科学,关键是看它是否符合景区实际,是否突出了景区的个性和特色。波阿斯火山国家公园在其开发规划过程中充分突出了自身区位和资源特点。首先,从区位来说,其最大的优势是靠近美国的地理位置,对于吸引北美发达国家的游客以及赴美旅游的外国游客十分有利。因此,公园虽地处拉美,但在管理和服务上却按照较高的标准设计,以充分满足北美及世界各地游客的要求。其次,从景区特色来说,其最大的优势来自于独特的自然资源,公园在规划上就以生态旅游定位,强调原始性和人与自然的结合,把开发与资源的保护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再次,公园在开发自然资源的同时并没有忽略哥斯达黎加完整而独具热带和拉美文化特色,从而将文化元素与自然景观巧妙结合,形成了以生态旅游为特色,哥斯达黎加文化为特点的独特优势。
2、充分利用各种外部资源推广生态旅游
首先,该公园结合其生态资源丰富的特色,大力争取多方支持,充分利用了国内外各种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的有利资源,为其开发建设的先进性、系统性和科学性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成立之初,公园便得到了该国的“火山山脉中部地区发展基金会”的支持。这一基金会是哥斯达黎加旅游业内十分重要的非政府组织,它致力于该国火山山脉中部森林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市场和环境教育的发展和应用,创立和传达能够改善国内和国际公共环境政策的信息,保持和推广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基金会的支持、指导以及对同类公园的借鉴,使波阿斯火山国家公园在规划和建设上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作为哥斯达黎加国家自然保护区系统(SINAC)可持续旅游项目的一部分,公园获得了美洲开发银行的专项基金支持,为公园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证。其次,该公园在开发规划的细节方面,积极吸纳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建设管理。哥斯达黎加作为旅游大国,国内活跃着不少致力于旅游开发的公共组织和志愿者组织。波阿斯火山国家公园积极引进这些组织参与到保护区核心限制区域的管理中,推出不少环境友好型的旅游特色项目,既让当地百姓获益,同时保护生物多样性。此外,酒店的服务水平是一个大型旅游景点服务水平的标志。公园通过引进华美达酒店的入驻改善了基础设施和管理水平,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3、全面加强对居民和游客的环境教育发展生态旅游
离不开全社会、特别是景区周边居民的理解和支持,因此环境保护教育十分重要。在哥斯达黎加,政府部门始终积极开展对广大居民的教育,让全社会参与到有组织的环境保护中。其中,“火山山脉中部地区发展基金会”作为发展火山地区旅游业的重要力量,更是将对火山山脉中部地区居民行为举止的教育作为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居民与自然和谐相处。此外,该国在对下一代的教育中也始终将环境保护作为重要内容。如1989年创立的Inbio国家生物多样性研究所拥有为少年儿童免费开放的公园,通过做游戏、讲故事、绘画等让小公民们从小热爱野生动植物。各大书店里也都会有一个书架摆放自然书籍,介绍大自然的生物。全民的理解与支持,成为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保证。
二、哥斯达黎加生态旅游开发
对中国的启示我国的生态旅游主要是依托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发展起来的。这些国家重点保护的区域,生态系统保存相对完好、生物多样性丰富、植被和地貌景观多样,一些地方还同时是自然和历史文化遗迹相融的区域,这些都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顶层规划引导不够、多头管理、风景区生态环境系统失调、专业人才缺乏、全民保护和参与意识薄弱等问题。哥斯达黎加在生态旅游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旅游业发展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一)借鉴哥国发展模式
将发展生态旅游纳入区域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作为发展中国家,哥斯达黎加成功体现了后发优势。他们吸取先发国家先破坏后治理保护的教训,及时遏制住环境恶化的势头。在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上遇到突出矛盾时,该国通过大力推广《森林法》和森林生态补偿制度,避免了自然资源的进一步破坏,又通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实现了保护环境与促进经济发展的双赢,直接从传统农业经济走向生态旅游的发展道路。目前,我国同样面临着在工业化进程中生态遭到破坏的问题,同时又存在着生态旅游发展不足、不健康的问题。为此,首先要进一步做好规划(包括全国性的整体规划和分地区的区域规划)。不久前国家出台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规划》从总体上体现了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规划》按开发方式将国土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从发展生态旅游的角度看,应将限制开发区域(如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阿尔泰山地森林草原生态功能区等)以及禁止开发区域(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等)作为重点规划区域,依托建设生态功能区的资源条件,发挥其提供生态产品、保障国家生态系统稳定的区域特色,充分利用现有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等资源基础,以科学先进的生态旅游理念为引领,提供系列配套的政策措施,打造出一批享誉国内外的重点生态旅游目的地,使其成为带动我国生态旅游业发展的龙头,从而起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走出一条“保护即发展”的新路。与此同时,优化开发区域(如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地区等)和重点开发区域(如冀中南、东陇海地区等),作为城市化地区,虽然主体功能是集聚人口和经济,但也应该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契机,保护好区域内的森林、草原、水面、湿地等生态空间,充分挖掘城市周围旅游资源中的生态元素,发展以农场旅游、农家乐、采摘点、垂钓点等为代表的农业旅游产品及其他生态旅游产品,形成有相当规模、有特色的生态旅游产业。
(二)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重视外部组织的积极参与。我国与哥斯达黎加的国情不同。我国是政府主导的发展,政府掌握着更多的发展资源和组织资源,理应在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政府要在规划制定、政策配套、法制建设、公共服务等等方面提供全面的发展支撑,克服目前引导、管理层次不高,分割、分散的缺陷。要充分借鉴哥斯达黎加的经验,吸引和利用好各种国际组织和国内民间组织的力量,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激励和优惠措施,以吸取其先进理念,吸引其充裕的资本,借助其优质服务管理的能力,有效地动员各种外部组织参与到生态旅游的服务中来十分重要。例如,哥斯达黎加气象部门提供的天气信息可以让波阿斯火山国家公园的游客避开大雾,在最佳时间上山领略火山口的景观;哥斯达黎加火山与地震监测台所提供的地质信息又能为游客的参观提供安全保障。此外,美洲开发银行的资金支持、志愿者组织对景区的协助管理都对该公园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开展生态旅游宣传教育
建设生态旅游人才培养体系。要在全社会,特别是景区居民中开展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宣传教育,确保生态旅游的和谐氛围。更为重要的是,发展生态旅游亟需一批具备生态学、旅游学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我国的旅游专业院校应以此为契机建设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一方面是对未来的旅游从业人员在此方面加强专业训练,培养一批生态旅游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可以组织景区和旅游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进修,提高他们的旅游管理能力。
三、结语
旅游论文范文6
全国旅游业目前已进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有机结合、互补互促的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阶段。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必须清醒看到成都市旅游业发展的差距;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上还缺乏支柱项目和拳头产品,产品老化、品位不高的现象还较突出;开拓旅游市场的力量还不强,制约对国际市场大面积、深层次的开发;旅游市场秩序混乱、旅游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还未得到根本的扭转和改善;不少旅游企业素质不高,实力不强。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和强大的竞争力量。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实现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是两个带全局性的根本转变;抓好“体制转轨”、“增长变型”的转变,就抓住了改革与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就掌握了各项工作的主动权,为使成都旅游业快速、持续、健康地发展,必须紧紧围绕实现“两个转变”,抓住机遇,开拓奋进;重点突破,全面推进;优化产品、整体促销;狠抓质量,提高效益;适度超前,协调发展,以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为动力,面向大市汤,组织大运行,发展大产业,树立“熊猫故乡”、“四季风光”、“文化名城”的成都旅游总体形象,形成市区、近郊各具特色并辐射跨省区的“三环”旅游网络格局,培育和建立国际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旅游市场体系,努力把成都建成全国的旅游名城,尽快跨进旅游发达城市的行列。到2000年,当年接待境外旅游者21~23万人次,实现创汇1.25~1.37亿美元;2010年当年接待境外旅游者47万人次,创汇在1995年的基础上翻两番,达到1.75亿美元,2000年接待国内旅游者2540~2657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到76~80亿元人民币;2010年当年接待国内旅游者5000~53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到300~318亿元人民币。
目前,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同在。为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解决好以下“五个适应”的问题:
一、在思想观念上,要适应抓大旅游、抓大产业的要求
旅游业是创汇创收的外向型综合性很强的新兴产业。成都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早在199O年底就把发展旅游业列为了振兴成都经济的“四大开发(工业、农业、高新科技、旅游)之一,市委书记黄寅逵同志、市长王荣轩同志在多次会议上都强调要把旅游业的发展作为成都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如何把领导的决策变为发展我市旅游业的强大动力和实际行动?当前,原重要的是进一步解放思想,促进观念的不断更新。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对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充分认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带动和促进关联产业发展的多功能作用,在对外交往和经济、科技、文化交流中的桥梁和媒体作用、在扩大对外开放中的先导作用、在树立一个国家和地区形象中的“窗口”作用,增强抓大旅游、抓大产业的观念;二是各级党委、政府对旅游业在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要明确定位,提高重视程度,增强抓旅游业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坚持“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促进各相关部门支持配合,通力合作,尽快使旅游业真正成为对外开放中的先导产业、第三产业中的龙头产业、国民经济中的创汇支柱产业;三是增强机遇和发展意识,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都十分有利,我市旅游业由快速起步阶段已进入了大发展阶段,有优势的资源基础、坚实的物质基础、良好的工作基础和广泛的社会基础,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支持和兴办旅游,特别是要吸引大企业、大集团跨部门、跨行业投资兴办旅游业;四是进一步树立市场竞争意识,增强加快发展旅游业的紧迫感和危机感,纵观旅游业发展的激烈竞争态势,正确分析和估价我市旅游业当前优势劣势的变化,既要看到优势很多,只要敢于正视我市原有的“中转”辐射优势、价格优势等方面日趋减弱,周边省、市旅游业发展的竞争压力增大,因势利导,扬长避短,满怀信心,打好主动仗。
二、在宣传促销中,要适应开拓大市场、实现大合作的要求
加大宣传促销,开拓旅游市场,是加快旅游业发展头等重要的问题;开发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是宣传促销成效的具体标志。为尽快扭转我市国际客源连年下降的趋势和国内旅游组织化程度低的状况,争取日、美、欧市场稳中有升,港、澳、台市场客源回升,周边市场逐步发展,新兴市场不断拓展,研究确立我市客源市场的开发策略,加强国内外客源市场的分析与预测,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对策,强化市场开发的针对性,不断改进捉销的方式方法,增强宣传促销的有效性,根据国家旅游局每年推出的宣传促销主题,成都两年一度的“国际熊猫节”及举办的各种传统节庆活动,紧紧围绕树立“熊猫故乡”、“文化名城”、“四季风光”的成都旅游总体形象不断优化、更新旅游产品,开展宣传促销,为了拓宽国际客源市场、积极探索建立能与境内旅游供给能力相适应、与境外旅游竞争对手相抗衡的促销机制。坚持统一对外、整体促销的原则,强化联合促销,调动企业开发市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争取各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进一步搞好与各新闻媒介的联合联姻,建立与国内外、省内外、市内外的大合作,组成全天候的立体宣传促销攻势,形成多元化、全方位开放的旅游市场体系。
三、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上,要适应市场的导向和出拳头产品的要求
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旅游资源的开发,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和依托;开发具有特色的旅游拳头产品,才能对海内外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因此,必须下大力抓好旅游产品的开发,搞好旅游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不断优化更新。首先,要按照出优势产品、出配套产品、出规模产品的思路搞好成都旅游总体规划,使规划具有科学性、战略性、指导性和实用性,并严格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进行开发建设,防止低水平项目和重复建设的现象。第二,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突出重点、突出特色的原则,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项目的建设,抓好“中华熊猫世界”这一世界垄断旅游产品的开发,四季风光带以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重点,抓好西岭雪山为代表的纵向四季风光带开发和都江堰青城山为代表的横向四季风光带的开发,同时抓好我市其余8个风景名胜区的配套建设,开展熊猫生态旅游,搞好到九寨、黄龙、长江三峡、拉萨、昆明、桂林、贵阳等周边辐射圈内的产品开发和推出,使度假旅游产品和专项旅游产品的开发有新的突破,开发建设出投入产出效益好的拳头产品向国内外推出,力争产生轰动效应。第三,抓好武侯祠、杜甫草堂、青羊宫、滨江公园、望江公园、万里桥等沿河旅游景点的开发,促进老景点的深度开发,丰富游览内容,恢复府河水上游览,推动传统观光产品的改造、充实和提高。第四,对“世界乐园”、“西南日月城”、“都江堰美国假日乐园”等大型人造景观,进一步在增加高科技含量、参与世强、知识性丰富的项目,完善配套功能,调整结构,招徕客源上下功夫,增强其吸引力和生命力。第五,按照旅游“六要素”协调发展的要求,抓好薄弱环节,搞好旅游商品的开发和销售,不断改善旅游交通和旅游环境、提高旅游产品的品位和质量,以适应国内外旅游市场的需求。
四、在旅游行业管理上,要适应发展大趋势和解决新问题的要求
强化行业管理是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基本保障。要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要求和旅游业这一新兴产业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旅游行业管理上要着重解决好这样几个问题:
(一)要以建设公平的市场环境,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形成规范的市场运行,促进有效率的市场主体为行业管理的目标。
(二)进一步理顺行业管理的体制,坚持统一领导、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的原则;逐步增强旅游行业管理部门的调控手段,建立管理权威,逐步把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边缘性、辐射性、交叉性领域纳入旅游行业管理范围,解决该管管不了的问题;旅游主管部门要主动做好全方位的协调工作,促进上下左右各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增强行业管理的有效性。
(三)当前强化行业管理的重点是,围绕抓整个行业、抓运行环境、抓市场规则的要求,整治旅游市场秩序,
加强对服务质量的监督检查,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整体素质。要通过扎扎实实的开展争创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市场管理、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安全管理,树立成都旅游行业新风范,促进我市旅游服务质量大提高、旅游市场秩序大改观、旅游环境大改善.建树成都旅游新形象。
(四)不断改进行业管理的方式和手段,变传统的对企业的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运用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开展行业管理,通过规则、法规、政策引导市场趋势,建立市场规则,协调、监督维护市场秩序,规范企业行为,为企业发挥活力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充分运用国家和省、市已出台的法规政策,及现已建立起来的旅波质量保证金制度、旅游质量监督、涉外旅游饭店评审、旅游定点管理、旅游企业年检、旅游项目评审、旅游服务考核、新闻舆论监督等调控手段,加大行业管理的力度。
(五)切实贯彻“搞活市场,正确引导,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的方针,认真研究和解决我市国内旅游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打牢基础,使国内旅游逐步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进而促进成都国际旅游的发展。
(六)旅游管理部门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以科学化的管理、高质量的服务、高效率的工作、勤政廉洁的形象,树立和提高旅游管理部门的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