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的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等待的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等待的人范文1

从政府的投入规模来看,基本医疗保障已经基本覆盖全体城乡居民;教育支出占4%的目标在首提的19年后于2012年实现。下一步的“兜底”将不仅仅是“扶贫”,更需要使低收入者具备创富和有尊严生活的能力。

“短板”之一,便是保障性住房的供应,尤其是其中的棚户区改造。棚户区既是一个居住环境的概念,也是一个阶层概念,也就是说,居民面临的问题,首先是住房,但又不仅仅是住房,无论从教育、就业还是社会保障来说,他们都处在“安全网”的边缘。

2014年,棚户区改造做得如何,将是考察中国社会变革进程的一个窗口。 等 待

时隔一年多,宁夏石嘴山市原煤机厂三厂的退休工人张忠仍然记得与的一番对话,尽管只有三四分钟。

2012年9月12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来到宁夏石嘴山考察棚户区。张忠是被看望的4户家庭之一,简单问候,听出张忠不是本地口音,他回答是辽宁抚顺人。旋即问道,有没有听老家的人说过那边的棚户区改造,张忠答,听说过。便说,咱们这里要做得比抚顺还好。“听了总理这话,我们心里挺暖和。”张忠说道。至今,虽然依然住在棚户区,但这份承诺给了他极大的期待。

“今年要继续加大棚户区改造的力度,至少要再改造470万套以上”。在刚刚过去的全国“两会”上,表态要让群众“住有所居”。2013年9月,住建部副部长齐骥公布:根据各地汇总的数据,全国还有1400多万户需要进行棚改,改造这1000万套可是“硬骨头”。

“硬骨头”大多位于中西部地区、独立工矿区、资源枯竭型城市和三线企业较集中的城市。处于中西部地区的这些棚户区,多也远离城市、县城,即使在城市中心区的棚户区,建筑密度都很大。

石嘴山市便属于这种情况。作为“一五”时期布局建设的全国十大煤炭基地之一,石嘴山是宁夏最早的工业城市。从各地奔赴而来支援三线建设的工人在矿区及附近落户,逐渐形成了大面积的城市棚户区。2008年,该市棚户区总面积达到521.1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棚户区419.97万平方米,涉及6.99万户、22万人。

76岁的张忠十多年前就得了脑梗,腿脚不便,走路深一脚浅一脚。他伸出一双龟裂枯黑的胳膊,两边已经完全不对称了,脑梗让他的右半边身体萎缩,只能靠药物维持。

去他的家里看望时,三厂的棚户区改造于一年前已经开始。“本来想跟总理好好唠唠这个事,时间太紧没有机会。”张忠说,2011年9月,儿子和女儿分别交了3万多块钱,作为分期付款参加棚户区改造。当时,厂里的规定是,先交钱先排队,如果一次性付清,就可以优先选房号。新建的楼房每平方米1100元,只比市场价便宜三四百,现居的平房则无偿交给厂里。可是至今,新房还是没有着落,交工的期限推了又推。当时没有跟厂里签合同,只能等待

“我了解的其他地方的情况是本来多大面积,还补偿多大面积,顶多自己再掏一点差价。”张忠感到不解。三厂没有一户人家搬进新房,每天下午两点多,家属区的凉亭里,一众老退休工人都要讨论改造的事,他们也曾去市政府和自治区政府上访,但都没有奏效。其他地方“拆一补一”的政策让他们越来越着急,只比市场价低少许的成本大多都无法负担。

大龄、生病、独居,或者几代人住在一起,《南风窗》记者走访的石嘴山棚户区,多数家庭都有这样的特点。“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是民生之源,社保是民生之基”,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样描述,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多渠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为特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提供保障,“让每一个身处困境者都能得到社会关爱和温暖”。而在石嘴山棚户区,大多退休的老工人最多拿着2000元的退休工资,他们的社保和医保都是按照最低标准执行。养老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完全依赖于下一代,有钱的人早已搬离棚户区,把房子租给了外来打工者,留下来的则是那些子女也处在社会底层的家庭。他们普遍低学历、继承了父辈的职业,但又处于半失业状态。他们自己连拥有棚户区里的一间平房都是奢望。 “拆一补一”?

惠农区钢厂的退休工人周建国家实现了“至少一个人就业”,只有大儿子一个人算有工作,但收入并不稳定。在这座已经资源枯竭,又没有很好实现产业转型的老工业城市,产业工人的状况并不乐观。

周建国的大儿子离了婚,把孩子交给他带着。还算幸运的是,大儿子申请到了廉租房,每年租金2500元,只是离上班的钢厂太远,每个月来回的车费就要180,钢厂不景气,三天两头就停工。最差的时候,一个月只有3天班可上。收入不过一两千,孩子这个月幼儿园的400元学费到现在还没能交上。“全家现在就只有我一个人上班。”他显得很是疲累。明天又是上白班的日子,必须赶在8点前到工厂,他不得不在父亲的家里临时搭张小床。廉租房的合同只签了一年,明年还能不能住尚且未知,居委会的人曾经给他打过电话,说他的工资收入已经超过了780元的标准。“有时候稍微挣得多了一点,能到2000多,那也是我拿命换来的。”他愤愤地说。

周建国的二儿子夫妻都没有工作,带着孩子与他们老两口挤在一起。二儿子中专毕业后原本也在钢厂上班,干了七八年,工资只不过从200元涨到了1000多,做钢丝绳的活计还要面临危险,断手扎眼的事时常发生在工友身上。他索性辞了职,在私企打过工,三天两头就没有活可干,也租过别人的出租车,交了租金、修车,自己也就不剩什么了。周建国一咬牙,用自己的一点积蓄加上从岳母那里借来的钱,花了6万多给二儿子买了一辆车,让他跑黑车赚点钱。“最近查得很严,也不敢出去,手头紧的时候,才出去跑几趟,一天也就挣几十块钱。”周建国的二儿子说。更重要的是,这辆车成了他们的“负担”,就是因为名下有车,他们一直都申请不到廉租房。“我们现在就只能跟父母挤在一起,吃喝都由他们供着。”二儿媳妇叹气。

祖孙三代挤在30多平方米的小屋里,不远处就是贺兰山。房子是1965年盖的,以后便没有修葺过,早已成了危房。因为建在沙土上,房子已经有些下沉。白天,屋子里也是昏暗一片。

周建国拄着双拐,20多年前,他已经因为工伤弄坏了腿,前年又出车祸,得了左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厂里虽然能报销一些医药费,但贵药不在范围内。医保卡里的钱虽然并不多,但也不敢轻易动,怕以后有大用场。每个月300多的医药费是一个不小的负担,他曾经试探地问医生,能不能别开那么贵的药。“他们会说,你是医生我是医生?”周建国也就不再做声了。 过去几年中,政府民生政策的基本思路是中央下任务,地方去筹钱,这一模式在短时间、经济发达省份或许能够起到最快的效果,而广大中西部最需要“兜底”的区域和人群却只能感到深深的“不公正”。

两个儿子都没有房,他曾经也有过贷款的念头,但是住房公积金每个月只有34块钱,被银行拒绝。买房是这个家庭的奢望。钢厂家属区的改造政策是原有的住房无论多大面积,统一一次性补偿4.68万元,居民可以到附近的“黄金水岸”买商品房。“60多平方米的房子就要补15万的差价,我们哪有这个钱。”周建国说,4.68万元的补偿还是大伙争取来的,最早定的补偿才2.8万。他老伴曾经跟着街坊们去市里上访。希望能像煤矿家属区一样,“拆一补一”,差额面积每平方米不过800元。得到的答复是,煤矿的政策跟钢厂不一样。“以前说是棚户区改造,现在怎么就成了棚户区改造经济适用房?”周建国很疑惑,都是工人,为什么待遇完全不同。 谁之责任

同一地区不同政策,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资金。2013年,石嘴山市全年的财政收入不过30余亿元,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中央专项资金补助。2008年4月底,石嘴山市正式向国家发改委进行了项目申报,成为全国第一个向发改委申报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城市。当年,即获得8000万资金。此后中央政府不断追加补助,但仍然无法填补庞大的需求。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石嘴山市市长王永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石嘴山市总人口75万人,城镇化的比例高达72%,有50多万人口居住在城市,其中有43%约27万人居住在棚户区。共有59个片区散落城中。要完成2014年基本建成、2015年入住的自治区的要求,资金压力非常大。

这压力自然便转移给了棚户区的居民。煤机厂二厂的方案是,新房的价格50平方米以内1200多元,50~60平方米2400多,60~80平方米则完全按市场价的3000多卖给居民。“算下来要交十多万,老房子就等于白扔了,有几个愿意的?”煤机厂二厂的退休工人翟庆民说,他的家也是3代人挤在一起。90多岁的老母亲前年去世了,母亲弥留之际实在不便去被垃圾包围的公共厕所,他就把厨房改成了厕所,在屋外又搭了一个厨房。

如果棚户区开始拆迁,他们又无力购买政府“指定”的商品房,将不知道自己何去何从。这已经成了石嘴山棚户区最大的民怨。

2013年,全国棚户区改造进入攻坚阶段。6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快棚户区改造。随后,《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出台。提出的目标是,2013~2017年改造各类棚户区1000万户。

过去几年,棚户区改造资金筹措的基本做法是:“中央补一点、地方政府出一点、银行贷一点、市场筹一点、企业和居民拿一点。”而各个地方在接到这项政治任务时,则因为财力和融资的难易程度表现各异。地方政府能拿得出来多少配套资金,直接决定了这项民生工程能否在稳定的大局中顺利过渡。作为政府责任,棚户区的改造需要稳定可持续的财政投入,而棚户区较多的地方,当地政府一般财政相对困难。经济发达的省份自然问题不大。以福建省为例,2010年开始棚户区改造时,即坚持了“拆一补一”、“不补差价”的原则。而对于贫困地区来说,有时间大限这道硬指标,压力无疑不小。

石嘴山市市长王永耀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曾介绍,国家审定石嘴山市棚户区改造8.91万户,总投资需要181亿元,目前已完成搬迁4.3万户,新开工8995套,已建成的完成投入151亿元,其中有2亿元是国家投入。也就是说,大头还是要自己想办法。

尽管《意见》表明要加大信贷支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规范利用企业债券融资、加大企业改造资金投入等,多渠道努力。2013年10月,国家发改委再给优惠政策,明确参与棚户区改造项目的企业,均可申请发行并使用不超过项目总投资70%的企业债券和资金,鼓励有条件的市、县政府对棚户区改造项目给予债券贴息。而对于市场来说,又能有多大的动力?前期优质的商业地块改造已经结束,剩下的棚改地段地处偏远。以石嘴山为例,还未改造的棚户区基本上都远离城市中心,周边布满工矿企业。

等待的人范文2

2、歌词:

你眉头一挑 你眉头一笑

连空气都变得甜甜了

想跟你胡闹

想跟你赛跑

看最后谁先心动了

要不要去夕阳下散步

听听我的秘密和倾诉

如果答应我就偷偷把你手握住

是心跳加快

想把你灌溉

在喜欢的人面前不要等待

是无可替代

是没有备胎

爱的人面前只能用心对待

期待着未来

未来更精彩

在你面前我瞬间变成小孩

跟随着节拍

仰望着蓝天

爱你的形状只用心形替代 心形替代

要不要去夕阳下散步

听听我的秘密和倾诉

如果答应我就偷偷把你手握住

是心跳加快

想把你灌溉

在喜欢的人面前不要等待

是无可替代

是没有备胎

爱的人面前只能用心对待

期待着未来

未来更精彩

在你面前我瞬间变成小孩

跟随着节拍

仰望着蓝天

爱你的形状只用心形替代

是心跳加快

想把你灌溉

在喜欢的人面前不要等待

是无可替代

是没有备胎

爱的人面前只能用心对待

期待着未来

未来更精彩

在你面前我瞬间变成小孩

跟随着节拍

仰望着蓝天

等待的人范文3

1、我在等一个人,一个可以让我为她一棵大树,而放弃整片森林的人,一个因为她一根草,而使我对整个花园视而不见的人,一个只因她一颗星星,让我对整个天空都不再在意的人,一个能为她一瓢水,就叫我不在乎溺水三千的人。

2、有没有一种爱情可以是深爱,有没有一种爱情可以多一点理解、关心跟疼爱,而少一点等待跟猜疑,两个人在一起不只是为了打发寂寞。

3、我在等一个人,一个可以陪我在阳光灿烂的春日,一起去放飞风筝也放飞希望的人;一个在我心血来潮的时候,会和我冲到雨中,而不顾路人目光的人;一个在秋风乍起的时候,什么也不说,却会把外套轻轻给我披上的人;一个即使寒冷的冬夜,也愿意裹着被子陪“犯病”的,我在阳台上看看流星许许愿的人。

4、一个不是因为我的什麽喜欢我,而是因为喜欢我,而愿意接受我的一切的人,一个知道我不完美却依然喜欢我甚至连我得不完美也一并欣赏的人,一个不在乎别人对她是否赞美,而只在意我的肯定与认可的人,一个即使全世界都与我为敌,也会站在我身边,宁可背叛全世界,也不背叛我的人。

5、我在等一个人,一个让我心甘情愿送出生命中,唯一一支玫瑰的人,一个虽然“收到”无数支玫瑰,却只“收下”我的一支玫瑰的人。

6、一颗心与另一颗心到底有多远的距离,是咫尺?是天涯?而我会默默地等待,等待你和我一个浪漫的开始。

7、风起的日子,我在等,雨落的时候,我在等,我以为你会心疼我风中的寂寞,你会不忍我雨中的孤单,我以为你会出现,会为我遮风挡雨,可是,望穿秋水,我却望不到你的身影。

8、成熟的爱情,敬意、忠心并不轻易表现出来,它的声音是低的,它是谦逊的、退让的、潜伏的,等待了又等待。

9、可是,我会等,不管还要等多久,我都义无反顾,就这样,在我的等待中,在我满怀信心的等待中,在我望眼欲穿的等待中,在我伤痛煎熬的等待中,在我近乎绝望的等待中,在我无怨无悔的等待中。

10、为谁停留,为谁守候?你知,我知,天地知。发乎情,止乎礼,君子不欺暗室,不欺于心,更不欺于人。刚刚看到这样的句子:我们相恋,但我们,不称之为爱情。你永远不会和我在一起,但,你会永远在我心里。心情真得很好,原来,有这种感觉的不止我一个!原来,相遇真得很美!!

11、没有你的夜晚,我静心倾听风的声音把她当做你的笑,我用一支又一支的烟来告诉你我是多么的想你。对你万般的思绪,只有那吹落的叶子知道。

12、我们都知道等待的滋味不好受,等待时思念就像毛衣上的毛球球,怎么摘也摘不掉,也像静电那样,随时随地会刺痛我的心。

13、心,在等待那淡淡的美丽。雪却冻结着心的跳动…爱因为心的冻结而死去。

14、不是真的习惯拒绝而是怕一旦牵手了再回到一个人时受不了那份寂寞与悲凉不曾拥有 就不怕失去。

15、在等一个人,一个愿意走进我的生命,分享我的喜怒哀乐,同时也愿意,让我走进她的生命,体会她的爱恨情仇的人。

16、我想不拿伞、在雨中悠然的漫步、感觉到自己一个人的烂漫、可以遗忘那些过程、可以遗忘那些往事、唯独不能遗忘的是在心底里呐思念的遗憾。

17、我以为小鸟飞不过沧海,是以为小鸟没有飞过沧海的勇气,十年以后我才发现,不是小鸟飞不过去,而是沧海的那一头,早已没有了等待。

18、有些人的爱情谈得轰轰烈烈。不论是分手,抑或者是甜蜜地持续拥有,毕竟是两个人曾经一起共度、见证了年少时最为美好、珍贵的时光。可有些人,所拥有的,所守候的,一直是一个人孤零零的、冷凄凄的爱情。--《流经存在的邂逅》苏小懒

19、我在等一个人,一个知道我曾经无尽的等待,因而更加珍惜我的人;一个也许没能参与我的昨天,却愿意和我携手,走过每一个明天的人。

20、我在等一个人,我不确定我还得等多久,我也不知道,她会以何种方式到来。但我确信,在时间无垠的旷野里,我们中会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恰恰遇到彼此,相信那时候,我们一定能在千万人中,凭借一个眼神认出彼此。

21、我在等一个人,在日子如水的流逝中;我在等一个人, 一直在等,静静的等,耐心的等。

22、有些人注定是等待别人的,有些人是注定被人等的。

23、每一份爱情里都有一个为那份爱情默默守候的人直到永远永远,也许我就是那个人。()他不奢求你给他一份真爱只求你自己过得幸福美好,他不奢你无聊的时候想到他只求你自己好好照顾自己!

24、你说我是傻瓜 我承认了 明知已回不去 却还在那个季节里等待。

25、人心和岩石一样,也可以有被水滴穿的孔。

26、多少次繁花似锦,又多少次落英缤纷;多少次枝繁叶茂,又多少次黄叶飘零;多少次春雨潇潇,又多少次冬雪飘飘;多少次芳草萋萋,又多少次枯草连连;我一直在等待,静静的等待,耐心的等待,因为我相信,等待的最终,你一定会出现。

27、与其为了得不到的爱情辛苦守候,不如为了爱去冒一次险,生命才终于能像烟花一样绽放在夜空,与爱情齐开。

28、就算世界末日来临,我会对你说,至少还有我陪你。

29、我想为你挡风,我想为你遮雨,可是原谅我吧,我还没有筑好一堵坚固的墙,我还没有造好一把结实的伞,你还会等吗?

30、如果遗忘就是幸福、那么我宁愿一辈子这样伤痛下去。

等待的人范文4

高中时,他因成绩优异被省重点录取,她却只能在父母的多方打点下进入一所很普通的学校,她与他的学校仅仅隔着一条街,却从此,错开了彼此的生命.开学的前一天,她到他的家里吃饭,他笑着说真好可以进入向往已久的一中,她也和众人一起笑着祝福,借口洗手,她痛快的大哭了一场,但也庆幸,还好,可以看到他,可以继续小小的幸福.

高二的时候,男孩恋爱了,是个娇艳动人的女孩儿,听说,父母是生意人,成绩也很不错,她的种种,让原本就自卑的她更加无地自容.但她还是笑着祝福了他们,他欣然接受,此时的他,还是不懂她眼里闪过的伤感.

灰色的高考中,他落榜了,本以为女朋友会安慰他,不想,她竟提出分手,挽着另一个人的手,踏上了南去的列车.他开始嗜酒,颓废,任凭父母日夜流泪劝说,执意不再复读.开始工作的她辞去了父母奔波好久才找到的会计工作,毅然陪在他身边,和他讲他小时说过的志向,父母的操劳,一遍又一遍,几次想说却终未出口的,是她10年的情感与祝福.她固执的认为,他永远不会喜欢上她.却不知,永远是太过自我的残忍.

在她的感召下,他重新找回自我,开始了更为艰难的高四历程,其间她偶尔回去看他,却因依然不敢正视他,错过了他炙热的爱慕的眼神.

在一次站在红榜前,他的名字出现在榜首,他和她会心的相视而笑.当晚,他向她表明了爱意,她喜出望外,开始了她从不敢设想的幸福.

然而幸福竟不肯在她的手中多留,她被确诊患了脑瘤,她面无表情听完医生的话,默默的回到家,没有向任何人提起.他大3那年,得到了去加拿大留学的机会,因为她,他迟疑了.知晓后,她带着一个男同事,来到他的学校,”我爱上他了,我们分手吧.”男孩不信,她不假思索的汶上了同事的唇,男孩哭着跑开了,她蹲在原地,默默地流泪.

他走后,她抱着必死的心做了手术,然而,手术奇迹般的成功了,她喜出望外,满心欢喜的等待他的归来.而此时的他,却已因酒后驾车,坠入山谷,尸体严重毁坏,警方调查无果,便作罢.

雪花飘过了一冬又一冬,她仍旧每天坐在窗前,静静的守候着他的归来,很多人嘲笑她太傻,她轻笑,”养过仙人掌么,它虽不美,确时时苍翠,只要有一点养分,就可以存活好久.我们相爱过,这就够了,仙人掌的等待是没有理由的.”

(送给1)

等待的人范文5

1、再不恋爱真的要老了,所以等着一场风花雪月向我的生命袭来,已经做好了好好爱一场的准备了。

2、每个人生边都有一个时间小偷,趁现在,利用零碎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如果不趁现在就意味着永远都不能做了。

3、如果我们是在彼此最闪光的时候相遇,是好的,因为我们知道自己爱了一个值得爱的人,他/她有能力经营好自己的生活;如果我们是在彼此最狼狈的时候相遇,也是好的,因为我们知道自己爱了一个坚强的人,即使遇挫,也可以相濡以沫。

4、人生最美好的事就是,遇到一个人,你喜欢他,他喜欢你,而你们并没有在一起。

5、只要抬头看着星空,世界就会变得好大好大。

6、有时,懂得如何避开问题的人,胜过知道怎样解决问题的人。

7、最美好的状态就是,看过了世界的黑暗与痛苦,却依然相信它的单纯与美好。

8、找到一个对的人,是给自己以后的生命里最好的礼物。

9、孤单时,仍要守护心中的思念。有阴影的地方,必定有光。

10、爱情也是需要激情澎湃的,错过了年龄,或许一切就回归到安静了。

11、即使自己不快乐,也绝不去打扰别人的幸福,这是原则。

12、有些事看似是在强求自己,其实更是在为难别人。

13、幸福是可以传染的,快乐也是可以传递的!

14、人生的路上,如果懂得体谅,懂得理解,懂得宽容,日子就会很温馨,也会很安宁。

15、这个世界上最神奇的事情,就是有一天你发现你身边的支点都倒下的时候,你也没有倒下。

16、人生从不会嫌太年轻或者太老,一切都刚刚好。

17、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的,就在那时候,遇到你。

18、每一个想法都有它存在的意义,时间是睿智的老人。

等待的人范文6

邓均朝,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青林口高抬戏)传承人。1962年,邓均朝跟随青林口高抬戏老艺人聂学铭、王监武学习高抬戏及川剧艺术,并在各地参加表演。1968年,任青林口业余川剧团团长,马角巨文艺演出队队长。1979年至今组织历届庙会、物资交流会、民族艺术节高抬戏表演。

演绎的作品有《白蛇传》、《送京娘》、《》、《踏伞》、《李白思故》、《桃花仙子》等。曾获得过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纪念李白诞辰1300多年及民间艺术节获得一等奖、李白国际文化旅游节表演获得一等奖等。

青林口,坐落于江油市二郎庙镇西南的小山沟里,潼江之源马阁水与另一条小河在这里交汇。你也许知道青林口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你也许认为青林口环境优美、风景迷人,1999年中央电视台《西游记》续集剧组曾在此拍摄两集外景,但是,你听说过这里的高抬戏吗?这一地方戏种,目前已经很难在其它地方找到了。4月中旬,记者一行驾车赶往青林口古镇,有幸见到了高抬戏传承人邓均朝。

高抬戏的“名角儿”

邓均朝今年67岁,青林口古镇人,自幼酷爱川剧,一直是青林口业余川剧团台柱,擅长扮演文、武小生。上世纪末,青林口成立高抬戏民俗表演队伍,邓均朝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名角儿”,每次高抬戏巡演都离不开他“扎台子”。

青林口古镇的高抬戏于清代雍乾年间由湖广传入,经200余年各代艺人传承。40年代由高抬戏老艺人符有棣、邓天锡传承至50年代中期聂学铭、王监武,60年代初期由他们授艺于现在的高抬戏艺术传承人邓均朝。

谈到高抬戏的表演,邓老先生详细地向记者解读了其中的奥秘:高抬戏利用民间绑扎、杂技力学,结合戏剧彩扮进行表演。首先,以一戏一抬,由10岁左右孩童2~3人彩妆扮演;方桌中心上立一钢柱,根据戏的内容,上层绑扎1~2名表演者,下层绑扎1~2名表演者。抬桌下穿抬杠2根,由四人穿彩衣抬行;根据高抬戏内容配上锣鼓、乐队;一般以2~4抬组成一次表演;高抬戏一边抬,一边表演,走街进院,使广大民众能近距离参与此娱乐艺术活动。民众兴高采烈、喜气洋洋。邓老先生笑称,高抬戏是深受十里八乡广大民众喜爱的表演形式。

邓老先生告诉我们,他是学唱川剧的时候喜欢上高抬戏的,自从1962年步入这一行,他把整个人生都献给了他热爱的高抬戏。聂学铭、王监武两位老前辈的精心指导和教诲,让他全面地学到了高抬戏技艺,50余年来他已经组织参加了200余场高抬戏,特别是近10年来组织其他艺人一起,把现代的优秀故事、先进事迹融入到高抬戏中,满足了现代人对高抬戏的需求,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它。现在,他每年都要外出表演几次,北川、安县等地都留下了他和弟子们的足迹,去年绵阳春节联欢晚会他们也上台表演过。

在青林口,记者问邓老。90年代以前每年二月初一都可以看到,2008年以前每年桃花节的时候也可以看到高抬戏,但是最近3~4年由于没有经济来源,没有主办方,在青林口都看不到了,除非政府邀请,组织表演团演出。

记者手记:邓老先生今年67岁,满头白发,他也许是我见过的最老的传承人,即将古稀之年的他,本该安享晚年,却还奋战在一线,实在令人钦佩。

高抬戏的传承与创新

谈起一辈子表演的高抬戏,邓老认为有两件事最值得骄傲,一是90年代中期他把川剧精华中的变脸、吐火两大绝活融入到高抬戏中,深受观众喜爱,也算是自己对高抬戏的创新;二是2006年国庆期间,在广州市番禺区举办的“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中国首届民间飘色(抬阁)艺术展演中,青林口高抬戏作为四川省参展的惟一节目精彩亮相,最终荣膺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这是他和他的弟子们获得的最高荣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抬戏处境式微,其发展面临“三无”困境,无资金,无艺人,无市场。邓老先生告诉我们,青林口高抬戏保护、传承和发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不足。服装、道具老化,必须得补进,需要资金;办一场演出也需要资金,除我们艺人必要的日常开支外,抬“戏台”的壮汉、化妆师、孩童都需要给钱,抬“戏台”的人、孩童还涉及到安全性问题,不少人不愿意干,钱给少了更不愿意干。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后继无人,现在唱戏的人不多,太苦太累,并且高抬戏还没有形成产业,演出太少,效益不好。另外由于宣传不够,外地群众对高抬戏知晓度偏低,因此基本没有市场。

2008年,青林口高抬戏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李白故里第一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保护、传承和发扬高抬戏,邓老先生提了两点建议:一是成立高抬戏公司,自负盈亏。市场经济背景遗留下的问题,还得靠市场解决,不能总是靠政府救济。一个办法是企业赞助,提供资金,由表演团组成公司,员工入股,激发艺人和群众的积极性,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高抬戏中来,作为回报,公司帮着赞助企业宣传,表演到哪,宣传到哪,扩大赞助企业的知名度;另外一个办法是,企业作为最大的股东直接入股,直接经营。二是成立半官方的高抬戏协会,负责高抬戏产业的培育、经营,高抬戏人才的培养,高抬戏潜在市场的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