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勤工俭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勤工俭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勤工俭学

大学生勤工俭学范文1

【关键词】大学生 勤工俭学

本次调查研究,以全国高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小组讨论设计调查问卷,在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含高职高专)平均发放调查问卷共2300份,选取有效问卷2000份,有效率为87%。调查问卷共设计问题22个,从大学生勤工俭学群体的基本情况、所获得的报酬、勤工俭学的方式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详细地对在校大学生勤工俭学的现状进行实证分析。

(一)大学生勤工俭学比例呈下降趋势

调查结果显示,在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方面,其中17.5%的学生表示参加过勤工俭学,而82.6%的学生则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勤工俭学。

在大学生勤工俭学中,53.0%的学生从大学一年级开始,29.5%的学生从大学二年级开始,14.0%的学生从大学三年级开始,3.4%的学生从大学四年级开始。这表明在大学一年级时候做勤工俭学的比例较大,随着年级的增长,做勤工俭学的比例是逐渐下降的。

(二)学业情况影响大学生勤工俭学

而在不参加勤工俭学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没有时间进行勤工俭学,要以课内学习为主。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此项占比为59.4%,本科三批(含高职高专)此项占比为49.3%,说明学业和校内活动占据有大学生大部分的时间,而这个倾向,在本科一批、本科二批的高校中更加明显。除此之外,还有自身对于勤工俭学兴趣不大、学校及父母不支持勤工俭学、认为勤工俭学没有保障。

(三)女大学生勤工俭学比例较高

在参加过勤工俭学的学生中,男生占28.5%,女生占71.6%,女生相对于男生来讲,总体更加勤奋、努力一些,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满足生活学习所需,从而减轻父母压力。

二、大学生勤工俭学的现状

(一)勤工俭学主体广泛

随着时代与经济的发展,参加勤工俭学的大学生不再只是家庭贫困生,其主体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非贫困生开始参与到勤工俭学活动中,且所占比例不断扩大,并超过传统的贫困生逐渐成为大学生勤工俭学的主体。

(二)勤工俭学目的多样

在传统的定义中,大学生勤工俭学的主要目的是“赚取报酬维持生计”。赚取生活费,在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历史上长期居于主要目的。随着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教育资金的支出,近年来全国各高校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学杂费减免、特困生补助等学生帮扶和奖励制度的不断完善。因生活压力而放弃或中止学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少。在所有参加勤工俭学的大学生中,因生活困难,需要依靠勤工俭学的收入来维持生活和学业的学生比重已下降到不足19%。

在参加勤工俭学原因的调查中,其中72.8%的同学参加勤工俭学是出于主观因素,以锻炼自我、赚取报酬、积累经验为目的主动参加勤工俭学,同时可以赚取一部分生活学习费用,减轻父母压力,27.2%的学生出于客观因素,被动参加勤工俭学,这包括父母要求、同学引导、模仿他人等因素。

(三)勤工俭学途径丰富

学校、政府和社会组织向在校大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作为传统的勤工俭学途径,因其他途径的多样化以及其自身存在的消息量少、消息滞后、更新慢等问题,逐渐被企业和商家直接在校园里张贴小广告或印发宣传单的形式所取代。除此之外,大学生还能通过家人及朋友的介绍、上网浏览(兼职网站、兼职APP)获得勤工俭学的岗位。

(四)勤工俭学岗位丰富

校园内的工作岗位因工作安全、持续时间长等特点有一小部分固定的大学生选择,但实际上因工作岗位数量有限等问题是不能满足大学生勤工俭学的需求。而校外勤工俭学的岗位诸如:服务员、促销员、调查员、校园、淘宝刷单等工作,工作时间灵活,技能要求简单,工资结算方便,这些优势对于刚接触勤工俭学的在校大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逐渐成为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岗位的首选。

另外,和强调统一的时代不同,在提倡个性化的当代,部分大学生发现了自己的特长优势和市场需求,并且积极的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部分学生选择了一些个性化的勤工俭学岗位,例如承接商业演出(包括文艺表演和礼仪主持)、影视字幕组翻译、标志设计等。从事这些岗位对于这些大学生而言是一举多得,既可以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又可以获得不错的勤工俭学收入。这样的勤工俭学方式很受大学生的欢迎,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三、大学生勤工俭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今高校勤工俭学工作在思想、管理、制度等方面还存在部分缺陷和疏漏,新时代涌现出的新的勤工俭学方式也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因而当代大学生勤工俭学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缺乏职业规划,对未来的发展没有清晰的目标

据调查,85%以上参加过或有意向参加勤工俭学的大学生,其参加勤工俭学的目的和选择岗位的依据依然很局限,获取经济收入依然是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的主要目的。对锻炼自己、提升能力、增加阅历、适应社会等目的虽然逐渐引起参加勤工俭学的大学生的注意,但是这种注意还是微弱的,相比较参加勤工俭学对毕业后就业的帮助,阶段性收益还是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的主要关注点。因此,在勤工俭学岗位的选择上,85%以上的大学生并不在乎自己所选择的勤工俭学岗位是否对自己的专业提升和创业就业有帮助,并且一部分大学生资金积累意识浅薄,并没有对勤工俭学收益有合理的规划。

(二)高校勤工俭学体制不完善

高校(特别是三本、大专、高职院校)对大学生毕业后创业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远高于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勤工俭学工作。这一点表现在,连一个专职管理和指导大学生勤工俭学工作的部门都没有,大多数高校一般将其划归到后勤处、学工处或毕业办管理。这也就导致了在实际操作中,勤工俭学工作常常遭遇“三不管”的尴尬境地。

(三)勤工俭学的体制不健全和不规范

大学生勤工俭学范文2

大赛辩题:大学生勤工俭学弊大于利

活动目的:本次辩论赛主要为了解同学们对勤工俭学的看法。同时培养发掘辩论人才,提高阅读、写作、视听、演讲和其他能力,团队的组织和团结协作能力。

活动主旨:关注同学们周围的事物,追求进步,锻炼口才,发展自我。

活动时间:3月23日晚18:30—20:00

活动地点:教108

活动对象:会审3班全体同学

活动流程:1、主席介绍参赛队及其所持立场,参赛队伍是正和反两队,辩题是“大学生勤工俭学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正方观点是“大学生勤工俭学利大于弊”;反方观点是“大学生勤工俭学弊大于利”。

2、由主席介绍评委。

3、正方开始,各个参赛队员依次进行自我介绍。

4、主席介绍比赛程序。

5、主席宣布比赛开始。

6、比赛结束,请评委代表点评本场辩论赛,并评出双方得分。

7、主席宣布辩论赛结束。

8、主席宣布辩论赛结束,欢送评委。

9、清理会场。

活动分工:1、宣传部通过海报宣传。

2、邀请大二最佳辩手担任评委。

3、布置会场

4、整理相关照片并交给文娱委员。

注意事项:1、注意会场秩序。

2、保持会场卫生。

活动经费共计:20元

会计系学生会

学习部

大学生勤工俭学范文3

高校学生勤工俭学现状勤工俭学是一边求学读书,一边工作、劳动。它是学校实施劳动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与教学活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和公益劳动一样,都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一种。勤工俭学是我国青年学生的优良革命传统。学校对勤工俭学活动应加强领导,注意思想教育及安全教育。

一、高校大学生勤工俭学的目的

经过对500名有过勤工俭学经历的在校学生的调查,高校大学生勤工俭学的主要目的有:为了金钱、为了培养吃苦耐劳精神、为了增长社会阅历、为了学习一些实用技能。

从表1可以看到,“为了钱”而去勤工俭学的学生占被调查者总数的57%,这些学生中有的学生家庭贫困,为了减轻家庭负担而去勤工俭学,但也有部分学生是为了满足自己对物质的需求而去勤工俭学。经过调查,在这57%的为钱而勤工俭学的学生中,有近一半以上的学生的家庭并不贫困,他们去打工的目的完全是为了满足自己在校日常生活的物质需求,有的是为了追求时尚,有的是为了支付谈恋爱的开销,有的是为了兴趣爱好等。总之,这些学生将勤工俭学当成了挣钱和满足自己对物质需求的一种手段。

除此之外,“为培养吃苦耐劳精神”“为增长社会阅历”和“为学习实用技能”而勤工俭学的高校学生仅占被调查者总数的23%。由此可以看出,高校学生勤工俭学的目的性趋于简单和绝对,功利性也越来越强。但是也不难看出“为培养吃苦耐劳精神”“为增长社会阅历”和“为学习实用技能”而勤工俭学的高校学生还是有一定比例的,这也在一个侧面反映出高校对学生实用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的途径和手段单一,甚至已经无法满足高校学生及社会对综合素质的需求,还反映出高校学生对学校综合素质培养的信心不足。

二、高校大学生勤工俭学的途径

经过调查,高校大学生勤工俭学的主要途径有两种,一种是通过高校的勤工助学中心提供的一些在校内为师生服务的岗位;另一种是通过招聘广告或他人介绍直接与用人单位联系而成为“打工一族”。两者相比,通过勤工助学中心获得的岗位多在校内,安全、便捷、工作量小,一般都是利用课余时间,不会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但同时工资待遇也比较低;而“打工一族”一般工作地点多在校外,存在安全隐患,工作量较大,常常会影响“打工一族”的学习和生活,但工资相对较高,因此对于高校学生来说诱惑较大。

三、勤工俭学的现状

1.高校学生获取勤工俭学途径单一,勤工俭学内容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档次高低不一。从服务类型看有家教、服务员、广告传单的发放、推销、策划、设计、卫生保洁、图书馆管理员、教师助工等,其中最受广大学生青睐的是家教,从事勤工俭学人员最多的行业是服务、保洁和广告传单的发放。

2.勤工俭学的体制不完善和不规范。各高校的勤工助学中心多设在校团委或校学生处等下属职能部门,虽有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但多因没有专职教师进行管理和拓展,因此很难得到有序和有规模的发展。即便有的学校勤工助学中心较为正规,但要不就是提供的岗位非常有限,难以满足高校学生对于勤工俭学岗位的需求,要不就是所提供的岗位薪酬太少,难以满足高校学生的经济需求。因此,目前许多高校都存在勤工俭学需求远远大于勤工俭学岗位的矛盾。

3.勤工俭学的用工秩序混乱。一些公司或个人常常利用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维权意识淡薄,社会经验不足等特点把高校学生的勤工俭学视为“廉价劳动力”,不但肆意安排加班加点,还任意克扣、拖欠工资报酬,甚至有打着勤工俭学“招工”的旗号进行欺诈和行骗的行为。而一旦高校学生在校外的勤工俭学过程中自身权益受到了侵害,想要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维权也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甚至校方出面都无法为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4.勤工俭学的功利性越来越强。高校支持鼓励在校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是为了丰富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家庭贫困的学生提供一个经济收入的平台,帮助家庭贫困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而如今许多大学生已经将勤工俭学作为追求物质生活的一个途径,甚至因“打工”而旷课和夜不归宿的现象也在高校屡见不鲜。这不仅扭曲了高校勤工俭学的初衷,也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四、结论与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让高校师生正确理解和认识勤工俭学对于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及勤工俭学对于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性,让高校大学生正确处理好勤工俭学与学习的关系。利用校园广播、橱窗、班会等形式,广泛宣传,让社会、学校、广大师生认识到勤工俭学在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过程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2.建立健全高校大学生勤工俭学规则制度。勤工俭学既然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那么其管理和发展就应列入高校的学生管理的工作范围,具体规章制度的制定就应围绕如何让勤工俭学有序健康的发展来制度。并建立相应的人才供需信息库,不仅与学校各部门,也要与社会各企事业单位加强联系,及时有效地建立起供需双方的桥梁。最主要的是为高校大学生勤工俭学建立强大的后盾,不仅提供信息、提供维权等方面的支持,更对高校大学生的勤工俭学进行监督。

3.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奖学金制度,国家对高校学生也有奖助学金的制度。一个真正努力学习并且家庭贫困的学生,平均每年能得到学校和国家的奖助学金大概在3000~5000元左右,学习成绩优异工作突出的甚至能得到更多。因此,仅仅是为了钱去勤工俭学外出打工的同学就不如踏下心来好好学习,去争取奖学金。所得的奖助学金不仅仅是一笔钱,更是一份荣誉。而出去打工所得到仅仅是那有限金钱,而失去的不仅仅是自己在大学的这些学习资源,更失去了自己在大学期间美好的学习时光。

参考文献:

大学生勤工俭学范文4

关键词:图书馆;勤工俭学;大学生;管理

一、图书馆勤工俭学是大学生实践锻炼的重要途径

目前,随着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借书和还书都已经采用自动化机器操作。但很多工作比如拣书、分类、上架等,还必须通过人力手动完成,流通部工作尤其繁重,这就需要聘用一部分学生来帮助老师完成任务。因此,在高校中,图书馆是学生勤工俭学的重要场所,大学生通过勤工俭学,不仅可以减轻自己的经济压力,还可以通过图书馆工作掌握图书管理与分类技能,并有效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1],是大学生参加实践锻炼的重要途径。不仅如此,勤工俭学学生是读者与图书馆沟通的桥梁和纽带,通过他们获取需求信息,图书馆能够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2]。但在具体操作中,不少高校图书馆的学生勤工俭学工作往往不够完善,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导致学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也没有达到应有的锻炼效果,因此有必要对该问题进行一定的探讨。

二、图书馆勤工俭学中存在的问题

1.招聘过程不够规范

据统计,南阳师范学院图书馆现有勤工俭学学生近200人。我所在的文学书库就有十多个勤工俭学学生。根据我所了解的情况,勤工俭学的招聘流程是这样的:首先是图书馆主管部门通知各部门招聘勤工学生的人数,由各部或各书库的老师自主招聘学生。其次是各部或书库的老师通知自己熟悉的学生或在自己的工作场所招聘启事,与报名的学生交谈以决定是否录用。最后是通知已录用学生上岗,给学生分配具体工作。

这种流程看似很合理,其实存在不少问题。如主管部门在通知各部门招聘学生的时候,往往只下达数量指标,没有对学生的素质提出明确要求。老师在招聘学生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是谁先报名,先跟老师沟通,谁就会被录用。而后报名的学生即使很优秀也未必被录用。在一个部门,工作人员都是同事关系,招聘的事往往是由某个老师负责,而他们中的一些人在招聘学生时甚至不与同事商量,往往擅自做主。这样做的结果是所录用的学生未必真正适合图书馆工作,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差别很大,部分学生存在混日子的情况,且有的学生只听招聘自己老师的安排,对其他老师安排的工作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

2.人员变动过于频繁

由于招聘过程不够规范,加之有些学生对图书馆工作了解少,或者并不是真的喜欢图书馆工作,导致一些学生被录用以后,干一段时间或者领了几次工资后就不再来了。有些学生并非贫困生,到图书馆勤工俭学仅是出于挣些外快或谈恋爱的目的,他们总觉得待遇低,一旦达不到自己的预期目的,就会随时退出。如果这样的学生比例比较高,就导致勤工俭学学生频繁变动,一方面不便于管理,另一方面也会增加老师的工作量。

3.部分学生不够敬业

有些学生上岗以后发现工资低,就对工作应付一下。如老师在的时候多干些,老师不在的时候就少干或不干。还有些学生,即便老师在场――如果不是招进自己的老师,也不认真工作。更有甚者,干脆坐在那里玩手机,还有的学生把自己的男(女)朋友带过去聊天。还有些学生因为不用心,对老师传授的分类、上架等图书管理方法不认真学习,很久了还上不了手,结果老师还得自己干。此外,迟到早退、擅自让别人代班,以及无故缺岗等情况也时有发生。老师若想辞退这些学生,还需要顾及招聘老师的感受。同时,老师也无权奖先罚后,学生干好干坏一个样,导致一些真正实干的学生心理不平衡。

三、完善图书馆勤工俭学大学生管理对策

大学生勤工俭学,看似不重要,但它能反映一个图书馆制度是否健全,管理是否高效,也体现了各个学校图书馆服务能力的高下。为了更好地推进图书馆工作,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勤工俭学大学生管理。

1.从制度上规范大学生勤工俭学的聘用流程

高校图书馆必须有一个勤工俭学学生招聘和录用的完善制度,规范聘用流程。建立勤工俭学学生管理中心或聘用小组,对应聘学生采取集体面试方式,择优录用。在学生录用之后必须有专人管理,给学生至少一周的试用期进行考察,对学生的表现做好记录存档,以作为对学生进行用退奖惩的依据。

2.做好勤工俭学大学生的奖惩与差别对待工作

勤工俭学的工资比较低,但劳动量并不大,劳动时间也比较短,一般一周只有一天工作时间。有必要结合学生表现采取奖惩方式,并在待遇方面区别对待。如把学生的工资分为两块――基本工资与绩效工资,绩效工资体现差别,鼓励敬业爱岗、能力突出的学生做好本职工作。

3.做好勤工俭学大学生教育工作

大学生本身就是被教育者,在图书馆勤工俭学过程中,教师仍需对其进行相应的培训和教育,让学生以主人翁的精神参与图书馆工作,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3]。勤工助学大学生教育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工作技能教育,一般学生只要用心,都能掌握;二是敬业态度教育,凡是在勤工俭学中敬业守规矩的学生,走上社会也一定会敬业爱岗,这其实是一种入职前教育;三是协调能力教育,学生既然参加劳动,难免要与老师和同学打交道,老师要教育勤工俭学的学生掌握服务同学、解决与读者的纠纷等技能。这就需要图书馆抽调专门人员不定时对勤工俭学学生进行培训。

4.从技术上实现管理的便捷化。

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能够大幅度提高勤工助学工作的管理效率。如某高校建立了勤工助学管理信息系统,具有信息传递与挖掘、数据处理与统计、信息报表与查询、计划控制与优化等功能,这样不仅能提高勤工助学学生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还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知识交流平台[4]。通过计算机技术,将学生的基本信息和工作情况汇总建立电子档案,作为对学生进行考核与管理的工具。同时还可以利用电子档案对勤工助学的大学生进行信用分级。如果某学生信用等级高,那么该学生在申请其他勤工助学岗位时应优先考虑。若某学生信用等级很低,则予以辞退,同时把该学生列入黑名单,避免在校内其他勤工助学岗位上录用。

除采取以上措施,还有必要增进人性化管理,工作人员不要一味地把勤工俭学学生当劳动力使用,双方要加强沟通,增进感情,互相尊重,发挥勤工助学学生的潜力。通过采取以上措施,相信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都相应提高,同时勤工俭学学生也能得到更好的锻炼,有效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质。

参考文献:

[1]杨 梅.图书馆勤工俭学工作对于大学生素质的影响[J].图书馆学刊,2010(9).

[2]刘云惠.浅析对高校图书馆大学生勤工俭学工作的管理[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3(9).

大学生勤工俭学范文5

关键词:家庭变异;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073-03

现今社会进入特殊转型期,从而引发的家庭价值观的变化,使传统的家庭模式受到了极大冲击,家庭形态出现了异化现象,派生出种种变异家庭,其中最为普遍的是离异家庭,快速增长的离婚率使我国离婚式单亲家庭比重逐渐上升。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摇篮,家庭的变故易给学生心理造成阴影,特别是对高校学生。大学是他们即将步入社会的垫脚石,在这个特殊时期,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高校思想教育应该结合社会转型时期的学生特点,不仅仅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素养,更应该注重对其的心理素质教育,特别是对家庭变异的学生,制定对应的心理教育方针,对症转化,适时引导。

一、家庭变故学生的心理特点

经研究发现,变故家庭子女的心理变化发展过程通常经历这样三个阶段:一是情绪低落阶段,二是情绪回升阶段,三是情绪稳定阶段。而遭受家庭变异的学生在这样三个阶段中往往不能主动克服自身的消极心态,控制自身情绪,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容易形成一些不健康心理特征:

1.缺乏自信。单亲环境中成长的学生,往往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和家庭。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家庭的不完整让他们觉得自卑,自尊心下降、行为退缩。特别是在参加活动,比赛或是竞选的过程中,常常因缺乏自信,不敢尝试。另一方面,高校环境类似于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来说,不仅仅是学习能力的竞争,更注重综合实力的竞争。变异家庭的孩子在心理方面的缺陷使他们不能正视这样的竞争,甚至害怕这样的竞争,觉得自己在各方面总是“低人一等”。

2.性格孤僻。部分单亲家庭大学生因家庭变故而表现出不敢交往或在交往中敏感、多疑、戒备心强的现象,从而形成人际关系的对立抵触情绪,把自己的心灵封闭得非常严,对涉及自己的事情非常敏感,内心十分抵触外界对自身的任何评论,从而形成情绪和情感上的强烈波动。由于这种心理特点,他们过于孤僻的交往态度和较差的交往能力造成在群体活动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表现出明显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3.性格脆弱。由于家庭的不完整,使他们过于保护自己。对于被拒绝,他们十分敏感,本能的反应是退缩、自尊心下降。他们在人格发展方面表现为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不善表达、有烦恼自我承受,不能积极寻求解决办法或任性、自私、无责任感、以自我为中心。

二、特殊学生不健全心理特征成因分析

变异家庭学生不健全心理形成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原因:

1.社会原因。尽管现今社会离婚现象普遍,但对离婚现象总体还存在一定的偏见。周围人的过分关心的“议论”,甚至是某些部门组织过分曝光的“关注”都会在他们的心灵上造成强烈的反应,他们往往认为父母的离婚是丢脸的,被父母忽视、被遗弃是对自己的一种羞辱。另一方面,社会在对待单亲家庭子女问题的片面夸大也给他们的成长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2.家庭原因。离异父母的认知不统一,往往会使子女产生心理困惑。有的家长将生活中的不满和愤恨转化为一种观念加诸子女身上,这种有意无意的影响会使孩子形成错误的观念,产生怀疑、否定别人的心理和行为。有的家长种种原因而无暇或无心顾及子女的学习和生活,忽视对孩子的教育,视子女为包袱,百般嫌弃,甚至虐待,这样的大学生往往表现为自卑感强、抑郁、自尊心下降、敌意、怨恨、人际交往困难和退缩等行为。有的单亲家长因为觉得自己离婚对孩子心存愧疚,于是对孩子过度宠爱,认为子女的抚养权争来不易,因此对孩子百般迁就,造成大学生的任性、无责任感、专横和胆大妄为。

3.学校原因。如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并未完善,特别是针对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辅导师资力量的不足,咨询辅导机构不健全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止步不前,未能在高校育人教育中发挥其积极作用。一方面,高校长期以来教育的工具化、功利化倾向,应试教育的普遍认同,以及人们对心理问题的轻视和偏见,使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处于缺失状态。另一方面,高校教育并未做到真正的“育人为先“。高校教育者对犯错误的学生处理简单,动辄批评处分,尤其是对特殊学生更简单归为单亲家庭的影响所至,并不是以教育为主,而是以处罚为先,这使学生羞愧,愤恨,从而导致学生对学校产生冷漠、孤僻、对立、消沉的心理。

4.自身原因。受社会转型时期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的现象;有的学生存在依赖和投机心理、虚荣和懒惰心理,不能正视自身的弱势,不注重将自己的弱势转化为优势;有的学生自我定位高,个性要强,功利思想严重,遇到挫折不分析原因、找对策;有的学生道德观念、纪律意识淡薄,缺乏社会责任感,适应能力差;有的学生心灵空虚,经常沉溺于网络游戏等虚拟世界中,产生厌学甚至厌世情绪;有的面对各种压力无所适从,压抑、苦闷、悲观、无助情绪潜滋暗长。遭遇家庭变异的特殊学生,无法像正常学生一样享受家庭温暖,因此在这样的社会现状下,一般学生所表现出的心理问题,他们更容易遇到。另一方面,他们情感承受能力差,使他们与正常学生相比,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方面表现较弱,对于其个人而言,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

三、家庭变故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

教育源于生命发展的需要。关注每一个个体的生命,关注人生命的完整性,关注人的生命发展,这是教育的目的,更是教师的使命。离异家庭学生在高校中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由于家庭的特殊性,他们内心倍感孤独,渴望关注和交流,但在平时生活学习中往往又表现出行为退缩、自卑、敏感、不善交往,容易产生烦恼、困惑,甚至抑郁。高校教育者如果不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会导致他们行为偏差,甚至走极端。

1.建立心理辅导工作站。高校应增强心理辅导队伍的师资力量,建立针对特殊学生群体的心理辅导工作站。工作站的工作必须从高校学生入学开始就建立对特殊学生的“一对一”帮助计划。首先,辅导老师需要了解和掌握各班离异家庭学生人数,并熟悉掌握其家庭状况,单亲的原因,根据他们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定期心理辅导,指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通过开展同质的封闭式的团体咨询活动锻炼他们能与人相处的能力,在团体活动学会交往,发展友谊,协商解决问题,并能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在与别人相处中通过别人的评价,逐渐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2.开展心理互助活动。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感到亲情的欠缺,容易出现人际交往上的自我封闭倾向和自我保护意识的膨胀。因此,高校要十分注意加强班级、宿舍的整体建设,积极开展班级心理互助活动,为他们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同时,高校需完善设立专门的心理教育机构和活动组织,发挥学生会、团委及下属的学生社团的组织作用,开展各类活动,在专门机构的协调下,避免活动组织的临时性,使活动开展具有一致性、持久性和组织性。另一方面,高校大学生恋爱现象较为普遍,但对于单亲家庭的学生在恋爱方面,感情脆弱,容易受伤。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应开展恋爱观教育课,增强他们薄弱的恋爱能力,正确对待大学生恋爱,避免因失恋等造成“遗憾”的事。

3.联系家长共同配合。对孩子的教育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很大一部分是家庭因素造成的,所以,教师要想做好学生的心理工作,必须联合家长共同努力。帮助家长使之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可提出一些建议和基本要求,但不能咄咄逼人,不能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现。对于家长,第一,家长首先调整思想认识,调整心理情绪,引导孩子对家庭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应对离异之事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客观的解释,并告诉孩子父母不会因为分开而减少对他的爱,这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大有好处。第二,让不抚养方多探望孩子,以利于孩子的成长。应尽可能地营造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和谐环境,不在孩子面前说对方的不是,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有利的。第三,多为孩子创设人际交往的环境。针对个别单亲家庭的孩子性格趋于内向和孤僻等特点,鼓励孩子多接触社会,多为孩子创设一些人际交往的机会。

4.引导和教育学生正确看待自己和家庭。在对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教育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家庭。单亲家庭的学生可能因为父母离异而厌恨,而自卑,他们对离婚事件持有消极的看法,从而否定自我、否定生活。教育者首先应该要帮助这样的大学生重新建立新的认知系统,纠正他们头脑中的非理性观念,肯定自我改变的责任和能力并付诸实践。大学生已是成年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成长,不能只把眼光放眼前。

总之,与完整家庭的孩子相比,残缺家庭孩子更需要关心和爱护。过分的责备只会损害他们的自尊自信,造成提防、警戒和疏远他人与社会的心理。反之,注意引导他们克服缺点,发现长处,多一些关怀和爱护、赞扬和鼓励,就容易形成愉悦的氛围,使他们得到更多的爱,残缺家庭的孩子也能像普通家庭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凤栋,张慧琴.单亲家庭子女的个性、行为特征与教育[J].华北工学院学报(哲社版),2003,(2).

[2]王世军.单亲家庭及其对子女成长的影响[J].学海,2002,(4):84-88.

[3]颜农秋.单亲家庭子女成长环境的辩证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4,(8):75-76.

大学生勤工俭学范文6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勤工俭学;读者服务;加强改进

所谓大学生勤工俭学,即在高校组织基础上,令一些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相关劳动事务,获取一定经济报酬来顺利完成学业的行为流程,如今是高校实施教育活动的主要途径。特别是经过高校招生和图书馆馆藏资源数量持续增长之后,有关图书馆服务项目愈加繁多,开馆时间也予以一定时间的延长,种种状况都给图书馆员提出愈加深刻的挑战。而鼓励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高校图书馆之中勤工学,不单单可以减轻馆员的负担,同时更赋予大学生合理的锻炼成长机会,令他们在书香雅致氛围之中形成积极的上进意识。不过当前大多数图书馆在该类事务处理上仍旧存在诸多不足,所以说,尽快探讨出合理的强化改进方案,显得尤为必要。

1 高校图书馆勤工俭学工作布置的现状

现阶段高校图书馆不管是在阅览室、书库、信息技术,以及采编单位之中,都已经设置勤工俭学岗位,希望一些上进的学生可以及时参与到这类管理服务工作之中。为避免今后工作中出现任何突兀状况,图书馆员会预先针对这部分勤工俭学的大学生进行简易形式的培训指导。通常状况下,读者服务部吸纳的勤工俭学学生数量最多。须知读者服务部包含基本借书库、综合知识阅览室、教工书屋等结构单元,并且除了节假日每天至少开放14个小时,某类层面上令当中的服务管理工作强度与日俱增。在该类部门进行勤工俭学的学生,需要协助馆员做好阅览室开放和图书上架,以及闭馆前后的清理事务,一时间令以往馆员繁重的工作压力得以适度缓解。

2 大学生参与高校图书馆勤工俭学活动的必要性

2.1 减轻大学生经济压力,激发其各项机能和综合素养

高校布置拓展高校勤工俭学工作的初始动机,就是适当减轻一些贫困生的经济压力基础上,令大学生能够愈加细致地观察体验社会,从中强化个人的自立、自强和自主化思想意识。另外,在图书馆勤工俭学的历程中,学生必然会面对诸多突发性状况,经过彼此协助处理之后,便会强化个人的自信心、团队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为日后综合素养拓展,奠定基础。

2.2 馆员学生交互式学习,减轻日常工作压力并改善服务水平

参与勤工俭学的大学生,通常都表现出灵敏的行动能力和强烈的探索学习欲望,不单单令日常图书馆管理服务工作内容得到有机修缮,同时还可适当程度地减轻馆员压力。与此同时,大学生能够细致地挖掘各类创新信息内容,进一步启发馆员发现自身职务处理中存在的缺陷,并结合诸多实际状况制定富有针对性的改善方案。最为重要的是,大学生计算机和网络操作技术往往要高于馆员,馆员在指导他们工作的同时,也可虚心向他们请教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知识,长此以往,令图书馆信息化服务质量大幅度提升,并且令大学生依靠馆员榜样示范作用促成自身品德的改进。

3 现阶段我国高校图书馆勤工俭学工作中遗留的弊端问题

首先,某些大学生工作态度不够端正,经常在岗位上打瞌睡,做作业,或是随意出去闲逛;即便是遭到管理人员强烈指责也不会及时予以改正,严重情况下直接选择辞职不做。

其次,在高校图书馆勤工俭学的大学生,经常会出现因为临时补课、考试、班级活动参与等状况,而引发缺岗状况;再就是某些大学生还要做其余兼职,需要临时调配其余成员予以替代,无形之中令图书馆馆员深陷愈加艰难的管理困境之中,不利于后续诸多工作内容的流畅化布置交接。

再次,大学生在处理馆藏分布、相关机构开放时间和选座系统等事务期间,经常会触碰到各类难题,在无法及时向带教教师请教的前提下,对自身所在岗位的工作性质和内容只会觉得更为陌生。

需要加以强调的是,因为大一大二课程表安排较为紧密,使得馆员独立承担阅览室周一周二的一切管理事务,中午吃饭都找不到人换班。即便是之后勤工俭学的学生正常上岗,也会因为诸多疏忽而引发期刊位置摆放不正确的状况,持续到后期清理时也都是盲目听从教师指令并随意走走过场,最终令本部门管理工作质量持续锐减。

4 新时代下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图书馆勤工俭学工作实效的措施

4.1 持续修缮既有监管体制

图书馆有必要快速建立起专业化的勤工俭学管理组织,主要承担相关监管体制和条例的制定事务。特别是在勤工学生招聘过程中,要保证井然有序地进行。

首先,针对应聘学生所学专业、课余时间、家庭状况、主修课程、综合素养等加以全方位调查分析,进一步创建起完善化的勤工俭学学生管理工作档案。

其次,委派专业人员培训参与高校图书馆勤工俭学的学生,令他们明白今后特定岗位职责并预先掌握一定的业务技能

最后,调节以往频繁引发的随意性请假、调班等消极问题基础上,监管助学活动布置实施细节和报酬的实时性发放结果。

4.2 保证考勤严格性、分工合理性,并进行按劳分配

即督促专业工作人员结合勤工俭学档案和图书馆实际工作状况,进行严格化的考勤管理。

第一,制定实施上岗签到制度,在严密化监管学生上岗情况的基础上,确保每个岗位人员都有效度过工作时间,避免以往随意脱岗和替岗现象的重复衍生。

第二,作为管理组织,有必要在每月公布出勤统计信息并提供客观的评价结果,令参与勤工俭学的学生明白当前工作是多么的难得,进一步树立起踏实肯干和服从上级管理的观念。

第三,基于勤工俭学学生都是来自于不同院系且学习不同专业的状况,图书馆在开展岗位分配活动过程中,要注意令各类专业学生都能够发挥自身专长。如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便可以安置在编目室或是信息库等岗位上,英语专业的学生则可以考虑从事外文库和流通服务机构的探讨交流事务,体力较好的男同学则最适宜整理书架;再就是结合不同学生课程分布状况进行白班和夜班岗位协调化设置。

第四,图书馆勤工俭学工作要实施按劳分配机制,毕竟包括上架排架等流通岗位工作力度较强且枯燥,相比阅览室导读等工作要愈加辛苦一些,所以报酬自然也就要同步予以适当地提升,如此才可以顺利规避重体力岗位人员匮乏和岗位之间相互攀比等不良状况。

4.3 强化岗前培训实效,树立起强烈的责任意识

参与到高校图书馆勤工俭学工作初期,许多学生难免会产生陌生的感官效应,特别是在图书馆服务工作开展的必要性、相关职责认知上存在严重的模糊迹象,因此,为了大幅度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确保一切岗位事务能够顺利交接,第一要务便是针对这部分勤工俭学学生进行精确完善化的岗前培训指导。

首先,透过岗前培训,令勤工俭学学生切实感受到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价值地位,进一步树立起强烈的责任和服务理念。

其次,安排学生全面熟悉图书馆环境,令他们逐渐掌握馆藏分布状况,以及图书分类、排架、图书馆里系统的操作要点。

最后,除了R导寄苎盗分外,仍需针对这部分大学生开展思想教育,长此以往,令勤工俭学大学生自觉严格遵守内部各类管理制度并树立起可靠的职业道德意识。

5 结语

综上所述,如今勤工俭学已然成为高校图书馆工作中的关键性支持模块,其不单单有助于有效发挥图书馆应有的教育职能,同时更可以为今后社会培养出更多数量的技术、素质兼备型人才。具体来说,勤工俭学工作是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改革发展的需要,相信经过这部分工作长时期强化和改进之后,一定会为图书馆事业起到合理程度的促进和推动效用。

参考文献

[1]杨梅.图书馆勤工俭学工作对于大学生素质的影响[J].图书馆学刊,2010,11(09):77-88.

[2]林健.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26(22):119-124.

[3]张军.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工作探究[J] .高校图书馆工作,2010,13(04):127-138.

[4]麻婷婷.高校图书馆勤工俭学管理工作探析[J].新西部,2015,33(32):145-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