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励志故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明星励志故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明星励志故事

明星励志故事范文1

【关键词】青春励志剧;市场消费;文化工业;建议

一、青春励志剧广受欢迎的原因

(一)青春靓丽的男女主人公形象

统观国内新世纪青春励志电视剧,我们发现它大都启用的是形象气质颇佳的国内青年演员。正是因为这些时尚光鲜包装下的青年演员或所谓的偶像,使得大部分受众能在众多电视剧中快速识别,下意识或无意识地比较容易的接受这些电视剧,从而选择消费,达到良好的收视效果。

(二)贴近年轻人生活实际的“青春”特色

在鲜明的选择性前提下,青年群体较为先入为主的接受了与他们年龄、生活实际状况较为接近的青春励志电视剧。他们可以在故事中很自然地感受到青年人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气息,例如,年轻人穿着的某种品牌的服饰、消费的某种饮料以及经常娱乐的某种场所等等;可以在故事中找到自己或身边熟悉的朋友的影子,会发现剧中的某人和自己有某些相同的生活经历或遭遇,从而达到感情共鸣。

(三)符合普通大众口味的视听语言

作为中国普通大众而言,人们往往比较喜欢通俗易懂的、直观明了的语言表达形式。在观看青春励志电视剧时,我们往往是以一种我们“默认的”收视思维习惯进行了对剧情的解读,潜移默化,符合中国人普遍的生活经验。有时,我们似乎能对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了然于心,达到基本一致的认识。同时,它没有过于官方化、程式化的色彩,从青年人的年龄与文化特征出发,设计了比较个性化的日常生活语言。这些语言具有时代特点,贴近生活,轻松幽默,且通俗精炼,非常符合普通观众特别是年轻人的口味。

(四)充满时代感的“励志”精神

当代社会是一个充满诱惑与竞争的社会。各种人群在社会交往中会面临不同的困惑与压力。新世纪青春励志剧立足社会现实,围绕青少年成长中所面临的各式问题,积极弘扬社会人文情怀,以巨大的精神力量给予广大青少年正面的引导和鼓励,撑起了一面具有时代感的“励志”大旗。青少年们可以在故事中寻求年轻人自己的“自我确认”或进行“心绪转换”抑或其他诉求。通过与剧中人物的对照参考,青少年们积极思考人生,纠正自我,努力改变,成就未来。

二、市场消费推力下的文化工业

消费主义是一种消费文化形态,同样是一种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它主要是指在社会商品出现极度丰富的情况后,人们对商品的消费趋于对商品“符号意义或价值”的消费,而不是对物品本身使用价值或实用性的消费。“一件商品,无论是一辆汽车、一款大衣、一瓶香水,都具有彰显社会等级和进行社会区分的功能,这就是商品的符号价值。一件商品越是能够彰显它的拥有者和使用者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声望,它的符号价值也就越高。” ①

细心观察发现,新世纪青春励志剧其实充满着浓郁的消费文化气息,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观众的消费心理和生活方式。从剧中的广告植入来看,《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等剧中反复出现的高档中西式餐厅、“奥迪”轿车、钻戒等等具有典型消费文化特点的景象。即使是在具有较浓主旋律特征的《士兵突击》、《恰同学少年》等剧中,我们仍然可以察觉到消费文化的蛛丝马迹。具有偶像气质的主人公们的典型示范着装,如时尚帅气的迷彩服和贝雷帽、中国传统特色的中山装和淑女装,在电视剧热播后掀起了一种新的时尚复古潮流。

“文化工业”是由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诺和霍克海默提出的。在他们看来,文化产品在现代市场机制下,已经偏离了正常的文化轨道,正以大众消费的形式,以现代传播媒介为手段,一步步趋向物化,直到沦为纯粹的商品。②

青春励志剧首先从制作和宣传模式上采取了商业化机制。发片商和投资商从一开始就明确了他们的电视剧主要诉求于哪些收视群体,吸引哪些潜在的消费者,他们的行为具有鲜明的策划特点。这个过程中,传媒、商家与影视明星形成了高度的合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传媒利用自己掌握的合法性的霸权话语资源,高密度、广范围的推广影视明星,换取高收视率和高回报的经济利益。商家则通过影视明星回收广告费用,实现产品营销和消费的推动、引导。明星则在收获更高的知名度的同时,得到了自己满意的收入。③

作为“文化工业”典型特征之一的“模式化”、“类型化”、“复制性”在青春励志剧中体现得也十分突出。无论是男女主人公讲究的服饰和发饰,还是颇具个性色彩的人物台词、场景等都表现出了很多相似性和可重新复制的特征。如《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等这类都市青春励志剧,故事的情节基本上都是围绕着主人公如何在都市里去奋斗,如何实现理想去展开。剧情中都基本设置了主人公遇到了某种挫折,在经历生活沉淀后,最终实现人生认识的突破、超越。有经验的观众似乎可以从最初的剧情线索中,按照以往收视的典型经验,大致推论出故事情节的发展和最后结局。

三、建议

在我国,新世纪青春励志剧在本土化实践上已经走出了自己坚实的脚步。但不可否认,新世纪青春励志剧在本土化实践上仍显单薄,广受不同群体喜爱的剧目还不多,属于偏向于青少年的小剧种。新世纪青春励志剧应立足生活,进一步坚持本土化实践,积极融合民族审美情趣和心理特点,探索符合现代青年人喜爱的励志风格,努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青春励志电视剧。

新世纪青春励志剧仍显得“青春过剩,娱乐有余”,缺乏具有震撼性的情感力量和人物在转变上欠深刻的毛病。一些青春励志剧偶像剧气息十足,剧情脱离现实,励志主题显得较为空洞。新世纪青春励志剧应该将故事放置到广泛的历史、社会生活的背景下,深入挖掘生活和人性的真实性,尽可能展示生活的丰富、复杂性,达到真正的励志目的,赢得更多观众的喜爱和掌声。

注释:

①罗刚.王中忱.消费文化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32.

明星励志故事范文2

最近,我喜欢上了看《意林》。原因是这一期的和以前的很不一样,是全彩的,而且封面又很漂亮。这一期的是少年励志馆17~20卷,每一卷开篇都有一个劝告我们青少年要用功读书、珍惜时间的故事。如“一日之计在于晨”、“书到用时方恨少”。

最妙的是这一期的每一卷里都有一个介绍明星的章节,这使我们“追星一族”更爱看了,里面的明星大都经历坎坷,经过自己巨大的努力才当上明星的。这对我们更有教育意义。

这里面最多的便是感人故事。在第20卷有一个章节《沉甸甸的爱》,很多的爱并不来自于亲生父母,而是继父、继母,或抚养自己长大的亲人。当我读到这一章节时,几乎是带着泪光读的,心酸带着鼻酸。我没有经历过他们经历的挫折,我应该庆幸我有个完美的家庭。

《意林》让我学到了很多,我喜欢上了阅读!

初一:陈洋的

明星励志故事范文3

不过这是前些年的事儿了。

现在呢?明星还稀缺吗?上微博看看吧,满眼都是明星,晒私照的,写心情的,一片星光灿烂的网络环境让明星不再那么神秘和稀缺了。网络已经最大程度地满足了普通大众对明星的猎奇心,谁还会为了几张照片和几句没营养的文字去花银子买明星的书呢?可明星们当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既赚名气又赚钱的好机会,出书这档子事儿,仍然是他们热衷的。只不过,读者们觉醒的速度很快,出书对明星们来说,也需要费点心思了。

“大哥大”早已过时

好奇心谁都有,所以,当明星身上的光环加上普通人对他们的好奇心,任何一本明星自传类的书籍都会吸引眼球。早在三十年前,影视老前辈刘晓庆就给大家开了个出自传的好头儿,虽然当年那本《我的路》受尽诟病:一个才二十多岁的女演员,演艺之路才刚刚开始,竟然就开始讲起了自己的“路”,但这本书仍然引起了些轰动。随后,真正拉开明星出书大幕的是主持人赵忠祥的《岁月随想》。此后在近30年的时间里,明星出书蜂拥而至,各路明星的书成了书架上的宠儿,他们不再神秘,也不再光芒四射,而是絮絮叨叨地向读者讲述着自己的故事,那些故事或许辛酸,或许浪漫,总之,他们大多是在向人们展示自己不为人知的生活,走的是自曝隐私的路。

再后来,当娱乐圈一步步走向偶像时代时,写真类的明星书籍开始走俏,这类书籍当时被认为是“华丽诱惑、长盛不衰”的,如果说自传是当时的“大哥”,那么写真类的明星书籍则是不折不扣的“大哥大”了。在日韩和港台地区,写真往往是一个艺人的高回报利润来源,有时一个明星一年可以推出几本写真,强大的吸金能力使得写真一度成了图书市场上的香饽饽。远的不说,近几年的内地图书市场就有周杰伦、韩庚、武艺等人的写真推出。周杰伦在继《D调的华丽》之后,创作了首部MV导演全纪录写真图文书《音乐=影像≠音乐》,这里面收录了近百张未发表照片,曝光了大量导演手记、场景图纸、道具草稿、造型花絮等珍贵资料,展现了周董舞台和银幕之外的真实侧面,算得上是在写真书中性价比较高的作品了。而韩庚写真集《韩庚・1221》因为出现在韩庚单飞的特殊时期,书中展现的蜕变也是粉丝们望眼欲穿的,虽然75元的定价真的很不菲,但粉丝依然趋之若鹜。

这是写真类书籍最后的狂欢,因为,这“大哥大”正在向着越来越被人贬斥的道路上走去,照片、成长史、成名史,无论样式怎么变换,总之是借着明星本身的光环和粉丝们对明星的追逐,除去这些,这类明星书籍几乎没有什么可以称之为“书”的属性。

诗歌、散文、翻译 花样必须越来越多

走过了靠流水账式的自传和唯美照片就能出书赚钱的好时后,明星们出书也变得更加谨慎了。最小众的“文艺范儿”书籍又成了明星们展示个人才华的绝好载体。当然你也不要认为明星们只会唱歌演戏,娱乐圈里的多面手也不在少数。

刘若英和伊能静两位号称台湾才女的明星先后推出过自己的作品,细腻的情感和流畅的文字让大家看到了她们美貌背后的另一面。虽然也被人说成“无病”和“假装小清新”,但总归是影响了很多人的。而这种影响当然不是作品本身的文学价值,更多的应该是给我们普通人的一些感触,人家有名气、有美貌,竟然文笔还不错,这本身不就是在传递一种正能量吗?还有尚雯婕,虽然这姑娘近几年的造型越来越夸张,但别忘了人家是复旦大学法语科班出身,在出版了自己翻译的法国小说《林先生的小孙女》之后,人们对她有点刮目相看了;摇滚老将汪峰构思五年的小说《晚安北京》近年重磅面世,小说讲述一个二十七八岁的平凡北漂族,在生日那天的经历和遭遇,从侧面剖析了世纪之交年轻人的迷茫,书中还收录了汪峰关于音乐、关于人生感悟的随笔《怒放笔记》。这些作品不再是只讨好粉丝、只借着明星本人知名度的玩票作品;林青霞的散文集《窗里窗外》被读者评价为“文笔流畅,真实自然”; 白岩松的《幸福了吗》、蔡康永的《蔡康永的说话之道》、汪涵的《有味》、杨澜的《一问一世界》等,也都是明星通过自己多年来对生活与工作的观察,或是总结一些小细节、小技巧,或是从独特的名人角度去剖析社会现象,很多东西都能引发读者的共鸣,成为了“明星书没文化没内涵”的一个有力回驳。

明星书,有时候约等于工具书

明星书籍中,可读性较强、内涵较深刻的那一类是最具诚意的作品,而并不是所有的明星书都如爱书人所期待的那样,带着诚意扑面而来。但撇开所谓的文学性,其实很多明星的书籍还是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一些人。

比如美容瘦身类的明星书籍。美女明星们大多是受女读者羡慕的对象,她们如何保持白嫩的皮肤和曼妙的身姿,这是爱美女孩们最想知道的事情。虽然大家也明白,很多“美容秘籍”都可能没太大功效,但这些“美丽达人”“美丽教主”长期混迹于娱乐圈和时尚圈中,她们对美丽当然有着更深的研究,所以出书传授经验,必然少不了女孩子们的追捧。大S的《美容大王》这一类“美容工具书”,纵使没有什么文学性可谈,但它对有需要的读者群体产生了影响,看过的人觉得“实用”或是“多了些美容心得”,这也算是产生了一定的价值。

明星励志故事范文4

【摘要】浙江卫视大型户外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第一季完美收官,自2014 年10 月播出后一直好评如潮。节目以其独特的创意,完整的故事情节,强大的制作团队以及人气颇高的明星阵容博得观众的喜爱。本文主要从《奔跑吧兄弟》的传播特性和营销之道的角度,试分析节目如此受欢迎的原因。

关键词 《奔跑吧兄弟》 传播特性 粉丝效应 营销

《奔跑吧兄弟》是浙江卫视于2014 年10 月推出的一档大型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一经播出收视率便居高不下。该节目引进韩国版《Running Man》,并由浙江卫视和韩国《Running Man》主创团队联合制作而成。

《奔跑吧兄弟》是继《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等节目之后,我国内地电视台又一次引进韩国的电视节目。与韩国版《Running Man》相比,《奔跑吧兄弟》在保留原节目固定游戏环节的同时也融入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元素在其中,比如《白蛇传》等故事情节。节目从开播起便引起高度关注,至2015 年1 月16 日第一季收官,连续15 周拿下周五综艺节目收视第一的宝座。

一、《奔跑吧兄弟》的传播特性

1、创意独特,故事性强

《奔跑吧兄弟》改变了以往中国户外节目惯有的闯关形式,每期以不同的故事情节为主线,分小组进行比赛,获胜一方获得宝物或奖品。节目中的撕名牌环节是其标志性项目,节目播出后广受欢迎,并在现实生活中不断被模仿。《奔跑吧兄弟》冒险与益智相结合,整个节目几乎没有完整的台本,每一集只有一个整体的构思,是在半策划半发挥地进行,这是节目的一大看点,即使是导演都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随机性很大,这也是真人秀节目的“真实性”所在。在整个节目中笑料百出,嘉宾也毫不避讳在镜头面前暴露自己的丑态,还原了一个个更亲民、更接地气的明星形象。这种真实的表现手法最近几年在电视屏幕中大获成功,例如《爸爸去哪儿》、《花儿与少年》等,原因在于,相比较以往明星“修饰”过的形象,观众更愿意看到一个去掉光环的、真实的明星呈现在自己面前。可以说《奔跑吧兄弟》颠覆了观众对传统户外竞技综艺节目的印象。

《奔跑吧兄弟》的成功之处还在于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整个节目随处都在设置悬念,改变了娱乐节目只为博观众一笑的目的,而是在讲述故事,吊足观众胃口的同时,将观众引入到故事情节中来,让观众一起参与到剧情中。嘉宾在节目中的比赛并不是毫无目的的,而是为了完成某项任务,让整个故事更加完整。一期节目大约90 分钟,也就是一部普通电影的时长,在整部“电影”中有竞争,有悬念,有猜疑,有励志,有笑点,不到最后一刻,永远不知道最后的结局。再加上后期制作中音效、字幕、镜头剪辑的处理,使整个“故事”紧凑、搞笑,具有故事性和悬疑性,充分调动了观众的好奇心和观看欲望。节目中心策划推广部主任王征宇说:“全片采用了大量的电影、电视剧的剪辑手法,通过各种倒叙和插叙的表现,悬念感和逻辑性会更强。这也是韩国版《Running Man》节目的精髓,这种独特的叙事结构在之前的国内综艺节目中是前所未有的。”①

2、成员特点鲜明,吸引观众眼球

网上流传着一个段子:“邓超的数学陈赫的腰,祖蓝的大笑baby 的娇,少林宝强会功夫,黑牛李晨体格好,郑恺一屁全撂倒。”在这个段子里传神地描绘了七名成员的特征以及在节目里给人印象深刻的表现。可以说,节目组选取明星时也煞费苦心,每个成员都有自身的特点,或幽默搞笑,或百变卖萌,或力大如牛,或娇柔可爱,所有成员在节目中都发挥了各自的优势与特点,随着节目的进行,七名成员的特点也越发鲜明,例如王宝强招牌表情“傻笑”,陈赫被封“撒娇王”,Angelababy的女神形象等等。有了鲜明特点,在节目前期宣传中便可以“大做文章”,播出后期可跟进宣传,吸引观众眼球,聚集更多粉丝观看。

作为真人秀节目,看点就在于将明星安置在陌生的环境中,让其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看明星的真实表现。不仅考验明星的体格,也在考验明星在游戏中的情商和智商,要求明星在节目中能够放得开,大胆玩。可以说,《奔跑吧兄弟》完美的消费了明星,也将明星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在观众眼前。不矫情、不做作,告别刻意煽情,突破宣传个人魅力的无底线“秀”的怪圈,注重明星在竞技中的真实表现,让观众眼前一亮。比如一向以女神形象出镜的Angelababy 在节目中素颜亮相,一时在网上大获好评,拉近了明星与观众的距离。作为娱乐节目,最重要的就是要搞笑,而这一点,《奔跑吧兄弟》表现得淋漓尽致,除了后期的搞笑字幕之外,演员的出色表现功不可没。表情夸张,语言诙谐,各种搞笑动作贯穿其中,观众在看节目时笑声不断。根据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电视节目的功能之一是心绪转换功能,《奔跑吧兄弟》正是在观众结束一周工作后的周五晚上播出,轻松搞笑的娱乐风格深得人心。

3、大制作、高投入

《奔跑吧兄弟》是浙江卫视节目中心与韩国SBS 团队联合制作,韩国版《RunningMan》本身就是高投入的节目,在韩国颇具人气,远赴北京、香港、泰国等地,在设施及布置上也是“毫不吝啬”。在制作与投入上,中国版《奔跑吧兄弟》比韩国版《Running Man》有过之而无不及。据节目组介绍,中国版《奔跑吧兄弟》特地邀请了两位韩国“大拿”加盟节目,其中一位是红遍亚洲的《来自星星的你》的主编剧。韩国团队在前五期尽全力为《奔跑吧兄弟》保驾护航,不仅全员参与前期节目录制,并在后期制作中把关,首期节目便是由韩国导演曹孝镇亲自剪辑的。除了导演、编剧,韩国版《Running Man》的七位明星也加入其中,在节目中与中国“跑男”展开激烈的撕名牌项目,赚足了中韩观众的眼球。

后期制作的精良也是《奔跑吧兄弟》走红的一大原因。紧凑的剪辑技巧,悬念的设置,蒙太奇手法的运用,某种程度上说,《奔跑吧兄弟》是在用做电影的技术和思维做一档娱乐节目。

二、《奔跑吧兄弟》的营销策略

1、跨屏营销

《奔跑吧兄弟》不仅收视率节节攀升,节目的成功也使七位固定成员的身价迅速飙升。四小花旦之一的Angelababy 成为全民女神,更是接到了羊年春晚的邀请函,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队长邓超受到关爱,以至于一条简单的关于其妻子、儿子的微博便能引来上万的关注;王祖蓝更是在节目期间求婚成功,与女友的最萌身高差也引来无数关注和祝福;郑恺因在第三期节目中放了一个“屁”,娱乐了观众,郑恺本人也在微博里自黑到底,人气爆棚,粉丝数量一夜间增至8万。

在节目播出的四个月里,“跑男”们不仅穿梭于各个城市,更是从电视屏幕跑到了电影院。由陈赫和Angelababy 主演的《微爱》以及由陈赫、郑恺主演的《匆匆那年》都是在《奔跑吧兄弟》播出期间上映。趁着三位明星的“跑男”热,两部电影均取得不错的票房。《微爱》上映第一天票房就达到3600 万元,上映三天票房过亿元,《匆匆那年》总票房近五亿元。李晨与范冰冰绯闻不断,带动了《武媚娘传奇》的热播,邓超微博活跃,发孙俪剧照成功宣传《芈月传》。“跑男”成员借助高人气成功进行粉丝变现,实现了跨屏互动,带来了丰硕成果。

2、粉丝效应

“粉丝”是“对某事物之狂热者,迷”,常用来指代流行文化现象的积极参与者与狂热者。②随着媒介的发展以及大众娱乐节目的多样化,粉丝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他们疯狂而执着地追逐自己喜爱的明星,利用一切传播工具展开追星活动,粉丝一族已然成为了当下的一种社会现象。

粉丝们为追逐明星,不惜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尤其进入互联网时代,移动媒体的发展为粉丝们的狂热追星提供了便利条件,贴吧、论坛、微博,无处不存在粉丝们的身影。粉丝具有一个鲜明特性便是参与性,著名学者詹金斯指出,不断发展的媒介技术使普通公民也能参与到媒介内容的存档、评论、挪用、转换和再传播中来,媒介消费者通过对媒介内容的积极参与而一跃成为了媒介生产者。③如今,无论我们是在刷微博还是在逛论坛,由粉丝创建的内容比比皆是,媒体已经不再被专业媒体人垄断,粉丝逐渐参与到明星话题的制造中来。

作为真人秀节目,选择具有较高人气的嘉宾参与节目是节目组必须要慎重考虑的,《奔跑吧兄弟》中的七位固定成员中除了郑恺名气稍逊于其他明星之外,其他成员几乎在参加节目前便已经具有了较高人气,这便给节目带来了一定数量的观众基础,试想,喜欢女神Angelababy 的粉丝怎么会错过这样一档尽显女神动人可爱的节目?在节目播出期间,成员微博与粉丝互动,发表观看节目后的感言,拉近了明星与观众间的距离,同时也带动了粉丝继续观看节目的积极性。

3、延伸大银幕

《奔跑吧兄弟》第一季刚刚结束,同名大电影的广告已经铺天盖地。趁着余热,大电影已经于1 月30 日上映,这不禁让依旧沉浸在“跑男”中的粉丝们欢欣鼓舞。继《爸爸去哪儿》大电影喜获成功之后,《奔跑吧兄弟》又抢在今年贺岁档走进电影院,可以说是电视节目成功跨屏的两个典型案例。《奔跑吧兄弟》之所以可以走向大银幕与之本身具备的故事剧情不无关系。摆脱以往综艺节目主持人讲话,嘉宾做游戏的呆板格局,《奔跑吧兄弟》更具有戏剧性,从开始到结束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并且这个“故事”讲述的真实,结局不可预估,这才是观众愿意买票走进电影院看一档电视节目的原因。

对于电视节目走向大银幕,自《爸爸去哪儿》开始评论便是两级分化,有叫好者,也有吐槽者。《奔跑吧兄弟》大电影宣传阵势已经展开,有关的微博、新闻层出不穷,无论是拍手叫好,还是嗤之以鼻,都在无形中让“跑男”们加速度“跑”进了电影院。当然,票房如何,还要看观众是否买账。

参考文献

①杨雯,《〈奔跑吧兄弟〉:比快乐更比励志》[J]《. 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11-20

②胡瑛,《媒介重度使用者“粉丝”的受众特性解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③蔡骐,《大众传播中的明星崇拜和粉丝效应》[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1)

明星励志故事范文5

《出彩中国人》由灿星制作自主研发,导演组精心选拔来自全国各地的“出彩候选人”,真实地展现每个人的追梦历程,无死角地记录真人、真事、真感受。与其他达人类选秀节目相比,将会是一次别样的视觉感受。在励志的外壳下,这批“出彩人”大多是来自各行业的行家里手,能工巧匠,展示的才艺内容也非一般的歌舞综艺,是一个让普通老百姓通过个人奋斗和能力,来证明自己尊严和价值的节目。

Q:影视圈

A:徐帆(灿星制作节目研发总监)

Q:《出彩中国人》是灿星与央视的第二次合作,你们承担怎样的角色?

A:灿星与央视的合作从2012年上半年开始,《舞出我人生》之后央视对灿星制作很认可。我们现在是联合出品,制播分离,灿星团队主要的工作还是制作,央一主要是监制、审片、招商、推广。央视有权威和广泛影响力,灿星有丰富的真人秀经验,这次合作是最强品牌和最强制作的结合。

Q:作为一档励志真人秀节目,它的卖点和特色在哪里?

A:灿星是做真人秀起家的,比较擅长。《出彩中国人》的定位是老百姓,我们知道打明星牌固然重要,但百姓的才艺、故事是最能够真实呈现和打动观众的,会有社会共鸣。所以我们的理念是“素人”真人秀,与之央一的定位也符合,它面对的是更广泛的百姓,能够深入到每一个家庭。

当然,才艺类选秀目前非常多,甚至有一些负面的影响。我们在出方案的时候,对百姓才艺的要求是精湛,不要恶搞,不要大尺度的话题和博人一笑的东西。节目要对得起“出彩中国人”这五个字,保证才艺的高品质,央一对品质要求也特别高。另外,节目是像《中国好声音》一样,你除了才艺是最好的,还要展现精神面貌以及真实的人生历程,有打动人的故事。而且节目在周日黄金时段,是值得期待的。

Q:选择“素人”的过程是怎样的,他们难找吗?

A:就是前期海选,不同的导演组到全国各地,联系当地有特殊才艺的人,联系地方媒体、电视台,还有导演会到各个地方走访,去寻找特殊的人物。我们现在已经有一批人在制作,还有导演在继续找人,这是一个长期的持续性的工作,要一直进行。当然现在的工作主要放在已有选手的排练和挖掘故事上。

Q:找到一个“素人”,从开始沟通到完成节目,周期是多长?

A:这个不太一定,每个人不一样。有些可能寻找过程比较长,有些是沟通过程比较长,有些来了见了面也不一定可以用。我们还要根据才艺再反复判断,人物故事方面也要像做纪录片一样长期沟通,这中间有好几轮的筛选。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最长的话要三四个月,也有在录制过程中发现的好种子,也得花两周时间。基本上是导演准备的量越大,对选手挖掘越充分,节目效果就越好。

Q:目前的节目嘉宾是李连杰、周立波、蔡明,这样的搭配基于什么考虑?

A:很难说有统一的标准。周立波做过达人秀,算是一个选秀节目的符号了,很贴近百姓,这方面经验也很厉害。李连杰是一个热点人物,他过去从未做过综艺节目,他的名气很大不需要通过节目去提升自己,他能来是之前我们合作过“好声音音乐教室”,他认可灿星。但是在录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他是很有亮点的,他看问题的方式层次要比一般人高。蔡明的选择是因为央一的播出平台,对北方观众是比较有吸引力的。

Q:这档节目是原创节目,不仅内容上与其他真人秀节目有差异,对频繁引进国外模式的综艺现状会有什么作用?

A:改变我们不敢说。灿星制作现在正逐步走向原创,原创不是说为了争口气,而是因为我们当年是通过像《中国好声音》、《中国达人秀》这些引进节目吸收了大量的经验,才有今天做原创的实力,这是水到渠成的事。同时我们还在关注全球优秀的节目模式,如果有好的模式仍会考虑引进,我们从不拒绝优秀的模式,并且国家也有相关的鼓励原创的政策,相信其他优秀电视台也会逐渐走上原创之路。这是一步一步来的,一个一个节目的积累,一个一个项目的推进,它有一个产业的规律在。

Q:在收视率和制作成本上有具体约定吗?

A:制作成本不便透露,收视率是有一个约定的。

Q:真人秀节目制作过程中,你认为要如何平衡“真”和“假”的元素?

A:这个比较抽象,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的导演是不太有很多设计的,我们支持真实的表演和互动。因为是真人秀,现场感觉和气氛是不能设计的,但也不可能让选手不听导演安排随便发挥。每个工作人员每个岗位都认同真人秀要呈现真实的要点,如果你不认同,你就很难做好。

Q:操作真人秀节目的困难有哪些?

A:未知挑战正是真人秀节目的魅力所在。你没法全部安排好。每个选手上台的效果无法预期,有些会失败,出不来,但他不是演员你不能强迫他。但有时候也会超乎你的想象,有的东西导演之前做了很多功课都没有了解到,但现场突然迸发出来。我们做节目时也很感慨,人生的曼妙啊、无常啊,你可能设计了半天也不够打动人,突然就有个亮点冒出来了。

Q:你可能也关注到2014年各个卫视推出很多不同类型的真人秀节目,请谈一下你对真人秀节目发展走向的看法。

A:先要回答一个问题,大家为什么要做真人秀。做的差的真人秀是永远做的差,做的好的真人秀怎么做好?为什么有吸引力?它相当于结合两种类型,一种是即时的,像资讯一样真实的诉求。另一方面它有综艺的让人开心的元素。所以,好的真人秀节目提供给你的是一些社会性的诉求,以及一些让你开怀的笑点。以前我们说新闻是一部分,综艺是另一部分,好像界限分明,而真人秀恰恰是两者结合。对整个行业来说,目前几家强势电视台推出不同的真人秀节目,可以锻炼自己创作类型、把握观众的能力,这个能力能保证电视制作水平越来越高。比如过几年才艺选拔类的节目没落了,但是你有这个能力,你开启新的类型就比较简单了。所以真人秀节目的丰富是好事,竞争很激烈,大家各展所长,使电视这个行业为老百姓喜爱,我们看到的是更广阔的产业空间。

明星励志故事范文6

关键词:动画片;动漫角色;造型设计

在动画片中“造星”的成功往往预示着动画片所产生的巨大的市场号召力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收益,例如《猫和老鼠》中的TOM和JERRY,《加菲猫和他的朋友们》中的加菲猫,《米老鼠》里面的米奇米妮,《龙猫》里面的大龙猫……都是动画世界经久不衰的长寿明星,他们的足迹遍布全世界。而中国动画的发展需要中国动画“造星”的成功,而在技术赶不上欧美,剧本深度赶不上日本的现今中国动画,“造星”是一条缓慢摸索的道路。

一 属于中国人审美的造型设计

动画形象作为角色行为方式,性格表达的载体,它的具象展现,不光连贯故事情节,表达剧本主题,更重要的是引来观众的直接情感流露。往往国内的很多动画都忽略了观众的审美需求,有的动画角色艺术审美虽然很高,但是观众的接受度却不够,缺少流行元素和民族元素的融入。现今的状况一般模仿痕迹过重,毕竟中国不是欧美,不是日本,大众会喜欢原汁原味的创作,但是绝对不喜欢穿总是挂着别人外貌的“画皮”。不去刻意模仿日本和欧美,做到自己的动画形象和文化内涵的统一,是首先需要考虑的,在这点上《喜洋洋和灰太狼》和《秦时明月》做的都很好,前者诙谐搞笑,但是角色形象没有照搬欧美,反而具有自己的造型特点,简练夸张中透漏出东方人的严谨细腻。后者唯美写实,也没有照搬日本动画的造型,还在里面渗入很多中国古典元素,里面表现的是“东方美”,“中国美”。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明星”,从长远来看不光是发扬了本民族的动画事业,同时也可以将中国的文化推到整个世界舞台上去,让其他的民族和国家通过我们可爱的动画“明星”来了解中国的文化,来了解中国人的生活。

二 寻求多元化,丰富的角色类型表达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名气十足的动漫大腕“明星”,他们很多种族一样,但却绝无雷同,例如最受万能的猫——机器猫,最有女人缘的猫Kitty猫,缺点最多的猫——加菲猫,最笑里藏刀的猫——穿靴子的猫,最笨的猫——TOM猫….不要小看了这些猫咪的影响力,kitty猫是这个世界上最赚钱的猫,而加菲猫在这个世界上拥有2亿6千万名的追随者……他们堪称国际巨星,当然他们都是成功的“造星”模范。

(1)独特的性格设计

这些动漫明星们得到大众的喜爱,正是应为他们独一无二的个性,这里说的独一无二不光指的是它们的外貌体表特征,更是指它们性格中独有的设定,这种设定可以是正面的,美好的,kitty猫的温馨可爱,黑猫警长的正义机警,同时也可以是“负面”的或者说是复杂的:加菲猫的缺点太多了——贪吃、贪睡、懒惰….它让人喜爱的恰恰是它的“不好”这也正是它风靡全世界的魅力所在。中国的很多动漫形象往往太过“正面”,大多数都倾向表达“好”的一面,这固然有助于在官方形象上做到完善的教育楷模,但往往这样设计出来的角色可敬而不可爱,过于雷同,大众的接受度也不高,更勿论市场号召力等方面的经济效益。2010年上映的国产动画《梦回金沙城》,作为目前中国二维动画制作的最高水平,从专业制作而言,无论是在角色造型设计,场景美术设计,音效渲染等方面都达到了国内顶级的水平,但从整体的动画角色性格设定来看,缺乏个性表达。从动画开始所出现的每个角色都充满阳光朝气,少年可爱机敏,成人稳健宽厚,这种全民“正面”的性格表现,使影片缺乏活力,层次感单一,缺少性格对比,角色很难“跳”出来。

(2)成长式的性格展现

几乎所有面对青少年的动画都包含了励志主题,而励志主题,不仅仅通过故事情深入展开,大多数的动画都是以角色性格的成长来体现这一中心思想的,例如《狮子王》中辛巴的成长经历,《花木兰》中花木兰的从军生涯,角色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他并不是完美的,但是到最后我们都会看到他所展现的“完美”,这其中的成长历程才是最为让人引起共鸣的部分。而作为制作精良的《梦回金沙城》的男女主角,一个纯真善良,一个大气稳重,这一自始至终的完美品质虽然得到很多家长的喜爱认同,但可惜的是缺乏成长内涵。青少年最受感悟的,恰恰是其中有可能存在的性格缺陷,以及成长经历中的慢慢完善。比如我们假设“刁蛮高傲”的女主角成长成充满责任感的一国公主,比起影片里面没有特色的女孩更具有厚重感,引人亲近。

三 团队化的动漫“造星”式

每个人心目中对于美好的定义都不一样,每个人喜爱的动漫角色可能也不一样,有人喜欢可爱呆憨的,有人喜欢聪明内敛的,也有人喜欢懒惰狡猾的,在设计一部片子的动画角色的时候,我们不可能在一个角色身上加诸如此多的让人喜爱的品质,但我们可以塑造很多个拥有这样美好品质的角色,这也是动画的理想化体现,是动画商业处理的一种手段。《米老鼠》里面的米奇,米妮,唐老鸭…他们每个都为人所知,充满影响力。国产动画也有成功的范例——《喜洋洋和灰太狼》,先来看看这里面的主要角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