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问题应用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相遇问题应用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相遇问题应用题

相遇问题应用题范文1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校教育技术;影响;

在20世纪80年代,多媒体教学有所发展,主要是通过投影、幻灯片、录音等形式进行辅助教学,但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实践应用过程中不断完善,计算机、网络各类应用软件、仿真软件也逐步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在此背景下,各大高校为了切实提高教学效率,确保教学质量,大力引进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与现代教育思想的有机融合为高校教育创设了全新的教育环境、教学资源以及教学模式,同时还为高校教育体制的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

1、多媒体技术对高校教学的影响

1.1、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在高校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突破以往传统、单一的教学弊端,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集声、视、画于一体的特点,将原本枯燥乏味的文字内容转化成为形象、有趣的音视频,通过图文并茂、动画视频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记忆[1]。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具体化。比如高校英语教师在开展英语口语训练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美式发音与英式发音两种不同的对话片段,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英语发音,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与听觉器官,培养学生地道的英语发音,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又比如在电子机械化等专业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直观地展现模具形成的过程,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机械设备原理。可见,多媒体技术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在提高教学效率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1.2、教学资源获取途径更广

通常情况下,高校教育资源包含视频、文字、图片以及音频等,然后随着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师生对教学资源的获取途径变得更加广阔,同时对教学资源的处理形式也更为加多样化。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对文字类的资源进行编辑创新,将其转化为图文并茂的教学素材。比如,可以将教材中的精典案例通过多媒体编辑成为电子课件,还可以借助各种软件对图片资源进行处理,而对于视频资源而言,教师还可以利用视频编辑器对该项资源进行剪辑、组合等。同时,在资源处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不同的资源进行重组优化,当然在重组优化的过程中还需要结合教学设计,甚至于借助计算机编程等手段,确保教学资源的整合符合教学要求。

1.3、课堂教学手段更加多元化

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教育领域的应用,突破了以往传统模式的束缚,使得课堂教学手段更加多元化,从而使得课堂教学过程更加丰富有趣,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令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进行知识探究,从而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模式单一,教学环境单调,学生主体地位未彰显出来,往往出现教师在讲台上唾沫横飞,学生在底下却一头雾水。究其根本,主要是由于学生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根本没有思考的机会,只能机械式地将老师所讲的重难点记录下来,然后在课后再花更多的时间去理解记忆,一旦学生在课后不加大学习力度,将会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教学效率始终得不到有效提升。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后,整个课堂以生动有趣、直观形象为主,学生的学习兴趣空前高涨,进而促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渴求欲望[2]。同时,多媒体教学还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课堂教学手段不再仅仅是局限于教师讲学生听这一模式。计算机与多媒体、动画技术、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等都具有集视听、图文等为一体的特点,能够使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体验,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效率,减轻教师的工作量,还能够利用部分时间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使得学生学习水平整体提升。

1.4、教学媒体更加丰富

在高校教育技术中教学媒体是具体应用,是教学方法中极具活跃和积极的因素。教学媒体的发展能够促进教育方法的提升,进而为实现教学改革奠定基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现代教学媒体的变革,让高校课堂教学在选择上拥有了更多的空间。所以说,多媒体技术使得高校教学媒体变得更加丰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多媒体技术促进了高校教育技术的多样化发展;(2)在高校开展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改变了以往固有的教学模式,比如投影仪、电视等教学技术将不再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能够在任何时间、地点进行回放,这对于案例教学法而言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5、促进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高校相较于中小学教学而言,是技术应用的前沿,许多新的技术产生于高校,更多地要应用于高校,这样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高校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更多,具体而言,就是当前高校在教学软件的使用上,教师在借助软件开展适应于本专业教学,从而推动了教育技术的发展。传统的能够将课本文字资源转化为教学电子资源的软件有很多,教师在教学资源的利用以及制作过程中,可以利用本专业的技术设备解决一些传统课堂无法解决的问题,例如,电子工程专业的教师利用多媒体制作PPT课件,利用flash制作动画展现半导体中载流子运动的过程,将本来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同时教师在家里就能够完成课件的制作,突破了教学空间的束缚,越来越多的教师都尽量将课程安排在多媒体教室中进行,这也就间接促进了多媒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来看,多媒体教室在高校已经全面普及,网络建设也相对完善,为高校教学创设了良好的环境。

2、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教育中应用需注意的问题

2.1、重视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处理

高校教学资源形式多样,包含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仿真软件等,对于文字型资源,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件制作时,就可以引入一些经典书籍中的案例与理论,并插入一些与之相关的图片,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对于图像类的资源,教师可以插入一些引导性文字或者注解,结合课程特点以及教学内容,制作出符合学生需求的图像资源。同时,在立足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要对所收集的资源进行整合,令其形成集成型的教学资源。

2.2、教师需提高多媒体技术应用技能

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高校教育理论的变革,使得部分高校教师一时间难以适应这一变化,从而制约了高校教育改革功效的发挥。为了能够很好地适应时展,教师必须加强自身对多媒体技术技能的掌握,确保多媒体技术的教育价值最大化发挥出来[3]。对此,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多媒体技术以及现代教学设备使用的培训,规定教师在每学期必须使用多媒体教学达到一定课时,同时还可以分专业举办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将获奖结果纳入到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中。当前,可用于制作课件的软件平台较多,比如PPT、Flash、Authorware等等,教师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多去学习了解,推动教学能力的提升。

2.3、注重多媒体视听效果的呈现

人类在信息接收过程中,视听所占比重较大,因此,高校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电子课件时,需要教师结合课程需求,融入更多的创意,将各种教学素材转变成为更加直观的表现形式,并利用多种形式来进行视听表达,让原本枯燥、抽象的事物生动、直观化,让繁琐、复杂的过程能够得以简化,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知识。值得注意的是,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教师必须立足教学实际,结合教学内容与目标,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开展知识探究,指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

3、高校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社会各行各业中的广泛普及,人们对多媒体技术的掌握日益完善,同时对多媒体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发展前景广阔,主要表现在:一是多媒体资源化。与传统的教学资源相比,多媒体资源保存时间更长,查询更为方便;二是人工智能化。当前多媒体技术在信息处理过程中依旧需要依靠人力完成,但是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在今后可能会实现多媒体人工智能化,能够根据预先设定的目标和需求,对多媒体信息进行智能化整合处理。

相遇问题应用题范文2

关键词:学术用途英语;通用英语;大学英语教育

1 学术用途英语的定义

学术用途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llrposes,简称EAP),是指专门用于学术目的的英语。Hutchinson & Waters(1987)提出。学术用途英语是一种语言教学模式,其目的是教授学术英语所需要的语言知识和技能。鞠玉梅(2006)将其定义为以帮助学习者进行专业知识学习与开展学术研究为目的的英语讲授模式。袁巧琦(2007)对学术用途英语的定义为:“学习者进行理论学习和学术研究所需的英语语言和相关的语言技能”。对比分析以上定义,我们发现其内容是大致相同的,即学术用途英语是集学习者专业知识与英语语言学习于一体,侧重讲授学习者专业所需要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

2 学术用途英语的发展历程

Dudley-Evans and St John(2002)提出了学术用途英语在其理论研究趋势、语言分析方法和教学资源发展方面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语域分析,该阶段始于20世纪60~70年代。教学注重分析科技英语写作教学中语法和词汇应用规律的技巧(张玲:2007);第二阶段是修辞和话语分析,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该阶段的学术用途英语教学重心在于修辞和话语分析,即注重语言运用的研究;第三阶段是学习技能和策略分析,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开始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该阶段所关注的是培养学习者的学习技能与策略,将语言学习的技巧与语言知识有机接合起来,使学习者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第四阶段为学习需求分析,该阶段出现于20世纪末,学术用途英语的学习被认为是动态过程,通过直接观察、问卷调查、咨询访谈、审查日志的手段分析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过程,根据需要适时调整教学内容;第五阶段为体裁分析,在近10年得到发展,其教学内容侧重于与学习者期望融入的社会环境相关的体裁教学。

鞠玉梅(2006)将学术用途英语的形成与发展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始于20世纪50-60年代,1964年Halliday,McIntosh与Strevens出版的《语言科学与语言教学》(The Linguistic Sci-enees and Language Teaching)一书对语言学与学术用途英语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Halliday等在本书中提出语域分析(registeranalysis)这一概念;第二阶段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该阶段学术用途英语研究的内容包括对口语话语的研究和对句子层面之上的研究,如对衔接与连贯的研究,另外,该阶段还出现了新的学术用途英语研究方法:体裁分析法。

总之,学术用途英语教学经历了从注重语言形式到注重语言运用,然后发展到注重语言学习过程。

3 学术用途英语的归类及其分支

根据学习者学习目的的不同,Hutchinson & Waters(1987)将学术用途英语与EOP划分为ESP(专门用途英语)的两大分支。EOP指职业英语,即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s,实用性较强,其教学目的是为学生的就业做准备;学术用途英语则学术性较强,其课程设计目的是为帮助学习者进行研究(鞠玉梅:2006)。但是Hutchinson等(1987)还指出,学术用途英语与EOP之间的区别不是很明显,人们可能会边工作边学习,或者在很多情况下学习者在学习环境中学到的知识以后会用在实际工作中。

袁巧琦(2007)对ESP进行了划分:①有关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课程(如会计学英语、工程学英语等);②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做准备的课程(如会计师英语、工程师英语等)。学术用途英语与EOP是相互依赖、紧密联系的。

学术用途英语还可进一步分为普通专业用途英语(EGAP)和特殊专业用途英语(ESAP)(Jordan:1997)。EGAP是一种超越专业性质的英语教学,旨在培养“学习技能";ESAP则强调某一特定专业所涉及的英语语言以及文化的教学(姚兰:2001)。总之。E-GAP是基础,而ESAP则是更高的形式(Jordan:1997),学习者在掌握了所需的学习技能之后,可以顺利通过英语这一媒介开始专业知识的学习,最终实现学术用途英语的学习目标。

4 学术用途英语与EGP以及双语教学的关系

4.1学术用途英语与EGP

基础阶段的大学英语讲授的是EGP(Englishi for GeneralPtrrposes),即通用英语,主要训练的是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功,学生需要掌握的英语语言不受地域、社会地位、职业、话题的制约,在词汇、文体、句法方面的差异也不大(韩金龙:2007)。

目前的问题在于,教育部高教司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稿)与教育部基础司制定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几乎相同的教学目标和能力标准(蔡基刚:2004),《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把高中英语分成六、七、八、九4个级别,达到九级的优秀高中毕业生英语词汇量将达到4500,一般高中毕业生也要求达到八级的3 300词汇量。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稿)规定的词汇量也只是4 500单词;不仅如此,《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还采用了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相同的课程安排和课程设置,这就意味着,大学阶段的基础英语教学目标在高中阶段就已经基本实现了,大学英语这门课程似乎要失去生存空间(韩金龙:2007)。

学术用途英语是“大学英语基础阶段教学的延伸和改革的方向”(韩金龙:2007)。学术用途英语的语言有其自身的特点(袁巧琦:2007)。①词汇使用上客观、真实、准确、简洁等;②行文正式严谨;③时态上,现在时的使用频率高于通用英语(雷秀云:2000),过去时使用频率低;④与通用英语比较。学术用途英语较多使用主从复合句,特别是非真实条件句和被动句;⑤学术用途英语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模糊限制语的使用(skelton:1988,Chart-nell:1994)。

从学术用途英语的语言特点可以看出,学术用途英语教学与专业挂钩,有助于学习者掌握其专业理论学习和学术研究所需的英语语言,比EGP(通用英语)更实用,有可能成为未来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与发展方向(韩金龙:2007)。

4.2学术用途英语与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是以英语作为教学媒介语的专业课程教学,主要教学目标是教授专业知识,帮助学生学习本学科国外先进的前沿性知识,以打破知识的语言隔离,缩短知识语言间转换的时间差(韩金龙:2007)。双语教学的侧重点在于通过英语这一媒介来习得专业知识,这需要有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

与之相比,学术用途英语则注重学术和科技英语的词汇特点、篇章特征,目的在于提高学习者用英语完成作业和课堂讨论的能力等(ibid)。学术用途英语教学是双语教学的基础和辅助。有人提议由专业课教师与英语教师共同来上双语课程,这样有助于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英语基础。

5 启示

社会在发展,大学教育在发展,大学英语教学也在发展。虽然大学基础英语教学短期内还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但其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已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亟待改革,而学术用途英语教学已经成为将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势之一。正如刘润清(1996)所说,将来的英语学习是越来越多的与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或某一个学科结合起来。这就对外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文化知识,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相遇问题应用题范文3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问题导学;正向激励;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1992-7711(2017)01-0030

英语教学是一个科学系统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致力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利用问题导学、正向激励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用问题导学创设主动学习氛围,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问题导学的目的是创设主动学习氛围,建立起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师的态度。民主、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每一个教者梦寐以求的期待。问题导学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是与学习氛围息息相关的,创设和谐的英语学习环境,实现问题导学,达到学习效果,对英语课堂教学效率而言会事半功倍。

1. 问题导学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其主人翁的作用

在教学中,问题导学必须明确清晰,让学生去思考、探究。在教学中通常可采用三维联动模式。即学生――学生;学生――教师;学生小组――学生小组之间的互动模式。学生之间分成小组互相提问、答疑,小组之间进行竞赛问答等形式都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让学生多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创新,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质疑,并将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有机地组织到教学中,授课结束前让学生总结本课的收获,这样学生尽管层次不同,却各有收获,教学的针对性强,学生就会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

2. 问题导学的前提是建立和谐的师生感情

要想顺利完成问题导学,其前提就是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首先放下教师的架子,主动接近学生,从而形成新型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是完成问题导学、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教师要在语言实践中采用鼓励性语言和手势,尊重学生的自尊,使学生对教师有亲近感、安全感。从而大胆而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体验学习乐趣。为问题导学教学程序的顺利实施铺好路。

3. 问题导学与情境学习

在实施问题导学的过程中,要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创造出令其感兴趣的情景。例如:在人教版选修6 unit4 Global warming 一课中,我们可以设置问题如谈谈对pm2.5的理解来引起学生对课文Global Warming 的好奇。兴趣爱好比智力技能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尤其是外语学习,兴趣显得格外重要。我们可以通过问题导学使课堂成为具体而微小的社会,设计各种语言环境,带领学生置身其中,诱导学生在生动的情景中触景生情、表情达意。

4. 科学备课是问题导学的保证

一节好的备课要做到“三备”。一是备教材。无论教学内容如何千变万化,教师在处理教材时都应紧扣大纲,真正了解该课的重点、难点及教学目的,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备教法。一节课能否吸引住学生,取决于它的设计是否灵活,教法是否新颖。三是备学生。课堂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学生是这项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状态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

二、问题导学、正向激励并用,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问题导学解决了学生学习的方向性,而正向激励解决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两者的有效结合至关重要。

1. 问题导学、正向激励要因材施教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教师必须游刃有余地驾驭教材,给每个学生定位,设计出不同层次学生参与的情景问题,调动起每个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他们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有意识地让差生多开口,多表现,使其具有成功的喜悦。因人施教不仅能提高英语成绩,更能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了其学习英语的信心。

2. 问题导学、正向激励要多赞赏表扬学生

正如教育家马卡连科所说:“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个积极、乐观、进取、好学、聪明的自我,所以,教师要用好激励学生成长的催化剂,一定要学会表扬学生,赞赏学生,用放大镜来关注他们的优点,并公诸于众,从而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自信心。

三、问题导学、正向激励的实施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1. 根据问题导学、正向激励理念科学设计有启发性的课堂导入

富有启发性的导入语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贴近学生生活情境的课堂导入,从而让学生发现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探究、分析、讨论、操作等一系列活动解决问题。在新课导入的方法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直观导入法、话题导入法、复习导入法、游戏导入法、歌曲导入法、情景导入法、故事情节导入法和悬念导入法等。

2. 问题导学、正向激励与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相结合

教育中最可宝贵的精神是探究精神。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的作用就是要组织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并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并给予及时的激励和表扬,在师生的合作研究中使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要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加以引导。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3. 导学、正向激励与精讲精练相结合

“精练精练”是指教师在传授语言知识时讲解要精,不必面面俱到。精讲就是要讲重点、讲难点、讲疑点,给出的例句要精炼、实用,而且具有代表性。“精练”是指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精心设计问题导学训练习题,并且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互动。真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实际能力。

相遇问题应用题范文4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问题;创新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综合国力得到了提升,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增强了人们对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了解。另外,信息技术对于我国的经济增长也具有一定的影响,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创新,能够提高我国生产效率和质量,进而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计算机应用中创新的体现

(1)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

目前,计算机领域内还存在着诸多局限性,比如电子元件不完善等局限性,进而严重的制约了计算机性能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纳米技术的出现,逐渐的应用到我国计算机领域内,先进的纳米技术相比与传统的电子元件更具有先进性,能够有效的解决电子元件性能方面的问题。但是,纳米技术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还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2)计算机结构体系的创新

人们在使用计算机的时候,评定计算机好坏的主要因素就是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保密程度。目前,我国的计算机大部分采用了并行计算结构体系,进而能够有效的满足大部分用户的需求,能够增强计算机的保密程度。目前计算机结构体系主要就是集群系统,这种体系不仅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还能够有效的提高信息的保密程度。

(3)计算机应用过程中对专业人员的完善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科学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不断的进行创新和完善,计算机在应用的时候需要相应的工作团队对其进行完善和更新,所以,必须要提高专业团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能够切人实际,紧跟时代的步伐进行计算机创新。

二、计算机创新技术于目前的应用情况

(1)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领域广泛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得到了普及,计算机被应用到各个领域内,并且对于计算机的依赖性越来越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对于计算机的创新应用要求越来越高。目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主要就是利用微型处理器完成计算机核心部位的构建。微型处理器通过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网络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所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微型处理器能够通过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创新得到相应的提高,并且随着纳米技术的广泛应用,对计算机技术的改进提供了技术支持。但是,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中的微型化、智能化以及高速化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发。分组交换技术方面,需要对每段数据进行相应的控制,才能够真正的做到数据划分,另外,还需要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水平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

(2)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存在不足

目前,计算机用户与互联网用户已经成为大型使用者群体,在电子商务方面我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技术所受到信息资源和共享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日益明显,并且还存在着相应的安全性因素,要求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要更加适合法制建设的需求,通过法制建设来保障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3)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技术主要就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应用,其所涉及的方面主要就是文字以及图像等方面的综合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应用技术更加看重的是与计算机之间进行有机的结合,多媒体技术信息系统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主要要求就是成为媒介快速的完成信息的存储以及处理等工作。将会普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手机和电脑等日常设备,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多媒体技术主要被广泛的应用到教学和辅助设计等领域内。计算机辅助系统能够有效的促进我国工业、电子工程等方面的应用,在教学、通信等生活实际应用中具有很大的帮助。

三、计算机应用技术创新方面所面临的问题

(1)技术开发团队的综合素质不高

计算机技术的开发和开发团队之间是相辅相成的,虽然目前我国具有诸多计算机技术开发团队,但是,在这些计算机技术开发团队中专业性很高的人才十分缺乏,能够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并且将其灵活的运用到实际开发过程中的人才非常稀少。在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的过程中,必须要保障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得到普及,计算机专业的人员越来越多,但是由于人员过多导致管理出现了问题,这些人员大部分并没有受到过统一的教育和学习,处于自学、自我研究的阶段,缺乏相应的实践机会和经验。进而导致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创新面临着缺乏较高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的人才。

(2)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缺乏实践机会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在我国的快速发展,高校开设了诸多计算机专业课程,但是由于高校计算机教学的模式还没有进行完善和创新,导致教学内容比较僵化,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忽视了实践运用的能力,进而导致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比较低。另外,时代在快速的发展和变化,造成学生们在高校内所学到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无法跟上时代的变化和发展,最终导致高校培养的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3)计算机应用技术普及度

计算机作为高科技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随处可见,但是,在计算机普及的过程中,老年人的普及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并且经济落后的地区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及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从某种角度来讲,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及度也会成为计算机应用技术创新发展的阻碍。

四、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创新方面的措施

(1)提高计算机开发团队的综合素质

为了能够进一步加快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速度,必须要不断的提高计算机开发团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对其进行科学、系统的培训,进而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开发团队的综合素质。高校应该积极与开发团队进行紧密的合作,为学生们提供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实践活动,从而才能够解决高校学生缺乏实践能力的根本问题。

(2)提高计算机的安全性能

计算机逐渐的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以社会各界十分关注计算机安全性能,相应的开发团队必须要提高计算机安全性能,才能够做到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开发团队需要对防火墙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创新,增强防火墙的作用。另外,还应该对计算机网关进行多样化开发,根据智能化的不同对其进行分工处理,进而才能够从根本上保障计算机的安全性能。

(3)加大计算机的普及力度

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偏远经济不发达以及老年人群体等方面还没有普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必须要加强计算机的普及力度,能够让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也认识计算机,并且能够实现对计算机的基础操作,通过全社会共同的努力,实现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全民化目标,有利于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

(4)拓宽多媒体技术的性能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应运而生,多媒体技术应该与网络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进而能够获得更广的发展空间。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十分重要的帮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延伸,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普及能够让人们切身感受到计算机应用技术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5)创新技术推动发展

相遇问题应用题范文5

【关键词】网络编码 数据传送 研究

一、前言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生产、生活和工作都已经得到了应用,通信网络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形式当中,人们对网络应用也变得更依赖。在传统的网络和分布式数据传输过程中,中间网络节点的存储和转发操作只对接收到的数据,同时,由于数据不能叠加的,因此,网络数据传输性能是一个瓶颈链路容量的限制,使网络数据传输的利用率是实现更大的吞吐量和更高的带宽资源非常困难,所以网络编码应用在数据传送中的探究十分重要。

二、网络编码的概述和分类特点

网络编码能够定义输入和输出的网络节点之间的关系,中间节点的编码条件(入度≥2)接收到的数据以某种方式进行编码,编码后的数据传输到下一节点,如果你需要的代码,所接收的信息以相同的方式进行编码和传输,如此反复下去,直到所有的编码信息都能够达到目的节点。最后,目的节点就可以通过解码获得,从源节点得到原始信息。下图是网络编码分类的描述:

NC分类标准 NC类别 NC类描述 特点

编码系数选择方式 确定性网络编码 编码向量是固定的

传递的数据为信息向量,编码向量符号集较小,需网络容量和拓扑信息,复杂度较高,鲁棒性较低。

随机网络编码 编码向量在指定的有限域内独立随机选取

解决NC的分布式实现,编码灵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但可能存在传输矩阵不能取得满秩(解码失效)。

编码数据来源 流内网络编码 相同数据流内的不同数据分组进行的编码 主要考虑系统数据传送的可靠性。

流间网络编码 不同数据流之间进行的编码 主要关注系统数据传送的有效性。

编码的实现过程 集中式网络编码 一般用系统转移矩阵描述信源输入信息和信宿接收信息间的映射 编码过程需获取全局网络拓扑信息。

分布式网络编码 传输的数据分组中记录数据在各结点所经历的操作,数据接收端可从接收到的数据中直接解码数据。 编码过程无需网络拓扑信息,具有良好的拓扑适应性和较强的实用性。

三、网络编码应用于网络数据传送的研究

(一)网络编码的多播数据传送。不管是均匀的或不均匀的链接,网络编码都可以实现更高的网络吞吐量,同时也为节点的平均度较大的多播网络,网络编码能够提高吞吐量,其优势会更加明显。一个多终端网络,当只考虑一个接收器的时候,该接收器具有相应数量的传输速率,网络编码的应用使得当所有接收端与接收数据都同时使用时,每个接收器仍可以保持原始数据的传输速率;对多源多播网络编码,可以通过超级节点和多节点进行连接,多源组播数据传输转化为单源组播数据传输模型,有效提高数据的传送效率。网络编码需要按照以下的方式进行编写,才能够进行高效的传送:

Source Packet control header

Packet header 1 Flags G-ID SD1 ...... Data1

Source Packet control header

Packet

header1 Flags G-ID SD2 ...... Data2

Coded Packet control header

(二)网络编码的单播数据传送。对于网络编码的单播数据传输的研究,本研究主要把现有的网络协议和网络编码进行有机的结合。特别是基于网络编码的路由协议的研究,包括一些经典的协议模型和改进的协议的研究,如Katti.S等就提出了COPE协议,通过网络邻居节点的状态信息数据传输获得邻节点的数据,然后决定分组的节点编码传输的状态,提高了网络的吞吐量。改进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chachulski.S在协议模型中提出了MAC机制,通过加强节点和路由器的接入链路之间的合作机制的严控制,有效地提高了网络的数据传输性能,提高网络的吞吐量。

(三)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网络链路的可靠性是提高网络数据传输性能,尤其是对于多跳无线网络的数据传输,链路不稳定(丢包率,链路故障率)是比较高的,这使得提高网络数据传输技术的可靠性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在这方面,通过数据的重传机制的合理设计可以减少重传数据的存储开销,如较低的分组编码来确认信息逐跳反馈传输机制,同时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降低数据传输延迟,可以减少多跳网络的中间节点转发数据的保留时间,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存储开销的数据重传。

(四)保证数据的安全传送。网络数据传输性能能够影响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所以网络编码的另一个重要的目的就要要保障数据传送的安全性能。网络编码在一定程度上为网络数据传输提供了有效的保证,网络编码解码特征信息具有信息解密难度大的特点,即在网络编码传送的过程中,一个窃听者很难破解编码的多径路由代码混合和传输数据,使数据的传输更加安全,安全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特定的编码机制。

四、基于网络编码数据传输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降低网络编码的复杂度。在提高网络编码效率的同时,还要降低网络编码的复杂度。网络编码的复杂程度涉及机制运行的效率和网络开销,解码过程也是网络编码操作机制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网络编码的性能评价的重要数据。优化代码施工方案,对编码节点的操作频率进行有效的控制,基于网络编码的数据传输协议的优化和代码的复杂度度量的描述机制。降低网络编码的复杂性,以减少所需的额外的计算量,降低了系统实现的成本和费用,网络编码的应用程序已在实际网络中发挥着重要意义。

(二)网络编码和现有的网络协议有机结合。在网络数据传输系统的研究中,路由协议是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特别是基于网络编码的数据传输技术的研究,网络编码的路由协议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基于网络编码的多集中在路由参数和路由协议的相关概念的描述当中,主要用于长期数据流和网络固定网络的拓扑结构,它不在网络环境的实际状态协议。在实际的网络环境下,网络的拓扑结构是动态的,网络传输数据的形式具有多样化,并与实时媒体传输数据的量得到增加,实时数据流的QOS数据传输有严格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提供动态拓扑结构的QOS的编码感知路由协议,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研究。虽然网络的中间节点中的数据传输路径会有更高的安全性,但也增加了编码过程中的数据被篡改的风险,尤其是对确定性网络编码的方案,编码过程本身就会涉及更多的节点,确定编码系数的选择还会使得系统安全性降低。因此,为了有效提高网络编码的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基于网络编码的原理,需要不断改进现有的网络安全机制,在现有的安全机制在数据交互(Key Exchange)编码的数据的基础上,有效提高数据的编码过程中的安全性,保证网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四)数据传送的可靠性。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能够有效保证网络性能,网络编码来提高网络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中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目前,针对网络编码的主要围绕数据重传和多径路由的数据传输进行分析,它在很大程度上对网络中数据传输的编码提供了可靠性的保证。目前广泛应用于多跳无线网络,如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Mesh网络和移动网络,网络链路状态和拓扑结构表现出极大的不稳定性,这是面临的传动机构设计数据可靠性的研究和突破,提高数据传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网络编码是一种新的数据传送的方式,它对提高网络数据传输性能具有明显的优势。利用网络编码来传送网络数据,能够有效的提高数据传送的效率,还能够保障数据的安全和可靠,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董赞强. 基于网络编码的数据通信技术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3.

[2]彭木根. 无线自组织网络的网络编码技术[J]. 中兴通讯技术.2007(04).

[3]李姗姗. 无线传感器网络可靠数据传输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

[4]宋琦. 网络编码在多播网络中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

相遇问题应用题范文6

多媒体教学有以下两大特点:

首先,多媒体教学使学习更加方便,受教育者不受时空限制,受教育的机会增多,并且多媒体感官刺激效果好,沟通便捷,便于合作、协商、求助,有利于开展发现式和协同式教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其次,网络是信息社会最为有效的信息获取工具,开展多媒体网络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加工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在学校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然而,多媒体教学在乡镇中小学存在以下不足:

首先,许多乡镇中小学的多媒体教学活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存在着装备的多媒体教室利用率很低,资源闲置的现象。在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推广和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多媒体辅助教学( CAI )在大、中城市和县城中、小学已逐渐普及, 许多教师都已经能娴熟地运用这一新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制作高水平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用于教学中,使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对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众多的乡镇中小学教师,也渴望着掌握和利用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广大的乡村中小学学生也殷殷期盼着享受这一现代教育技术的成果。在教育行政部门、各地电教馆(室)的积极努力下,目前,在乡镇中小学也已开始逐步装备多媒体教室,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却发现,在目前基础教育投入不足(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地区)、财力有限的条件下,花大量资金装备起来的多媒体教室利用率很低,闲置在那里,无论如何也是一件令人惋惜的事情。

其次,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乡村中小学,计算机的普及率低,乡镇中小学教师自身计算机技能不高(大多数还是电脑盲),虽然有着满腔的热情和愿望,终因水平有限,不能熟练地制作CAI课件,限制了他们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也抑制了他们的热情。毕竟,要制作一个比较好的课件,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尤其是计算机技能水平,而且,单独完成一个课件的制作,也是一件耗时耗力的工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何迅速提高广大乡镇中小学教师的计算机技能,使乡镇中小学得以迅速普及开展多媒体教学,是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再次,多媒体变成新的灌输工具。多媒体教学不注重“以学生为中心”,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师生交流的机会减少,缺乏感情沟通。师生交流变成人机交互,多媒体教学变成新的灌输工具。

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 广大教师在利用传统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的同时, 已逐渐尝试和利用计算机手段辅助教学,为了帮助、促进乡镇中小学开展多媒体教学活动,使乡、镇中小学多媒体教学迅速普及开展,我认为有以下具体的应用策略:

一、提高多媒体设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设备处于良好状态是提高多媒体设备利用率的关键。众所周知,多媒体设备既复杂又昂贵,并且由于设备多,设备之间的连接点也多,所以发生故障的概率也很高。这就对管理维护人员提出了较高的处理突发故障的能力和要求,多媒体设备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关系设备利用率的高低。

二、加强乡镇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培训,普及计算机教学。同时利用一线教师自行开发CAI课件,兄弟单位、同行间的相互交流。通过“一对一”的“传、帮、带”活动,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的作用,使兄弟乡镇学校的多媒体教学活动得以迅速普及开展,也减轻了县(市)电教室在培训教师方面的负担和压力,提高了培训效率,使乡镇中小学教师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一定的技能来进行多媒体教学,提高设备的使用率,使乡村中小学生受享现代教育技术的成果。

三、教师可以“注重教学设计,注重课堂教学实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以“适时、适度、适当”为原则发挥多媒体教育的最佳效果。“适时”即运用多媒体时要选择最有利于学生掌握教学要点,并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的时机,“适度”即多媒体的运用要做到既不喧宾夺主,也不能因噎废食而全然不用,“适当”即多媒体要用在有利于学生内化教学内容之处。

多媒体教学在乡镇中小学开展的时间并不长,在发展水平、普及率和教师的计算机业务水平上,和城市相比较还有着一定的差距,如何在乡镇中小学迅速普及开展多媒体教学,在理论研究和组织实施上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探讨,但只要我们坚持努力,大胆探索,在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多媒体教学在乡镇中小学也能够得到迅速的普及、开展,使广大农村中小学生也能享受到现代教育技术的成果。

“小老师”――帮带后进生的新尝试

尹景辉

吉林省集安市第一小学 (134200)

通过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班集体能够形成“团结向上”的班风比什么都重要。培养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集体主义观念,营造你争我赶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是抓好班级管理,不断提高学生成绩的“法宝”。同时,也能够帮带后进生,促进后进生成长进步。

从上学期开始,我感觉我们班已经形成了团结向上的班风,同学之间有困难都能主动伸出友爱之手,同学生病了能够自发的去看望,大家学习积极主动,普遍有着较强的进取心,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可我在欣喜之余,也看到了我们班还有几名后进生,学习成绩始终提不起来,特别是一名叫王慧的女同学和一名叫王旭的男同学。这两个同学思想品质好,热爱劳动,关心集体,就是学习方面很吃力,眼看他俩在学习上明显掉队,他俩在班级中也慢慢的变沉默了,在同学面前说话声音越来越小,变得越来越不自信,甚至有些“离群”,孤独了。看到他俩这样,作为老师真为她们疚心,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