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下知识点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八年级生物下知识点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八年级生物下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生物下知识点总结范文1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A-0122-01

地理是一门研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学科。地理学科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然而,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地理教师只关注教材中的知识点,不去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难题。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只是被限制在书本世界和抽象的科学世界之中,丧失了对地理学科应有的生命价值和生活价值的探索。这种缺乏生活感和现实感的初中地理教学,不利于学生对地理形成亲切感和熟悉感,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笔者将探索生活化案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根据生活体验,选取教学案例

新课改比较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启发和引导作用。因此,教师如果能根据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结构,设计教学案例,使新旧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系,那么就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内化新学知识。

所设计的教学案例,可以是教师的生活体验,也可以是学生的学习生活体验,且生活体验的范围也不仅仅拘泥于地理学科。一些学生觉得习以为常的现象,如四季变化、日月星辰的升起降落,其实是与地球运动状况密切相联系的。教师在讲述“地球运动”这一知识点时,如果能以学生日常熟悉的生活事例为教学案例,就会使抽象的知识点变得富有生机,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从而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自发探究相应的地理知识。

例如,教学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交通运输网》时,教师可以拿出几种火车票,如动车票、老式非空调车票、空调车票、高铁票,然后告诉学生坐不同火车的体验和感受。这样做,既能帮助学生科学选择出行的方式,也能让学生借此理解交通运输知识。

学生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体验,也是生活体验的一部分,也可以成为教学案例。如教学七年级上册《影响气候的因素》时,在讲述地理条件对气候的影响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借初中语文教材中《晏子使楚》的“橘生淮南则为橘,淮北则为枳,水土异也”名句,让学生明白气候差异也会导致景观上的明显差异。

二、根据乡土资源,选取教学案例

乡土资源,是学生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乡土资源,还可以让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在课堂上应用乡土资源,能让学生有一种熟悉感,觉得教学内容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从而乐于接受所学知识。为此,教师应选取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作为教学资源,让教材知识点和乡土资源有机融合,让学生在一种熟悉的、亲切的环境中理解教材的知识点,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如教学八年级上册《水资源》时,为了让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可以举当地自来水厂处理污水的例子。如可以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播放自来水厂用沉降等物理手段处理污水的过程,了解细菌等微生物在污水中的应用等。从这个例子中,学生了解到水污染对城市居民生活造成了危害,从而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又如,教学八年级下册《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述本地有什么乡土资源。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本地区是如何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的。最后,教师再总结乡土资源的开发方式。这样教学,能让学生在发现身边的乡土资源的同时,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根据时事热点,选取教学案例

尽管地理是一门时效性比较强的学科,然而,教材中一些数据和信息还是难免会落后于时代。当今社会的发展节奏是快速的,地理教师只有紧跟时展的需要,及时选取最近发生的时事热点作为教学案例,才能使地理教学符合学生的需要。在选取时事热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更新教材的过时信息。

例如,教学八年级上册《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时,教师应该出示我国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并告诉学生,由于现实生活中很多小孩是“超生户”,再加上流动人口数量增多,会出现多报或漏报户籍的现象。然后,教师再根据我国目前老龄化社会的现实,让学生探讨我国目前多生一胎的政策。教师也可以针对近年来发生的时事热点来安排教学,如2011年日本大地震,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地震发生的原因,以及防震的措施,并且与我国汶川大地震进行比较。通过这些措施,学生感觉地理知识与生活密切相联,从而与时俱进地学习地理知识。

八年级生物下知识点总结范文2

关键词:中考;复习策略;地理学科

中考既是学业毕业考试,也与高考一样是选拔性考试。从某种意义而言,中考比高考是更为重要的考试。作为进入社会的成年人深深知道地理、生物等学科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可以说地理无时不在,日常生活、外出旅游、投资做生意等更是离不开地理。为了保证地理、生物等学科教学质量,本县把地理、生物课程列入中考科目,各以50分分值计入学生中考总分。由于课程设置原因,这两门课程在八年级就已结业,到九年级学校还须安排一定课时进行复习,大大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和学校教学任务,还影响到九年级其它学科的教学质量。因此,本县的地理、生物中考就安排在八年级结业时进行,一方面可保证这两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可减轻学生在九年级的学习负担和学校教学压力。这种变化需要广大地理、生物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及时调整复习策略,面对内容多、课时紧、任务重,如何利用有限课堂教学有效进行复习,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中考复习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周密计划,合理安排。为在有限时间里,把握考试要点,做到科学合理、优质高效复习,教师应提前考虑各种因素,把时间和内容的安排精确到天,精确到每一节课。复习一般而言包括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夯实基础

这一阶段于4~5月中旬,主要立足每年《丰都县地理学业水平标准与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从近年学业水平考试试卷看,命题覆盖面广,考试范围以湖南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2012)上下册、八年级(2013)上下册内容为准。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第二节气温和降水,第四节世界气候的主要类型。

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第二章了解地区;第三章第三节俄罗斯,第六节巴西,第七节澳大利亚。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

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区域差异;第七章联系与差异;第八章第一节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

试题凸现灵活性,与社会和时政及生活相结合。但无论试题如何灵活,呈现方式如何新颖,试题始终不能脱离地理课程标准要求,也不会脱离课本基本知识点考查。

例如,云南省被称为我国的“动植物王国”,其原因是:

A.我国气候复杂多样 B.云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C.云南省位于热带 D.云南的少数民族多

这一题涉及多个方面,但展示云南位于横断山区,各种不同气候类型集聚于此,再加之位于高原地区,所以该地区气候纷繁复杂――突显中国气候复杂这一显著特点,抓住这个特点,任何变化都不离主题。这一阶段复习主要严格紧扣考试标准规定范围,以《考试说明》中概括的知识体系为线索,记忆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

2.第二阶段:强化专题

这一阶段于5~6月上旬,梳理知识体系,讲练结合。打破4册课本之间、章与章之间、节与节之间的界限,以地图为中心,整合相关地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体系,以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重点落实以下专题进行复习:地球;天气和气候;大洲;世界地区差异;中国的疆域和人口;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主要产业;中国的区域差异。

主要分各种题型的讲练(读图、填图、绘图训练,材料分析题、开放性题目训练) 。地理学科训练尤其强调地理图形读、填、绘、记,要学会把地理科学的基本现象、规律、原理落实到图形上,通过经常的图形复习,达到地理知识的巩固积累,完成知识的“积少成多,厚积薄发”。做练习时切忌仅满足于知识答案,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融汇贯通。学生在头脑中积累了一定量的素材后,才能对问题分析深入,下笔才能做到“胸中有文,诉诸笔端”。通过讲练结合,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地理规律性知识,教给学生解题思路及方法。

3.第三阶段:精准训练

这一阶段于6月上旬至考试之前,重点从基础考点――需要学生背诵内容、地图专项能力、答题技巧三方面入手进行强化训练。

教授可自己命几套地理中考复习模拟试题进行基础知识点实战强化训练,试题做到限时、限量、优质,注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指导。可带领学生做读图专题训练。因为近年地理考试别注重考查学生读图能力,重点突出世界海陆分布图、世界气候图、中国山脉图、中国地形图、行政区划图、河流图、铁路交通图等方面的练习。可综合练习,演练完整的中考模拟题,从学生答题技巧、心里应对入手,重点培养学生应试能力。

二、关注重点内容落实

初中地理主要包括世界地理、中地理的自然和人文知识,知识容量偏大,每周2节课,时间紧,任务重,教师必须高效利用有限课堂进行复习,让每一节地理复习课学生都学有所获。复习过程中应对症下药,狠抓“讲”、“练”、“评”。

1.讲清基本概念

地理基本概念反映地理事物及其演变过程的本质属性,是对地理事物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也是地理基础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地理考试中,许多学生极易将相近或相邻的概念混淆一起(如山地与山区:山地是众多山体的统称,由山岭和山谷组合而成。通常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称为山区);还有部分学生对一些概念仅仅进行想当然的直观理解,没有掌握概念的实质;有些学生随意缩小概念的内涵,扩大其外延,或者反之,这样就会造成不必要的失分。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采用对比教学法,将相邻及相近的概念集中一起进行对比讲解。而这些知识是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础、地位极其重要,须有针对性地补充这些概念,否则将会形成一系列的难点。

2.讲透基本原理

地理原理在初中教材中只有概括性、描述性地零碎涉及,学生分散接受这些原理,学习效果可能较差。为此,教师有必要将这些原理整合归纳,向学生进行讲解,讲解过程中应想方设法加强学生“练”,并引导学生进行应用,才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地理学的一个根本性的论题是:何事发生在何地,以及为什么?即地理学的3个“W”(what,where,why)。地理学家试图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包括自然和人文现象。“人们面临区位选择”是对地理学3个“W”中关于人的活动进行分析的起点。因为对某一区位的选定是以放弃在其它区位利益为代价的,所以,地理学家在对这些问题分析时,必须设置分析的背景,即人们面临在哪些区位之间进行选择。

设想要建设一座水库,如果坝址已定,如三峡大坝,接下来还有很多问题:坝高是多少,不同坝高的淹没范围,淹没地区的地质和自然地理条件,人文地理状况,移民数量和职业结构等;不同坝高的社会利益,包括发电、防洪和航运。这些都是水库建设选择的背景。以地理学家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学派强调经济体是在有差异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空间中进行选择,即强调经济体在社会文化中的“嵌入”。因此,区位选择的背景或区位选择的情景设计,或者思考人们面临什么情景的区位选择,均是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原理。

3.讲明读图要领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读图分析能力一向是地理学科必考的重点难点内容。教师可以专题图形式进行学法指导。首先,仔细审题。要从试卷中呈现的地图加以定位。细读图下说明,了解属哪类图,如地形图、气候图、工业图、农业图、交通图等。再对照教材和图册资料查找相应信息,再次认真读图。

例如,地形图包括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前者在平时学习中常见,学生会依据颜色、高度表和图例进行判读。而地形剖面图较陌生,教师则需在讲清概念后,训练学生能将这两种地形图有机结合分析。对于地图,老师可以适当缩小范围以减小他们的学习压力。

三、强化地理复习效果

1.知识升华为规律和技巧

地理复习不要只满足于复习知识点,而是一定要将知识点升华为规律和技巧,让学生了解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地理要素规律,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辨证关系。

例如,复习整个初中地理最难的知识点经纬网时,一开始复习经纬线、经纬度等知识,后利用幻灯片带领学生找出度数变化规律,总结出类似“横纬竖经”,“向北递增是北纬,向南递增是南纬,向东递增是东经,向西递增是西经”这样的规律,最后通过几个例题巩固地理规律,学生的难题可迎刃而解。又如,复习利用等高线判断山地不同部位时,难点是山脊和山谷的判断,除复习山脊和山谷等特点外,可带领学生认真观察等高线上海拔数值的递变情况,总结出“凸高为谷,凸低为脊”的规律,并加强练习巩固,这样可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

2.灵活运用区域比较

地理学业水平考试中,区域地理分值最高,包括世界区域和中国区域,区域众多,学生很容易混淆,用区域比较法可化繁为简。例如,复习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时,可利用区域比较复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用图片和表格把两个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加以呈现,学生则一目了然,容易记住。还可以用区域比较复习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特点和发展条件:北方地区煤、铁、石油资源丰富,工业历史悠久,所以在辽中南地区适合发展重工业;京津唐地区资源丰富而发展综合性工业;长三角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广阔的市场则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而南方地区交通便利,市场广大,劳动力资源丰富等,所以在珠三角地区适合轻工业发展等。教师不仅在复习课上多用区域比较法,还应教会学生自己复习时常用。

3.掌握特殊记忆方法

八年级生物下知识点总结范文3

本学期生物组全体教师团结协作、努力学习,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坚持不懈做好常规教学

1、贯彻教学常规,加强备课组职能,提高备课效率。

2、在教学中,我们经常相互听课,相互学习,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讨论如何组织好课堂教学。备课组内公开课每周两节,备课组内作好了评课工作。

3、更新教学手段,制作教学多媒体课件,为生物教学直观性、趣味性提供了很好的教学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进一步完善备课组课件库建设,并作到资源共享。

4.抓好常规教学、优化课堂教学

(1)认真钻研教材,利用集体备课小组的力量对教材中新内容新要求的知识点进行讨论分析,把握其深度和广度。

(2)掌握学习规律,探索和改进教法,注意学法的选用和指导,备出的课要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3) 注重抓知识点过关,认真批改作业,注重个别辅导,注重抓两头促中间,把质量关落实到日常教学中来,注重提高平均分和合格率。

(4)积极应对八年级学业水平测试,尤其实验考试,做充分的实验准备和合理的计划,面向全体,经调查学生,实验考试结果颇好。

二、不断学习、更新理念

“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准备一桶水、一缸水”。在备课过程中,我们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不断查阅资料,充分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实施,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虚心向其他教师请教,并发挥自己的优势,经常用多媒体课件上课,并注意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积极写好教学反思等。认真备好和上好每一节课,并做好个别差生的辅导工作,从不马虎。在教学中,“课外不占课,作业少而精”,对印发的每一份练习,都认真把关,在做到统一备课、统一进度、统一练习的前提下,提倡“特色”教学,努力使每位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生物学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三、务实创新,发挥备课小组作用

按时组织参加备课组教研,每次研讨都有中心内容,备课组每个成员都当中心发言人。备课小组的集体备课工作,分工合作,资源共享,使集体备课不但能解决教学中的难点,而且能使平时的上课准备得最充分,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发挥出集体力量。

总之,我们生物组在过去学期中,精诚团结,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教学经验不足,学生第一手资料掌握不够等。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争取在各方面取得更大成绩。

八年级生物下知识点总结范文4

一、课前:自己给自己说课

说课即教师述说自己对新教学内容的分析及教学设计和理论根据的过程。随着初中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实施,全新的课程标准、全新的教材体系以及轰轰烈烈开展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都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作为一线的初中生物教师,我们如何去适应这一极具挑战性的变革呢?我认为新课程改革的观念关键在于教师备课观念的革新,只有树立正确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备课观才能真正实施好新课程。我的备课观的改革是:每节新课前都自己给自己说课。程序则按照宝鸡市校本研修中制定的“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过程”四个步骤进行。

说教材,我要求自己透彻地分析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其难易程度,并依据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和七、八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生物课的特点确立本节课的三维目标;说教法,则是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采取创设问题情境、直观演示、讨论等方式开展教学。这样不仅能起到突出重点、破解难点的作用,而且会使复杂、微观的知识变得简单、直观;学法的确立目的则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借助学习生成问题,树立“我要学,我能学”的信念,从而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变成积极主动的学习;说过程,则基于新课标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本着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其勤于动脑,并逐步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

课前自己给自己说课的习惯使我能结合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阐释教学方案,展示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习惯使我自身的理论水平、创新意识和应变能力都逐步得到了提高,并形成了自己教学的特色和风格。

二、课中:力求高效

40分钟的课堂是展示教师风采和实现教学目标的平台。我从以下几方面浅谈一下课中构建高效课堂的原则和方法。

1.有所不讲才能有所讲。七、八年级的学生要学多门课程,假如每科都布置课外作业,学生的负担势必太重。为了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我没有布置过一次课外作业,新知识的讲授、巩固及导学案的拓展都在课堂上完成。并且,我还在课堂上为学生留出了一定的时间消化所学知识。这些“量”的任务迫使我在课堂上的语言要浓缩再浓缩、精练再精练。我将名言“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改编并应用于我的课堂。给学生留出时间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主体意识,使其自觉地融入课堂,学生才会乐于和教师交流,才会“乐此不疲”地投入到对知识的理解、归纳、总结、记忆中。

2.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方式。直观教学指利用教具作为感官传递物,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学生展示,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或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生物学科属于自然科学,直观教具的使用可以使学生尽可能地通过各种感官,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对生物形成全面的正确的感知。课堂上我除了利用彩图和上级部门配发的鸟、鱼、骨等标本或模型外,自己也制作一些教具。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方式之一,能启发学生进行识别、分析、比较,找出本质属性,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知识的概念、结构、规律功能和原理,从而进行正确的判断和推理,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

3.得体的言行。“亲其师,信其道。”要想让学生充分信任和尊重教师,并喜欢生物学习,教师需要在课堂上注意自己的言行。上课时,我一定要求我的神情始终是目光柔和、面带微笑的,动作一定是得体、优雅、知性的。关键是我的课堂语言要以“学生爱听”为原则,力求句句话都能说到学生的心坎里,并能扣动他们的心弦。同时,我还注意语言的艺术美。比如,讲解昆虫类和两栖类地生殖和发育时,我分别应用了诗句“青草池塘处处蛙”“点水蜻蜓款款飞”“春蚕到死丝方尽”等来表明不同的繁殖阶段。课堂上知识点之间的过渡我也尽量使用艺术性的语言,以引起学生倾听下一板块内容的兴趣。

三、课后:及时记教学札记

教学札记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后,依据初中生物教学大纲和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效果的总结和评价。特级教师方家驹指导青年教师成长的路径是:“坚持记教学札记,几年后你一定能在同行中成为佼佼者。”我虽然没想到成为佼佼者,但希望自己快速进步,因此,每节课后我都记札记。我简单总结一下自己的札记分类。

1.记教态。总结课堂上自己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传递的是否都是对学生的尊重和喜爱。

2.记亮点。亮点主要指采用的教法能使传递给学生的生物知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让学生听着简单明了。有的亮点是我苦苦思索的结果,有的则是我讲课过程中猛然想起的。

3.记学生。记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的过程,也记课堂上的突发状况及自己的处理措施等。总之,我将每一节课、每一环节都分类记成札记。

八年级生物下知识点总结范文5

摘 要:微课短小精练,方式灵活机动。借助生物微课,根据实际情况,巧用微课,能够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提升生物课堂效益。主要介绍微课特点,探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巧用微课突破重难点,提高生物课堂效益,以及在微课制作过程中的一点思考。

关键词:课堂教学;巧用微课;突破重难点;课堂效益

生物教学中有很多重难点,教师往往难以用语言讲述清楚,或难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授课方式,其教学效果受到了教和学生的一致认可。相比视频教学,微课的特点更加突出,优势更大,其主要表现是:主题明确且具针对性;短小精悍,利于传播;资源容量小,方便移动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在准确理解微课的基础上,发挥微课的优势,制作并巧用微课,可以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下面,笔者就自己利用微课进行生物课堂教学的一些尝试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微课及其特点

1.什么是微课

微课是指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网络课程。“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但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习题测试、教学反思、教师点评、学生反馈等教学支持资源也包含在内。因此,“微课”不同于传统单一的教学资源类型,而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2.微课的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学习方式灵活

所谓“微课”,首先表现在它的时间很短――其视频一般都在5~10分钟左右。它化繁为简,让学生只学最有用的,从而使学生更易于掌握。

(2)适合不同程度的学生学习

学生理解水平参差不齐,微课的出现可以解决学生水平上的差异问题。教师不可能反复讲授某一内容,而微课视频可以反复播放,而微课视频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来反复观看。更利于学生学习。

(3)主题突出、内容具体

“微课”只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教学活动,因而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容易突破。相对传统课堂,教学活动指向更加明确、集中。

二、如何巧用微课处理教材,提高生物课堂效益

1.借助微课,促进学生对教学重难点的学习

课前预习,找准预热点。微课视频能提升学生预习知识的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提前预习将要讲授的知识。

课后复习,巩固重难点。教师可以把生物各单元中的章节重点内容制作的微课视频随着教学进度发到班级QQ群中,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使学生根据自身状况去学习没有掌握的内容。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突破重难点。

2.发挥微课优势进行课堂教学,有效突破重难点

生物课程中有很多微观领域的内容,教师往往难以用语言讲述清楚。教师可以制作微课,以微课形式向学生展示具体的内容,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更直观地感知知识,而且可以让学生更快地理解知识,突破重点和难点问题。如借助微课展现显微镜下的血细胞的种类,将难以用语言表述清楚的有关血细胞的种类以及它们各自的形态和特点的知识呈现出来。学生通过观看微课,很快就认识了血细胞。通过微课的放大形式,学生也能在观察中总结其各自的特点。

3.活用微课演示实验,促进学生理解知识

生物教学以实验为基础,离不开生物实验学习。但有时生物教学实验会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如设备、条件、时间等,教师无法演示,或没有时间操作实验。这些限制导致了生物实验教学效果不佳,很多学生无法深刻地理解相关的生物内容。此时,教师可以巧用微课,把现实中难以操作的实验以动态形式呈现出来,弥补实验操作的不足,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4.借用微课章节复习,构建知识体系的内容

微课也适宜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复习、巩固。教师在复习阶段,借用微课,可有效帮助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形成知识网络。如在复习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时,我将本单元分为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昆虫的生殖与发育,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鸟类的生殖与发育,DNA是主要遗传物质及生物的变异,人的性状与遗传,人的性别决定及遗传病和优生优育这八个部分分别用微课的方式呈现。如此一来,通过微课的方式,不仅让学生对本单元的内容有了整体的把握,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复习已学知识的积极性,避免了复习课“炒冷饭”的结果。

“微课”对于每位教师来说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事物,在应用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但是只要我们坚持探索,巧加利用,完全可以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运用“微课”的有效途径,加以巧用,可以在生物教学中较好地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参考文献:

八年级生物下知识点总结范文6

下面结合生物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为什么愿意玩电子游戏?因为学生能在游戏中寻找解决问题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激励学习的巨大的潜在力量。当一个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时,就会调动自己的一切潜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

一是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学生熟悉的生物现象入题。例如《人的生活需要营养》一节,笔者是这样引题的: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2008年9月,一场问题奶粉风暴席卷全国――“三鹿奶粉事件”导致大批婴儿死亡;为什么我们每天的生活离不开谷物、米饭、馒头、青菜,为什么做过手术的病人要吃鸡蛋、喝排骨汤、鱼汤?这样可以让学生产生疑问,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对于生活中人人感兴趣的话题,学生自然愿意去了解。

二是用实验来吸引学生。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通过实验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进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思维观察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我把实验作为使学生愉快接受知识的方法之一,从中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得出结论。例如,分析胆汁对脂肪的作用时,让学生首先观察试管中水和食物油的现象;再观察试管中加入胆汁的变化,这样通过对比很容易地得出结论:胆汁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

三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教学优点多多,能够为生物课堂创设一个具有丰富美感、生动形象、趣味性的教学环境,同时节约时间、空间,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讲授《人体内血液循环途径》一节时,利用多媒体步步引导学生观察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学生根据老师鼠标的移动,能够很好地概括出体循环的途径。从彩色画面上学生也能分析出动脉血、静脉血的变化都是在毛细血管处发生变化的。创设这种教学情境不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化、具体化。

二、要重视生物教材插图的作用

翻开新课程标准的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其内容丰富多彩、图文并茂、信息量增大、布局新颖。课文中的插图是生物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重视插图教学。

新教材以图代文,图文并茂。插图上不仅有名称结构,在名称结构上也注明了该结构的作用,并配有少量的文字叙述。学生通过看图就可理解并记住了内容。例如,八年级上册插图“青蛙的发育过程”,指导学生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从青蛙的受精卵开始发育成蝌蚪(有尾无腿,先长出后腿再长出前腿)、幼蛙、成蛙四阶段。通过比较蝌蚪与青蛙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上的不同,学生便总结出青蛙的发育是变态发育。教师又进一步让学生讨论,蝌蚪和青蛙在不同时期的生活环境和生理特征,从而概括出两栖动物的含义。

三、创设合作交流学习的教学情境

课堂教学是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双边活动。生物课堂教学中也应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而不再是传统教学所强调的那样,教师为了保持所谓的权威,教师既“导”且“演”,结果是导不明、演不精,事倍功半,苦不堪言。在这种情境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真正得到体现,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乏。创设合作交流讨论式的学习情境中,就是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让学生以主体的地位参与讨论,在讨论中发挥学生的潜力,培养创新能力。在讨论学习中,能理清思路,化难为易,达成共识。教师在学生讨论学习过程中,要到每个小组巡问指导,了解情况,关键时给予点拨或提示,起到“导”的作用。

例如,在八年级下册《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首先,利用图片的展示,给予直观的信息刺激,学生处于积极思考、思维活跃的状态。接着,学生描述图片中的内容,归纳生态系统的概念。最后,让学生讨论各种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作用,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再让学生分角色扮演生态系统中的各成分,并介绍自己组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这样不仅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参与、协作能力,也能够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回归,获得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