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验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学实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学实验范文1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材料;科学实验

小学科学课对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非常重要,而实验课又是科学课程教学的重点,做好实验能提高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积极性。但在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中,许多教师反映,小学科学实验课不好教,实验材料找不到、准备不全直接影响了实验课的教学效果。但是,只要教师对实验材料进行适当的改进,就能很容易准备齐全,就能提高科学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从而让学生爱上科学实验课。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进,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一、借鉴他人经验,充分利用现有材料

由于不少学校科学课的任课教师都是由其他学科教师临时兼任,任课教师对科学实验课的了解掌握不够充分,实验材料不知如何准备。因此,学校有必要对科学课的兼任教师进行教育培训,提高任课教师对科学课教学重要性的思想认识。加强对科学课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无论是兼职教师还是专职教师都应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学水平和技能。可以采取“走出去”的办法,到兄弟学校进行参观学习,借鉴他人或网络上的经验,搞好科学实验课的教学和实验材料的准备方法;还可以用“请进来”的办法,请有关学校的优秀科学课的教师介绍经验,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例如,在进行“摆的研究”实验时,按照课本上的方式进行实验时效果不理想。教师通过在互联网上观摩了“摆的研究”教学课件后,对实验材料进行改进,加长铁架台的横杆,较好地解决了实验材料的难题,取得了理想的实验效果。学校的实验室、仪器室一般都会有一些其他学科的实验材料,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进行实验教学。一些常用的实验仪器材料如,烧杯、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弹簧秤、放大镜等,这些实验仪器材料可以很方便地找到且进行利用。科学实验课的材料工具箱中也配备了不少仪器材料,且与教材实验配套使用,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这些实验材料。对于实验中的一些常耗易损材料,教师应在实验前及时进行购置,以备实验使用。

二、注重日常积累,动手自制实验材料

对于科学实验课的不少材料需要教师提前准备,教师要处处留心,平时注意对实验材料的积累,不要等到实验时才想起准备材料。比如,像塑料瓶、硬纸板、坏的乒乓球、花岗岩之类的岩石等,这些东西对别人来说可能是垃圾,但对科学实验来说都是实验的好材料,只要教师留心这些实验材料随时随地都可以找到备用。实验课上所用的材料教师不一定能找到或购买到,这时就需要教师亲自动手进行自制一些实验材料或简单仪器。例如,在学习“金属热胀冷缩”时,用铜球进行实验,研究金属的热胀冷缩时,学生观察它的变化不太明显,教师可以自制一个偏转指针,用来指示铜球热胀冷缩的变化情况,这样能把实验现象放大,使学生更明显地观察到实验结果,以增强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再比如,在进行“光”这章内容的不同颜色物体吸热能力对比实验时,教师可以利用白炽灯进行照射不同颜色试管内的空气,观察其膨胀速度进行对比实验结果,由于空气受热体积变化快,因此,实验效果比较明显,这比利用温度计进行实验效果要好。

三、拓宽筹措方式,多方准备实验材料

在进行科学课的实验时,需要教师准备的材料比较多,如果只靠教师一人的力量很难完成任务,此时可以发动全班学生共同想办法准备实验材料。对于实验需要准备较多的材料,教师可以给学生分工,各自去准备所需要的材料,或者请学生的家长帮忙协助准备实验材料。这样既能有效地准备材料,还能充分调动学生进行实验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爱上科学实验课程,从而提高教学效益。例如,在进行“比较水的多少”这节课的实验时,需要用到大小不同的几十个塑料瓶,像这样的实验材料完全可以交给学生去准备。再比如,进行“蚯蚓”“蜗牛”实验时,也可以让学生去准备这样的实验材料,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还可以学到和了解小动物的生活特点,增长知识。再比如,进行“我们周围的材料”“磁铁的磁性研究”时,也可以让学生去准备磁铁、各种介质不同的材料、韧性不同的材料、密度不同的材料、陶瓷砖瓦材料等,通过发动学生共同准备材料,就能筹措到各种各样的材料,这对科学实验课的结论更带有普遍性、可靠性。

总之,只要教师能适当改进小学科学课实验材料的准备方式,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家长的主动性,就能准备筹措到科学实验课所需要的各种材料,提高科学实验课的教学效果,从而让学生喜欢上科学实验课,榇有∨嘌学生的科学素养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科学实验范文2

一、以安全为借口的“避实就虚”

近日,在网上看了一节中学教师上的“配制硫酸溶液”一课,授课教师为打消学生对硫酸的恐惧心理,将数滴浓硫酸直接滴在手掌心,然后有条不紊地指导学生怎样用湿抹布擦拭清洗。

小学科学实验课中也有一些有一定危险性的试验操作,有的老师是怎么做的呢?

1.歪曲宣传,误导学生

“酒精灯点火就炸,任何同学都不要随便乱动。”

“有些化学试剂浓度高,衣服沾到就着火,皮肤沾到就烧焦,任何同学都不要乱摸。”

提醒学生做实验时注意安全是必须的,但这种不尊重事实的歪曲宣传,不利于学生正确地认识事物的性质,也不利于实验的顺利进行。

2.放弃实验,或替代、简化

因为对实验存在恐惧心理,害怕发生安全事故,一些学校便将一些所谓的“危险品”束之高阁,或严密封存,凡涉及此类物品的实验一律停做。有的老师实在不行就变通一下:本来是分组实验的,教师只做一下演示实验;本来是要用酒精灯加热的,用蜡烛来替代。

这样做学生的身体安全了,但学生的恐惧心理加重了,学生的探究体验没有了。做这样的“假实验”学生能有多大的收获呢?

二、以探究为借口的“蜻蜓点水”

科学课的核心是“探究”。探究必须有价值,必须有过程,必须有主次。虽然科学探究学生是主体,但必须是在教师主导下进行。

1.机械探究

新课标大力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探究式学习不是学习唯一的方式。新课程倡导学习方法的转变,绝不是用一种学习方式取代另一种学习方式。一些教师为了体现教学新理念,在教学时不考虑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不管客观条件是否允许,一味要求学生探究,一味要求学生动手,一味要求环节完备,导致科学课上出现了许多无用探究、无效探究。

(1)不探究就不是科学课,不动手就不是探究。有的教师认为科学课就是探究课,科学课的每一个目标都必须通过动手探究的方式进行。事实上,那种体现事物名称、概念、事实等方面的陈述性知识就不需要学生花时间去探究,靠听讲、阅读、理解等方式就能掌握。如果每一个教学目标都要探究,不仅时间不允许,也必然使教学主次不分,收效甚微。比如一位老师在执教《声音的传播》(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5课)时,要设计完成五个教学任务:①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②声音是以波的形式通过物体振动向外传递的;③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效果是不一样的;④声音在真空中是不能传播的;⑤制作土电话,体验声音的传播效果。

该教师从第一个任务开始就引导学生认真探究。教师从上课钟声导入,询问学生是怎样听到的?接着教师演示在教室里讲话,问学生是怎样听到的,然后又让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说话、听话进行体验,最后得出结论: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接下来,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探究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当学生汇报第三个问题探究结果时,下课铃声响了。教师只好仓促总结,并宣布课后继续探究。

其实,这五个问题中,探究的重点是第三个问题: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效果不一样。较难探究的是第二个问题:声音是以波的形式通过物体振动向外传递的。第一个问题属于常识,无需探究。第四个问题演示即可。第五个问题可在课堂上教给学生体验方法,布置学生课外完成。而执教老师不分重难点,不管问题是否有价值,一律全面探究,这样的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2)探究的环节要完备,探究必须有结论。探究的程序是: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有的教师认为科学探究必须严谨细密,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漏掉,每一个环节都要充分展开,每一次探究都要得出一定的结论。

在这样的认识指导下,教师们在教学设计上时常出现偏差,在教学实践中常常时间不够,教师为了保证课堂的完整性,很多实验探究活动只能是蜻蜓点水。学生刚进入探究氛围,教师就急于要整理材料,急于交流结论。学生没有充分探究,没有深入思考,没有认真记录。有时候只能人云亦云,或敷衍了事,或弄虚作假。

2.自由探究

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要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但是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等方面的限制,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又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有的教师怕戴上“牵着学生走”的帽子,不愿指导;有的教师把握不好介入的时机和程度,不敢指导;有的教师打着发展学生个性的幌子,纵容学生错误。这些,都给科学探究蒙上了一层阴影。

仍以一位教师执教《声音的传播》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第三个问题“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效果不同”时做了细致充分的准备。课前认真划分实验小组,为每组四位学生分别准备了一个小鼓锤,灌装了三个塑料袋(沙袋、水袋、空气袋)。为了体现学生为主体,课堂上教师没有过多地指导,只是选一名学生配合,在讲台上演示了一下怎样敲击和倾听。实验过程中,学生兴趣十足,争先恐后,教室里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有的小组在争抢中撕破了塑料袋,满桌都是水和沙子,有一个小组竟然敲断了鼓锤。幸好教师细心,课前准备了备用的材料。

下课铃响了,学生的实验还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教师好不容易才强行终止了实验,安排实验结束的小组和小组里实验结束的同学汇报实验结果(实验记录安排课后继续整理)。结果可谓五花八门:有的同学说听不清,效果都一样;有的小组说空气传播效果好;有的说水的传播效果好;有的小组什么结论都没有。

接下来,教师的总结更是令人瞠目结舌:同学们,在刚才的实验中,你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满激情地探究了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效果。由于各组充分自主,探究的方式方法不同,得出的结论也有所不同。这在科学探究中是正常的。最后我还是要告诉你们: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效果最好,在液体中传播效果一般,在气体中传播效果最差。

这就是我们要得出的实验结论吗?这就是自主探究吗?这是地地道道的“假实验”。

探究式教学并不是杂乱无章,而是一种精心编排的教学活动。新课程强调转变教师的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教师作用的降低,相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利用沙袋、水袋、空气袋来探究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效果,这是一个典型的对比实验。这一实验唯一的变量是沙袋、水袋、空气袋。这个实验最重要的是控制变量的唯一性和保持实验室环境的安静。在实验中要控制的只有一个变量,就要注意以下细节:①敲击桌子的力度要一样;②塑料袋到敲击点的距离要一样;③听的同学要用同一侧耳朵同样贴紧塑料袋。而要保持实验室的安静就要合理安排实验的程序,避免学生的争吵。

以上这些,都需要教师细心地指导、有效地调控。如果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认真地体验,就不会得出五花八门的结论。即使有个别可能出现不同的结论,教师也会在实验的指导和巡视中发现原因,对症下药。

科学实验范文3

1.实验时间过短。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考虑学生接受能力只在乎讲解进度,小学生的实验时间也被缩短,只有几分钟的时间。有时候小学生还没做完实验,没看到实验现象,由于时间不充裕,被迫停止实验,实验过程过于匆忙,只表现于形式而不注重结果,使实验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老师的实验指导过于详细。在进行实验操作前,老师将方法、步骤等都讲解得很详细,学生只是按老师的讲解去操作,没有自己的想象空间,从而失去对实验的兴趣,不能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

二、小学科学实验的目的

1.培养小学生的感官协调能力。小学科学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提高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来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老师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口、眼、耳、鼻等各感官协调合作、共同参与,使小学生明白观察事物不是只能用眼睛,其他感官也可以参与“观察”。

2.让小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在科学实验中,老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掌握实验技能,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通过启发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理解能力,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3.科学术语的掌握。小学生处于习惯养成时期,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注意运用科学术语进行讲述,使学生在掌握科学术语的同时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态度。

4.培养学生主动“发现”的能力。通过主动学习来获得知识,能够加强小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通过主动提问和思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小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当中。

5.结合学生能力解决生活问题。培养小学生能够利用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对小学生进行适当的表扬,鼓励小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培养独立处事能力。

三、小学科学实验设计

1.基本实验。这是科学实验的初级阶段,先向小学生展示在科学实验中需要用到的基本设备和仪器,学生需要认清实验时要用到的基本物品和材料,并能够掌握基本仪器的操作方法。对于处在起步阶段的小学生来讲,经过这个阶段的实验学习,小学生可以对实验内容进行准确的表述,并能够清楚地了解实验的方法,目的以及步骤,从而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在老师示范过程中,清楚实验的观察对象,并能够用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和解释实验对象。

2.基础实验。是在基本实验的基础上,对小学生已经掌握的重要的科学结论进行验证的实验部分。通过实验,小学生可以运用已掌握的实验技能,讲述实验的要点、方法、目的、原理、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学生可以对简单的图标和文字资料进行讲解和说明。

3.有关社会生活的科学实验。当小学生已经很好的掌握了前面的基础实验后,在生活中运用科学实验来解决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在这个阶段,学生可以运用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自己制定实验计划、方法、步骤,通过自己的实验去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当然这也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学生在实验选材方面需要做到经济、环保;所进行的实验对象要在自己能力控制范围之内;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途径进行实验操作。

科学实验范文4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 探究 开放 转变观念 体验乐趣 增长能力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探究作为学习方式,它是一种教与学的策略。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都很重视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获得发展。但是,怎样的探究活动才是有价值的,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下面就本人多年来在科学课上的一点浅显的体会与大家分享,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一、如何在科学实验中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儿童具有共同的独立的能力,渴望了解他们生活周围的更多事物是一种天赋的好奇,他们具有潜在的创造性和天赋,这种能力是可以培养和发展的。互相信任和尊重的气氛有助于促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从而使获取知识能力他们的自觉行为。

传统的科学实验课,往往是教师先演示实验,然后由学生按照教师的方法去做,按部就班,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还钳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应该让学生学会学习,把广阔的空间还给学生,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把更多的内容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争辩、去研究、去创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应由教学的主角变为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协作者、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使教和学的过程成为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如讲《摩擦力》一课,我先给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他们从平时经常玩的“在地上拉着玩”的游戏中理解什么是摩擦力。并适时提出问题:穿什么样的鞋、在什么样的地面上比较容易滑?拉着体重不同的同学感觉有什么不同?激发了他们主动探索的兴趣。在学习“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时,我给了学生20分钟的时间,让他们根据桌上的研究材料合作设计实验方法,进行实验,最后小组共同形成实验报告。在实验过程中,我不断地巡视,时而是指导者,时而是参与者,时而是领路者。在实验方法的采用上,孰优孰劣,我并不表态,而是更进一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试,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小组实验完毕填好实验报告后,各小组轮流汇报实验结果,其它组可提问、反驳、赞同,使全体学生在积极浓郁的探究氛围中达成一致,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名符其实的“小科学家”。

因此,在学科实验中,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主张学生自主地活动和独立地获取知识,是重中之重。因为科学教学是让全体学生参与以探索为目的的研究活动,教师应为这种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和环境,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小科学家”把中国推向繁荣富强的巅峰。

二、使课堂成为开放的空间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二十一世纪,每一个现代人都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而早期的科学启蒙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我们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实现新的理念,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动手、动脑,使学生能独立地、自主地探究科学知识,将知识加以综合分析,然后用之于实践活动中,从而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未来人才。

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过程中,要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少一点约束性,多一点开放性,让学生体会方法的多元性,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在《磁铁》一课的学习中,我设计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请你用桌上的材料玩一玩,磁铁有哪些本领,看谁发现的多?”这时学生迫不及待地利用材料做起实验来。有的同学用磁铁吸起了许多小铁钉,而且小铁钉连着小铁钉;有的同学把大头针放进装有水的烧杯里,用磁铁隔着玻璃和水把大头针吸出来;有的学生利用学具中的硬纸板、铁垫圈、棉线等,设计了“小猫钓鱼”“蝴蝶飞舞”的游戏;还有的同学发现两块磁铁能做“推、拉”的游戏。在汇报“发现”时,同学们争先恐后,他们不仅发现了磁铁的性质,还发现了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两块磁铁相互接近时会出现“斥、吸”现象。为学生们创设了思维的空间,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因此,在教学中,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积极为学生创设自主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自行探究,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潜能的发展、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自由观察,自行获取知识

科学实验范文5

科学实验室计划范文一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提高小学实验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以及实验室材料实现科学化、分类、分档、档案管理,加强实验水平和实验效果,更好,更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发展。

二、主要任务、目标

按国家教委颁布的教学大纲开齐开足实验教学课程,实验开出率达到90%以上,引导学生基本能亲手完成各个实验,形成一定实验技能,培养科学的实践,实验,观察能力。

三、具体工作措施

1、实验室工作由校长及教导主任直接管理,实验室设专门管理员,即实验员,具体管理实验室工作。

2、实验室管理员任务,目标;

(1)实验员必须拟定自然教学计划,各年级自然教学工作须按计划进行实验教学,实验教学需填写演示实验计划、分组实验计划、演示实验单、分组实验单等表格。

(2)在进行实验教学前必须准备好实验所需仪器,材料,教师对每组实验有充分准备,精心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过程,方法,写出相应实验方案,以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安全性及效果。

(3)在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时,应要求学生准备好相关的实验材料,以确保学生在实验中有物可做,并指导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相应的结论,完成实验教学;

(4)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后,应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单(试验记录),并认真审阅,引导学生在实验、观察中养成科学的自然观和相应的实验能力;

3、材料归档

(1)每学期(学年)按时将各类材料分类装订后归档,并按时填写相应试验开出数、开出率,完成实验室材料的归档管理,做到科学、规范,便于查阅;

(2)在材料归档的过程中注意材料的质量与数量应答相应要求;

4、实验室器材管理

实验室管理人员除应管理好材料收发、入档工作外,还应管理好实验室的器材及日常工作。

(1)材料(实验器材)的每日发放和收回工作,并作好相应发放,收回记录及损坏,修理等相应记录;

(2)作好相关实验器材的申报,采购,申购等工作;

(3)每周组织学生打扫实验室,并处理好实验室,保管室的用电,设备,器具的保管、管理、安全工作,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5、其他相关工作

(1)作好与实验室及实验室管理相关的一系列工作;

(2)不足之处,另行补充。

总之,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教学需要,我们必须把握好过度期的教学,激发每一位科学教师的教学热情,积极倡导有创造性的教学研究,为提高科学学科的教学质量而共同努力。

科学实验室计划范文二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提高小学实验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以及实验室材料实现科学化、分类、分档、档案管理,加强实验水平和实验效果,更好,更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发展。

二、主要任务及目标

为了实现实验室实践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顺利完成本学期各项实践教学任务,结合本实验室实际情况,本学期实验室将从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明确科学实验的目的意义。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努力做到建设符合标准;装备综合配套;管理科学规范;使用注重实效。

2、按照合格科学实验室的标准,着重添置配备能满足现行教材所需的实验仪器设备、设施。凡与现行教材配套的仪器、器材要配齐配足,做好课堂教学和课外科技等活动的服务工作。

3、仪器保管责任到人。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低值耐用品与低值易耗品的管理,要做到:

(1)定期检查、核对、统计实验室仪器设备,做到帐、物、卡相符;对丢失、损坏、报废的要进行登记备案并上报;存放定位存放,取用方便,尽量做到科学、整齐、美观。

(2)实行仪器设备等入帐、借用登记制度,凡丢失或损坏的要酌情处理。

(3)实行易耗品入库、领用登记,严格控制易耗品在使用上的浪费。

(4)经常维护保养实验仪器设备,保证仪器设备完好率,做好使用与维修记录。

4、科学学科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的基础学科。因此,一定要加强对实验教学的工作的领导。学校实验教学有分管校长负责,主要领导经常检查,科学教师的配备要相当集中、相对稳定,另外要配备业务能力强、有责任心的老师当兼管员。

5、执行好科学实验室守则、借还赔偿制度、安全保卫制度等。

6、配合组织教师开展活动,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上好实验课或公开课, 提高科学学科的教学质量,并撰写论文。

三、具体工作措施

1、实验室工作由主任教师直接管理,实验室设兼职管理员,即实验员,具体管理实验室工作。

2、实验室管理员任务,目标:

(1)实验员必须拟定科学教学计划,各年级科学教学工作须按计划进行实验教学,实验教学需填写演示实验计划、

分组实验计划、演示实验单、分组实验单等表格。

(2)在进行实验教学前必须准备好实验所需仪器,材料,教师对每组实验有充分准备,精心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过程,方法,写出相应实验方案,以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安全性及效果。

(3)在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时,应要求学生准备好相关的实验材料,以确保学生在实验中有物可做,并指导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相应的结论,完成实验教学。

(4)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后,应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单(试验记录),并认真审阅,引导学生在实验、观察中养成科学的科学观和相应的实验能力。

(5)开学及时收取科学各年级《教学工作计划》、《演示实验计划表》、《分组实验计划表》;期末按时收取《教学工作总结》、《演示实验记录表》、《分组实验记录》。

(6)在实验教学、教研方面,以全体科学任课教师为组,进行相应的科学教学与实验教学研究,以不断提高科学学科教师的教学与实验能力。

3、材料归档

(1)每学期(学年)按时将各类材料分类装订后归档,并按时填写相应试验开出数、开出率,完成实验室材料的归档管理,做到科学、规范,便于查阅。

(2)在材料归档的过程中注意材料的质量与数量应答相

应要求。

4、实验室器材管理

实验室管理人员除应管理好材料收发、入档工作外,还应管理好实验室的器材及日常工作。

(1)材料(实验器材)的每日发放和收回工作,并作好相应发放,收回记录及损坏,修理等相应记录。

(2)作好相关实验器材的申报,申购等工作。

(3)每周组织学生打扫实验室,并处理好实验室,保管室的用电,设备,器具的保管、管理、安全工作,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5、其他相关工作

科学实验范文6

实验记录贯穿了实验的预测、观察数据、得出结论等各个环节,为实验探究提供了事实依据。当前小学科学实验追求实证,强调用数据和证据说话,科学实验记录有利于养成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复杂的比较实验和控制变量实验中,记录详实的数据,有利于分析出科学的实验结论。

二、合理设计实验记录单的内容

科学实验记录单的内容设计,不仅仅局限于对实验过程的记录,还可以延伸到课堂教学的各个阶段。

1.课前记录。在课前或实验前,可以利用实验记录单对学生的科学前概念进行摸底,了解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多少正确概念,哪些概念还比较模糊,以利于在实验教学中重点指导,帮助学生纠正模糊概念,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如学习《大脑》一课前,可以在实验记录单上先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课前独立完成:1.你对我们的大脑了解多少?(比如形状、颜色、质量和其他特点);2.你知道我们的大脑有哪些功能?对课前完成的摸底,教师要归类统计,了解整个班级的学情,以便于调整课堂和实验的重点。有的学习内容需要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也可以将之设计在实验记录单上,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和网络搜集,将占有的资料通过学习理解,概括成精炼的语言。

2.记录伴随实验过程。实验过程是记录单最核心的部分,可以提高实验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发学生对实验的独立思考,养成严谨科学的思维模式。实验过程记录主要涉及到预测、实验方案涉及、实验现象和数据记录、分析实验结论等方面。对即将实验的结果进行预测,有的还可以写出自己预测的依据,一切预测都应该基于现有证据作出的,不能是毫无根据的胡思乱想,这也是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推理能力的一种方式。同时也要让学生将实验的结果与预测进行对比,不能预测之后就置之不理。实验方案设计是记录单中最考验学生思维严密性和条理性的内容,对于不同年段、不同学情的班级,这一块设计应该有梯度。三年级设计的实验单可以少量留白,高年级则自主性更多一些,比如五年级的电磁铁磁性强弱影响因素实验,教师在实验单上提供框架性提示,便于学生设计出完整的实验。

3.实验记录延伸到实验后。实验单的设计可以根据实验内容,安排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反思,可以将实验结果与预测对比,反思预测错误的原因,或对实验操作过程的反思,在全班交流汇报之后,反思自己操作失当,导致数据不准确的原因,这可以让学生在今后的实验中更加全面细心。也可以记录学生在得出实验结论后,引发的新思考,认识到实验结果在生活中的意义。

三、多种记录方法让实验单更简明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