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精神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精神范文1
关键词:体育精神;培养策略
1、绪论
中国女排自1981年至1986年在袁伟民教练的指导下曾获得世界女排大赛的五连冠。“天安门城墙”周晓兰,“铁榔头”郎平,是当时国人的主要话题,团结拼搏的女排精无不激励着国人奋发向上积极而努力地做好本职工作。时针转到2008年8月15日晚上,当中国女排苦战五局,最终落败时,中国女排的队长冯坤早已泪流满面,而美国女排的队员在狂欢,美国队的主教练郎平独自坐在一旁,神如静水。同样是北京奥运赛场,当中国击剑运动员仲满战胜法国选手,首夺中国男子击剑项目金牌,这位中国剑客在第一时间拥抱法国籍中国队教练。这些情形无不诠释着一种崇高的“体育精神”。
2、何为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的宗旨是更快!更高!更强!而体育精神的中心指意是“健康向上”。是一种不懈奋斗,改变个人命运的精神。体育本质是个人或团队在运动竞赛中品尝不懈努力,奋斗拼搏以求身心进步的体验。
从爱因斯坦坚持体育锻炼和科研成为世界科学巨人,邓亚萍克服自身条件不足,在赛场上勇敢拼搏的精神获得世界人民的尊敬,马燕红克服伤病困扰,获得奥运会冠军体现出“更快、更高、更强”的核心精神。法国鲍埃尔主政中国男子击剑队战胜法国男子击剑队是一种友谊与团结,和平与公平,关爱与尊重的体育精神,从这意义上来说,体育无国界,宏扬体育精神比实现国家金牌战略意义还要大。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当事人或当事国具有博大的胸怀……。
3、体育精神的培养策略
3.1 注重小节培养铸就大器
人无小节不成大器,人非机器,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可塑性很大,眼下富二代问题频出,主要原因是父辈创下丰厚财富,子辈享用不尽,从而缺乏对子女在小节上的培养,最终养成关爱不止的宠物,人一旦失去约束就会产生无穷的患害性,绝不会成大器,所以古人云:“富不过三代”。
对小节的培养可以从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家庭要营造和谐、守纪、民主、有节的生活环境,在子女面前不说不文明的话,不做不文明的事,用长辈自身良好言行去强化子女的言行,对子女过度的不合理的要求要敢于说不!
②团队要制定出合理的团队管理制度,制度的制定要通过全体队员民主协商,交由全体成员表决通过,一旦通过必须严格执行,用各种制度营造一个有序的学习、训练环境,一旦有人破坏了这有序的环境必须立即进行依《规》教育和必要的处罚,以防产生“破窗效应”,切忌朝令夕改,无《规》可依,有《规》不循,随意处罚或处罚重轻不一,否则同样也会产生“破窗效应”。
③社会教育要堵疏结合。社会是个万花筒,社会的负面影响会对学生(队员)的“健康成长”带来致命的伤害。构建一个健康、积极向上、文明诚信的社会环境非常迫切。为此要加强校园周围环境的整治,校园周边500米内禁开设“OK室”、网吧等娱乐性网店,杜绝色、盗、暴、裕等不宜于少年儿童成长的传媒进入学生(队员)的视听器官;要加强校园和社区的健康文明的文化建设,用优秀的文化去“占领”少年儿童的思想阵地;要加强健康向上的少年儿童影视作品制作,去感化少年儿童的思想……
3.2 破旧立新创建健康向上的大文化
亘古及今,中国文化的底蕴是以儒家文化为主导,儒家文化对我们中华民族的性格塑造起到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中华民族有一种刚健奋进,礼让互助,自强不息和克己奉公的精神。但由于中华民族长期囿于封闭的自然经济,又形成了注重实用,忽视理论的性格。重眼前、轻未来,甘于模仿别人而不善于创新、重实用运动技术而轻基础理论研究,这样的民族性格在“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面前显得格格不入。儒家文化提倡“执两用中”、“过犹不及”的中庸之道。这些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国现代体育进程速度和体育精神的培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中庸信条大大阻碍了体育运动竞争机制的发挥,安心现状,不求进取,培养体育精神从何谈起!儒家传统理论讲“孝”和“仁”。而“仁者之艺、君子之争”的观念与今日体育的开放性和竞争性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长期封闭的中国农业经济的封建文化中形成的传统伦理观、带有深厚的保守性和软弱性,缺乏竞争性。特别是对身体有直接对抗形式的竞技项目的开展起着桎梏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文质彬彬而后君子。”学校教育把体育放在可有可无的境地,导致目前青少年体质状态下降。这样的学校又从何谈起体育精神的培养?
一个民族的性格、社会道德与价值标准、伦理观、教育观,对一个国家的发展与壮大以及体育精神的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笔者罗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不是,并非全盘否定我们的民族文化,而是去劣存优,去弊存利的审论而已。
重庆“打黑除暴”严惩黑社会头目,打响整治社会的第一枪。南勇、谢亚龙等人的落网吹响体育界“打黑”的第一哨。我们企待着国家出更多的“铁拳”来整治社会的不良者,同时我们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①加强自身学习,用“科学发展观”去审时度势,去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做了各自的工作。
②相关部门,制定出有利于社会健康向上发展的“制度”、“法规”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大文化。
3.3 多途径培养竞技体育高手
世界大赛中,中国健儿摘金夺银、升国旗、奏国歌,让全中国人民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张扬更快!更高!更强!顶级的体育精神,那种情形无不令全球华人为此而动容。2008年北京奥运赛场51次奏响中国国歌,从此中国走向世界体育大国。但要进入世界强国,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如何加快我国顶尖体育人才,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方略。
①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体育先进理论研究和国内、国际体育学术大交流,加强对我国古代习武方法的挖掘与研究,变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我国的女子曲棍球、男子击剑、花样游泳等都请外教并且也取得非常好的成绩。郞平、姚明等走出国门也有非凡的表现。总结成功经验,我们可否加大国际交流力量,可否像公派留学生一样派更多的体育尖子到国外去学习他们先进体育方法和管理方法。最后变成洋为中用。能否把中国古代的“轻功”加以研发,让中国的跳高运动员世上无敌手……
②不断完善体育人才的培养机制。现在我国实行的国家、省、市、县四级训练制。县级训练是最基层的也是最溥弱的,最松散的,各县市也有少体校,但大多是挂牌,安排几个位置而已,没有实质性的训练培养任务。绝大部分是靠各学校体育教师训练,而各校的运动队训练也大多是临时拉队伍应付比赛,赛后训练也就结束,而且有好多好苗子家长反对其参加体育训练生怕影响学习成绩……
市级训练大多实行三集中的少体校训练模式,但少体校发展下去将面临招生难,招优秀队员更难的困境。少体校训练的大多数学生是金字塔基层,基层运动员将面临学生的升学问题,少体校学生文化基础相对弱些,如果参加高考那上大学的希望是不大的,虽有优惠政策,但能享受到此待遇的位数也不多,这就是招生难的结症所在。
省队、国家队训练的情况肯定不会差的,因为金字塔的顶尖是众所向往的,这里也不再展开了。笔者就县、市级体育运动训练提出几点方略。
A、县级体育训练走教体结合训练模式,挑选有条件的学校有事业心的教练,有发展前途的苗子集中到某一个学校,成立某项目的训练基地,并委托基地学校进行学习,训练全员管理,并且安排好学生(1~12年级)的入学、升学的一系列问题。
B、市级少体校走校校联合训练模式,政府教育、体育主管部门进行“大协调”把少体校的某个运动队与高校联姻,进行单招单考进大学校门,或根据项目特点与特殊学校联姻进行单招单考,如警察学校特招省级射击或拳击比赛前三名者进行单招单考等等。
C加大大学生省、全国比赛项目的设立,能使所有适合开展训练的项目都进行比赛,把项目引进大学,把训练引入长效机制。
③委托社会体育俱乐部进行训练。国外体育运动训练大多自己出钱,到社会体育俱乐部训练,我国在这方面的基础比较差,但我们必须要有这样的一种意识,慢慢学着做。如果引导得好,优惠政策予以支持或许会像雨后春笋般发展得很快。
4、结束语
体育精神范文2
关键词:体育精神;体育教学;大学体育
1.在体育教学中融入体育精神的重要性
体育精神是蕴含在体育运动中的一种精神力量,在体育教学中传授体育精神,不仅对体育教学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对学生的发展提高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首先,体育精神能够让学生的体育风貌得到改变。体育课相较于其他的课程而言是轻松的,没有那么多压力,但对于其中一部分的大学生来说,大学体育课其实也并非是门轻松的课程,可能是由于自身并不擅长运动,或者是在选课时没有选到自己喜欢的课,因此即使是轻松的体育课也提不起这部分学生的兴趣。而如果体育教师能在体育教学中将体育精神融入教学当中,用体育精神所蕴含的信念和力量来提升教学水平,一方面可以让体育教学变得更有趣、更富激情,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体育精神极强的感染力改善学生们的体育风貌,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的魅力,充满精神力量,变得更富活力,更热爱体育运动。
其次,体育精神中所蕴含的坚持到底、永不放弃、永不言败、团队协作等精神都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让学生感受到这些体育精神,不仅仅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体育,更能让学生充满正能量,对学生的人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学生遇到困难、挫折时,这些体育精神能让学生学会勇于面对、直面挑战。
最后,体育精神的教学导入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体育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能起到影响和启迪作用,比如,体育精神中公平、公正、平等的精神能让学生树立起公平、公正的人生态度。
2.在体育教学中多途径地传授体育精神
(1) 在教学前的准备活动中讲授。在每一次体育课正式开始之前,体育教师都会带领学生先做好准备活动,虽然准备活动都通常比较简单,且时间比较短暂,但由于这些准备活动的内容都比较轻松,学生的思维状态刚好处于活跃期,因此利用这部分时间,通过口头讲授的方式让学生去感受体育精神是非常适时的。体育教师应当抓住准备活动的机会,和学生一起分享体育精神。体育教师可以通过讲真实小故事的方式来传达体育精神,这样既可以完成准备活动,又可以调动起学生的课前兴趣,更重要的是能让体育精神融入学生心里。
(2)在教学过程中传授。教师在进行正式内容的体育教学时,一般都会先对该次教学进行示范。在教师进行示范教学时,不要仅仅进行简单的教学示范,同时也要利用示范教学将该项体育内容所蕴含着的体育精神传达出来,将体育的本质传授给学生。例如,跳高、跳远、跑步类的体育教学,教师不仅要讲授跳得更高、更远,跑得更快的技巧方法,更要将这类运动的本质,即不断突破自我的精神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明白只有不断地挑战自我极限,突破自身的条件限制,才能真正做到更高、更远、更快,相比于体育技巧,学生体育精神的提升才是更重要的,这也正是体育运动真正的精神内涵。
(3)在体育运动中体会。大学的体育教学课一般都是由两节课组成,每一次的教学内容都比较少,基本上都只会教某一个具体项目的内容。因此,在体育教师讲授完毕本次课的内容后,都会留有很长的自由训练时间。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好这部分时间,那么对学生的体育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体育教师在这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体育运动,这不仅能够把这些碎片化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更有利于学生自身的提高。例如,球类体育教学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团队的淘汰比赛,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在比赛过程中秉持公平竞争的原则。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让学生之间建立起友谊,加强他们之间的团结,也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体育精神的存在,这也正体现了奥林匹克的体育精神,即“相互理解、友谊长久、团结一致和公平竞争”。
3.小结
体育教学是一项重要的课程教学,但它不仅仅只注重改善锻炼学生的身体机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体育风貌和使学生得到内在提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各种时机将体育精神融入体育教学之中,注重对体育精神的传授,改变学生对体育的狭隘认识,让学生在学习体育的过程中感受到体育精神的力量,并让学生培养起体育精神,以此来提升学生外在和内在的体育能力,也让体育教学变得更有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金正梅.现代体育精神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9).
[2]张 勇,张 锐.对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培养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03).
体育精神范文3
【关键词】体育课堂 教学 精神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B-0162-02
“课堂文化是一种普遍存在于课堂之中的文化现象,是教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体育教育教学不再仅仅关注学生身体的训练,而开始全面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针对这种目标的转变,我们的体育课堂也应该关心学生,让体育课堂有越来越多的精神内涵,充盈文化精神。在体育课堂里,也应该充满着一种体育精神,一种体育的文化氛围,让我们的体育教学越来越有精神内涵。当前我国的体育教育有着越来越功利化的趋势,重视对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而缺失了体育精神的培养。长此以往,体育教育就重视“术”的培养,而没有“道”的精神,不利于我国体育教学的健康和谐发展。因而,我们提出体育精神的培养是极有必要的。本文从体育课堂文化的建设出发,多维关注体育教学精神。
一、建立新型体育课堂的协作精神
协作精神在精神运动中是一种重要的内容,特别是在一些团体项目,比如足球、篮球中,体育的协作精神往往是决定体育成绩的重要因素。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呢?如何在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加强协作训练呢?笔者认为,从以下一些方面,可以在体育课堂中加强学生的协作精神。
(一)加强体育教师间的协作,优化教学资源。体育教师大多都有很强的专业性,大家都有各自的专业特长,我们不妨把每个老师的特长发挥到最大化,教师之间的协作教学可以起到相互借鉴的作用。比如人教版高中体育材料中,有六个自读本,分别是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球类、武术、体操运动、水上和冰雪运动、健康教育,共计六大主体内容。比如在球类教学为主的体育课中,可以由以球类见长的体育老师设计教学提纲,并由该名老师多做一些实际的指导;以体操为主的教学中,由擅长体操的老师为主体。通过这种体育教师之间的协作,能把有限的人力资源最大程度得到优化,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让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益处。比如甲班的张老师是练篮球出身的,而乙班的王老师是练田径出身的,那么在乙班上篮球课的时候,就可以让张老师帮助其上课。反之,在甲班上田径课的时候,就可以让乙老师进行辅导教学。如此这般,就能让甲班和乙班的学生在篮球和田径两个方面都能得到极好的训练,而学校也让教育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二)加强学生之间的团队意识和合作学习精神。合作学习可以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协作精神。通过师生之间的协作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比如在篮球的教学中,会出现学生之间两极分化的情况。很多男生在初中就有了一定的篮球基础,也很喜欢这项运动,积极性很高;但是很多女生对篮球不感兴趣,参与的积极性不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妨在篮球教学中设计“合作跑”这一环节,把男生和女生分别进行组合,分为两人或四人的小组。完成男女生混搭的分组以后,让男生和女生接力运球,哪个小组能又快又好完成运球,哪个小组赢得胜利。通过这种形式的篮球教学,笔者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没有一味追求跑的速度,也没有只是追求个人的发挥,而是关心运球的技巧和互相的配合。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能提高女生参与篮球运动的兴趣,提高整个团队的协作精神。
二、提高体育课堂的安全意识
体育课堂与学生的生命安全和生命质量关系紧密,提高体育运动中的安全意识,更加关心学生的生命安全,是当代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精神。
(一)体育教师应创造更为安全的体育课堂环境。在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课堂中,时常有一些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受到伤害,这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也是我们不得不面对和要解决的问题。首先,体育教师应该增加自己的责任感。因为学生是在体育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体育运动的,所以体育老师应该做好充分准备,把学生的训练安排的更加合理。比如我们可以从以下一些细节上做的更好:对教学环节中危险系数更高的训练有清醒的认识,提高警惕力;在激烈的运动开始前,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准备活动,杜绝让学生不做准备活动就进行激烈运动;可以追求更好的体育成绩,但是绝不能勉强一些因自身条件不能完成目标的学生。比如有一些学生身材比较瘦小,在力量方面有着先天的劣势,如果老师仍然要求他们在推铅球时达到标准成绩,则是不科学也是不合理的。总之,要“全面考虑学生的运动水平、性别差异、身体状况、教学内容、气候等因素。”
(二)要增加体育规则意识。中学生往往精力比较旺盛,而且他们的好胜心也比较强,这些是他们处在青春期的身心特点。好胜心强在身体运动中,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世界上伟大的运动员,往往都是一些好胜心强、战斗意识强的运动员。比如篮球运动员乔丹,就有着很强的好胜心,不到比赛的最后一分钟,乔丹总是顽强的拼搏,即使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靠这种顽强的斗志,也能实现大逆转。所以要正确地对待中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让中学生加强规则意识,在规则允许的情况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可以经常给学生详细地讲述《田径竞赛规则》、《足球竞赛规则》等高中阶段需要了解和掌握的比赛规则,避免学生因对规则不清楚造成意外伤害。比如在一次足球比赛中,因为对铲球规则理解不清楚,一个男生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一时心急就从对方球员身后铲球,导致了拿球的同学小腿受伤。试想,如果老师能对铲球的规则进行详细讲解,就可能会避免这种意外伤害。因而,体育教师一定要遵守体育规则,并且还要给学生详细地讲解体育规则。让学生规范地进行体育锻炼,减少甚至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教师和学生要养成经常检查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的习惯。体育课堂上有些安全隐患就可能来自于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比如在田径教学时,某一处跑道有积水,就是一种安全隐患,这一点儿积水可能会导致田径运动中学生滑倒。在高速奔跑中的滑倒就相当危险,可能给学生带来极大的伤害。再比如体育器材出现了质量上的问题,也有可能给学生带来意外伤害。学生和老师一定要养成经常检查运动场地和体育器材的好习惯,排查各种安全隐患,保证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安全性,提高学生在体育运动时的安全意识。
三、增加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人文精神
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推广中的一个热点。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不应该是僵化的,而应该是人性化的,充溢着人文精神的,它应该更多的把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作为终极目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提倡应该在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中增加人文精神的成分。
首先,要建立新型的评价标准。“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确立,要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出发,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坚持价值性与工具性统一的原则。”通俗地说,我们要摒弃过去单一的把体育成绩作为重要标准的这一评价导向,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把学生的身心健康、精神愉悦度等因素都要纳入我们的评价标准当中。比如一个学生如果体育成绩特别好,但是他只是迫于教师的压力进行训练,不能从这项运动中得到愉悦,那么我们可以说针对这名学生的体育教学是不成功的。新型评价体育更多地考虑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身心健康,增加了人文关怀的元素。简言之,学生不再是手段,学生是目标本身。
其次,即时评价以鼓励为主。课堂即时评价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及对技能的掌握情况等及时地做出相应的指导和暗示。即时评价应该以鼓励为主,让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之下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当学生做出的动作很好时,要及时表达老师的称赞,这样学生会做得更好。当学生在运动中出现一些问题时,不能一味的指责学生,更不能责骂学生,而是应该指出正确的方面,甚至亲自示范动作,让学生逐步进步。总之,这种即时评价应该以正面鼓励为主要形式,通过鼓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体育精神范文4
摘要:体育运动是校园、班级文化中最活跃、最有凝聚力的活动之一,它以班级和学校为空间,以学生和班主任为参与主体,以体育项目为中心内容,以多学科、多领域广泛交流及特有的活动节奏为基本形态,形成多元性的班级文化。体育精神在人才的培养过程和班级文化的形成中起到了其他知识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位置,对青少年的成长和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体育精神班级文化影响
一、什么是体育精神?
西安交大校长郑南宁说到“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体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是其他知识教育所无法替代的,体育精神对年轻人的心智成长和行为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体育精神是指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着的对人的发展具有启迪和影响作用的有价值的思想作风和意识。学校体育从“增强体质”到“健康第一”,就是促进学生不断去追求人的健康、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潜能,来获得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体育精神的内容及对班级文化的影响
2.1体育精神的内容
2.1.1 拼搏进取
拼搏精神是体育运动中表现得最为突出的一个方面。如田径110米栏的刘翔,网球大满贯李娜,游泳名将孙杨等等,青少年喜爱敬仰“体育明星”,正是被他们身上的那种突破自我,勇于挑战和对生命的不懈追求的体育精神所感悟。
2.1.2 公平竞争
公平竞争为激烈、残酷的体育竞赛添加了一个良好的平衡点,它使残酷的竞争在公平的大前提下进行,名次的好坏显得不再唯一,更多的是通过体育竞赛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1.3 团队协作
团队合作是任何一种体育运动取得好成绩的关键之所在,其中也包括像自行车长骑这样的个人为主参与比赛的项目。在比赛过程中,有给优秀选手做领骑的选手,有帮助优秀选手顺利完成比赛的辅助选手(如递送水和毛巾的,把自己的车零件拆下替换给队友的),只有在整个团队的精诚合作下,才能使有实力的选手以最佳的竞技状态进行比赛,发挥实力,最终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
2.1.4 遵守规则
在班级文化中,教师不仅要制定出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规则要求、评判细则,更要让学生懂得如何去遵守这些规则并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养成习惯,得以内化!
2.2体育精神对班级文化的影响
2.2.1体育精神可以使班级形成独特的精神文化,树立学生健康向上的理念
班级文化建设要有一个核心,就是班级理念。例如,我在建班之初,就把“拥有健康,快乐生活每一天”“珍惜生命,迈好青春每一步”“我锻炼,我自信”等理念灌输给学生,抓住机会在学生思想中渗透观念,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慢慢培养并形成这种班级精神。
2.2.2体育精神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树立健康向上的群体意识和班级风气
班级凝聚力是在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其中,最能调动一个班级学生情感的,最能体现班级凝聚力的莫过于每年的校运会。在校运动会期间,一方面,我尽可能地动员每一位学生参加运动会,同时把没机会参加运动会的学生组成宣传组、后勤服务组、卫生清洁组、安全保卫组,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校运动会中去,让他们懂得每一个人都应为班集体出一份力。
2.2.3体育精神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塑造和培养
体育精神教育更关注学习者的主体地位,重视调动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它要求个体在掌握一定的体育技术技能的基础上,能更好地进行团体合作,共同进取。
2.2.4 体育精神能优化班级人际关系
体育精神提倡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发现同伴的优点和长处;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培养学生的幽默感;要有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将体育精神融入班级文化的建设的策略
3.1遵循的原则
3.1.1主体性原则
在班级体育文化的建设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到“自己的目标自己定、自己的活动自己设计、自己制定计划与执行计划”。教师要悉心培养班级体育骨干的主人翁精神,通过他们再进一步扩大积极分子队伍,让学生在班级中都能寻找到合适的位置,携手建设班级体育文化。
3.1.2集体性原则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坚持用集体主义精神将学生聚集在一起,排除不良的道德意识;促进集体主义因素不断增长,祛除利已主义的干扰;指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班级与班级、班级与学校的利益关系,以集体主义为支柱,建成良好的班级文化。
3.1.3整合性原则
教师既要重视体育文化建设对学生个性社会化的作用,又要发挥它在整合全班学生形成集体中的作用。增强学生在体育文化建设中的活力,进而整合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加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3.1.4统一性原则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要协调各科任课教师,挖掘校外力量,争取社区力量和家庭的积极配合,形成合力,让体育精神在班级文化中发挥作用。
3.2 注意事项
3.2.1途径和方法班级体育文化建设的内容与途径,应根据学校、班级所处的实际环境,来选择或制定。由于各个学校环境、班级环境差异较大,不能用同一的模式,有统一的内容或途径,要有针对各自特点区别实施。
首先,应该以学生能够接受为前提,从学生实际出发,才可行;其次应当结合学校体育课教学,包括体育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眼保健操等让体育精神得以深化和延伸:第三,可以结合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增加学生对民俗知识、民族文化的了解;第四,配合学校、年级或班级体育活动的开展而深化体育精神,加强学校,班级间,班内同学之间的交往。
3.2.2途径的选择 除了学校规定的体育课、体育活动课之外,主要还有体育节、运动会、单项比赛;体育知识讲座、竞赛;观赏各种体育比赛、体育旅游;办体育墙报、小报、广播影视等。
3.2.3祛除体育精神产生的不良影响
事物是相对的,体育精神有时会给班级文化建设带来了负面影响。我们要提高对精神文化识别能力,教育学生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汲取体育精神中的健康因素,抵制消极或有害的文化影响。
教育是一种文化,体育是一种精神,做好班级文化中体育精神的运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体育精神范文5
1、体育精神推进着“民主与公正”制度文化的发展
体育精神中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公开、公正和公平”。公开、公正和公平的体育精神的传扬,对学校“民主与公正”文化的建设有积极的作用,将影响和提升学生、教职工追求民主与公正的精神。开展以中华体育精神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通过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健康的体育活动,紧密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的要求,结合校园人体育文化生活的需要,积极进行体育文化的创新,努力繁荣先进体育文化,为学校的发展和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体育文化创新的过程中,要理性的、认真地分析和研究,并积极总结,归纳,掌握其中的规律,用理论指导我们的行动,使科学精神渗透到人们的灵魂中去。运用体育精神的公平公正、规则有序、光明正大、诚实诚信的原则,强化人们的法律意识,加强民主制度建设,实施民主管理,强化公平、公正意识,从而加强大学的内涵建设,营造民主与公正的校园氛围,同时也为大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
2、体育精神有利于改变校园精神文化发展中的封闭性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在国内,高校间的精神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所涉及的范围领域也越来越广阔。但在各高校,仍然存在着交流不够充分的现象,反映在校园精神文化发展进程中,就是一方面想看看外面的世界,一方面又害怕平静的生活被破坏。长久地处在这种矛盾的观望之中,使校园的精神文化失去了发展的大好时机。而且,高校本身也应借助社会和校园的互动机制,使校园精神文化对社会精神文化的影响作用充分发挥,以文明、高雅、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感染社会大众,以先进的校园精神文化引导和带动社会精神文化健康发展,从而对社会产生巨大的辐射作用。但是,由于当前高校的校园精神文化活动大多依然在校园内徘徊,未能大大方方地走出校门,融入社会,长期局限于校园精神生活圈内,使得校园和社会之间无形中加了一道厚屏障,由此形成的校园精神文化的自我封闭,必然影响校园精神文化对社会精神文化营养的吸取和辐射功能的正常发挥。
3、体育精神催生活力的竞争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艰苦奋斗、拼搏进取的优良品质
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充分展现了现代竞技体育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和不畏强手、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大学作为一个组织体,其内部需要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氛围,尤其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体育可以被用作一种树立竞争意识的手段。剑桥大学的CharlesKingsley(金斯利)高度评价严酷的体育训练在精英教育中的意义,他认为体育能够给长期处于舒适环境的学生提供痛苦的经验和耐久力,塑造坚强的人格和体魄。曾教育受学于剑桥的美国人EndicottPeabody深受这一教育理念的影响,毕业回国后在麻萨诸塞州首府波士顿外40多英里的地方建立了著名的Groton寄宿学校,实施CharlesKingsley的教育理念,以竞技体育为重要手段,培养学生忠诚合作、永不言败、为荣誉和尊严战斗到底的男子气概,Groton先后培养出了富兰克林、罗斯福和众多美国政治、经济界精英。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的背景下,大学既要确保教育的公平和公正,又要坚持造就精英的理想,让我们的人才能够真正适应当前激烈竞争的社会,为国家参与国际竞争贡献力量、担负重任。
优化体育教学,培育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普遍存在于体育课程的各项活动之中,在体育课程中,体育教师不能轻易满足体育教学中体育文化教育的需要。把体育精神的内容过于抽象化,要结合体育课程目标把体育精神加工成具体的教育内容,细化每个知识点,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比较容易理解和实施。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总结,把体育教育内容分四个方面进行细化,来加强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
1、课程教学中细化“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
围绕实现心理健康、精神发展层面的体育课程目标,把教学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自强心、自信心及自我实现意识,获得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人格素养方面。用体育拼搏精神,充分调动学生争强好胜之心。不断超越旧的自我,实现新的自我,进而实现超越同伴、超越对手和贴近自然;用勇敢无畏的拼搏精神,培养学生不惧风险、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培养意志顽强、善斗不屈的精神品质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陶冶自然人性中粗犷豪放、强悍刚正的品格,克服现代文明带给人的文弱;用勇于承受艰难困苦的精神,磨练学生抵抗各种恶劣环境与困难的自觉性、自制性、果断性,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2、课程教学中细化“团结、友谊、和平”的精神
把教学目标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团结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基础,在以往的体育课程中体育文化的这种价值功能挖掘不够,更需要教师对这一问题给予特别关注。课上用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能力。在运动中增加凝聚力,提高团队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用体育的友谊精神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个体与社会的交流与联系。
体育精神范文6
竞走世界杯大赛是仅次于奥运会和世锦赛的世界性顶级赛事,这次在太仓举办,配备了最先进的设备,想想就很壮观啊!参加比赛的选手是来自世界各国最优秀的运动员,每个国家最多能有5位运动员参赛,令我激动的是中国队的选手里就有一位是我们江苏人呢!
今天上午举行的是最艰苦的男子50公里赛。8点多钟,电视直播开始了!起点处人满为患,挤满了参赛选手。发令枪响起,比赛开始!只见运动员们纷纷冲出了起点,在身穿各种不同颜色运动服的选手中间,穿着大红色队服的中国选手格外醒目。中国队加油!
吃过早饭,我和妈妈来到了比赛现场。因为赛道只是从扬州路口到万达广场前的这一段路,这些运动员们就是绕着这段路循环地跑(因为他们的步幅很快,在我看来,他们的“走”和跑没什么区别),直到跑完全程。我们到达现场的时候,这些运动员们不知道已经跑了多少圈,我只知道在我观看的一个多小时内,中国队的5位选手在我眼前兜了至少十几圈,不知道他们还要跑多少圈!忽然想起前两天,我参加了学校田径运动会的400米比赛,只是绕着操场跑了两圈,就感觉口干舌燥、筋疲力尽,腿都像不是自己的了。拿400米的长度和50公里比起来,何止是地上与天上的差别啊!要跑完50公里,得需要多大的毅力啊!
比赛中途,因为没有地方可以坐,站累了的我和妈妈到KFC休息了一下。半小时后,等我们回到赛场边,那些运动员还在继续跑,仿佛时间没有前进过。这时候我看到有一个外国的运动员,可能是因为体力不支了,他的步幅变慢了,就和正常人走路差不多,在他后面有另一个运动员就快追上来了,我以为他肯定要被超越了,没想到他竟然又加快了步幅,继续向前跑去。真是了不起!我心里暗暗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