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荷花的诗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赞美荷花的诗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赞美荷花的诗句

赞美荷花的诗句范文1

爱藕说

映日荷花,接天连叶,亭亭莲蓬和藕,本是四位一体的。

爱佼佼荷花者有之,咏田田莲叶者有之,赞点点莲子者有之。偏心的诗人哟,为何厚此薄彼?为什么不肯为嫩藕多唱几支短歌?

藕,自生与世间,变委身水下,不见日月,在浊泥污土的围困中生活。一旦出淤泥。风采翩翩,洁似玉,白如学,一尘不染。不是贞洁操守。孰能如此?它孔窍玲珑,称得起虚心;它居下而有节,贫贱不屈;它虽然嫩而且柔,藕牙儿却能穿透青泥碧水,劲挺起翡翠一般的绿茎,托起红花碧叶,算得上是柔中有刚。

古人将六月二十四日,奉为荷花节日。默默困顿于泥水里的藕,谁知它声于何时?它像竹鞭那样,孕出藕牙,长大开花,再生出莲子以续生生之脉,谁知它年寿几何?它节节横生,从未与花叶争宠夺艳,甘居地下,无日无夜的托着花儿叶儿,像是母亲的玉臂偎抱着幼子,睡知它有几多辛劳?

给我一支花的诗笔吧,我想寻找动情的诗句,写给养育那莲花的母亲玉藕;也想把真挚的感情奉献给千千万万的妇女伟大的含辛茹苦的母亲!

迸发出心中最真的火焰,打印在夏日的扉页中的是莲。你在这里重新锤炼,终于挣脱出那泥牢中的锁链,婷婷盛开在这苍茫大地间,向世人倾诉着至善的语言。坚忍的意志在这苦海中尽显,最终铸成一朵金刚净莲。

心中的一团圣火,理想中的一只白鸽,都成了你的主宰,多少智者依你而眠,多少善者永远在心中把你挂牵。看那一柄净碧的荷叶荡涤着人们迷中的眼,一片淡粉的莲瓣成了多少代人的梦幻,凸起的莲籽成了永不改变的琴键,奏响了激荡万古的乐章。

人间的一朵净花,凡尘的一方净土。生命因你而明白了纯净的内涵哦,莲!

中国是莲子的故乡。早在五千年前仰韶文化遗址中,就曾发掘到两粒莲子;三千年前的《诗经》中,就有隰有荷花的诗名。

莲子补中养神,止渴去热,厚肠胃,固精气,强筋骨,补虚损,利耳目,除寒湿,是一种纯天然高级营养保健品,历来为御膳房必备之物。莲子食用方便,既可制成莲子羹,莲子汤,八宝粥,糖水莲子,又可炖鸡,炖鸭等制作美味佳肴,是强身健体,养颜驻容,馈赠亲友的上等佳品。

产于浙江宣平的莲子更有它的独到之处。一般的莲子颗粒较小,久煮不酥,而宣莲由于本地独特的土质和气候条件,颗粒较大(465粒即达500克),酥而不烂,味美爽口。它含有高蛋白质、钙、磷、镁等多种物质。因而浙江宣莲成了历代的贡品。

阅读题:

1.细读《爱藕说》,说说藕有哪些优秀品质。(写出其中4点)(4分)

2.《咏莲》中心中最真的火焰指的是什么?(2分)

3.《莲子》一文中写到的产于宣平的莲子有哪些独到之处?(4分)

4.《莲子》中说早在五千年前仰韶文化遗址中,就曾发掘到两粒莲子;三千年前的《诗经》中,就有隰有荷花的诗名,而《咏莲》中也有两个诗句和这句话意思相近,这两句诗是_________。(2分)

5.这三则材料是从不同角度写莲的。某校校刊编辑要把这三则材料一齐收录在一个栏目里,现在请你为这个栏目拟一个恰当的标题。(2分)

6.这三则文字都是赞美莲的,人们在赞美莲的时候,常常赋予它美好的品格。在其他花草树木中,你最想赞美什么?它具有怎样的品格?(3分)

参考答案:

1.贞洁操守 虚心 贫贱不移 柔中有刚 默默奉献 含辛茹苦

2.红莲

3.颗粒较大 酥而不烂,味美爽口它含有高蛋白质、钙、磷、镁等多种物质

4. 凸起的莲籽成了永不改变的琴键,奏响了激荡万古的乐章。

赞美荷花的诗句范文2

雅。特别是在盛夏时,荷花更是热情奔放。当你漫步在荷花池

畔的时候,很自然地会想到杨万里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荷花别样红”的诗句。再吟诵周敦颐《爱莲说》中“出淤泥而

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佳句,就更觉心旷神怡了。

荷花的颜色多种多样,白的似雪,粉红似霞……那碧波荡

漾的水面上,亭亭玉立的荷花,散发出阵阵幽香,沁人肺腑。

荷花的形状千姿百态,有的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眺望远方;

有的像一个小孩子正在认真地思考着什么……花瓣像用玉雕刻

而成,袅袅伫立在碧波中,纤长而高傲。

那托浮在水面上的荷叶,青翠欲滴,那滚动在荷叶上的水

珠,犹如翠玉盘中的珍珠,明净柔润。圆圆的,从远处看像一

个碧绿的大圆盘。荷叶还是很好的包装材料呢!

荷花下面有一杆碧绿的茎, 中通外直,一直插到水下淤泥里,粗

壮的根长出了一节节鲜美的莲藕。它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

各种维生素及矿物盐等,营养价值很高,是一种很好的水生蔬

菜;可加工成藕粉、蜜饯等,既有营养,又易消化,是妇幼老

弱的良好补品。

花开后又托出一盘营养丰富的莲籽,莲籽鲜可生食,也可

做汤菜、甜食或蜜饯;干莲籽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高达62%,

蛋白质的含量高达16.5%,钙、磷、铁质及维生素B1、B2和胡

萝卜素的含量也相当丰富。

荷花全身都是宝,既有观赏价值,又有经济效益。荷花古

时是庭园里的珍贵花卉,近代园林布置中,被广泛选为水景园

的主题植物。无论是绿化水面,还是美化庭园,都能产生较强

的风景效果,荷花还有净化水质、减少污染、改善环境等作

用。

自古以来,荷花就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名花之一。江南

民间旧俗以农历6月24日作为荷花生日,人们结伴往荷花种植景

点观荷。山东济南市,河南许昌市,广东肇庆市选定荷花为市

赞美荷花的诗句范文3

古漪园位于上海市西北郊嘉定区南翔镇,占地10公顷。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原名漪园,取“绿竹漪漪”之意。全园划分为逸野堂、戏鹅池、松鹤园、青清园、鸳鸯湖、南翔壁6个景区。以绿竹依依、曲水幽静、建筑典雅、韵味隽永的楹联诗词以及优美的花石小路等五大特色闻名。独到精巧的艺术构思,使古漪园更显出古朴、素雅、清淡、洗炼的气韵。

大暑时节的池塘里,荷花正开放着。加上古漪园有大缸育栽的荷花,盛开灿烂绚丽,风情万般。天越热,荷花开的越茂盛。微风吹来,荷叶摇动,花姿美丽,很招人喜爱。荷花的花瓣粉红晰白,晶莹剔透,润嫩婀娜。睡莲也是乳黄的、紫红的,蜜蜂飞翔其中。太阳虽高升,光线直射,照透薄薄的花瓣,反而多姿多彩,别具风采。只要拍摄时,把握好角度,悉心注意光线的照射方向,感觉红花绿叶的色彩韵调,能拍摄出层次分明、色彩丰富的好照片。摄影爱好者拍照,拍起来很过瘾,也顾不得烈日当头,汗流如注。对着荷花,拍下许多丽姿美色。据我的经验,从北方的齐齐哈尔,到南方的澳门,都拍到过荷花,不仅仅是“江南可采莲,荷叶何田田!”

每年荷花开,总是惹人爱。大概与关于荷花的美丽传说有联系吧。荷花,相传是王母娘娘身边的一个美貌侍女――玉姬的化身。当初玉姬看到人间男耕女织,十分羡慕。于是,在河神女儿的陪伴下,偷出天宫,来到杭州的西子湖畔。西湖秀丽的风光使玉姬流连忘返,到天亮也舍不得离开。王母娘娘知道后,用莲花宝座将玉姬打入淤泥,永世不得再登南天。从此,天宫少了一位美貌的侍女,而人间多了一种玉肌水灵的鲜花!荷花又称为莲花。宋朝的周敦颐所著的《爱莲说》是赞美莲花的名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已成为君子品格的写照。

中华文化泱泱博大,抒写荷花的诗歌就不计其数。在这里,仅摘几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和诗句。

阅读这些诗词,欣赏新荷之丽姿美色,品味人生之甘甜炎凉,是极为惬意的事情。读到宋朝诗人刘挚的一首《湖上口号》,却写得别具一格:“莫恨细葩犹未烂,叶香原是胜花香。”这里的细葩:是荷的小花蕾,有的尖尖的,比鸡蛋还小。未烂:是指花儿还没有盛开得灿烂样子、还未光彩鲜艳之风貌。笔锋一转,不动声色地写出了一句好诗:“叶香原是胜花香”。花好一时艳,而绿色的荷叶满池连片,虽淡泊而不鲜艳,却表达了默默无闻、光合养分、烘托花朵、培育莲藕的情怀。叶香原是胜花香,还正是一种自信、一种境界的真切写照呢。宋朝大名鼎鼎的苏轼写的《莲》:“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更加夸张了。花也折下了,莲籽儿也剥出了,倒使夜露带上了荷花的风味,月光也带有荷花的香气。不写花,却写得更加的浪漫,而更富有诗意。唐朝大诗人杜牧写的《齐安郡中偶题》:“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他表达的离愁别恨,也是西风中摇曳的绿色荷叶。中国文化的意境,常常营造在描写对象的具体形象之外,饱含着人的情感。坡真是大家,夜露有荷味,月光也荷香,亏他想的出来。这可给我们摄影的出了难题,怎么拍得出来?

看来赏花、摄花,也该多多关注碧荷绿叶。因此,我把镜头对准荷叶,果然风情万般,风味也很浓,也能看到很多淡雅清新的美。

《古风》

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风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次红芳年。

红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重台莲》

唐・皮日休

欹红婧力难任,每叶头边半米金。

可得教他水妃见,两重元是一重心。

《秋凉晚步》

宋・杨万里

绿池落尽红蕖却,叶犹开最小钱。

红蕖:红荷花。却:开尽。

最小钱:形容新出水的小荷叶。

《踏莎行》

宋・贺铸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芳心苦:莲心味苦。此处为双关语。

《莲藕花叶图》

元・吴师道

赞美荷花的诗句范文4

荷花的颜色多种多样,白的似雪,粉红似霞……那碧波荡漾的水面上,亭亭玉立的荷花,散发出阵阵幽香,沁人肺腑。荷花的形状千姿百态,有的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眺望远方;有的像一个小孩子正在认真地思考着什么……花瓣像用玉雕刻而成,袅袅伫立在碧波中,纤长而高傲。

那托浮在水面上的荷叶,青翠欲滴,那滚动在荷叶上的水珠,犹如翠玉盘中的珍珠,明净柔润。圆圆的,从远处看像一个碧绿的大圆盘。荷叶还是很好的包装材料呢!

荷花下面有一杆碧绿的茎, 中通外直,一直插到水下淤泥里,粗壮的根长出了一节节鲜美的莲藕。它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各种维生素及矿物盐等,营养价值很高,是一种很好的水生蔬菜;可加工成藕粉、蜜饯等,既有营养,又易消化,是妇幼老弱的良好补品。

花开后又托出一盘营养丰富的莲籽,莲籽鲜可生食,也可做汤菜、甜食或蜜饯;干莲籽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高达62%,蛋白质的含量高达16.5%,钙、磷、铁质及维生素B1、B2和胡萝卜素的含量也相当丰富。

赞美荷花的诗句范文5

古诗以意境清新,含义深刻,语言生动,韵律优美而著称。在古诗教学中,应遵循诗意,用诗的情怀去感召孩子的心灵,让他们的情感得到更好地洗礼。在小学语文的诗文教学中,我喜欢陪着学生一起去漫步诗意的世界,体会诗意语文的动情和优美。

一、位卑不敢忘忧国

爱国主义情感维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民族团结和经久不衰,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为浓郁,最为强烈的部分。“位卑不敢忘忧国”是南宋诗人陆游一生爱国忧民的真实写照,他在《示儿》一诗中写道:“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临死之前,仍念念不忘祖国的和平统一,其爱国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王昌龄的《出塞》、李清照的《夏日绝句》都抒写出了他们的爱国之情。教学时,我们要让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除了对于国家的爱,许多诗文还对于家乡有着浓烈的爱和思念。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静夜思》中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久别故乡的深深思念。宋代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诗也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风又吹绿了江南,我该何时才能回自己的家乡呢。这些千古吟唱的佳句,也许是第一次把尚未离家的孩子带入了思念的世界。尽管不能切身体会,但是相信他们幼小的心灵一定会有所触动。

二、每逢佳节倍思亲

亲情是人生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只要活着,便会享受着亲情的温暖。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每逢佳节倍思亲”,手足之情溢于言表,使人感动至极。在教学这一课时,我联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他们理解了诗人身在他乡的孤独和寂寞,以及那浓浓的思乡之情。为什么会思念亲人,因为离别,因为相隔万里。同样,孟郊的《游子吟》则歌颂了伟大的母爱,“谁言寸草心,抱得三春晖”,正是母亲对孩子那殷殷的叮咛和满腹的关怀。通过这些诗句,激发学生去感受亲情的珍贵。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对学生来说,与朋友的交往是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古人一向重视朋友间的交情,如李白的《赠汪伦》,表现了诗人和汪伦之间纯朴而深厚的感情。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等诗都是为朋友而作,表达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每一个孩子在读了这样的诗句后,一定会在身边给自己找几个好朋友,然后骄傲地告诉老师:老师,我也有一个好朋友。

三、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在《春晓》中写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处处鸟语,阵阵花香,春天的一切都变得生意盎然。这是美丽的大自然送给人类的礼物。在古诗文教学中,也充满了鸟语花香。杜甫在《绝句》中也写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鹂的鸣唱和白鹭的飞翔,充满了一派生机,从侧面反映出自然环境的美好。如果生活中“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的动人美景能时时出现,每一个学生一定都会是个出色的小诗人。除了鸟语花香,还有无数花草树木也透着诗意。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写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以荷花的美来衬托西湖的美。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仅描写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而且表达了自己对小草的深切赞美。杜牧的《山行》、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等诗均是把身边的美景凝聚于笔端。让后人慢慢地观赏,品尝余韵。古时的诗人们不但喜欢留心身边的景物,更是游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苏轼在《题西林壁》中描绘了庐山雄伟壮观的景象,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赞美了西湖美丽宜人的风景;刘禹锡的《望洞庭》写出了秋夜月色下的洞庭美景……千年前,诗人们在山间漫步,在瀑布前驻足,以自然为友,与山水为师。千年后,我们通过文字去漫步山水,在每一句动人心灵的诗句中斟酌诗人的情怀。

四、只流清气满乾坤

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常常能发现,杰出诗人多磨难。脍炙人口的诗句,往往都是诗人于患难之中而自然流于纸上。尽管际遇不佳,但这些伟大的诗人们,留给后人的确是这样一种精神: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即使有众多的不如意,诗人们也会高诵“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如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体现了诗人积极进取,不断开拓的精神。明代诗人于谦《石灰吟》则表现了作者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甘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高尚精神。王安石《梅花》一诗中的“凌寒独自开”歌颂了梅花不屈不挠的精神。诗中的梅花,其实是诗人的自我写照。我和学生一起读这些诗句,直觉朗朗乾坤,心中只有熊熊火焰,任千磨万击,志气依旧。

赞美荷花的诗句范文6

关键词:《诗经》;莲;意象;内涵

从《诗经》中的“山有扶苏、隰有荷华”、《楚辞》中“集芙蓉以为裳”,到曹植的《洛神赋》中“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绿波。”李白的《古风》中“美人出南国,灼灼芙蓉姿”,再到周敦颐的《爱莲说》,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莲”意象贯穿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学作品。在这样一个文学发展的长河之中,“莲”意象在文学作品中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而“莲”最早出现在文学作品里,则是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当中。可以说,《诗经》开启了文学作品中“莲”意象的滥觞。本文就《诗经》中“荷”的内涵展开探讨,进而发掘作为文学作品中“荷”意象的源头的意蕴。

一、《诗经》中的“莲”

《诗经》中提到“荷”的诗歌主要有三篇,分别是《邶风·简兮》、《郑风·山有扶苏》和《陈风·泽陂》。

《邶风·简兮》:“简兮简兮,方将《万舞》。日之方中,在前上处。硕人俣俣,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左手执龠,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锡爵。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郑风·山有扶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彼泽之陂,有蒲与蕳。有美一人,硕大且卷。寤寐无为,中心悁悁。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硕大且俨。寤寐无为,辗转伏枕。”

从上面可以看出,这三篇都是表现爱情的诗歌,并且都是用“莲”来比喻女性。《邺风·简兮》是一个女子赞美似爱的情歌。末章以“山有榛,隰有苓。”(“苓”古“莲”字)来起兴。《郑风·山有扶苏》也是写一位女子与爱人欢会时,向对方唱出了戏谑嘲笑的短歌。首章以“山有扶苏,隰有荷华”来起兴,“荷华”就是荷花。《陈风·泽陂》是一位男子追求爱人的歌,分别以“彼泽之陂,有蒲与荷”、“彼泽之陂,有蒲菡萏”起兴,莲与蒲草并提。这三首诗中“莲”均出现在表现爱情的诗歌中并非偶然,而是有其特殊内涵的。

二、《诗经》中“莲”的象征内涵

2.1荷花象征着女性,突出其美丽的特点

《诗经》中花的种类繁多,以花喻女子的名句很多,比如:“有女同车,颜如舜华”、“桃之天天,灼灼其华”等。当然,上面提到,荷花就是其中之一,《邶风·简兮》中,“山有榛,隰有苓。”中榛代表的就是男性,“苓”即“荷”,代表的就是女性。

《郑风·山有扶苏》中,“隰有荷华”,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提到:“放郑声,远佞人。郑声,佞人殆。”后代评论者也误解此句的真正含义,皆以为郑诗。《毛诗序》:“《山有扶苏》,刺忽也。所美非美然。”①朱熹将其定为“”诗。其实只要以客观的眼光来看,这不过是一首清新的宛如民歌的情诗。这首诗中以植物起兴,首句分别以“扶苏”和“荷华”喻男性和女性,写的是一位女子与情人约会时的欢快心情,与情人调笑的情景。

《陈风·泽陂》中有“彼泽之陂,有蒲与荷。”“蒲”又名“香蒲”。生在浅水处,叶子可做扇。“荷”、“茼”和“菡萏”均为莲的别称。其中,“茼”特指莲蓬。“蒲”和“荷”同为水生植物,在水中相伴而生,交相辉映。此诗是一首发生在水边的恋歌。闻一多以为这是一首“女词”,以女性的口吻咏唱的情歌,以“蒲”和“荷”来比喻男女双方。《郑笺》中认为:“蒲以喻说男之性,荷以喻说女之容体也”。②荷花作为女性的象征首先是源于它的外形特征,“夫比之为义,取类不常: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③这里以荷之外貌和女性外貌做比。从《尔雅》对“莲"的描述中可以了解到先民对荷花的各个部分区分很细,与审美观念密不可分,荷花的花冠硕大而美,高高挺立于水面之上,犹如一位亭亭玉立的女子。在《诗经》很多的篇章里流露着先民的女子之美:高大、丰腴、艳丽。在以描绘美人而著称的《硕人》中有“硕人其颀”,《泽陂》中有“有美一人,硕大且卷”、“有美一人,硕大且俨”的诗句,均以“硕”来形容人的美丽。可见,先民对美人的判断来源于其外形的硕大,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由上可见,“荷”首先代表的就是女性,突出了女性美丽的特点。

2.2《诗经》中“荷”的生殖崇拜内涵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开端,是富有人民性的文学遗产,有大量诗歌描写了古代先民对爱情和幸福的大胆追求,把爱情生活与优美的自然环境或劳动生活结合起来,感情真挚朴实、生动活泼。所以,《诗经》所体现的内容和情感的民间性与真实性是我们探讨“莲”意象生殖崇拜意义的重要前提。

2.2.1“莲”象征着男女情爱

上面提到过,《诗经》中的“莲”意象都出现在表现男女爱情的诗歌之中。都是以“莲”来起兴。“兴”是《诗经》三大表现手法之一,“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熹《诗经集传·关雎注》),实际是“象思维”的一种显现,属于联想法,借着鸟兽花草、风霜雨雪、日月星辰等自然之物来兴和抒发作者内心的情感。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创作者对兴之物即意象的选择不是随心所欲、一时性起的,而是选择那些与托兴之物的特点有相似性和相关性的意象。如《周南·关雎》借鸣春求偶、相依相恋的水鸟起兴,表达了君子对“伊人”的爱慕思恋,欲与之相思相守的热烈情怀;《齐风·敝笱》以“敝笱”即破旧的渔网象征没有的女性等。所以,《诗经》中的“莲”意象不约而同地出现在爱情诗当中,表明了“莲”与男女情爱有必然的联系。

2.2.2“莲”象征女阴

对于“莲”象征女阴,其实在很多民俗事象中很明显的体现出来。像比如“鱼戏莲”的剪纸画等。

另外,《国风》当中的起兴句式几乎没有相同的,唯有“山有,隰有”这种句型共出现了5次:《邶风·简兮》中的“山有榛,隰有苓”;《郑风·山有扶苏》中的“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唐风·山有枢》中的“山有枢,隰有榆”;《秦风·车邻》中的“阪有漆,隰有栗”;《秦风·晨风》中的“山有苞栎,隰有六駮”。令人惊奇的是,“山有,隰有”均出现在表现男女情爱的诗歌当中,《诗经译注》对此解释为“一般是以‘山有’喻男,‘隰有’喻女”④。选择“山”与“隰”作为区分男女两性的意象,这并非偶然,而是古人原始思维中生殖崇拜的体现。正如黑格尔所说:“东方所强调和崇敬的往往是自然界的普遍的生命力,不是思想意识的精神性和威力,而是生殖方面的创造力。”⑤男女交合是人生而有之的本能,也是人类生长繁衍的重要手段,特别在生产力低下的上古时期,人口的繁衍意义非凡,因此产生了对生殖的极度崇拜。生殖崇拜不是某一民族、某一地区独有的历史现象,它遍及世界各地。黑格尔说:“对自然界普遍的生殖力的看法是用雌雄生殖器的形状来表现和崇拜的。”⑥这种崇拜直接体现在对生殖器官的敬仰和崇拜上。在原始先民心中,男女两性的本质区别就在于生殖器的差异,从当今生物学的角度分析,这种说法也是正确的。在世界各地都有古人留下的生殖崇拜的图腾,外形酷似男女的生殖器官。于是,一些有特别形状的动物、植物被先民用来作为男根、女阴的象征。由于地域环境的差异,用来作为生殖象征的植物也不一样。在我国远古时期,生殖崇拜也必然存在,加上“象思维”的影响,我国先民总是以外在事物为参照来认识自己的身体,用特征或功能相似的自然之物指代身体的某些器官。比如,我国先民常以花喻女阴,瓜喻子宫,除了两者形状相似之外,在先民眼里,植物的春华秋实还蕴涵着生生不息的生殖繁衍意义。以花卉象征女阴,表达了先民们祈求女性能像花卉一样果实累累的朴素心愿。所以,以上五首诗歌同时选取“山”和“隰”比喻男和女,包含着生殖崇拜的意义。况且,“山”的突起之状与男性生殖器外形相似,“隰”为“低湿的洼地”,其凹陷之形与女性相似,这些足以证明以“山”和“隰”作为生殖崇拜象征物是合情合理的。由此推之,“山有”的宾语部分,如“榛”、“扶苏”、“枢”、“苞栎”等树木同样象征的是男性生殖器官,同理“隰有”的宾语部分,如“荷花”、“苓”,理所应当是女阴的象征了。

2.3“荷”象征了女性的阴柔特点

《诗经》中情诗以植物喻人时多是成对出现,如上面提到的《山有扶苏》中的句式“山有,隰有”,上句喻男性,下旬喻女性,成对出现使用。上面提到的这种句式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即“阴阳”的角度。《诗经》中常常以具有阳刚意味的植物来喻男性,以阴柔的植物来喻女性。女性在爱情中是以柔美、较弱的形象出现,一阳刚、一阴柔,形成鲜明对比。这种成对的出现的意象体现着先秦时代“阴阳"理论。在《易经》和相传产于伏羲时代的八卦图都是以阴阳两种符号代表万物,认为世间万物都是阴阳相对:“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先秦时期的文学和哲学在《诗经》得到了契合,先人的哲学思维以文学的形式得到了体现。假如我们把《山有扶苏》和《泽陂》中的对称句子以《易经》中阴阳两种符号来抽象化,那么“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山有峤松,隰有游龙”,“有蒲有荷”,“有蒲有茼”,“有蒲菡萏"做为比兴的句子都是以“—”和“——”的形式交替出现,在形式和象征上都和《周易》阴阳理论吻合。这种产生于上古的朴素辨证思维作为一种集体记忆保留下来。所以说“荷”代表了女性阴柔的特点。

三、“清水出芙蓉”的自然表现手法

《诗经》中虽然是以简单的形式,用植物来象征男性和女性,但是并不影响着诗的意境传达。这与“荷花”“清水出芙蓉”的特征不谋而合。

《山有扶苏》和《泽陂》中的荷花没有形体、颜色、姿态的描写,甚至仅仅是名称的罗列,和魏晋以后诗歌中对事物的繁缛描写相比近于简单。很多人将这种方式的产生仅仅归为先民语言的匮乏和思维的原始,没有足够的词语去描绘自己看到的景色。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但是这种简单却也自有特点,简单的形式所蕴含的诗意往往是含蓄婉曲的。繁缛是精雕细刻的工笔之作,这种简单却是一种写意的白描。两种方式都各有自己的意境。

一种美的意境未必一定需要修饰。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认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两句历来被人称颂,仅是十种景物的排列,除了最后“西下”两字之外,全无修饰之词语。与其说深得唐人绝句之妙境,还不如说和《诗经》神韵相通。在“山有扶苏,隰有荷华"这样的景色描写中不著一字,而水边美景,荷花娇艳,荷花与扶苏、蒲的相映成趣,如在眼前。

《诗经》中荷花之美尽在它的“自然”之美。《庄子》中有这样一段话:

孔子曰:“夫子德配天地,而犹假至言以修心,古之君子,孰能脱焉?”老聃曰:“不然。夫水之于沟也,无为而才自然矣。至人之于德也,不修而物不能离焉,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夫何惰焉!”

——《庄子·外篇田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