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设计与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专题设计与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专题设计与研究

专题设计与研究范文1

“数列与差分”这章内容本是大学内容,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将这节内容比较浅显的部分划分为了高中选修内容。这一章节的选择是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将时代性、应用性、先进性思想融入到数学学习的理念之中。数学是研究数字关系与图形关系,或者数字与图形之间的关系的学科,研究数学的意义在于更好的服务于其他科学,也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学科,将生产生活和科技发展进行了紧密联系,将“数列与差分”放入高中新课改要求中,是中学课程改革的需求、数学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变化和生活进步的真实需求。

数列与差分的学习与应用,对实际生活需要很有帮助,设置这一专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满足学生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同时,高中阶段对“数列与差分”的学习,也是为大学相关内容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同时,该专题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是非常有实际价值的。对于人口问题、金融保险相关的问题都可以借助于“数列与差分”来建立模型进行分析和解答。

二、“数列与差分”相关内容和教学方式

在展开“数列与差分”专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循由简单深入到复杂、联系以前学习的知识、着眼于数学服务于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认识知识发展的实际过程、与相关数列知识比如导数等内容相联系、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并结合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等等这些原则来进行“数列与差分”专题内容的学习和讲解。

“数列与差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认清数学的本质,将数列和差分的相关概念分析清楚,并且结合其他相关的数列知识进行对比分析。专题讲解首先需要分析“数列与差分”的相关定义,再分析具体的图像或者通项表达方式,举出具体实例进行讲解应用,然后针对生活中的应用给出分析。

三、“数列与差分”专题教学设计分析

1.差分的定义

差分是对于数列问题而言的,相对于一个特定的数列,第n+1项与第n项的差?an=an+1-an,表示第n项处的差分,

一般将数列中后一项与前一项的差值成为差分,比如?an=an+1-an表示数列在第n项处的一阶差分,将?(?an)=?2an=?an+1-?a表示为通项为{an}的数列在第n项时的二阶差分。差分表示?2an上面的2这个数字表示差分进行的次数,在这里是差分进行了2次。也就是差分算子“?”使用了两次。每次进行差分运算之后,又会形成新的差分数列,比如这里两次之后形成{?2an},类似可以定义三阶差分、四阶差分等等。

2.差分与数列通项的关系

下面举出差分和通项的例子,比如关系1:数列中{an} = {2,3,4,5,6},那么其一阶差分Δan={1,2,3,4}。由一阶差分组成的新数列,项数比前面的数列少1项。如果是常数列,那么数列的一阶差分项数都是0。

关系2:对数列{an} = {4n-5} = {-1,3,7,11,15,19},其一阶差分Δan= {4,4,4,4,4 }为常数列,该数列的通项为an=4n-5,表示是一个线性函数。总结出来,一次线性函数的一阶差分是常数列。

关系3:对数列{an} = {n2-3n+5} = {3,3,5,9,15,23},其一阶差分Δan= {0,2,4,6,8},其二阶差分Δ2an={2,2,2,2}为常数列,其通项an= n2-3n+5是一个二次函数.一般地,当数列{an}是由一个二次函数定义时,其二阶差分为常数列.

关系4:对数列{an} = {3n} = {3,9,27,81,243,729,2187},其一阶差分Δan={6,18,54,162,486,1458},二阶差分Δ2an= {12,36,108,324,972}都不是常数列,而都是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一般地,当数列{an}是由一个指数函数定义时,其一阶、二阶差分都是以该指数函数的底数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3.差分对数列的描述

(1)一阶差分对数列增减的描述

(2)一阶差分对数列极值的描述

(3)二阶差分对数列图形凸凹的描述

四、“数列与差分”教学案例分析

下文以待定系数法求解差分方程为例子来分析。

待定系数法求解差分方程与求解常微分方程的思想可以进行对比分析,在求解非齐次线性差分方程中待定系数法也很实用。

待定系数法求解差分方程,是根据方程的特点,设出一般模式方程,根据其中的相关条件,找出特定解代入方程,求出待定系数。

(1)当K≠1时,设方程一阶非齐次差分方程xn+1=kxn+b(1)有一个特解xn=A,其中A为待定系数,那么将xn=A代入(1),就有A=kA+b,A=b/(1-k),即xn=b/(1-k),所以该一阶非齐次差分方程的通解为:

xn=knc+ b/(1-k),(c为任意常数)。

(2)当k=1时,方程(1)xn+1=xn+b得知它的一阶差分为常数,所以设置xn=An的特解,代入原方程(1),A(n+1)=An+b,得A=b,所以得到xn=bn;所以(1)的通解为:

xn=knc+ bn=c+bn(c为任意常数)。

例题1:一个电教室的座位是这样安排的,每后一排比前面一排的座位多2个座位,已经知道第一排是30个座位:

①用yn表示第n排的座位数,求yn+1与yn的关系表示;

②第9排座位有多少个?

③如果用Sn表示第n排之前的座位总数包括第n排,那么Sn+1与Sn的关系表示又是怎么样的?

④如果该电教室有20排座位,那么一共可以坐多少人呢?

解:(1)yn+1=yn+2;n=1,2…

(2)由题目可以知道,k=1,b=2,所以yn=2n+c,c为任意常数,加上题目中已知y1=30,所以得出c=28,特解为yn=2n+28,y9=46;

(3)Sn+1=Sn+yn+1= Sn+2(n+1)+28,得出Sn+1= Sn+30,n=1,2…

(4)由解答(3)中的Sn+1-Sn= 2n+30,也就是?Sn= 2n+30,由数列Sn的一阶差分可以知道,Sn的表达式是一个二次函数,我们将这个二次函数设为Sn=An2+Bn+C,则?Sn= A(n+1)2+B(n+1)+C- An2-Bn-C=2An+A+B=2n+30.得出A=1,B=29,再结合已知条件,y1=30=S1,30=A+B+C,得出Sn=n2+29n,n=1,2…从而得出S20=980.

专题设计与研究范文2

关键词:教学模式,专题探究,C语言,专题网站

【中图分类号】G642.4

1.引言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学科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课程要求学生掌握C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和控制语句,灵活运用顺序、选择和循环三种结构设计程序。学生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后续相关课程的深入学习。

由于课程特点,使得传统的被动教学方式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只有自主的、探索性的学习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更好的学习本课程。网络环境下专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则符合这一要求 [1,2] 。

2.网络环境下的专题探究式教学模式

专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在网络环境下,以计算机等终端设备做为传播媒介,在教师的指引下,从课程中选择和确定相关的专题,以分组讨论的学习方式,开展研究,并自主获取相应知识、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综合性教学模式。

网络环境下的专题探究式教学模式主要由情景架设、问题提出、探索实践、结论确定和巩固评价等多个部分组成[3]。

3.专题学习网站的总体设计

根据教学需求,专题学习网站分为如下四个功能模块:系统管理模块、专题管理模块、教师专题模块、学生专题模块。系统用户分为教师与学生。网站的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4. 专题的设置

“C语言程序设计”专题探究式教学的指导思想为面向授课学生, 培养全体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根据教学的基本要求,在专题学习网站中将设置如下专题:基础知识专题、结构程序设计专题、复合数据类型应用专题、模块化结构设计专题、指针专题和文件专题。

6.结束语

本文简单介绍了网络环境下的专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和基本组成,详细阐述了“C语言程序设计”专题网站的总体设计方案。通过在网站中设置丰富多样的专题,辅以相关学习系统的支撑,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扩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满足了学生个性话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何克抗. 关于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网, 2002.6.

专题设计与研究范文3

刘凤娜

(莱州市玉皇中学,山东  烟台  261400)

摘  要:专题学习网站作为一种崭新的学习资源形态在当前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专题网站与英语情景教学的结合将会形成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基于专题网站下的英语情景教学必定能成为未来英语课程发展的新趋势。本文笔者针对专题网站下的初中英语词汇学习情景的创设与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专题网站;初中英语词汇;学习情景;创设与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

词汇是学好语言的基础,是构成语言的基本材料,我们离开了词汇就无法表达思想。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词汇的多少直接影响着能不能有效地进行听、说、读、写。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会让学生多积累词汇,学生也会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记词汇,可总是记不住,而且总是一边学一边忘。但是,不记大量的词汇,学生在听说训练时,就会因为不认识单词而听不明白,说不好英语;在阅读训练时一遇到生词就无计可施,既影响了阅读速度又影响了理解;在看图作文时,能从图片中理解故事的大意,提起笔却写不出词来。这些现象的出现,我想或许就是因为词汇教学太过单调和沉闷的缘故。

二、理论基础

实验心理学家Treichler做过两个著名的实验;一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通过哪些途径的实验;二是关于人类记忆持久性实验[2]。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5%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对于记忆持久性实验的结果表明:单靠阅读,能保持记忆10%;只靠听觉,能保持记忆20%;仅靠视觉,能保持记忆30%;视觉和听觉同时运用,保持记忆50%;若再进行交流可记住自己所说内容的70%,如果听、读、看、说、写等多种感官综合运用,其记忆保持率可以达到90%。这两个实验充分说明,在学习时,我们要尽可能调动所有感官。感官参与越多,大脑细胞所接收的信息越多,其兴奋强度越高,记忆效果就越好。

三、英语词汇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

(一)资源中心

本版块主要是用来给学生提供学习时所需的素材资源。这些资源包括老师设计的一些视频、课件、小游戏、flash动画以及学生喜欢的歌曲、动画片、电影等等。这些资源可以集声音、图象、文本、动画为一体,让那些生动又形象的画面、纯正的口语以及得体的语言材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他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他们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都进入最佳的状态,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二)词汇大家谈

这部分系统归纳总结了初中阶段学生应该掌握的所有词汇,以及记忆这些词汇可以用到的方式、方法和技巧等,可供学习者自学。

(三)学习社区 

为学习者进行交流讨论和师生交互提供空间,在这里学生可以讨论问题、交流学习经验和心得,还可以对老师的教学方式提出建议。总之,在这里没有身份的区别,大家可以平等、自由的交流。

(四)在线评价

这一版块是学生进行强化练习的地方,在这里学生可以通过做真题进行自我测试,达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在线评价为学生创设一种游戏类的界面,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四、基于专题网站的课堂实例教学

(一)动作情景教学

开始上课时,老师引出话题“Do you know your body?”,说到这,老师让学生打开“词汇大家谈”模式块的中flash动画——认识你自己。动画中出现一个可爱的宝宝照片,这让学生眼前一亮,快速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然后老师提示学生,让学生点击宝宝身体的各个部位,并询问学生听到的内容,从而学习这些词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无意识的记忆单词。另外,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点击的部位不同,宝宝的表情和声音也会不同,这样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能使记录保持得更持久。如图4-1:

  

图4-1 动作情景教学

(二)视频情景教学

通过图片和视频设置情景,引出描述身体不适的词汇。打开flash动画——猜动作。让学生跟着学图片和视频上出现的动作,并要求边学边读。然后小组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记得最多,另外,在比赛时,小组成员可以通过表演动作来提示参加比赛的成员。

 

图4-2 视频情景教学

(三)通过故事设置情景,引出提供建议的词汇

让学生听故事看视频,在播放故事情节时,若出现了本单元的新词汇,屏幕上就会有这个词汇的音标和意思,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让他们随时进行记忆。另外,在听故事过程中,还是让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在听第一遍时记住单词的个数将以三倍的分数加入小组的总成绩中,第二遍记住的将以两部的分数加,第三遍记住的就会以原数加入。另外,教师可以分段放像或画面定格,穿插讲解单词的记忆方法及运用规律,学生在写单词的过程中也要不断总结,怎样才能把单词写得又快记得又牢等。如图4-3所示:

 

图4-3 故事情景教学

(四)复习

本环节设置一个小游戏,把本节课所有的词汇融入到游戏中,并设置了三个关卡。第一关是一些较简单的词汇;第二关的词汇有点难度;第三关的词汇难度较大,这里面不光有刚学的词汇,还有这些词汇的变形。这样设计可以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初中阶段的学生的好胜心强,课上没能通关的学生课下他们也会主动练习的。如图4-4

 

图4-4 游戏情景教学

五、研究引发的思考与展望

专题设计与研究范文4

【关键词】计算机控制技术 人才培养目标 课程体系 课程逻辑关系图

引言

当前,我国正在由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我国制造业面临着产业升级不进则退的严峻考验。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加剧了中国人工成本的提升,逼迫企业更多的采用高智能自动化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计算机控制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电子产品采用微处理器进行智能控制,数控设备、自控设施在中小企业不断普及,管控一体化技术逐步在大型企业中应用,这使得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技术人员市场需求量大增,专业发展前景广阔。但是原有的课程体系在知识和技能上落后于行业的发展,必须根据职业岗位的变化,职业技能及职业素质的要求,构建“工学结合,职业导向”的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出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人才。

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1 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的现状,掌握本专业的主要工作岗位群及其对人员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可以采取两种形式进行调研。一是企业调研,对企业所需人才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调查分析,可以采用座谈会或挂职锻炼的方法进行。二是毕业生跟踪调查,对在企业顶岗实习或工作的学生进行了深度回访,了解他们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岗位知识、技能要求,这个工作可由毕业实践指导教师、班主任进行。经过调研,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学生主要的就业部门有技术研发部门、电子产品制造部门、设备维护维修部门、电子产品测试和调试部门等。他们主要完成电子产品的开发、装接和调试、自动化设备的开发、安装和维护维修等工作任务。

2 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岗位工作任务要求,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学生应该具备三种关键的职业能力:

一是专业能力(专业知识和技能)。包含:工业、照明供电的安装和维护能力;电子装接技能,电子工艺及管理的知识 ;单片机开发简单的控制系统的能力;阅读、设计电气控制图纸的能力;基于PLC、变频器、触摸屏、组态技术的控制系统开发能力,自动化系统安装、维护;计算机网络组建、维护、使用能力;智能楼宇设备、安防产品安装、调试和维护能力;办公文档制作能力、自动化设备维护和使用能力;阅读英文说明书、元器件英文资料。

二是方法能力(学会学习和工作)。包含自主学习能力;获取新知识、搜集信息的能力;职业规划能力;查阅元器件手册、工程技术手册能力。

三是社会能力(学会共处和做人)。品德良好、遵纪守法;具有和职业道德,具有吃苦耐劳精神;诚信务实,勤奋好学的品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备人际交往、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有较强的表达、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具备基本生产组织、技术管理能力。

具备这些能力的学生在工作工程中,具备获得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具备自我成长的能力,对工作有更强的适应能力。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建设要为这些目标服务。

3构建课程体系

3.1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对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结构。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职业必修和职业选修和职业训练四类课程,这些课程逐级递进,通识教育是基础,职业必修课程是核心,选修是能力拓展,职业训练是知识技能能力的综合应用,四类课程有机配合,稳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在课程体系执行的过程中,践行“能力提升、素质先行,航天特色”教学理念。

3.2课程逻辑关系

在专业建设时,课程作为细胞,要从体系架构上来考虑左邻右舍,要讲究为同一个目标服务,各个环节之间要讲究逻辑联系,要讲究整体设计的大局观,如同要能串珍珠为项链。能够清楚描述这种关系的就是逻辑关系图,它表明课程知识和技能上的继承性,标识课程前期基础课程和后续课程,用于指导专业教师的授课。专业课教师应该经常就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课程内容的衔接关系、技能的衔接关系等方面进行沟通和交流,也应该对学生前期课程的学习情况进行沟通和交流,保证知识和技能的顺利衔接,从而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3.3 制定教学计划进程表

根据课程体系结构图、课程逻辑关系表、每学期的课时数量科学、合理的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制定完成的教学进度计划,经过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讨论、修改,作为正式的教学计划实施。

3.4 制定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是编选教材、组织教学、评价和考核的基本依据,是推进课程建设,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课程标准的编制要遵照系统性、发展性、实用性的原则,参考人才培养方案、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高职高专国家示范院校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及相关专业的课程标准、教高[2006]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对包括课程概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等四个部分的内容进行描述。具体可按照以下流程进行:

专题调研->编写初稿->专题讨论->专家审定->组织实施->修订完善

4 开发项目化课程

专题设计与研究范文5

关键字:国际经济与贸易立体化教材 教材建设

【中国分类号】F11-0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观念的更新及网络教育的深入,多元化的教学媒体开始成为高校教学的主要手段,图、文、声、像、影在同一数字平台上的集成给立体化教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立体化教材也在这样的背景中发展迅速起来。20世纪末,随着建构主义学习观的风行,建设立体化教材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研究适合现代教育发展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材的建设的原则与思路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

一.立体化教材的含义与基本特征

立体化教材是指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撑下,以形成教学能力为目标,以传统纸质教材为基础,以学科课程为中心,通过整合各种教学资源,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按照一体化思路设计适合于多元化教学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使教材建设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已经从单一的书本,发展到多种媒体形式的立体化状态。综而观之,立体化教材具有必须具有如下的基本特征。

1.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传统的教材大多是以纸质印刷为主要形式,包括呈现教学内容的教科书、帮助教师分析理解教科书内容的参考书、辅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学习指导书。这些教材无法全面表达教材中的直观内容、声音效果以及演示事物变化过程等。立体化教材通过多样化的媒体资源表现形式提供教学内容,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

2.一体化的教学系统。立体化教材是立足于一体化设计的教学系统。立体化教材体系的设计,要综合考虑课程目标的多维度、教学对象的多层次、表现形式的多媒体、解决问题的多角度等不同层面的要求,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优势,强调各种媒体的整体教学设计,从而形成媒体间的互动互补。

3.提供多种教学方法。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学内容的建立、教学过程的组织、信息表现方式等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建立在信息技术上的立体化教材让教材资源的形态和结构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也使教与学联系的更加紧密。采用的媒体形式不同,教材的具有的特点和教学功能也大相径庭,给多种教与学方法的组合和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4.系统化的整体解决方案。人们对立体化教材的认知很多的时候仅限于除了纸介质又增加了光盘或网络形式的教材,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媒体形式的多样化只是立体化教材的外在形式,其内在本质是根据媒介方式而进行的内容编排与呈现方式的综合设计,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以网络、多媒体等信息技术为基础,提供一整套以教与学为核心的整体解决方案,其目的是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二.现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材建设应把握的原则

各高等院校在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上都是基本一致的,即是要让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世界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使他们成为能在涉外企业、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国际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级技术性应用型的专门人才。因此,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材建设应该突出重点,提高质量,注重特色。具体来说,该专业在教材建设方面要注意以下的几个原则:

一是树立全球性的思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涉外内容是诸多本科专业中较多一个专业,教材建设要建立在全球性意识的基础上,一方面多引进和使用国外相关优秀教材,一方面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充分比较消化吸收国外教材的前沿内容,结合我国实际,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教材。大力发展双语教学,让我们的专业建设和世界高校接轨,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先进人才。

二是注重实用的原则。十报告提出要逐步深化市场经济改革,因此我们要根据时展的要求,及时更新教材中不适用部分,或者编写新的教材。在专业理论上不要追求大而全,应以够用为主,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及时更新知识。注重知识的实用性,改革传统的多功能的教材的建设思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把培养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作为教材的重点,加强操作与实战,把学生对知识和应用能力方面的培养融会于教材之中。

三是突出教材的整体关联性。在进行教材规划时,要摆脱狭隘的独门独科的思考方式,强调整体优化原则,注重各课程之间知识的关联,尤其注意处理好各门课程前后的衔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的衔接。在教学计划上精心安排,把理论知识的介绍与实践技能的强化进行有序的结合。

四是建立全面立体的教材体系。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汇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重点和教学效果。充分建立和利用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综合使用纸质、电子介质和互联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工具进行展现,按照先进的一体化思路设计适合于多元化教学应用的新型教学解决方案。

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立体化教材建设思路

综上所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立体化教材建设应定位于集中教学资源并以多种形式展现,其核心是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现有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因此,立体化教材建设由下到上可分为三个层次模块:课程教学包、教学资源库和学科网站。下一级的层次的建设是为更高层次的建设打基础,下面的层次完善好,才能进行更高层次的建设,否则高层次的模块建设将内容匮乏,无以为继。

最底层的模块是课程教学包,也是整个立体化教材建设基础,主要针对在教学互动过程中的不同教学目的与教学对象,从多角度表现课程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加深学生的理解,并对教与学的效果合理进行评价。主要包括:主教材、教学参考书、学习指导书、电子教案、CAI教学课件、电子图书、试题库、案例库八个部分。这几部分的综合应用,将使课程的教与学有机的结起来,从全方位的角度构建教学设计的一体化,也使不同教学形式互相补充,形成媒介展现的立体化,进而从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形成了教学应用的多元化。

第二层次是以建设教学资源库为主要内容。通过第一层次课程教学包的基础建设,已经积累了涵盖多门学科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建设教学资源库则需要按照课程、知识点和媒体素材三个层次进行内容结构的组织,并通过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进行搭建。教学资源库的主要结构包括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指标体系和课程教学包,所借助的开发工具包括应用数据库、高级编程语言和媒体制作工具软件。教师可以按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和重要的知识点,将媒体手段(文字、动画、图形、图像、音频、视频、流媒体等)进行合理组合,充分利用数据库的开放性和共享性,建设各具特色的课程资源库。

第三层次是建设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专业学科网站。根据相应的学科、专业、领域及教学层次建设服务型网站或综合型网站。第三层次建设是以第二层次为基础,但是其出发点和目的都已经不再是仅仅针对几门专业课程的教学资源,而是从学科和专业建设的更高层面出发,借助现代化的服务器和网络系统等硬件,同时综合运用数据库、高级编程语言、媒体制作工具软件和网页制作工具软件等应用开发工具,制作具有交互性的动态网站,使用B/S服务器系统架构方式实现教学信息服务、教学资源服务、教学过程服务和教学资源建设四大服务功能的上传、下载和在线支持,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支持。

结语:立体化教材的建设对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群的立体化教材建设对于整个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专业的教学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套优秀的立体化教学解决方案需要充分考虑到任课教师的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学习要求,在促进教学水平不断进步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促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除了在文中提出的建设思路外,更要建立立体化教材建设的基本条件,如:先进的计算机应用平台和网络、丰富的教学资源基础、合理的师资队伍、政策的大力支持等相关条件的确立与实施才能把立体化教材建设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蔡伟,高钗.校本教材建设的思考[J].教育研究, 2006(2):145-150.

[2]宋云娴,韩凡石,吴 军,等.立体化教学资源模型构建[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5(2): 17-18.

[3]沈海娟,申毅.关于高职教材建设的思考[ J] .教育与职业,2006(36):23-25.

[4]韦晓阳.美国优秀立体化教材范例分析[J].科技与出版, 2007(10): 27-28.

[5]余强.高等教育教材立体化出版初探[J].出版科学, 2006(4): 44-46.

专题设计与研究范文6

关键词:高尔夫;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实践

高尔夫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与实践一直是高尔夫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2005年辽宁职业学院与韩国库伦株式会社联合办学开办高尔夫职业教育,并与合作企业建立了紧密型高尔夫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与实践,几年来又先后与全国四十多家球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在高尔夫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与实践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现把我院具体做法概述如下:

一、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

理实一体化课程是指学生在真实工作情境中对项目任务、工作过程所进行的整体化认识和理解,从而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通过对该类课程的学习,根据高尔夫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际岗位工作的需要,以胜任职业岗位工作为发展方向,以岗位的工作流程为主要内容,以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为主要实践场所,以学生的特点来确定教学形式,通过多种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综合运用,来完成理实一体化的专业课程。

二、理实一体化实践

1.理实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高尔夫企业人才需求情况、国内兄弟院校高尔夫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调研和高尔夫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论证,充分利用铁岭龙山高尔夫培训俱乐部有限公司校内实训基地资源,根据职业教育的要求,结合岗位能力,采取“学生员工化、管理者教师化、俱乐部课堂化、院企一体化”途径,逐步推进和完善“前校后场、理实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前校后场”:学院引进企业资金在校内建成18洞高尔夫球场——铁岭龙山高尔夫培训俱乐部有限公司做为校内实训基地,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指导实习实训、共同建设专兼职教师队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俱乐部为学院教学提供实习实训场地和实操器材,为学生提供第二课堂和勤工俭学岗位,球场管理和工作人员指导学生实践,进行企业文化教育。为专业教师提供企业挂职锻炼的岗位,为教学提供案例素材,提供行业信息等,从而使教学方式和方法更加合理灵活,在高尔夫俱乐部中进行多种形式的理实一体化的现场教学、课内实践、轮岗实训、课程实习,专业实习,使教师和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在真实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中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尔夫俱乐部经营管理、技术培训、球童服务等课程的教学。“理实一体”:学生在校期间,按照高尔夫礼仪要求,身着高尔夫专业服装,以员工的身份出现在课堂和俱乐部;俱乐部管理人员以教师的身份,全程指导、监控学生的教学、实习实训;俱乐部既对外运营,又是学院延伸的课堂,学生可以在俱乐部各岗位培训学习、专业实习中,明确岗位能力要求,履行岗位职责,达到学生和员工、管理者和教师、俱乐部和课堂、学院和企业的深度融合,从而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根据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模式,结合高尔夫球场运营特点,利用前校后场的优势,实行“多层次”的理实一体化教学组织形式,从而达到岗位基本能力形成岗位核心能力训练岗位能力拓展综合能力提升的能力培养目标。

第一阶段:对学生进行岗位认知和岗位基本能力的培养。通过入学教育、球场参观、岗位认识实践,使学生了解专业概况,对今后从事的工作岗位及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同时充分利用学院前校后场的优势,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案例教学、思想素质教育等,逐步培养学生对工作岗位的热爱,强化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学生掌握高尔夫俱乐部商务管理专业技能及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通过四化即“学生员工化、管理者教师化、俱乐部课堂化、理实一体化”训练途径,采取轮岗的实训方法对学生进行岗位基本能力训练,逐步培养学生适应岗位的基本能力。

第三阶段:按照高尔夫俱乐部运营的特点,充分利用前校后场的优势,开展理实一体化的高尔夫专业综合实训。实训前,学院制定完整的理实一体化实训方案,召开实训动员大会,布置实训任务,使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训活动,专业能力大幅度提升。

第四阶段:通过企业和学院实习指导教师、学生的反馈,针对学生在理实一体化综合实训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改进。以内容相对灵活的课程、行业专家有针对性的讲座、学生总结交流等形式,使学生的岗位能力得到提升和拓展。

第五阶段:将学生安排到校外高尔夫俱乐部进行理实一体化顶岗实习实训,使学生真正参与高尔夫俱乐部管理与服务全过程。这一阶段是学生所学的知识得以综合运用的阶段,通过俱乐部管理与场地服务,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综合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提前进入工作岗位,也是实践教学中综合技能训练的实地检验。要求学生掌握俱乐部管理与服务整个过程,最终具备从事相关岗位群工作的能力。

2.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充分利用“校中场(铁岭龙山高尔夫培训俱乐部有限公司)”优势,与高尔夫行业、俱乐部合作,对高尔夫俱乐部工作领域、工作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对工作任务进行归纳总结,构建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完善“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校企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紧密结合岗位能力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了《高尔夫俱乐部服务与管理》、《高尔夫市场营销》、《高尔夫赛事策划与组织管理》、《高尔夫专业技术》4门优质核心课程和《高尔夫专业英语》1门支撑课程,开发了5部理实一体化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和1部《高尔夫俱乐部管理理实一体化手册》,建设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学资源库,制定了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理实一体化质量评价标准,对课程进行重组和课程内容整合,构建基于高尔夫俱乐部管理和服务工作过程标准化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

三、理实一体化的体会

通过采用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真正融合,实现了技能实操训练与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有机结合。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同时把职业规划教育、企业文化教育融入于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模式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极强的面向工作岗位的实际操作能力,了解了高尔夫企业文化,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中锻炼了师资队伍,使教师在进行理实一体化设计时的实际岗位工作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教师主动到企业兼职锻炼,对企业工作岗位能力素质要求理解更透彻,实操动手能力更强,结合实际工作岗位能力进行针对性的课程设计更加科学合理,教学团队整体教学能力明显增强,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四、建议

1.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与实践应以现代高职教育的视野,拓展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与实践领域和空间,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校企共同优化组合课程设计项目,建立丰富的理实一体化课程。

2.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与实践应重视校企合作与沟通,关注企业的运营,把校企资源整合并进行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与实践,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与实践应以企业投资为主,倡导校企共同发展。

3.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与实践应加强企业调研,以企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进行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坚持每年调研反馈教学效果,提高课程设计与实践水平,定期总结校企合作课程设计的优势与不足,掌握企业和学生的反馈信息,从而归纳出最佳的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方案。

多年来,辽宁职业学院高尔夫学院一直坚持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与实践,以深化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特色课程设计为标志,以创新求发展为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思路,构建了高尔夫特色校企合作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与实践模式,积极推进了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与实践教学改革,形成了高尔夫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特色和亮点。

参考文献:

[1]尹茜.宋艳.基于项目教学法的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4).

[2]李雄杰.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微观设计研究[J].职教通讯,2011,(10).

[3]李延红.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构建和实施[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6)

[4]孙亮.高等职业院校服务管理类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华章,2012,(17).

[5]贾富勃,刘衍芬,姚卫东.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

[6]刘祥伟.机械制造技术课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