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热点新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热点新闻

热点新闻范文1

笔者在此提出了运用热点新闻创设教学情境的几个注意点.

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情境教学法因其与新课程理念相契合的特点而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和化学有关的热点新闻以其特有的时代性和真实性,能更好的体现化学课程的时代特色,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在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应用,认识到化学与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找寻合适的新闻素材,并与教学中的知识点有机结合.精心设计热点新闻的应用过程,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就化学教学中创设新闻情境的作用及注意事项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利用热点新闻创设化学教学情境的作用

1.丰富了教学素材,拓宽学生视野,提高科学素养

现行的教材内容更新速度远不如现实生活来得快,一些新信息无法及时在教材中出现,将热点新闻引入教学,可以增加课程资源的纬度,拓宽学生的化学知识面.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时刻关注最新科技动态,挖掘和收集最新的有关化学的具有可议性的热点新闻,经过改编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中,充分体现教育教学的时代性与时效性.

如,2012年3月,环保部出台了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增细颗粒物(PM2.5)等三项监测指标.通过2013年8月的常州天空蓝天白云,监测数据依然显示为轻微污染或者是重度污染的新闻,引入臭氧(8小时)这一检测指标.这两个监测指标在教材中还没有同步更新,有关的热点新闻作为教学情境应用于教学中,就可以使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

再如,针对前一阵子疯狂转载的“用泡沫箱种菜,吃出癌症”的网络谣言,利用央视新闻频道8月9日播出的《焦点访谈》,来解除大家的疑惑和忧虑.这个热点新闻的应用,可以提醒学生,面对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包括新说法、新观点,轻信盲从和轻率否定都难免偏颇,只有冷静分析、科学求证,才是找出正确答案的惟一途径.

2.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因此,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环境问题,强化学生的环境意识是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

利用有关禁塑令和雾霾的热点新闻,引导学生对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进行反思,认识环境问题的现实性和紧迫性,环境保护的持久性和艰巨性,我们普通人可以做到的是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从生活点滴出发.如,节约用水、用电,拒绝一次性用品,不燃放烟花爆竹等绿色生活方式.

3.引导学生从化学视角分析社会现象,提高知识运用的能力

学习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能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客观世界中的问题,新闻情境的创设,能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观察、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引导他们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例1“镁的性质”热点新闻:2006年7月16日上午9时许,宝安区沙井街道共和社区内华晔科技制品厂堆放的金属废料起火燃烧,消防人员一度将火势控制,但却因暴雨的浇淋使得大火再度失控.现场消防队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初步估计火源来自该厂露天堆放的金属废料,其中主要成分是镁合金.

当时雨水从窗户渗到了厂内,在厂房底层堆放的镁金属开始遇水反应,燃起明火.雨越下越大,而火势也是越来越大,附近一些居民说听到了爆炸声,消防队员不得不采取相应的措施灭火.

学生会从资料推测出镁可能与水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并且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由此认识到不能用水来灭镁燃烧引发的火灾,在消防员的角色体验过程中,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推测可用二氧化碳来灭火,再实验探究镁是否与二氧化碳反应,最终得出镁着火只能用沙土覆盖.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真实的化学”“有用的化学”.

二、应用社会热点新闻创设化学教学情境的注意点

1.正面引导,让学生正确认识化学

近年来,在大众心目中,化学的成就似乎被忽视了,相反却背负了诸多的负面效应,如,环境问题、食品污染、安全事故、等.在各种媒体中被曝光的负面消息也越来越多,这无疑不利于正处在启蒙阶段的学生正确认识化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引用一些积极正面的事例向学生传递,“使我们生活丰富多彩,使人类健康长寿的思想”,突出化学对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对于社会热点事件中与化学相关的负面报道,在教学中不宜采取完全回避的态度,有些内容正是我们对学生实施STS教育的良好契机.通过适宜的素材,在完成化学知识学习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客观分析事故的原因,探究解决方法,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时,能够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判断.

2.精心设计热点新闻的应用过程,关注全程性

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片面追求素材的新异性与趣味性,将教学停留在激发学生的表面兴趣,一味地创设“虚晃一枪”的“无效情境”,教师如能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热点新闻情境之中,有效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这样的高效情境设置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深层思维,促进学生的发展.

例2纯净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新闻情境:三鹿奶粉事件

资料:三聚氰胺,化学式:C3H6N6,俗称蛋白精,被用作化工原料.它是白色单斜晶体,几乎无味,微溶于水(3.1g/L常温),可溶于甲醇、甲醛、乙酸、热乙二醇、甘油、吡啶等,不溶于丙酮、醚类、对身体有害,不可用于食品加工或食品添加物.

问题:三聚氰胺既然对身体有害,为什么还有人将它加入到奶粉中?

这样的情境使得化学式计算变得形象、有趣味性和目的性.通过对“三聚氰胺”问题的探究,学生不仅初步掌握元素质量分数计算的思维过程与方法,同时充分感悟到化学计算的应用价值,从而增强了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选择适宜素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社会热点新闻的选择,应注意用和学生生活结合紧密、学生最熟悉的和最感兴趣的素材创设学习情境.从地域上说,学生更加关注周边而不是遥远地方的事情;从时间上说,近期发生的比久远的效果要好;就内容上而言,能反映化学学科的最新成就或者体现化学的丰富应用的往往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热点新闻范文2

一、睁大眼睛发现,感受时代气息

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而不歇。”面对瞬息万变的生活,我们应时时睁大一双锐利的眼睛,捕捉社会新闻,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用一颗敏感的心灵感知时代脉搏,留意身边的人和事,留心生活的细微处。在感受时代气息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对热点新闻进行个性化理解,想别人所未想,思别人所未思,从而提炼、筛选出独到、新颖的写作素材。

“悯农”是古代文人墨客笔下的一个主题,如今,“三农”问题已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惠农政策、科技下乡、家电下乡、关注农民工问题、关怀留守儿童的生活、土地有偿使用等一系列关注农民生活的事件,充分体现了和谐社会中政府对农民的人文关怀。

例如:任思霖同学通过细心地观察生活和亲身地体验生活,在《他们》一文中写道:

年幼时,我幼稚地认为乡村是人间的天堂。它远离了繁华都市的喧嚣,避开了纸醉金迷的生活,仿佛是袁枚诗中的仙境,那里有优哉游哉地吹着短笛的牧童,笛声和着清新的山野之风,牧童身后田野里的麦子正在抽穗拔节。

其实,那只是想象中的乡村,当我们走进真实的乡村,用心去观察后才发现,在那片土地上,有这样一群人――

远远望去,田地里总有他们佝偻的背影,不论冬夏,不论朝夕,他们都在不停地劳作着。阳光毒辣地炙烤着大地,他们的身上,汗如雨下,汗水渐渐浸湿了他们的衣襟。他们宽厚的手掌上布满了老茧,坚实的肩膀似乎能扛起千斤的重量。

他们,就是靠老天吃饭的农民。

在这个写作片段中,作者通过自己独特的观察,怀着悯农的情怀,来表现自己对农民的深切关注,以细腻的肖像描写、准确的动作描写,来描绘农人劳作的情景。所以,热点生活离不开社会生活,我们要多看、多听、多思,从自然、社会中广泛地积累材料,感受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脚步。

二、关注媒体时文,紧跟时代步伐

广泛地阅读当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方面的书籍,关注生活,放眼社会,就能积累到丰富的、鲜明的、具有时代特色的素材。所以,我们要经常阅读时事报刊,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日报》《时事周刊》《南方周末》等,在阅读中了解国内外的时事新闻;要经常阅读优秀杂志,如《读者》《青年文摘》《少年文化》《初中生之友》等,在阅读中获取诸如低碳、校园安全等热点事件的讯息。

可以说,媒体时文所涉及的一部电影、一首歌曲、一场球赛、一个社会事件,都可以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谈论的话题。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及时地获取信息,围绕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在相关的热点素材中提炼自己的看法、观点,触感,激发灵感。

例如:冯曙阳同学从电视上观看了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之后,有感而发,这样写道:

2010年4月30日20时10分――世界的目光聚焦上海,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了,绚丽多彩的烟花拉开了世博会的帷幕。黄浦江沸腾了!华夏大地沸腾了!世界沸腾了!

真希望时间永远定格在那一刻,让幸福与自豪永远澎湃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海。华夏民族等待那一刻已经太久,太久了……

《茉莉花》曲子轻柔的音乐开始流淌,大型交响乐团奏起了梦幻的《蓝色多瑙河》,随着音乐节奏的起伏,舞台上方的白色小球组成了一个个魔幻方阵:它时而是一只展翅高飞的和平鸽,时而变作独特的中国馆,时而又聚合成立体字样,随着音乐的节拍曼妙地舞动着……

此时,黄浦江两岸成了一幅幅熠熠生辉的画卷,卢浦大桥上灯光辉映,仿佛一架巨大的竖琴,在演奏着光的交响曲。烟花腾起,礼花升空,火光四射,激情迸发,把漆黑的夜幕照射得如同白昼。不夜城的美景,破浪而行的游轮,升腾绚丽的礼花,展现了东方明珠的勃勃生机。这是城市的光彩,这是璀璨的上海!

作者将自己从电视上关注到的关于上海世博会开幕式的热点素材进行积累、回放、再加工,以世博会开幕式为触发点,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颂扬民族腾飞为主题,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将文章写得激情四溢,令人振奋。

三、亲历参与实践,感受时代脉搏

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热点写作素材的积累,亲身实践往往更能获得独特感悟。低碳生活,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跟随潮流的一种新方式。我们在生活中实践着节水、节电、节气、熄灯一小时,参加世界环保日活动……投入到社会生活热点事件中,亲身感受人们关注的话题,在自己的见闻、体验中,采得第一手详实、具体的材料,让自己的作文鲜活生动起来。

一个和谐的社会绝不能缺少关爱。“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一位同学在课堂作文《爱满天下》中撷取了一个生活镜头,展示了社会的新风尚:

盛夏之夜,道路旁。

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哭得泪眼婆娑,一张小脸被泪水抹成了“花脸”,昏黄的灯光把他的影子拉得格外长,只听见一声声的“妈妈”叫得人撕心裂肺,在空旷的街道上显得特别凄凉。

突然,一个身着花裙的骑车女孩,猛一刹车停在小男孩的身边。只见她俯下身,不知和小男孩说了些什么,小男孩便止住了哭声,在女孩温声细语的劝慰下破涕为笑,小男孩用手指了指东北方向。女孩抱起了小男孩,让他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然后,女孩调转车头向东北方向骑去。

随着清脆的车铃声,晚风中不时地传来两人欢快的笑声……

夜更深了,星星调皮地眨着眼睛,开心地注视着人间这温情的一幕。

一个看似平常的素材,在作者悉心的叙述中,把抽象的关爱精神演绎成了具体的生活画卷,既紧扣了时代脉搏,又体现出了生活元素。

寻找梦中的绿洲

王晨星

怎么没有一点儿声音?妈妈哪儿去了?驼队哪儿去了?一只小骆驼费力地睁开沾满沙子的眼睛,困惑地向四周张望。在它的眼前是不见尽头的沙丘,它想努力站起来,可腿上一点儿力气也没有。它徒劳地挣扎着,身子在滚烫的沙子中挪不出半步!

伤心的小骆驼依稀想起昨天遭遇的那场可怕的沙漠风暴:刚刚还是艳阳高照,刹那间,天空布满了可怕的乌云,狂风立刻就吹得它难以站稳。可是有一股巨大的力量将它拖走了,它只记得妈妈的急急呼唤,它转眼间便失去了妈妈温暖的怀抱。醒来时,空旷的沙漠里便只剩下了孤零零的它。

空气中的热风吹了过来,小骆驼无力地垂下了头,想着妈妈讲过的美好往事――听妈妈讲,原先这里有一大片绿洲,草肥水美,驼队常把这儿作为最好的休息驿站,驼队的商人能补充到足量的食物和水,骆驼们喝饱甘甜的水后,就是走完腾格里大沙漠也不会感到口渴……

小骆驼艰难地舔了舔嘴唇,慢慢地睁开了眼睛。突然,它惊呆了――眼前出现了绿洲!看,草绿得滴出水来了,水清得照出影来了!是妈妈讲的那块绿洲!不错,是的!小骆驼不知哪来的劲儿,一下子站了起来,朝着那“绿洲”跌跌撞撞地奔去。它拼命地嘶叫着,心里在欢唱:“妈妈,我找到那块的绿洲了!我找到了!”

突然,眼前的“绿洲”消失了,筋疲力尽的小骆驼再也支撑不住了,它颓然地跌倒在了沙漠里,干涩的眼睛里流出几滴咸咸的泪水。小骆驼倒下之时,心里不禁悲哀地喊着:“妈妈!绿洲为什么消失了?为什么!”

小骆驼昏了过去!但它不知道自己非常幸运:它已经走到了沙漠边上,附近学校的中学生们正在举行“世界环境日”实践活动。他们发现了这头奄奄一息的小骆驼,把自己舍不得喝的水灌入小骆驼的嘴里――小骆驼得救了!

可小骆驼呢?在昏迷中,它还以为自己真的找到了妈妈说的“那块绿洲”,正美美地喝着那清亮的水呢!――是啊!那块绿洲能找到吗?!

点评:作者选取了“防止土地荒漠化”这一保护环境的热点话题作为写作主题,虚拟了一头小骆驼寻找曾经的绿洲的童话故事。文中对小骆驼的神态、动作、心理作了细致的描绘,真切地展示了保护环境是人们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文末巧妙地点出小骆驼的获救是缘于孩子们保护环境的实践活动,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余地,很有教育意义。

经验介绍:气候异常、冰川消融、土地沙化、洪水肆虐、海洋污染、物种消亡……接踵而来的环境事件让沉浸在飞速发展中的人们猝不及防。保护人类的美好家园,共同开创美好的未来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与焦点。所以,我们要放眼自然、感受社会、关注新闻、追踪热点,在实践中获得写作素材,写出紧跟时代步伐的文章来。

1.网络调查表明:近一半有网瘾的青少年(47.9%)把“玩网络游戏”作为其上网的主要目的,并且花费的时间最长,属于“网络游戏成瘾”;13.2%的网瘾青少年在“聊天或交友”上花费的时间最长,属于“网络关系成瘾”。在上网目的方面,网瘾青少年中选择以“玩网络游戏”为主要上网目的的比例(47.9%)远远高于其他诸项。可见,网络游戏已经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你怎样看待“网络游戏”这一与中学生密切相关的热点话题?请简要谈谈你的见解。

2.低碳生活已成为时尚生活的“宠儿”,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进行低碳生活、营造绿色生活的?请列举几个实例。

热点新闻范文3

一、在网络平台上制造热点

与网络传播范围迅速扩大相对应的是,有相当一批受众正在减少对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接触。针对这样的现状,新闻中心取长补短,利用网络媒体受众范围广、互动性强的优势,使用播客、微博等网络工具,在网络上展示、宣传新闻中心采制的《有一说一》、《早安江苏》、《新财经》、《新闻夜宴》等新闻节目,将原本只能通过电视收看的新闻节目推广到网络中,让网民通过网络看电视,扩大了受众的范围,有针对性地加强网络热点舆论的引导。

1.在突发事件中凸显主流媒体社会责任

在网络平台上推什么,怎么推?南京“7·28”爆燃事故发生之后,全社会都十分关注事件的进展,对事故的伤亡情况议论纷纷。新闻中心按照省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在做好事故跟踪报道的同时,借助网络平台,先后通过播客、微博了《“7·28”南京爆炸事故追踪》、《“7·28”爆炸:伤员大多转向康复 爱心救援进行中》、《原南京塑料四厂爆燃 市民踊跃献血支持抢救伤员》等新闻视频,被网友迅速转发、评论,成为当时重要的网络信息来源,也打消了部分网民的猜测和疑问。

2.挖掘社会热点,抢占舆论制高点

小龙虾事件是2010年春夏的热点话题,为了消除社会的恐慌,新闻中心在客观报道的同时,通过播客、微博平台,了《南京市公布关于小龙虾疑致横纹肌溶解综合症的初步意见》、《小龙虾流通被上“紧箍咒”》、《聚焦小龙虾:抱团取暖 抵御产业风险》等相关消息,及时了致病原因和相关部门的举措等,做到有节有序不炒作,不仅在电视屏幕上,也在网络媒体上,很好地起到了传统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

在网络时代,传统主流媒体要善于发现热点、制造话题,在网络媒体尚未形成热点时主动出击,占领舆论制高点,成为网络舆论的起点。2010年9月14日的《有一说一》和15日的《早安江苏》节目报道了《南京管理教师出新规 着装暴露也算教学事故》的新闻,15日新闻视频被推广到优酷、酷6、新浪、搜狐等网站,立刻引起了网友的关注,视频被多次转载,新浪、网易、腾讯等门户网站均将这条新闻作为当天的头条进行推荐,视频画面被江西卫视《新闻早报》等节目引用,最终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一场关于教师着装话题的讨论。

3.联手策划推广媒体活动,增强媒体影响力

2010年10月24日,江苏广电总台、苏州广电总台、凤凰卫视、台湾东森电视台以及中国红十字会、中华骨髓库联手推出“生命相髓”--首次骨髓捐受者相见欢活动。新闻中心在活动举办前一周,就和新浪、酷6等网络媒体达成合作协议,联合进行预热宣传,江苏网络电视台制作了相关专题,为活动的举办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24日活动当天,酷6网专程派出编辑人员参加报道,并制作专题进行重点宣传。第二天《有一说一》栏目在追踪报道时发现,很多人在看过“相见欢”系列报道后纷纷打电话到中华骨髓库江苏分库,咨询如何参与骨髓捐赠活动,还有很多人前往献血点储备自己的捐赠资料。这说明这次精心策划的活动,从受众范围到传播效果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合作的有效尝试。

4.重大事件实现网络同步直播,增强新闻传播力

2010年6月12日,江苏卫视进行了南京阿育王塔开启活动的现场直播。为了让没有条件看电视的人也能看到现场盛况,新闻中心联合新浪网、酷6网等网络媒体,在网上同步直播,将受众从电视观众群体扩大到了网民群体。

2010年6月13日,上海世博会江苏活动周盛大开幕,新闻中心将开幕式盛况通过新浪网、酷6网同步直播,让更多的人了解江苏、感受世博,更大范围、更有效地为江苏活动周营造了热烈喜庆的氛围。

二、参与网络热点舆论

网络媒体在信息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上远远超过了传统媒体,更容易引发大规模的舆论风潮。大多数网民在面对真真假假的信息时,很少质疑其真实性进而辨别真假,带有一定的盲从性。传统媒体有着更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公信力和权威性,应当推动社会舆论向着客观、权威、理性的方向发展。

社会热点不遗漏。新闻中心和多家门户网站、视频网站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天优酷、酷6、土豆、激动等视频网站和几家门户网站都会向新闻中心推荐各自网站的优秀原创视频,供各栏目选用。从上海世博会、世界杯足球赛,到甘肃舟曲泥石流自然灾害;从重庆江津区委书记以影响政府办公楼的风水为由要求当地一个合法楼盘停建的“风水门”事件录音现网络,到最近的北京肿瘤医院一名主任医师在办公室收受高额回扣并伙同其他医生分赃的视频在网络曝光,今年以来的重大事件、社会热点在新闻中心各档节目中都有所体现。

主动介入社会热点。新闻中心各栏目也会根据节目需要,向各家网站索取珍贵的独家视频资料。方舟子遇袭事件发生后,接受了新浪科技的独家采访,在向新浪网获取了这一独家视频之后,《新财经》节目当天播发了《方舟子直面遇袭事件 疑遭利益团伙报复》的报道。9月28日,被视为国美大股东与董事会“关键一战”的国美特别股东大会在香港举行,腾讯财经频道进行了直播,新闻中心在向腾讯网获取了关键的投票视频后,《有一说一》和《新财经》分别做了报道。

深化报道引导舆论。在获取了网络热点视频后,新闻中心各栏目不仅仅停留在拿来主义,而是发挥传统主流媒体的优势,有的补充深入采访,有的发表编后、评论或媒体观点,加强舆论引导。徐州一名幼儿园老师殴打两岁半女童的视频在网络上曝光后,新闻中心从酷6网获取了第一手的视频资料,《有一说一》栏目还派出记者赶赴徐州,补充采访了相关当事人、校方和教育主管部门等,进行跟踪报道,使整个报道更加立体丰富,也更加充分地行使和凸显了传统主流媒体在社会热点事件中的话语权。

在郭德纲弟子打人事件发生之后,多家网站先后向新闻中心提供了多份此事件曝光的相关视频,被各栏目选用,其中《新闻夜宴》请来了三位嘉宾,从郭德纲对事件的处理方式是否合适、应该如何看待郭德纲,名人应当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等多个角度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让观众通过嘉宾的谈话辨是非、明事理,能够正确理性地看待郭德纲事件。节目放在网络平台之后,又让网友接触到多角度和理性的观点,进而修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减少盲从和偏激的做法,很好地引导了网络舆论的发展。

三、将网络引入节目

热点新闻范文4

目前,在国际电信联合会的TIA942标准中,对机房温度的要求是20摄氏度到25摄氏度;而我国的GB50174-2008标准中,对机房温度的要求是A级机房23度正负1摄氏度。按照这两个标准建造的数据中心肯定可以正常运行,但这是否是数据中心最佳的运行环境呢?研究表明,由于服务器、精密空调、UPS、电池等设备的制造工艺及水平不断发展,传统的设计指标已经不再适应新的数据中心了。在节能方面,数据中心已经有了更加细化的需求。

降能耗 数据中心刻不容缓

建设一个数据中心很容易,但运营起来就似乎没那么轻松。按一台服务器功率200瓦计算,它一天将会消耗5度电,一般的数据中心至少会拥有上百台服务器,大的甚至几千台、上万台,这些“吃电”的服务器每天要消耗的电量是个惊人的数字。此外,运营数据中心除了需要消耗很多能源,而且还会对环境造成很多污染。全球数据中心的能源消耗相当于全球1.5%的能源总和,也就是50座大型发电厂一年的发电总量。与此同时,每年产生的二氧化碳高达21亿吨,这相当于4100万辆汽车的碳排放量。

“数据中心消耗的电能中,很大一部分被应用在冷却系统上面。换句话说,冷却系统已经成为数据中心能源消耗的主要源头,在技术日益进步和成熟的今天,我们的目标不是如何进一步降低数据中心内的温度,恰恰相反,应该将精力集中在——如何在确保持久可靠运行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数据中心温度。”英特尔数据中心技术专家雷科夫表示。

众所周知,传统服务器对整体数据中心的温度环境要求非常高,一般环境温度范围在20~25摄氏度之间。数据中心在架构上表现出灵活性差、资源动态调配能力低的特点,能耗高等情况普遍存在。

“目前中国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7倍、美国的6倍。对数据中心进行革新,提升数据中心云计算能力、降低数据中心能耗比已经刻不容缓。而高温节能服务器解决方案,正好迎合了提高计算机正常温度、降低温控指标的需求。”天地超云高级副总裁房玉震指出。

耐高温 服务器大势所趋

据行业资深人士透露:国内某大型通讯公司全国的数据中心能耗中仅电费一项年支出就高达5.2亿元人民币。能源利用效率低、耗电量大,电费支出超过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占据企业IT成本的第二位,成为长久以来数据中心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通过提升数据中心的运行温度,可实现能耗的大幅降低。从细化层面来讲,就需要提高服务器的工作温度,以实现其对冷量需求的减少,而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服务器的要求必然会有所提高。

“未来服务器发展将有两个主要方向,一是面向事务处理的高可靠、高性能服务器继续稳步发展,另一个是面向IDC的云计算服务器,即高温节能高密度服务器将渐成主流。”房玉震表示,据相关实验表明,工作环境每提升5摄氏度,数据中心将能够降低8到10个百分点的总体能耗。

目前,天津市和平区智慧数据中心项目采用的超云高温一体机实现了普通风冷情况下服务器利用率的最大化,同时服务器自身也经过了重新设计,采用了耐高温的元器件和新的散热方式,通过电源、网络、散热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可以实现40摄氏度高温环境中稳定运行,这与在20摄氏度左右运行的传统机房相比,能耗成本实现了大幅度的降低。

据有关测试数据表明,每台高温节能服务器的能耗相对于1U服务器可降低9.8%,在仅仅部署10台高温节能服务器的情况下,一年可省约11142度电,约合1.3万元人民币,如果做个形象的比喻,那么节省下来的电费相当于少烧了4.5吨煤,少排放了10吨二氧化碳,少砍了150棵树。房玉震指出,借助后抽风散热墙设计,超云推出的高温服务器能够改善传统服务器内局部热点问题,避免服务器内热流乱扰现象,最大限度地将服务器内各部件的热量快速抽出,形成有效、有序、快速、高效的散热通道,这也是其可运行在35摄氏度~47摄氏度的环境温度下的原因之一,大幅降低了用户的制冷费用投入。

热点新闻范文5

【关键词】体育新闻;体育文化;体育赛事;研究热点

一、问题提出

互联网自1994年进入中国以来迅猛发展,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数据,“截至2017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72亿,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4.22亿”。[1]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带来了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也为体育新闻传播研究提供了一片沃土。作为一门体育学与新闻传播学交叉的学科,体育新闻传播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主要来源于新闻传播学,但其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又表现出与母学科的不同。体育新闻传播相关研究在新闻传播类期刊中的“市场份额”如何,体育新闻传播研究在大数据、虚拟现实、全媒体等背景下有哪些核心问题,相比于体育类期刊中的体育新闻传播研究成果有何差异性体现,这些都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量化和质化相结合的方法,以呈现我国2015-2017年体育新闻传播研究的热点。文献资料法。“学术研究领域所认可的核心期刊,其代表的是一个学科的前沿动态和最重要的成就”。[2]本文将新闻传播类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中的学术论文作为研究对象,时间截取2015至2017年,以“体育新闻”“体育新闻报道”等为关键词进行人工筛选,最终获取517篇研究文献。内容分析法。将已获取的数据导入SPSS软件,以图表的形式呈现体育新闻传播相关研究在各新闻传播类核心期刊中的分布情况,并进一步分析时间与发文量之间的相关性。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借助基于科学计量和数据可视化背景发展起来的CitespaceV软件,绘制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和时区视图分析我国体育新闻传播领域的研究热点主题。

三、研究结果

(一)体育新闻传播研究在新闻传播类期刊中的分布情况

《新闻战线》刊发的体育新闻传播相关研究文献最多,占新闻传播类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的67.89%(N=351),其次是《青年记者》(10.25%)、《电视研究》(4.84%)、《传媒》(4.64%)、《新闻与写作》(2.51%)、《新闻爱好者》(2.51%)等以关注新闻传播业务实践为主的期刊。而由国内新闻传播院校主办的、侧重于学术探讨研究的CSSCI来源期刊,如《新闻与传播研究》(N=0)、《国际新闻界》(N=0)、《新闻大学》(N=3)、《现代传播》(N=9)却鲜有体育新闻传播类的研究成果,仅占比2.3%(合计N=12),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体育新闻传播这一研究主题并未进入到国内传播研究的核心领域。另一方面,在年份与刊名的相关性分析中发现,三年间国内各新闻传播类期刊中体育新闻传播的相关研究呈现下降趋势。

(二)新闻传播类核心期刊中体育新闻传播研究热点主题

将CNKI中的517篇研究文献导入CitespaceV可视化软件进行数据转换和除重处理,共获得513篇文献。根据研究目的,对时间切片TimeSlicing(From2015To2017,#YearsPerSlice1)、节点类型NodeType(Keyword)、数据抽取标准SelectionCriteria(Top30)、剪枝Pruning(Path-finder)等功能进行参数设置,最终绘制得到90个节点、148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37的关键词共现图谱以及高频关键词。如表2所示,关键词出现频次与其中心性并不呈现正比关系。当中心性大于等于0.1时,表明该关键词在该研究领域的重要性。可见,“新媒体”是近年来我国体育新闻传播研究中中心性最高(Centrality=0.50,以下简称“C”)的关键词,其次为体育文化(C=0.24),此外体育赛事的中心性虽然只有0.19,但其出现频次仅次于体育新闻,因此三者间接地呈现了近年来体育新闻传播研究的焦点,即新媒体与体育新闻、体育文化、体育赛事传播的相关研究。媒介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纸媒、电视和门户网站,到“两微一端”(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再到直播、视频、VR、机器人报道、数据可视化、H5等,新媒介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体育新闻新的报道格局,也为新媒体环境下的体育新闻传播研究提供了大量素材。另一方面,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构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育文化建设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在当前的新媒体环境下,如何通过新媒介技术传播我国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及塑造国家形象,成为体育文化传播研究的关注点。此外,体育赛事也是出现频次和中心性较高的关键词。特别是如奥运会、亚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对于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发展将会产生巨大推动作用。而作为媒介事件的大型体育赛事,如何利用新兴传播媒介与赛事进行互动成为研究的热点,同时,体育赛事新媒体转播权也成为该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选择聚类视图ClusterView,可绘制模块值Q=0.5764(0.3)、平均轮廓值S=0.6148(0.5)的显著、合理的聚类图谱。由表3可见共形成9个聚类,其中聚类号与聚类大小成反比。根据上述关键词共现频次和聚类图谱,可见三年来新闻传播类期刊中发表的有关体育新闻传播研究热点主要表现在体育新闻、体育文化、体育赛事等三方面。

1、体育新闻报道研究

体育新闻是“大众传媒对体育运动进行及时的报道和传播,具有大众性、娱乐性、情感性、全球性等特点,不仅是吸引受众的最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各类媒体扩大自身影响力、争取受众群体注意力的必要新闻品种和报道内容”。[3]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到微博、微信、体育新闻APP等新媒体,当前“以新媒体为核心的体育新闻传播媒介新格局已经形成”。[4]这一主题的研究主要包括聚类0、1、2、3、8,在新闻实践中表现为奥运会等综合性体育赛事以及世界杯等单项赛事中的数据可视化报道研究,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体育新闻数据多样化的呈现方式,数据图形成为主体,数据新闻应用更加轻量化”[5]、“新闻中的数据与故事更适合当下的视觉阅读趋势,使受众收获更好的阅读体验”[6]等。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体育新闻传播实践,并推动着体育新闻传播学理层面的研究,如《融媒时代的体育新闻传播》《体育新闻传播的特征与转型路向》等。此外,还体现在对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研究,如鞠峰认为“全面的新闻专业技术、具备与新媒体思维融合的专业态度、深厚的体育新闻专业知识和内外兼备的体育新闻专业能力是新媒体背景下对体育新闻人才的要求”[7],而王湛卿从体育院校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认为“树立以国际化、复合型、个性化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以体育、新闻、外语、人文为合力的课程体系,打造以体育、新闻、学术、技能为中心的师资团队,搭建以政府、媒体、企事业单位、学校为一体的实习基地”[8]是当前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必要路径。

2、体育文化传播研究

“体育文化”和“体育文化传播”也是体育新闻传播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议题,主要包括聚类5和聚类6。现代体育的发展至今不过一个多世纪,因其本身具有的魅力和大众传媒的推动,体育话题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正如英国学者大卫罗提出的,“体育、文化和媒介之间的关系,它们总是无处不在地发生作用,以永动的断言和反断言的方式影响对方或被对方所影响”。[9]大众媒介已经成为当今体育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作为当下社会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育文化的传播载体已经逐渐多元化,如体育赛事、运动品牌、体育明星、全民健身等等”,[10]而这些体育文化形态的传播对国家形象的建构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三年来体育文化传播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新闻战线》《青年记者》等主要关注新闻传播业务实践的期刊,共有32篇。探讨的议题可分为三类:一是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的体育文化传播问题,如《论微博在体育文化传播中的特征与作用》《新媒体促进体育文化发展路径探析》《体育文化传播如何塑造国家形象》等;二是讨论新媒体对于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传播的作用与途径,如《新媒体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优势传播》《论媒体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等;三是探析校园体育文化传播中新媒体的作用,如《新媒体环境下的校园体育文化传播》《体育传媒对我国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影响》等。

3、体育赛事传播研究

“体育赛事”是三年来体育新闻传播研究中出现频次排名第三的关键词,“大型体育赛事”出现次数虽靠后,但其中心性并不低(0.03)。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后,大型体育赛事如青奥会、亚运会、羽毛球世锦赛等在我国各大城市相继举办。媒介手段的介入让受众摆脱了特定空间的局限,使世界各地的人们成为体育赛事这一“媒介事件”的见证人,经历一种不在场的“现场体验”。因此,新媒体时代的体育赛事传播就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聚类4和聚类7,共有《门户网站大型体育赛事移动化传播逻辑创新》《微博大型体育赛事的传播路径研究》《大型体育赛事微传播发展的局限与对策》《互联网思维下的电视体育赛事报道模式创新》等20余篇文章。除此之外,2014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的“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放宽赛事转播权限制”[11]及同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使得从法律角度等探讨体育赛事转播权备受关注,三年来的相关研究达15篇以上。其中,南京体育学院的李金宝连续三年发表了与此相关的文章,如《体育赛事转播权法律性质认定的困境》《体育赛事新媒体转播权的三大关键议题》等。

(三)体育新闻传播研究成果在体育类和新闻传播类核心期刊中的差异性体现

体育新闻传播作为体育学和新闻传播学两门学科的交叉领域,其在两类期刊上发表的文章也表现不同。从上述分析可见,新闻传播类期刊是我国体育新闻业务方面研究成果发表的平台,多以实践应用为研究点,在理论层面探讨的后劲稍显不足,仅有几篇从传播学、符号学等视角对体育现象进行研究,如《仪式传播视域下的NBA赛事电视传播》《体育奇观的生产与消费——以女子网球运动员李娜为例》等。而在体育类期刊中,体育新闻报道、体育文化传播以及体育赛事传播这三大热点主题更多地呈现了“理论+实践”的维度,即研究议题既与当下“一带一路”倡议、体育文化建设等实际问题保持一致,又从不同学科的理论视角进行论证。此外,这种差异性还体现在体育类期刊中对中西体育新闻传播研究的梳理性总结,如《现状与未来:对我国体育新闻与传播研究的思考——基于2012—2015年发表的学术论文》《机遇与挑战:国外体育新闻研究进展及其启示》等。

热点新闻范文6

目前,通过在全行业开展的一系列专项治理活动,部分社会关注的电信服务热点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电信服务质量得到不断提高。但是,来自电信服务方面的压力一直没有减小,用户在服务方面的投诉量不降反增。对此,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提出如下观点:

第一,随着各行各业信息化建设深入发展,社会对信息技术、网络、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对信息产业提供服务支撑的方式、手段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电信业属于服务行业,目前全国的电话用户数已超过8亿,互联网用户数超过1亿,没有哪一个行业有电信业这样巨大的用户规模,因此,做好服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随着用户规模的扩大、通信费用所占老百姓日常消费比重的增加,用户对电信行业多一些关注、多一些批评、多一些意见是自然的;

第三,电信行业不仅是一个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也是一个新技术新业务层出不穷的行业。随着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和新业务不断推出,企业经营策划时考虑得不够周密,在管理、营销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失误与不足甚至不规范的行为,新的服务热点和难点问题随之不断显现出来;

第四,企业靠什么发展的理念还没有完全弄清楚,个别电信企业尤其是移动信息服务领域违规经营、价格欺诈、虚假宣传、单方面违约事件时有发生,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第五,部分监管机构没有真正树立起“以人为本”、“监管为民”的理念,有关政策法规在一些地方也还没有落实到位,同时,广大消费者对服务的需求大大提高,而且依法维权的意识明显增强,要求有充分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以及畅通的申诉和反馈渠道。

奚副部长认为,现在诸多的服务问题是电信改革发展中出现的,必须用改革发展的办法来加以解决。电信行业属于服务业,服务是电信业永恒的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关注用户利益,不仅是电信业的本职要求,也是电信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核心要素。无论我们的发展如何好,企业的效益如何好,但如果服务上不去,老百姓不满意,那就说明我们的发展是不完全的,或者说是低水平的,与建设电信强国的要求也是不相符的。因此,我们要从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认真分析用户需求的变化,切实改进电信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电信业发展重点

正如奚国华副部长所说的,目前,我国电信业在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在电信改革发展中出现的,必须用改革发展的办法来加以解决。在“十一五”期间,我国电信业将会如何发展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关于这个问题,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钱庭硕作出如下阐述。

一、把握电信业发展的三大增长轨迹,实现电信业又好又快发展

推进行业战略转型是我国电信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电信强国的必然趋势和现实选择,也是服务信息化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服务的客观要求。“十一五”期间以增值电信、移动通信、宽带通信三大增长点为发展重点,促进业务持续增长,是实现电信业战略转型的一项重要内容。

首先要大力繁荣增值电信业务。积极鼓励非公资本进入增值服务领域,壮大增值服务队伍;大力支持服务创新,重点扶持提供农业等信息服务的行业;引导运营企业服务于国家信息化建设大局;针对社会各行业特点,积极开发专业化、差异化应用方案,力求使信息服务融入政府管理、医疗卫生、教育培训、生产生活等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带动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其次,大力发展移动通信业务。要抓住移动通信快速发展的大好机遇,加强技术和业务创新,着力开发移动通信多媒体等基于第三代移动通信业务的新业务;继续完善产业链,提升移动通信产业价值;固网运营企业要最大限度挖掘网络潜力,发挥固网稳定、高速优势,创新业务和运营模式,寻求发展新突破,实现业务收入的稳中有增。

再次,要大力发展宽带通信业务。要推动计算机与其他终端的普及,培育用户的信息消费意识,为宽带业务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在互联互通网间结算等方面采取适当措施,促进宽带接入领域的有效竞争;推动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与电视媒体等其他行业内容的结合;积极发展IT多媒体等满足群众文化娱乐需求的宽带业务,带动媒体娱乐等相关产业发展,推动宽带产业的升级。

二、贯彻国家战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从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出发,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增设协调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电信业将继续贯彻国家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和东部新跨越的区域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电信业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作用;继续推进海峡两岸通邮、通电工作,支持海峡西岸信息服务业发展,推动两岸交流与合作;加大对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实现电信业区域协调发展。

三、继续推进电信普遍服务,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继续加强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完善电信普遍服务政策,使电信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一是着力推进农村电信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村村通工程,使乡乡能上网,为提升农村信息服务水平打下坚实基础;继续推进行政村通电话工程,全面实现行政村通电话,将村村通电话工程向自然村延伸;逐步解决老少边穷地区与外界沟通难的问题,实现全国所有乡镇通互联网,同时做好已通村的保通工作,努力提高已通行政村的电话普及率。二是在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农村信息化应用水平。要围绕信息化应用积极支持低成本、广覆盖、低功耗、易维护的面向农村的信息服务产品的开发和使用,确保农村用户用得起、用得上;引导产业链上下游加强联系,开发满足迫切需要的信息内容和服务;整合政府市场效益、科技等涉农信息资源,完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使信息服务深入到农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新的贡献。三是切实推进电信普遍服务。“十一五”期间将继续完善电信普遍服务的相关法规政策,一方面要加快建立以电信普遍服务基金为核心的普遍服务长效机制,在普遍服务基金出台之前,继续推行和完善现行的管理模式和实施机制;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各方面力量,共同推动电信服务普遍服务的深入实施,形成有利于信息惠及全面的良好环境。

四、积极推进三网融合,促进资源有效利用

“十一五”期间电信业将探索有利于三网融合的管理体制,加强技术创新,务实推进三网融合。谈到三网融合,要讲讲网络有效利用。“十一五”期间一方面政府将通过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推进企业通过联合建设、租用、并购等方法实现机站、光缆、管道等基础资源共享,特别是要协调拥有紧缺资源的企业开放冗余增长;另一方面在网络演进中避免跨越式一步到位的演进方式,按照先进性、成熟性、实用性原则,优化完善网络,充分挖掘潜力;另外,提高稀缺资源的利用率,推动新技术在电信行业的应用,促进电信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五、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营造安全的信息通信环境

网络信息安全已成为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五”规划中明确了强化网络与信息安全、加强安全监管、提高国家基础网络安全和信息内容安全、构建安全可靠的信息应用环境的任务。为了保证网络信息安全,“十一五”期间电信业将重点做好如下工作:

1.保证固定网的安全。加强对涉及国家、影响重大的网络建设的监管;统筹协调,加强多运营商体制下基础网络的互联互通和互为备用;统筹路由集中与分散、重复建设与投资效益、新建与租用、单一企业通信可靠性与国家整体通信安全等多方面的关系;规范和协调国际和国内传输线路的建设,提高通信网络的可靠性。

2.保证信息安全。“十一五”期间互联网管理要本着以安全保发展、在发展中求安全的原则,在法律规范、行业自律、技术保障等方面加强互联网管理;重点集中治理有害信息,加大对病毒、黑客以及不良信息的防范和清查力度,提高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现和处置能力,为国民经济和信息化建设营造安全、健康、和谐的网络应用环境。

上一篇阅读题

下一篇口才训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