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片段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片段教学范文1
肩扛着“父老的重托”,参加了福建省首届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整天的面对考官的考量,身心疲惫地离开森严的大赛会场。极短的四项教学技能探究和多年的根基,我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而且还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高殊荣。在此鼓励下,自我感到对“片段教学”有一定的顿悟及偏爱,也对自己充满了信心;由此好像对四项教学技能研究有一点资本,多次担任了市、县(市)教师“片段教学”比武的评委并和省里和厦门的有关专家进行了切磋。两年多来,随着自己不断探究,不断实践,对于它有了更多的认识,也承接邀请在福建省的十几所学校进行了片段教学的讲座,并亲自进行示范及点评,得到了同行们的肯定及好评,借此机会将自己对片段教学的理解及感悟献给需要它的老师和朋友。
一、片段教学的含义
培训专家、指导老师告诉我:所谓片段(片断)教学,是相对于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而言。一般说来,片段教学是截取某节课中的某个相对完整的局部教学内容,让教师进行教学,时间大致限定在15分钟左右。我们把片段教学与正常的课堂教学作比较,前者是局部的、虚拟的,而后者是整体的、实际的;前者的目的更多是为了教研而用,而后者主要是为了传授知识。
二、片段教学的类型
从这一两年的实践和探究中,笔者感到片段教学的类型,常见的有自定和他定类型;实境型与虚境型类型等等。就笔者本人几次受邀参加的省、市观摩示范的《剪刀的启示》《我的汽车梦》等片段教学展示,应该属于虚拟的(虚境型)、自定型。这种展示对被邀请的我,可以根据我自己的需要,自己选择片段的内容,自己确定片段的重点,尽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能力及教学基本功。自定型的片段教学的优势比较人性化,能够给教者自,使教学者的技能发挥的淋漓尽致,使本片段教学表现的生动,完美;但也存在着的不足,它不能很好的表现出执教者的真才实学,所以在新教师考聘、评选活动和省首届技能大赛等都使用他定型、虚境型片段教学,考官提前出好题,执教者现场抽题,经过短暂的时间准备后就进行现场教学。执教者面对评委或参加教研活动的老师进行模拟教学。由于它不为时空所限,操作方便,所以更频繁地被使用。当然,有学生参加的实境型片段教学为过去所采用的课堂教学,在此就不多谈了。
三、片段教学的意义
通过参与多次的片段教学活动,笔者认为片段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利于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有利于提高评价教学水平的信度。
(一)片段教学活动中常出现的失误
片段教学的大量使用是近两年的事,许多老师对它的认识还肤浅,为此在片段教学与其他的“度”的把握上存在问题。
1.片段教学与说课混淆不清。说课是说教学依据,而片段教学是教学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说课是片段教学的理论依据,而片段教学就是一种教学实践,是说课的具体体现,这两者有关联,但实际展示时又不能混为一谈。有的老师经常在片段教学时,会冒出:“我这样上的目的是……”“刚才我的这一环节体现了……”这一类的话语,这是不应该的。
2.教学目标把握不准。比如,在首次福建省技能大赛时,综合实践学科的要求就是教材的第三页“丰富多彩的活动”,而有的选手由于审题不清,加上过于紧张,就把目标定在为什么上综合实践活动,这样,即使他上的再精彩,给评委的感觉还是目的不明确,纯属离体,分数自然就不高了!
3.没有重视教学设计。备课要写教案,这大家都知道,是毋庸置疑的。但片段教学方案设计却经常被人们忽视,特别是有的活动中没要求上交教学设计时,很多老师就想当然的忽视他,认为我只要写完教案,在临场来发挥就行,其实这样的想法是不够全面的,会影响你在大赛中的表现。因此不打无准备之战,片段教学同样需要备课,需要做好教学设计。
4.忽视师“生”双边互动。虚境型片段教学看似是由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但是教师绝不能只“读”或“背”教案,而应努力创设一种虚拟的情境,来突出师“生”双边的互动。片段教学的互动情境有大部分都是通过教师的评价语言来体现的,因此在进行片段教学设计的时候应充分地进行这方面的考虑。如教师说完“下面请大家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学习的体会”后,如果立刻评价说“你的回答太棒了”、“你能够结合自己的理解来回答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好”,就会让听课教师莫名其妙,搞不明白学生的回答“棒”在何处,“好”在哪里。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做好充分的预设,预设学生可能会回答的问题内容,并加以评价。比如我在片段教学《剪刀的启示》时,我先让学生小组合作,设计自己心目中的剪刀,稍作巡视后,我就开始虚拟学生汇报的场面:“老师,我想设计一把带音乐的剪刀,这样妈妈在剪布的时候就可以放松心情了……”“老师,我觉得除了加上音乐,还可以加些红外线的设施,这样剪刀就能剪得又快又直了!”“同学们的回答太精彩了,既让我们学会用音乐来放松心情,又能提高我们剪刀的使用功能,用上了红外线,太有创意了,我为你们骄傲!”教师如此的评价,既让听课老师听得明白,又能把师生间的互动虚拟出来,展示教师的教学技巧。
5.没有把握好片段教学的时间。由于片段教学更多的是为了教研或比赛使用,而且时间又只有短短的十几分钟,如果你的展示时间过短,就无法尽情地展示自己的风采;如果时间到了却无法完整的展示片段,则给评委的感觉就是虎头蛇尾,没完成任务,这样的效果肯定就不好,就无法达到预定的效果。
(二)片段教学成功的秘诀
通过参加福建省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及后续的被邀请的十几场片段教学讲座及展示课中,我认为片段教学就好比是一棵大树,它长势良好的秘诀是:
片段教学范文2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A-0065-01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学片段
片段1:导入新课后,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毛线。
师:观察毛线,说说它是什么样子的?
生:毛线弯弯的。
(学生动手操作,把毛线拉直)
师:你是怎样把毛线拉直的?
生:我捏住毛线两头,两手向外拉。
(引导学生观察拉直的毛线)
师:现在你们两手之间拉紧的毛线是怎样的?
生:两手之间的毛线是直直的。
师:像这样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直直的一段就可以看成线段。(板书:认识线段)
片段2:拿出长方形纸片,教师把长方形纸对折一次。
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对折后纸片上多出了一条线。
师:多出来的这条线叫做折痕。请你观察一下:折痕是线段吗?如果是线段,端点在哪里呢?
生:这条折痕是线段,端点在长方形的边上。
师:你还会折出不同的线段吗?想试试吗?
生:想!
让学生拿出同样的长方形纸片,放手让学生折,再把不同长短的折痕展示在磁性黑板上,引导学生观察、感受线段是有长短的。
【教学反思】
上面两个教学片段没有借助现代多种媒体教学,也没有太复杂的活动设计,看似简单的操作活动,却能让学生既动手,又动口,更动脑,学生学得轻松,掌握得牢固。给我们带来了这样的几点启示:
一、动手操作,构建知识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亲身经历或体验了学习的过程,才能形成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构建。在上述课例中,教师创设了让学生主动观察和动手操作的数学活动,留给学生足够的动手操作时间,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生对线段的特征的认识,都是通过拉一拉、看一看、折一折等操作活动自主感悟的。这样的教学,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了知识产生的过程,进而理解并掌握知识。
二、动手操作,激发兴趣
线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只有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获得直接经验,才能唤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动手操作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基础,符合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使认识更深刻。
三、动手操作,发展能力
数学课程要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上述课例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想象能力得到了发展,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真正提高教学效益。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和提高动手操作的实效呢?
一是更新教学理念,充分认识操作活动的意义。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应该由“给予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被动地听讲、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而是以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他的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所获得的知识才能刻骨铭心。我们要转变单一讲授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经历、操作、体验数学的机会,把数学学习变成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发展和提升的过程。
二是创新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新颖的教学设计和灵活的操作活动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从而提高操作活动的效率。小学生对折纸这一活动是很感兴趣的,上述课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折纸操作中认识线段有长有短,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拆一拆、量一量、画一画等活动,是一种认知途径中常用的学习手段,我们要创新这些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
片段教学范文3
想象力是构成语文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在指导学生学习文本、诵读文本时,运用适当的方法,在关键处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体味作品的内容、情感、道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就《金子》这一课而言,熟读了文本后,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彼得能找到“金子”,而绝大多数人一无所获?我们要抓关键处,展开想象,引领着学生一起去探寻答案。
教学过程
【片段一】
师:听说有人在萨文河畔无意中发现了金子,淘金者便蜂拥而至。淘金者们一路上欢声笑语,吵吵闹闹,一窝蜂似的涌向萨文河畔。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他们一路上会想些什么?
生1:他们有的想:我挖到了足够多的金子,这一辈子就不用干活,不用工作了,可以整天吃好的,穿好的,美美过日子啦!
生2:有人兴奋地想:得到了金子,我就可以买大房子,买别墅,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再也不用劳动了,真舒服啊!
生3:还有的想:有了金子,我就能去实现我的很多梦想,再也不用受苦受难了!
师:同学们想得真好,体会到了淘金者们的心理。碰巧,在去的路上,遇见了熟人,他们会说些什么呀?
生1:有的遇见熟人会说:快点赶路吧,去晚了说不定被人抢先一步,金子会挖完的。
生2:有的遇见熟人还会说:让我们一起有好运气吧!上帝保佑我们。
生3:还有的会说:在家干活多没劲,多累啊!一起去挖金子吧!有了金子后,就不用干活了!
师:我们通过想象淘金者们去淘金时的想法以及他们遇见熟人时说的话,知道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怕吃苦,想不劳而获,想靠意外获取财富(成功)。这是他们一无所获的原因。
【片段二】
师:彼得留了下来,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不久田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鲜花。同学们,让我们联系生活中那些勤劳的人们,他们每天都是怎样工作的?平日里是怎样的辛劳?想象彼得是怎样付出自己的全部精力来培育花苗的?
生1:为了培育好花苗,让花苗长得更好,清晨,天刚蒙蒙亮,彼得就起床了,在花苗地里拔草。
生2:中午,烈日当空,彼得也不舍得休息,满头大汗地忙个不停,一棵杂草也不放过。
生3:夕阳西下,彼得已经腰酸背痛。他想:地里的营养不能被杂草抢去了,我要让花苗茁壮成长。于是他又低下头,默默地埋头苦干起来。
师:同学们想象得真具体。是啊,彼得的一天多么辛劳!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请再仔细读读这句话: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请想象,假如你是彼得,你还会为花苗做些什么?
生1:天有不测风云,暴风雨来临时,为了保护花苗,我会给花苗搭起帐篷,自己却被大雨浇了个透。彼得也会这么做的,因为他一定要找到“真金”。
生2:我在吃饭的时候,想到地里的杂草又长高了,我会没心思吃饭,一会就把饭吃好了,立马下地拔草干活去了。彼得肯定比我还着急,会马不停蹄地下地拔草。
生3:花苗长虫子了,我会及时想办法,除掉害虫。
师:彼得除了睡觉,吃饭,上厕所,几乎时时刻刻都在培育花苗,这就是“全部精力”。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他能找到“真金”?
生1:彼得是个勤劳的人。因为他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所以找到了“真金”,获得了成功。
生2:彼得是个不怕吃苦的人,用自己的劳动和汗水找到了“真金”,取得了财富。
师:让我们一起来记住彼得实现梦想的这一路艰辛。从彼得身上,我们懂得了:要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
教学反思
想象力是学生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诗文大意”别加入了“展开想象”,即: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这正是出于对学生想象力培养的充分重视。
片段教学范文4
染色问题让考生失分,让学生头疼,百分之百地也让教师头疼。为了解决染色问题,许多学校的教师让学生撕取标本时,撕得很小或很窄,材料小易于染色。但这样做无形中加大了撕取的难度和展平标本的难度,是极不科学规范的做法。按实验要求,至少要撕取5mm2的表皮作标本。有的教师给学生教的诀窍是,在使用吸水纸引流染色液时,用吸水纸将盖玻片微微挑一下,染液即可瞬间浸润标本。这样做出的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时染色效果很好,可作法不科学,不符合实验要求,属于违规操作。
让盖在盖玻片下的标本全部着色不容易,是洋葱的问题,是染液的问题,还是个人技术的问题?这需要我们思考提问、猜想、实验探究、分析论证才能解决。
我们在某所中学测试时,惊奇的发现,学生个个操作规范,实验用时短(大多用时七分钟),实验效果极佳。实验结束后,我虚心地向实验教师请教他的绝招。孙老师说:“我教了一辈子化学,马上就要退休了,教不动了,学校领导照顾我,让我管理生物实验室,并承担初三中考生物实验教学。我从来没有教过生物课,没有接触过生物实验。为了完成任务,我从网上下载了一些该实验操作的视频,一边看一边学着做。多次练习后,方法、步骤都学会了,就是染色效果差。这个我不怕,我是搞化学的,我花了两天时间,终于配制出了现在使用的碘液,如果再调试,效果还会更好些。然后,我带领学生一起看视频,熟记了每一步骤后,才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看着这位老前辈,我很惭愧,也很感动。
对于农村学校,专业对口的生物教师不多,即便是专业生物教师,也因为缺乏交流、培训活动,缺乏研究工作,他们给学生在练习、考试中提供的染色液有的是碘酒,有的是碘酊,有的是碘酞,有的是混有结晶碘的浓碘液,染色液不合格,造成考生在染色环节上失分,与柔远中学的孙老师相比,实在令人感慨。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实验所用的染色液是稀碘液,放置时间长了它就分解成氢碘酸影响染色效果,需要我们的实验教师每年自己动手按需求配制。经过我调查,每年自己动手配制碘液的很少,大多是配制一次用多年,或是从医院买些医用的碘酊、碘酞使用。学校领导重视的,专程到银川某个有熟人的学校处买些回来用,真正像孙老师那样研究、钻研的老师不多。
其实,这个实验中需用的碘液配制并不难。配方是:碘1克,碘化钾2克,蒸馏水300毫升,甘油0.5克。配法是:(1)将2克碘化钾溶于5毫升蒸馏水中溶解;(2)将碘加入碘化钾溶液中溶解;(3)加入0.5毫升甘油;(4)待药品完全溶解后,加蒸馏水稀释至300毫升即可。
固体碘不溶于水,易溶于酒精和碘化钾。但酒精能让蛋白质脱水、变性,用碘酒、碘酞、碘酊这些做染色液,不要说10分钟,就是30分钟,想把盖玻片下的标本全部浸润都很难。
而新配制的加了甘油的稀碘液,效果神奇,1分钟内便可完成全部标本的染色。
在实验中,除了染色这个环节问题多以外,其它环节也暴露出很大问题。譬如实验开始的第一步是“擦”。就是先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盖玻片擦干净。看似是很简单易行的一步,实则不然,要动脑筋才能做好。有二、三成考生擦完载玻片、盖玻片后,就把它们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等到做第⑤步“盖”时,用镊子挑拨了一会,就是没法把盖玻片夹起,十分狼狈,无奈中,只能用手拿,再重新擦。如果我们把擦干净的盖玻片不要平放在实验台上,而是斜靠在载玻片上,或者下面用一根牙签支撑,使其部分悬空,等到用镊子夹取时,易如反掌。
片段教学范文5
“可能性”是儿童掌握概率概念的必要基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思想,如果缺乏对“可能性”现象的丰富体验,学生则较难建立这一概念。本节课课堂上教师依据学生认知规律,灵活组织了“抛硬币”“摸球游戏”等既促进学生理解又有应用价值的不同层次的数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初步体验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且向学生渗透了猜测、实验、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课堂意外
由于此次“年组同一课下窜班授课活动”不允许教师事先接触学生,课堂上便有了这样一次意外。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设计了一个摸球比赛,以使学生体验到“可能性”教学中的“一定”和“不可能”现象。课堂实录如下:教师出示2个盒子,其中一个盒子里面装着6个白球,另一个盒子装着6个黄球。
师:现在,请男生和女生进行一场比赛。比赛规则是男生和女生各摸5次球,摸到黄球次数最多方获胜。
(男生摸装有6个白球的盒子,五次摸到的都是白球)
生:(七嘴八舌)盒子里面肯定是白球。
(女生摸装有6个黄球的盒子,连续两次摸到的都是黄球。)
师:(对摸球的女生自信地说)这一次我不看了,我猜她摸到的一定是黄球。
(女生第三次摸到的果然是黄球,随着女生第四次、第五次摸到黄球。)
生:(嘀咕)盒子里一定都是黄球。
师:为什么?
生1:因为女生摸的盒子里都是黄球。
师: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生1:你看都没有看,就猜到女生摸到的是黄球,所以那个盒子里一定都是黄球。
生2:男生刚才摸到的都是白球,所以那个盒子里都是白球。
生3:老师,我们才摸了5次,我还想再摸一摸。
师:看来你还要继续摸。好!你到前面来,再摸一摸。(听课的老师因他的执着而笑)
(老师的处理是满足学生的要求,让他有足够的机会摸球,以使学生清楚无论怎样摸都是徒劳,根本不可能摸到黄球。)
(生摸了几次后,摸到的都是白球)
生3:这个盒子里装的都是白球,那个盒子里装的都是黄球。(众笑。)
师:他判断得对不对,我们把两个盒子的球都倒出来看一看。
(老师分别打开两个盒子)
师:看来我们这个游戏是不公平的,比赛不算数了。大家想一想,在A盒里摸球,只要任意摸一个,会怎样?可能摸到白色的吗?
生:因为都是黄色的,不可能摸到白色的。
师:(板书:不可能)还不可能摸到什么颜色的球?
生:绿色的,黑色的。
师:为什么?
生:因为盒子里都是黄球,不可能摸到其他颜色的球。
三、意外反思
在男女生“不公平的摸球比赛”活动结束后,没想到还有一个执着的男生表达了不服输、不想放弃的愿望。教者顺势将他领到台前,给他摸球的机会,可他还是摸出了白球。这时这个可爱的学生说出了他的发现:他摸的盒子和女生的盒子不同,才出现了这种失败的结果。教师追问:“根据你的判断这两个盒子里的球有什么不同呢?”男生道出自己的理解:“男生摸的盒子里装的都是白球,女生摸的盒子装的都是黄球。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呢?”教师将两个盒子打开,公布了真实的情况:一个盒子里装着6个白球,另一个盒子里装着6个黄球。当时这一教学行为把课堂教学推向了。
片段教学范文6
有人说:“作文是哭泣时的泪珠,欢笑时的音符。”这个比喻让学生意识到作文无需刻意地去搬去套。在片段作文训练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启发学生调动各个感觉器官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去看、去听、去闻、去摸、去想象……让学生从看似普通的生活中发掘出情趣和意义,在看似平淡的生活中采撷朵朵生活浪花,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片段作文给了学生展示的平台,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增强了写作兴趣。
二、片段作文训练有利于学生观察力和思考力的培养
学习《三颗枸杞豆》这篇文章中“三叔教导狗娃如何观察野豆角花”的情节时,可让学生学习这个片段的描写方式。教师指导学生描写时要言之有物,抓住特点具体写,可以从绘形、绘色、绘味、绘神、绘情趣等方面着手,学生在深入观察后一般都能写出比较满意的文章。
在描述性、说明性、评论性片段训练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增强对身边事物的敏感性,抓住生活中的各种细节,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积累写作素材。除了对学生作文技巧方面提供帮助之外,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心灵。例如,学完《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后,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倾吐了肺腑之言:
中秋节的晚上,我看到一轮缺角的月亮,因为妈妈在南京打工。南京的月亮,也是缺了角的月亮,因为妈妈没有我,没有爸爸陪在她身旁。妈妈,你快回来吧!……
虽然只言片语,却写真话,抒真情,真挚感人!
三、片段作文还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在文本中有许多言简义丰的词和内涵丰富的句、段,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大胆模仿、迁移。
在学习老舍的名作《济南的冬天》时,让学生借鉴课文某一处的写作方法和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用饱蘸浓情的笔描绘自己家乡冬天最有特点的景物,让学生在创造的愉悦中感受美。
这样的练笔,学生不得不潜心会文,深刻领会文章的含义。这种写作、想象、生活和文本互动的过程,就是一种忠于文本又超于文本的理解过程,既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写作内容更丰富,同时更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一举多得。
如在学习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可以设置这样的情境:“在一个雨后秋日的傍晚,我来到山中……”根据这一拟设情境,要求学生结合个人的生活经验和对课文的理解进行练笔。再从学生的作品中,选出最贴近课文的有代表性的习作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片段作文训练能有效提高写作能力
在适时性片段作文训练中,教师要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让学生在写作中尽享作文技巧训练。如作文开头艺术,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句段仿写,词语锤炼……都可以让学生精心打造出一个个精彩的片段,扎实有效地提高写作基本功。
如在《假如我是……》的片段练习中,有位学生这样写《假如我是风》:
假如我是一缕清风,我定会和天空的彩虹做伴,点缀我们美好的世界;假如我是一缕清风,我定会在下雨的季节出现,随着那沁人心脾的蒙蒙细雨滋润你的心田……风的冷静,风的执著,会成为我的明灯……
在仿写冰心的小诗《母亲》时,有学生这样表达对母亲的爱:
我只愿化作您杯中的一片茶叶,为您消解无尽的疲劳;我只愿化作您身上的一床棉被,为您抵御寒夜的侵袭;我只愿化作您窗前的一缕阳光,为您带来生活温暖。如果这些我都做不到,我只愿做您的好女儿,给您以宽慰,给您以鼓励,给您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