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时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周末时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周末时光

周末时光范文1

家聊 让明星们大呼过瘾

春妮和记者聊起这个栏目的运作过程也是感慨万分,她说:“原本创意《春妮的周末时光》栏目设计的是季播节目,也就是一个季度播出一期,这样就有了比较充足的运作时间,因為每期约请的到场明星嘉宾至少要三个人以上,困难的是明星嘉宾们确实都忙得不可开交,把他们约在一起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每次我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完善这关键的一环。”由于节目形式是朋友间的聚会,聊天的内容没有经过刻意的设计,明星们的许多从未披露过的往事被一一提起;从未说过的心里话在这样一个家庭氛围的场景中被释放了出来,就连明星嘉宾自己录制完节目后,都大呼过瘾。

其实,春妮和制片人李雪萍最初的想法只是想舞台上必须有设备能唱卡拉OK,后来一想,不如把卡拉OK搬回家,让一拨老朋友像在家里做客,家的氛围会让聊天的环境特别松弛。春妮说:“节目中不仅明星的表现是多面的、放松的,自己也是本色表现,我很爱笑,在节目中我也爱笑,笑起来还是没心没肺的感觉。”

鞠萍打飞的赶节目 让春妮感动

在录制其中一期《春妮的周末时光》栏目时,来春妮家做客的是李扬、王刚、鞠萍,他们的集合也被誉為是二十世纪八十、九十年代中国好声音的集结,曾经同為著名“配音”演员的三人再聚首实属不易。春妮说:“好不容易把王刚和李扬的时间定好,鞠萍姐姐又出现了问题,此时她正在香港主持一台非常重要的演出活动。鞠萍姐姐想方设法,还没等那边的活动结束就赶紧打‘飞的’赶往北京,风风火火地赶往北京电视台的新址,其实,录制现场在老台,结果,鞠萍姐姐马不停蹄又从东三环赶往西三环,此时的王刚和李扬老师已经在节目录制现场等待多时了,二位老师还直安慰我别着急。鞠萍姐姐一到连水都没顾上喝一口,直接开始录制节目。看到鞠萍姐姐赶时间赶得憔悴的面容,我既心疼又觉得过意不去。”

鞠萍姐姐在录制现场说:“今晚我还和李扬老师一起配了一段简爱,这都是我上大学时练习的片段,十几年后和配音大腕合作,有压力啊”。那天的节目中还有一段错位配音,李老师配和珅,王刚老师配纪晓兰,鞠萍姐姐配小月……充满了亲情和幽默的节目让这三位当年的“好声音”回味无穷,并在各自的微博中感叹。唐老鸭李扬在微博中写道:亲们,今晚七点半北京电视台文艺频道,到春妮家来看唐老鸭和鞠萍姐姐,王刚老师,哈哈哈……

周末时光范文2

都可以让他充满激情。在他的创作道路上,

幸运地结识了志同道合的两位著名建筑师

仲松与张永和,与他们的合作也将周红亮的事业

推向了成熟。他是就像一名玩耍灯光的

魔术师,将我们的空间变得魔力四射。

关于设计师/周红亮

周红亮,是当代最具有创造力的灯光设计师。2006年的一次工作变动让他和灯光设计邂逅,从此开始了追寻光影的旅程。他热爱自然界的光影,热爱设计。他的作品形式丰富,涉及到美术馆、艺术展、时装秀以及高级餐厅等。他创办了周红亮照明设计公司,设计的作品屡次获得中照奖室内奖、照明周刊杯大奖和灯芯草学社照明奖等灯光设计类知名荣誉。

“好的灯光设计应该是纯粹的、

极致的、有戏剧性的。就如同在蓝马赫西餐厅里,

灯光绝不会只是一种修饰。”

我享受这种忙碌

忙,似乎是所有设计师的状态。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工作日或是休息日,他们永远都在“忙”这个节奏上。但是在短短的采访中,周红亮总是带着轻松的口气对我说,“我享受这种忙碌,只有享受这种忙碌才能让自己保持最好的设计状态。”

他的工作室在雍和宫附近,幽静的古巷,一处难得的静谧空间。虽然周红亮的工作很繁忙,但他只要走入这条安静的古巷,就忘却了疲惫。而这份对于自己设计事业的热情只源于他的热爱。

制造惊喜的“灯光魔术师”

周红亮说自己更注重内在的设计,他讲究一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设计理念,他认为好的灯光设计应该是纯粹的、极致的、有戏剧性的。所以他在灯光设计这条道路上,也一直恪守自己内心的设计理念。问到他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设计师的时候,他说他希望自己是一个“灯光魔术师”,可以用光表现出建筑空间自身的美。

周红亮还是一位执着的设计师,即使经验告诉他室内照明的视觉焦点在立面上,但他依然对每个项目的细节密切关注,并且灵活地处理视觉焦点与灯光变化的节奏。他执着于一步一步精心的设计,让原来固定的空间可塑性变大,调节灯光的变化节奏,改变人们寻常的观察方式。置身于相同的空间,却能感受到不一样的变化,这就是周红亮这个“灯光魔术师”的神奇魔力,他能不断给人带来惊喜!

与建筑师的合作

周红亮是幸运的。他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结识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 资深建筑师仲松,他们在一起合作完成了多个经典项目。仲松构建环境,周红亮用灯光来表现环境的美,就在这种不断的合作中,周红亮与仲松的关系,也变得更加有默契。

周红亮说:“玛丝菲尔时装秀的总设计师仲松先生希望通过水的运用加入东方的味道,希望秀场的光干净、纯粹。我在灯光上考虑:水不做照明,利用黑镜般的水面映出模特的倒影,强调这种空灵的东方意境。”不难看出,他在与建筑师合作的时候需要更细腻的情感与更敏锐的观察力。他还提到,只要读到相关的原始资料,他的脑海里就会慢慢浮现出对该项目的想象,一些光影图式在这个过程中慢慢生成。再围绕建筑本身展开设计,用光表现出建筑空间自身的美,这就够了。

这是京兆尹餐厅,一处古色古香的地方。设计师利用暖黄灯将树的剪影投射到木块隔墙和叠瓦屏风这些载体上,让阴影增加空间的深度感和空灵感。走入这个曲径通幽的环境,仿佛静坐竹林中,桌上烛光微闪,让闹市里难得的静谧抚慰人的心灵。

听琴、品香、饮茶,看墙面流动的山水画—— 这就是周红亮渲染出的古琴艺术展的现场。这个展览地点是国家大剧院,是斫琴大师王鹏先生为推广古琴文化而办的特展。周红亮营造幽静的古典气氛,意在表现“长物志”中传统文化之美,用地面光斑引导人前行,从而让人们的观赏贯穿始终。

周红亮平时喜欢留意

自然界的光影变化,用镜头

去记录一些曼妙的光影,

他说,这些神奇的光影变化

让他能丰富自己的创作,

也是灵感的来源。

周红亮平时喜欢留意

自然界的光影变化,用镜头

去记录一些曼妙的光影,

他说,这些神奇的光影变化

让他能丰富自己的创作,

也是灵感的来源。

龙美术馆由中国私人收藏家刘益谦、王薇夫妇投资建造,用于展示他们收藏的艺术品。建筑风格干净、纯粹,周红亮设计的灯光也相应地用干净、纯粹的光影图式延续这种气质。用灯光的明暗来强调空间的流线节点和转折走向,以此表现空间之间的连通关系和立体感,引导观众准确地理解空间,并清晰地感受到空间的气质。

玛丝菲尔时装秀的设计师仲松先生希望通过水的运用加入东方的味道。周红亮就在灯光上考虑:水不做照明,利用黑镜般的水面映出模特的倒影,强调这种空灵的东方意境。观众席的照明采用暗槽式间接照明,引导观众寻找座位。两侧帷幕用柔和的蓝光淡淡照亮,作为远景层次。

Q:您是如何与灯光设计结缘的?

A:从前的我对光线的力量充满好奇,但并不了解灯光的奥妙,是个门外汉。2006年的一次工作变动让我和灯光设计相遇,从此开始了追寻光影的旅程。我热爱灯光设计工作,我对光的知识、经验和对光的感觉都是在工作中一点一滴积累的。

Q:我觉得灯光设计本身就是一种抽象的设计,您能具体说说您创作的过程吗?

A:我的设计过程比较感性。收到原始信息(建筑空间形态、委托方的要求及场地条件等等)后,最先涌现的就是一种感觉—— 概念不是特别清晰,但形象会特别明确的感觉,我的大部分工作内容就是用技术去实现它。

Q:在您的设计生涯中,有没有哪个设计师或者艺术家或者其他人对您在设计灯光的时候产生影响?

A:对我做设计影响比较大的是生活经验,一些偶遇的光、色、影,特别的场景、空间体验,甚至梦境的体验,这其中混杂着相识的各种人对我的影响,好像无法抽离出哪个具体的人。

Q:您认为什么样的灯光情景是可以给人感动的?

A:让人感动的灯光情景应该是纯粹的、极致的、有戏剧性的。

Q:您在设计一个空间内的灯光的时候,是怎样打开思维寻找灵感的?

A:创意阶段靠逻辑推理和计算是做不到的,就是靠感觉!当我第一次看到平面图,读相关的原始资料,脑海里就会慢慢浮现出对该项目的想象,一些光影图式在这个过程中慢慢生成。这其中哪些因素在参与这一过程,我也很难说清楚。

周末时光范文3

我有五点感受:

一是协同创新。我向来赞成这样的观点:学习型社会是个新的社会发展理念、新的社会发展模式、新的社会发展形态;学习型社会建设不只是教育改革课题,更不只是技术应用课题,可能首先是个社会发展课题。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特别是数字化学习,为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了非常广阔的探索和创新空间。而要想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充分而有效地发挥数字化学习的作用,如果不能建立时下正在大力倡导的协同创新机制是不可能的。若再进一步说到终身教育体系和终身学习服务体系,恐怕更是如此。对于协同创新,不同领域和不同层面似乎有些不同理解和阐释,实践中有时也很难避免成为“口号”或者“标签”。有论者指出,“协同创新”指的是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可以说,广州市在推进学习型社会中对数字化学习的创新探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协同创新”的鲜活案例。所谓“广州模式”,首先值得注意的可能就是对于“协同创新”机制的探索,尽管其经验和成果还只能说是阶段性和形成性的,但却为今后的持续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对于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多元化运行机制的探索,“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共同发力,以及多机构参与、深层次合作、大规模应用等方面的尝试,现在应该能够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我还特别注意到普通高校的参与――虽然目前还是相当有限的参与。如果说普通高校对于所在地方的学习型社会建设理应承担一份责任,数字化学习港有没有可能成为普通高校服务于所在地方的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平台?广州市的创新探索或许能提供一些新的启示,当然也会涉及一些很有意思的课题。

二是深度融合。开辟数字化学习新疆域,重点是在实践中探索数字化技术为各类社会成员的终身学习,以及为学习型社会建设所提供的新的可能性,还有逐步实现这些新的可能性的现实载体和推进路径。套用时下流行的话说,也就是对信息技术与教育特别是终身学习的深度融合进行创新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提法,可能是从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国家战略移植过来的。遗憾的是,虽然都在说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但什么是深度融合,如何实现深度融合,当前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是什么,怎么才算是实现了深度融合,诸如此类的问题都还不能说已经受到了足够的关注。我曾说,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将直接决定未来远程教育包括开放大学“价值链”和“生态圈”的形成。但我个人其实并不很赞成深度融合的说法,总觉得还是说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似乎更加平实和靠谱一些。正像有学者指出的那样,建设学习型社会,数字化学习方式逐渐成为首选,学习形式的信息化成为必然,包括学习系统、学习资源、资源交流等方面的高效整合。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广州远程教育中心在这些方面基于应用所作的努力,包括对于数字化学习环境和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尤其是区域数字化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创新探索,以及这些创新探索所取得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可能有助于深化我们对于所谓深度融合的理解。党的十政治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之一是“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报告中有19处提到信息、信息化、信息网络、信息技术、信息安全。在终身学习领域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恐怕还有必要从这个层面去考虑和解决问题。就是说,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要特别强调社会成员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意识、习惯和能力的养成与提高。数字化学习肯定有助于提升社会成员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从而促进整个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三是突破瓶颈。在探索数字化学习、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进程中,协同创新也罢,深度融合也罢,显然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梳理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广州远程教育中心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对于数字化学习的探索,可以清晰地看出是个通过实施相关项目,不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的过程。这些具体项目所能实现和取得的自然只是有限目标和阶段成果,非常重要的是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并且不断地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进而付诸解决问题的实际努力。几年前,我曾主持实施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社会的建设与示范”教改项目,验收时我提出有4个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问题:面向终身学习的优质教育资源严重不足,资源整合、优化与共享面临困难;政府投入和引入市场机制缺乏明晰的政策法规支持和制度保障;对“数字化学习港”多元化发展趋势还缺乏指导与协调;依托公共服务体系实现“数字化学习港”建设目标缺乏社会环境和自身条件支持。广州市的创新探索在这几个方面都有新的突破和新的进展。如果我们承认远程教育领域似乎越来越显得浮躁和充满喧嚣,那不能不说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广州远程教育中心的创新探索实在难能可贵,在急功近利的现实环境中很有些反其道而行之的意味,其中的艰辛或许只有亲历者清楚。在我看来,他们的创新探索可能有这样三个特点:不做表面文章;不是短期行为;总是“带着镣铐跳舞”。

几年前,时任教育部高教司司长的张尧学院士在谈到中国远程教育和国外的差距时说,首先是我们的真正的教育工作者或者教育家几乎没有。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教育家呢?这里我想引述陶行知1919年的一段论述:“我们常见的教育家有三种:一种是政客的教育家,他只会运动,把持,说官话;一种是书生的教育家,他只会读书,教书,做文章;一种是经验的教育家,他只会盲行,盲动,闷起头来,办……办……办。”在陶行知看来,“今日的教育家,必定要在下列两种要素当中得了一种,方才可以算为第一流的人物”。哪两种要素呢?陶行知说,一是敢探未发明的新理,二是敢入未开化的边疆。“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总起来说,创造开辟都要有胆量。在教育界有胆量创造的人即是创造的教育家,有胆量开辟的人即是开辟的教育家,都是第一流的人物。”这次学术圆桌的主题“开辟数字化学习新疆域”,就是从陶行知这番话生发而来的。推进数字化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呼唤“创造的教育家”和“开辟的教育家”批量涌现。至少,需要更多的人像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广州远程教育中心那样,在实践中持之以恒地去“创造”和“开辟”。我们讨论“广州模式”,恐怕应该特别关注他们的“创造”和“开辟”,以及无论顺境还是逆境中对于“创造”和“开辟”的坚持。

四是重视研究。这也是广州市创新探索的一个特色。广州市教育局围绕所承担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推进广州学习型社会建设”,倚托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和广州远程教育中心,启动了数字化学习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研究攻关项目计划。“广州数字化学习网建设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等八个攻关项目以及一批子项目,均着眼于研究解决数字化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具有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并以攻关项目研究推进实践工作进程。前些时,我曾谈到《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一书中所揭示的趋势,“以决策为目标的研究”已取代“以结论为目标的研究”,教育研究不再着重于得出结论(理论、一般概念等),而是注重面临的问题和决策者、教育者的需要,“对教育研究的需求程度能如实反映出决策者对变革的一般态度”。这次学术圆桌呈现的攻关项目取得的一些初步成果,体现出的正是“以决策为目标的研究”的特点,有理由予以更多的期待。

五是战略转型。广播电视大学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中心任务,简言之就是“办好开放大学”――推进广播电视大学战略转型,实现将广播电视大学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开放大学的发展目标。战略转型的重要课题之一,就是探索如何基于开放大学的宗旨、定位、功能及其对于质量和特色的追求,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发挥独特功能作用,并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开放大学作为国家教育资源和公共教育资源,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应该而且能够提供所需要的社会化服务,同时,开放大学的发展也将越来越依托社会化服务。对于这个课题的探索,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广州远程教育中心是先行者、引领者和示范者。广州市注重发挥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在推进广州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大力支持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开辟数字化学习的新疆域。“广州模式”所呈现的主要是广播电视大学在社会化服务方面所进行的创新探索,显示了开放大学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可能发挥的独特功能作用。用个未必贴切的比喻,如果说广播电视大学的相关探索总体上说还是1.0版,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广州远程教育中心的探索或许可以说是2.0版,而且有些方面的探索现在看恐怕还是“超前”的,比如从其体现的理念及架构设计看,甚至可以说体现出了3.0版的特点。多少有点遗憾的是,今天的研讨没有涉及社会化服务的创新探索对于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大学作为新型大学的基本建设,包括对于开放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人才培养质量保证有可能起到什么作用。似有必要把推进数字化学习、服务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创新探索,置于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大学的整体发展战略当中,来进一步探讨其现实价值和样本意义。说到底,对于数字化学习和社会化服务的创新探索,应该能够提高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大学作为新型大学,面向各类社会成员开展继续教育,为各类社会成员的终身学习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的综合办学能力。事实上,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广州远程教育中心在推进广州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对于数字化学习的创新探索,对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的改革和发展已经起到了多方面的作用,有些方面的作用包括其持续和潜在的影响,我们囿于现在的认识水准可能还没有意识到。

中心城市因其对包括农村地区在内的较大地域范围具有强大吸引力和辐射力的综合职能及枢纽作用,在整个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有研究成果指出,学习型城市的创建与形成,可以有效地发挥其引领性、辐射性、服务性、基础性等功能,从而有效地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当然,城市的地位和功能等随着中国社会变革与发展正在出现许多深刻变化。比如党的十提出要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相信我国的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将成为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重要的角色。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和进程中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可能涉及许多较深层次的问题。具体到某个城市的学习型城市建设,包括对于数字化学习的创新探索,恐怕还要关注不同城市的不同特征。比如,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以至气质等等,肯定会在其学习型城市建设中顽强地表现出来,直接影响有专家提及的所谓学习文化的形成。而独具特色的新的学习文化的形成,应该是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会的基本标志。“广州模式”最重要的内涵,很可能就是所谓“学习文化”。

周末时光范文4

关键词:农产品;营销;现状

农超对接即农户和商家签订意向性协议书,由农户向超市、菜市场和便民店直供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方式,主要是为优质农产品进入超市搭建平台。目前国外正在积极搭建此平台,利用完备的物流设施和先进的现代化信息系统,把农产品从生产、供货到销售形成一种规模化、系统化、标准化的供应链体系,从而实现流通环节的减少,物流成本的降低,销售渠道和价格的稳定。

据了解,在日本,已经有77%的人选择在超市购买农产品。同样的,在美国,农产品经超市销售的比重达80%,而在我国却只有15%。由此看来,农产品销售在国外已基本进超市化,在市场行情瞬息万变,竞争无比激烈、物价上涨严重的今天,我国实行农超对接已经刻不容缓。

广州位于珠三角地区,是一个比较繁华的都市,农产品消费量大,但自给能力相对较低,对外地果蔬输入依赖较大,容易因外地供求变化货自然灾害等等导致物价大起大落,而位于广州郊区的从化、白云等地区,随着城市发展,农业压力也比较大。自2008年中央1号文件和十七届三中全会中提出农超对接至今,广州农产品销售进入模式化营销,经调研,我们总结出三种广州特色营销模式:“家乐福”模式、“万汇园”模式、“菜市场”模式,下面是对这三种模式的分析。

1 “家乐福”模式

1.1 货物流通分析该模式目前在广州是一个主流的农产品营销路线,也是具有广州特色的“农超对接”的典型模式。据调查了解,走“农超对接”营销路线的60%企业是选择该模式的,并且在工商部门申请的都是平价商店的挂牌试点,不难发现广州是以推动平价商店的形势来推动“农超对接”政策的。其特点有四:第一,挂有“农超对接的超市一般都有申请”平价超市”名号;第二,大多数与挂牌商店合作的供应商至少有两个及以上;第三,挂牌商店打的新鲜健康口号的标准大部分来源于供销社,商店本身质检问题有待落实;第四,该模式的农产品一般只需经过三个节点就能到消费者餐桌。

农民/农业基地供销农贸企业“家乐福”(超市)“家乐福”模式货物流通路线图

通过承包农业基地及与供销农贸企业合作,把新鲜的蔬果直接运往超市,这种模式节省采购成本,减少中间的流通环节。通过与超市的合作,农民可以得到更多有利的市场信息,避免盲目生产,有利于解决“农业三问”等重大困难。与此同时,超市也能够获得相对优质、稳定的货源,使得超市销售的农产品价格更有竞争力,保证了产品可以被溯源,食品安全得到保证,从而使消费者的利益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1.2 产品质量分析广州家乐福的产品大多来源于珠三角、广东郊区和广州本地等地方。相应的农贸经销企业与超市签订合同,并对接销售,实行了点对点的销售模式,使得采摘的蔬菜能够在短短的三个小时内及时的运送到广州市内的超市,极大的保证了生鲜蔬果的新鲜程度。由于农产品是由专门的企业营销,因此其安全指标具有严格要求,在农产品的培养过程中对其进行专业及标准化管理,包括化肥、药物使用量等等,使得绿色无公害的蔬菜生产成为了可能,其安全质量优于农贸市场上所购买的相同品种的蔬菜。

1.3 产品价格分析

据了解,家乐福直采模式从2007年开始施行,目前家乐福直采农产品品种达50余种,占生鲜产品总采购量的30%。这些蔬菜直采于农超对接基地并直接售卖,与此同时家乐福还拥有多个农超对接基地,因地制宜,从不同地区选择供销商,在规定的时间内把产品运送到家乐福的采购部。中间所节省的转运费用,是构成销价便宜的主要因素,也是超市是否进行农超对接的差别。

2 “万汇园”模式

2.1 货物流通分析该模式目前是广州另一个主流的农产品营销路线。据调查了解,走“农超对接”营销路线的商家中有20%是选择该模式,并且有的商家也向工商部门申请了平价商店的挂牌试点,与“家乐福”模式不同的是该模式的中转商以合作社为主,主要经营广州地区的特色农产品,多是包装出售的蔬果,或者干货,比如:荔枝、杨梅等。

农民合作社“万汇园”超市“万汇园”模式货物流通路线图

在运输费用方面,由于一些产品是由商家送货上面,运输成本已计入,若自行采购,那么运费需重新加入。如果只是从周边采购,那么运费将占很小一部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的损耗率,由于主打的是干货,对此损耗也不高,而对于新鲜的农产品,损耗率大概在5%左右,并且可能还更低,因此其运输成本可控制在比较低的价位。

其特点是直接从农庄提货或者合作社送货上门。由于商店内销售的特产大多数为干货,所以运输过程中所需要的保鲜冷藏设备不需太过完善。

2.2 产品质量分析 万汇园主要是经营以干货为主的食品附加上时令的蔬果,在其店中实行的是商店加合作社的方式,每个加入到万汇园的加盟商中,在商店的标准要求下,其物品的质量基本经过质检部门关于ISO9001的质量检测标准的检测通过才能在其店中进行销售,且在其店中设立自检的区域,并有经过工商质监局专门培训的质检员对产品进行质检,但其检测仪器简陋且质检员并非专业人员,对此种质检的可靠性不大。虽如此,工商质检部门也会每个月不定期到店里进行质检,一般每个月两至三次,确保产品符合ISO标准,由于检测次数不多,也很难确保所有售卖产品的安全性。但相比缺乏安全监管的摊贩及菜市场来说,这类模式的产品质检属于较高水平。并且货源可溯,权责明确。

2.3 产品价格分析 万汇园的农产品主要以干货为主并兼有一定量的鲜货,这些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公司单位和游客(各占1/3);主要面对的市场是中高端消费者,普通消费者平时较少购买,其价格比外面市场要高出一定的价格,其质量比外面的好些,但是较高的价格令普通消费者难以接受。对于本店可以这么总结:主打质量,价格偏高,偏重中高端消费者,而偏轻普通消费者。

3 “菜市场”模式

3.1 货物流通分析该模式目前是社会上最传统的农产品营销路线。有着深远的历史根基,目前很多消费者仍会选择在菜市场消费。

农民收购商一级批发商N级批发商菜市场

“菜市场”模式货物流通路线图

总的来说,这种模式的流通成本是相对较高的。从流通环节来看,此模式从源头到终端,至少要经过三个环节,每个环节必经过装卸、搬运、配送等物流环节,从而使运输成本、人工费、货物损耗率上升,导致终端采购成本过高。

3.2 产品质量分析 菜市场的生鲜食品是主要来自于批发商的收购,过多的中转使得运输的时间过久,虽然有运用了冷链运输设备,但其蔬果的质量随着时间的拉长也会有着不同程度的破损,并且批发商看中的只是农产品的卖相,而忽略其质量和安全性。对于农民的农药使用量等环节都没能深入了解与监控,使生鲜蔬果食品无法得到质量上的保障,国家有关部门也没办法对其实行进一步的监督。

3.3 产品价格分析 金喜菜市场是属于最基本的小型菜市场,中低层的消费者的日常果蔬消费一般都是在此类菜市场获得的。与同地区不同性质的广百商场的售价对比,我们会发现金喜菜市场里的各类农产品都要比广百商场的要贵,比如土豆,菜市场里是2.5元每斤,商场里是0.98元每斤,足足相差了2.5倍。主要原因是,菜市场是属于第三手销售,通过层层的批发环节下来,小型销售者要获得利润,就要提高零售价,从差额中获取细微的利润。而在百货商场方面,因为中间省去了转折环节,即使不提高零售价也能获得利润,这是百货商场的优势。

另一方面,其农产品在不同季节价格浮动比较大,信息交流比较局限,农民没有得到专业的指导,该模式下的农民承当的种植风险比较大,不确定性比较多。同时其风险很大一部分也转移到消费者身上。

4 广州三模式对比

4.1 物流方面 “家乐福”模式和“万汇园”模式的物流时间比较短,其原因在于这两种模式的中转商比较少,能确保农产品最快的到达消费终端,出售给消费者。而“菜市场”模式的中转环节比较复杂,中途运输有很多不确定性,导致物流时间比较长。

周末时光范文5

1、广州地铁3号线首末车时间 :主线6:00-23:30,北延线06:00-0:08。

2、广州地铁3号线(Guangzhou Metro Line 3)是广州地铁第三条建成运营的线路,于2005年12月26日开通运营首通段(广州东站至客村站),2006年12月30日开通运营一期工程(广州东站至番禺广场站、天河客运站至石牌桥站),2010年10月30日经拆解开通运行北延段(机场南站至体育西路站),标志色为橙色。

3、广州地铁3号线,线路起于天河客运站,途经天河区、海珠区和番禺区,贯穿新中轴线区域、番禺区新城区等区域,止于番禺广场站;北延段起于体育西路站,途经天河区,白云区和花都区,止于机场北站,地铁大致呈南北“Y字形”走向。

(来源:文章屋网 )

周末时光范文6

论文关键词:体育舞蹈;体育舞蹈俱乐部;经营模式

一、前言

随着体育舞蹈项目传入中国和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及体育舞蹈竞技、表演、娱乐、健身的特性,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和参与到体育舞蹈这个项目中来。这就促使体育舞蹈俱乐部的在中国迅速的发展,由于人们对体育舞蹈的需求的不同,进而出现了不同性质的体育舞蹈俱乐部,本文通过对广州市体育舞蹈俱乐部的经营模式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找出体育舞蹈俱乐部今后的发展方向,为以后体育舞蹈俱乐部经营者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广东育苗体育舞蹈国家青少年俱乐部、广东省体育舞蹈培训中心、佳成舞蹈文化机构、广州市绿叶体育舞蹈俱乐部、广州利百佳体育舞蹈俱乐部。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体育舞蹈、体育管理学方面的书籍、论文、期刊等试图找出适合现代体育舞蹈俱乐部发展的经营模式。

2、个案调查法:对不同类型俱乐部采取个别案例的调查研究。

3、专家访谈法:与体育管理学及对体育产业有资深研究的专家教授进行访谈。

三、体育舞蹈俱乐部经营模式的定义

经营:现代汉语词典中经营就是筹划并管理,这个一般针对企业而言。另外经营泛指计划和组织。百度百科名片中经营是指根据企业的资源状况和所处的市场竞争环境对企业长期发展进行战略性规划和部署,制定企业的远景目标和方针的战略层次活动。它解决的是企业的发展方向,发展战略问题,具有全局性和长远性。模式:百度百科名片中意思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把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到理论高度,那就是模式。模式是一种指导,在一个良好的指导下,有助于你完成任务,有助于你做出一个优良的设计方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会得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经营模式”在百度百科名片中意思是企业根据企业的经营宗旨,为实现企业所确认的价值定位所采取某一类方式方法的总称。其中包括企业为实现价值定位所规定的业务范围,企业在生产链的的位置,以及在这样的定位下实现价值的方式和方法。经营模式是企业对市场做出放映的一种范式,这种范式在特定的环境下是有效的。因此体育舞蹈俱乐部的模式我们可以定义为体育舞蹈俱乐部根据自己的经营宗旨,为实现体育舞蹈俱乐部所确认的价值定位所采取某一类方式方法的总称,经过被理论加工后形成的一种可以模仿或推广借鉴的样式。包括体育舞蹈俱乐部为实现价值定位所规定的业务范围,以及在这样的定位下实现价值的方式和方法。

四、广州市体育舞蹈俱乐部经营模式分析

(一)体育舞蹈俱乐部

体育舞蹈是一项新型的体育项目,它把体育与艺术结合在一起,是一项高雅的活动。体育舞蹈有着娱乐和锻炼价值,所以体育舞蹈也是一项人体文化,非常受广大市民的青睐。俱乐部(又称会所;英文:Club)单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人们聚集在一起进行娱乐活动的组织团体或者其场所,严格解释是具有某种相同兴趣的人进行社会交际、文化娱乐等活动的团体和场所。

(二)体育舞蹈俱乐部的类型

广州市体育舞蹈俱乐部的形式多种多样,按其运行机制可分为三种类型:经营型、准经营型、单位型。

1、经营型业体育舞蹈俱乐部

经营型体育舞蹈俱乐部。例如:佳成舞蹈文化中心、利百佳体育舞蹈运动俱乐部、广州绿叶体育舞蹈俱乐部。经营型体育舞蹈俱乐部,是指经营者投资建成,以赢利为目的,实行股份制管理。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它即满足了广大体育舞蹈爱好者学习舞蹈技术、健身、娱乐的需求,又在灵活多变的市场竞争中为自己找到了一席之地,是现今体育舞蹈俱乐部发展的主要方向,也将是未来体育舞蹈运动市场开发的主要依托。经营型体育舞蹈俱乐部的生存发展取决于在市场机制下的运作,它在追求利益的同时满足了广大体育舞蹈爱好者学习舞蹈技术、健身、娱乐的要求,是当前体育舞蹈爱好者的首选之地,它的形成和发展代表了当今大众体育的一个主要组织形式,对体育市场的发展尤其是体育舞蹈市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准经营型体育舞蹈俱乐部

准经营型体育舞蹈俱乐部,例如:广东省体育舞蹈培训中心、广东育苗国家青少年体育舞蹈俱乐部。准经营型体育舞蹈俱乐部:是指体育局在原有的场馆和业体校的基础上组建的,它以追求社会效益为主,收费标准要低于经营型体育舞蹈俱乐部,并且全部费用将用于场馆维修,改善设备条件和教练员的费用。准经营型体育舞蹈俱乐部的内部管理是以体育局的行政管理为主,俱乐部经营管理为辅的一种管理模式。

3、单位型体育舞蹈俱乐部

单位型体育舞蹈俱乐部,例如:各高校的舞蹈俱乐部、舞蹈协会及舞厅。单位型体育舞蹈俱乐部是指一些企事业单位利用自己单位的场馆组建的体育舞蹈俱乐部。俱乐部成立的宗旨:第一,提高本单位人员的健康水平、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第二,能够代表单位参加本系统和社会上举办的各种体育舞蹈比赛,为本单位争得荣誉。单位型体育舞蹈俱乐部的内部管理,是以各单位的工会部门或是学生管理部门为主管,由于俱乐部是在业余时间服务于本单人员,所以俱乐部的正常运行是依靠单位的扶持和国家的福利机制,在经济上和行政上是和单位联为一体的,没有自己的独立经营权。

本文以下提及的体育舞蹈俱乐部均为经营型或准经营型体育舞蹈俱乐部。

(三)广州代表性体育舞蹈俱乐部与全国知名体育舞蹈俱乐部的主要业务比较

目前广州的体育舞蹈俱乐部都是在自发的基础上逐渐走向商业化道路的,经营方式比较单一,主要以收取培训费、场租费为主,销售体育舞蹈用品为辅。

广东省育苗体育舞蹈青少年俱乐部,是在广东省体育舞蹈运动协会领导下,由吴琴老师创办的。主要以培养青少年为主,之前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体育舞蹈选手,像吴稚安、李文、张白羽、孙看等。在他们上专业院校以前曾多次包揽广东省、广州市锦标赛少儿、少年组别的冠军。现在广州市体育舞蹈俱乐部百花齐放,像利百佳、佳成舞蹈、绿叶体育舞蹈俱乐部、个少年宫也都培养出一大批业余成人及青少年选手。

深圳港龙舞蹈文化机构,从1998年初创办至今已涵盖了体育舞蹈培训、体育舞蹈赛事组织、舞蹈健身、体育舞蹈传媒和舞蹈演艺事业等诸多方面,以体育舞蹈为核心的主营业务主要是联系和协调很多行业组织和承办各类活动。同时为广大的体育舞蹈爱好者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艺都舞蹈文化机构,由张世华先生创立于1998年,下设“深圳市艺都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市艺都体育舞蹈培训中心”、“深圳市艺都舞林会”及“香港艺都舞蹈文化会有限公司”,致力于中外舞蹈文化的推广和交流、大型文艺表演和比赛的策划承办、舞蹈文化用品的制作、销售以及各类舞蹈的教学培训。

以上可以看出,广州体育舞蹈俱乐部主要以参加体育舞蹈协会比赛为主,是建立在选手的业余爱好的基础上,没有多元的经营方式组合。

(四)广州体育舞蹈俱乐部都有一定的规模但缺乏品牌意识

广州体育舞蹈俱乐部有几家已经初具规模,像育苗、绿叶都有几个分场地,但采取的经营方式是跟别的单位合作经营或是只是自己的分支场地。育苗曾和多家小学进行合作,在小学内开设体育舞蹈兴趣班,然后派几个老师过去上课,利润跟学校分成。但都没有形成自己的连锁机构。

品牌是一个名称,名词、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其目的是识别某个销售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劳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看品和劳务区分开来。因此一种品牌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知名度、声誉、市场占有率、能够实现持续的利润增长。很简单的一个例子,在广州如果有人说去健身俱乐部我们大家很多时候想到的就是“力美健”为什么?

因为“力美健健身俱乐部”已经成为一个健身行业的品牌。“力美健”健身俱乐部的经营方方式20世纪80年代有氧健身操在中国流行,中国健身俱乐部行业开始于孕育。1994年马华成立了自己的健身俱乐部,1999年起马华引入了连锁经营模式,在河南、河北、云南、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开办了10家健身俱乐部分部。“力美健”健身俱乐部正是效仿和发展了这种经营模式从2001年开始它的圈地运动现已发展到5个地市25家直营连锁。

品牌连锁经营的优势:1、授权人只以品牌、经营管理经验等投入,便可达到规模经营的目的,不仅能在短期内得到回报,而且使无形资产迅速提升;2、被授权人由于购买的是已获成功的运营系统,可以省去自主创业不得不经历的一条“学习曲线”,包括选择盈利点,开发市场等必要的摸索过程,降低了经营风险;3、被授权人可以拥有自己的公司,掌握自己的收支。被授权人的经营启动成本低于其它经营方式,因此可在较短的时间内收回投入并盈利。被授权人可以在选址、设计、员工培训、市场等方面,得到经验丰富的授权人的帮助和支持,使其运营迅速走向良性循环;4、授权人与被授权人之间不是一种竞争关系,有利于共同扩大市场份额。这种经营模式比广州市俱乐部现有的经营模式有着不可比拟竞争优势和赢利点。

以上可以看出广州市的体育舞蹈俱乐部还在发展的初级阶段,缺乏连锁经营和品牌意识。

(五)广州市体育舞蹈俱乐部盈利方式

1、培训费

培训费是指参与培训者接收专业的指导所支付的费用。从盈利的角度来看,体育舞蹈俱乐部获取的培训利益可能有三种方式存在:(1)俱乐部招聘舞蹈教师,俱乐部支付其课时费后所获取的收益;(2)俱乐部和舞蹈老师合作,俱乐部支付舞蹈老师分成后所得的收益;(3)俱乐部和相关部门合作,获得分成后,支付舞蹈老师所得,获取的收益。

广州市大多数体育俱乐部的盈利方式主要是培训费。像育苗、青宫、佳成、省体育舞蹈培训中心,由于开展业务的单一性决定了它收入的单一性,以上俱乐部都是以开展体育舞蹈培训课成为主。经营体育舞蹈用品为辅,没有参与体育舞蹈其他的附属行业,像演出、音像制品发行等。

2、体育舞蹈相关产品销售所得

与舞蹈用品的销售收益存在于培训者学习体育舞蹈的过程中,涉及多种产品类型,例如:练功服、比赛服、舞蹈鞋、体育舞蹈音像资料、饮品等等。广州市所有的体育舞蹈俱乐部中基本都设有舞蹈用品及饮料的销售点。此外还有的俱乐部也是行了网上销售。有的体育舞蹈俱乐部(如:佳成舞蹈文化机构)也是施行了会员制,在购买舞蹈用品时会员可以拿折扣价,体现了参与者与会员之间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