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品茶论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品茶论道范文1
关于中国贫富差距形成的原因,他首先援引王小鲁和樊纲的研究结论认为,居民收入差距主要由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阶层差距三方面组成,其中提到税制改革严重落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到位是加剧阶层贫富差距的重要因素,并强调指出,农村劳动力未能实现充分就业,是造成并不断拉大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推手。
“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是近年来官方和媒体鼓吹的热词。但他认为,无论中国的经济增长处于起飞阶段还是趋于成熟阶段,都不能违反经济规律,背离市场改革方向,由政府来干预居民消费。近十年中国国内消费增长速度都超过了GDP增长率,占GDP比重的相对下降只是因为同期政府投资的扩大,并不存在媒体和专家所说的内需萎缩情况。他指出,即便要有效提升消费,也不能通过发放政府补贴的方式,而应设法增加生产、减税、稳定金融、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推进税制改革。
他对“通过增加工资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流行观点表示坚决反对。他不同意劳动报酬占GDP比重持续下降的说法,认为统计规则改变、产业结构变化、GDP数据调整等因素让这一比重有所调整,但仍属合理正常范畴,与其他国家同期相比也不存在任何反常。
归纳有关贫富差距问题的讨论,徐滇庆认为,许多观点都是经济民粹主义的表现,是“失意文人”脱离实际,跑出来要求平均再分配资源的空想。
徐滇庆的主张有一些则脱离实际。我赞同书作者提出的一些政策建议,如稳定宏观经济环境、消除由于价格等因素对经济系统所造成的扭曲、建立和健全合理的税收制度以调节各社会集团的利益关系、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系统等。
品茶论道范文2
作为茶的发源地,中国人喝茶,更是有复杂讲究的,古人谓之茶道。再上等的佳茗,如不符合茶道而饮,则为暴殄天物不如不饮。大体而言,且不说喝茶之境、喝茶之人、煮茶之水以及所用之器,单以喝法而论,便名堂不少,足令外行人们叹为观止。若有闲情推究一下,可以发现,喝茶,饮茶,品茶等说法,并非是各种方言下的不同称谓,而是方式和境界层次的区别吧,一等为品,二等为饮,三等是喝。雅俗的分界便在这里了。
说到品茶,常被推崇的有《红楼梦》里妙玉的“三杯论”。它出自这部文学巨著的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曹雪芹笔下的妙尼姑是以杯数来区分喝茶的雅俗,“一杯为品,二杯既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妙玉的高论虽然未必公允,却令好些人喝起茶来不敢轻易贪杯,免得与宝玉为伍,一起落在“超级蠢物”的“挨骂席”上。不过,话说回来,这场品茶小会的过程种种,则绘声绘色地尽情演绎了中国古代茶道。
首先说喝茶之境,栊翠庵花木繁盛,院落清幽,是极好的修行之所,也是品茶论道的好去处。而禅堂外的耳房,大约是寂寥中的寂寥吧,以妙玉的怪僻和高洁,应该是不染俗尘的人间绝境,自然非雅士不可入内的。所以,妙玉悄悄拉了宝黛二人去喝“私房茶”,雅士坐雅间,佳茗待佳人,理所当然地形成一种更加高雅的格调。试想一下,在这样的环境里喝茶,岂不令人身心俱醉而出凡入圣?只是,红尘喧嚣,浮华迷眼,大多数人是难遇这样一方人间净土的,一般只能随缘,随遇而安地享受袅袅茶香而已。然而,品茶也好,饮茶也罢,环境的选择总是一种要务。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意绪,感悟自然不同。
其次是喝茶之人,禅堂里头是供着菩萨的,冲了自然是罪过,耳房是雅间,更不能让俗人出入。因此,以刘姥姥之鄙俗固然不能踏越半步,贾母等众人是东家香客,以礼待于禅堂即可,甚至连宝玉那样的灵异之辈,在妙玉眼里,也是常常归于俗流的,而只能托宝黛二人之福来此消受一回。可见,光有雅境不行,要有雅士在座,方能尽得品茶之妙。佳茗入了俗人的口腹,虽然不到焚琴煮鹤的程度,恐怕总难免产生糟蹋可惜的感觉。所以说,同样佳茗当前,与哪类人物一起把盏,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类人物是一道风景,风景既殊,情怀必异。
再次是煮茶之水,妙玉给贾母献茶,用的是“旧年蠲的雨水”。她请宝黛吃体己茶,黛玉以为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却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统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你怎么尝不出来?”在她看来,连水也尝不出来的人,当然就是大俗人,哪里还谈得上品茶!可想而知,梅花上的雪自然冰清玉洁,且沾有梅花的香气,这样的水用来泡茶,口感轻浮尚且不论,含香梅润,亦且更添雅致了。虽然这不过是一种文化的渲染,并不足信,但现实中井水、泉水、河水、江水等各种水泡茶,味道确实迥然不同。
最后是饮茶用具了,在妙玉看来,品茶功夫首在茶具,茶倒在其次。贾母带一大帮人到栊翠庵品茶,她亲自捧出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其余众人都是一色的官窑脱胎填白盖碗。宝钗黛玉在耳房内吃体己茶,茶杯却是王恺珍玩一类的古董,与宝黛一般不同凡俗。宝玉要求“随乡入乡”,妙玉便找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盏。至于她自己吃茶用的是绿玉斗,而刘姥姥吃了一口成窑五彩小盖钟里的茶之后,这小盖钟妙玉便不要了,可见她对茶具是多么讲究。而细想一下,这是一种饮茶的层次吧,即甚么人用甚么杯子,雅俗分际境界高下自然明了。
品茶论道范文3
明代的饮茶文化之中,不只局限于室内安居的静态模式,也有流连山水、聚游知己和茶会等动态的表现,这也体现了劳逸结合的养生思想。就茶艺流程自身而言,它是一种相对静态的活动,而明代的茶人们往往借访泉探茶的机会出游远足、登山临水,流连于湖光山色之间。例如,高濂《遵生八笔》“高子幽赏冬时十二条”中就有入山寻茶、玩赏若花,秋日出游赏花亦不忘顺便汲水煮茶,并记录了春日于杭州虎跑泉品试新茶的事项。明代茶人们也会时常组织聚会品茗,即“茶会”。人们可以借参加茶会的机会,聚会知己茶友,相互畅谈,或抒志,或排解郁闷。
2茶文化与饮食养生
明代的茶文化与饮食养生主要集中体现在饮食卫生和食养、茶疗两方面。明代茶文化中极其重视饮食卫生,不仅体现在茶叶质量、用水质量等方面,还体现于茶事过程里突出的种种清洁观念。茶人们都重视茶叶的收藏,避免因收藏方法不当使茶叶变质。此外,明代茶人十分重视对于水品、水质的鉴别,他们在取水、选水、用水、存水时以洁净卫生为首要要求。明代茶人对于喝茶时所用的茶具也要求做到保持干净整洁,茶事中的茶巾,亦称“受污”,就是专门用于拂拭茶具,保持器物清洁的工具。为了确保所喝的茶干净,明代茶人将洗茶确立为品茶过程中必备的程序,并且发明了专门用于洗茶的器具“茶洗”,又叫“漉尘”,同时,《遵生八笼》记载:“漉尘,茶洗也,用以洗茶。”在食养茶疗方面,茶作为一种最为常见、最为普及的传统药食同源植物,常被明代人用来解腻消脂、下气消食以及解酒、护齿,充分表现了明代对茶效的重点发挥和广泛应用。高濂在《遵生八笔》中有言:“慎勿将盐去点茶,分明引贼入人家。”明代茶人还在所饮之茶中添加香花、香料、茶果、茶菜等,以调整茶性寒凉、平衡阴阳,从而实现辨证选材、扬长避短的效果。
3茶文化与精神养生
《茶经》中记载:茶之为饮“最宜精行检德之人”。因此,明代的茶人们一直将品茶作为人格修炼的重要手段,在品茶的过程中,将修身养性、内圣外王的道德追求与茶艺、茶事融会贯通起来。由于当时的茶人们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颇深,并在日常生活中受释、道文化的熏陶。因此,他们无论出世或者入世,都追求高情远致的心境。在明代人们的心目中,只有蕙心兰质、怀瑾握瑜者,才能称得上真正领悟了茶中清净、至简至洁的真谛。品茶在成为修德养性的重要方式的同时,也成为清正、高尚人格的符号。焚香煎茶、泉石之韵亦是陶冶性情、培养气质的重要养生途径,明代茶人在品饮之际,以茶养德、涤荡杂念,以茶养性、致中和谐,以茶明志、标榜心性,从而得以修身养德、陶冶性情。此外,一年之中,伴随品茶、饮茶等茶事而发生的各种四时活动,如春季出游采茶、踏青探幽、秋日品茗赏菊、冬日赏雪煮茶等,都是顺应自然,四气调神的养生手段。
4茶文化与休闲养生
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百姓终日为了生活而奔波劳碌,身体与精神上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于是在忙碌之余,他们都喜欢集聚在茶馆内小憩休息、打发时间。因此,茶馆在明代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成为普通百姓聚会休闲的重要场所。相比市井茶馆休闲文化,明代文人雅士的茶文化休闲养生则主要集中体现在品茗赏景、游山玩水、茶会风雅、把玩古物等方面。明代的文人雅士们将自身的精神追求与茶文化相结合起来,从而发展出其独特品位的茶文化,所以,品茗杯他们是为淡薄宁静的清课。《遵生八笔》中,记载着春时虎跑泉试新茶、秋时汲泉煮茶、冬时烹雪煮茶等赏幽情致,并记载了载齐斋十乐云:“读义理书,学法帖字,澄心静坐,益友清谈,小酌半醺,浇花种竹,听琴玩鹤,焚香煎茶,登城观山,寓意突棋。”[2]同时还记载了出于寻茶、爱茶而产生的游山玩水、谈古论道、寻泉和制茶等活动,明代文人墨客们将游玩、社交以及劳动实践相结合,从而起到了亲近自然、调养精神、锻炼体魄等养生保健的作用。
5明代茶文化对现代养生的借鉴
品茶论道范文4
“茶叶除了轻身耐劳、增强免疫力,还可以减肥、美容。”曾志挥先生解答道,话毕,他递给笔者一杯普洱,接过茶杯,一股奇香轻轻地溜进笔者的嗅觉,望着诚意满杯的普洱,再看看眼前的曾志挥先生,难以相信他就是享誉澳门的“一代茶王”。从他身上找不到王者的霸气,惟有平易近人的和气。当他娓娓讲述自己的故事时,让人由衷地感叹:真正的王者,是最真实的,也是最真诚的。
由酒入茶,
茶香飘溢、美誉远扬
曾志挥先生一家可谓茶叶世家,他自己与茶叶打交道历经近半个世纪的春秋。如今,他将接力棒传递到小儿子曾佐威先生的手中。秉承父亲的严谨作风,曾佐威先生不断将茶叶文化和茶叶精髓继承、传播。
其实,曾志挥先生原先并非从事茶叶这一行,而是以生产米酒为主,年纪轻轻的他在酿酒行业崭露头角,很快就掌握了酿酒的技术,而且在蒸馏和发酵等工序上研发出自己的独门技术,使当时的家族小作坊在澳门40多家酒厂中脱颖而出。短短数年就成为业界的巨人,并在不到三十岁的时候,就获得“酒王”的称号。
解放后,“曾氏制造”的美酒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地,许多国家的客户都希望曾志挥能到外国去投资设厂,但是他都婉言谢绝。1965年,中国经贸委驻澳门的南光公司(属中资公司)向这位熟悉中国和西方商业运作的年轻爱国商人发出征召,希望曾志挥通过澳门这个自由贸易港口,把中国的茶叶打入国际市场。
当时澳门地区的茶叶经营相对惨淡,在出口界排不上号,外汇收入中茶叶贡献也相对最小。虽然亦有很多人经营,但是以失败居多,因为他们无法正确把握茶叶行业的特色――投资大、利润小、劳动强、专业知识水平要高、社会关系好。但茶是中国文化特色产品,茶是外国人藉此了解中国的媒介。基于心中的爱国情怀和强烈责任,曾志挥先生临危受命,并立志将中国的传统文化特色――茶,在世界传播、远扬。
据曾志挥先生介绍,早在几百年前,大陆运往欧洲的茶叶都经过澳门中转,而以前出口的茶叶由于没有完善的系统、交通运输欠缺、品种少、弄虚作假相对较多。解放后,国家希望整顿此种现象,而这必须要在澳门寻找一个有能力经营茶叶的人,担当“领头羊”的角色,以此领头茶叶外贸。基于种种考虑,曾志挥先生成为第一人选。
担此重任的曾志挥先生没有退缩、没有放弃,而是把当年办酒厂的刻苦干劲,全部用在中华茶文化的研究上。“总的来说,澳门茶叶市场经营惨淡的因素,一是对市场了解不足,二是对行业特点掌握缺乏。”曾志挥先生分析道。找到原因后,曾志挥先生努力寻找突破点,在不断尝试和探索中,曾志挥先生认为作为茶叶经销商,必须具备两大要素,一为仓库,一为资金。“比如说龙井茶,一年只出产一次,必须在出产龙井茶的月份,一次性买下一年的货,如果没有掌握时机,则来年没有货卖,所以投资很大。”曾志挥先生解释说:“经营茶叶更要有数量多、面积大的仓库,但有仓库还要懂行情,一部分仓库需要干燥,一部分仓库则要有一定的湿度,以普洱茶为例,只有在一定的湿度下,才能发酵。”
领命于国家的号召,并在父亲的支持和鼓励下,曾志挥先生与其他商人成立了华联茶业公司,专营中国大陆茶叶。其后,他深入云、贵、东南部各省的重点产茶区,走访专家、茶农,刻苦学习,积累茶叶商品知识,结合自身经验,制定出一套茶叶收储标准和国际市场开拓计划。在短短两年时间内,曾志挥先生使大陆向澳门输出茶叶数量由原来的不到5%,上升到市场占有率达到95%。如今,每天出售茶叶数量达三吨之多,极大地兴盛了澳门的茶叶市场。
总结成功的秘诀时,曾志挥先生直言有“硬件”和“软件”两大要素。“硬件”则是国家给予的。因为国家出口茶叶要经过商检、卫生检查等多重手续,要求之严可想而知,同时,国家为了保护出口茶叶,给予相应的补贴,数额达17%。“软件”则是曾志挥先生自身的努力和良好的市场关系。其实,澳门相对于香港,比较特别,香港茶叶经销商有中间商,而澳门则没有,这一点优于其他地方,因为茶叶经销商与客户息息相关、紧密联系在一起,一旦产生问题,可以直接帮客户解决。
多年来,在国家的政策扶持下,曾志挥先生不懈努力,不断将澳门茶叶推广到世界各地。如今,他拥有的茶叶品种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在茶叶的丝丝清香和点滴飘溢中,洋溢的是“一代茶王”的美誉。
品茶论道,
传授茶经、弘扬文化
一直到现在,曾志挥先生涉及的行业很多,但最喜欢的还是茶,因为投入大、利润小、劳动力很强、专业程度很高、有挑战性,曾志挥先生对其欲罢不能,一做就是近半个世纪。直到曾志挥先生创立澳门茶艺协会,他带领各界的爱茶人在国际性的茶展会上进行茶学讲座、茶艺表演和品茶会等活动,把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向世界展示。这些活动开展,动辄千人甚至几千人参加,那热闹、精彩的场面,真是茶中自有乐无穷。
前年,曾志挥先生培训了三位高级评茶师,而这三位高级评茶师需先跟随曾志挥先生五年,品尝不同品种的茶叶,这才有资格考评茶员。然后,再应该进行3―4年的深入考察,将所学的理论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考高级评茶师。可以想象,其中要求的严格和应用的复杂。
“每年,我都要接触很多茶,不同产地的茶叶味道不尽相同。”曾志挥先生如是说。最值得一提的是,曾志挥先生收藏云南野生老树普洱茶。当时,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经营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曾志挥先生得知后,二话不说,为当地解决问题。在很好地扶持了当地茶叶进出口情况后,曾志挥先生买了30吨野生老树普洱茶。其实,买这种茶叶有一定的风险,因为必须将茶叶存放10年至15年,让野生老树普洱茶经过长时间的发酵,茶味才能甘醇。如果没有独到的眼光和远大的魄力,是无法购入数量庞大的野生茶叶,更无法了解此种茶叶的保存、放置要求,成为茶界佳话。
说起茶道,曾志挥先生侃侃而谈:“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功效,茶不等同于药,处处能用得着,每种茶都有不同的好处。”诚然,在曾志挥心目中,早已将茶当做自己最好的朋友,而他在一边开办茶学讲座、茶艺表演的同时,还写了多篇关于茶文化的文章,有《优质茶的来源》、《普洱茶的陈化与仓储关系》、《茶叶经销商原是制茶人》、《“观音韵”何处寻》等。
未来,曾志挥先生希望更多的人了解茶叶的功效。以前很多人认为喝茶仅仅是止渴除烦,如今,通过医学和科学的研究表明,茶叶除了轻身耐劳之外,还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功能,达到减肥、养颜的功效。同时,他希望澳门能够培养更多的茶艺师,“考取茶艺师相对难度大,但评茶论道则是最高境界,各种品种的茶叶都要尝试,不管是新进的茶叶还是仓储后的茶叶均要尝试,如果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还得让茶叶回仓继续‘睡觉’。”
如今,曾志挥先生仍然每天坚持看书,他认为茶艺的获得一方面需要书本知识的积累,另一方面要参考其他茶艺师的研究成果,同时自己也要不断探索、研究,但重心应放在品茶论道上,如此,才能广泛传播茶经,让中华几千年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更好地发扬光大。
服务社会,
父子同心、倾情投入
在茶叶行业,曾志挥先生运筹帷幄、驾轻就熟,并对茶叶饱含着深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还把对茶叶的浓厚感情寄托在社会服务之上,在他的感染下,儿子也融入其中,父子同心协力,将对社会的满腔热情倾情播撒。
四十年前,曾志挥先生深感澳门的青年人应该通过一个组织很好地团结和联系,而知名人士何贤及马万祺先生等人亦希望曾志挥先生组建澳门中华总商会青年委员会,如此,将青年聚集在一起,曾志挥先生深感意义非凡,于是,在大家的支持和鼓励下,澳门中华总商会青年委员会应运而生,曾志挥先生当选为创会主任。
之后,在何贤先生和马万祺先生的邀请下,曾志挥先生开始创办澳门南海同乡会。虽然他出生在香港,成长于澳门,但对祖籍广东南海依然有着丝丝牵挂与眷念,希望广泛联络在澳门的南海同乡,共同为家乡的发展建言献策。一直以来,澳门南海同乡会旗帜鲜明,高举爱国爱澳爱乡的旗帜,不断加强会务建设,热心公益事务,为澳门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直以来,曾志挥先生认为年轻人有时间能服务人群,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因而他在自身投入社会服务的同时,也将这份朴实的情感传递给自己的儿子曾佐威,曾佐威在他的影响下,很早就从事社团工作,现在已是澳门南海同乡会当届理事长。
不仅如此,曾志挥先生还发动太太与儿媳妇参加社团的各项事务工作,所谓“父子兵齐上阵”、“全家总动员”。在曾志挥先生心目中,公益、慈善、服务和茶叶同样重要,在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将爱心与奉献播撒、热心与付出倾入。
《茶赋》中有云:“梅有骨而竹有节,水能言而茶能语。茶有千种,气合万象;汁含百味,寓意沧桑。”在半个世纪与茶共舞的岁月,曾志挥先生爱茶、品茶、论茶,目睹的是茶色茶香,感悟的是人间百态;讲述的是茶艺生涯,品味的是茶缘人生。
品茶论道范文5
2014年8月21日,在充满着墨香的蓝天画苑,祥源茶业湖南营销中心总经理覃柳平客串现场主持,并请来了祥源茶业领头人邓增永和吴锡端,近30位长沙茶界精英欢聚一堂,共品祥源茶业的两款特色茶叶――顶级祁红和易武普洱,大家一起品茶论道,共享下午茶时光。
每张茶桌前都摆放着一饼易武黑茶,一旁的飘逸杯中已经泡入祁红,汤色红亮,气如花又似蜜。祥源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增永在现场介绍,中国祁门红茶被称为世界三大高香茶之一,因祁门红茶似花似蜜、兰韵独具的香气特征,国际上特别命名为“祁门香”。作为一家专业化的高品质茶叶产品及相关服务供应商,在祁门红茶的正宗原产地安徽祁门县,祥源茶业立足于优质茶业产区,通过掌控核心原料资源,打造现代化的祁红清洁化生产示范工厂、万亩优质茶园基地、祁门产制技术研发中心及祁红文化博物馆,致力于传承和发扬祁红传统制茶工艺。与此同时,拥有平均制茶经验20年以上的制茶师团队,更成为“祥源茶”祁红产品品质的重要保障。其中,包括了祁红制作技术的三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制茶技艺传承人的加盟担纲,这也代表了目前祁红生产加工技术的顶级水准。祥源祁门红茶形美、色艳、如花似蜜的魅力在红茶界内,品质可谓首屈一指,是国内一流的红茶。
紧接着祥源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锡端拿出了祥源茶易武山珍品大树茶――“大典”,供在场各位茶友品赏。吴锡端说:“‘大典’选取易武山纯正百年大树鲜叶原料,悉心采择,叶叶甄选,制法有度,成品自然。与之前面市的易武‘藏锋’一起,祥源茶小产区特色易武系列普洱茶品在茶博会的亮相受到了广大茶友的追捧,其核心小产区的经营模式引起了业界极大关注。”他还介绍,明末清初,易武在云南茶文化史上的角色举足轻重,一度名扬海外。易武常年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山高雾重和肥沃的土地是茶叶生长的理想温床,在这样优秀的产区里,自然孕育出最优秀的普洱茶。易武因茶而天下知名,被列为“瑞贡天朝”的产地,也是古六大茶山的茶叶产制与集散中心。
介绍完毕,工作人员拿出好水,开始现场冲泡这款“大典”。不过多久,现场的茶客们被清香吸引,至纯清香,鲜嫩持久,还原了经典易武至远纯香,让人忍不住一次次深吸又深吸。茶汤杏黄明亮,入口甜若游丝,周旋于口舌之间,最后茶汤滑向舌根,清香则绕回化为甘甜。
品茶论道范文6
花的事业是甜美的;
但是让我做叶的事业吧,
叶是谦逊地,
专心地垂着绿荫的。
――泰戈尔
当茶叶与水相容,轻薄的叶体悬浮其中,霎那间,沁入心脾的馨香扑面而来,那是无尽的诱惑。作为穿越古今的人间造物,茶叶带给世人以无限惊喜。如今,越来越多的白领以及商业人士开始恋上肆意的“茶”香。从悄然兴起的功夫茶坊到大小林立的品茗茶肆,人们选择于此处获取几许清静,在品茶中体悟人生,放纵情怀……
别样生活
毫无疑问,“茶”在国人的生活中具有别样的意味,这一散发着浓郁东方特色的事物在竭尽全力地打造着“中国风景”。“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茶”,当这样两句俗语能够跨越时空的羁绊流传至今,或许今人已经参悟到了其中的真谛:前者从物质生活的层面指明了“茶”的地位,而后者则从精神生活的领域提及了“茶”的功用。可见,品茶的传统古已有之,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
众所周知,老舍先生曾借助话剧《茶馆》将民间百态浓缩于一个场景(即老北京“裕泰茶馆”)之中,展现了历史的兴衰沉浮。的确,昔日的“茶馆”曾经是世俗生活的“浮世绘”,是市井百姓闲暇时消遣娱乐的场所。而今,茶馆在时下国人的生活中依然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只不过它已经脱去了过往阴云笼罩的历史气息,而更多地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不再单纯满足于物质生活的丰足,因而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此种消费习惯的变化也成为了当下时代变迁、社会进步的一个注脚。此时,茶馆便为人们休闲养生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去处。周末时光,朋友们三五成群地相约于此,小啜品饮,畅谈心事,其中惬意自不必多言。
与茶馆相比,酒吧与咖啡馆也呈现了一种休闲放松的生活状态,从这一点而言,它们与茶馆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然而,在休闲放松之余,茶馆还能滋生出别样的情趣――养生保健。因为茶叶中含有的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是人体自由基的清除剂,具有阻断脂质过氧化反应、清除活性酶的作用。据有关部门研究证实,1毫克茶多酚清除对人机体有害的过量自由基的效能相当于9微克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大大高于其它同类物质。正因如此,品茶受到了众多人士的追捧。各式各样的人群最终汇集成为“茶客”这一群体,其中既有忙碌的白领,也不乏成功的商场精英,更少不了崇尚健康的人士,他们或许并不精通“茶道”,但他们依然能够于品茶中怡然自得、各取所需。对于忙碌的白领而言,品茶是其平素生活的一味调剂,令其在品饮间放慢生活的步调,进而释放情绪、陶冶性情;对于成功的商场精英而言,他们中的很多人开始将业务洽谈的场所定在茶馆,在品茶中与伙伴沟通、协商,多了些许闲散的氛围,正所谓“买卖不成情谊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对于崇尚健康的人士来说,品茶不仅是其生活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且茶叶还成为其节日送礼的首选,他们希望能够将健康的生活方式带给身边的朋友和亲人。
可以说,品茶勾勒了别样的生活意境。而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品茶已经脱离了空间的束缚,恰如许多人选择在家中品饮葡萄酒的醇香一样,人们亦能够在家中轻而易举地品味到茶的淡雅与清香,因而,单纯的品茶也可以构成人们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另一种茶品
在众多的茶品中,普洱是比较特殊的一种。它或许不够甘甜,又或许不够清冽,然而,它的沉香却注定了它与众不同的品质,那是时间塑造的厚重。你能眼见到色泽在杯中渐渐弥散,而后成为轻微的红。
因为具有暖胃、降脂、养气的功效,普洱茶在民间一直有“长寿茶”的美称。而早在明末清初至同治年间,王宫贵胄中品饮普洱茶的氛围便已甚是浓厚。1792年,乾隆皇帝向前来觐见的英国使团回赠了大批珍贵礼物,其中就有普洱茶和普洱茶膏。回首过往,普洱曾一度沉寂,但近年来普洱茶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其中虽与媒体和商家的炒作不无关联,但更深层地还是源自普洱自身所代表的健康、有机的生活理念。此外,普洱茶冲泡方法比较简单,使用盖碗或者紫砂壶进行品饮就可以了。而且,普洱茶具有较高的耐泡度,普通的普洱茶在经历15~20泡之后,依然风味如初,因此品饮的成本较低。
普洱茶中有“喝熟茶,藏生茶,品老茶”的俗语。在决定普洱茶味道和口感的因素中,除却年份外,“山头”也是决定普洱茶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恰如葡萄酒中有庄园的讲究一样,普洱茶的出身由山头决定,以故有“班章为王,易武为后”的说法。然而,区分普洱茶品质好坏并不能唯“山头主义”,品质优良的普洱茶首先要具备好的原料,这是先决条件,其次要有精良的加工工艺,最后还要有适宜的存储环境。记者从北京“非常友普”茶楼老板高剑飞先生那里了解到,普洱茶的贮存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一般认为,普洱茶的贮存温度在25℃左右为宜,湿度一般来说是70%。”他以北京地区为例向记者介绍了普洱茶的保存方法,“准备一个牛皮纸箱子,箱子越厚越好,存放茶叶的时候,要将生茶和熟茶分开存放,放到2/3满的时候封箱即可。注意要将相近年份的茶叶放在一起,尽量放在书房和卧室,避开厨房等有异味的处所。冬天需要在房间内加湿,除此之外,并没有特殊的保存技巧。”
寻常茶客
高先生涉足普洱领域已有近十个年头,可以算作普洱茶的行家。然而,他仍然自谦地说自己只是一个寻常“茶客”。他从普洱茶的经销商做起,一路走来,身边也聚集了不少以茶论道的朋友,他们将品茶饮茶视作平素生活中的一抹点缀。而他所经营的“非常友普”茶楼便为其“以茶会友”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去处。尽管位置隐蔽,但进门后别有洞天的景致令人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门口的小桥流水和中式拱形门廊勾勒出一幅别样的写意山水画作,整个茶室弥漫着古韵古风的典雅情调,紫檀木桌椅、海黄木椅、紫砂壶等构成了这里稀松平常的陈列与摆设,伴着茶楼内隐约入耳的古琴声,时光仿佛也跟着回溯。难怪这里开业时间不长,却吸引了众多人士前去捧场,其中不乏一些白领和商界精英,他们选择于此处获取片刻的静谧。
对于品茶,高先生显然有着自己的见地,他将其内化为生活的自觉追求,自称在品饮间获得了不少感悟。他认为,茶是一种情感传递的介质,在传递情感的同时也承载了记忆,品茶其实品的是一种心情,人们应该根据不同的心情品饮相异的茶品。“茶能够带给人一种回首的心情。就仿佛昨日东去的那江春水,流淌的尽是这一路上历练的尘泥。”这也是他之所以对茶情有独钟的原因。高先生在众多茶品中最是衷情普洱,而他本人也是普洱茶的受益者,他笑言自己的亲身经历可以证明普洱确实具有降低血脂的功效。因此,他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朋友认识到它的益处,这也是他开办这个茶楼的初衷。
高先生说,他的茶楼并不仅仅是一个品茶的处所,这里还设有地道的茶宴,专做茶宴的主厨将乌龙茶、普洱茶等入菜,烹制成味美的佳肴。值得一提的是,茶楼中的大多数菜肴都是选用的有机菜品,专门从有机蔬菜基地运来,算的上是纯天然的菜品。好奇的朋友不妨前去一探究竟。
一盏佳茗在手,盏中的茶品暂且不论,而鼻端萦绕的茶香却是挥之不去的。细细品味那泛着涟漪的茶汤,或许你能从一盏茶里拾获一种牵扯古韵遗梦的情怀,对此,你无须感到诧异,因为那是俗世尘嚣中意欲停歇的一颗闲淡的心……
北京“非常友普”茶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