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揠苗助长的故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揠苗助长的故事范文1
李社钊
《寓言两则》这篇课文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用生动形象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不能急于求成和心存侥幸。
寓言《揠苗助长》形象地讲述了古时一位种田人急于求成的故事,他每天都巴望自己的庄稼早日成熟收获,为了达到目的,他竟然拔高禾苗帮助庄稼长高,但事与愿违,他的禾苗全死了。我们现在是小学二年级学生,是学习基础知识的关键阶段,在学习上要吸取揠苗助长的教训,千万不能急于求成,想一下子学会很多知识,这样反而肯定会影响今后的学习,最终像故事中的种田人一事无成。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我们没有学好汉语拼音,又怎么懂生词的读写呢?如果我们没有学会加减计算,又怎么能进行混合运算呢?所以,我们要踏踏实实地把基础知识学好。
揠苗助长的故事范文2
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的多的东西。寓言是一座独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见了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寓言很美,美在简洁,美在内涵,美在语句。
大概大家都听说过《狐狸和山羊的故事》吧?它讲述的是掉在井里的狐狸哄骗山羊下井,然后踩着山羊背跳出了井底,却又扔下山羊自顾自走了的故事。它告诉人们:做好事也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也许大家看了都会说:现在哪去找这么傻的“山羊”呀?但是,我在现实生活中,还确实碰见了一回这么傻的“山羊”。那次我去旅游,车上突然有一个人说要换点零钱。我只瞥了那人一眼,便觉得它他长的贼眉鼠眼的。大概因为这个缘故,全车的人没一个人理他。那个人说的很诚恳,直到说第三遍时候,终于有一个人站了起来,说:我和你换吧!那人好像很激动,左一声大哥右一声大哥的喊,还说可算遇到个好人了。等到他俩换完钱,那个想换零钱的人便说他有点事儿,在汽车刚一到站,就匆匆忙忙的下了车,一会儿就消失了。等到汽车又上路的时候,只听那个换钱的人说:“哎呀,妈呀!这是假的!”只见他两手拿着一张百元大钞在阳光底下反复的照来照去。没一会儿,便一屁股坐在座位上说:“那些钱是给家里买东西的呀,那人怎么那么缺德呢?”我看着,心想:又一个狡猾狐狸和愚蠢的山羊出现了。
而《牛和蛙》的故事则告诉了我们另外一种道理。这则寓言讲述了一个青蛙看见牛以后,非要和牛比一比到底谁大,最终却把自己的肚子撑的爆裂了。我觉得这个青蛙好笨呀!它不应该和牛比到底谁大,而要和牛比谁比娇小,这样不就取人之短,补己之长了吗?也不会再出现肚子爆裂的事情了。而在我们现实社会上,不也是这样想的吗?我们的每一种缺陷不是都有补偿吗?吝啬说是经济,愚蠢说是诚实,卑鄙说是灵活,无才便说是德……因此,世界上没有自认为一无可爱的女人,也没有自认为百不如人的男子。这样,彼此各得其所,当然都会相安无事。但如果都像那只青蛙一样的话,那世界将会变成一个什么样子呢?真是无从想象。
《乌龟和老鹰》通过一只乌龟非要让老鹰教它学飞翔,结果从高空中落下来从而摔死的悲剧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规律性,决不可违背这个规律。这篇寓言又让我想起了一个成语故事,那就是《揠苗助长》。《揠苗助长》讲述了一个农民嫌自己的庄稼长的太慢,便想出了一个自认为很聪明但实际上却很愚蠢的办法。他花了一上午的时间把自己地里的秧苗都一个个的拔高了许多,这样看起来,它的苗子确实长的很快。可家里人听说这事之后,就又马上跑到了菜地里看了看,只见地里面所有的秧苗非但长高了,而是全都枯萎了。这个小小的成语故事和《老鹰和乌龟》的意思相同,它让我们懂得:一切事物都要有顺其自然。
八一希望小学五年级:哈哈222
揠苗助长的故事范文3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经典故事有启迪学生德智的作用,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经典故事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要扩大自己的阅读面,将教材中一些文章与经典故事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故事的学习,让学生汲取成长的营养,能够健康、全面的发展。本文就教学中穿插经典故事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措施,旨在提升中学语文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一、基于文本落点,链接教学内容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掌握一定的经典故事,在备课的过程中进行合理的预设,寻找故事与教学内容的契合点,要基于文本落脚点来链接教学内容,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论语》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引用一些寓言故事来启发学生,可引入《掩耳盗铃》和《揠苗助长》两则寓言。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之前所学的短小故事,引出《揠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才能够办事成功,不能够只凭借自己的主观愿望来办事情这一深刻的道理。同样,《论语》是以简短的对话来告诉我们深刻的道理的。然后教学活动就自然的过渡到《论语》学习,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简单的对话中体悟出深刻的道理。再如,在教学鲁迅的《阿Q正传》时,教师在教学中引入鲁迅弃医从文的经典故事,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与鲁迅相关的资料,并对鲁迅的弃医从文谈谈自己的看法,当学生体会到鲁迅先生思想的伟大时,也就能够真正的读懂《阿Q正传》,体会到那个时代国民的灵魂,感悟到麻木的国民的“精神胜利法”,也就能够明白鲁迅为什么要“呐喊”和“仿徨”,加深对中国历史社会的理解和认识,加深对人性的体会和感悟。
实践证明,根据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链接经典故事,能够有效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从而在这个过程中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二、挖掘故事内涵,深化教学内容
经典的故事不仅具有经典的故事情节,也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挖掘经典故事的深刻内涵对于学生精神世界的升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要发挥语文的工具性,更为重要的是发挥语文的人文性,让学生的精神世界富足丰满,让学生体会到真、善、美。
例如,在教学《愚公移山》这篇经典的寓言故事时,可以引入《夸父逐日》和《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来帮助学生加深对愚公移山这篇寓言故事内涵的深刻理解。教授本课时首先让学生复述这两个神话故事,然后根据故事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会从这两个短小的神话中体会到夸父和精卫的坚强的毅力。接着引导学生读愚公移山的故事。通过提问加深学生对这则寓言故事的理解,可以问学生:“愚公是否真的‘愚’?智叟是否真的‘智’?”“愚公移山的故事和精卫填海的故事有什么区别?”等。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来触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让同学们进行积极的发言,然后进行科学的点评:我们能够在前人的故事中汲取自己成长的营养,那就是毅力、恒心与坚忍不拔的精神。只要拥有这些武器我们才能够真正的成为生活中的强者,才能够无畏挫折,勇往直前。
以上案例中,正是因为教师有效地挖掘了故事内涵,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效深化,学生的语文学习就不再是孤立化的,而是整体化的,自然能够有效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
三、续写经典故事,延伸教学内容
每个人对同一个故事都有自己的独特体会。学生也是如此,他们的遗传、成长环境以及之前所接受的教育不同,对于同一个故事的理解和体会也会大相径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表达自己内心对这一内容的独特的认识和体会。对于一些学生独特的有创造性的见解不能够彻底的否定,而是要认真的倾听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并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真正的受到启发。
例如,以辛弃疾的《破阵子》为故事题材,让学生续写一个行军作战的故事,学生就可以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续写故事,只要是情节合理,都是学生学习后的启发与感悟,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来说都是可贵的。续写经典的故事,是教学内容的延伸,也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以及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加入故事,推动故事的发展,理解故事,进而真正的读懂故事。
揠苗助长的故事范文4
新的课程标准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创新品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它着眼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未来。对人文性、工具性极强的语文这一基础学科,教师更应该树立大语文观,创新语文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让课堂成为一池活水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所以,我主张在课堂教学中营造立体课堂,让学生动起来,让一幅幅静止的画面、一段段凝固的文字在形象的再现中变得鲜活、灵动:用多媒体动画形象再现《丑小鸭》的故事、《雷雨》的场景、《月食》的变化;学《所见》能聆听到夏日蝉鸣,学《春晓》似是百鸟欢啼,学《雷雨》又有一池蛙鸣;学《黄山奇石》、《日月潭》则由学生任导游、做游客,师生同去观光……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激活学生主体意识,倡导合作探究、自主感悟等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让语文课堂不再是“听讲”的课堂。我教《黄山奇石》,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两处奇石,着力了解,反复诵读,然后由学生分别做导游介绍,并回答其他同学(游客)的提问。学生在交流中产生情感的共振。教《难忘的泼水节》时,放手让学生充分看图学文,在图文中探究发现,从而“自得”。从教学效果看,是比较成功的,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自主钻研,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多边信息交流中,获取文本输出的知识信息,刺激了获取各种信息的疑问,开拓了更开放的课堂思维空间。
其实,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这样的例子,教师要完全摒弃效率低下的讲解法,打破将课文结构当成课堂结构的教学形式的窠臼,挖掘学生潜能,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里发挥主体作用。
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曼谷的小象》,尊重、强调语文学习的个性化方式,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文字,感悟语言;学习《手术台就是阵地》,处理重点段落第二、三、四自然段时,利用“思考练习”来设计教学结构——“哪些地方使
你感动?”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情朗读和讨论交流,进入情境之中;学《灰雀》时,让学生在换位思考中进行情感体验:借助课文未直接描述列宁和小男孩的心理活动这一空白,引导学生想象、体验,充分认识和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合理的想象,展示学生思维的过程,发展思维能力;学习《会摇尾巴的狼》,先引导学生了解狼和老山羊有几次对话,以五次对话为线索展开教学过程,首先学习第一次对话,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去探究学习,然后放手,通过学习方法的迁移理解第二、三、四、五次对话,相互质疑解答、相互交流信息,课中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
学生主体的实践,还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表演、改编、创作等加以训练,使语文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学习《掩耳盗铃》、《惊弓之鸟》这组寓言,通过多媒体了解故事内容后,由学生自由组合,根据个性特长,练习表演、练习讲述,或立或坐,或三五成群,或二人合作,课堂不再是静止的,大家可以走动、选择。课本剧表演的时候,表演者和“观众”(不仅仅是观众,还是评委、记者)在相互发问、解答中晓事明理,不仅学生的自主心理得到了尽情释放,而且培养了学生合作创新的品质。通过读、演、思、议学完《揠苗助长》,明白了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后,老师以记者的身份来采访学生:请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揠苗助长的事吗?学生看到老师的角色变了,颇感兴趣,然后老师话锋一转:还有谁也想当记者采访吗?此刻,课堂内小手如林。几个小记者出发了,有的采访同学,有的采访老师,通过这个自由对话的平台,学生思想认识提高了,联系生活实例运用词语的能力也提高了。
学《群鸟学艺》,师生同台演出——“凤凰”回访几个徒弟,把表演和认知结合起来;学《黄河魂》,以“现场直播”的方式让学生在惊心动魄的壶口瀑布面前叹为观止,身临其境;学过古诗《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回乡偶书》,我让学生进行改编,将古诗改写成记叙文,学生在理解诗意、体会诗境、体验诗情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插图、观看同学的即兴表演,将诗中的情景转化成一个个场景,人物的语言、动作、内心,环境中的江水、楼台、树林,在学生笔下一一展开;学习《尊严》后,让学生自创关于“尊严”的格言,将学生的认知与情感充分统一;学习几首送别诗和《她是我的朋友》后,以“我心目中的朋友”为题进行演讲,讲述朋友间的真情故事,阐发对“朋友”真正含义的理解,那浓浓的友情像涟漪在同学们心湖中荡漾开去。
二、让心灵在开放的空间翱翔
语文课程担负着传承人类文明、中华优秀文化的重任,它踏着时代的足音,款款走来。因而,它决定了语文内容的丰富性,学习形式的开放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扩大语文学习的资源,拓宽语文运用的实践空间,在不同内容、方法的整合中开阔视野,获取与时代相适应的语文实践能力。
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课后补充资料,是参与学习、拓展知识的一个途径,在搜集资料、积累知识的过程中,还丰富了学生的各种人生体验,培养了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学《镜泊湖奇观》之前,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图片、上网查询、下载资料,获取了直观的视觉感受,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课堂上,就在赏析、想象、吟诵中感悟“峭拔的山岩,清澈的湖水,缤纷的花树,一望无际的林海”的“自然质朴”,体会“峰峦叠起,石岛耸峙,倒影奇幻”的“绮丽多变”。语言文字的熏陶、人文思想的感染,在一遍遍美读、品味中得到落实。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后,我让学生搜集图片、文章:祖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美丽富饶的地方。同学们利用“十一”长假参加这一语文实践活动。上学后,大家相互交流、欣赏,仿佛每个人都到祖国的天南海北去游历过一番,大家既当游客,又是导游,不仅在思想上爱祖国的情感得到升华,而且学生的动手能力、说话能力得到很大提高。除举办了一期“我是小导游”的语文活动,还完成了一期手抄报、电子小报,办起了一过古诗《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回乡偶书》,我让学生进行改编,期黑板报。
揠苗助长的故事范文5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本职工作。“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学而》)每个人干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道”才会产生。国学中包含着太多的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内容。一部《论语》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里面有着丰富的内涵。孔子作为万世师表,其言行值得每一位在教育战线上的工作者学习。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这是对教师提出了基本的要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至高的师德师风,是每一位教师应该拥有的品质。虽然孔子的时代离我们已经很远,但孔子既是时间上的,也是空间上的,跨越2500多年的孔子在今天依然有着太多的内容让每一个人学习。孔子对待学生的态度和许多教学方法用在今天非常有用,如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准确掌握个体特殊性,对学生有深刻而全面的了解,根据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差别教学,使每个学生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在《论语》中,孔子分析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他认为,“由也果”(认为子路果断),“赐也达”(子贡为人豁达、大度),“求也艺”(冉求多才多艺),“柴也愚”(高柴较迟钝),“师也辟”(子张较偏激)等等。对每个学生的才能性格特点,孔子都心中有数,因此对学生的不同问题有不同的回答。此外,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性格,对学生做了不同的回答,这种教学能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起点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发挥了优点,克服了缺点,这正是因材施教深层思想的真正体现。此外像《孟子》中也有许多的闪光点值得教师学习。循序渐进是《孟子》教育思想的学习原则,孟子说:“其进锐者,其退速。”这是说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他又用“揠苗助长”的寓言来说明:宋人违背规律,助苗生长,不但没有达到帮助禾苗生长的目的,反而使“苗槁矣”。所以孟子警告说:“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孟子不但说出了要遵循规律,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揠苗助长,而且也说出了这样做的危害。如果教师也犯同样的错误,其后果就不仅仅是禾苗“槁矣”了!以上所举仅仅是国学经典中的很少的一部分,就可以让中学教师受益无穷。如中学教师能加大对国学经典的学习,不但可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自觉遵从教师职业操守,完成好教师的使命,而且让更多的人受益。
二、对学生健康成长的意义
梁启超曾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对青少年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长河中,经、史、子、集中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包括成语典故、伦理道德、人文历史、礼仪风俗等,显示出了国学的博大精深,展示了美丽的中文不老,体现了汉语的独特魅力。它们不仅承载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而且是中华民族精神得以产生的沃土。在中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活动,向中学生介绍我国古代经典著作,如《论语》、《孟子》、《孝经》、《弟子规》、《三字经》等,使之“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对学生进行传统道德教育、传统礼仪教育,使他们受到心灵的熏陶、品格的历练与性灵的陶冶,从而学会修身、做人处事,学会诚信、合作、责任,开拓他们的心胸,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培养他们不畏艰难、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信念,形成远大的人生理想,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让他们变得知书达礼,腹有诗书气自华,成为既具有高水平的文化素质,又具备良好人格修养的人。
揠苗助长的故事范文6
关键词:家庭教育;智慧;尊重;宽容;关心;耐心
我做了近十年教师及班主任工作,接触过许多家长及问题学生,我深深体会到学生的成长不是单靠学校能完成的任务,家庭教育在孩子的一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校的联合教育、家长育子水平的提高更是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家长在子女成长过程中有诸多认识偏差:有的认为把孩子生下来,养大了,就算完成了任务,成才是孩子自己的事,坚信“树大自然直”,或是认为学生的成人是学校老师的事情,自己推卸责任,从而思想上放弃了教育孩子成人的责任;也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从小就给孩子稚嫩的双肩挂上沉重的行囊,揠苗助长,他们没有遵循教育规律,只关心学业,不关心学生的年龄需求,造成学生过早产生对学习的厌倦,乃至对家长的抵触;更有言语粗鲁,行为暴躁,对子女的说教与自己的言行反差较大,从小就污染了孩子纯洁的心灵,他们意识中没有“子不教,父之过”的育子责任。诸如此类认识的偏差,表象上就产生了:不负责任的父母、不懂教育的父母,造成学校教育的被动和子女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的缺失。
当然有些家长把教育自己的孩子当成终身的事业,从孩子呱呱坠地,就以美好的形象出现在孩子面前,言传身教,严格要求,细心呵护,用百倍的细心和智慧撑起孩子人生的天空,在携子成龙,教女成凤的传统育子目标的引导下,把子女逐步培养成了既成人又成才的美好人生旅途,在家庭教育这块沃土上绽放奇葩。
听听我可爱的孩子们成长心路的故事或许对家长有所帮助。
一、让孩子在特定环境中学会感恩
故事1:
每当假期,我都会在家玩,上网,躺在床上看电视。但从去年我改变了,变得截然不同。我会上辅导班好好学习,会在家里給父母做饭,也知道体谅心疼父母了。是什么让我有了这么大的变化呢?是和母亲一起打工的日子让我明白父母的辛苦,让我懂事,让我长大。
火热的七月天,不动浑身都是汗。我就坐在椅子上看着我的妈妈那么辛苦的工作,汗如雨下。眼里的泪已经装不下了,我咬着牙强忍着,起来帮妈妈。
自那以后,我长大了。
二、尊重孩子的感情、他们不会无动于衷
故事2:
我坐在公交车上忐忑不安,心想:回家挨骂吧,玩到这么晚。正想着,手机响了。是爸爸,接吧。“你去哪儿了,都几点了,还知道回家啊”,爸爸急躁的声音传来。
我挂了电话,看着车窗外,窗户上突然出现老爸生气的脸,揉揉眼,什么都没有。
今天的公交车特别慢,走走停停。
老爸的电话又来了,我手一哆嗦,挂了。
我还没反应过来,手机又响了。“你到哪了,用不用我去接你”“快回来,等你吃饭。”电话那头语气平和。
下车,看见老爸站在车站,我跟着他慢吞吞的回了家。
“爸,我错了,你骂我吧。”
“别说了,快吃饭吧,包子都热好了。
我低头吃着包子,不知是热的还是烫的,眼泪掉在了碗里。
“唉,没事,知道回家就好。”
爸爸对我的尊重和理解,让我感到了幸福,感到了爱的沉重。教会了我要怎样回报这样的爱。
故事3:
从小,每次出门,母亲总是会嘱咐我“要小心啊”,然后目送我远去。回家,母亲总是会问我:“饿不?冷不?想吃啥?”然后进厨房,桌子上的菜都是我爱吃的。母亲对我无微不至,我感谢母亲。
一句呵护,一声关怀,总能抓住我的心,是感动让我顺从。温柔之后,我也变得哑口无言。
母亲的温柔是我幸福的源泉,在爱中长得的我更懂得爱和关心。
三、智慧的父母成就健康的的孩子
故事4:
七月的天,很炎热,树上的知了也哑了嗓子。
我在客厅吹风扇,看电视,妈妈在厨房做饭。
一会,妈妈端出两碗面条,放在茶几上。说:“你选一碗。”我看了看眼前的两碗面条,一碗有一个荷包,一碗没有,我选择了有荷包的那碗。
吃着吃着,我看到妈妈的碗里竟然有两个荷包。
妈妈看了我一眼对我说:“看人看物不能看表面,要看内在。”
这位母亲用她的智慧教育了她的孩子该怎样看世界。
故事5:
父母在教育我的时候,很和婉,也很聪明。
记得高二的时候,每两周回家一次。到家后,时间都用在电视上,家务都抛在了脑后。
母亲下班回来,看到我还在电视机前,什么都没说,下厨房做饭。
一会母亲说:“闺女,和你商量个事行不?你能去买袋盐回来不?”
看着妈妈在炒菜,我想:噢,没盐了。我说:“行。”
可当我把盐买回来的时候,母亲已经烧好了菜。
我不再说什么,赶紧钻进厨房。