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实践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实践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实践教学

大学实践教学范文1

[关键词] 大学语文 实践 教学

《大学语文》课程是一门把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表达能力作为教学目的的基础公共课,所以,这门课程必然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共同组成。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日益突显,怎样合理有效地开展语文实践教学成为了一个值得我们高校老师探讨的问题。以下就是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粗浅地谈谈对大学语文实践教学的一些认识。

一、实践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很长一段时间,大学语文的教学还主要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这样就很容易产生一些不正确的倾向,比如把大学语文上成了“高四语文”,学生对语文自然产生了抵触情绪,还有的干脆把大学语文课上成了实用性质的应用文写作课,使大学语文直接成为了实用工具课。从本质上说,语文教学是一项需要依赖学生“听、说、读、写”实践才能完成的教学过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需要在全身心投入地阅读中对课文进行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从而得到思想的启迪、道德的熏陶和文化素质的提高。我们知道,实践教学正是根据认识的本质和规律、实践的特点和作用以及教学的目的和要求而开展的实践活动,就大学语文而言,教学实践主要体现在阅读实践、写作实践和综合表达实践这几个方面。

二、大学语文实践教学的几种途径

实际上,传统的教学中也不是没有实践内容,但所占比重小,途经较单一,比如给学生留一些类似实践性质的作业,课后相互讨论之类的形式。由于这些大多是留给学生课下自己去完成的,对完成的结果重视度往往也不算高,那么相对应的实践的效果也就不那么令人满意。下面我谈谈自己对实现教学实践途径的几点浅见。

1、阅读实践。

具有一定的阅读量是学好语文的关键。英国的塞缪尔・约翰逊在他的《冒险家》中指出,“书对于人的思想有着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无法随心所欲地抹掉头脑里的概念。一个读科学书籍的人,即使不是为了增长自己的科学知识,也会变得博学强记;一个爱道德和宗教方面书籍的人,会不知不觉地变得善良仁慈。如果经常不断地向头脑里灌输一些概念,那么,这些概念迟早有一天会被头脑所接受。”所以,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实践,老师再精辟的讲解都是在做无用功。课堂上,我们可以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让他们有这种阅读实践,如果条件允许,学生还可以就阅读内容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沟通,而老师则可以做引导的工作,并且对所阅读的内容进行背景补充等等。课后也可以给学生布置阅读作业,为学生列出一个适合他们的阅读书目,同时鼓励学生在下一堂课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这对于他们的口才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2、写作实践。

如果仅仅是停留在阅读层面,那么对于语文学习来说肯定是远远不够的,读和写是分不开的。我们有一些学生看的书不少,但是写起文章来效果并不见得好,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这是少了写这个环节。所以,我通常要求学生不但要多读还要多写。比如,你看了一本书,你最好能做读书笔记,把你认为精彩的句子段落写下来,你还可以写写读后感,简要给出自己对本书的评价。我建议学生写写日记或是周记,这都是对写的一种训练手段,还有的学生喜欢出去旅游,旅游回来以后还可以写写游记之类的,应该也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当然,在课堂上,老师也是可以专门进行写作训练的,重点是要做点评,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好不断改进。有好的学生作品也可以拿到课堂和学生一起讲解分析,或是让学生来对该文章进行点评。

3、表达实践。

这个环节对于已经远离高考压力的大学生来说是有很强的操作性的。对于传统的教学,尤其是应试教育的模式已经让许多学生对于语文这门课程失去了兴趣。我私下和学生交谈的时候,学生普遍表示不怎么喜欢语文,除了死记硬背就是公式化的所谓标准答案。所以我们的大学语文是很有必要深思的,是不是还要走传统教育的老路?还是对传统教育进行全盘呢?我想好的东西还是要坚持的,不合理的因素也是要进行改革的。在大学语文的教学环节中,我更倾向把自己放在一个“导游”的位置,做一个导游员,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我很赞同北大教授孔庆东的一些教育理念,比如他说,对于一个概念,一个思想的理解有一个基本差不多的内涵就可以了,它表现在具体语言形式的时候没有标准答案,或者说针对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标准答案,这个思想很重要。我曾把教学内容分为几个主题板块,自己先做示范讲解,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所在选择相关主题板块的文章到讲台上和同学们一起分享,突出和重视学生的闪光点,尊重他们合理的见解和想法。结果,教学效果出乎我想象的好,学生的表达能力更是得到了很大地锻炼,尤其是那些志在要当老师的学生更是收益良多。我想,只有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才能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对于应用型大学本科院校来说,实践教学越来越被重视,应用型人才与研究型人才相比,其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这就需要学校必须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大学语文的实践教学也将进一步被提到改革日程上来,我将继续努力思考并实践着。

参考文献:

[1]刘永康著,《语文创新教育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

[2]徐中玉,《大学语文》,华东示范大学,2004.

大学实践教学范文2

项目教学法诞生于2003年的德国,其具体内容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分解,将其分为若干个独立的模块或项目任务,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这些项目任务。项目教学法的基础是现代教育理论,是一种符合现代化教育理念的教育模式。项目教学法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目标。根据教材知识,项目教学法能够使学生在项目内容中掌握学习的内容,并对其进行灵活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具有指导地位,而学生具有主体地位,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密切配合。项目教学法要求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寻找问题解决的办法,从而自觉地构建知识框架[1]。总而言之,项目教学法为了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其主线是具体的教学项目。这也对以往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20世纪初,美国教育界开始出现项目教学法的雏形,至80年代在德国盛行。项目教学法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实践,得到了逐渐的完善。其教学模式最主要的特点在于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参与,确定了学生的中心地位。项目教学法的优点在于理论与实践结合、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培训周期短、目标指向多重性。项目教学法被广泛地应用于各国的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对于提高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效率和质量有着很大的作用。通过项目教学法能够使学生获得真实的原材料和体验,从而充分调动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创造性、参与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语言技能得到增强,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愉悦感。不仅如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还能够使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高,有利于大学生在其专业领域的学习和毕业设计。项目教学法可以自如地控制项目活动的难度,提高教学活动的可操作性和项目的灵活性,因此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大学英语教师也可以通过对项目活动的指导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英语素养和英语知识水平。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其实质是根据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设计具体的教学任务,将其分配给学生来完成。学生可以通过小组的形式来完成并展示学习的成果。各小组成员以分工合作的方式来将实用性的英语语言情景设置出来。这样一来,课本中的教学内容就被转化成了语言表达的具体形式,实现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达到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

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的教学实践

1.根据教学目标进行项目任务的设计。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其能否成功的关键就在于能否选择合适的项目。教学项目的选择必须具有挑战性、趣味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才能将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激发出来。大学英语教师要把握住大学英语课程的特点,将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或者生活问题挑选出来,作为项目任务的主题。大学英语教师还要掌握学情,对大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和个体特点进行充分的把握,从而对项目任务进行分解,对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进行全面的培养。例如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二的第三单元《MarriageAcrossNations》,该单元主要讲述的是各国不同的婚姻制度,学生对其抱有较大的兴趣,而且该话题比较有争议性。因此笔者将该单元的项目主题确定为“如何解决跨国婚姻中的文化差异”。学生可以通过资料、观看视频等各种方式来对跨国婚姻进行了解。学生可以对跨国婚姻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寻找跨国婚姻中的主要障碍,特别是分析中西方跨国婚姻障碍中文化差异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文化水平,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在进行项目教学内容的设计时,要注意将课堂目标与项目任务紧密地结合起来,将语言的运用和语言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使项目设计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2.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协作学习。

在将项目要求和教学内容向学生明确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协作学习,由每个小组共同协作来完成项目任务。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将学生编为5~6人一组,并安排一名组长。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让小组成员轮流担任组长。在进行学生分组时,教师要对每一组学生的整体水平和个体差异进行充分的了解,使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能够取长补短、协调发展,促进每个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小组成员要在组长的带领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话题,并对项目任务进行继续分工,完成分工准备工作,使每一个组员都必须承担相应的项目任务,从而得到锻炼。

3.对项目情境进行导入。

教师通过项目的导入能够使学生尽快进入英语学习的情境,帮助学生准备好自主学习。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播放图片或者使用教学故事的形式来导入项目情境。例如针对《Mar-riageAcrossNations》这个单元的教学中跨国婚姻中的文化差异的话题,教师可以播放一段跨国婚姻日常生活的视频,包括跨国夫妻在餐桌礼仪、日常行为习惯、饮食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从而导入项目情景,使学生对跨国婚姻中的文化差异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此时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指导,包括为学生补充必要的背景知识和语言知识,使学生能够完成项目任务。必要时还要帮助学生对项目问题进行分析,并且确定项目学习的目标。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小组成员之间展开交流和讨论,确定合适的项目方案。

4.组织学生展示项目学习的成果。

项目学习成果的展示是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的主要阶段。在该阶段,教师要组织学生对自己的项目成果进行汇报,项目成果的展示形式可以多样化,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以及教学内容的要求,选择最为合适的成果展示方式。①英语演讲。一些比较适合用于陈述的教学内容可以使用英语演讲的方式来展示项目学习的成果。例如项目主题为“OlimpicGamesSpirits”,教师要求学生查找资料,并制作一个PPT课件,其中包括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作为英语演讲的辅助。要求学生展示自己的PPT课件,并对其进行解说。演讲的内容可以是奥运会的发展历史、对奥运会精神的解读,或者奥运会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等等。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锻炼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还要用奥林匹克精神来激励学生。②英语访谈。访谈节目是大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种综艺节目类型,根据项目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然后进行访谈,组织一场模拟谈话秀节目。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自行分配角色,由一个学生扮演主持人,另两个学生扮演Mark和Gail,其他学生则扮演嘉宾。要求学生就跨国婚姻的文化差异问题进行访谈,访谈中涉及到了跨国婚姻中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③英语小话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改编,并进行分角色扮演,比较适用于一些影视类的教学项目。学生可以利用课文内容中的对话,加入一些肢体语言和表情,对其进行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对课文中的语法和词汇进行充分的运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协作能力。

5.评价与反馈。

在学生展示完项目成果之后,教师就要对学生的项目成果进行评价与反馈,可以使用教师总评、小组互评和学生自己的方式来进行评价。教师不仅要对每个小组呈现的项目成果进行评价,还要对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帮助学生了解存在的不足,找准学习的方向。通过科学的评价与反馈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四、结语

大学实践教学范文3

关键词:农学专业;教学实践;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7-0177-02

农学专业是高等农业教育最重要的专业之一,也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而实践教学又是农学专业最为重要的人才培养环节。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社会对农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用人单位急需动手能力强,能适应不同岗位,有创新能力的技术型综合型人才。这就需要高等农业教育培养模式不断变化,培养出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和积极创新精神的高层次、复合型农业技术人才。目前,农学专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实践教学在培养农业专门技术人才方面的重要性显得越来越突出。然而,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因此,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是现代高等农业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农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农学专业是一个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很多专业知识必须通过实践教学才能得到深入了解。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培训,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操作能力,增强综合素质的各种教学模式的统称。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提高学生专业认知,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增强科研素质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教学不仅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而且还能培养农学专业学生热爱“三农”,树立为“三农”服务的思想。实践教学是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生产的纽带,农学专业学生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仅仅依靠理论教学是无法达到的,必须通过认知实践、生产实践、科研实践等环节的培养训练才能达到,才能真正将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1]。目前,农学专业学生普遍不愿到农业生产第一线,从而造成农村缺乏高素质的现代化农业科技人才。只有通过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才能提高学生对农学专业的专业认知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传承“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当前农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认知不够。实践教学部分培养目标已脱离社会发展的需要,造成学生知识面窄,综合素质不高,市场适应能力不强。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不少高校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只重视于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总认为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看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水平则无足轻重,造成学生缺乏独立生产能力的培养,而很难提高创新试验能力。

2.实践教学计划有待完善,系统性和整体性不强。农学专业的课程内容往往按照课程计划进行安排,而实践教学不仅受教学计划的影响,还受各种作物生长季节的限制。往往实践教学安排仅仅能让学生了解极少部分作物的整个生命周期,诸多其他内容只能借助图片、标本等呈现给学生。学生只能掌握一些抽象的东西,缺乏对作物生产全面而系统的了解。

3.实践教学基地基础设施差,部分内容难以开展。随着高校办学规模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教学基础建设严重滞后,实验设备条件跟不上,不利于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特别是实践教学基地缺少生产科研基本的实验仪器设备,学生无法将毕业论文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

4.实践教学内容与学生毕业选题联系不紧密,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学生是实践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参与程度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的质量。实践教学内容往往与学生毕业选题联系不大,不能从学生的学习心理上设置教学内容,难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有些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不高,进而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

三、做好农学专业实践教学采取的对策

1.明确实践教学目标,促进综合化、现代化建设。实践教学应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结合,以培养综合素质高、知识面广、有创新能力、能独自承担工作任务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由于农学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在实践教学中,老师应当要充分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摒弃传统教学以理论学习为重的老观念,应以锻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基本出发点,不照本宣科,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理论知识,来明确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以及学生所需掌握的技能。不同研究方向的学生应相互学习交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了解不同作物及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而不单单是本专业的学习。同时,还应培养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在栽培、育种、种子生产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及科研能力,从而推动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建设。

2.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实践教学内容应以“以人为本”和“能力本位”的思想为指导[2]。学生是实践教学的主体,以学生为出发点,能力培养为中心,在内容的设置上要充分考虑到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任务的可完成度,内容上要确保通过实践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技能,突显实践课程的特点。实践教学内容还需与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和学生自身特点相结合,保证实践教学的内容能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由于农学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学生了解掌握农业生产上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在实践教学的内容上不能单一片面,既要符合本专业的特点,又要有一定的综合性。由于作物生长有很强的季节性,在实践教学的内容上应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特点进行合理设置。教学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时间安排把课堂到实验室再到田间生产实践这三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可以把科研项目融入其中,介绍前沿的科学技术,鼓励学生进入实验室学习和参与田间生产,增加社会实践内容,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实践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实践教学内容的完善,包括学生对实践教学的满意度、学生生产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完成实践任务情况、教师和学生对实践内容的建议等。

3.增加经费投入,改善实践教学场所。随着学生的入学人数不断增加,学校的实践教学场所的仪器设备、基础设施等严重滞后,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教学实践基地是学生与社会接触的一个重要平台,能提高学生的试验热情和动手能力。基地建设的起点应该高,最好能具备一定的生产水平,可以与有关单位展开长期的稳定的合作达到互利共赢,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3]。因此,学校应当加大对实践教学场所的建设投入,以校内基地建设为主,校外基地建设为辅。校内基地的建设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可以同时进行,同时也方便教师的科研与教学。在基地建设中应完善基本的基础设施,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和专业的管理人员,校外基地应解决学生的食宿问题,保障学生和教师的基本生活要求。学校对基地的建设还将有助于教师科研项目的展开,让学生参与其中,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一个很好的提高。

4.调动学生积极性,严格考核实践教学内容。学生的积极性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的质量。学生的积极性越高,参与程度也就越高。在实践教学时,应该从各个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包括改善教学内容与形式,与学生的毕业论文紧密联系,开展与实践教学内容相关的活动,改善老师授课的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考核等,其中,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考核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定期对学生进行生产技能和理论知识的考核,这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帮助学生掌握各种技能的要点,发现自己的不足。

5.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实践教学的根本目标。农学专业学生的优劣,实践能力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实践能力强才能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应当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加实践教学的课程与内容,布置实践任务,并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除了加强实践能力外,实践课程还应当有社会实践的环节。社会在不断的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毕业能尽快地融入社会中,促进农学专业大学生更好地就业。

四、小结

总之,在农学专业中,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当前社会的农业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急需大批高素质农学专业的人才,推动农业的发展。农学专业教学实践是学生了解、掌握、运用农业生产技术的一个重要机会,是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实践教学中应充分认识农学专业教学实践的特点,明确教学实践的目标,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地对实践教学改革创新,达到培养出新型农业人才的目的,从而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唐鑫华,邹德堂,王敬国,宁海龙.地方高校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9):106-109.

大学实践教学范文4

研究方法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从我校大一文、理科专业各抽取两个班,将其中的一个文科班、一个理科班作为实验组,其余两个班作为对照组。实验组76人,对照组80人,每组男女人数比例大致均等。(1)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6],该量表是国家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中的测试工具之一,由郑日昌负责编制。量表共包括12个因子,104道题目,采用5级计分,从“没有、偶尔、有时、经常、总是”分别记1~5分。量表根据每个维度的T值,划分为症状较明显、可能有症状、一般、无明显症状4个水平,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2)自编简易教学效果测评表,主要用于了解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程度及课程对自我的帮助情况。先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集体前测。之后实验组以班为单位开展体验式教学,围绕“新生适应、自信提升、人际交往、情绪管理、两性关系、感恩教育、挫折应对”等7个专题进行(表1),每次90分钟左右;对照组也以班级为单位,主题相同,授课教师也相同,但以心理专题讲座的方式进行。课程结束后再用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两个组的学生进行后测,并采用自编的教学测评表对教学效果进行测评。采用SPSS17.0对所有实验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研究结果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各因子上均无统计学显著差异,对照组在实验前后的差异亦不显著,但与对照组相比,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大多数因子上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实验组实验后在躯体化、抑郁、社交退缩3个因子上虽与控制组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与实验前相比仍有显著差异。除性心理障碍、依赖两个因子外,实验组在其余各因子上均较实验前有显著改善。从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上看(见表3),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远远高于对照组;在谈及课程对自己的帮助方面,实验组的评价也远高于对照组。课程结束后以写心得体会的方式深入了解学生对课程的评价,结果发现:实验组所有学生均对课程给予了充分肯定,不少学生在心得体会中提到“没想到大学校园里还有这种真正触动人心灵的课程,希望大学四年里该课程能持续开设。”

在陈述自己的收获时,“提高自信”出现了41次,“积极乐观”出现了27次“,宽容或接纳”出现了46次“,信任”出现了30次“,赞美与欣赏”出现了15次。此外,许多学生还通过教学解决了一些发展性的问题,其中25人提到“更了解自我”,27人提到“提高了人际交往技巧”,15人提到更懂得“珍爱生命、感恩他人”,17人提到“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规划”,10人提到“能更积极地面对挫折”。学生在评估课程中对自己触动最深的部分时,相当多的同学提到了感恩教育中的情景模拟活动“我生命中最重要的4个人”,当代表着生命中最重要4个人之一的纸条被撕毁时,感觉似乎真的突然失去了某个重要的人,现场气氛顿时凝固。经过这一活动,很多学生都表示更懂得珍爱自己和身边的人。相比之下,对照组学生在谈及收获时只是泛泛而谈,多数学生认为学到了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上课比较轻松,但在课程对自己的具体帮助方面鲜有涉及。

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实验后,除个别因子外,实验组学生在自信、人际交往、情绪控制等各方面的心理健康状况均较实验前有了显著改善,而对照组学生与实验前相比差异不显著。这说明相比传统的心理讲座,体验式教学在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上相对更有效。传统的心理专题讲座模式侧重的是心理健康知识的宣教,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不在于掌握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而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体验式教学模式通过情景剧、游戏、活动等方式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体验,使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和经历来建构心理健康知识,体验、感悟知识背后的意蕴,通过体验与实践形成优良的心理品质。相比之下,体验式教学更符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提高心理素质的要求。

体验式教学之所以有效,与体验式教学自身的特性、教学方案设计的合理性以及积极的课堂氛围密不可分。首先,体验式教学强调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丰富多彩的活动及成员之间的体验与感受分享一方面丰富了成员的心理体验,另一方面也为每个参与者提供了交换经验、相互学习的机会,使其对事、对人、对己有更清楚的认识,促进其自我反思、自我领悟、自我成长。体验式教学注重情景的创设,真实或模拟的社会情景可以帮助成员学习和实践有效的行为模式,并将经验延伸到课堂以外的日常生活中去。其二,教学方案设计的合理性是体验式教学发挥效果的重要前提。我们的方案经由教研室所有教师共同研讨后制定,在注重趣味性的同时,也突出了针对性和实用性,因而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改变。其三,积极的课堂氛围是成员改变的重要条件。在这种真诚、温暖、接纳的课堂氛围下,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最大程度的开放自我,释放消极情绪,在相互接纳的气氛中获得成长。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远远高于对照组,学生的收获更大,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7]。

首先,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心理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体验,这虽然便于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系统知识,但学生的情感难以激发,学生的体验难以产生,这种没有情感体验的认知获得,容易出现知情剥离、知行脱节的现象。而体验式教学将心理健康知识寓于情感体验、交往互动、反思领悟、行为训练中,不仅关注知识的获得,也关注其“情感”和“行为”,强调知、情、行三者之间的整合,因而收效更好。其次,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旁观者、接受者,而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是积极参与者,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有研究证实“:一个成年人通过阅读的信息可学习到10%,听到的信息可学习到15%,而体验过的知识却能学习到80%。”[8]“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种亲身经历产生的体验和感悟是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所产生的效果也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所无法比拟的。

最后,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单向的,而体验式教学则变单向交流为多向交流,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讨论与分享,学生在多元互动的学习活动中获得丰富的体验,从而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9],教学效果自然更显著。本研究发现:实验前后实验组在性心理障碍、依赖两个因子上差异不显著。这或许是由于我们的专题中并未涉及性心理方面的有关内容,因而无明显改善;而依赖与个体的人格密切关联,故在短期内收效不明显。此外,导致依赖因子差异不显著的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我们所选择的对象是90后的大一新生,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长期的家庭教养模式导致其个性方面依赖倾向较突出,因而难以在短时间改变,但仍呈现下降趋势。#p#分页标题#e#

大学实践教学范文5

1.1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相结合

通过对社会需求、学生学情的细致调查和研究,针对学生所学专业,按照学生未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将学生分为若干职业群,根据职业群的特点,按照职业性体育的分类设计与之相适应的体育教学内容。例如,计算机专业属于伏案职业群,针对该职业群要求手眼协调能力,易造成脊柱损伤的特点,设计乒乓球、太极等教学内容与之相匹配。这种形式为学生奠定良好的职业体能,从而实现体育课服务学生专业及未来职业的目的。

1.2个体学习与团队学习相结合

(1)以课内联赛的形式实施。学生按照自愿原则以组成参赛队参加课内联赛。实施的过程中完全引赛机制,包括升降级及转会制度。全程采用开放式教学组织形式,由学生自己组织、实施整个联赛,教师只作为顾问出现。联赛前3名的队伍与后3名的队伍会得到加分奖励和减分的处罚。(2)以主题PK的形式实施。,每堂课教师给学生下达“一个任务”即PK任务,两个PK主题,学生按3~4名组成一个团队参加。学生可以根据任务的难易派小组最佳人选进行直接对抗一决雌雄,即第一主题一决雌雄。或采取扬长避短派小组成员做对抗的裁判、服务工作,即第二主题柳暗花明。2个主题得分最终由教师认定,总分最高的团队将受到加分奖励。这2种实施形式充分锻炼学生体育精神、职业精神,从而实现体育课服务于学生道德品德提高。

1.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大学体育课上加入体育欣赏、体育文化、体育产业等体育理论内容,以现场教学、角色扮演等形式实施,实施过程中学生团队通过计划、实施、总结、反馈及教师适时指导实现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

2、课外锻炼模块的实施

2.1自主体育锻炼

自主锻炼是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的自觉性的体育活动,包括健身活动、体育竞赛、运动训练等,学生在自主锻炼中的表现纳入学生体育课总成绩。大学体育课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加强了学生课余锻炼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服务。

2.2体育创新

体育创新是指学生单独或学生与教师共同进行的与体育有关或由体育衍生出来的发明与创造。有2种途径:第一,在体育课内采用教师与学生互换角色的方式进行体育教学方法改进与创新交流;第二,在体育课外采用教师与学生组成发明团队,以申请发明专利的方式进行体育器材等相关体育产品的发明创造。学生所有的体育创新一旦被相关部门认可或通过鉴定,将作为评定学生体育加分与评优的重要佐证材料。大学体育课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与研究当中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为培养创新人才服务。

2.3体育服务

体育服务是指课余时间学生单独或团队进行有偿或无偿的体育方面的社会指导、服务工作,包括社区健身指导、体育保健讲座、专项体育培训等。体育服务也作为学生体育加分和评优的重要指标之一。大学体育课通过这种方式锻炼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服务意识,为最终成为职业人服务。

3新模式下的大学体育课程评价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大学体育课的评价体系有了很大的变化。(1)由结果性评价变为过程性评价。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不是像以往那样简单的按照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效果来评价的,而是根据学生在体育课内外的综合表现来决定。(2)评价的主体由单方评价变为多方评价。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等多方成为评价学生体育成绩的主体。(3)考核的内容由单一变为多元。考核内容充分体现对学生知识、技能、精神等全面评价。

4体育教学新模式改革成效

研究者自2013年底—2014年末在两所应用型本科高校进行了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初步试验。并采用向学生发放调研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对新教学模式的满意度。研究者向学生发放问卷332份,并对回收数据进行了统计整理与分析,统计表明说明学生对于这种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初步表示认可。(图1)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5.1.1开放式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始终依据“服务学生”的教育主线,确立体育课教学内容、组织形式、评价标准等。5.1.2开放式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运动参与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及社会适应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养成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

5.2建议

大学实践教学范文6

【关键词】大学 计算机 实践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5-0079-01

随着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和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已经日趋增多。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便提倡素质教育,如今教育界的改革力度也空前巨大。全球数字化,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大学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目的是帮助学生在未来能更好地就业,这就要求除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之外,还要重视其能力的培养。在计算机专业的教育领域,只有加强对学生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才能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一 大学计算机实践教学改革的意义

大学计算机的专业教学,对于计算机专业的技术所起到的加强作用不言而喻。而计算机的实践教学,能提升大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应作为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一个必备的重要环节。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会理论知识的同时,能通过不断地实践操作来消化所学的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将操作能力转化为自身的优势和技能,进而为国家的信息化发展尽一分力。它要求学生不能仅限于课堂所学,要通过对能力的培养,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拓展与延伸,以便满足国家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计算机实践教学,对于系统地学习计算机知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计算机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其他学科多以理论为主,而计算机是一项基本技能,许多涉及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如办公、娱乐、交流等,都需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应用技术。所以,计算机的实践操作性非常强。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发展都是基于实际操作来实现的。

第二,实践的课程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当今学生学习压力普遍较大,诸多学科都是以理论的强制灌输为主,学生往往是被动学习,失去学习兴趣导致学习效率下降。而实际操作,则有利于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所学的理论知识。任何学科的理论知识对于学生来说都比较枯燥乏味,以传统的灌输模式很难让学生真正吸收,即便当时能认真理解,也未必见得记忆深刻。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融会贯通深刻理解所学理论知识。

第四,加强实践,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对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并且可以从中发现问题,以便更好地拓展知识面,并通过解决问题来发散思维,很多时候能从中获得一些新体会进而进行创新。

第五,为以后的就业打基础。现代企业用人,虽然以学历为第一标准,但能力也未曾被忽视。大学生在计算机学习的过程中,经常对所学内容进行实践操作,有利于培养实践操作能力甚至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未来就业打下坚实的能力基础。

二 大学计算机教学现状

通过查阅文献和对以往经验进行总结可以发现,在大学生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1)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计算机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各年龄段的各类人群都已经逐渐熟悉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另外现在初中高中阶段,已经开始了计算机学科的基础教学,这就使得一些人认为,计算机已经具备了众多的实践途径,无须在教学中增设实践环节,只为完成教学指标,应付了事。(2)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考核,忽略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大问题。计算机领域需要的人才是应用型的人才,要具有创新意识,但在现行的教学模式中,即使给学生足够多的机会进行实践操作,也仅仅是围绕书本教材上的知识点来进行,无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3)考核的形式过于传统,计算机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对计算机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不应该局限于单一的形式,而是应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来综合考量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的综合能力。

三 如何实现大学计算机实践教学改革

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目的,都是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需要,能将大学所学知识完全应用到实际工作岗位中,进而发挥自身优势,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校的品牌影响力建设。因为计算机学科本身是一门涉及的领域非常多而复杂的学科,可以根据学生擅长的方向来鼓励学生考取相关领域的职业资格证,实践操作是考证的主要途径,这样在帮助学生提高就业概率的同时,也给予了学生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和知识拓展的机会。

专业课的设置,应该尽量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意思就是说,应该在每一阶段的理论学习完成后,尽量穿插实践操作教学,让学生对理论知识即学即用,这样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容易掌握。

另外,也可以设置一些专业的竞赛活动,如对某个程序进行编程比赛等活动,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不仅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竞争使大学生拥有积极的心态,也是为未来的就业和发展铺路。

四 结束语

计算机的实践教学改革是一场持久战,只有加强对计算机实践教学的重视,并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对计算机教学模式不断进行深入研究,才能逐渐改变计算机教学模式,提高计算机实践教学的质量,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

参考文献

[1]张栋冰.加强计算机实践教学的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10):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