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境监测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境监测站

环境监测站范文1

关键词:环境监测站;实验室;废液管理

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我国经济社会获得了高速发展,可是,同时也为我国的社会形成一定的不良影响,而环境因素问题则更为显而易见。环境监测站随之产生,并创建独立实验室,对于环境监测结论通过采样进行分析,以此获得结论,成为我国环境监测站的主要构成部分。可是,当前时期我国环境监测站实验工作中依旧存在许多问题,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充分了解,才能够提出具体的措施[1]。

一、地质环境监测站实验室工作简介

随着时代的发展,使得社会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从而使得环境监测站孕育而生,其工作主要为对我国环境定期进行采样,透过相应分析测试对我国环境给出具体判断,对我国环境保护方面而言尤为关键,对我国环保工作的发展也非常重要。

环境监测站实验室属于我国环境监测站的主要构成部分,也成为我国环境监测站中最具有特殊性且工作内容最为严谨的工作。所以,环境监测站实验室工作备受社会瞩目。可是目前因为能力所限,我国环境监测站实验室工作依旧存在很多不足,这些问题都应给予高度重视,并及时进行处理。

二、环境检测实验室污染物的现状

1、排放强度低,排放数量少

环境监测虽每天都在进行实验操作,可样品分析所使用的试剂量非常小,并且有些实验并非持续进行,污染排放属于间断排放,排放瞬时浓度较高,可是平均排放强度低,排放量少。

2、污染物种类繁多、污染物危害大

透过研究,环境监测实验室污染物大多为废气、废液以及固废等污染物,污染物类别大多为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污染物、酸碱等具有腐蚀性的污染物、微生物类污染物乃至一些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污染物,由于污染物类别较多,并均具备较大的毒性,会对人体及环境形成危害。

3、收集污染物艰难,污染治理低

环境监测实验室分析内容过多,污染物出现相对分散,并产生量并不均匀,产生量低,较难收集。并且因为实验室中环境污染长时间没有获得重视,污染物收集、治理大多没有获得良好治理。虽然实验室大量进行标准化建设,可主要是通过监测水平及品质管理着手,较少有实验室对环境污染管理采取规范化管理,令环境监测实验室污染物收集、处理等设施落后、污染物治理方法欠缺[2]。

三、废液的管理

1、废液的处理原则

解决有机废液是为了令其通过有害物质转变为无害物质,以其减少环境风险。因此,解决过程需凸显回收再利用及无害化。

关于含少量被测物及其他试剂高浓度有机溶剂的回收再利用,不但能够规避环境污染,还可以形成较好的经济效益。不可回收的高浓度与低浓度有机废液通过科学方法处理后排放。

2、有机废液的回收

回收有机溶剂大多先在分液漏斗处进行清洗,将清洗后的有机溶剂通过蒸馏或分流进行精制或纯化,所有过程需在通风处进行。

环境监测实验室常见的有机溶剂废液包含了正己烷、石油醚、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以及乙酸乙醇等,都能够通过相关的方式加以纯化回收进行二次利用。比如进行溶剂废液内三氯甲烷的回收,将三氯甲烷废液依次通过水、浓硫酸、纯水、盐酸羟胺溶液清洗,通过重蒸馏水清洗两次,将洗好的三氯甲烷通过无水氯化钙进行脱水烘干,摆置几天进行过滤及蒸馏。蒸馏速度在每秒1-2滴,收集沸程是60℃至62℃的馏分,保存在棕色试剂瓶当中,切记不可使用橡胶塞[3]。

3、有机废液处理方法

首先,实验室内部处理。

某些有机溶剂废液可进行回收,还有些有机溶剂废液能够在实验室内部处理到无害程度后排放。此类废液的毒性较小,量也较小。这些废液内的可燃性物质,通过焚烧方式进行处理。对于较难燃烧的物质及可燃性物质的低浓度废液,通过溶剂萃取法、吸附法、氧化分解法进行解决。对较易被生物分解的物质,通过稀释之后,便可排放。

(1)焚烧

在实验室内部处理有机废液使用焚烧方式时需确保焚烧过程不生成NO2、SO2或HCI相关的有毒气体,不令重金属或多氯联苯等较难燃烧的物质残渣出现,否则需要集中收集后,在进行统一解决。

(2)溶剂萃取

关于含水的低浓度废液而言,通过与水不结合的正己烷等挥发性溶剂进行萃取,将溶剂层分离之后,将其焚烧。再通过吹入空气的方式,将水层内的溶剂吹出。

(3)吸附

通过活性炭、硅藻土等一些具有吸附性的溶剂物质进行充分吸附后再一同焚烧。

(4)氧化分解

对于含水的低浓度有机类废液而言,其易氧化分解废液,通过H2O2、KMnO4等令其分解后,通过无机废液进行处理。

(5)水解

对于有机酸或无机酸脂类来讲,有些有机磷化合物较易引发水解物质,可添加经氧化钠以及氢氧化钙,可在室温及加热中进形水解。水解以后,如果废液不存在毒害状况时,通过融合与稀释,则可排放。如果具有有害物质,可以通过吸附的方式进行解决。

其次,委托资质单位处理

并不是一切有机废液都可以在环境监测实验室中获取。许多有机废液性能较大,具有解决繁琐,成本高,危险系数高,设施环境不足的特点,所以需送达资质单位进行解决。环境监测站还需具备危险废弃物处理资源的单位签订委托处理合同,需将有机废液分类归纳,设定好专门负责人进行管理。

结束语

环境监测是为了保护环境,假如环境监测实验室出现废液处理欠佳情况,则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生活造成影响。所以,环境检测试验人员需提升自身的环保意识,以自己做起,通过良好的方式,解决好不同废液,有利于避免二次污染。需注重废液的回收及利用,令废液可以再利用。关于实验室无法解决的废液需转移至有资质部门进行处理,积极完成实验室废液的管理及措施。(作者单位:贵州省安顺市环境监测站)

参考文献:

[1]周晖.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J].环境研究与监测.2013.26(3):41-44.

环境监测站范文2

关键词:监测 仪器设备 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b)-0137-02监测仪器设备是环境监测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随着环保事业不断发展,环境指标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环境管理对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县级环境监测站承担着辖区内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突发性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等监测工作,按照《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的要求,大多数县级环境监测站都增添了不少仪器设备,但距标准化建设的标准要求仍有很大差距,如何管好、用好现有的仪器设备,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是每个县级监测站都比较关注的问题。在仪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如何保持仪器设备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监测仪器设备的管理。

1 建立完整的仪器设备档案

仪器设备档案的基本内容应包括:(1)仪器设备登记表,包括仪器的名称、生产厂家、仪器型号、出厂编号、生产日期、存放地点、使用日期、按照监测站内部制定的编号规定对每台仪器设备给出唯一性编号。(2)随机技术文件,包括合格证、说明书、装箱单。(3)验收记录、仪器设备检定/校准合格证书、使用记录,维护保养记录,损坏、故障及维修情况和报废单等。

仪器设备档案资料的齐全与否,对于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及仪器设备使用人员对仪器设备的有效管理、正确使用、维护及维修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仪器设备档案内容是不断增加的动态管理,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尤其应注意对仪器设备的维护、维修内容作好记录,并定期归档。

2 做好仪器设备的状态标识

仪器设备状态标识具有直观、简明的特点,表明其“检定/校准”或验收状态,由仪器设备管理员根据检定、校准等的结果粘贴状态标识,表明设备所确认状态是否满足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能够提醒监测人员在选择使用时准确无误,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出现差错。

仪器设备状态标识一般分为“合格”、 “准用”、“停用”三种,分别以绿、黄、红三种颜色表示,即通常所说的三色标志。三色标识的含义分别为:(1)合格标志(绿色)表示计量检定/校准、验证合格,确认其符合使用要求。(2)准用标志(黄色)表示仪器设备存在部分缺陷,但在限定范围内可以使用。(3)停用标志(红色)表示仪器设备目前状态不能使用,但维修后经检定/校准合格后可以使用。在日常工作中要对对仪器设备的三色标识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应注意在用仪器与停用仪器要分开放置。

3 完善仪器设备的使用登记制度

仪器设备使用登记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当使用前发现仪器不正常时可以根据登记本上的记录,与前一位使用者共同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并报告仪器管理人员及时处理故障,加以维修。二是可根据使用登记的记录,统计分析仪器的使用频率和工作量,以确定该类仪器的合理配置数量和维护周期。

仪器设备使用前后都要检查其运行状态是否正常。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要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使用,决不允许仪器故障运行,以免影响监测工作质量。仪器设备使用时,还应及时填写《仪器设备使用记录表》,如实记录仪器设备使用前后的真实状态。主要内容有:使用日期、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温度(℃)、相对湿度(%)、样品编号、检验项目、开始状态、结束状态、使用人员等,并将其定期归档,便于随时了解仪器设备的状态变化,保证仪器设备使用的延续性。

4 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和校准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CNAS-CL01:2006)5.5.10,期间核查是仪器设备在两次检定或校准间隔时间内,对仪器设备等精度的核查,其目的是降低风险,保证量值溯源的准确。并非所有的仪器设备均需实施期间核查,核查的对象主要为:(1)稳定性差、易漂移、易老化且使用频繁的仪器。(2)经常携带到现场监测的仪器。(3)使用环境恶劣的仪器设备。

当监测标准或规范、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中对校准提出明确要求时,应依据监测标准或规范、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频次、周期进行校准。如在《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中对定电位电解法烟气测定仪、测氧仪等设备的校准做出了明确规定。在《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要求每次测量前、后必须在测量现场对声级计进行声学校准,其前、后校准示值偏差不得大于0.5dB,否则测量结果无效。监测标准或规范、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中未作要求时,原则上在两次检定或校准周期之间进行一次期间核查,并同时做好核查记录。

环境监测站范文3

关键词 环境监测;信息化监;应用

中图分类号X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3-0143-02

随着环境问题的严峻,环保事业已经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其中环境监测是环保工作的基础,是有效开展环保事业的重要保证。只有所有的环境监测站都保持良好的监测能力,才能促进监测工作的不断进步和提升,环境监测工作的信息化应用能够实现对环境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管理,不仅能够提高环境监测的水平还能够提升环境治理的能力,所以说,基层站的信息化应用对环境工作至关重要。

1 基层环境监测站信息化应用的现状

虽然大部分基层站的信息化应用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对于监测的需求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很多问题还有待解决。很多基层监测站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是不够的,导致基层站在建设信息化的工作中进展缓慢,现在来说,基层站在计算机等硬件方面的准备比较充分,但是专业的业务软件却十分缺乏。很多基层监测站在办公自动化方面存在不足,导致信息化建设受到局限,只有少数的基层监测站进行了环境监测系统(LIMS)的建设和应用,极大地改善了实验室的监测能力。因为部分基层监测站信息化建设滞后,所以造成了很多监测站存储的大量环境方面的资料得不到广泛的分享和利用,不利于环境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造成基层环境监测站信息化建设滞后的原因有很多种,从客观方面来说,主要是基层监测站在资源方面相对不足,在监测信息化的设备上面投入不够,造成信息化建设的艰难。从主观方面来说,第一点是对于信息化的建设不够重视,没有给信息化能力的提升予以足够的重视。第二点建设资金的不足,很多基层的环境监测站不愿意主动在信息化建设中投入大量的资金。第三点是绝大部分的基层工作站没有专业的信息化方面的工作人员,并且由于重视度的不足,很难使优秀的专业人员留下来进行长期的信息化工作,导致基层站的工作人员管理水平不高,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缺乏经验。第四点是对于基层监测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没有一个科学的认知,往往认为一次性的投入就能完成信息化的建设,只有把信息化建设看成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才能使信息化建设走上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

2基层环境监测站信息化应用的建设策略

要想进行良好的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加强对于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良好的信息化环境监测体系不仅能够保证进行环境监测工作的及时报告,同时能够使监测工作在水平以及效率方面得到提升。信息化建设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它不仅包括建设方面的工作还包括管理方面的因素。只有相关的部门和领导真正重视信息化的建设,才能为信息体系的顺利建设提供保证。

任何的建设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基层站不仅要向上级单位积极争取资金的支持,还要在工作中加强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制定出良好的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计划,再向上级单位进行项目的申报以及资金的申请,能够使申请工作更加的顺利。

信息化不是一个简单的项目, 需要有科学的项目计划作为保证,一般来说,建设采用的形式大致有三种,第一是选用已有的成熟系统,引用进来完成建设,第二是进行自主的研发工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信息化的建设,第三是委托专业的机构进行新系统的开发。三种方式各有利弊,选用成熟的产品,操作比较简单,不需要较多的专业人员准备,直接买进相关公司的软件即可,但是也存在着适应性方面的问题,对于基层站的实际情况不能做到全面兼顾。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开发,在资金的投入上会比较大,同时也存在着适应性方面的缺陷。进行自主研发能够保证信息化产品适应基层站的实际情况,但是在技术人员的要求上比较高,需要一定的人员、资金以及时间上的投入,相对来说进行起来比较复杂。在信息化建设中,实用性是最重要的原则之一,盲目的追求信息化建设的过度先进和全面是没有好处的,过多的不符合实际的建设,只能造成资金和时间的浪费。合理的信息化建设定位能够指导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根据基层工作站的实际需求,选取适当的技术和方式,是进行科学的信息化建设的前提。

项目开发的完成仅仅是信息化建设的开始,对于系统的维护、管理以及合理应用才是建设的重点。项目的成功运作需要很多部门的相互配合,每个工作站都应该有专业的人员对系统的使用测试和维护等环节进行管理,基层信息站要加强对于技术人员的重视,吸引更多的人才首先要有设备和资源上的保障,让他们实际的参与到整个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来,以达到对系统的熟悉,可以更好的在以后的工作中发挥作用。为技术人员职称的申报工作提供便利也能够吸引更多的技术人员,职称申报的困难是很多计算机人才不愿意留在基层站的原因之一,基层站应该进行人才服务机制的完善,让更多的技术人员愿意留在基层,为基层的环境监测工作贡献力量。

信息化的建设是为了更好地为环境监测工作服务,在实际的使用中,操作者一般是基层站的工作人员,实际上,不是工作站的所有人员都有良好的计算机基础,大部分人信息化应用的能力不足,所以在信息化建设中应该考虑到实际使用的情况,尽量让管理系统深入浅出、便于操作。相反的如果软件设置太过复杂,会打消大家使用的积极性,没有大量的数据资料作为基础,环境监测的信息化系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

3结论

事实证明,基层监测站的信息化建设还面临很多的问题,首先我们应该提高对于基层站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采用良好的人才管理机制吸引更多的技术人员投入到建设中来,其次,要把信息化建设看成一个不断发展的工程,加大在建设方面的投入,以满足不断发展的环境监测工作的需求,同时要注意系统建设的易操作性,方便工作人员的实际应用,保证信息化建设更好的为环境监测服务。

参考文献

[1]任小龙.基层环境监测站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初探[J].环境研究与监测,2011.

[2]赫元萍,王合生,喻义勇.环境监测业务管理系统(LIMS)建设实践[J].环境研究与监测,2010.

环境监测站范文4

关键词 提高;环境监测;工作质量;措施

中图分类号 X8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3)011-0209-01

新时期发展形式下,环境监测主要是利用高科技手段对环境污染物进行一定深度、密度的监测,而环境保护工作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着其所获得数据的准确性、精密性以及完整性等。目前,环境监测站在环境保护工作质量过程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进一步促使和提高环境监测站环境保护工作的质量,必须高度重视基层环境监测站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

1 新时期环境监测站环境保护工作质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环境部门的工作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工作质量是环境监测站进行一切工作的前提,因此,必须加强对环境工作质量的管理。环境监测设计多方面的内容,范围相对比较广泛,主要包括环境污染物采样、有关数据测定、监测方法分析以及数据处理等等。据目前调查发现,大多数环境监测部门在进行环境保护工作质量过程中均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致使监测所得的数据严重缺乏准确性、可靠性,不能够真实的、客观的反应出环境污染的情况。由于受技术、工作人员以及管理等条件的限制,在环境吧保护工作过程中频繁出现各种问题,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等。

1.1 实验内部监控工作不到位

据调查,目前环境监测部门所使用的试验监测控制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取得较大的发展,其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也逐渐提高,但其工作人员在实验内控监控方面并没有进行充分的认识,对其重要性并不是很了解,一定程度上对整个检测过程造成不必要的影响。除此之外,实验工作人员在进行试验的过程中运用的步骤缺乏严密性,实验的方法落后,缺乏先进的试验设备,加上实验所运用的化学试剂缺乏严格保护等因素,促使氧化性较强的物质在实验过程中被空气内的还原物质所还原,另外,化学药品吸收空气内的空气容易引起变质,因此,得到的试验结果缺乏准确性。同时检测系统管理不严格也是造成问题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1.2 环境检测系统不够完善,检测网络不统一

根据我国相关水污染防治法规定,排防污染物严重的单位必须安装自动排放检测设备,并与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的网络进行连接,确保环境检测设备能够正常的进行。基层的环境监测站没有得到统一化的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对其没有进行充分的认识,对其重要性以及必要性的了解模糊,在信息化发展迅速的当代,导致获取信息得不到及时反馈。

1.3 缺乏质量教育个工作,技术水平普遍低下

基层环境监测站通常情况下在建立在离城市比较边缘且技术设备较差的地方,大多数工作人员不愿意前去工作,由于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数量有限,甚至出现一人身兼数职的现象,导致在环境监测过程中出现手忙脚乱想象,多种问题产生。另外,环境监测站缺乏资金,致使检测设备无法得到及时更新,更不能对内部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加上工作人员本身缺乏对环境监测的认识,从而给环境监测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2 新时期提高环境监测站环境保护工作质量的有效措施

2.1 促使环境监测转型,提高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地位

随着近年来科技不断进步,加上城乡经济的崛起,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环境各个部门的重视,且监测部门的工作越来越细化。1)环境监测部门应该与技术部门进行分开设置,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调节。2)提高环境监测部门工作的能力,促使环境监测工作取得全面化发展,在整个检测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综合地位。3)加强环境检测人员对环境保护工作质量的认识和深入了解,以此提高他们对环境保护工作质量重要性有所了解。

2.2 建立和完善环境工作质量的管理体系

环境管理系统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环境保护工作质量的优劣,由此可见,只有建立和完善环境管理体系,才能够有效地保证环境监测系统的正常运行。1)明确环境监测的职责和工作内容,在工作过程中形成一种严密性的质量体系,将监测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在检测中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2)加强对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审核的力度,对不合格的部分进行及时调整和处理,促使其紧跟时展的脚步。另外,对于环境监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争取做到“举一反三”,使得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得到优质化发展。

2.3 加强环境监测环境保护工作质量队伍建设

人才是环境监测环境保护工作质量过程中的重压因素,同时也是基础条件,针对当前新时期发展的形式下,环境监测部门对人才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不仅要求工作人员具有专业化素质,同时还必须具有熟练的操作能力。此外,还必须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人员技术的培训,使其成为新时期下具有创新性、科学性的高技术人才,确保环境检测环境保护工作的质量等。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下环境监测环境保护工作质量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环境监测环境保护工作质量十分必要。这样做既能够有效地加强国家对环境质量的保护,同时还能够准确无误的反应新时期下环境发展的现状,进一步确保广大人民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周永刚.浅析基层环境监测站如何加强全面质量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12-14.

环境监测站范文5

关键词:新形势;基层;环境监测站;质量管理工作

1基层环境监测站质量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基层环境监测站都已通过计量认证,形成了独立了质量管理运行体系,但是,受到主观因素以及外界因素的共同影响,在体系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给各项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1.1思想观念守旧,重视程度不够

多数基层环境监测站往往为了应付外部质量监督审核,将质量管理工作纳入某一个人或几个人的工作范畴,在外审临近时,工作人员对评审资料进行集中整理,完全将实际运行的质量管理工作变成了纸质化与电子文档相结合的文职工作。各级领导思想观念守旧,将关注焦点大多集中在经营效益方面,而忽略了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外部评审现场也变成了内部文件资料的审核流程,评审数据以及开具的不符合项只是浮于表面的针对文件资料的完整程度进行判定,评审结果缺乏精准性,失去了现实意义[1]。

1.2缺乏专业的质量管理人员

由于基层环境监测站资金来源渠道窄,在质量管理工作方面配备的专业人员少,无法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行,而其中一部分管理人员都是由其他岗位临时转到质量管理工作岗位,对质量管理标准不了解、对专业知识掌握不熟练,缺少对环境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在编制质量控制报告时,漏洞百出,而现有的工作人员也未经过专业的培训,使质量管理工作水准始终处于低位。

1.3质量管理与监测工作相脱节

随着当地污染源的逐年增多,基层环境监测站的监测任务量也急剧上升,基层监测人员为了完成监测任务,将质量管理工作抛在脑后,使质量管理工作不能更好的为监测工作服务,二者之间出现严重的脱节现象。近年来,环境监测工作内容从对水、气、声、渣的监测逐步拓展到生物、土壤等一些全新领域,但是,在基层监测站,在实验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平行样本、盲样测试、数据对比等方法,监测措施较为单一,监测结果的准确率也相对较低,质量管理工作采取的监测技术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的环境监测要求。

1.4监测数据有失公允性

部分基层环境监测站受到地方政府的保护,在上报监测数据时,往往采取弄虚作假的手段,上报数据与对外公布数据完全不相符。当出现环境污染事故时,由于地方政府的保护,使得上级环保部门对真实的环境污染情况知之甚少。这种报喜不报忧的作法实则严重影响了环境监测数据的公允性,对实施环境保护以及避免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极为不利。尤其在地方生态环境的综合考评当中,基层环境监测站为了获取更多的政绩,各级领导擅自修改监测数据,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受到严峻考验。

2加强基层环境监测站质量管理工作的策略

2.1专业人才是关键,专业技能是核心

环境监测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强、较为复杂的技术,它涉及到物理学、化学、数学等多个学科,这就给环境监测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掌握专业的监测技术,而且对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也必须熟练理解和掌握,同时,环境监测从业人员也必须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综合职业素养,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实际工作当中。基层环境监测站应制订年度培训计划,将环境监测的专业技术、质量管理的重点内容、新方法、新技术、新设备的运用统统纳入到培训内容当中,以全面提升监测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各级监测人员应保持虚心好学的谦逊态度,不断向业内的专业人士学习,以及时获取到最新的监测技术知识,拓展视野、增长经验,尽可能多的参与到实地监测工作中,以丰富个人的实际工作经验[2]。质量管理工作贯穿于环境监测全过程,监测人员在工作中,应根据每一个监测点、每一个监测项目的实际情况,制订周密的工作计划,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有效性。

2.2转换思想观念,增强大局意识

质量管理工作需要全员参与,共同谋划,这项工作不是个人行为,而是通过团队协作的力量才能将此项工作做好、做实、做精。因此,各级管理人员与监测人员必须及时转换思想观念,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大局观投入到实际工作当中。比如在质量体系文件的制订与修改过程中,监测站的各个部门都应参与进来,针对环境监测的具体项目、实施内容、监测数值标准、检测标准等内容进行全面系统评价,最后形成统一意见,予以实施,这样,能够切实保障质量体系文件的真实性。尤其在编制作业指导书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不但要明确操作规程,而且必须对监测仪器的工作原理、适用范围以及使用条件进行全面阐述,使作业指导书能够充分发挥正确的指导作用,为基层监测人员提供必要的标准参照。此外,根据基层环境监测站组织架构的特点,应进一步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做到各负其责、各管其事,各级管理部门、业务职能部门与监测部门应建立有效沟通的联动机制,将质量管理工作切实落实到每一个环境监测细节部位。各级人员不得应付了事,工作不得流于形式,将环境监测站的各项实际工作与质量管理工作有机的结合到一起,以促进监测站的长远健康发展。

2.3完善过程监督机制

质量管理体系在运行过程中,从文件制订到具体实施再到终端审核的全过程,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比如在进行现场环境监测时,质量监督人员应针对监测点的布设、监测人员的操作流程、采集样品的时间与样品种类以及周边环境因素等内容进行全程监督,不得遗漏任何一个可能导致质量事故的工序。质量管理工作的核心点是如何做好闭环管理,即针对发现问题而采取的解决办法是否有效,问题是否得到解决,这就要求监督人员必须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创新管理思路,对可能发生的监测质量事故做到心知肚明,对存在的质量问题及时提出改进策略,并对改进效果进行跟踪验证[3]。

2.4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

基层环境监测站必须加大经费投入力度,购置先进的监测仪器设备,以满足现场监测需求。实验环节作为提供准确监测数据的重要环节,应全面考虑水、电、采光、干湿度、通风状况、噪声干扰、电磁干扰以及防腐等因素的影响,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3结束语

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中之重,基层环境监测站的各级领导及工作人员应予以高度重视,从日常工作抓起,以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文件、作业文件以及程序文件为出发点,形成一套独具特色,效果显著的质量管理模式。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对环境监测工作提出的高标准、高要求,基层环境监测站应树立主人翁责任感,在为改善当地人们的生存环境做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不断完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夯实质量管理根基,打造一个健康、和谐、高效的环境监测管理格局。

参考文献

[1]林创发,麦燕霞,陈志鸿.加强基层环境保护监测站质量管理工作的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4):2871.

环境监测站范文6

关键词:环境监测 承受力 对策

中图分类号:X83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环境保护工作的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环境管理力度不断加大,环境监测站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技术支撑,正承担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工作压力,基层环境监测站工作量之大正逐步超出承受范围。江台市地处江苏省中部地区,201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06.69亿元,人均GDP略超全国平均水平,笔者通过对东台市环境监测站(以下简称“东台站”)工作量变化、任务来源及监测站的工作承受力进行剖析,尝试分析导致基层监测站工作任务过重的原因,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建议。

1.基层站监测数据量与能力发展浅析

表1 东台站2002年与2012年部分指标比对

笔者将东台站2002年与2012年的部分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呈现以下特点(见表1):一是工作量增加幅度与人员增加幅度不相称,10年来,东台站监测人员数量仅增加了2人,但人工监测数据量由2万多个增加到4万多个,增加了近2倍;二是科研与咨询数据量增幅最大,因投资项目导致现状监测业务猛增,监测数据是10年前的5倍多;三是污染源监测力度加大,废水监测数据是10年前的近4倍;四是自动监测发展趋势明显,市区环境空气监测由2座自动监测站承担,建设了2座水质自动监测站,年自动监测数据达到13万;五是装备水平大幅提高,10年前仅有气相色谱等大型仪器5套,现在拥有色质联机、气相色谱、原吸、液相色谱等大型仪器10多套;六是分析能力提升,由113项增加到140多项,特别是有机深度分析能力得到提高。

2.任务量与承受力分析

基于总站一项成果进行分析,现场监测人员采集样品,按单个人的工时计算,采集1个样品平均耗时1.98小时,东台站共有10名现场监测人员,按每周工作6天,每年53周,每天工作8小时计,则全年可采集样品12848个,实际采集样品数4万个,实际工作超负荷3倍。分析室分析得到1个监测数据按单个人的工时计算,折算单人工时约为1.15小时,东台站共有11名室内分析人员,正常工作时间内可完成的样品数量约2.2 万,实际工作超负荷1.8倍。根据当前水、气等自动站建设情况、仪器设备更新维修情况等测算,自动监测站运行维护折算成单人工时运维一个自动站一年时间,平均需要花费5173小时,东台站共有2名兼职运维人员、2名临时工值守人员,运维人员即使全部工作时间用于运维,1年也只有5088小时,而东台站有4座自动监测站,都必须正常运转,工作压力可想而知。

3.监测工作超负荷原因分析

3.1监测任务有增无减

环境监测工作分为例行监测任务、专项监测任务等,例行监测指按一定的频次实施监测,每年、月、日都要实施,专项监测则是就某个要求实施,完成了也就结束了。但近年来有的专项监测任务布置了一次便成为了例行监测,没有中止,监测工作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3.2管理部门对监测盲目加强,自身手段利用不足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基础,污控、监察、总量、法制等部门的管理和执法都离不开监测,说明了监测工作的重要性,但有时管理执法部门自身手段利用不足,不少环境违法行为不需要监测即可定性、处罚的,也要申请监测,人为增加了监测工作量。

3.3委托监测业务市场扩大

随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实施力度的加大,委托监测工作压力陡增,如大气现状监测增加为7天、排污许可证1年核发1次等。目前,环境监测的社会化尚不成熟,且基层站还有一定的创收任务,委托监测不仅必须要做,而且基层政府部门优化发展环境的要求很高,这项工作还必须做好。

3.4社会对环境关注度加大,公众环境维权意识增强

近来污染事件频发,社会对环境的关注度空前提高,一旦发生污染事件、环境扰民事件或环境纠纷,环境监测站必须充分发挥技术支撑作用,东台站去年实施的纠纷监测有数十起,而10年前仅有数起,且纠纷监测的难度大,1件纠纷来回重复监测的情况相当普遍,2012年,东台市发生饮用水源异味事件,全站人员连续数个月不分昼夜、晴雨天气进行排查、跟踪监测。

3.5自动监测站维护量大

自动监测是当前环境监测的发展趋势,但为了保证监测数据质量,自动站的人工维护量相当大,如当前社会对PM2.5高度关注,环境监测部门必须保证空气自动监测站的稳定运行,有的文件甚至要求自动站发生故障后2小时内解决,否则追究责任,为了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必须加大工作力度。

4.对策建议

4.1上级部门加强顶层设计,科学安排监测任务。

建议上级部门加强对环境监测任务管理的研究,分清轻重缓争,合理优化监测任务结构,把有限的监测力量用到刀刃上,注重环境监测结果的效能。以满足环境管理对监测的刚性需求和人民群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

4.2大力推进监测市场化,弥补政府力量的不足

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马中认为:环境监测当前主要依靠政府提供的体系已无法完全胜任我国环保工作的发展。转变职能,以市场为纽带形成政府与社会相互补的环境监测体系将成为探索环保新道路的重要一环。而环境监测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共服务,实现其市场化,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有理、有据、有需求的。

4.3充分发挥自动监测(控)作用,发挥高科技优势

上一篇文化强国

下一篇感谢信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