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范文1
关键词:教学模式;参与式教学;中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3-0106-01
参与式语文学习是对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具体化。开展参与式学习,目的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自然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以分组活动的学习方式、自由的学习思想、自主的探究精神、合作的学习态度,让学生体验参与学习过程的乐趣,体验身处民主环境的幸福,发现成功的途径与自我价值。
一、自主性
学生不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且是学习活动的“者”,是学习权的行使者;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组织者、指导者,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权的服务者。所以,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活动应该是实现学生基本学习权的一种活动,参与式学习的基本理念、活动方式正好顺应了这一时代要求。所谓“教学相长”,老师需要放下专家的架子,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对等的位置,认真听取每一个学生的意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意见,不轻易否定任何一个学生的意见。事实上,通过课堂讨论得到的知识往往比教科书上写的更深更广,甚至超出老师的知识范围。在学习人教版《故宫博物院》时,我先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故宫博物院的知识资料,并准备以各种形式展示在学面前,第二天,当我拿出自己在故宫时照的照片时,有的同学拿出了自己在故宫的留影,有的拿出了故宫的地图,有的画出了美丽的简易图,有的做好了关于故宫的知识卡片……然后我将学生分组并安排了学习任务,最后大家共同交流的时侯各抒己见相互补充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在人教版教材中《致女儿的信》这一课的话题是学生很敏感的――爱情是什么。我在组织学生学习时,课前布置了预习和有关爱情的材料收集;课上主要就作者苏霍姆林斯基讲给女儿的故事分角色朗读并进行了探究,我也谈出了自己对爱情的看法,这时,学生将自己找的材料和文章结合了起来,并大胆谈出了自己的看法想法,气氛更活跃了,问题也明朗了;课后有学生的随笔上写出了这样的话语:原来我们也可以公开的谈情说爱……
二、情境性
创造一个自然、轻松、不受拘束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氛围,是参与式学习取得显著效果的前提条件。参与式学习是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展开的,创设问题情境时必须考虑学习的目标、学习的内容以及参与者自身的能力条件和兴趣倾向。组织者在活动设计、活动组织中显示出来的智慧水平与应变能力是参与式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在北师大版教材中,第一单元是童年梦痕,对于刚刚结束自己童年的这群孩子,他们对本单元的内容似乎如饥似渴,不管是读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老先生由于自己读书痴迷学生逃离课堂的趣事,还是读到《拣麦穗》里小姑娘“大雁”回答大人的“我要嫁卖灶糖的老汉!”学生都会心领神会地匿笑。这个时候可以趁热打铁设计问题,比如:既然文中说老先生很严厉为何我们逃课他却不罚我们?“大雁”的回答体现了她怎样的个性?学生在这时便会根据教师的提示找到最佳答案。在学习完北师大版泰戈尔的《金色花》后,我为学生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假如我变成了一……我会……学生顿时奇思妙想,以各种变化方式传递着对母亲的浓浓爱意。
三、合作性、公平性
参与式活动提倡分组活动形式,同时更多的帮助与关爱了弱势群体,使每一个孩子都获得发展。在北师大版《童年絮味》的学习过程中,我将全班分为了两大组:男生组和女生组。紧接着就文章写了哪些童年趣事请用小标题概括并将这些趣事分门别类;与此同时,鼓励所有的学习者都参与发言,对于大家的意见,先做记录不做批评,意见越多越好,并力求向新奇的方向发展,最后再综合选择、扩充修改、当众陈述,选择最佳。利用这种“头脑风暴原则”学生就不会因为担心受到批评而缩回可能的创造性意见,也弥补了学生因身体、智力、学习基础、生活环境、经济条件等因素造成的差距。
四、探究性
参与式学习鼓励多元思维,提倡创造性探究。由于参与式学多采用游戏、角色表演、艺术小品、学习竞赛等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活动注重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大自然,贴近社会问题,所以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生活一样自然、游戏一样轻松的学习氛围,促进了学习者创造性思维习惯的养成。在《东郭先生与狼》一课,班级课本剧小组表演了生动逼真的寓言故事,学生在一片笑声中说出了三个描写对象的特性,并就寓言故事的道理凝练地加以了阐释,最后放飞想象的自由翅膀,为故事写了不尽相同的续集。《雪地贺卡》中的“我”始终没有让李小屹揭开是雪人的化身这个秘密,那“我”的这一行为对李小屹是不是一种伤害呢?学生并没有迷信于标准答案与唯一结果,而是各自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在多元探究中走向了创造,这就是参与式学习的最大成功。
五、反思性
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范文2
语文课本的工具性与每个单元所蕴含其间的人文性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认识、重视、展开。课本是一个比较权威的学习工具,但是我们却不能将它神化,将课本看视为绝对真理的教学思想,这必将在不同程度上捆绑着学生的创新性和创造力。因为他们会觉得除了书上的,这个世界就没有其他的东西了。比如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些历来备受争议的名句,谁能给学生一个独一无二的说法呢?
作为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执教者,应当多鼓励学生对所讨论的问题说出个人的真感受和个性化见解,营造一个具有开放性和时代性的能同时容纳不同观点的讨论与交流的平台。先不要管别人怎么说,只要能阐述出自己的观点就好,然后教师从他们的言谈中去其糟粕用其精华,加以引导提炼。从而既能培养他们敢说、敢想的开创力,又能让他们对所讨论的问题有全面认知,提升他们对社会生活的审美能力。
能否准确而深刻地认识并运用课本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这一特性,事关我们的教学成功度的高低。课本就像是雕刻艺人手里的工具一样,不少人的手中都有这个东西,有人一事无成,有人却能雕刻出价值连城的宝贝来。课本的人文性,注定了语文教学除了要夯实学生们的语文基础知识素养外,它最大的目标是要我们用它培养出具有人性良知的下一代来。比如在《我的母亲》一文的教学中,不妨让学生们反思自己这些年来让父母伤心的事有哪些:在《故宫博物院》《俗世奇人》《安寨腰鼓》等类似的篇目里,不妨让他们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也可以进一步指导他们写一个实施方案。也许他们不一定写得很好,但是这至少是让他们经历了。
课本的开放性与时代性是应时代的大气候而生的。它要求我们用全球性的视野和地球村的大视角去思考问题。所以创造性和主动性是新课程理念下应有的勃勃生机。利用课本给我们提供的这个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平台,让他们展开思维的翅膀,在理解课本的基础之上,阐述他们心中的语言: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当今世界有怎样的联系和影响?如何看待的这个历史事实?作为一个学生,你怎么样看待时下的就业问题?……
人文性的缺失或不足,会导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呈迷糊的病态。
在张贴着的那些学生的考试分数里,我们的语文课堂中人文性的缺失或不足让我们的语文教育教学打了折扣。特别是古文教学中,不少是翻译一遍就完事的。其实现在的学生有的是工具书,他们把古文译成白话文是不成问题的,我们执教者为什么还老是要费力不讨好呢?要是你译出来的不如他们工具书上的,他们还要给你提出质疑。可见学之死沉,思之凝固,实是让人担忧。要不然,《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还不能引发学生们的深思和畅所欲言?《石壕吏》中的一怒一苦学生们可能也是有话要说的;《出师表》一文中给我们呈现的诸葛亮是愚忠还智慧的执著?《岳阳楼记》里的大爱天下值得吗?……
笔者认为,在新理念下的教学,执教者最关键的还是要先找准了着力点(突破口、价值取向)再发力也不迟,否则,付之东流,无效而终,我们的学生将如何立足于只宠幸有实干精神、有实际工作能力、有创造能力的德才兼备的时代弄潮儿的现代社会?
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范文3
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信息手段的加入能够为整个教学工作带来浓浓新意。多媒体教学适应了语文教学对信息量需求大、教学方式更为灵活等方面的特点,让广大语文教师如虎添翼。但是,也有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这一先进手段的运用过程中并未能够体现科学性与高效性,走进了误区,反而影响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本文主要针对这些误区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一、当前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一些初中语文教师在信息化媒体运用方面没有进行周密、科学的设计,存在着简单化的趋势,没有将其作用充分体现出来,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明显不足:
其一,认为多媒体运用“多多益善”。教学手段的使用应当讲究“度”,一些语文教师初接触多媒体教学手段,立即被其强大的功能所吸引。在教学中只要有机会,就增加多媒体演示的设计,一节课中能够多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演示。看似整个课堂轰轰烈烈,实际上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都没有实现预期目标,这与多媒体过高的频率演示有着一定的关系,整个教学活动停留于表面的热闹,未能有效深入。
其二,多媒体课件选择“盲目迷信”。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所使用的课件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发行的成品课件与教师自主设计的课件。部分教师片面地认为出版社统一发行的课件质量高,自己设计的课件层次低下,使用效果一定不够理想。在这样的理念影响下,许多教师忽略了自主设计与制作多媒体课件,一味地选用成品课件,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现象。
其三,多媒体使用时机“不加选择”。部分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对使用时机的选择没有进行深入研究。部分教师简单地以运用的次数与时间作为设计考量单位,未能针对不同教学环节的具体使用效果与需求进行优化设计,导致语文教学中最为需要多媒体手段“画龙点睛”的环节没有运用多媒体课件,反而在一些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频频运用多媒体手段,大大降低了这一先进教学手段的实际效果。
二、突破语文多媒体教学误区的几点思考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以创新的理念对待多媒体教学手段,突破当前面临的困境,从而有效体现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促进功能。
(一)要严格控制课内使用频率,保证精炼高效。对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工作而言,时间是宝贵的,教学设计应当以“分钟”为单位。多媒体手段在语文课堂上的运用,其着力点应当为增加语文教学信息和提高教学活动效果,同时要尽可能减少对课堂教学时间的占用。立足这一目标要求,教师一定要在教学设计中精心布置。首先要控制好多媒体手段运用的频率,一节课之中次数以不超过3次为宜,总使用时间应当控制在3分钟以内。其次要注意两次使用之间的间隔,时间不能太短,避免学生的思维始终被形象的多媒体演示所吸引,缺乏思维的深度。只有从使用频率以及总时间等方面统筹兼顾,才能够保证多媒体手段既能够发挥其显著优势,又是能减少对课堂宝贵时间的占用。
(二)要强化自主设计教学课件,提高针对效果。出版社发行的成品教学课件看似精美,实际上与学生的生活感知缺乏有效的衔接,难以针对性地发挥作用。笔者在教学中积极尝试自主设计教学课件,结合学生的探究欲望、生活感知以及教学需求,设计出更为实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如《奇妙的克隆》教学课件设计中,笔者不仅选取了科普短片中的视频信息,还搜集了文字资料、图片信息等,制作出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演示课件,帮助学生深入浅出地了解了克隆这一高科技研究的原理与运用前景,有效缓解了科普说明文的枯燥感。由此可见,提高自主设计课件的比例与质量,对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成效具有重要的意义,广大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这一方面的能力,并积极探究和勇于实践,为语文教学成效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三)要找准课堂教学切入关口,增强促进功能。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使用多媒体手段,一定要在最为需要的环节运用,才能够体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一般情况下,多媒体手段多运用于教学信息的补充,如《故宫博物院》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演示故宫的场景图片,增强学生直观感知体验,这对提高学生的领悟与理解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除此之外,多媒体手段在环境氛围的营造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创设浓厚的情境,以此提高学生的思想教育成效。如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配乐朗诵的方式营造诗歌中所蕴含的情境,让学生的思想、情感随着旋律与节奏的变化而跌宕起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入境”,这对实现语文教学“三位一体”目标具有积极意义。除此之外,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学习兴趣的激发,演示一些趣味内容调动学生对教材内容探究的兴趣,这对于提高多媒体教学成效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贾丽娜.?多媒体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2).
[2]齐静.?在反思中推进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J].考试(教研版)2009,(01).
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范文4
交互设计与公共教育
你只需点击Ipad屏幕上任何一件明式家具的3D模型,就能观赏到这件家具所包含的榫卯结构在瞬间拆解,每个细部结构都清晰显露。3D模型在手指滑动配合下可任意360度旋转展示各个角度的细部特征,每一个部件都可以通过点击了解其详尽的部件信息、线描形态和制作拆装的方法。除了精妙的榫卯结构,家具的材质、工具、漆艺甚至家具中纹样的含义,也都通过交互的方式得以呈现。不久前,这款由中央美术学院交互设计实验室负责人彦风主持设计的APP产品《中国古典家具》荣膺2012德国红点传播设计大奖,并永久收藏于德国红点设计博物馆。
彦风之所以做这件作品缘于他对中国古典家具的喜爱,认为它很好地体现了中国人所传承的动手能力及特有的聪明智慧。中国古典家具完全是通过榫卯结构原理,不用一钉一卯就能塑造成型;同时,中国古典家具的形制与中国深厚的文化,如礼仪、生活习俗、陈设格局等都息息相关。这些都是他对中国古典家具情有独钟的原因。
这件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榫卯拆解”的瞬间,因为它最能说明中国古典家具的特殊魅力。除此之外,简明扼要的界面、良好的用户体验及交互设计思维,都让用户能够在流畅的操作过程中透彻地了解中国古典家具所蕴含的文化知识内涵。这款应用提出了运用数字媒体形式关注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全新理念,在公共教育领域影响深远。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之所以决定将这件作品拿到由他策划的“凿枘工巧”古典家具设计展上展示,也是为了更好地向参观者传达古典家具的奥妙及其背后所蕴含的中国古典文化精神。在常规性的家具展上,家具作为展品陈列,观众只能通过家具的外形欣赏到它的美,但它背后的制作过程和结构理念观众却无法观其妙。而这款交互产品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能通过“人机互动体验”的方式,把物件背后的故事一一呈现出来,从而区别于以往的常规式陈列展示。
用交互的方式讲故事
《中国古典家具》的制作历经了8个月的时间,而其中有6个月都用在了调研和分析上。彦风及其团队在著名家具专家于山老师的带领下多次走访了北京周边的各个古典家具市场,遍访了故宫的修复专家,记录专家们讲述家具修复的全部过程。做这款产品面临的困难众多,首先要对每一个单一古典家具的部件有所了解,光一把椅子他们就拆分了多遍,反复地采集信息和观摩,边看边思考怎样才能把一个实物用数字的方式呈现;其次,还必须熟悉家具在传统环境下的陈列场景,他们认识到仅设计一个单独的器物是不起作用的,而需要将器物放到相应的陈列场景中,更好地诠释出其背后的文化特性。另外,为了找准环境基调,设计团队做了很多“情绪版”的实验,即让大家各自找一个准确的词汇,或者给出一张图片,来表达对中国古典家具的初始印象。除此之外,还需要对终端产品设备进行有效的用户体验研究,比如要考虑Ipad的触摸设备要求,要遵循人体工程学,这些都是在移动终端交互设计当中必备的基本知识。彦风将复杂的设计流程和线框逻辑图(有功能区域导向键的、具备功能性的流程图)展示在记者面前时,不禁令人感慨他们工作的细致与专业。“这是我在美国留学课程中所学习和涉及到的,包括子级与母级的多点位关系,便于工程师之后的进一步工作。要展示的功能设计很多,内容却决不能堆叠,否则很容易与所要做的核心内容的气质相悖。这就好比是一个舞台,布景、灯光、站位、转幕、演员等都囊括于其中,讲故事的方法是个挑战!”彦风总结道。
此前很多人并不看好彦风做的这件产品,觉得受众太窄。然而,《中国古典家具》在2012年3月上线后的短短一个星期内,下载量已达8万,作品的大受欢迎让他自己都有些出乎意料。6月《中国古典家具》作为中国的APP代表作品,被邀请于美国每年一度的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上进行展映。无论是受众的肯定,还是红点奖的授予,都是对彦风及其团队在交互设计这条路上的肯定,也是支持他运用交互式思维创作作品的动力。
从艺术跨入设计
交互式思维的确立,彦风走的特别偶然。1978年他出生于一个艺术世家,从小就受到良好的艺术氛围熏陶,1996年考上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之后,师从袁运甫先生学习壁画。2000年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院2000年并入清华)毕业,在国展的一次招聘会上,他获得了北京音乐厅中山音乐堂的一个工作机会。由于专业不对口,入职之后彦风被安排做了很多轮岗的工作,从勤杂工、售票员、门口的引导员,到舞美、灯光、音响都涉及过,虽然一个月只有600块钱的工资,但这段经历让彦风对舞台空间的运用有了更多的体会,对声光电结合环境的把控也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彦风从北京音乐厅调任至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参与策划了当年的“萨尔瓦多・达利展”,由此开始积累大型艺术文化项目的策划和执行经验。“一个特点,我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摆在我面前的机会。应聘的时候别人问我懂展览么?我说‘懂’,老实说当时心里不是很有底气。但我有过制作大型壁画的经验,有过舞美设计的统筹经验,借用过来就使被动转化为主动。胆量是个好东西!”他笑着说。
2002年,彦风赴英国留学,并于2004年获得伯明翰艺术与设计学院(Birmingham Institute of Art and Design)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的硕士学位。而一直以来的“美国梦”,让他在这一年再次申请赴美国旧金山艺术大学(Academy of Art University)继续深造。他原本申请的是绘画专业,去了之后发现该校造型专业水平和自己的想象相去甚远,于是计划休学回国。就在回国前与留学生处一位老师聊天时偶然得知,这所学校最好的专业其实是数字媒体。当时连电脑都不熟悉的他抱着侥幸心理交付了全部的绘画申请资料,却出乎意料在两天之后拿到了数字媒体系的录取通知。没有数字设计的思维训练和做代码程序经验的他下决心恶补了一年多的专业,“这一年来我从未在凌晨两点前睡过觉,第二天早上用三个闹钟逼着自己起床赶八点的课,甚至怀疑和后悔自己最初所做的选择。”最终,在毕业的时候他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他的毕业创作《对第28条胡同的回忆》(In Memory of Hutong No.28)围绕一个家庭,提取四代人在一条胡同中的生活变迁来讲述城建的历史发展与演变,获得了美国2008 ACM SIGGRAPH大奖。
交互实验室在美院
2007年取得第二个硕士学位回国后,彦风被中央美术学院聘任,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从事建立数码媒体专业下的交互设计实验室(Interaction Design Lab)。该实验室是以艺术设计学和技术应用为主的跨学科的平台性实验室,与微软亚洲工程院,腾讯CDC,奔驰中国研发中心等知名企业都有大型课题研究的合作。实验室的一个工作重点就是对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研究,囊括和提供了诸如数字出版、虚拟展陈、数字美术馆信息数据等在内的一整套解决方案。其中包含中国美术馆“捐赠中国古代绘画珍品特展”多点触摸屏的古画修复内容设计、为众多当代艺术大家策划制作的APP艺术家数字系列、为德国奔驰研究院做的轿车S系中控信息屏导航设计,以及为故宫博物院所做的善本典藏APP设计研发等。
除了与美术馆、博物馆等文教类机构合作,跟企业合作的最大好处就是在第一时间获得全新的技术资讯,与此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个实习和锻炼的机会。“实验室更像是一个孵化器,学生们步入社会之前,会依据课题的需要和企业合作,而毕业之后往往就顺理成章地进入到企业。针对不同的企业提供相应的人才,人才又会带入课题来协助学校的教学研究和实践,从而达到一个良性的教与学的循环过程,这也是国际上通用的教学实践思维。”除了产学一体的教学模式,彦风还从国外引入了一系列的教学课程和理念,比如动态图形(Motion Graphics)、电影片头(Film Title),还有强调思维性训练的“表演课”和“剧本课”,以及即将在明年开设的“数字媒体展陈应用”等分支课程。新型的课程教学设置和跨界创作思维成为了美院交互设计实验室的特色。
交互,作为一种思维方式
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范文5
三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时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
2.学会分析记叙文段落中的细节,学习结合动作来描写人物神态的方法。
3.掌握说明文的逻辑特点,学习用有条理的表达方式表明自己的想法。
4.利用教材中形象的插图帮助学生感受诗歌描写的春景,朗读并背诵古诗《春日》。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根据不同类型的文本选择不同的阅读策略。
难点
分析段落细节,并学会根据不同的文本或不同的写作目的进行仿写。
[教学策略]
1.
总结阅读、写作方法
在“交流平台”中,通过对三篇课文阅读方法的回顾,再次重点强调要根据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思考阅读的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在“词句段运用”中,学会在写某个场景时,运用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让叙述更加的生动具体。
2.语言运用
高段语文要求学生能够有条理、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说明自己的理由。这也是《宇宙生命之谜》这篇科普性说明文的逻辑特点。通过知识的学习指向语言表达与运用,培养学生理性思考、有条理地表达的能力,是高段语文的教学目标。
3.古诗学习
以自学为主,通过注释、工具书理解词意,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诗句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所感所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在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时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
2.学会分析记叙文段落中的细节,学习结合动作来描写人物神态的方法。
3.掌握说明文的逻辑特点,学习用有条理的表达方式表明自己的想法。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带领学生梳理、回顾本单元学习的三篇课文,激发学生思考:你们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哪篇文章中的哪些细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1:在学习《竹节人》这篇课文的时候,有几个阅读任务是要找到与这个任务相关的段落去进行分析体会的。
生2:《竹节人》中,“我”和小伙伴们玩竹节人痴迷到上课都忍不住偷着玩的细节,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生3:《故宫博物院》篇幅很长,我学会了要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去选取相关的材料进行阅读。
生4:在学习《宇宙生命之谜》的时候,我学会了与问题相关的内容要细读,关联不大的内容可以略读。
生5:我还知道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可以选取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整合概括。
2.看来,同学们通过这三篇课文的学习,学到了不少阅读方法。请同学们齐读交流平台中的三个同学的心得体会,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到底学到了什么吧!
课件出示:
学习了这个单元,我知道了要根据目的选择合适的材料。如,要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应该重点阅读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
课件出示:
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如,带着“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一任务读《竹节人》,有关玩竹节人的有趣经历这部分内容,浏览一下就可以了。
课件出示:
我逐渐养成了一个习惯,读书时先想想阅读的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
3.生齐读。
4.生交流。
5.师进行总结:
课件出示:
读书时,思考阅读目的,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选取合适的阅读材料。
阅读时,重点阅读、快速浏览、略读相结合。
二、词句段运用
(一)写话训练。
1.学生自由朗读以下三句描写人对某事入迷的样子的语句,圈出当中描写动作、神态的词语。
课件出示: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
课件出示:
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在跟谁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塑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舒了一口气。
2.学生分组汇总圈出描写动作、神态的词语,每组派代表分享这些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
(1)第一段:
摆:表现玩竹节人的阵势大。
攒着:涌向一个点,说明大家都被竹节人深深吸引,围成一团。
跺脚拍手:表现了同学们观战时激动的样子。
咋咋呼呼:声音描写,表现同学们随着竹节人游戏的紧张气氛变得激动起来。
(2)第二段:(学生小组做动作演示)
伸长脖子:描写出后面的同学好奇张望的样子。
从肩膀上探过来:生动表现出大家唯恐错过游戏过程的样子。
(3)第三段:
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写出罗丹纠结的样子。
叽里咕噜:声音描写,表现罗丹的投入。
眼睛闪着异样的光:将眼神的变化写出动感。
踩得吱吱响:用地板的声音表现出罗丹激动的样子。
手不停地挥动:手脚并用,富有戏剧性。
痴痴地微笑:表现出罗丹的愉悦。
吁了口气:一系列激动过后,罗丹终于从“迷”的状态中走出来。
3.朗读这三段话,再次感受人物入迷时的生动场景。
【设计意图】
通过具体分析三个场景当中的动作、神态描写,学习记叙文段落中的细节描写,让表达变得更加生动形象。
4.播放一段有关人“着迷”的视频(2分钟左右),让学生根据这段视频,用3~5句话描写人物的状态。
【设计意图】
语文课堂将读写相结合,能让学生快速的学以致用。
(二)表达训练。
1.学生快速阅读例句,理解加点部分在段落中的作用。
课件出示:
人们认为天体上若有生命存在,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50—15℃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但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体系提供能源。
生:有了加点的词语可以使表达更有条理性和逻辑性。
2.师生总结出此类表达的特点:“观点
+
原因一
+
原因二……”
3.生根据“竞选班级体育委员”和“向妈妈请求,每周三放学后踢一会儿足球”这两个语言环境,按照说明文的逻辑格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示例一】我觉得担任体育委员必须具备以下几点素质:一是要有良好的身体条件,体育成绩优异;二是要有强烈的责任感,热心地为班集体做贡献,能够为老师和同学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三是组织能力强,声音洪亮。我觉得自己非常符合以上几点,可以胜任体育委员这一职务。
【示例二】妈妈,我希望每周三放学后能踢一会儿足球。首先,我特别喜欢踢足球;其次,踢足球是一项非常好的运动,能锻炼身体;最后,我向您保证,我一定会按时完成作业,绝对不会影响我的功课。请您答应我的请求吧!
4.师点评。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能熟读并背诵。
2.感受这首诗所描绘的春光美,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关于春的词语。
课件出示:
春回大地
春光明媚
春光融融
春光旖旎
春色怡人
春燕回巢
春色迷人
春色无边
春意盎然
2.出示关于春的诗句。
课件出示: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男女生互读。
【设计意图】
朗读这些诗句,既是对关于春天的诗句的回顾,也是对语文的一种积累。在进入课文之前,带领学生入情入境,感受春的气息。
3.同学们,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叹。他们对春天是那样痴情,那样欣赏!真可谓把春天描摹得绚丽而又迷人!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朱熹的《春日》。(板书诗题:春日)(齐读)
4.读了这个诗题,你能理解诗题的意思吗?
生:春天的日子。
5.春天的日子,是一番怎样的光景呢?让我们走进诗中去感受吧!
【设计意图】
让学生回忆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学习本诗的热情。
二、了解作者
课件出示:
朱熹,字元晦,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人。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三、初读古诗,自主学习
1.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地朗读《春日》,注意读准字音。
注意熹(xī)、泗(sì)、滨(bīn)的读音。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纠正读错的字音。
四、了解诗意,感情朗读
1.生再次朗读,与同桌交流诗文的大意。
2.通读诗句。(借助教材中的插图读懂诗句)
汇报交流:
预设:本诗主要写了诗人朱熹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天。
课件出示:
胜日:好日子。
寻芳:寻找春天。
滨:水边。
一时:短时间。
等闲:平常、随意。
3.指导朗读。
(1)如果此时我们一起去寻找生机勃勃的春天,你会有怎样的心情呢?谁来读读第一、二句诗,把你的心情读出来。(指生感情朗读第一、二句诗,教师适当评价)
(2)诗人看到泗水河边的春景有焕然一新的感觉,你从中看到了什么?
生描绘画面,教师评价补充:“万紫千红”这个成语就出自朱熹的这首诗,原本是说色彩很丰富,现在还用来形容无限美好的景象和丰富多彩的事物。
出示万紫千红图:
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当你看到漫山遍野这么美丽的景色,你的心情会怎样呢?谁来读读诗文第三、四句?把你的心情读出来。
(3)读全诗,读出节奏。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设计意图】
通过理解诗意来感受诗境,并通过朗读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好,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
五、诵读古诗,以读悟情
1.多美的春天啊!请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诵这首古诗,再次感受春天的美好吧!
2.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段轻快的音乐,请同学们先欣赏,再起立,和着音乐朗诵、吟唱这首诗,可以配上喜欢的动作。(配乐吟唱古诗,加上喜欢的动作)
3.教师小结:诗歌不但可以用诵读来表现,还可以用吟唱、绘画的方式来展示。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幅多美的寻芳图,其实春天就在这破土而出的小草上,就在这竞相开放的花朵上,就在我们悠扬的歌声里。
六、了解背景,升华内涵
1.其实,这首诗是一首哲理诗。正是因为朱熹爱读书、才识渊博,他才成为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2.泗水这个地方是春秋时孔子云游讲学、教授弟子的地方,因此诗人到泗水滨寻找春天,实质是在书海中求知,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师板书:书海求知)
3.今天,同学们怀着无比愉悦的心情跟随诗人朱熹去寻找春天,我们发现不光大自然的春天是万紫千红的,在书海中也有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就让我们在大自然的春天、书海的春天里恣意行走吧!
[教学反思]
《春日》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春诗,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劝学诗,劝诫人们努力学习、多读书。在教学前,对朱熹哲理诗的特点进行讲解,使学生充分了解朱熹的写作特点,才能为理解《春日》的哲理含义做好铺垫。
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范文6
按教学活动设立四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美术兴趣和视觉意识、视觉文化,用多种美术媒材和方法表达观念、情感,追求艺术化生存和较高的审美品位,促进学生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教学内容是: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与方法,学习美术欣赏与评述的方法,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和创造意识,美化环境与生活。从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健康的人格。
现状:
我县中学现有美术教师50人,男20人、女30人;本科生35人、专科生15人;其中兼职教师14人;年龄在50岁以上2人、40岁以上6人、30岁以上28人、在30岁以下14人;中学高级6人、中学一级24人、中学二级20人、县级骨干教师6人;教龄30年以上2人、20年以上6人、15年以上14人、10年以上8人、5年以上11人、在5年以下9人。
课堂教学A类课12人,B类课28人,C类课10人,任课教师基本胜任教学工作。
学生能以线条和色彩等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美化生活,对作品可作简短评述,能运用地方材料学习造型方法,进行综合探索。
从2001年秋季,美术学科进入新课程改革4年以来,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深入开展课改实践。在市县课题研究带动下我们做了以下几项探讨:
1.进行美术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在接受式的基础上研究体验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如:二中顾兴眉的《可爱中华》;四中郭华振的《艺术与科学》、卢晓景的《保护动物》等。
2.进行美育资源开发课题的研究;典型课例如:西屯中学李敬霞的夏都国际雕塑公园《人.生命.自然》;四中卢晓景的《民俗村艺术采风》;张山营中学李淑君《玉米皮造型》;大庄科中学的《根雕》艺术活动。
3.进行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与竞赛(理论常识、工艺制作、色彩写生、平面设计、水墨创作),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4.进行美术教学评价的研究;全县试行期末笔试测验;部分学校开展学生《艺术成长挡案袋》的过程性评价,改进只凭作业定成绩的做法,值得推广。改变美术学科在学校薄弱地位是我们长期努力的工作。
问题:
1.新教材的电脑美术、陶艺课,因学校条件所限,无法进行教学。部分学校缺少美术学具材料,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弱。
2.多数学校只有一位美术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困难。少数教师忽视美术知识教学。
3.少数学校没有专任美术教师由其他学科教师兼职,参加学科教研活动过少。
4.个别学校初三不开美术课,影响学生全面发展。
改进:
1.各校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改善艺术教育办学条件,深入开展艺术教育改革实践,加强艺术教育教学管理,推动艺术教育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教委督促各校初三开齐美术课。
2.教师要研究:教什么和如何学的根本问题,以学生为主体,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习兴趣,设计生动的审美体验,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运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努力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3.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艺术活动中的表现,加强过程评价,继续实行《学生艺术成长档案袋》工作。重视美术学科知识、能力.期末笔试考试评价。
4.各校业务部门要加强师资队伍业务培训,以科研课题促进艺术师资素质提高,搞好十五继续教育,提高教师教学基本功水平。
5.各校要研究教学规律,探索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教学由准备——实施——效果来完成,分值权衡要科学合理便于操作。课堂评价主要是教学过程实施状况和在一定客观条件下学习取得进步,试验发展性评价。
6.各校要为师生定购教学必备的美术学具、材料,保证美术课的正常教学。创造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实质,更是艺术教育的特色。
素质教育为艺术学科的发展开辟了实施的空间,我们学校、教师要为学生的审美素质提高而努力工作。
中学美术学科各年级教学质量评价监控方案
为提高我县艺术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推进《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课题研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在学校的地位和作用,根据国家教育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参照北京市教委《中小学美育大纲》精神。我们制定本方案。
当今艺术学科与社会人文科学及教育心理学的科际整合,形成新的人才素质观,而审美素质是现代人才必备的较高素质。塑造美的心灵,振兴民族精神,以美育人,探索出一条发展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教育模式途径和方法。尽快改变农村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使学生在美的创造中,在美的启迪与陶冶下,生动活泼、健康的成长。
树立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的大美育观。加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优化课堂教学,优化管理机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农村中小学的艺术教育薄弱状况如得不到改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会落空。
学科作用:
《国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是人类历史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图像是一种有效而生动的信息载体。而美术教育的普及是关系到一个民族传统文化和优秀艺术遗产的认可与继承。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着科学与艺术的整合、互融、互动和互补。使科学发展更富有人性的关怀,为新世纪人类生存质量的提升,倾注新的活力。科学和艺术是人类智慧与情感的最高境界,他们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所追求的目标是真理的普通性。
中小学的美术教育是美化生活,设计生活、创造生活的审美教育。我们又称为“生活美育课”。它选择对学生发展有用,感兴趣的,能够学会的知识与技能,与其生活经验相联系,增强愉快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综合学习,形成学生的基本美术素养和有益于社会及个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我们将学科定位在:美术教育是人文精神和美育的重要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理想载体之一不可缺少,有形象思维的独特功能和作用。
1、提高认识科学定位
“懂得和实践艺术是我们学生的思维和心灵健康发展的基础。”
美育是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教育。通过审美活动和实践,有意识地培养人的审美的意识、情感与能力等审美素质,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它以美的方式感受、审视世界,从而改造世界。在寓教于乐中,感染熏陶、潜移默化地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以美促劳、以美育人。美育具有人文学科的性质,是素质教育思想的体现。
审美教育:就是按照美的规律与人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运用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生活美来丰富学生的审美知识,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评价美的能力,促进学生素质完善和人格发展的教育活动。惟有从美育的角度来理解艺术教育,才能真正确立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艺术是审美的最集中、最典型形态,是人类审美文化的最主要载体。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渠道,因形式、方法不同、各有侧重;课堂教学侧重审美知识传授,课外活动侧重审美能力培养,校园文化艺术环境侧重审美实践活动,校外艺术教育侧重特长生的培养。小学阶段侧重艺术学习兴趣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参与活动和情感体验。初中阶段侧重美育基础知识,提高审美感受力,培训表现美、创造美的一定技能。高中阶段:侧重正确审美观的培养,使良好审美个性心理品质形成。
美育的目标:学生通过艺术课程学习,形成基本的艺术素养,能感受和欣赏生活、自然、艺术、科学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参加艺术活动,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通过艺术实践活动,提高审美能力,开发智力潜能,发展个性、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升学、求职、就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们要强化艺术教育实践活动,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质量。
2、审美素质科学框架:
学生审美素质内容要素结构要素能力要素目标要素评价要素
艺术美艺术素养感受美知识认知水平
科学美智力发展鉴赏美能力操作技能
社会美品德意志表现美情感行为表现
自然美心理结构评价美个流表达
生活美创新思维创造美价值综合探究
检测操作;从内容要素:自然、社会、科学、艺术、生活美分别进行。(例如)
生活美(精神面貌):语言美、形体美、衣着美、居室美、饮食美、人际美;
审美素质:就是个体在审美活动中获得的关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生活美的知识因素和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评价美的过程中,习得的能力因素有机结合,而生成的稳定特征。
审美就是对具体事物和艺术作品中美的因素和形象,进行非功利的直觉和观照,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审美素质包括:审美能力和审美观点两方面,对自然、社会、艺术美的形象贮存;对艺术作品内容、形式、风格的识别鉴赏;对艺术语言的了解和实践;形成艺术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健康的审美情操和高尚人格。
1.审美内容要素: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生活美五方面。中小学生要侧重于生活美育的培养与实践,从生存条件,生活环境、人际交往、理想愿望、信息交流中形成审美素质水平。
2.审美结构要素:艺术素养、智力发展、品德行为、心理结构、创造品质。
①艺术素养:对艺术语言的感知、体验与运用;②智力发展:观察、记忆、想象、思维水平。
③品德意志:认知、情感、意志、生活表现。④心理结构:人际交往、情绪调节、自我评价。
⑤创新思维:求知欲、好奇心,质疑品质等人文精神。
3.审美能力要素: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评价美。
4.审美目标要素:知识、能力、情感、价值、个性。
①知识方面:艺术的本质与特征、形式与内容、;②能力方面:有感知、鉴赏、表现、创造力等;
③情感方面:兴趣爱好、行为态度、健康心理等;④价值观念:辨别真善美、价值取向、审美观念;
⑤个性发展:精神性格、特长潜能、生存质量;
5.审美评价要素:认知水平、操作技能、行为表现、交流表达、综合探究。
6.审美素质体系框架:
审美基础是知识,审美保证是能力,审美导向是观念,审美动力是情感,审美核心是生活。
内容要素、结构要素、能力要素构成人的审美素质立体框架。根据目标要素和评价要素进行调查问卷检测,获取学生审美水平的数据,做为艺术教育实验课题的素材,来论证其地位和作用,实现艺术教育的功能,促进学生完善人格。
二、发展性评价
评价内容与方法:发展性评价要关注审美对象的质量;关注审美过程中的感知是否充分;关注审美情感体验是否深刻;根据课程总目标,从感知与欣赏、表现与创造、评价与反思等方面检测学生的审美素质。
艺术语言:形象思维,了解线条、色彩搭配、构图想象、设计创新;
工具材料:尝试运用、各种媒体、大胆表现,体验学习艺术的兴趣;
③欣赏评述:收集作品、语言表述,写作评论、审美情趣、个性感受;
④行为习惯:用具准备、节约材料、安全操作、耐心细致、整洁卫生;
⑤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式、探究式学习,处理信息、整理记录夹;
⑥情感价值:热爱生活、相互信任、承担责任,发展自我,培养兴趣;
⑦学习态度:自评互评、客观公正,主动参与、勤于实践、坚持始终;
⑧综合评价:平时成绩、笔试检测,形成诊断、提出建议、促进发展。
在全县推行建立《学生艺术成长记录夹》工作,每学年一册,由学校保存备查。与会考和问卷调查共同组成学习方式的轨迹。每年县教委在初三年级进行艺术成长优秀学生评比表彰活动。
审美素质评价建议:
多级性:评价要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通过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开发潜能,提高学习艺术的兴趣。
发展性:评价要弱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强化诊断激励作用,以学生在实施美育的客观事实为基础,以课堂教学和生活美育为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全面性: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操作技能、参与合作、交流表达、探究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阶段性:评价要分年级阶段,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注意知识和能力的循序渐进。随学校期末工作进行。县教育行政、业务部门应以调查问卷、期末考试等形式,进行抽测检查。通过评价促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
审美素质检测方法(综合评价)
形成性评价:称过程考查,依据学生艺术成长记录夹来评,
重活动表现的态度和价值观形成;
自我评价、小组互评:体现主体参与,促进个性发展合作学习;
终结性评价:由平时单元双基成绩60%、参与审美活动表现30%、自我评价10%;
与期末检测试卷100%综合评价,总成绩在120分以上为审美及格学生。
三、考试内容范围及形式:
依据北京市课改教材13册至17册的教学内容,结合地方美育资源,进行试卷笔答。题型以填空判断、简答、应用实践等,考试属于量、性结合评价监控。
前两类以考查学生美术常识、作品欣赏为主,占60—70%;
应用实践以考查学生创意思维与美术技能为主,命题具有选择性,占30—40%;
每份试卷100分,60分钟完成。
(1)课程三维总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情感)
1.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生活与环境。
2.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3.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健康的人格。
3、初中美术单元教学目标:
(一)欣赏评述单元
一、教学目标:(7—9年级)
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艺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初步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尊重人类文化遗产,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
教学内容:
13册:中国美术馆概况、画家蒋兆和、民间美术吉祥图案、现代广告;
15册:故宫博物院概况、龙的图腾、古建常识、画家李可染;
17册:中国历史博物馆介绍(青铜器、绘画、雕塑);
14册:卢浮宫、文明古国、画家齐白石;
16册:大英博物馆、希腊雕塑、闻一多肖像;
18册: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画家高更、毕加索、莫奈,现代建筑、现代艺术;
教学评价:(三维目标)
了解人类文化艺术的成就,查阅资料专题研究;
知道中外美术发展概况,名画家及其代表作品;
对作品的形式、意义及审美特征进行探讨;
运用美术术语描述作品,表达自己的感受;
欣赏祖国的国画、书法,了解剪纸、年画、吉祥图案等民间艺术;
对美术与生活、环境艺术的认识表述,
对园林、建筑形式美的评价;
欣赏生活中的雕塑作品;
现代广告欣赏及分析;
收藏艺术品或印刷资料,
(二)造型表现单元
一、教学目标:(7—9年级)
有意图地运用形、色、空间、明暗和肌理等美术语言,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二、教学内容:
13册:人物漫画(线条)、秋天的收获(色性)、小型雕塑(泥塑、泡塑);
15册:风景速写、国画山水意境;
17册:人物动态速写、色彩风景(装饰画);
14册:黑白装饰画、纸版画邮票艺术、国画花鸟小品;
16册:结构或调子素描、版画插图、京剧脸谱;
18册:结业创作、展览;
三、教学评价:(造型能力)
1、对美术课的兴趣态度;
2、运用以线造型方法,练习速写、漫画、卡通画;
3、体现物象的比例、透视关系;
4、在造型活动中运用构图知识;
5、在造型活动中运用色彩冷暖对比知识;
6、运用中国画方法进行表现;
7、浮雕、圆雕的制作(多种材料);
8、明暗造型练习;
9、版画制作学习;
10、认识美术语言在造型中的作用;
(三)设计应用单元
一、教学目标:(7—9年级)
了解主要的设计类别、功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组合原理,利用媒材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二、教学内容:
13册:资料册制作、中国结、服装展示、卡通画、乡土材料制作;
15册:艺术与科学关系、公共设施设计、乡土材料发现与创造;
17册:生活日用品设计(台灯、钟表、包装、交通工具、家居装饰);
14册:线材造型、编织、壁饰、藏书票设计;
16册:奥运设计(体育美术)、封面设计、字体装饰;
18册:标志设计、校园美化、设计校运动会或文艺活动招贴画;
三、教学评价:(设计制作原理运用)
1、有序的工作方法与习惯;
2、多种材料、工具运用;
3、注意设计与功能的关系;
4、色彩对比、联想练习;
5、立体构成练习(线、面、块);
6、废旧材料、乡土材料加工利用;
7、运用形式原理,理解节奏、韵律之美;
8、各种设计练习(招贴、封面、产品包装、装潢设计、服装效果图);
(四)综合探索单元
一、教学目标:(7—9年级)
调查了解美术与传统文化及环境的关系,运用美术手段进行记录、规划、制作,通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共通的原理。
二、教学内容:(小组合作完成主题活动)
13册:同一蓝天下(生存环境)、节水活动、家乡风光摄影、电脑绘画;
15册:欧洲你好、家乡民俗摄影、电脑招贴设计;
17册:美洲你好、民族民间美术(唐装)、电脑网页设计;
14册:亚洲你好、绿色延庆、学校形象设计;
16册:非洲你好、主题手抄报设计、电脑图文编排;
18册:大洋州你好、雕塑公园欣赏、数码摄影、陶艺学习;
三、教学评价:(认识与实践)
1、运用所学美术知识大胆表现生活与环境,用美术形式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意见。
2、调查美术与生存的关系,用文字、图象记录其结果。
3、关注校园、社区环境美化(壁画、雕塑、喷泉),改进功能与设计。
4、春节书写对联,参观美术展览。
5、本地区工艺品调查与发明创造。
6、合作性学习、学习态度、学习特点的学生自评。
7、教师在课堂的观察记录(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认知水平、表达交流)。
8、建立学生艺术学习资料册(档案袋),加强过程评价。
(2)学生美术基本素质检测问卷提纲
从感知与欣赏、创造与表现、反思与评价方面,侧重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考查。
(7—9年级)
1.喜欢观赏自然风光及名胜古迹,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知道珍视家乡的古迹并发现其意义。
欣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感受其中的美,能对作品的形式、内容、风格特点、创作背景等方面,进行探究有自己的心得。
欣赏中外有代表性的建筑艺术和工艺美术作品,对现代设计和环境艺术产生兴趣。
认识常见的符号和标志,知道尊重世界文化遗产。
主动接触优秀书法、摄影作品、并能从中感受美。
了解自己喜欢的中外美术大师的生平和代表作,并写出自己看法的评论文章。
能运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产生对美术的兴趣。
能运用美术语言(线、形、色、肌理、空间、明暗等),借助各种媒材表达自己创意,丰富艺术体验。
能运用艺术方式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10.运用美术技能在音乐、舞蹈、戏剧、文学活动中,连接与互动寻求联系。
策划一次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吉祥物设计、标志设计、宣传品的设计制作)
外出旅游活动(科技夏令营),活泼有趣的帽子和文化衫,多姿多彩的提袋和背包,旅行团队的标志和旗帜,摄影展示出游活动。
布置理想的家居(纸模型或小天地的摄影),平面布置图、主体墙设计、整体设想,装饰布帘的色调、图案,柜架的设计、陈设的品味。
书的奥秘:书籍封面,装帧艺术、插图的收集、藏书票与书签设计,为自己的藏书分类。
奥运精神(体育题材雕塑、绘画、摄影、邮票收集)体育场馆模型设计,体育纪念品设计,招贴画、服装、大众健身的摄影、绘画等。
创建绿色社区环境:平面图、立体模型、照片资料。
①公共设施设计:汽车站、电话亭、路灯、公共座椅、垃圾桶。
②公益招贴画:节水、绿化、环保、人文。
③社会调查:运用对比图表显示,时间、空间、状况、人口、资源、沙化等。
备注:本提纲从感知与欣赏(60%)、创造与表现(30%)、评价与反思(10%)三个部分进行考核。每年从各学段中选择4—5个问题,进行问卷检测,可开卷,也可闭卷。检测成绩记入学年成绩册。(附学生美术素质检测表)
四、评价方法:
美术教学的质量具有主观性和模糊性,阶段目标总体为块状。我们主要从学生的艺术兴趣、参与态度、审美知识、能力、形象思维、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过程考查。
在全县学校中推行学生艺术成长记录夹的举措。每年开学初建立《学生艺术成长记录夹》适用于所有学生,由学生自我记录、自我积累、小组评价。学年末交由学校存查、每年一册、三年总评(各校可选优秀者数名存档,表扬嘉奖特长生)
记录夹内容包括:
学生姓名、照片、爱好、简历
艺术课单元作业:设计方案、草图、研习记录、搜集的资料。
活动表现:(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要从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认知水平、交流能力、探究能力等方面评价)
评价操作方法及毕业会考制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我们提倡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全面评价。艺术学科为考查科目。评价要以学生的美术学习客观事实为基础,加强过程考查,重视学生的能力、态度、情感与价值形成
①形成性评价、过程考查,每学期一次。内容包括:
1、平时学习:100分(学生艺术成长记录夹)
。知识技能:(知识技能、提问练习法、作业排序法,单元作业占60%)
。情感态度:(态度表现、问卷法、参观展览、展演,学习态度占30%)
。行为习惯:(自评、互评、观察法、语言、仪表,自我评价占10%)
2、笔试测验:100分(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