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故事情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浒传故事情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浒传故事情节

水浒传故事情节范文1

在书中,酒是串联起各人物关系的纽带。作者用酒来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英雄形象。在整部小说中,虽然“酒”出现的频率颇高,但是一点也不显得重复和累赘。伴随着酒的每一次出现引出不一样的故事人物,可以说就酒是串联起整部小说人物的纽带。比如:《水浒传》中有很多人物性格中都有“粗鲁”的特质,但每个人物性格的粗鲁又是不一样的,这可以从每个人物的宴饮描写中挖掘出来。武松是粗鲁的,但我们更多地感觉到的是他的英勇与无畏;李逵也是粗鲁的,但却带着豪放与爽朗;鲁达更是粗鲁无二了,却觉得光明正大。更详细点说,武松是我们印象里的打虎英雄,武艺高强且桀骜不驯。在他打虎英雄的成名道路上“,三碗不过岗”是他标志性的里程碑。十八碗酒壮大他的胆子,激发出了他的英雄本色,最终几十拳打死老虎的结局,也是酒后力量的发挥。喝酒打虎是武松“打虎英雄”形象背后的最佳诠释。之后武松醉打蒋门神,表现了武松敢于反抗,敢于与恶势力做斗争的无畏精神。其中酒更是成为了刻画武松这一英雄气节,表现武松精神风貌的重中之重。李逵成为《水浒传》中与酒最为贴切的英雄人物。在对他的饮宴描写中,他通常都是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姿态,可以看出他不拘小节,豪爽粗鲁的人物性格,使得他鲜明的个性跃然纸上。鲁智深也是一位酒中汉子。他同别人喝酒时得知金氏父女被人欺负,之后痛打郑屠夫,体现了他光明正大却又心急粗鲁的性格。在拳打镇关西之后安排金氏父女先行离开则又体现了他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总而言之,酒不仅表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更是展现了相似性格特点中的不同之处。这种细腻手法的表达,酒起到了关键作用。

二、以“酒”论事,使故事情节充满戏剧性

高尔基说过情节是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作用的结果。众所周知,《水浒传》的故事情节曲折动人,精彩异常。其中,酒是推动小说情节发展演变的关键,酒加剧了情节中的矛盾与冲突,使人沉溺其中,不可自拔。林冲被逼上梁山这一过程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这个过程中,酒是催化剂。先说说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前,他的性格其实是有点懦弱和压抑的。高衙内调戏他的妻子时,林冲敢怒不敢言。鲁智深为他打抱不平时,林冲还多加劝阻。后来林冲锒铛入狱,妻子上吊自杀,他却借酒消愁,郁闷悲苦无处发泄,无可奈何。当故事发展到时,林冲的愤怒终于冲破临界点,仇恨爆发,在酒的作用下,林冲杀了陆虞侯等三人,奔上梁山。在林冲的故事情节刻画中,“风雪山神庙”是林冲命运的转折点,从一个忍辱负重者变为一个抗争者。这一转变更加鲜明的揭示了整部小说的主题-封建统治的罪恶与黑暗是造成百姓生活痛苦不堪的根源。纵观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整个过程,“酒”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展开与发展,并且在《水浒传》中,各个英雄人物故事情节的展开,酒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以“酒”谈民俗,反映宋元时期等级制度森严

小说中诸多饮宴描写,说明当时饮酒风气盛行,已然成为一种风尚,甚至是一种文化。《水浒传》中对酒的浓墨描写反映了宋元时期的民俗;突出“酒”在人际交往中的重大作用。例如,梁山108将宴饮时的座次排定就证明了身份地位不同,会有尊卑之分,主客之别,不然就会与礼不和。宋江在江湖上很受人尊崇,因而每到一个地方,都是坐在首位,这是地位的差别。在不同的场合,身份不同,也是有不一样的座次。总的来说,就算是肝胆相照的英雄好汉,在当时来说地位也不是完全平等的。说明封建等级制度在人民思想中的存在是根深蒂固的,梁山108将的反抗是不彻底的。有压迫就会有反抗,108将反抗的是宋朝廷的黑暗与腐朽,但是等级制度的分割却不是他们反抗的中心。所以就这一点而言,酒文化的盛行却是当时人民思想的蒙蔽。

四、结束语

水浒传故事情节范文2

    同学们都喜欢阅读名着,也都想在中考语文中拿下名着试题得分,但由于平时没有掌握阅读名着的正确方法,因此不少同学的得分并不理想。那么,什么才是正确阅读名着的方法呢?

    根据各地中考名着题的不同设计,笔者总结出如下方法:

    一、了解作者背景

    在阅读名着之前,对作者的有关情况应有所了解(包括作者生平、家庭背景、政治思想、生存状况等),这将有助于你对其作品内容的阅读理解。如阅读《红楼梦》,应对曹雪芹的身世有所了解;阅读《聊斋志异》,你要了解蒲松龄的身世遭际;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要知道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

    平经历。有的同学在答名着题时,连作者都想不起来,甚至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这些都是对作者生平经历不甚了解的缘故。

    二、理清故事情节

    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同学们之所以爱读名着,就是因为那里面的故事情节生动有味,吸引人的眼球。由于不少名着都是长篇巨制,故事情节复杂多变,再加作者创作手法的不同,所以只有理清故事情节,才能把握全篇。如长篇小说《水浒传》,总的故事情节是写以一百零八将为首的英雄好汉们是如何被残酷的社会现实逼上梁山走造反这条路的,但在每一回里,又根据各自情况的不同有具体的故事情节。九年级《语文》上册人选的《智取生辰纲》,就是节选该书的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这里的“智取”就是故事的主要情节。根据中考名着题的特点,还需要同学们学会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故事情节。

    三、分析人物性格

    名着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众多,我们为什么能够区分出他们呢?因为每一人物都有各自独特的性格特征。一部《三国演义》,光主要人物就有一百多位,但一说到足智多谋为蜀汉鞠躬尽瘁的军师,我们就知道此人是诸葛亮;一提及“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权臣,我们就知道是曹操。人物性格不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也就不尽相同。《水浒传》中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红楼梦》中刘姥姥“见笑”大观园,都是人物的性格使然。

    另外,有的文学名着还就人物的性格配有相应的外号,最好也能记住,这对分析人物性格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如“黑旋风”是《水浒传》中李逵的外号,由此可以看出他“风风火火闯九州”的性格特点;“凤辣子”是《红楼梦》中王熙凤的绰号,由此可以看出他性格泼辣的特点。

    四、积累名言警旬

    名着中都有不少名言警句,记住这些名言警句,不仅利于解答试题,还能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提升我们的文化品位。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名着《安娜·卡列尼娜》开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又如我国四大名着中每一章回的回目,均用对偶句的形式列出,提纲挈领地概括出每一回的内容,记住它们,就记住了章节的主要内容。还有一些名着对人物有高度概括的评语,也应注意积累,如“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就是《红楼梦》中评论王熙凤在贾府悲惨下场的诗句。

水浒传故事情节范文3

《水浒传》是一部名着这本小说堪称经典,是一本不可多得珍宝,如果你真的用心去品会、去读。你会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水浒传》用字恰切到位、气势磅礴,是许多作品不可比拟的。如果要和《三国演义》做个比较的话那就是《三国演义》太单板,我读着读者就会睡着。而《水浒传》就不同了,我越读越有精神,就连晚上做梦都会梦到他,想带自己就是里面的一位好汉,带各位好兄弟“替天行道”。虽说这本书被我看过好几十遍,但再次去看的话又会被里面的故事情节吸引住。

现在我还在看这本书,百看不厌。如果谁看到这篇文章,有空就去看看!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东港镇黄土塘小学六年级:蔡涣

水浒传故事情节范文4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初中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读两三本名著"的要求,就是希望我们语文教师对名著阅读的意义有足够的认识,让名著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可以产生学生共鸣的作用。

“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着。”这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7—9一年级(初中阶段)学生提出的明确要求。相应地,在近年的中考语文考试中,也出现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名着试题。

同学们都喜欢阅读名着,也都想在中考语文中拿下名着试题得分,但由于平时没有掌握阅读名着的正确方法,因此不少同学的得分并不理想。那么,什么才是正确阅读名着的方法呢?

根据各地中考名着题的不同设计,笔者总结出如下方法:

一、平时多多积累名言警旬,用的时候才能如鱼得水

名着中都有不少名言警句,记住这些名言警句,不仅利于解答试题,还能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提升我们的文化品位。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名着《安娜?卡列尼娜》开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又如我国四大名着中每一章回的回目,均用对偶句的形式列出,提纲挈领地概括出每一回的内容,记住它们,就记住了章节的主要内容。还有一些名着对人物有高度概括的评语,也应注意积累,如“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就是《红楼梦》中评论王熙凤在贾府悲惨下场的诗句。

二、理清故事情节,复述培养多种能力

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同学们之所以爱读名着,就是因为那里面的故事情节生动有味,吸引人的眼球。由于不少名着都是长篇巨制,故事情节复杂多变,再加作者创作手法的不同,所以只有理清故事情节,才能把握全篇。如长篇小说《水浒传》,总的故事情节是写以一百零八将为首的英雄好汉们是如何被残酷的社会现实逼上梁山走造反这条路的,但在每一回里,又根据各自情况的不同有具体的故事情节。九年级《语文》上册人选的《智取生辰纲》,就是节选该书的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这里的“智取”就是故事的主要情节。根据中考名着题的特点,还需要同学们学会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故事情节。

无论是为加深对故事的理解进行的复述,还是为了“考试”而进行的复述练习,教师都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体裁、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复述方式,可以口头复述,可以书面复述;可以复述给教师听,复述给学生听,也可以复述给自己听。

学生在复述过程中可以联想文章中的标题、图片、段首句、段尾句,或者高频词汇把整个文章串起来。再复述过程中,学生还要注意给自己限定时间,尽量把要复述的内容在规定时间内复述完,经常这样锻炼,既有速度又有效率。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大胆写,从而在复述的过程中发现不足、弥补不足、完善自己,提高学习效率。

三、分析人物性格,是故事再现的关键

名着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众多,我们为什么能够区分出他们呢?因为每一人物都有各自独特的性格特征。一部《三国演义》,光主要人物就有一百多位,但一说到足智多谋为蜀汉鞠躬尽瘁的军师,我们就知道此人是诸葛亮;一提及“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权臣,我们就知道是曹操。人物性格不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也就不尽相同。《水浒传》中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红楼梦》中刘姥姥“见笑”大观园,都是人物的性格使然。

另外,有的文学名着还就人物的性格配有相应的外号,最好也能记住,这对分析人物性格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如“黑旋风”是《水浒传》中李逵的外号,由此可以看出他“风风火火闯九州”的性格特点;“凤辣子”是《红楼梦》中王熙凤的绰号,由此可以看出他性格泼辣的特点。

四、了解作者写作背景

水浒传故事情节范文5

《林冲棒打洪教头》是根据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水浒传》第八回“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改写的。课文主要写林冲遭发配来到“小旋风”柴进庄上,被洪教头所逼与之比武,几招之内便将洪教头败于棒下,最后使之羞惭而去的故事。全文紧紧围绕“比武”这一中心,以动作、语言等描写来刻画林冲、洪教头的性格特征。

课文是根据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故事情节的,依次为“进庄——相遇——比武——离庄”,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层层渲染,中心突出,易于学生阅读,理解,是《水浒传》中一段脍炙人口的佳作。

教学设想:

本节课我尝试着将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在第一课时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将《水浒传》这本书的阅读与《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教学有机结合,形成一种相互的借鉴和补充,以趣激趣,以读促读,借人物唤人物,由情节引情节。旨在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引向深入,通过对文本中具体的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建立起自己心中的林冲形象,从而促进其对《水浒传》这本小说的阅读兴趣,有效推进课外阅读。

教学中采用“读——找——思——议”的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的主要情节,能简要复述课文大意。

2.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品读文本语言,由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来分析人物形象。初步了解阅读小说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理解林冲忍让谦和、武艺高强机智聪明却深藏不露的人物性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介绍林冲

(课件出示)

1.人名对对碰:

( )打虎对( )卖刀

( )怒杀阎婆惜对( )斗杀西门庆

( )倒拔垂杨柳对( )智取生辰纲

( )拳打镇关西对( )棒打洪教头

2.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近《水浒传》,走进那一个皎洁的月夜,看《林冲棒打洪教头》。(板书课题,强调“棒”字。)

【教学意图】 本环节设计“对对子”,旨在让学生学会运用“对对子”相关知识,并运用课前《水浒传》的自主阅读来完成,形成知识与运用的统一,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复述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练说课文大意

参考小标题:出示

进庄——相遇——比武——离庄

2.指名简述课文大意。(2人)

3.小结:同学们,喜欢这个故事吗?小说就是由一段段小故事组成的,每一个曲折生动的小故事都能吸引我们,让我们沉醉。这正是小说的魅力!

【教学意图】 回顾课文内容,整体感知故事,认识了解小说情节对阅读小说的重要性。以旧引新,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三、细读“棒打”,感悟林冲

过渡:同学们,你认为文章最精彩的部分在哪里?其实,这是故事情节的。

1.快速默读4到7自然段。用“_____”和“ ”勾画出描写人物语言和动作的句子。认真读一读,把你想到的感受批注在书中的空白处。想一想: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林冲。(师巡视)

2.交流人物“语言”。出示:林冲说:“小人戴着木枷,就算是输了吧?”

师:你能听出这句话的弦外之音吗?之前他还怎么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林冲?(板书:智)

柴进怎么说又是怎么做的呢?

3.感悟“动作”描写。自由大声地读读7自然段,注意人物的动作描写,把你感受到的精彩和前后的同学交流交流,看你们还能悟出什么样的林冲?(交流、引读)

师生交流:我想问一问林冲,你可知洪教头“把火烧天”的招式及其凶猛,对你而言,危险之极?你可知洪教头一招不中,定不会善罢甘休,你何以“往后一退”呢?最后这一扫,你并未使尽全力,却击中了洪教头要害,可谓一招制胜,你何以这么有把握?

小结:是啊,看准时机,只是一横、一腿、一扫,动作连贯,一气呵成,真是智勇双全啊!(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板书:勇)

4.齐读第七自然段,把你的感受带进去

过渡:洪教头满面羞惭,灰溜溜的走开了。真正的比武虽只是简单的三个回合,其实在比武之前他们已经有过三次较量。

【教学意图】 以读为载体,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读中思,读中品,读中悟,通过学生的找、画、思、议,品悟林冲的性格特点。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授之于渔”,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四、探寻原因,深悟林冲

1.学生自主学习2~3自然段

用刚才我们画人物语言和动作的方法自学第2、3自然段,找出比武之前的三次较量。填写表格。想一想:从中你可以读出一个怎样的林冲。

指导交流,小结板书:忍

小结:一忍再忍,忍无可忍之际林冲才有了棒打洪教头的举动。短短的文字给我们刻画了两个鲜明的形象。

2.借用板书,小结洪教头的形象

小结: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甚至穿着、神态等,我们可以感悟人物的性格特点,感知他们的内心活动,与他们成为最好的朋友。这也正是小说的魅力所在。

【教学意图】 把学习的权利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利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抓住重点词分析并感受人物鲜明的个性。体现“放”的过程。

五、回归整体,交流写法

1.读到这里,精彩的情节、丰满的人物已然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同学们,你觉得谁才是我们这篇课文的主人公呢?为什么作者写洪教头的篇幅比写林冲还要多呢?

水浒传故事情节范文6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方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30-0033-02

“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初中阶段)学生提出的明确要求。

初中语文作为基础语文教育,其最核心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通过广泛的阅读,开拓视野,提高文学欣赏能力,陶冶情操,进而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完善的人格。

与之相适应,我市的中考语文试卷中也出现了考查名著阅读情况的试题。本人两年前参加中考阅卷,所批改项目恰恰就是名著阅读题。在阅卷过程中发现,此题的实际得分率极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究其原因有二:一是从当前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情况上看,教师方法引导欠缺,阅读教学效率低;二是因为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不是很突出,阅读不得法,即学生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简单说,就是不愿也不会读书。

如何让学生愿意读书,会读书,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边摸索边总结,认为以下方法可以在教学中运用,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一、整体了解,激发阅读欲望

在阅读名著之前,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不要以文学讲述者的身份出现,而是以阅读导师的身份出现,从对文学名著的解读,转变到对文学名著的介绍,让学生在教师的介绍之下,对文学名著产生兴趣,然后让学生在课后自己进行阅读。在介绍时,教师要对作品中的著名情节、作品的巨大影响等,向学生大力渲染,先入为主,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行阅读,相信阅读的效率一定会大大提升。当然,有了这样的先期指导,学生的阅读指向性也会有极大的提升。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对作者的有关情况有所了解,这将有助于学生对其作品内容的阅读理解。如阅读《红楼梦》,了解了曹雪芹曲折的身世,才能认真体会作品中所萦绕的凄凉,而不是被表面的繁华与热闹所蒙蔽,不知作品本意;阅读《聊斋志异》,先知道了蒲松龄的身世遭际,才能用心去感悟作者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才能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阅读《童年》,就要知道高尔基的生平经历,才不会在那些看似琐碎的情节中迷失了阅读的方向,才会读懂其中的人生苦痛。

二、讲述情节,把握整体思路

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同学们爱读名著,就是因为那里面的故事情节生动有味,吸引人的眼球。但是由于不少名著都是长篇巨制,故事情节复杂多变,再加上作者创作手法的多样性,读来纷繁复杂千头万绪,对其难以把握是很正常的。所以对中学生来说,理清故事情节,对小说形成整体认知,是阅读的关键。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第一遍阅读之后对小说的故事情节进行概括缩写,也可以让学生以人物为主线概括出与各个人物相关的主要故事情节,让学生在概括中逐步把握全篇。如长篇小说《水浒传》,总的故事情节是写以一百零八将为首的英雄好汉们是如何被残酷的社会现实逼上梁山的。但在每一章回里,又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具体的故事情节。我们八年级《语文》上册入选的《智取生辰纲》片段,就是节选该书的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在教学中,师生要达成共识――智取,就是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阅读中要把“智取”放在首位,以“智取”为线索,概括出情节、人物特征等等,能转述出“智取”在小说中的具体表述。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中考名著题的特点,以问题的形式帮助同学们学会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故事情节,对故事整体把握,再在此基础上形成对作品的细化理解。如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时候,可以通过每周一个问题设置的形式达到这样的效果。如,关羽为什么在华容道放走曹操,火烧赤壁对三国局势的影响是什么,等等。

三、关注人物,于细节处品析

细节,是文学名著的精华所在,是值得我们在阅读中反复品味之所在。名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众多,我们为什么能够区分出他们呢?细节,正是细节展现了这些人物各自独特的性格特征。一部《三国演义》,光主要人物就有一百多位,但一说到足智多谋、鞠躬尽瘁的军师,我们就知道此人是诸葛亮,于是我们在赏析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的时候,老师就要和同学们一起把目光投向诸葛亮的“智”,要关注那些足以看出诸葛亮之“智”的细节,真正读出诸葛亮的“智”,这样才不是人云亦云;一提及“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权臣,我们就知道是“乱世之奸雄”――曹操,阅读时,要指导学生找出那些可以看出曹操性格的细节反复揣摩,这样才不至于将曹操的形象仅仅局限于作者的世界观下,做到有自主见解地阅读。在阅读中,教师还要有意引导学生明白,发生在小说中每一个人身上的故事,都与他们的性格特征有极大的关系,可以说是性格使然。《水浒传》中武松醉打蒋门神,《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红楼梦》中王熙凤“弄权铁槛寺”,都是对人物性格最好的诠释。另外,有的文学名著还就人物的性格配有相应的外号,最好也能记住,这对分析人物性格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如“及时雨”是《水浒传》中宋江的外号,既可见他“行侠仗义、乐善好施”的性格特点,也可以明白他的“江湖地位”的由来;“凤辣子”是《红楼梦》中王熙凤的绰号,由此可以看出她性格泼辣的特点,再见她算计尤二姐的阴狠也就不足为奇了。在有限的阅读课上,我们只要紧紧抓住这些有重要指导价值的细节细细品味,反复品析,即可以事半功倍地完成阅读赏析。

四、重视提升,不可忽视读后感

上一篇安全健康

下一篇青春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