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怎样学好语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怎样学好语文范文1
曲阳二中初一(3)班张娟
目前,中考和高考都把语文排在首位,且分值均为最高,可见语文的地位。语文是基础学科,是你到达理想彼岸的交通工具。语文是表达感情,传达美感,开启心灵的窗口。没有语文作基础,其他学科也不可能学好。数学家苏步青教授说过“要当我的研究生,我建议只考语文和数学,而且先考语文,语文不及格,数学考得再好也不要”,可见,学好语文是多么重要啊!
可是如今,想要学好语文这门学科,又好像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它既繁琐,又要有良好的基础、写作水平,以及悟性。但是,要学好它,其实并不难,真正难的是我们是否能够坚持。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内容是读书。要学好语文,光读几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也许大家会说上学时怎么会有时间看书呢?我认为:时间是一定有的,关键看你是否会利用它,我们可以在晚上睡觉前看几篇好文章,写作业累了看看书也可也当做一种休息。时间久了,便能形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战国时期的学者荀子在《劝学》一文中告诫人们:“不积跬(kuǐ)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语文学习是慢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点点滴滴的语文知识,就如一粒粒的黄沙,今天积一粒,明天积一粒,就会聚沙成塔。因此我们一定要阅读有益的课外书籍,以此来提高我们的阅读水平以及词汇量。倘若我们能够持之以恒,长此以往,我们便能够下笔如有神。
其次,最重要的就是要多练,我们每天的日记便是很好的练习机会,把一天的见闻及感受记录下来,不仅是对一天经历的回忆,更加是锻炼了我们的文笔。当然,写日记要贵在真诚,要有恒心。
此外,读书学习要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不仅是我们如影随形的好老师,可以解决我们学习中碰到的疑难问题,而且也可以作为一般阅读材料来读,这对于拓宽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大有帮助。
语文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但是想要提高成绩,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基础不失分:这就应该在平时的默写上下功夫,文言文要做到书下注释会背会默,重点语句须会翻译。阅读平时要多练,还应该在上课时注意听老师讲课,认真做好笔记,掌握好答题技巧。考试时尽量多读几遍,(你可以先稍微看下试题,后看一遍文章,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之后在仔细看一遍。一定要围绕中心答题,务必要注意标题,开头和结尾,环境及人物的描写,因为这些对表现主题有很大的作用)。作文最好是平时多观察生活,积累题材,多写,多看。但到考试时可以把你准备的题材往试题上拉,要得高分,文章必须要有新意,有个性,有层次,有条理,还要有华丽的语段,因此要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果是题目自拟)最后,要有一个好的标题。
语文不仅可以使你在考试中占很大的优势,还可修身养性。名人伟人借语文尽显风流。的诗词,的口才,华罗庚善对对子都被人称道。语文可使人保持生命的本色。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为中华崛起读书,皆为饱诗书、洞察事理之故。语文可使人快乐充实,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语文使人思维开阔,使人处世不惊,使人明智地生活。语文并不是简单的学习课本的知识,而是教导我们如何去思考,如何为人处世,如何生存。
怎样学好语文范文2
一、 运用想象学语文
学习语文,如果没有想象,就无从对语文进行感受和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选择一些切入点,引导学生从具体情景出发展开丰富的思维活动,去感受语言文字所暗示的意蕴和情趣。
例如教《蚊子和狮子》一课,可以就“蚊子撞到蜘蛛网上之后”让学生想象一段话。有的同学想象蚊子撞到蜘蛛网上,一动也不能动。它有战胜狮子的经历,而今要死在蜘蛛手里,真是难过极了,懊悔极了,它懊悔自己战胜狮子以后太得意忘形了。也有的同学想象就在蚊子闭上眼睛等待着那可怕的时刻,从松树上滴下一滴松脂,正好落在蜘蛛身上,顷刻,蜘蛛就被松脂包住了,再也动弹不得。由于松脂的重量,蜘蛛网被拉破了,蚊子也因此得救了。这些想象虽不免幼稚,却富有情趣,且有易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
二 、充满诗意学语文
教学的诗意在“情”。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皆是有情人,文章情――学生情――教师情,语文教学就是一个储满情感的海洋。教师把教材情变为教师情,激发学生情,培育学生情,使学生受到感动,感染和感化,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情感以及内在的精神品质,用我们民族和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滋养学生,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领悟到祖国文化的人文关怀。于是,语文课自然就超出了科学的范畴,产生出巨大的不可估量的育人价值。教学的诗意在情,又怎一个情字了得!
教学的诗意在“境”。这境是学生的课堂生活情境。新的课堂生活的显著特征是教学情境化,教师要创设适合学生成长、有利于发展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期间,增强教学的实感性,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如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有人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见?不如改作“十里”,那么水村、山郭、酒旗、寺庙尽在眼中了。有人反驳,“十里也未必看得见听得见。”一石激起千层浪,我顺势引导:“写诗要得是艺术的真实,而不是生活的刻板再现,诗句表面看起来不合情理,不合逻辑,实际上却揭示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后人把这类咏史怀古的诗歌写法,概括为“无理而妙”。学生顿悟各展其才:“我想起了孟郊《登科后》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长安很大,花又很多,“一日看尽是不可能的”,但“无理而妙”,表达了他登科后的狂喜心态。教学的诗意在境,教师要相机诱发,因势利导,不断创造教学情境,开辟教学资源,开发学生潜能。
教学的诗意在“美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是人的天性。学生当然爱美,如果能把课上得美一些,用教学美吸引学生,诸如教态美、开讲美,提问美、语言美、板书美,结构美等,给学生愉悦和舒畅的美感,学生的主体性将得到极大的发挥。学生的智慧之花会灿烂开放。
三、 创设氛围学语文
众所周知,愉悦融洽的课堂气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怎样创设融洽愉悦的课堂氛围呢?
1.培养情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俗话说,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一般说来,学生喜欢某位老师,也会喜欢这位老师的课。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有民主意识,充分发挥教学民主,尊重、热爱、信任学生,不偏爱成绩优异的学生,不嘲笑成绩较差的学生。对于那些自制力较差的学生,教师更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真诚的爱去温暖、感化他们。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亲近了,上课发言时,自然就会无拘无束,思维也会更敏锐开阔。这样,课堂气氛自然就愉悦了,学生也会专注投入。
2.师生互动,搭建互动平台。
传统教学是满堂灌,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默默地听,这样自然会束缚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搭建师生互动平台,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营造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
3.巧设疑问,激发兴趣。
古人云,“学贵有疑”。我根据学生求新好奇的心理,在语文教学中,抓住关键句子,引导学生进行多侧面、多角度的质疑,从而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的提问不仅要有价值,而且要有创造性,要能引导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情境。
4.生生互动,培养合作精神。
怎样学好语文范文3
关键词:汉语文;存在问题;语文素质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8-0094-01
汉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将汉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又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枯燥课堂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而不是题海战术,适当减轻学生负担。下面就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提高课堂效率方法分析:
目前,藏族班学生在学习汉语文过程中,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呢?我认为主要的问题是:一是学生的认读能力不强。由于学生在学习汉语文的过程中,受语言环境的影响,加之基础知识学得不牢固,自学能力不能得到有序的提高。二是表达能力不强。学习语言,"听"是很重要的,只有"听"明白了,表达的准确才有基础。在汉语文学习中由于缺少学习第二语言的极好的环境,使学生在听、说、读及表达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造成了课堂上理解、表达自己思想感情时,做不到得心应手。三是写作能力不强。由于教师在施教中,缺乏对学生的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写作能力在低水平徘徊。如观察能力不强,没有大量感性材料的积累,写作时不知从何下手。作文错别字多、语病多、中心思想不明确、结构安排不合理等问题存在。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藏族学生语文素质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去抓。
1.汉语文学习方法存在的问题
1.1由于藏族地区人们之间进行交流,大多使用藏语,特别是在广大农牧民中,学生除在学校课堂上听到、学到几句汉语外,在其他场合连一点点汉语也接触不到, 因此在语言环境上, 对学生学习汉语文就很不利。许多学生家长认为"男孩子,长大放牛放羊种地,女孩子长大嫁人,学习文化知识没用。" 此外,家长是学生的第一老师,所以这种错误的思想自然地影响孩子。而小孩呢,年龄小,思想单纯。日常生活中家长说的是藏语,学生说的也是藏语,不重视说汉话。
1.2多数学生不预习,不会预习。坐等老师讲课,老师说什么,就听什么,甚至有些学生听不懂普通话,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即便有预习,也是拿着书本反复地读几个生字。不能发现问题,更难去理解课文。即使发现问题,也不追根求源。在上课的时候很多学生不会听课。有的学生像速记员,边听边记,但只是盲目地听盲目地记;等上完课,却什么都不知道;有的学生只听不记,上课的时候就带两只耳朵来,连笔都不会动一下;有的学生只喜欢听历史故事、人物典故,对课文内容全无兴趣;有的学生上课不听,下课补课。
2.创造用汉语交流的环境
藏族学生要写汉语文作文,首先要学会说汉语。我的学生所处的是藏语地区,一生下来首先接触到的语言是藏语,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用来交流的语言就是藏语,许多学生直到上学才接触到汉语,由于汉语与藏语的语法不同,造成大部分牧区的孩子在说话、作文时语句不通的现象。例如:藏语中的"吃饭"说"饭吃","打篮球"说"篮球打"等等,这些在汉语中属于语序颠倒的句子用在汉文的作文中。再加上藏族学生识字少,积累的词汇量少,在写作文时经常出现错别字连篇的问题,例如:"芳方"不分,"座坐"不分,"沙""砂"不分等等。这是因为藏语的发音与汉语的发音有着较大的差异,学生要说好汉语就得多下一番功夫。
因此,在班上作出了一个明确要求"在上汉语课时,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必须是用普通话,平时同学之间交流时,尽量用汉语交流"。同时我还从自身做起,每次与学生交流时都讲标准的普通话,让学生能从我的对话中自然而然地纠正自己的发音。还经常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汉语演讲比赛,朗读比赛。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语序和不标准发音。看新闻时,让学生跟着主持人讲,这样,班上的同学逐渐养成了用汉语来交流的习惯。通过长期坚持,原来不大会说或不敢说汉语的学生也基本能说一口比较流利的汉语了,这样就为作文扫除了语病障碍。
3.培养先思考再写作的良好习惯
综观历年高考汉语文试卷,作文已获得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写作的问题首先不在于写而在于思考。写作,不在于字面的华美辞藻,更在于字面下映射出的作者的思想,在于作者的心性与情怀。宋代大词人陆游曾指出,诗文成就的好坏,"工夫在诗外"。由此推之,写作的工夫也是在写作之外,尤其在思想上。一个人没有善良正直的心,所作文章就会缺少思想、观点、见地,也就很难打动读者的真情,唤起正能量。腹内空空、脑内茫茫,作文时能说出什么,写出什么?经过思考,有了思想、有了观点、有了见地,文章一挥而就、轻而易举。作文要想写好就要加强写作训练。提高写作能力要从点滴做起。课外积累是写作的基础,阅读就必不可少,要学会对文章的细读,精彩的篇章最好能背诵。腹内空空是写不出好文章的。
4.养成常习作、勤动笔的好习惯
一个人有了思想、观点、见地之后,却不去表达、表述,那么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就无从得到锻炼。汉语文的写作能力培养更离不了常习作、勤动笔。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学生喜欢学习汉语文,又总写不好汉语文作文,眼高手低的原因。当前的汉语文教学过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实际运用与动手能力的培养,汉语作文与习作练习恰恰就是培养与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作文能力的培养不可忽视,汉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务必要培养学生常习作、勤动笔的习惯。
5.阅读、思考、写作相互结合
首先,有效阅读汉语文的同时必须随手记读书笔记。阅读的同时要将有价值的内容记下来,同时将自己的思考、想法也记下来。
其次,有效阅读汉语文必须坚持写日记。阅读汉语文时要记下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有体会、有感悟,才是有效阅读。注意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坚持不懈地用汉语思维和文字记日记、有感而发地写随笔,都是写好汉语作文、学好汉语文的有效途径。
怎样学好语文范文4
关键词: 农村初中生 语文学习习惯 自主学习
中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就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逐渐形成自主学习语文的习惯。作为语文老师,每当我接新的班级时,都非常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而提高语文学习质量。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教师必须教会学生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学会正确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学会阅读文章,准确地获得信息;学会写作;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且以此为工具进而学好、用好其他学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语文的兴趣首先来自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我国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文学成就璀璨夺目。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五彩缤纷的语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朗读比赛、成语接龙、妙对欣赏、表演课本剧……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长知识,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来源于自信。语文成绩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的。因而语文老师不要吝啬夸奖,而是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学习成果,让赞扬在学生的成长中占主要地位,为他们的点滴进步喝彩,这样学生的成就感就会大增,学习自信心就会增强。另外,还要引导学生涉猎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教师可以经常利用第二课堂时间让学生欣赏名家、名篇、名段,让学生领悟其中的丰富内涵,领会语文学科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习惯
斯宾塞:“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实现自主发展、自我进步,培养自主精神,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体现在语文中就是课前预习的习惯,运用工具书的习惯,课堂质疑、独立思考的习惯、课后复习巩固的习惯。为学生自主学习营建自由、宽松、探究的学习环境,让每一个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努力向高一层次的学习阶梯迈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不仅可以夯实基础知识,而且可以带动学生的阅读、分析、综合、写作等能力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三、培养学生诵读课文、诵读名言警句的习惯
课本所选文章,是运用语言表现生活的典范,是历代仁人志上不朽的生命,是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多年经验表明,利用语文课可以培养学生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的情感。优秀课文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多方面的,有时甚至影响学生的人生取向。
课本中有很多富有人生哲理的文章,如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谈到了遇到困难,可以把大困难转化成小困难,一个一个逐步突破解决困难的人生哲理。席慕蓉的《贝壳》告诉我们人的一生是短暂有限的,关键要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细致、更加一丝不苟,使自己活得充实、有价值……我利用这些知识教育同学们如何面对困难,解决困难,怎样让人生过的更有价值,更有意义。通过学习,学生获益匪浅,思想境界也有了提升。
利用名言警句,激励学生的斗志。如七年级下册课本中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样写道:“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诗人普希金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挫折、障碍。通过学习《伟大的悲剧》,学生不仅理解了英雄们的集体主义精神,而且深入理解了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团结协作、勇于牺牲的精神,人生观、价值观得到了提升。
四、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巴丹曾说:“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语文阅读水平的高低与学生是否重视课外阅读相关。事实证明,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与他们的阅读量成正比。新课标明确要求每年读2―3部名著,初中阶段阅读量达260万字。因此,教师除了教给学生书本知识外,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也至关重要。然而对于农村初中生来讲,阅读往往具有局限性:①片面性,阅读面较窄,大多数学生将兴趣放在读武侠言情小说、网络小说卡通漫画等方面;②肤浅性,阅读时只注意涉猎情节,不关注作品的有价精髓;③艰巨性,因为面临升学压力,作业负担重,缺少课外阅读的时间,或者得不到父母,以及一些任课老师的理解……总之,学生的阅读情况差强人意。
我曾经对所教两班学生暑假课外阅读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学生中经常看课外书的仅占13%,偶尔看看的占57%,从不看的占10.9%。学生的课余时间几乎被电视剧、网络占去了,据统计,假期间看过《喜洋洋与灰太狼》的占91%,在家用电脑或用手机上网的占67%,学生平时不玩网游的少之甚少。假日、课余就如此打发了,学生厌学逃学就成必然。再加上农村家长重视不够,不懂得引导与约束,所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势在必行。我经常有选择地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些有益书籍,使他们养成一有空就读书看报,并且养善用常用工具书的习惯;成边读边摘记,读时作眉批的习惯;读后写体会,并写出自己的见解的读书笔记的习惯;善于利用课余时间的习惯,等等。日积月累,知识面窄的农村初中生的头脑就会逐步丰盈充实起来,他们的阅读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五、做有心人,勤观察、勤思考、勤练笔
魏书生说:“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农村语文教师怎样指导学生写出佳作?
首先,要学生克服写作文的心理障碍。一提写作,部分学生就头疼,无所适从。要让学生对产生写作的欲望,教师要关心他们,呵护他们,了解他们,做好思想工作,要多鼓励,少批评,让学生对写作产生自信。这样,学生才敢于写,乐于写。其次,让学生留心观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写作源于生活,积累是写作的基础。引导学生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这样,双管齐下,积累写作素材,学生才会有话可说。再次,贴近生活,重视个体体验,抒发真情实感,凸显人文关怀,这是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写作的要求。因此,引导学生回归真情、回归个性,让作文再现学生的生活,是每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最后,无个性,无创意,难成佳作。所以学生在写作时,应捕捉新元素,挖掘新亮点,写出有新意的文章。
英国教育家普德曼说:“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收获一个命运。”在素质教育前提下,我们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使其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学习、工作与生活。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2]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怎样学好语文范文5
【关键词】语文教学;基础;发展;提高
语文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学生在学习中怎样运用正确的方法,掌握学习规律,提高学习效率,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这向中学一线语文教师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怎样抓好中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更好的为教学服务?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教材为本”向“以学生为本”的转变 现代教育强调民主化教学,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个性张扬,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标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以知识为中心”变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坚持“以学生为本”,让学校成为学生实现生命价值的场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使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展现出来,重视每个学生独立的生命个体,关注学生的个性的健康发展;要转变地位和角色,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通过教育活动,使学生得到不断的发展并走向成熟。培养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人、学会生存以及学会共同生活,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
2. 教学中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发展规律 在课程改革与教学不断发展的今天,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所培养的人才不但具有精深广博的知识和能力。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点、和现状,有助于教师更好的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了解学生能力差异、个性特征、学习心理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优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想像,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会就会让学生茅塞顿开,心领神会……。教师的引导可以达到最佳状态。同时,初中生的情绪和情感具有外显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大胆展开合理的想象、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独到看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提高自信心。
3. 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方式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合作、探究、交流,特别重视学生的探究精神的培养。语文的探究性学习,要把课文以及自然、社会、自我都作为探究的对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进入教学过程正是教学产生效果的重要条件。组织学生朗读课文,小组探究。通过关键词,体现人物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词语真切地与文本对话,去探究发现,品味语言文字的无穷奥秘!学生的思维灵动,课堂的气氛活跃;探究性学习模式活是语文探究性学习需要基本的模式,但不囿于固定的模式,需要广大语文教师不断探索创新。
4. 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等多种方法教学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学习方法更显示出它不可忽视的价值。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资源,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资源和技术。信息技术中有各种各样的教育产品,如课件、软件、多媒体技术等等。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借助视频、音乐、歌曲等现代媒体手段,将原本抽象的内容转化为生动直观地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感知可视化,想象可视化、知识可视化。方法作为中介,在获取新知识及形成能力中起了不可缺少的作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的运用使语文知识得以直观、形象、生动的展示出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是教学内容和方法以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的体现,它能够更灵活、更易接受的方式来调动学和教,能够不加重教师和学生负担的情况下,高质量完成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5. 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就决定了语文课程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语文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交际功能、文化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重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6. 注重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课程标准要求培养有语文素养的社会成员,是否掌握语文的思想感情也是作为具有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准。在探索科学与发展经济过程中,需要具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具有语文素养的人往往善于更好的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发自己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些都能有助于语文思想感情的渗透和培养,中学语文通过知识的传授,不断提高学生的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依据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及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结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因此结合学生的实际挖掘教材的教育因素,采取灵活多样、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思想教育,做到“文道统一”。让学生在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时,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怎样学好语文范文6
1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是生活"。他的意思是,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中处处有美的闪光点,要善于观察、发现、捕捉,才能充实头脑,美化心灵,从而写出好的文章来.如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每天半夜三点多钟起身,走十几里路,去观察包身工上班的情景,终于搜集到关于包身工日常生活的第一手材料,写出脍炙人口的《包身工》。又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绿》,叶圣陶的《景泰蓝的制作》等等都是观察生活后写出的名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从高一开始写日记,写周记,内容包括校园、家庭、社会,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各种景物,观察各种人和事并细心体会个人的感受.结果不少同学写出了好文章。如97级黎青云的《春夏秋冬话九中》因观察生活,写出个人的真情实感,所以以高一级学生的身份参加学校校庆征文比赛,仍获校庆征文一等奖,并发表在《南海报》上。
2提倡学生关心时事,多听新闻.多阅报刊,以便有感而发
学生要写好议论文,没有素材是不行的,故而我要求学生多听新闻.在家里,早、午、晚饭时间都要求学生注意收听新闻,关心时事。同时,我还提倡学生多阅报刊,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班里订的《羊城晚报》、《中国青年报》,学生个人订的《参考消息》、《文摘报》、《文萃》、《作文报》
、《语文世界》等,同学们都争相阅读,作读书笔记,积累不少的典型素材,在此基础上,我又要求学生把报纸上他们感兴趣的、有感受的文章剪下来,写读后感,写评论文章等。结果学生的剪报作文比教师的命题作文还要写得好,因为他们是有兴趣而写,有感而发。
3精选作文体裁和题目,作文训练力求系列化、系统化
在教学中,一方面,我让学生对77年到98年的高考作文进行审题,我作分析,详细讲评"状元"文章,让学生较系统地熟知高考作文类型;另一方面,我又以符合写作目标要求,符合学生实际,有新鲜感为原则,精选作文体裁和题目,对学生进行系列化、系统化的作文训练.如200字小作方面,我选了下面一些类型和题目:(1)说明文:《圆珠笔》,按一定的说明顺序,运用三种以上说明方法。(2)场景类片断:《课间的荷花池》,运用记叙、描写、抒情写一场面。(3)徽章介绍:介绍"九中"的校徽塑像,讲清构图及寓意。(4)续写想象情景作文"自习课上,突然一个同学笑起来…"。至于大作方面也是这样,有命题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有材料记叙文,材料议论文(包括看图作文)等。
4加强审题训练,多审题精写作
作文的第一步就是审题,作文审题是否正确,是关系到文章成败的重要一环,因此,写作训练的第一步就是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题意,也就是审好题。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审题的一般技巧,如命题作文要(1)审标题,注意题目的限制性;(2)审文体;(3)审写作要求(包括注意事项,提示);(4)应试中审评分表;材料作文(包括看图作文)除了上面(3)(4)点外,更要审清材料,多则材料的要进行归纳总结,找出最佳角度、最佳立意。语文教学内容很多,不可能要求学生大量写作。所以多审题,精写作,所费时间不多,学生写作能力又得到培养。实践证明,这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5借鉴名家名篇,提倡学以致用
画家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搞艺术离不开一个借鉴模仿的过程,但不能生吞活剥、生搬硬套,作文也是如此。学习了课文中的名家名篇,让学生也去尝试一下,用刚学到的方法去仿写文章,也是我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方法。如学习了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后,要求同学们用"移步换景法"去写《登奇山》、《游西樵山》等;学了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让学生用"定景换点法"写《校园之春》,提倡学生学以致用。当然这种仿写不是呆板的照搬照套,而是让学生借鉴,学习名家的写作方法。
6尝试写作辩论式作文,突破常规思维
1991的高考作文题是"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要求考生任选其一写作,这其实便是一种辩论式作文题型。我借鉴这种作法,以"名师出高徒/名师未必出高徒","有志者事竟成/有志者未必事竟成"等为题,让学生进行作文辩论,让他们持其中一个观点去驳另一与之对立的观点,要求既要观点鲜明,又要注意论证的辩证法,不失之于片面偏激、写作时要求学生按观点分成两组,写出文章后各派四个代表出阵参与辩论。结果不少学生能突破常规思维,拓阔写作思路,写出了言之成理,不落俗套的好文章,辩论场面也十分热烈,学生兴趣盎然。
7教师评改作文与学生互改、自改相结合,教师重在讲评、鼓励
为了发挥同学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作文的兴趣,培养他们批改作文的能力,从而提高作文水平,我在作文评改方面,除了教师本人评改外,还采用学生互评或自评的形式。具体做法是:课前教师浏览了学生作文,找出作文中的优缺点,课堂上进行审题分析,指出此次作文的优缺点,示范评讲两三篇文章,列出批改的标准,然后让学生批改,可互评,可自评,先找优点,再指出缺点,重在鼓励,然后教师收上来再阅,贴出优秀习作。这样,学生亲自参与了文章批改,所以对本类作文的写法要求理解得更为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