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战辉事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洪战辉事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洪战辉事迹

洪战辉事迹范文1

做些什么? 面对洪战辉,我们应该珍惜人间真情。洪战辉从13岁起,独自承担起家庭重担,抚养毫无血缘的妹妹10个年头,他们兄妹间的那份亲情,不能不让人感动。然而,现实生活中,不愿意对子女尽抚养义务的父母大有人在,面对生活困境,他们不惜抛弃自己的亲生骨肉;不愿意对父母尽赡养义务的子女也大有人在,他们为了追求自己小家的所谓“幸福”,兄弟姐妹之间互相推诿,都不愿意对父母尽孝心,不惜抛弃自己的亲生父母,有的甚至让父母衣食无着落,流落街头,父母不得不与子女对簿公堂。对自己的亲人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对毫无血缘关系的人做什么了。面对洪战辉,我们更应该懂得珍惜人间真情,为所有该付出真情的人付出真情。

面对洪战辉,我们应当学会自强自立。面对家庭困境,洪战辉这名年仅12岁的少年没有被吓倒,而是勇敢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经历过无数艰难困苦,砥砺了乐观坚强的性格,他不但自己考上了大学,还把“拣来”的妹妹养大,送进学校读书。尽管生活过的相当艰难,但洪战辉却从来没有申请过特困补助,还多次拒绝了好心人的捐助,在他看来,“一个人自立、自强才是最重要的。”然而,现实生活中,却有许多人面对生活的困境,完全期待别人的帮助,把别人的帮助看成理所当然,并且接受的心安理得。竞争,也出现了诸如“啃老族”、“傍大款”之类的人,最近还看到不少各种各样奇特的征婚者,为了走捷径,不惜卖身,征男、女有钱人做婚姻对象,自甘堕落。其实,不管遇到什么情况,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一条自强自立的路来,这样,生活应该会更加充实。

面对洪战辉,我们应当学会真实与乐观。可以说,面对那样沉重的担子,即使是成年人,也会感到压力的,12年来,洪战辉经历了多少苦难,的确难以想象,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的经历,让许多人难以自控地流下了眼泪,但是,洪战辉并没有觉得自己有多苦、多可怜,他虽然经历了那么多痛苦,自己也哭过,但是他的生活大多数都充满了很激昂的那种干劲和精神。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面对生活的困境,不去努力改变,而是怨天忧人,心灰意冷,对生活失去信心,更没有了改变困境的勇气的斗志,甚至选择了逃避。其实,真实与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用心去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会感觉到生活原来也如此美好。

面对洪战辉,我们应当一切珍惜学习的机会。在别人看来,洪战辉面对家庭中的生活困境,生存都十分艰难,更不用说完成学业了。然而,就是在这种条件下,洪战辉却战胜一切困难,顽强地坚持下来了,初中、高中直至大学,他一路走过来了。然而,现实生活中,面对父母为其创造好的一切有利条件,有些孩子并不十分珍惜,而认为享受父母给的一切是理所当然的,不珍惜得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有时甚至认为学习是给父母学,不情愿而被动地学习,还有的贪图轻松、享乐,轻易地放弃学习的机会。等到用的时候,才知道学的太少了,但悔之晚矣,错过学习的机会,能够再补上学习这一课就难了。

洪战辉事迹范文2

2007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可以用“三高三快”来概括:“三高”是指投资、消费、净出口三大需求均保持较高增速;“三快”是指人民币升值加快、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较快、资产价格上涨过快,这“三快”也是影响我国经济走势与政策取向的主要问题。

(一)固定资产投资高位平稳增长,投资反弹压力加大

2007年1-10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9%,增速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各月份增速也比较平稳,但仍然处于高位。从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速接近40%,明显高于第二、第三产业;从区域看,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速明显高于东部地区,投资结构在进一步改善。

但是,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从5月份的6.1%上升到10月份的26.5%,逐月提高。由于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先行指标,它的增长必将推高后续的投资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反弹的压力加大。央行的调查也显示,第3季度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景气指数达到10年来的最高,显示出企业内在投资冲动仍然较强。

(二)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消费需求保持旺盛

我国国内消费增速从2004年开始不断提高,2006年3月份后进入加速增长阶段。2007年1-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长16.1%,是1997年以来的最高名义增长率。

2007年,是我国经济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全年GDP增长率将达到11.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认为,2007年我国可望超过美国,首次成为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党的十七大对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措施做了全面部署,对进一步深化改革、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些体制性、机制性和结构性矛盾和问题还比较突出,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也较大。2008年中国经济走势与政策取向如何,全球瞩目。

消费的增长主要是因为城乡居民收入和就业的增长。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3.2%,增幅高于上年同期3.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4.8%,高于上年同期3.4个百分点。截至9月末,全国城镇累计新增就业人数920万人,已完成全年900万人的目标。同时,近两年来,各级政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大增加了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的投入,提高了居民的消费倾向。也推动了消费的增长。

(三)国际收支顺差继续扩大,人民币汇率屡创新高

2003年以后,我国进出口顺差逐年大幅增加,外商直接投资也是持续增长,国际收支顺差逐年扩大。2007年1-10月份,全国进出口顺差达到2123.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9%,超过2006年全年1775亿美元的顺差总额;全国实际利用外资539.95亿美元,同比增长11.15%,比去年同期加快11.16个百分点。国际收支失衡问题更加严重。

国际收支顺差的持续扩大,导致了贸易摩擦的大量增加以及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9月末,我国国家外汇储备达到14336亿美元,同比增长45.1%。大规模的外汇储备,不仅增加了央行货币政策的操作,也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2007年以来,人民币升值明显加快。目前,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已跌破7.42,较年初的7.80已升值近5%,而且基本呈单向升值走势,没有实现双向波动。这种单向升值走势进一步强化了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导致热钱流入,国际收支顺差继续扩大,反过来又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形成不良循环。这种循环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消费价格出现结构性上涨,通货膨胀压力较大

2007年2月份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呈现出较快上涨态势。10月份当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了6.5%,1-10月份累计上涨了4.4%,预计全年涨幅将达到4.5%。但在居民消费价格中,非食品价格涨幅基本保持在1%左右,比较稳定;食品价格涨幅则持续提高,由2月份的6%提高到10月份的17.6%。由于食品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的权重较大(约占1/3),食品价格的上涨直接推高了消费价格。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6.5%的涨幅中,食品的贡献超过5个百分点。可以说,目前居民消费价格的上涨,主要是因为食品价格上涨导致。

但是,由于国内货币供给增长较快。居民消费持续旺盛,国际石油价格大幅上升,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压力仍然很大。从前10月份的数据来看,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居住类价格涨幅都有所扩大,居民消费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可能性有所增加。

(五)资金流动性过剩严重,资产价格上涨过快

衡量流动性过剩的重要指标是银行的存贷差。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与贷款差额在1995年一季度以后持续扩大,存贷差占存款余额的比例也持续攀升,从1994年7月份的0.2%提升到2005年10月份的32.08%,此后一直维持在32%以上的高水平,2007年9月为32.4%。这说明,我国经济体系的流动性过剩问题确实比较严重。

当前流动性过剩造成的一个突出后果就是资产价格上涨过快。主要股指“沪市综合指数”包经从年初的2728点上升到11月中旬的5200多点,上涨了近一倍,而且一度曾达到6200点。目前A股的加权平均动态市盈率已超过30倍.远高于15-20倍的国际平均水平,股市估值水平偏高。同时,全国住房价格2007年以来也加快上涨。10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9.5%,涨幅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1个百分点。而且,股市和房市还出现相互推动、交替跃升的局面。

可以说,2007年我国经济是“快”上有余,“好”上不足。

二、2008年经济运行的主要风险

2008年,北京将召开奥运会,各级政府换届工作也将基本结束,来自市场和政府的经济发展动力都比较强劲。同时,美国次级债危机、国际油价高涨等因素也使得世界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增加。我国经济过热和趋冷的风险并存。

(一)经济过热的风险

2007年年中以后,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速逐月提高,从6月份的6.4%上升到10月份的26.5%。由于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先行指标,它的增长必将推高后续的投资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反弹的压力加大。央行的调查显示,第3季度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景气指数达到10年来的最高,显示出企业内在投资冲动仍然较强。

2006-2007年是政府的集中换届时期,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仍十分强烈。近两年居民消费能力、消费倾向都有较大提高,消费

结构升级加快,这一趋势仍将延续到2008年。奥运会的召开、对奥运经济增长的乐观预期等因素将进一步促进消费的增长。2008年投资和消费可能继续高速增长,并有全面过热的风险。

(二)价格上涨的风险

一是需求拉动。投资和消费增长可能继续高速增长,资金流动性过剩仍然严重,供求总量关系可能失衡,增加需求拉动型通胀压力。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产品供需关系仍将紧张,食品价格还将在高位运行。

二是成本推动。根据“十七大”精神,2008年节能减排、遏制“两高”行业快速增长,资源和要素价格改革等工作将会有实质性进展,资源和要素涨价压力可能传导至广大下游行业,使社会面临持续的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

三是国际因素。需求旺盛、剩余产能不足、库存下降以及地缘政治风险因素将继续影响全球原油市场,粮食市场供应仍将十分紧张,国际油价、粮价仍将处于高位,全球通货膨胀水平可能普遍上升,并通过进口渠道推高国内价格水平。

四是预期因素。如果5%以上的通胀率持续到2008年上半年,通胀预期就可能深入人心,从而导致通胀压力和通胀预期的螺旋式上升。

五是翘尾因素。由于2007年很多月份CPI环比都是正增长,2008年的翘尾因素将会较大。初步预计,光是翘尾因素,2008年一季度的CPI涨幅就会超过3%。

(三)股市剧烈波动的风险

支撑2007年股市过快上涨的直接因素是资金,但基础因素是企业利润增长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也正是这两个因素可能会导致2008年我国股市出现剧烈波动。

企业利润增速已逐渐回落,2008年继续高速增长的不确定很大。去年第一季度,上市公司利润增长率为97.6%,二季度为72.1%,三季度为46.39%,逐季回落。上市公司今年仍将保持较高的盈利水平,但出现超预期增长的压力很大。首先,美国、欧洲经济出现下滑,将直接影响到很多企业的盈利增长;其次,越来越高的同期基数也会抑制七市公司业绩同比增长的数值。而且。目前上市公司利润总额的1/3来自以股票投资为主的投资收益,一旦股价下跌,将导致公司利润缩水,引发更大规模的下跌行情,形成恶性循环,酿成灾难性后果。

现在市场上普遍预期,在奥运会之前,中国的牛市不会改变,因为有中国政府在为股市背书。这种信心支撑了当前的股市发展,但同时也为奥运后的股市走势带来巨大不确定性。如果大多数人都无法预计奥运会后的股市走势,就会选择在奥运前某个时机将股票卖掉,结果可能导致股市剧烈波动。

从国际经验来看,日本、泰国、韩国、我国台湾地区都经历过资金流动性过剩导致的股市暴涨以及后来的暴跌,教训惨痛。因此,2008年对于股市剧烈波动问题需要高度关注,严密防范。

(四)国际经济风险

除国际油价持续走高等因素外,2007年3月份开始的美国次级债危机,进一步增加了世界经济的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

首先,美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可能减弱。次级债危机直接冲击了美国的房地产业,南此带来的财富损失将压缩其国内消费需求,进而引起美国经济增长放慢。受其影响,欧盟、日本经济也可能减速。

其次,随美元贬值,其国内通货膨胀压力也在增加,从而可能出现已经多年没有过的“滞胀”。是刺激经济增长,还是稳定币值,其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尚难确定。 再次,次级债危机影响的范围还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次级债危机可能会从信用等级较低的金融产品向信用等级较高的金融产品蔓延,使信贷危机继续在不同的产品和不同的机构间扩散。放大金融市场的震荡,并有可能导致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和实体经济下滑。

2008年到2009年,是我国本轮投资周期所形成的产能大量释放阶段。产品供给将大量增加,如果发生因美国次级债危机引发的外需紧缩,产能过剩问题将集中爆发,我国经济增长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三、2008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

根据中央有关精神,2008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是:以“控制总量、稳定物价、调整结构、促进平衡”为主线,继续深化财税、金融、国有企业、资源价格、行政管理等领域的改革,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并配合土地政策、节能减排政策及必要的行政手段,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同时。防止资产价格剧烈波动及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主要政策措施将包括:

(一)继续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适度稳定消费需求,防止经济全面过热

继续采取“两道闸门”、“一个门槛”等手段严控新开工项目,特别是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新开工项目。引导商业银行控制规模、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信贷收缩力度。适度稳定住房、汽车需求,合理引导消费结构升级。努力提高农村、欠发达地区和城市中低收入群众的收入水平,促进中低收入群体扩大消费。

(二)加强价格调节和监管,着力稳定物价水平

在稳定总需求,保持总供求基本平衡的同时,大力发展粮食生产,适度控制非食用粮食需求,做好粮、油、肉、蛋、奶等主要食品的供应和价格稳定工作。加强价格管理,严肃查处价格串通、哄抬价格、价格欺诈等不正当价格行为。对扭曲比较严重的资源性产品价格进行适度调价。适度提高消费价格涨幅目标。为资源性产品价格调整和改革预留空间。建立对困难群体补贴的长效机制。

(三)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积极应对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

从稳定需求、特别是股市和房市需求的角度出发,适当下调货币供应量年度增长率目标,合理控制信贷规模。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增强利率的调控作用。适度增加市场干预,打破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加强汇率、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调控工具的配合。发挥信贷政策和窗口指导的作用,加大对农村金融、助学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的支持力度,限制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信贷投放。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管,防范游资的大规模进入和突然撤离。

(四)加快推进公共财政建设,进一步完善财税制度

抓住财政持续增收的大好时机,进一步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人,积极支持“三农”、自主创新、基础教育、社会保障、就业再就业、公共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各项事业发展,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改善民生。完善地方税体系,提升财产税在我国税制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改革资源税,试点环境税,适时推出燃油税,扩展排污费征收范围,探索建立排污权交易体系和节能配额交易,促进节能减排。扩大增值税改革试点范围,继续进行出口退税的结构性调整。

(五)保持房市和股市的稳定发展,防止剧烈波动

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的风险管理,通过提高房贷首付比例,实行差别贷款利率等措施,稳定信贷资金投向房地产领域的规模,稳定买房需求。加快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进一步缓解

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问题。在试点基础上,加快推出物业税。加大对房地产企业囤积土地、囤积房源的清查力度,积极增加住房供给。鼓励优质大企业到A股上市,通过并购、重组等多种方式来进行结构调整。积极推动包括创业板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以及对股民的风险教育。

(六)采取综合措施,积极调整国际收支失衡

继续控制高耗能产品出口,进一步增加高技术设备、重要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进口。进一步降低加工贸易出口退税率,使鼓励出口的政策与鼓励产业升级的政策相一致。把对外资的普遍优惠转变为差异优惠,鼓励外资投向农业、高技术产业、基础设施、环保和服务业等产业,引导外资投向中西部地区。鼓励企业走出去。鼓励对外股权投资和金融投资。增加资本流出与资本项下的外汇流出,发挥资本项目调控国际收支平衡的作用。

(七)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加快资源和要素定价机制改革

继续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抓出更大成效。全面落实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三体系,加快制定出台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配套政策。加强对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督促检查,加大环保监控和执法力度。资源和要素定价机制改革将会加速,以充分发挥资源和要素价格在促进节能减排和抑制投资过快增长方面的“自动刹车”作用。更加重视资源要素定价机制改革与汇率制度改革的协调,发挥资源要素价格上涨对人民币升值的替代作用,减轻人民币名义升值的压力。

(八)增强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加强社会性管制

完善安全、环保、质量、劳动保护等领域的法律法规,使生产者和执法者都有据可循;建立以社会性管制为核心内容的项目核准制,以安全、环保、质量、劳动保护等作为项目立项核准的主要依据。在环境保护、生产安全等领域建立统一有效的行政监管体系,遏制生产者的违规行为,使社会成本能充分内部化。大力增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

四、2008年宏观经济基本走势

(一)外需走势

尽管2008年世界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增加,但由于美国、欧洲各国已高度重视次级债危机,并采取了相应的政策,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独立性增强,未来世界经济增长趋缓的可能性较大,但出现持续萧条的可能性较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预测,2008年全球经济将增长4.8%,比2007年下降0.4个百分点,仍处于较快增长区间。同时,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也有利于油价、粮价稳定。

世界经济增速放慢会影响国际贸易的增长,制约我国出口增长;下调出口退税率等一系列调控出口过快增长的政策效果会继续显现。同时,人民币汇率升值步伐逐步加快以及国内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的逐步提高,将影响到出口的增长。预计2008年出口增长幅度将稳中回落,增长率为20%左右。

(二)内需走势

尽管固定资产投资反弹的压力较大,但国家从严控制投资过快增长的各项政策,将抑制投资的明显反弹。同时,企业利润增长放缓,也有利于防止投资过快增长。因此,2008年投资增速仍有可能保持稳定,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在25%左右。

2008年,就业、城乡居民收入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产品供给的大幅增加,将大大改善居民的消费预期。但从紧货币政策的实施,将通过消费信贷紧缩等渠道对消费产生一定影响。因此,2008年消费增速也将保持稳定,预计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左右。

(三)总供求关系走势

从要素供给来看,劳动力和资金保持充裕,近年来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已使我国的基础设施和生产资料供给能力大大提高,不仅煤电油运紧张的状况会继续缓解。而且部分重化工业原材料供应紧张的状况也会全面改变,基础设施和生产资料供给也不会出现明显的瓶颈。国家鼓励粮食生产、控制非食用粮食需求扩大的政策,将使粮食供求关系进一步改善。

洪战辉事迹范文3

一、社会发展宏观调控的内涵

“宏观调控”又称“宏观经济调控”,最初使用于经济管理语境,我国宏观调控结合了宏观调节与控制两个含义,并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逐渐成为宏观经济运行管理的主要形式。

由经济领域产生出来的含义及其相关形式能否自然地移植到社会领域,以形成“社会发展宏观调控”的含义及其形式?基于理论与实际的分析,同时类比于宏观经济调控,我们尝试性地给出一个描述式定义:所谓社会发展宏观调控,系指社会管理主体以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为目的,为预防和控制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因素出现而采取的一系列的社会、行政、经济、法律、道义等相机管理行为。

二、社会发展宏观调控外延

从理论上看,社会发展的内容随着社会发展内涵的演变而演变,有时代性;同时也由于理论的不同,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当前社会发展宏观调控范围,是从管理工作层面和解决社会问题层面进行划分的。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按照人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生存、发展和安全是三个递进的层面。每个层面按照社会管理工作的需要又包含若干社会领域的行业。生存层面上,是为居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外部环境条件以及特殊人群基本保障的领域和部门,包括人口与计划生育、卫生、民政、社会保障、就业、环境保护、弱势群体保护;发展层面上,是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支持、人力保障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的领域和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文物)、体育;安全层面上,是为维护基本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稳定的领域和部门,包括公安、司法、检察等。

从实践上看,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宏观调控的范围也即调控客体主要包括:

人口与计划生育。人口是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是人口大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的成败,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与人口质量,始终是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和可持续发展重大战略的重大问题,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性问题。

医疗卫生。从国际管理经验看,在医疗方面,公共政策的重点是关注基本医疗体制建设,公共卫生方面的重点则是疾病预防控制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民政和社区。家庭与社会和国家之间,最重要的联系环节是“社区”,社区建设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近年来,社区建设经历了一个人们从不熟悉到熟悉、从一般重视到高度重视、从点到面全面铺开的过程。

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由政府实施的公共福利事业,基本内容是保障居民的生存权。国际经验表明,通过实施社会保障,可以缩小社会成员贫富差距,防止社会成员陷入贫困,构筑社会公共安全网。

就业。妥善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对于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环境保护。近代工业革命使人与自然环境关系发生巨大变化。人类活动正在改变地球的生态系统,环境问题也逐渐从地区性问题发展成波及世界各国的全球性问题。

妇女儿童、残疾人、老年人保护。社会中妇女、儿童、残疾人、老年人等脆弱群体,在社会中的地位与生活状态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是各级政府和各类社会组织的责任,需要通过社会发展领域各行业的发展规划,落实对妇女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平等权利,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推进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证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教育。教育是培育人力资源的基本手段,是一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体系、教育规模和教育水平对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根据国外经济学家的测算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12--33%。

文化。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可以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增强吸引力、形成凝聚力,事关立国之本、治国之道、兴国之路。依据功能定位,文化领域可分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体育。包括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体育不仅有利于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体育产业也正日渐成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竞技体育还是一个国家总体实力的象征。

公安、检察、法院、司法等。社会发展的第三层面是维持基本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稳定,包括公安、检察、法院、司法等社会稳定机制的建设。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社会发展宏观调控的范同或者外延不是静态的认定。当社会发展实践表明,一些原本并不重要或被人忽视的领域日益成为重要的或必须加以调控的领域时,宏观调控部门应将其纳入到调控范围内。动态地跟踪和掌控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并适时加以必要的调控,本身也是社会发展宏观调控题中应有之意。

三、社会发展宏观调控体系

(一)社会发展战略与规划

社会发展战略与规划之所以在社会发展宏观调控中居于重要的位置,是由其所具备的功能所决定的。主要体现为:

它是各项社会发展宏观调控的行动纲领――社会发展宏观调控活动十分广泛,每个社会活动领域都有自身的管理问题。要把分散的各个具体的社会管理行动统一协调起来,必须上升到战略规划层面,这就使得社会发展战略与规划必然具有社会管理行动纲领的功能。

它是采取社会发展宏观调控措施的重要依据――各项社会发展宏观调控手段措施如社会计划、社会政策和社会立法等的提出和实施都是为了稳定社会,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所有这些手段措施提出的依据,可能多种多样,但社会发展战略与规划是其十分重要的依据。只有通过周密的战略部署,社会发展宏观调控手段措施才能有条不紊、各司其职。

它是政府社会管理行动的公开宣言――当今世界,当人们越来越重视社会发展的必要性和关心社会发展问题的时候,通过制定一项周密的社会发展战略与规划,可以起到面向大众和国际国内展示社会发展成就,表明政府推进社会发展的意图和政策,鼓励社会各界从事并参与社会发展活动的积极作用。

随着人们对社会发展与社会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强化,定期制定并执行社会发展战略与规划将会成为整个国家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

按照管理理论,构成发展战略的基本要素有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阶段、战略布局和战略

措施等六个要素:

1、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通常体现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发展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协调和适应、把社会活动的社会效益发挥放在第一位。上世纪90年代原国家计委社会发展司曾经组织草拟了《1996―2010年全国社会发展纲要》(未正式),提出了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即坚持以提高民族素质为中心,坚持经济与社会的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时并进,坚持以深化改革和开放促进社会发展,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逐步增加对社会发展的投入。

2、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一般应包括:主要社会活动的重要目标、上述所选目标的定量、战略总目标与战略分目标的关系。

3、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

战略重点的选择标准包括发展过程中遇到重大障碍的环节、发展带动作用明显的领域和全国关注的社会活动等。方法上一般对社会活动各个行业做出序列划分,然后确定重点,但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选择,没有不变的重点或永恒的标准。

4、社会发展的战略阶段

战略考虑的是较长时期的发展问题,因此要有时间上的考虑与安排。社会发展只有经过分阶段的设想及安排,才能保证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分阶段的意义,就在于它实际上就是发展战略的落实和实施过程。根据我国国情,在15年内的全国社会发展纲要中实际上就有“九五”、“十五”、“十一五”三个计划时期。但在实际社会管理工作中,依据近细远粗的惯例,采取的是滚动式计划方法。

5、社会发展的战略布局

战略在空间上需要有规划布局安排。这一方面是因为空间布局是始终客观存在的事实,另一方面更是由于我国是一个国土辽阔而区域之间差异较大的大国。由于历史积淀下来的原因,客观上形成了东部、中部、西部以及东北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状态。如果没有不同空间发展的战略部署和安排,将会从根本上和在长期内扩大区域之间不同的发展差异,并引发深层次矛盾与冲突。

6、社会发展的战略措施

战略措施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依据长期的战略设想而持之以恒的政策手段。在我国,实施长期的人口计划生育政策、推行环境保护政策,既是社会政策的组成部分,更是国家战略的基本措施。短期的宏观调控因为要应付随时发生的问题而伺机调整变动,但是宏观调控所依循的基本措施,还是战略与规划所设定的基本之道、根本之策。

(二)社会发展宏观调控目标与手段

社会发展宏观调控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特别是处于转型时期,有效地运用以政府为主体的强有力的干预,将经济发展的成果及时、公正地转化为民众共享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实现以提高人类自身素质和生活质量为中心的发展,是社会发展宏观调控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和艰巨任务。

目前根据社会发展实际管理经验,对社会发展宏观调控的目标可有以下设定:

一是调控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使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通过必要的政策措施和合理分配国民收入用于社会发展的投入水平,保证各项社会事业以合理的速度和规模获得同步的发展。

二是调控社会事业各行业的发展,使之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不能超越经济承受能力,并且要成为经济发展的促进要素和社会稳定的保障条件。

三是调控社会发展各行业之间的协调关系,使其增强内在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四是调控社会发展中区域间的平衡发展和合理布局,使社会的发展更为公平和公正。社会发展宏观调控中采取的手段主要包括:社会发展规划与计划、社会资金投入、社会立法、社会政策、社会预测与监测、社会劝告等,由此也即构成了社会发展宏观调控的理论体系。

1、社会发展规划与计划

社会发展规划与计划是社会发展战略与规划的具体延伸,作为手段的规划与计划着重关注的是社会计划及其管理问题。在社会主义国家,社会计划是逐步从经济计划中独立出来的,它一般以社会关系和社会过程为计划对象,这个特点决定了社会计划与经济计划有联系也有区别。

所谓社会计划体系,是指各种社会活动计划所形成的有机整体。这些社会活动计划从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划分,但是最基本最常用的计划划分是根据计划期限分成年度、中期与长期计划,以及根据管理行业分成人口、教育、文化、卫生等部门计划。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重视社会计划尤其是专项规划工作,相继制定了针对特定社会问题的若干计划。

目前我国社会计划管理的主要形式是选择、确定和落实社会计划指标,指标管理成为社会计划管理的主要内容。一般说来,社会计划指标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指令性指标和指导性指标、核算指标和考核指标等,由这些指标形成社会计划指标体系。

2、社会资金投入

所谓社会资金投入,是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对社会活动的人力及物质投入和支付。从管理上讲,它分成社会事业经常性经费开支和社会事业基本建设投资两个方面。社会资金投入中的建设投入部分最终形成社会资产,即各种社会设施和设备。社会资金与资产的性质比较复杂,可以从生产性与非生产性、消费性与非消费性、公益性与非公益性、福利性与非福利性等多重属性来加以理解。

目前,如何建立积极、稳定、有效的资金筹集和保障机制,是社会事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产品与服务特性及其对筹资机制的要求,为社会事业筹资机制选择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以此为基础,我们要努力构造形成保障社会事业全面健康持续发展的筹资机制;形成使社会事业总体发展以及薄弱环节都能够获得又好又快发展机会的筹资机制;形成普遍性、大众性社会服务和特殊性、个性化社会服务均能获得发展的筹资机制;形成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和自愿组织共同参与、分工协作、各司其职的筹资机制;形成政府政策措施到位、市场体系及功能完善的筹资机制;形成不同筹资渠道和方式有效分工与组合的筹资机制。

如何用好、用活来之不易的社会资金,也是重要的改革内容。过去仅仅将社会资金作为非生产性(纯消费)、纯公益性、纯福利性投入,存在片面性。根据国际经验,社会资金的使用完全可以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完全可以获得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的统一,因此要积极探索社会资金使用的创新机制。

3、社会立法

社会立法最初是指保护处于经济劣势状况下的群体生活安全所进行的社会安全立法,如救贫法、社会救助法、社会保险法、工会法、工厂法等,

主要着眼于解决已经出现的社会问题。以后逐步发展,将预防社会问题的立法也包括在社会立法范围内,如亲属法、婚姻法、优生保健法、环境卫生法、职业训练法、居民住宅条例及其它一切有关社会福利的法律法规都归入社会立法的范围。这实际上扩大了社会立法的范围,一般称之为广义的社会立法。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立法已经初具规模,对促进社会发展和保障社会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社会立法尚未形成完整体系,有些方面还不健全,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法律体系不健全,某些方面欠缺、甚至存在空白;某些方面的立法层次较低,影响了相关制度的建立和正常运行;某些法律的立法主旨比较陈旧,不仅影响了法律效力的发挥,也不利于和谐社会建设。

4、社会政策

社会政策是社会发展宏观调控的另一个重要的管理手段。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强调计划管理,尽管存在一定形式的政策管理,但其作用十分有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政策管理日益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与计划管理手段相比,社会政策是政府对社会活动更加灵活的干预形式。

社会政策管理行为表现在:政府及其代行机构(政策主体)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通过设定一定的社会发展目标(政策目标),并采取一系列干预措施(政策手段)来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所以说,政策主体、政策目标和政策手段,构成了社会政策的三大要素。社会政策干预的对象是社会活动,它是社会发展宏观调控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相对应,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现实中也存在着统一协调的基础。一方面,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相互协调的最重要保证是两者主体的统一性;另一方面,从具体目标来看,经济政策目标和社会政策的终极目标都是为了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都是为了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同时,两者的管理对象也存在一定的相互交叉现象,社会政策的干预会产生经济政策效果,经济政策的干预会产生社会政策的效果。在现实中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来协调经济政策手段和经济政策手段的作用方向。

5、社会监测与预测

社会监测是对近期社会发展过程中重大社会现象、突发社会事件、严重社会问题的跟踪与评价,并依据监测结论做出政策建议。社会监测为社会预测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基础。社会预测是指对未来社会现象、过程、事件的可能性的科学判断,即专门研究和分析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一旦发生变动时可能出现的行为和结果,并据以制定可供选择的各种应付方案。

社会预测不是主观臆测,而是以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为基础,因此,制定的应付方案一般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由于社会监测与预测彼此并不能严格区分,所以在实际的社会发展宏观调控行动中是相互重叠的。

社会监测与预测内容十分广泛,现时主要集中在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问题和社会生活诸方面。目前常用的社会监测与预测方法有外推法、类推法、单位分析法、综合分析法和交叉影响分析法等20几种。

社会监测与预测的过程包括,分析大量的信息;分析监测与预测对象的经济基础和社会背景;确定监测与预测工作涉及范围并选择相应的方法;应用一系列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并尽可能采用现代化统计手段和技术设备来研究社会现象,探寻社会发展过程的规律,以便监测与预测社会现象的发生,并做出相应对策。

6、社会规劝

社会规劝一般是指调控主体利用舆论媒体和各种影响关系,对调控对象进行游说、劝诫、训诫等等说服性活动。由于社会发展中利益多样化产生出来的意识多样性,使得以社会规劝方式进行调控越来越成为重要的调控方式和手段。

社会规劝在进行宏观调控中具有重要意义。第一,社会规劝本质上是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特别适合于对社会事件中的人群的管理。比起其他强迫性方法来,它可以从人的心理内部达到宏观调控的目的。第二,社会规劝体现的是对话及民主协商的精神,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管理主体通过开展对话和民主协商说服管理客体是常用的方式。第三,社会规劝也体现了在的过程中逐步凝练社会意识形成社会共识的目的。尤其当各个社会主体利益发生冲撞、各执一辞时,社会规劝可以发挥在基础上形成社会基本共识的作用。

(三)社会发展宏观调控体制

所谓社会发展宏观调控体制,是指社会调控主体根据一定的调控目标,确保调控任务的完成而采取的制度化措施的总称,包括确定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以及设置的调控组织机构等等。体制的核心在决策和组织,从本质意义上说涉及两对重大关系的明确及其调整:

其一,社会调控的主体与客体关系。我国社会调控主体主要在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说到底就是中央说话要算数的问题。社会调控客体是社会成员及其社会组织,它们之间由此结成错综复杂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但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很重视和开发非政府组织在实现宏观调控目标过程中的有益作用。

洪战辉事迹范文4

也许我们与欧美经济不在同一战壕,却注定在同一地球,置身此局中,经济正面临最严峻的外部压力,是覆巢无完卵,还是如不周山立?

上半年的中国经济,可谓逆风飞扬,在出口失色之际,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三驾马车”已悄然浮现,下半年中国经济也仍然将“微妙”地平稳,这恰是改革开放进行到尖锋时刻的恰当背景。

“热宏观”和“冷微观”的中国经济何去何从?

一、 世界经济大乱局:滞胀?衰退?失速?

世界经济看来正陷入久违的大乱局中,人们喋喋不休地争论着的,不是世界经济的曙光在哪里,而是黑夜有没有到尽头。早在1999年,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发表惊人之作――《萧条经济学的回归》,警告可能出现的全球性经济萧条,当时美国“新经济”正方兴未艾,而亚洲亦舔干了自己的伤口,出现“V字形复苏。然而,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美国高股票象可怜的“自杀鲸”一样接连表演“高台跳水”,家、投资家们无不看得惊心动魄。悲观预言由此相继而来。摩根斯坦利一反常态,不再“兜售繁荣”,而是宣称“需求休克”,警告全球经济有可能面临长期衰退。美国《商业周刊》作为“新经济”的最大吹鼓手,曾刊文说“新经济消除了经济周期”,现在却以号称为“新经济新知”的曼德尔编辑为急先锋,抛出新著《即将到来的互联网大萧条》。世界经济怎么了?

1、美国经济:可怕的并不是在大峡谷中下落,而是不知道下落到何时是谷底。以美国而言,美国商务部预期美国经济在2001年第一季度将增长2%,公布的数字却只有出乎意料的1.3%,最近更修正为1.2%,而公众的预期更悲观,以为实际上只增长了0.5%而已。国际货币基金在其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中,已经将对美国2001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从原来的1.7%下调到1.5%,而对2002年的增长预期更从 4.2%陡降到 2.5%。目前美联储的连续6次降息为什么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这反映出两个:一是这显示出美联储没有看到美国经济的底部在何处,降息反而恶化了市场预期;二是这显示出美国经济“长腿”变短容易(新经济投资疲弱、市场萎缩地挤出泡沫容易),但“短腿”变长艰难(“空心化”的传统产业难以重新夯实)。因此,过去8年作为世界经济增长发动机的美国经济可能处于熄火或半熄火的状态,并步入“L”型中期调整。

2、欧洲经济:“从不受”到“不可否认的事实”的尴尬。在2001年初,欧盟曾骄傲地宣布:欧洲经济不受美国的影响。欧盟委员会今年4月发表的经济预测报告乐观地宣称,2001年,欧元区经济增长率将达到2.8%,2002年将达到2.9%。然而,欧元区12国财政和经济部长目前无奈地承认,由于美日经济不断减速,欧洲经济经济增势减弱已成为“不可否认的事实”,而且其强度“出乎意料之外”。 2000年欧盟经济增长达3.4%,是近十年以来的最高速度,但2001年的经济表现却差强人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其2001年经济增长速度仅为2.4%,最近的数据显示,欧洲的主心骨德国和法国这两个国家目前的经济形势也不妙,德国政府已把对经济增长的预测下调至2%,法国经济和财政部长洛朗·法比尤斯则预计,法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将不足2.5%,远低于早先预计的3.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德国经济增长的预测数则仅为1.9%。与此同时,欧盟的失业率却在令人不安地上升。

3、日本经济:当日本的经济巨头把中国的大葱和大蒜视为生死攸关的挑战时,我们真的为日本经济担忧了!市场经济就是市场经济,容不得矫饰,对其无非有三种态度,一是“驾驭市场”,即政府以为自己可以俯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可以通过所谓“强政府”的“产业政策”来超越特定的经济阶段;二是“增强市场”,即政府以为市场是某种外在变量,可以通过关系型融资等奇思妙想来使得“市场机制”更锐利;三是“紧随市场”,即政府承认自己经济干预能力的有限性,只是遵从市场信号尽量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迄今为止,试图驾驭和增强市场的国家毫无例外地已在承受市场的严厉惩罚,其中尤以日本为甚,财政已经扩张至极至;而货币则更曾达“零利率”的尴尬,但日本经济硬是毫无反映,财政货币双失灵。日本自从小泉政权亮相以来,已经坦言将在未来3-5年内不看重GDP增长指标,而全力重构日本经济,但至今则仍为“景气优先”还是“结构优先”在吵闹不休。对于日本经济,我们已经陷入了深深的误区:也许我们并不能用80年代初如日中天的日本经济来衡量现在的日本经济,否则我们将以为其经济永远处于衰退之中;如同我们不能用新高的股市综合指数来衡量股市,否则我们将总以为现在的股市在漫漫熊市中,日本经济仅仅是洗去了铅华的常态,并且难以再回复到光彩照人的韶华之中。

4、亚洲:曾经梦想的“21世纪是亚洲世纪”已经遥不可及,谁来领导亚洲?面对已经整合的欧盟,以及正在整合的美洲经济,亚洲经济滑落到分崩离析之中。《圣地亚哥宣言》和《行动计划》显示出的大势是:2005年1月1号作为谈判达成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协定的最后期限,并在2005年年底前由各国审议通过,正式生效。这样,美洲自由贸易区FTAA包括北美、南美以及加勒比海地区的34个国家,涵盖8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5%。如此欧盟、美洲自由贸易区和APEC三大区域性组织构成全球贸易和投资基本架构的格局将基本确立。可以预期的是,美国自身的经济的困扰、对拉美后院的传统重视、以及对APEC非制度化的清谈而不务实的失望,必然使其对充当整合亚洲经济的热情多少有些冷却,而产生新一波的面向美洲内部的贸易转移和投资转移,即美国在选择贸易和投资伙伴时,会将美洲国家置于更优先的地步,对东亚国家显然意味着某种程度的“挤出”。由于亚洲经济一体化明显滞后于欧盟和美洲,并且美、日、中等大国对机制化的亚洲经济合作态度暧昧,利益纷争。亚洲经济,因为缺乏清晰可信的领导者,无人填补美国因启动FTAA而对APEC丧失的热情和形成的真空;无人勇于改进APEC的清谈和制度建设迟缓。亚洲似乎仍是半个世纪前,邱吉尔曾经说的那样:亚洲?那只是个地理概念!似乎谁都没有看到一个经济生活和谐的亚洲。世界看到的,已是更为分崩离析、而不是更为整合的亚洲经济。

5、世界经济:是滞胀?是衰退?还是急剧失速?对当前的世界经济格局,大致有三种判断,一是从高速增长意外地突然失速(sudden slowdown);二是已经陷入到经济衰退中 (recession)甚至是大萧条又回来了;三是我们重新回到了20世纪70年代全球性的经济癌症-----滞胀(stagflation)中。在尽可能理性和冷静之后,我们认为世界经济在急剧失速之中,至于衰退则是目前仍是可能性尚非普遍的现实性;而滞胀,则多少还有些遥远。下表显示出世界经济增长的确有明显的放缓迹象。

表1、主要国家的经济增长变动(单位:%)

时间/GDP%

美国 欧盟 德国 法国 英国 日本

2001.

(1-3) 1.3 2.0 1.5 2.0 1.7 -0.8 8.1

2001 1.6 2.2 1.6 2.4 2.2 0.5 7.3

2002 2.9 2.5 2.3 2.5 2.7 1.3 7.5

资料来源:《 Economist》2001-05-21.

至于世界性经济衰退,至今仍然只是有待证实的预言。30岁以上的人们对经济衰退印象最深的就是“牛奶倒进海里”的画面,那是从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以及政治经济学教师的讲解中得来的刻骨印象。如果21世纪初衰退重演,则也许天之骄子式的硅片亦将弃于山谷,类似于上个世纪30年代的产品过剩、需求不足情形将重现于整个世界,并成为中长期全球经济的大敌!经济衰退在若隐若现之际,通货膨胀的威胁已悄然降临。2001年5月,G7的通胀率已从1999年初的1%上升至2.8%,这是8年来的最高水平。其中美国通胀率从1999年的1.6%上升到2001年5月的3.6%,欧元区国家通胀率从0.8%上升至3.4%。这使人们不能不警惕世界经济重蹈20世纪70年代的覆辙。我们尚可幸运的是:西方国家通货膨胀的上升很大程度上是受能源价格上涨的,扣除能源、食品价格因素后的核心通胀,在美国为2.5%,在欧元为2.1%,日本尚在通货紧缩之中。世界经济的大乱局,是新经济光环不再带来的全球性振荡;是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导致新兴市场国家危机的阴影再度聚拢;是亚洲经济再度边缘化的威胁。此际中国经济往何处去?

二、世界经济乱局里的中国:忧思何在?惊喜何在?

世界经济乱局,迫使中国面临较之亚洲金融危机更为险峻的外部环境,尽管中国经济和美国经济也许不在同一条战壕,但无疑却在同一个经济增长失速的地球上,全球化的迅速推进,和20年来我国经济已经从封闭走向开放型大国经济,因此,世界经济增长失速将通过贸易和投资等多种渠道传递和影响我国。忧虑者说,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君不见,阿根廷已陷入金融危机的困苦中,新加坡正跌落到11年来最糟糕的经济状况,而,泰国、菲律宾等经济体,则有山雨欲来、黑云压城的意思。而有人则说,天欲堕,赖以拄其间!多年来中国经济一直苦苦培育内需,并没有像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那样,仰仗欧美经济之鼻息,世界经济突然失速,与中国经济,在投下了浓重阴影的同时,却也带来了一抹意外的亮色。

1、忧思何在?受国际市场不景气的,扮演了我国2000年增长引擎之一的出口将急剧滑坡,甚至成为经济成长的羁绊。世界经济增长失速的直接冲击是我国外贸的陡然滑坡。经济增长中,来自对外贸易增长的贡献在1/4左右,我们的实证表明:过去6年来,美国经济每向下滑落一个百分点,世界经济就将跌落0.4个百分点,而世界经济每跌一个点,中国出口就滑落10个点。由此来看,美国经济滑坡无疑将使得我国出口严重滑坡。

在2000年度,我国出口增长了27.8%,而2001年一季度因为惯性订单出口勉强达到了14.7%;但到二季度就降为4%,还不到一季度的一个零头,5月份我国出口仅增长3.5%,比上月回落7.6个百分点,其中对欧美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增速均下滑了2-3个百分点。1-5月份,中国累计对美国出口增长7.6%,为203.19亿美元,比1至4月份累计增速回落2.3个百分点;1-5月份,中国对日本出口额为179.5亿美元,仅同比增长16.5%,远低于去年同期31.3%的增幅。到了6月份更仅出口220.8亿,这甚至比上年同期还下降0.6%,出现近两年来的首次月度负增长。出口的滑坡给国民经济的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影响。上半年我国外贸累计实现贸易顺差81.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的123亿美元下降了41.6亿美元。净出口的减少使得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速放慢了将近1个百分点。二是间接影响。出口的萎缩使得生产受阻,外贸出口对生产的上拉作用由去年上半年的3个多百分点,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不到1个百分点。

作为负责任的地区大国,我国显然不可能通过人民币贬值这样“以邻为壑”的做法来换取出口竞争力的喘息性恢复,此外,其余可以刺激出口增长的“立竿见影”的渠道也已近枯竭。如出口退税的力度已相当大,而出口信贷扶持则不可能为所有产业分享,而2001年11月前后,我国则又可能因加入WTO而加速市场准入。上述因素显示:世界经济增长失速将使我国外贸扶持手段和空间弱化,经常项目收支的顺差将显著缩小,如果按照1-6月份外贸出口变化的趋势来看,2001年我国出口增长可能维持在5%-6%左右,基本无望达到8%的预期目标,我国外贸出口的陡然失色将是世界经济乱局的直接祭品。

2、惊喜何在?纷乱的世界经济更衬托了“中国魅力”,并引致国际资本向我加速分流的新格局。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前后,国际资本流动的格局已经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根据亚洲开发银行《亚洲发展展望2001》统计,在1998-1999年度间,全球直接投资分别为7590亿和10910亿美元,其中发达国家间的相互投资为5650亿美元和8780亿美元,流向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仅为1941亿和2121亿美元,流向亚洲的直接投资分别为846亿和869亿美元。在2000年第三季度以前,由于美国经济走势强劲,大量国际游资都被吸引到了美国。根据美国第一波士顿信托银行的估计,美国一家就占用了全球净储蓄的72%!因此,在世界经济增长失速之前,欧盟和日本是最大的资本净流出地区,而美国则是最大的净流入地区,至于亚洲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则基本上是无足轻重的。

在美国经济增长出乎意料地一蹶不振之际、美国股市已经辉煌不再、美联储连续降息三大负面因素的冲击下。长期汇聚美国的国际资本,必然要寻找新的出路,是否有可能分流到亚洲等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国家?鉴于国际资本往哪里流,哪里的经济短期内就会迅速升温,那么亚洲经济是否会因祸得福,因资本大量内流而加速增长?这种可能性并不大。从2001年上半年的资本流动格局看,2001年第一季度欧元区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资本净流出860亿欧元,而去年第一季度净流出为429亿欧元。日本今年第一季度资本净流出22292亿日元,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出16422亿日元,证券投资净流出908亿日元,其他投资净流出4963亿日元。尽管2000年下半年开始,美国经济增长和股市双双跳水,但流入美国股票市场的国际资本却仍高达1718亿美元(1999年为987亿美元);流入美国公司债市场的国际资本达2941亿美元(1999年为2328亿美元)。2001年第一季度,流入美国证券市场的国际资本仍达到了1550亿美元!但毕竟国际资本有从美国分流的某种迹象,例如,2001年第一季度,共同基金从美国股市抽走了越数百亿美元。因此国际资本流动的新近格局是:美国作为国际资本安全港的荣耀有所削弱,可能产生国际资本分流,但其作为欧日资本的主要去向仍无改变。

新兴市场并不能够担当吸收从美国分流的部分国际资本的角色。世界银行2000年的《东亚:恢复及更多》(East Asia: Recovery and Beyond)中显示,东亚体系并无根本改善。此轮世界增长的放缓反而给新兴市场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为了抵御出口的滑坡,部分家隐现了新一轮货币贬值风潮。拉美的巴西和阿根廷的货币已有危机征兆;而亚洲则泰铢走势明显不稳,新加坡经济疲弱不堪,经济风声鹤唳,国际投资者对新兴资本市场的重重疑虑,足以使得从美国分流的资本不可能注入新兴市场。

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之际,新兴市场作为整体在引资方面是弊多利少,但中国却可能是重重乌云中唯一透射出来的一缕阳光!这样的判断是基于以下理由:(1)、中国的经济本质上是大国经济,据称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成长中的内需拉动因素达到了93%!其在吸引国际资本方面的突出表现是小型开放经济体无法相提并论的。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国际投资报告2001》的披露,新兴化国家NIEs吸引国际资本仅仅是在1999年以后才有了恢复性增长,除了NIEs、日本和中国以外,南亚和东亚国家在1998-2000期间乏善可陈。而中国则明显是例外,自1995年以来,利用外资始终保持在相当高的水平。(2)、中国具备吸引国际资本的稳定的基本面,这同样是其他新兴市场不可比拟的。根据亚洲开发银行2001年度亚洲发展展望的预测,在亚洲国家中,中国仍然是经济增长最为强劲和平稳的国家,只有印度经济稍可和我国比拟。稳健成长的中国经济,将在世界经济乱局中,越发凸现其“中国魅力”,并令国际投资者凝眸注目。

表2、波动的亚洲经济和稳定的中国经济(单位:%)

年份/GDP%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新兴工业化国家 -2.9 7.9 8.4 4.3 5.6

亚太发展中国家 -2.0 4.1 -1.8 3.4 5.0

东亚 6.1 5.8 5.7 5.8 6.5

中亚 1.5 4.7 7.8 3.3 4.8

印度 6.6 6.4 6.0 6.2 7.0

中国 7.8 7.1 8.0 7.3 7.5

洪战辉事迹范文5

在我的价值观念里,洪战辉就是英雄。

平凡中显现着责任

平凡的人做着平凡的事,却在平凡中透着真、善、美,在平凡中显现着责任,在平凡中感动着他人!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能有多少人做到如此,能有多少人能这样持之以恒,平凡的人与事已经拨动了人性深处的情感。对他,我只有佩服,如果真的有困难、有需要,我相信有很多人会站在你身边支持你、帮助你。尊敬的人,愿你的明天会更美好。

这是人间最美的真情

多少成年父母抛弃女婴,多少单身成年母亲抛弃亲儿,抱怨养儿的艰辛。可是一位12岁的小男孩,想尽各种办法,照顾犯病的父亲,抚养小女婴长大,不离不弃……这是多么美丽伟大的人间真情,多么了不起的事!

我以前逃避生活的艰难和压力是何等渺小……因为我总把生活建立在世俗的虚荣的流沙上面,为自己的自私寻找各种借口。我也有梦想,却抱怨现实的不公,幻想一步登天,渴望旁人的羡慕;我迷失了自己,忘了追寻生活的真谛。追求虚荣世俗却没给我带来充实和快乐,我感到生活真累……

现在,这位不凡的男子,他的坚韧不拔,他的朴实无华的真情和爱,就像一缕阳光照进我昏昏噩噩的生活,让我重新思索。感谢你——洪战辉!

我们该追求什么样的价值

河南大学生洪战辉带着捡来的妹妹上大学的事迹,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反响,人们把所有美好的语言都献给了他。

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有人认为洪战辉超越了一切人性的美,应评为2005感动中国之人。正如有网友说:“我的心情已经不能用感动来形容了。在实验室里,我不住地用纸巾擦眼泪,弄得旁边的同学还以为我感冒了呢!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这种境界又是我们常人有几人可以达到的,我们又有几人可以做到?尤其是他不接受他人的捐赠,这又是一种怎样的境界。”

人间仍有春风在,洪战辉让人们重新感受到了力量,看到了希望,人们心底的善彻彻底底被唤发出来。在感动之余,人们也开始了反思,开始重新思考中华传统美德、当今青年人的世界观,思考我们究竟该追求怎样的价值。洪战辉,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生,却有了不起的、感动中国的力量,这就是我们普通老百姓最值得肯定的价值所在。

网评摘编

我个人觉得不是我们在捐助他,而是他在捐助我们,不但捐助了一些贫困的学生,而且他用他的精神捐助着中国无数的有志人士,让这么多的中国人享受着他的精神代给我们的无形力量!其实和他比起来,我们这里的许多人才是贫穷者,除了有些不多的钱以外,更加缺乏像他这样的精神。我们真的应该感谢他!

面对这个平凡学子的不平凡举动,面对洪战辉12年的坚韧与付出,面对一段用真善和爱书写的生活,一种真实,一种力量,一种艰难的前行,让我们再一次泪流满面!

最平凡的人,做着最不平凡的事。我们的社会始终被这样的平凡人感动着,他们没有明星耀眼的光环,也没有富豪们的一掷千金,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温暖着我们的社会。

除了感动,还是感动,曾经以为自己的心灵已经被这个社会折磨得麻木了,但洪战辉这样一个坚强如铁、犊犊情深的大学生却让我的心灵再次震撼,再一次洗涤了我的心灵!

洪战辉和我的儿子同岁,作为一个母亲我是含着眼泪看完洪战辉的事迹的,实在太感人了。这才是感动中国的人物。

看完战辉的事迹我才知道什么叫流泪!什么叫震撼心灵!什么叫同情!什么叫人生真情!什么叫虚度光阴!他将感动全中国!

流着眼泪看完洪战辉的故事,我相信,在一个文明古国里,这种可贵的精神能够感动所有的读者。

好久没有体会到哭的滋味了,也不知道流泪是什么滋味,因为我自知已经学会坚强。可是,今天我的眼泪就这么轻易地流下来了,原来,最让人哭的不是苦难和打击,也不是成功的喜悦,而是感动。

请不要过多地赞美站辉,他只不过是默默地走着人生的每一步。他是坚强和善良的榜样,我们应该默默地祝福他们兄妹,让他们在苦难中磨练,日后必定成才!

有了他的精神和毅力,还有什么山翻不过去?!还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洪战辉,谢谢你啊,你不光感动了你身边的人,你的人格魅力让远隔千里的人都受到了启发。

洪战辉真了不起呀,身负家庭多重压力上学,居然还读到了大学!瘦瘦的洪战辉凭着坚韧的意志、坚强的信念拼搏过来了!他是个普通的孩子,但他的仁爱之心,却像蓝天白云一样纯净!他的胸怀像大海一样辽阔!他的形象像神话中的王子一样美丽!艰难的12年,洪战辉带着捡来的妹妹,一边求学一边挣钱走过来了。今后的日子,还得靠他继续支撑下去。

洪战辉事迹范文6

读完《中国骄傲》这本书,我深受感动。虽然书中讲述的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迹,但我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震撼。

特别是读到《背着妹妹上学》这则故事, 我非常感动。洪战辉哥哥从13岁开始就挑起照顾家人的重担,在艰苦的环境里,他不但要坚持自己学习,还要照顾好捡回来的妹妹、重病的父亲。“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难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他由此成为苦难打不倒的男子难,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他表现出来的自强不息、坚韧不拨的精神品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今年,我已经十岁了,虽然比洪战辉哥哥过去小些,但是爸爸、妈妈为我创造了良好的生活条件,学校、老师为我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不用象洪战辉哥哥那样照顾妹妹、打工挣钱,但我有的时候学习却不够认真,遇到困难就想退缩;平时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经常想到外面游玩,缺乏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和战胜困难的坚强毅力。

我要向洪战辉哥哥学习,学习他自强自立、勇于进取的坚韧品格,学习他遇到困难不低头,面对挫折不放弃的的奋斗精神,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做一个困难打不倒的男子汉!

上一篇条例

下一篇播放雨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