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统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统教育范文1
在传统教育中,就认为思考和学习是两个密不可分的环节。在学习的同时,一定要注重思考的作用。孔子认为仅仅学习不思考会让学生十分迷茫,而仅仅思考却不学习就会十分疲惫。而朱熹也提出将学习和思考充分的融合起来才能实现学习的最高目标。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发现,那些学习成绩相对优秀的学生,一般都是将学习和思考融合的较好的学生。一方面,他们都较为认真和刻苦的学习知识,另一方面,他们能够将自身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和整理,并进行进一步的消化,让从外界学到的知识融合成自身的知识。现代教育在此启示下,更加注重了将学习和思考的有机融合,从而在此教育模式下,学生能够更快的适应新知识,并不断的培养自由和独立自考的能力,让自身的学习能力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二、现代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创新教育
1.基于教育形式的视角来看
以往的传统教育中,教师都是拿着较为简单的教具通过单调的演讲式教学为学生传播知识,教学效果自然难以保证。而在现代教育下,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师能够采用多种教育手段和多样的教育方法对学生开展教授工作,如此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教学兴趣,教学效果自然可想而知。这是现代教育基于传统教育的第一个创新。
2.基于教育模式的视角来看
传统的教育模式下,都是采用封闭式的校园教育,并且回顾教育历史也可以发现,很长一段教育史中,校园教育都占主体地位。而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仅仅再采用封闭式的校园教育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快速更新的社会知识脚步。对于学生来说,要想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也离不开不断的学习和不断的深造,因而,基于一定的校园教育,采取合理的开放式的现代化社会教育已经成为当前的必然选择。这是现代教育基于传统教育的第二个创新。
3.基于教育思想的视角来看
传统教育中都是以提高学生学科知识为主,而现代教育中,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素质培养。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很多国外的教育思想也随之传至中国,在其带动下,我国也采用了相应的办法,建立起了合理的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现代教育体系。而这也是现代教育基于传统教育的又一个创新。
三、结语
传统教育范文2
1.从教育技术的内涵进行比较。由于技术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因此教育技术也应该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物化形态的教育技术和智能形态的教育技术,且这两个并行的发展方向此起彼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以手工技术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育技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主要是指教育者的言语技巧和教学技能以及黑板、粉笔、图片、模型等的运用。直到19世纪末现代教育技术才姗姗到来,初期仅仅注重硬件的使用,以对幻灯、投影、电影、电视、录音所组成的视听教学媒体的使用为标志,后来逐渐重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包括硬件(如多媒体技术和多媒体教学系统、人工智能和智能教学系统、多媒体网络技术和网络教学系统、虚拟现实技术和虚拟现实教学系统等),还包括与硬件配套的教学软件,也包括潜件(教学规则、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信息传播、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估等)。
2.从教育技术的应用进行比较。综观教育技术的应用现状,我们既看到国家加大了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现代教育技术高度重视,使一个个广域网、校园网相继建成使用,互联网和校园接通,说明我国教育技术正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也应该看到,教育技术的应用不是后一阶段简单地替代前一阶段,而是表现出一定的累积性;也不是说现代教育技术继承了传统教育技术的全部,而是一种“扬弃”,即发扬其中有生命力的技术,如黑板和粉笔;骈弃其中不占优势的技术,如1924年诞生的教学机器。在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中,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育技术各有优劣利弊传统教育技术优势:不需要限定条件、只要有粉笔和黑板,教学即可正常进行;有利于教师综合能力的培养;调动师生思维的灵活性;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授课教师的形体语言带给学生的感受和教师对授课内容的即兴发挥。传统教育技术不足:技术形态原始、承载信息量低、功能简单。
现代教育技术优势:打破了时间、空间的界限,并以高速、快捷、知识资源丰富、形式多样化等特点充实到教学领域的各个环节,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效果显著。现代教育技术不足:要求的条件较高;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难以真正全面提高学习效率;教学内容程式化,缺少教学的灵活性;容易使教师备课时和学生听课时偏离工作重心;不利于青年教师授课能力的培养。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育技术的融合创新
很多专家都形成共识:新形势下的教育,应该把培养目标从知识型人才转变为创新型人才,把教学重心从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把学习形态从纯粹解惑型转变为探索研究型。要有效地实现这些转变,在所进行的教育改革中,引进现代教育技术并加大其成分,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在建构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不容讳言,出现了各种偏差:有些人认为只要有了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就可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教学质量立马可以提高。他们只考虑建网,不考虑网在教学中如何使用;只追求设备高档,而不考虑设备如何与当前的教育技术相结合,不考虑如何解决设备在教学中的使用问题,对教学改进不大,没有产生预期效果。传统教育技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的存在具有某种合理性,无论现代教育技术怎样的先进,功能如何完善,都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教育技术,尤其是口头讲课。任何一种教育技术的运用都是由其教学内容决定的,也受着该教学内容所能达到的理想效果影响。只有把教育技术用得恰到好处,才能够为教学服务,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语
传统教育范文3
信息化时代下的远程教育就是以信息技术发展为核心,以无限制的时空分布为基础,通过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等手段,运用受教育对象可实践操作的线下技术和技巧,为受教育对象提供高质量的标准化教育模式,即通过高新技术实现传统课堂教育模式与在线实时教育模式的结合。
(一)现代远程教育的基本特征
1.打破时空界限,实现广泛的双向互动
现代远程教育打破了传统教育方式在时空条件和人员投入上的限制,满足了当代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教育的特点。同时由于社会化多元化教育需求的存在,现代远程教育能够适应社会个性化教育和自主性学习教育和个人发展需求。远程教育网络体系打破了传统的地域界限和时间限制,实现不同空间和时间下的教育资源整合,能够有效融合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激发不同群体和相关参与者的思想和教育模式的互动,进而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产品。
2.新型线下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教育的实时更新
现代远程教育存在可供受教育对象实践操作的线下技术,它便于教育市场上的需求和供给方的双向互动,有利于教育内容、方式等及时沟通和调整。现代远程教育是一种基于信息化技术的虚拟学习环境体系,需要教师、学生等参与群体的自主控制和应用,因此线下技术是推进远程教育体系发展的核心环节。在虚拟的学习环境中,必须大力发展如计算机、投影仪等工具和传输平台、教学前端等有线、无线技术,方便教育人员和受教育对象访问和学习相关内容,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便利地进行双向信息传输,形成良性互动的教育和学习环境。
(二)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
现代远程教育已成为当前国内外高等教育体系革新的核心发展环节,只有重视和研究远程教育模式,才能有效促进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现代远程教育适应了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
能够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作为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现代远程教育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革新传统教育方式,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知识经济时代是要求终身学习型的社会,要求每个从业人员必须坚持终身学习。然而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比较短缺,虽然近年不断进行大学扩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劳动力素质,但是“式”发展产生了学生不适应传统高校教育模式、传统高校教育毕业生知识滞后社会需求等问题,并且进一步带来了就业竞争激烈等社会问题和不稳定因素。因此,充分发挥人、财、物等资源,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可迅速扩大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满足大众化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知识性社会的社会需求,避免传统扩招模式的弊端。
2.远程教育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创新
提高了高等教育质量。远程学习环境虽然在时空要素上隔离了教师和学生,但是通过网络实时传播课程和线下技术的发展应用,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接触到同一门课程,根据自身的学习进度和理解能力,分阶段地主动学习相关内容,提高学习效果。反之,在课堂教育体系中,学生只能被动同步接收教学内容,不同理解能力的学生在同一时间的学习效果存在巨大差异,进而降低整体的教育质量。当今,绝大多数远程教学课程使用数字化教授手段。诸如听力辅助手段、论坛和互动软件等的发展和应用可实现写作、问题分析和合作学习的共同进行,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替,适应社会需求。较之传统的课堂教学,从学习角度看,合理的在线课程能够为每个学生更好地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更为个性化的指导方式;从管理角度看,在线课程能够更好地满足非传统和难以获得满意服务的学生的要求,在课表的设计上更灵活;从教育者角度看,在线课程的及时互动,有利于教学内容适应社会需求的实时更新。这种灵活多变的教育模式,能够提高高等教育机构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高等教育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学生”互为主体的现代远程互动型教学模式,提倡没有终极参照和标准的多元化、开放式的教学实践,削弱了教师强势力量,提升了学生力量,形成交互主体的彼此依存的关系,打破了课堂封闭的主客两分结构,突出了具体化、个体化的教育过程。“每一个实践者都是课程创造者和开发者,而不仅仅是实施者”的学习模式成为师生共同构建的不间断的反思和对话的教育互动过程。富有高度创造力的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会不断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构建高层次的远程高等教育体系,实现传统和远程教育模式的良性互动
(一)设计高效的学习过程支持服务体系
现代远程教育作为适应数字技术发展的教育模式,使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教和学的概念内涵不断延伸,所需的学习过程支持服务越来越新颖和实用。电子信息化虚拟技术逐渐替代了传统的实体教室,学生可以进行在线学习和考试,可以通过E-mail和聊天室功能与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可以通过手机、USB设备、流媒体等方式及时沟通,可以通过数据库等保存所需资料和知识。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过程支持服务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是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众所周知,高等教育质量的高低与教育者的知识储备、知识传播方式和手段有重大关系。因此作为保障现代远程教育质量的学习过程支持服务体系,在教师素质提高的前提下必须获得足够的重视和发展。
1.完善网络教与学的平台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体系中,教师可以迅速地根据学生直接和间接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实现良性互动。因此,为达到这种交互性教学效果,需要逐步完善网络教学平台,提升基本硬件设施,优化资源配置,为教师供给教学内容、学生进行课程学习提供支持服务,便于教师教学内容的高质量传播,同时有利于学生高质量的接收和学习。
2.结合传统教育的优势,完善教学辅助环节
实际上,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通过课堂提问、作业设计和评改,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以自主学习为主”的现代远程教育必须继承和发展传统教育模式的优势,重视作业设计、完成要求等方面的学习支持体系建设,创新应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课程讨论、作业、评价方法等教学辅助环节的高效构建,并积极结合Email和实地教师访谈等手段,完善现代远程教育的课后讨论和反馈信息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质量。
3.积极研究和发展适用于现代远程教育的线下学习资料
在远程教育模式中,学生获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必须重视学习资料的应用。因此现代远程教育应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教育需求,积极调整和改进学习资料,研发能够适应远程教育特点的优质教材,使这些教辅等学习材料适合受教育者,保障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优化现代远程教育体系的技术
环境现代远程教育的理想模式就是将所有教学环节通过网络结构实现,包括多媒体教学、实时和非实时的教学互动、作业的提交和批改、远程考试模式的实现等。因此,必须不断优化和完善现代远程教育所需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软件开发技术,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在不断完善技术硬件的基础上,现代远程教育发展还需重视多媒体教学资源等软环境的开发、建设和应用。我国在现阶段就是要开发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资源的设计应由教学设计人员和教师共同完成,现代远程教育人员应针对学科性质和课程特点,研究以何种媒体组合形式传播学科知识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建设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资料。通过高质量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实现其与传统教材等学习资料的良性互动,构建完善的教材体系,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即在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中,相关参与主体需要考虑信息容量和表述方式,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时间要求,以文字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以视频资料作为学习和讨论的重要手段,以Email等交流手段作为互动手段,通过各类资源的有效组合,实现课程的高质量教学。同时,它还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不断完善导师指导和作业测评等环节,构建科学合理的反馈评价体系。在定位、索引、提炼、大数据库和重新包装等数字视频压缩和存储技术不断完善的基础上,优化信息沟通平台,实现学生与教师的面对面交流和考试,应用诸如手机、USB设备、流媒体等视频技术与方式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及时沟通与联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评反馈模式,保障学生及时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提高教师获得学生学习的测评效果和信息的能力,促进远程教育体系的完善。
(三)创新现代远程教育的制度
传统教育范文4
传统教育的一个主旨,就是培养“大我”、修养“小我”。对培养“大我”,用宋代思想家张载的话说,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明末清初的大儒顾炎武先生也持类似观点,认为教育应“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同时,顾炎武也重视修养“小我”,常用“博学于文,行己有耻”八个字勉励后辈。
顾炎武所说的“行己有耻”,简言之就是不做那些被认为可耻的事情,具体而言,是指恪守传统道德价值,即“礼、义、廉、耻,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四维八德”。这是传统教育对个体生命修养的一个标准。古人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说,修养“小我”,是培养“大我”的必由手段。
传统教育使用的教材是独特的,其中最经典的教材当属《道德经》与《论语》。传统教育讲究的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教材也是不断地发展、完善,后来逐渐有了统称为“十三经”的《易》、《诗》、《书》、《礼》、《春秋》、《左传》、《礼记》、《论语》、《孟子》等一系列古代文化典籍,几乎是被作为教材使用。
可以说,五千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绵延不绝,不断得以创新、发展、进步,这其中传统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纵观历史上的文化传承,孔子编修典籍而存周礼,秦代的“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汉承秦制,都离不开教育的作用。甚至,我们今天自称炎黄子孙、华夏子孙、龙的传人,都有赖于传统教育对文化传承的维护。传统教育也使得中华传统文化不断兼收并蓄、推陈出新,使儒、释、道三教并行不悖,使新儒学产生并传衍,造就了中国文化史上一个又一个高峰。
中华文化发展至今,已经与传统教育水融,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无论是道德上的“四维八德”、文学上的诗词歌赋,其发展与繁荣,追溯起来无一不是与传统教育的发展相互依存。文化发展的周期性与教育发展的周期性常常是同步的。在这个问题上,中西教育都有迹可循。比如说,历史上的“轴心时代”,既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大突破期,也是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辉煌期。以中国为例,那一时代,老庄、孔孟以外,诸子百家,群星灿烂,是一个文化爆发期。究其原因,当时私学兴盛,孔子等人开门办学,广收门徒,使知识得以广泛传播,为文化大发展做了充足的教育准备。
因此可以说,文化的发展,是教育不懈推动的结果。而文化,同时也是教育的结晶。
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教育也具有中华文化的一些重要特征。比如,就曾指出,中华文化属于阴性文化。这是什么意思呢?以中国艺术为例,文人墨客向来喜欢以风花雪月为题材,作品中常带着几分柔美与忧伤。在创作方法上喜欢含蓄地表达自我,或借景抒怀,或托物言志,多用典故,讲求意境美。这就是一种阴性文化特征。这一文化特征也影响了传统教育,不仅表现在教育的内容上,也表现在教育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上。比如,传统教育讲究“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也就是说,要善于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注意把握教育的契机。传统教育还提倡“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认为事物具有共通性,人们可以通过“此”来认识“彼”。
即便在今天,传统教育的思想和方法,仍然对现代教育产生着持续的、深远的影响。
传统教育思想认为,在学生启蒙阶段,要学习天地万物是怎么一回事,要学习从开天地到历朝历代沿革的历史,要学习尊老爱幼、互谦互让等道德伦理知识。这构成了传统教育的基本内容,几千年来都这样讲。从现代教育学的视角来看,让学生从小接受基本的世界观、历史观、道德观教育,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从根本上保障了社会结构的稳定与和谐。这是教育的重要社会功能,在现代教育中仍被强调和重视。从这一点来看,传统教育是具有超前性的。
传统教育的超前性还表现在,它的很多思想观念,至今仍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比如说,《道德经》和《论语》,既是传统教育的讲义,也是传统教育的教育观、人生观、方法论的集大成者。老子所说的“道”究竟是什么,深入探究下去,会给我们很多教育的启示。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教育思想,至今熠熠生辉。
传统教育秉承了“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追求人类社会与世间万物、社会现实相适应,与生命发展规律相适应。这种来自于社会生活又服务于社会生活的教育理念,具有重要的实践性和科学性。比如说,传统教育非常重视背诵,这是因为,古人认为,离开了背诵,就没有知识的宽度与厚度,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也缺少了纽带。因此,传统教育中,有一个可以称之为“登堂入室教学法”的重要途径,那就是在背诵的基础上释疑解惑,使学生循序渐进,最终学有所成。这个传统教学法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源自于生产生活的常识。背诵,就像是沤肥。释疑解惑,就是施肥浇水、整枝打叶,帮助植物生长。
为什么说背诵像沤肥呢?我们知道,沤肥,就是把草木燃烧成灰,与各种杂七杂八的东西混合在一起,沤上十天半月,就会变成很好的有机肥料。沤肥的过程,就是发酵、变化的过程。背诵的过程也与此类似。一方面,通过强化记忆,把必需的文化知识积淀在头脑中,为知识的融合奠定基础,进而转化为思想与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大声诵读,不断地刺激接受感官,加速知识的转化与更新,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传统教育范文5
关键词:网络教育;传统教育;优势互补
中图分类号:G434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一种新型的依托于网络技术的教育方式――网络教育日渐流行,所谓网络教育指的是在网络环境下,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网络的各种教育功能和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优势,向受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一种网络教和学的环境。由于其教学形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深受广大学习者的喜爱,但由于网络教育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自身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而传统教育历经千年的洗礼,虽然有一定的缺陷,但本身也有着网络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如何将二者有效结合,实现教育的最优化,是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1 网络教育的优势概述
网络教育的出现给传统教育带来不小的冲击,因为其不论是在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时间、教学管理上,还是在对教育资源的要求、受教育范围的程度上都有着传统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作为一种先进的现代信息处理和远程通讯工具手段,它具有以下优势:
1.1 教学资源共享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世界俨然变成了一个庞大的“地球村”,网络上的任何信息、资源都可以供人们学习、使用,而不受地域的限制,这也使得网络教育共享性的优势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尤其是在我国经济不发达的偏远地区,通过网络就可以接触到最优秀的资源,学到更多的知识。
1.2教学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由于网络教育形式的特殊性,学习者只要能上网,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而不必像传统教育那样要在固定的时间去固定的教室来进行学习,学习者可以在自己认为方便或者是学习状态好的时候进行自主学习,有效地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1.3 教学形式多样化
网络教育打破了传统教育的“一书一本一粉笔”的教学形式,将教学内容通过文字、声音、图形、动画等多种形式来进行展现,将复杂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积累,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1.4 教学方法灵活性
网络教学提供了灵活的教学方法,实现了学生与信息、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学生可以通过E―mail、QQ、微博、论坛等多种形式向教师进行提问,与同学之间进行课程的探讨与学习的心得,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提问及意见修改自己的教学计划,这些都体现了网络教育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2 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优势互补研究
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各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具体表现如表1所示。
如果将二者进行优化整合,发挥各自优势,必将得到更优的教学效果。
2.1 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实现教育公平
我国目前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传统教育在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教育公平的一大难题,虽然现在许多城市进行教育改革,尽量达到教学及师资在一个地区内的均衡,但在不同地区间仍然存在着不平衡现象,而网络教育
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陷[2]。网络教育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的资源共享性,通过它就可以解决教育公平性问题。此外,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改变了信息单向的、被动的传播的局限,实现了学习者对信息的主动获取和控制,从而使学习
交往模式由单向式向交互式转变[3]。学生可以通过多样的网络形式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实现师生间相互平等、相互影响的交往模式,教师从原来高高在上的长者变成了学生的朋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并逐渐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转变。
2.2 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提高学习效率
在传统教育中,规范化的课堂教学,严谨的教学节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由于课堂紧张的气氛,及过于教条的教学方法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可以将网络教育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带入传统的教学课堂,将复杂化、抽象化的问题通过动画、声音、视频的形式穿插在教学内容中展示给学习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接受知识,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得学习的印象深刻,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2.3 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优化教学方式
网络教育在教学形式上虽然不受时间、空间地限制,但对于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要求极高,没有了课堂的学习氛围,没有了老师的督促,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就要发挥传统教学对于课堂有效控制的优势,教师在开学初为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期中可以进行测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进行分析和总结,另外在网络教育中可以安排一些课堂教学的课程,定期安排学生与教师的见面会,增加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2.4 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使得人们在学校接受的教育很难满足社会的竞争、工作的需要及自身对知识的渴求,网络教育弥补了这一缺陷,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工作的需要进行相关的网络课程的学习,以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能力,延续传统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终身教育的要求,符合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
总之,无论是网络教育还是传统教育都有着自身独特的优点和不容忽视的缺点,通过上面的研究发现,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相结合是可行的、有效的,结合的方式也是多样的,但对于二者的完全融合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如何使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优势互补更加系统化是未来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夏仁康.正确认识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23):80-81.
[2]倪政林.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研究[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4):5-8.
[3]王悦.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优势互补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2):134-136.
传统教育范文6
我的孩子才刚刚在正规的普通小学里学习了一年时间,但正是这一年来的经历,让我坚定了在家教育的决心。
去年此时,我刚刚经历过痛苦如脱皮一般的“幼升小”,花时间花精力也消耗了大量的人民币,总算把孩子送进了一所区重点。看着孩子背上书包走进校园,我一边喘息一边窃喜,以为孩子进了小学之后就可以先轻松个几年。谁知道接下来的一系列不适应彻底打乱了我的构想。
当了小学生的妈才发现,一打开网页到处都是“校园安全事故高发”、“校园饮食安全堪忧”的新闻,这才回想起孩子所在的学校去年整年忙于扩大校舍、内部装修,赶工期赶进度,开学后的孩子们却坐在味道刺鼻的教室里当“吸尘器”。 班上孩子不少,坐在后面的孩子看黑板费劲儿,坐在前面的孩子看屏幕上的课件,又觉得太近了晃眼,才一年级就出现了不少小眼镜儿。学校提供的午饭、牛奶在很多妈妈看来简直难以下咽。例如有一次午餐就是几个且油且咸且干的包子,没有任何汤水或者粥,吃得慢的还会被老师催促。我曾经在中午时候去学校给孩子送东西,发现孩子们的午饭基本都剩下了一多半。难怪孩子三点半放学回来就满冰箱翻吃的。我还以为是孩子们的活动量太大了,结果经过了解才知道,下课后孩子们除了上厕所,是绝对不许在外面玩儿的,在教室也不许说话,只能安静地看书。孩子只在被允许的时候举手后才能提问,一旦问题超出老师的范围,就会被斥责。而这一切我根本无力改变。
说到学生的根本任务——学习,学生的成绩是和老师的一系列评选挂钩的,老师迫于各种压力也在不断地给家长加码。“家校平台”上各科老师的各种提醒短信让家长们纷纷陷入手机焦虑——“本次语文单元测验全班仅三人没有得优,其中包括您的孩子”,“这次口算您的孩子又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回家后请多辅导”,“英语课文还没有背下来的请注意,本周三是最后机会”……接到这种短信之后的家长往往会抛弃掉平和的心态,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跟孩子较劲的行列之中。虽然我至今也不明白英语课文第一课把两个人的对话“Hello!” “Hi!”背诵成了 “Hi!” “Hello!”为什么就不能算通过。还有语文,我自认为凭我十年的教学经验,辅导一年级孩子的看图写话总该轻松吧!谁知道,在我启发下孩子用自己真实生动的语言写出来的文字被画上了大大的红叉,而那些明显不是出自孩子之口空洞乏味的美词丽句却被评为优秀。还有数学,“10个小朋友玩老鹰抓小鸡,已经抓住了3只小鸡,还剩几只小鸡?”一定要列式10-1-1-3=5才能得分。当期末考试结束那天中午我去接孩子的时候,孩子站在我自行车后座上迎着风呼喊“我自由了!”的时候,我终于下定了决心。
一年来,在我的孩子、我孩子的同学们以及我能够接触和交流的其他孩子们身上,我没有找到“快乐”、“自由”、“创造力”或者类似的字眼。我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体制内学校的游戏规则就是“考试”。而我,真的没有办法做到在孩子的分数面前心平气和,私心里更不希望我的孩子把生命中最美好的12年都消磨在应付考试上。充斥着大量作业、大量形式的应试教育,正在浪费孩子成长最佳期中的很多黄金时间。说得严重点儿,传统教育不仅要钱,而且要命。它就像一条巨大无比的铁链,紧紧的锁住父母的脖子,并抽打着数以亿计孩子的肉体,严重破坏他们纯真的梦境,扼杀他们童年的快乐,也捣毁了人类最原始的科学创造灵感在他们身上闪光的可能性。
是的,我和我的孩子都是可耻的逃兵,我们没法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继续战斗下去,我们决定尝试主流教育体系之外的另外道路。
接下来,就是选择一个符合自己理念的居家教育机构,一个能够关注孩子心灵成长、让孩子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发展的地方。我们已经考察了几个地方,初步确定了意向,那是一个能够让孩子的整个学习过程以轻松、愉快、自由、自主、自我管理的方式进行的机构。这个机构比较可靠稳妥,它培养孩子较强的自学、自我管理能力,具备终身自我学习能力的理念也和我们的想法比较接近。
我周围的热心朋友比较关心的是孩子的出路问题,因为我的家庭远非经济实力雄厚。根据孩子可能的发展,我给他们这样的构想:
一、假设孩子在居家教育机构里发展优异,可以申请国际化的名校,拿奖学金,出国读书;
二、假设我的孩子程度尚好,可以以社会人身份参加高考,读国内的大学,无论一本二本;
三、假设我的孩子仅在某一方面有发展并有兴趣,可以培养他较早参与社会实践,拥有一门技术或手艺,将兴趣发展成职业,将来有适合的机会再进一步学习。
还有人担心孩子在这样的机构里会缺乏良好的社交环境,这点我是这样想的:居家教育机构里的几个孩子之间也是一个小社会,还有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补充。即使是单独在家接受教育的孩子,作为一个社会的人,也很难真正意义上进入一个社交真空。何况将数十个相同年龄的孩子日复一日的放在一起的所谓班集体,孩子们之间的攀比、老师引导下的告密、戏弄弱者、恶意竞争等等缺陷也是数见不鲜。
更重要的是,除却少数老师家长眼中的“好学生”、“乖孩子”,大多数的孩子在学校里,自尊心、自信心都是处于受到种种打击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